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169.00 KB
- 文档页数:14
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形考任务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应用基础已经成为本科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门课程。
在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课程中,形考任务二是一个重要的考核环节,它旨在检验学生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围绕这个主题,从任务概述、任务要求、任务实施和任务总结四个方面进行探讨。
在国家开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本科的形考任务二中,学生需要完成一项实际项目——一个简单的员工信息管理系统。
该系统需要实现员工信息的录入、查询、修改和删除等功能,以便企业能够对员工信息进行高效的管理。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任务要求,完成系统的设计、编码、测试和提交。
编码要规范、易于维护,并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稳定性;测试要全面、严谨,确保系统功能正常、无重大漏洞;提交的成果要符合任务要求,包括源代码、文档、演示视频等。
进行编码实现,包括数据库设计、界面设计、功能实现等;整理提交成果,包括源代码、文档、演示视频等。
通过完成形考任务二,学生可以加深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可以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和分享经验,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能力。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政府经济学的四大基本问题?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政府的财政收入?正确答案:A, B, C, D。
(1)确定目标:明确计划要实现的目标,确定计划工作的方向和重点。
(2)分析形势:对当前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内外环境、资源条件、竞争态势等方面的分析。
(3)制定方案:根据目标和分析形势的结果,制定实现目标的方案,包括具体的措施、时间安排、资源分配等。
(4)实施方案:按照方案的要求,落实各项措施,确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5)监督和控制:对计划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计划目标的实现。
组织工作是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其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目标明确:组织工作的首要原则是明确组织的目标,确保组织内的成员都明确了解组织的目标,以便更好地实现目标。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总结
本次课程设计,让我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理论知识到实际操作,我经历了一个很完整的过程。
首先,我学习了MPS、MRP等生产计划系统的基本原理,以及相关优化和实现的方法。
学习到,遵循这些原理和方法,可以更紧密地对生产进展和变化进行监控,加快生产周期,降低资源消耗的效率。
其次,我通过数模实验,加深了对上述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学习了如何使用Solver 等软件实现复杂的数学模型。
此外,我还利用MS-Project以及Prism软件,搭建了生产计划和控制的实际运作模型,让我在面对实际企业的管理问题时,能够快速准确地调用相关的算法实现有效的模拟和控制。
最后,我通过在网上搜集资料,参考书籍,了解到信息资源规划、进度优化及控制以及RTF等其它方面的知识。
总的来说,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我对生产计划与控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更加熟练地实现理论知识,并运用他们解决复杂的模型问题。
建设工程中网络计划的应用摘要:目前,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效果不甚理想,既有认识上的误区,也有管理、技术上的原因。
提高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中的应用水平,主要对策有:遵循进度控制的原则、保证工期的合理性、提高网络编制水平、实施动态控制以及加强工程监理审核监督制度等等。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建设工程;动态控制;工程进度1 网络计划技术及其应用特点与计算机技术结合的网络计划技术是现代管理学科中比较盛行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
网络计划方法的核心是:它提供了一种描述计划任务中各项活动相互间(工艺或组织)逻辑关系的图解模型--网络图。
利用这种图解模型和有关的计算方法,可以看清计划任务的全局,分析其规律,以便揭示矛盾,抓住关键,并用科学的方法调整计划安排,从而找出最好的计划方案。
网络计划技术是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的基本手段。
在建设工程中,网络计划技术主要用来编制建设工程施工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并对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和控制,以达到缩短工期、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一般来说,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主要有如下特点:(1)网络计划技术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格。
(2)网络计划技术是控制工期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时间参数是动态的计划概念,网络计划技术能适应施工条件的变化。
(3)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工作,就能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4)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计划方案。
(5)网络图的使用,使计划变的更具科学性。
2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设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单纯从网络计划技术本身来看。
可以说,目前我国网络计划技术在理论水平与应用方面同发达国家相比相差无几。
但我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施工企业的发展基础薄弱,职工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善,因而,网络计划方法在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情况不容乐观。
特别是计划执行中的监督、控制及跟踪调整方面,较少落在实处,基本停留在计划编制上,对执行中的管理抓得很不得力,缺少行之有效的办法。
网络计划技术(或称统筹法是运筹学的一个分支,是编制计划行之有效的施工管理方法。
网络计划技术不仅能够反映工程的全貌和各项工作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 而且能采用优化技术进行时间、费用和资源的平衡并获取最佳计划方案,还能在一定的人力、物力、投资情况下,以最短的时间和最省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这与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形式和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要求是相互吻合的。
1、网络计划技术的主要优点:1.1、网络计划技术中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非常严格。
1.2、网络计划技术是控制工期的有效工具,它所提供的时间参数是动态的计划概念,网络计划技术能适应施工条件的变化。
1.3、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集中精力抓住关键工作,就能对计划的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
1.4、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可以对计划方案进行优化,得到最优的计划方案。
1.5、网络图的使用,使计划变的更具科学性网络图在编制过程中首先考虑的就是计划的可行性,按照网络图的时间、人力、费用、材质等要求进行,工作有秩有序,将结果与计划编制的差距事前缩小到最低限度。
网络计划可作为预付工程价款的依据。
尤其是网络计划这种计划与电脑技术结合起来(对施工企业来说应用电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网络计划方面也是如此无论是从计划的编制、优化到执行过程中的调整和控制,都可借助电脑来进行,从而为计划管理提供了科学保障。
2、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结合工程施工和网络计划技术自身的特点,在施工管理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的特点:2.1、施工空间不断变化。
建筑工程施工经常处于流动过程中。
生产空间的变化意味着施工条件或环境的改变,建筑工程项目的网络计划管理也将随着施工方法和顺序的变化而不断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施工条件,并确保施工生产高效、顺利地完成。
2.2、施工期限较长。
同一工程项目的施工一般都要经历不同季节气候条件的变化,这给露天施工作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为了缩短施工期限,可利用工程空间较大等特点,组织多层次立体交叉作业和平行流水作业,利用空间以争取缩短施工期限,提高作业效率。
《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生产与运作管理概述生产与运作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目标,进行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活动。
它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效果和市场竞争力。
内容: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设计、运行和改进,具体涵盖产品和服务的选择、生产运作系统布局、质量管控、成本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规划与控制。
目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实现可持续发展。
2.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历程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从手工作坊到工业革命,再到现代生产方式的转变,逐步形成了科学管理体系。
产生背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传统的生产方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促进了生产运作管理理论的发展。
发展过程:从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到福特的流水线生产模式,再到丰田的精益生产和敏捷制造,生产与运作管理不断适应时代变化,推动生产效率的提升。
现代特征:现代生产运作管理强调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实施精细化管理和绿色生产,以适应全球化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3.生产运作的分类根据产品形态和生产组织方式的不同,生产运作可以分为制造性生产和服务性生产。
制造性生产:指通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将原材料转化为新产品的过程,如汽车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
服务性生产:指不通过物质产品的转化,直接为顾客提供所需服务的过程,如餐饮服务、金融服务等。
4.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过程组织是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基础,涉及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两个方面。
空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设施的布局问题,包括工厂布局、设备布置、工作站设置等,目的是实现高效、安全和舒适的工作环境。
时间组织:主要解决生产活动的时序安排问题,包括作业计划、流程控制、交货期管理等,目的是确保生产的及时性和连续性。
第二章企业战略和生产与运作战略1.企业战略和战略管理概述基本概念:企业战略是企业为了实现其长期目标,通过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分析,制定的一系列行动计划。
《生产计划与控制》习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生产:将投入的生产要素转换成有效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2.生产要素:生产过程投入的各种生产资源包括材料、劳动力、资金、设备、能源和信息。
3.生产管理:是对企业的生产转换子系统的运行进行的管理。
4.生产率:产出与投入之比。
5.制造:一般把生产有形产品的活动叫做制造。
6.运作:一般把提供无形产品服务的活动称为运作。
7.转换过程:企业从事产品制造和完成有效服务的主体活动。
8.战略目标:指导企业各个部门和运作过程中的所有决策。
9.企业经营战略:在变动的环境下达到战略目标的长期性的总体谋划。
10.生产策略:企业为了遵循经营战略在生产职能方面的长期谋划。
二、单项选择题1. A2.B3.A4. C5. B6. C7.A8. D9.B 10. B11. C 12.C 13. C 14. C 15.B 16. A 17. A 18. C 19.D 20. B21. B 22. B 23. D 24. B 25. D 26.A 27.A 28. B三、判断题1. F2. F3. F4. T5.F6. F7. T 8 . F 9. F 10. F 11.T四、填空题1.投入、转换、产出、转换子系统2. 生产3.有形产出、无形产出4. 转换过程5. 直接投入、间接投入6. 营销生产财务7.适时、适质、适量、低成本8.运作层、决策层9. 水池式、推动式、拉动式、瓶颈式10.制造、运作)11.产品质量、成本、交货期、柔性12.原料、劳动力、设备、资金、信息13.生产率五、简答题1、生产系统是由哪几个子系统组成?试画出生产系统模型。
答:由投入、转换、产出和计划与控制子系统构成,其中转换子系统是生产系统的核心。
2、转换过程通常有哪几种形式?答:形态转换、位置转换、储存转换、交换转换、生理转换、信息转换六种形式。
3、对生产管理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适时、适质、适量和低成本,即考虑时间、质量、数量和成本四项要素。
组长:陈腾飞组员:帅啟波李伟米贵阳左权林伟鹏陈超叶俊钦工商管理五班第六小组《生产与运作管理》课程设计报告摘要本课程设计课题围绕《生产与运作管理》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面向制造业企业和服务企业,密切联系实际,并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其中有涉及到设计目的、设计原理、分析与设计过程和计算过程几个方面,小组组织分配好工作,虽然工作不一样,但目标都一样,最终很好的完成课程设计。
关键词:生产与运作;实践;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与《生产与运作管理》配套的实践环节之一。
在完成《生产与运作管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一次全面的实际操作性锻炼。
通过本环节的设计锻炼,让学生较好的掌握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对设计对象的情况、问题和材料有比较好的了解,能灵活应用本课程理论知识和方法,分析和决定问题。
二、课程设计简介本课程设计分为四个课题,即: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采用ERP软件编制物料需求计划;服务业设施规划设计;企业生产现场优化设计。
本课程完全按要求参加了课题设计活动,报告的项目也很齐全,计算步骤十分清楚。
课题一: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1、设计目的: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掌握网络图绘制的方法与技巧,熟练掌握网络时间的计算方法,会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2、基础原理:(1)选择通信运营企业、设备大修或服务业为研究对象。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编制作业明细表,进行作业时间的估算及费用预算; (2)绘制网络图,计算网络时间参数;包括: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和时差;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
(3)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根据赶工时间和赶工费用进行时间——费用的优化分析;求出费用最低条件下的最佳工期。
3、分析与设计过程:(1)某项目计划的各工作内容与时间、费用等资料和已知该项目的单位时间的间接费用为5000元,已求出了直接费用变化率。
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最早出现在美国,目前在发达国家应用非常广泛,已成为流行的建筑企业施工管理的科学方法,该方法上世纪传入我国之后,在生产中得到了一些运用,它满足了工程施工的要求,尤其适合建筑施工的组织和管理。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网络计划技术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在实施监督和计划的控制以及跟踪调整方面相对落后,基本上停留于计划的编制工作上,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下面就如何提高施工管理中网络计划技术的应用水平作深入研究。
关键词:网络计划技术关键路线法建筑工程应用1. 绪论............................................................................ .. (2)1.1 产生背景 . ......................................................................... .. (2)1.2 网络计划技术的发展概况 . ......................................................................... . (2)1.2.1 国内发展概况 . ......................................................................... . (2)1.2.2 国外发展概况 . ......................................................................... . (3)1.3 研究的意义 . ......................................................................... . (3)1.4 研究的方法 . ......................................................................... . (3)2. 网络计划技术的理论概述 . ......................................................................... . (3)2.1 网络图的基本概念 . ......................................................................... . (4)2.2 绘制网络计划图 . ......................................................................... .. (5)2.2.1 绘制网络图的步骤 . ......................................................................... .. (5)2.2.2绘制网络图的规则和注意事项 ........................................................................... (6)2.2.3网络图的合并与简化 . ......................................................................... .. (6)2.3网络计划图参数及其计算 . ......................................................................... .. (7)2.3.1事项时间的计算 . ......................................................................... . (7)2.3.2工序时间的计算 . ......................................................................... . (8)2.4随机工序时间 . ......................................................................... . (8)2.5网络计划优化 . ......................................................................... . (9)2.5.1工期优化 . ......................................................................... .. (10)2.5.2时间——资源优化 . ......................................................................... . (10)2.5.3时间——费用优化 . ......................................................................... . (10)2.6建筑工程项目的含义和内容 . ......................................................................... .. (12)2.6.1 建筑工程项目的含义 . ......................................................................... .. (12)2.6.2建筑工程项目的内容 . ......................................................................... (12)2.6.3 建筑工程项目的特点 . ......................................................................... .. (12)3网络计划技术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3)3.1存在的问题 . ......................................................................... (13)3.1.1普及率不高 . ......................................................................... . (13)3.1.2管理水平低下 . ......................................................................... (14)3.1.3应用深度不够 . ......................................................................... (14)3.2原因分析 . ......................................................................... . (14)3.2.1外部环境的影响 . ......................................................................... .. (14)3.2.2企业自身素质的制约 . ......................................................................... (15)4提高网络计划技术应用水平的对策 . ......................................................................... . (15)4.1建立统一规范的施工管理体系 . ......................................................................... . (15)4.2加强对网络计划技术的重视 . ......................................................................... .. (16)4.3加大对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 . ......................................................................... .. (16)4.4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密切配合 . ......................................................................... . (17)5结束语 . ......................................................................... . (17)1.1 产生背景从19世纪50年代,人们开始用网络图代替传统的横道图编制计划,形成的计划称为网络计划。
《运营管理》教学大纲一、使用说明(一)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二)教学目的运营管理就是对生产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它主要研究生产的合理组织问题,培养生产技术管理人才。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从理论和实际操作上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活动在经营策略、生产设计决策和生产运营决策等主要内容方面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理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生产运营管理的职能、作用和重要性,掌握生产运营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为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工作实践中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教学时数54学时(四)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讨论和多媒体课件等方法。
(五)面向专业工商管理、管理科学等专业。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基本概念(一)教学目的与要求尽管许多人对运营管理在我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作用可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但其实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在接触运营管理的许多方面。
本章的目的是探讨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及演进过程。
学完本章以后,你应能:1、定义运营、运营管理。
2、了解运营管理的演进过程。
3、解释运营管理者怎样将各种优势结合起来满足顾客需求。
(二)教学内容本章阐述了运营及运营管理的基本概念、讨论生产运营的分类、各种运营类型及其特征,提出提高多品种、小批量生产效率的途径;介绍组织运营过程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1、基本概念(重点)2、生产运作管理的任务(重点)3、按生产工艺特性分(难点)4、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重点)5、按生产专业化程度分类(重点)第一节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一、社会组织二、基本职能三、服务业的兴起四、运营概念的扩展五、运营管理第二节运营的分类和类型一、制造性生产二、服务性运作三、生产运营类型的划分四、不同生产运营类型的特征第三节运营管理的历史和发展一、科学管理二、管理科学三、现代运营管理方式(三)教学方法与形式采用课堂讲授和讨论的方法(四)教学时数3学时第二章运营战略(一)教学目的与要求运营战略是企业战略体系第三层次的职能战略。
它将公司层战略、业务层战略和企业的日常运营连接起来。
生产计划与控制 A_3一、单选题1.单件生产一般只编制(A)。
A.工艺过程卡片B.工艺卡片C.工序卡片D.工艺守则2.能力需求计划相比粗能力计划,除了精确计算所有工作中心的能力和负荷外,还要计算(B)。
A.车间总负荷B.工艺路线总负荷C.未结订单负荷D.装配负荷3.在有价格折扣的情况下,确定经济订货批量的规则是()。
A.批量大的B.折扣多的C.库存总费用低的D.批量小的4.说明各工序内部具体的工艺内容、方法、程序和工艺参数的工艺文件是()。
A.工艺过程卡片B.工艺卡片C.工序卡片D.工艺守则5.在主生产计划的几个时区中,计划处于冻结状态,不允许更改的是哪个时区(D)?A.需求时区B.计划时区C.等待时区D.预测时区6.MRP系统在进行物料分解计算时所用的BOM是()。
A.设计BOMB.工艺BOMC.制造BOMD.计划BOM7.补偿设备第一种有形磨损的措施是()。
A.设备维修B.设备技术改造C.设备更新D.设备升级换代8.下列各项目中属于“工装”的是()。
A.车床B.钻头C.工作服D.润滑油9.制造企业中的产品(零件)材料消耗定额是由哪个部门制定的?()A.产品设计部门B.工艺设计部门C.生产部门D.采购部门10.生产系统战略规划时,进行生产技术选择实质是选择(B)。
A.先进程度B.自动化程度C.新旧程度D.投资额大小11.在ATO环境下,产品的装配计划是根据什么来制定的()。
A.用户订单B.预测C.预测和订单中较大者D.预测+订单12.采用SPT(最短作业时间)规则进行排序,可使下列哪个指标最好?()A.总流程时间最短B.平均流程时间最短C.最大误期最短D.平均误期最短二、多选题1.间断流水线内部的在制品占用量有(ABCD)。
A.工艺占用量B.运输占用量C.周转占用量D.保险占用量2.传统的手工方式编制厂级作业计划时,常用的计划单位有()。
A.产品B.部件C.零件组D.零件3.设备管理的内容总体上包括三个方面(AB?)。
《生产计划与控制》课程设计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设计时间:2011年12月27日目录1:网络计划的概述 (3)2:网络计划的由来 (3)3:网络计划的基本原理 (4)4:网络将计划技术的特性 (4)5:网络计划图的绘制 (4)6: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5)7: 关键路线的确定 (6)8:设计内容 (6)9:解题思路 (7)10: 设计过程 (8)11: 课设小结 (14)12: 参考文献 (14)网络计划技术的实际应用1: 网络计划的概述:网络计划技术是指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的一项管理技术。
它是五十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依其起源有关键路径法(CPM)与计划评审法(PERT)之分。
1956年,美国杜邦公司在制定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系统规划时,制定了第一套网络计划。
这种计划借助于网络表示各项工作与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各项工作的相互关系。
它克服了横道图的不足,可以反映整个工程和任务的全貌,通过网络分析研究工程费用与工期的相互关系,并找出在编制计划及计划执行过程中的关键路线。
2: 网络计划的由来:从20世纪初,H·L·甘特创造了“横道图法”,人们都习惯于用横倒图表示工程项目进度计划。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项目的规模越来越大,影响因素越来越多,项目的组织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复杂。
1956年,为了适应对复杂系统进行管理的需要,美国杜邦·耐莫斯公司的摩根·沃克与莱明顿公司的詹姆斯.E.凯利合作,利用公司的Univac计算机,开发了面向计算机描述工程项目的合理安排进度计划的方法,即Critical Path Method,后来被称作关键路线法(简称CPM);在1958年初,将该方法用于一所价值一千万美元的新化工厂的建设,经过与传统的横道图对比,结果使工期缩短了4个月。
后来,此法又被用于设备维修,使后来因设备维修需要停产125小时的工程缩短78小时。
仅一年就节约了近100万美元。
从此,网络计划技术的关键线路法得以广泛应用。
1958年,美国海军特种计划局在研制北极星导弹核潜艇时,北极星计划规模庞大,组织管理复杂,整个工程由8家总承包公司,250家分包公司,3000家三包公司,9000多家厂商承担。
该项目采用网络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简称PERT),使原定6年的研制时间提前2年完成。
1960年后,美国又采用了PERT技术,组织了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该计划运用了一个7000人的中心试验室,把120所大学,2万多个企业,42万人组织在一起,耗资400亿美元,于1969年,人类的足迹第一次登上了月球,使PERT法声誉大振。
随后网络技术风靡全球。
后来,为了适应各种计划管理的需要,以CPM方法为基础,又研制出了其他一些网络计划法,如搭接网络技术(DLN),图形评审技术(GERT),决策网络计划法(DN),风险评审技术(VERT),仿真网络计划法和流水网络计划法等。
从此,网络计划技术被许多国家认为是当前最为行之有效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方法。
3: 网络技划技术术的基本原理:网络计划技术是应用网络图的形式来表述一项工程的各个施工过程的顺序及它们间的关系,经过计算分析,找出决定工期的关键工序和关键路线,通过不断改善网络图,得到最优方案,力求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收益,或者通过不断改善,得到理想的工期,从而缩短工程工期。
4: 网络将计划技术的特性:第一:网络计划技术把项目施工过程中的各有关作业以网络图的形式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全面且明确地表达出各项作业进行的先后顺序和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逻辑关系。
第二:方便进行时间参数的计算,例如各项作业的最早可能开工时间、最早可能完工时间、最迟必须开工时间、最迟必须完工时间,以及作业的时差。
通过这些时间参数的计算,有利于各项作业的进度安排和控制。
第三:可以反映出整个工程和任务的全貌,明确对全局有影响的关键作业和关键路线,便于管理者抓住主要问题,明确施工监控的重点和瓶颈资源的有效和合理分配,确保工程如期完工。
第四:能够从许多可行的实施方案中改进与优化,以更好地调配人力、物力与财力,达到降低材料消耗和工期成本的目的。
第五:在项目计划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某一作业因故被推迟或提前完成时,可以预见到它对整个工程计划的影响进度,并能依据具体的变动情况,迅速作出实施方案的调整,从而确保项目计划始终受到控制与监督。
第六:便于利用计算机进行绘制和调整网络图,并能从网络计划时间参数计算和方案优化中获得更多的信息,这是横道图法所不能达到的。
5: 网络计划图的绘制:双代号网络计划的绘制一:绘图规则(1)双代号网络计图中, 要正确反映各工作的逻辑关系;(2)在一个网络图中,只能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
否则,不是完整的网络图;(3)网络图中不允许有循环回路(4)不允许出现相同编号的工序或工作(5)不允许有双箭头的箭线和无箭头的线段(6)严禁有无箭尾节点或无箭头节点的箭线(7)绘制网络图时,箭线不宜交叉;当交叉不可避免时,可用过桥法或指向法二:绘制步骤(1)双代号网络计图的绘制首先根据网络图的逻辑关系,绘制出草图,再根据绘制规则进行调整形成正式的网络图(2)根据每一项工作的先后顺序找出其紧前和紧后工作,本工作和相邻工作的关绘制与起点节点相连的工作根据各项工作的紧后工作从在向右依次绘制其它工作,直到终点节点;(3)合并没有紧后工作的节点,即终点节点;(4)进行网络图节点的编号;(5)根据逻辑关系和绘制规则进行检查、整理,得到最终结果6: 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一:计算网络时间参数目的:第一,确定关键线路和关键工作,抓住施工重点;第二,计算非关键工作的机动时间,向非关键工作要资源,进行网络计划优化;第三,进行总工期控制二:结点的时间参数1)结点的最早时间结点的最早时间指从该结点开始的各道作业最早可能开工实刻,用t E(j)表示,其计算公式为t E(1)=0t E(j)=max(t E(i)+ t(i,j))2)结点的最迟时间结点的最迟时间指宜该结点为结束的各道作业最迟必须完工的时刻,用t L(j)表示,其计算公式为t L(n)= t E(n) (n为最后的结点)t L(j)=min(t L(j)- t(i,j))三: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及其符号(i,j为该工作节点代号)(1)工作持续时间。
工作持续时间是指工作i-j从开始到完成的时间,用t(i,j)表示。
(2)工作的时间参数。
网络计划中的工作的时间参数有:最早开始时间(t ES(i,j))、最迟开始时间(t LS(i,j))、最早结束时间(t EF(i,j))、最迟结束时间(t LF(i,j))、总时差(R(i,j))。
1)最早开始时间和最早结束时间;1:最早开始时间是指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开始的最早时刻,用t ES(i,j)、表示, 其计算公式为t ES(i,j)= t E(i)2:最早结束时间是指所有紧前工作全部完成后,本工作有可能完成的最早时刻,用t EF(i,j 表示, 计算公式为t EF(i,j)= t ES(i,j)+t(i,j)2)最迟开始时间和最迟结束时间:1:最迟开始时间是指在不影响任务按期完成的前提下,工作最迟必须开始的时刻。
用表示t LS(i,j),计算公式为t LS(i,j))= t L(j))- t(i,j))2:最迟结束时间是指在不影响规定工期的条件下,工作最迟必须完成的时刻,用t LF(i,j)表示,其计算公式为:t LF(i,j)= t LS(i,j)+ t(i,j)四:总时差的计算总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一项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用R(i,j)表示,其计算公式为R(i,j)= t LF(i,j)- t EF(i,j)= t ES(i,j)- t ES(i,j)= t L(j)- t E(i)- t(i,j)7: 关键路线的确定在各条路线上,完成各道作业的时间之和是不完全相等的。
其中,完成各道作业所需时间最长的路线称为关键路线。
关键路线对工程工期其关键作用,关键路线上作业时间之和就是工程的总工期。
关键路线的确定有以下两种方法:1:利用网络图上的结点时间参数,最早时间和最迟时间相等的结点组成关键路线。
2:总时差为零的作业称为关键作业,将关键作业连接起来就是关键路线。
设计目的:1、了解网络计划技术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掌握双代号网络计划技术的绘制方法,3、掌握时标网络计划的绘制方法, 熟悉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4、学会编制一般的施工网络计划,并会进行网络计划的时间--费用优化。
8: 设计内容:k型汽车是一定制车型,某汽车公司在对其生产任务进行分析后得出如下活动,各活动间的相互关系及所需时间见下表:一:绘制网络图,二:计算网络时间参数;包括: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和时差;关键线路的持续时间。
三:如果要求提前两天完成该汽车的组装。
下列活动改变是否会起作用?①购买预先组装的变速器和动力传动系统?②改进机器利用,将引擎生产时间减半?③将特殊零件的运送时间提前3天?四:进行网络计划的优化。
怎样借助非关键路径上的活动所需资源从而加快关键路径上的活动?9: 解题思路:1:确定总体的网络图,整理出网路图布局。
2:计算出结点的最早时间与最晚时间。
3:计算出活动的最早开始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结束时间和时差4:确定关键路线。
5:解答题中的问题。
10:12并确定关键路线作业t(i,j)tES(i,j) tEF(i,j) tLS(i,j) tLF(i,j) R(i,j)关键路线作业时间最早开始时间最早结束时间最迟开始时间最迟结束时间总时差A 0 0 0 0 0 0 AB 8 0 8 0 8 0 BC 0.1 8 8.1 10.4 10.5 2.4D 1 8 9 12 13 4E 1 8 9 10 11 2F 1 9 10 13 14 4G 2 8 10 9 11 1H 3 8 11 11 14 3I 1 10 11 11 12 1J 4 8 12 8 12 0 J K 2 12 14 12 14 0 K L 1 14 15 14 15 0 L M 0.5 15 15.5 15 15.5 0 M N 2 11 13 12 14 1O 1 13 14 14.5 15.5 1.5P 1.5 13 14.5 14 15.5 1Q 5 8.1 13.1 10.5 15.5 2.4R 1 15.5 16.5 15.5 16.5 0 R S 0.5 16.5 17 16.5 17 0 S T 1 17 18 17 18 0 T U 0 18 18 18 18 0 U 由上表可知:关键路线为:A B J K L M R S T U由图2可知:关键路线的持续时间为1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