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成功》教案 苏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3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成功》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学生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掌握其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锻炼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成功的正确认识,学会欣赏努力和坚持的重要性。
学生激发对未来的积极态度,培养克服困难、追求梦想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成功》的主题分析和理解。
文中重要句子的解读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作者对于成功的深层次含义的阐述。
学生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实践中。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成功人士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成功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理解的词汇和句子。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式,解析作者的观点和写作技巧。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分享各自的阅读感悟。
5. 写作练习:四、课后作业1. 学生复习课文,抄写并背诵重点段落。
2. 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参与情况。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情况,调整下一步的教学计划。
六、课堂活动1.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2. 小组竞赛:小组之间就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竞赛,增强课堂互动。
七、课文拓展1. 学生收集有关成功的名言警句,进行分享和讨论。
2. 学生推荐成功相关的书籍或视频,进行班级交流。
八、情感态度培养1. 学生分享自己的成功经历或对成功的感悟。
2. 教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九、家庭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向家长分享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学习体会。
2.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十、教学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2. 教师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第九课《成功》季羡林教材分析:《成功》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回顾总结一生治学的体会,通俗而耐读,阅读可以软泥怪我们走近这位大家,感受他的深邃的思想。
鉴于本单元教学主题是“深读精思”,应在思考中品读,在品读中思考,故设计中增添了大量的补充材料,便于理解作者的作品观点和作品内涵。
对于隽永智慧的语句,应提倡反复咀嚼品味,理解其深邃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应鼓励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但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应鼓励他们搜集资料,参与讨论,参与争辩。
对于论证方法,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或者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向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延伸,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学习成功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之路,以新姿态新作为迎接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查词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自默词语。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季羡林先生。
3.熟读课文,了解作者的观点,理清文章的论证层次。
4.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引用的三首词的出处,并能熟读成诵。
5.查阅资料了解文中关于古人勤奋读书的几个成语,并另外收集几个名人勤奋读书的故事及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2.了解本文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步骤:【学生活动一】自学检查1.学生讲述名人成功的事例或名言。
过渡:那么,著名学者、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季羡林,对成功有着怎样独到的见解呢?一起学习。
其人其事。
类型: 立论文驳论文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三要素论点:文章的核心和统帅论据:为证明论点。
论证:实现论据证明论点的手段。
论点分类: 中心论点分论点论据类型: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论证结构: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论证语言:严谨概括言简意赅明白之至不期而来憔悴蓦然家喻户晓晷兀兀穷年【学生活动活动二】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请学生自己朗读,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四人小组讨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3)论证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二、理清结构【学生活动三】深入探究再读课文,讨论问题:1.作者认为要获得成功,需要哪些必备条件?2.作者是如何看待天资、机遇和成功的关系的呢?3.请看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孩子,搞得婆媳关系很紧X,宁肯离婚也不让步。
季羡林《成功》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4、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二、教学重点:1、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和论证方法。
2、能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三、教学难点:1、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2、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这一环节用运朗读法自主学习,同时也为第二环节研读文本服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对构成成功的条件所持的观点。
2、本文的脉络怎样呢?全文共10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问题——作者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提出成功的三个条件;第二部分(5~10)分析问题——指出勤奋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勤奋是成功的关键(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这一环节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教师点拨法)1、作者如何提出自己观点的?明确:作者借助词典,诠释“成功”,就成功定义中的“预期”作了说明。
然后以自己的治学经验,就这一个论题,用一个公式提出自己的见解: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2、作者如何看待“天资”的?明确:作者的态度是承认天资,不惟天资。
特别提到“文革”中的“天才”闹剧,对自我标榜唯物主义却大行封建迷信之实的丑陋行为深恶痛绝。
对当今一些“自我感觉过分良好”的人,说“我除了羡慕”“不敢赞同一词”,顺带讽刺。
作者主张每个人都要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不要脱离实际,不要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
这也就照应了“成功”内涵中“预期”的含义。
3、作者认为“勤奋”在成功中有什么作用?明确:作者指出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同时,也表明了自己也赞同。
作者在分析勤奋的作用时,已经顺便提到天资与勤奋的关系,认为即使天资高,不勤奋也无用,说“事理至明,无须饶舌”,意思是,这已是众所周知的公理,无须证明了。
第9课《成功》教案教学时间课题课型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能归纳熟读课文,掌握文中的字词。
作者的观点,并说出其独特之处。
过程和方法能从文中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采用“牛吃草”的方法,品味内涵。
感受文章谈话式的语言风格。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客观正确的认识成功。
对照文章的观点,了解身边获得成功的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观点,理解其独到和深刻之处。
教学难点能从文中发现隽永智慧的语句,采用“牛吃草”的方法,品味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程序设计二次备课课前延伸课内探究第一课时学(教师在学生个体阅读时巡视)(这一环节一方面培养学生形成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另一方面,让学生与文本充分对话,为合作交流学习提供充分的准备。
此外,带着目标学习,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的前提和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批注的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能动笔批注,不论对错都是可贵的。
)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全班学生前后四人或六人为一小组,交流学习成果,进行合作学习。
【要求各组在充分交流碰撞的基础上,用书面的形式对这两道题目解答,并列出合作交流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以便在全班交流】二、导1.班内探究。
(1)各小组代表汇报本组探讨结果,并呈交小组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对各小组的学习结果,集体点评、质疑、纠偏,直至达成共识。
【语文新《课程标准》将“过程与方法”列为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之一,强调不但要重视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学习的过程。
在“课程的基本理念”部分强调“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初中阶段的阅读目标中,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那么,在实际操作时,可针对课文重难点设计2—3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的成功。
《成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共3篇《成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1《成功》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导入引导学生谈自己对成功的理解,观察课本中介绍的成功案例,启发学生探究成功的内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学习目标1. 了解正面的成功案例,学会经验的借鉴和学习。
2. 分析成功的因素,理解成功的内涵。
3. 提升自己的成功意识与自信心。
学习重点了解成功案例,分析成功原因。
学习难点对成功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预习让学生预习第一篇课文《成功》,在课前学会全文默写。
二、呈现案例1.让学生认真观看P2-3的成功案例。
2.请学生回答问题:在这些成功案例中,你看到了哪些成功因素?3.对学生作业进行课堂点评,老师鼓励学生发言,扩大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
三、解释关键词语、概念或句子1.“忍”,包括“耐心”和“自我克制”两个意思。
2. “自我期许”和“自我激励”的内涵与渠道。
3. “成功需要一定的天赋,但远非天赋即成功,更离不开不懈的努力,以及能力训练、心理调适等多种因素。
”4. “身形愚鲁,口若悬河”。
四、探究成功的关键因素1.让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台上演员的成功因素,从而解答问题“成功的内涵是什么?”。
2.学生展开讨论,以演员为例,说明成功的内涵是不断提升自我认知,明确自己的优缺点并进行完善。
3.让学生分析自己的长处、短处,并制定提升自己的“如何做”的计划。
五、小结老师向学生介绍成功的内涵和成功的经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成功是综合素质的体现,既离不开天赋,更不可缺少勤奋、专注的努力以及其他诸多因素的支持,在探究成功因素中,克服自己的弱点仍然游离于其中,后续课程中我们将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六、作业1.阅读第二篇课文,收集来自不同人群的成功案例。
2.整理出一个人物档案,画一幅漫画来描述他们的成功经历。
3.总结自己的一些成功经验,并写出你认为自己应该努力提升的方面。
四、教学反思这一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成功案例,分析成功原因。
9成功教课目的:1.品尝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心平实的语言。
2.学习作者引经据典、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在勤劳中走向成功。
4.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华)的念书方法。
教课重点、难点:1.正确理解作者的看法,在勤劳中走向成功。
2.掌握牛吃草(学会含英咀华,直至得其精华)的念书方法。
教课课时;两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由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导入。
晚清有名历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识者,必经过三种之境地:‘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板书)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倅。
’(板书)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地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板书)此第三境也。
”今世有名古文学家、历史学家、作家季羡林著文以为所谓“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劳,“第三境”写的是成功,十分精练地高度归纳了这三种境地的内核。
此刻我们共同来学习他的这篇文章。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掌握字词要言不烦( g i ):语言简单而意思归纳。
赅,齐备,归纳。
理解之至:理解到了极点。
之,到;至,极点。
不期( q )而来:不预约日期就到达了。
期(j)年:一周年。
憔倅( qi ocu):形容人瘦小,面色不漂亮。
蓦( m )然:不经心地;忽然。
囊( n ng )萤(晋朝车胤)映雪(晋代孙康)悬梁(西汉孙敬)刺股(战国苏秦)人人皆知:家家户户都知道。
晷( gu ):日影,日光。
烦杂(su):繁琐琐碎。
2.掌握文章的构造层次。
第一部分( 1—4),作者“大题小做”,谈他对成功的理解,并解析成功的三个条件。
第一层( 1),借助字典,解说“成功”,由此进入话题。
第二层( 2—4),提出“成功”的公式。
第二部分( 5—10),指出勤劳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做到的,勤劳是成功的重点。
第二层(5—8),详细地解析公式中的“天资”“勤劳”“机遇”三个条件。
《成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成功》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三单元以“学会读书”的开篇课文。
这篇文章以个人经历说道理,分析成功的三个必要条件,指出无论是治学或是干事业,都不能依赖天资和机遇,指出只有通过勤奋,才能走向成功。
本文所讲道理是通俗易懂的,如果只是干巴巴就课文讲课文,学生因为无新鲜感而产生厌学心理,所以教者必须占有大量材料,才能讲得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教者还要结合作者季羡林的经历来讲成功的公式。
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体会来感悟、体会文章所阐明的道理。
只有建立在大量事实材料上的感悟才是真正的感悟。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能找出文中的主要观点。
2.能运用文中的观点对具体现象进行探究。
3.能联系生活,对文章的基本观点进行拓展。
过程与方法:在诵读分析中理解本文使用的论证方法及论述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前辈学者读书治学的经验,对自己的学习观重新思考。
2.能正确地对待生活学习中的失败与成功。
三、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精读课文,学习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写法。
四、课前准备:课件及学生查询的有关作者季羡林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冰心的《成功的花》,朗读体会导入新课。
怎么认识成功。
设计意图:用形象生动的诗句,把学生带入对于成功问题的思考。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1.重要字词言简意赅gāi 晷 guǐ兀wù憔悴qiáo cuì蓦然mò阑珊lán shān 浩劫jié错综复杂zōnɡ家喻户晓 yù羡慕xiàn mù shū(疏)漏①言简意赅:言语简单而意思概括。
②家喻户晓: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③不期而来:不预定日期就来到了2.名言警句积累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成功(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成功(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1成功(苏教版九年级教案设计)成功向来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可以说是人们生活的意义所在。
然而,什么是成功?怎样才能实现成功呢?这是一个困扰着许多人的问题。
在苏教版九年级的教学中,学生们将通过文学作品、科技发明等方面的学习,深入了解成功的内涵以及成功的实践方法。
一、课程设计1.1 提出突破口课程设计的突破口是通过文学作品展现成功的内涵。
在课程中,引入《围城》中的方辰和爱迪生的事迹两个案例,让学生通过对两位成功人士的思考和分析,引导学生对成功的内涵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并从中找到实现成功的方法。
1.2 课程导入通过复习九年级以前的知识点,引导学生意识到成功是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并预热新学习的主题——成功。
1.3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通过给学生跟今日头条等一些新闻媒体选题,这里选择"四小只挑战肥胖" 作为案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和分析,了解成功的原因和实现方法,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1.4 引导学生认识成功的内涵引入《围城》的片段和爱迪生的事迹,让学生对成功的内涵有更深刻的认识,并且认识到成功是需要不断努力和坚持的,并结合课堂上的一些成功案例,来让学生更具体的了解成功的实践方法。
1.5 在日常生活中掌握成功的实践方法通过课堂互动,使学生们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成功的方法,并引导学生制定自己的成功计划,这会使学生们更加理性地面对未来的生活。
二、教学方式2.1 启发式问题在课程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到解决方法,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2.2 知识导入通过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探究成功的内涵和实践方法。
2.3 互动式教学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让学生们参与课堂教学,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2.4 创造性作业在课程设计中,需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成功进行分析,并制定一个实践计划,使学生在学习中有了实际的行动。
第9课《成功》教案(苏教版初三上)5doc 初中语文 教学目的1、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2、明白得勤奋是成功的关键重点难点1、弄清文章的议论三要素教学设想1、从议论文三要素入手把握全文内容2、列举成功的例子,交流成功的条件教学过程第 一 课 时一、 导入«成功的花»冰心成功之花。
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鲜艳!然而,起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二、 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议论文的三要素四人小组讨论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中心论点是如何样提出的?3、用了哪些论据?各属于什么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4、论证过程中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明确:1、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必须在这一项专门这首小诗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并〝惊羡〞于不人成功所得的荣誉,而要了解在成功的后面所包蕴的艰辛和曲折,要学习花的奋斗和牺牲,从它的成功中吸取成长的体会,这才是更重要的。
下工夫。
2、文章开头阐释了〝成功〞的概念,由此引出成功的公式,讲明成功需具备的条件,接着对三个必要条件依次进行分析,从而得出中心论点,强调勤奋是成功的关键。
然后进一步论证勤奋的重要性。
3、事实论据: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勤奋的重要自身的经历——机遇的重要性道理论据: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明白得:学业的精深在于勤奋刻苦,荒废在于嬉戏玩乐。
行为道德的成功在于深思熟虑,毁败在于随便脱口而出。
王国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咨询者,必须通过三种之境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际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明白得:第一境登高望远,树立目标〔预期〕第二境百折不挠,发奋图强〔勤奋〕第三境4、论证方法举例论证〔例证法〕引用论证〔引证法〕对比论证〔第7节〕三、依照材料,提炼观点材料一:电视剧«我的太阳»中有位女舞蹈演员,为了艺术上有所成就,不仅天天苦练,而且到35岁还不愿生小孩,搞得婆媳关系专门紧张,宁肯离婚也不让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成功》教案(新版)苏教版季羡林教材分析:《成功》是季羡林先生耄耋之年回顾总结一生治学的体会,通俗而耐读,阅读可以软泥怪我们走近这位大家,感受他的深邃的思想。
鉴于本单元教学主题是“深读精思”,应在思考中品读,在品读中思考,故设计中增添了大量的补充材料,便于理解作者的作品观点和作品内涵。
对于隽永智慧的语句,应提倡反复咀嚼品味,理解其深邃意义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议论文的阅读已有一定的基础,应鼓励学生自我阅读,自我探究,但对于作者观点的理解把握,应鼓励他们搜集资料,参与讨论,参与争辩。
对于论证方法,可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或者是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向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延伸,以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之效。
学习成功经验,重新审视自己的目标之路,以新姿态新作为迎接成功。
教学目标:1.理解本文观点的独到和深刻。
2.学习本文层次分明的结构特点。
3.学习本文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本文采用的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相结合的论证方法。
2.理解文中关于机遇的解说以及对三种境界的理解。
课时安排:两课时课前自学:1.查词典解决文中的生字词,并自默词语。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季羡林先生。
事例:①达.芬奇画蛋②高尔基集蜡读书③曹雪芹落魄写《红楼梦④贾岛苦吟“一日不作心源如废井”⑤李时珍跋山涉水写“本草名言:“天才,是百分之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汗。
”——爱迪生“天才就是思想心。
”——牛顿“天才就是劳动。
—高尔基“才能来自于勤习。
”——钱伟长。
《成功》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理解作者观点,懂得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2.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
过程与方法: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
了解引证法在文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的道理。
重点难点:1.了解引证法在文中的作用,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
2.培养学生理解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桥梁的道理。
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社会生活多姿多彩,我们常常羡慕一些成功人士。
我们羡慕奥运冠军能登上最高领奖台,我们羡慕科学家能为人类作出巨大贡献,我们羡慕作家能写出优秀的作品……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他们是如何成功的呢?他们成功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他们成功背后有哪些故事呢?我们除了羡慕之外还应做些什么呢?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这些问题将得到解答。
二、检查预习1.读准字音:言简意烦浩无待舌2.对照课文,完成下列词语填空:错()复杂实()求()悬()刺()无待()舌言简意()家()户晓三、作者简介先让学生根据所查资料来简介作者,然后教师明确:季羨林(1911—2009),某某清平人。
北大教授,中科院院士、著名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作家。
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4年毕业,在某某省立某某高中任国文教师。
1935年秋进入德国格延根大学学习赞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等印度古代语言。
1941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并应聘留校任教。
1946年回国,任大学东语系教授。
他曾长期致力于梵文文学的研究和翻译,翻译了印度著名大史诗《罗摩衍那》。
此外他还创作许多散文作品,已结集的有《天竺心影》、《朗润集》以及《季羡林散文集》等。
2009年7月11日逝世。
四、整体感知阅读提纲:本文层次清晰、表达周密、段与段、句与句之间都注意前后照应。
学生可边读课文,边列出段落层次提纲,理清作者论证的思路,把握观点。
2.讨论并归纳:全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4):提出成功=天资+勤奋+机遇的观点。
第一层(1):借助词典,注释“成功”,引入话题。
第9课成功学习目标:
1.品味作品中经典的文化言论和作者诚恳平实的语言2.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的论证方法
3.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在勤奋中走向成功
课文分析:
课堂学习
第4课时
创设情境激发旧知
整体感知
精读课文
课后学习:
选择文中感受最深的语句加以赏析 板书设计
成功: 天资 + 勤奋 + 机遇
预期的结果
“羡慕某些人自我感觉良好” 囊萤、映雪 举自身经历事实论证
悬梁、刺股 韩文公的话
事实论证、引用论证
(逐一剖析、层层深入、旁征博引)
自己决定
由天决定,
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但不期而。
【教学目标】
1.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结合自身及他人经验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2.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3.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教学重点】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作者旁征博引、逐层深入地把观点完善起来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文章富有哲理的语言,学习牛吃草的读书方法。
【课前准备】
1.了解作者的相关资料。
2.积累文中的成语及关于成功的名言在摘抄本上。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近名人
展示季羡林图片及资料,师生共同归纳出季羡林的成功之道:珍惜时间,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由此导入课文: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位学术大师是如何看待成功的,我们除了惊叹和钦佩外还应该做些什么?
二、学牛吃草:大量进食——感知文本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并划出作者对成功所持的观点。
师强调:天资+勤奋+机遇=成功,其中关键因素是勤奋。
三、学牛吃草:不断咀嚼——研读文本
1.对构成成功的三个条件,作者分别持什么态度?又是如何来证明的?
学生自由细读课文后自由讨论,各抒己见,互相补充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师归纳:作者先承认有天资,但不惟天资,通过举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例子来说明对待天资要客观;接着肯定勤奋的重要性,举例和说理相结合;然后举自己的例子说机遇有时很重要;最后引用韩愈和王国维的话强调勤奋是最根本的条件。
2.作者对文革中和现在的自命天才的人的评价分别是:“至今不解”、“不敢赞一词”。
请你谈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齐读第六段,后谈自己的看法,师引导并鼓励学生做到言之有据。
3.作者认为“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机遇是不期而来的,我们无能为力”。
请你谈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如果不同意作者的观点,你又可以怎样修改或作些补充?
同桌讨论,学生大胆质疑,谈对问题的独特见解和感悟,师评价。
4.用自己的话清楚连贯地阐述王国维的“境界说”,体会作者引用这几句话的作用。
学生自由朗读王国维的“境界说”,然后指名背诵,接着四人小组讨论并发表小组见解,师概括:第一境——立志:对成功的渴望;第二境——追求:为成功付出艰辛;第三境——获得:成功悄然而至。
5.对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质疑或对自己很欣赏的句子表明看法。
学生默读课文,自由发表见解,提出质疑的由其他学生帮助解决,老师适时引导和提示;欣赏语句的由学生先评,老师补评。
四、学牛吃草:善于反刍——拓展文本
1.为文中作者的观点补充论据:
根据以下提示,请你思考与之有关的例子来证明,古今中外的皆可。
A、成功需要天资
B、成功需要机遇
C、成功需要勤奋
D、成功的关键因素在于勤奋。
学生互相交流思考结果,教师给予评价并强调:议论文中的例子叙述要简洁精炼,讲清楚与观点有关的内容就可以了,不宜叙述详细,对于大家熟知的故事或典故等只需一笔带过,没有必要再作介绍,如文中第七段的囊萤、映雪、悬梁、刺股作者就没有展开叙述。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也可略作补充,如:
A、杨丽萍的舞蹈倾倒无数国内外人士,有人说她就是专门为舞蹈而生的,她的好多作品都给人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B、1965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使人类在认识生命奥秘的道路上又前进了一步。
当时有很多人提名牛胰岛素的研制者应当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可由于作出此贡献的人多,国内因为报名争议得很厉害,送给评审委员会的名单多达14人,而诺贝尔奖只奖给有突出贡献的一两个人,这样他们就与此奖擦肩而过。
C、我国数学家陈景润为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坚持每天凌晨3点起床学外语,同时每天去图书馆。
有3天中午,管理员临走时曾大声喊问里面是否有人,但全神贯注的他没有听见,被反锁在里面,后来他毫不在意的微笑一下,又重回书堆中。
最终他成为数学大师。
类似书中的成语故事有:凿壁偷光、闻鸡起舞、程门立雪等。
D、南北朝时的江淹,少时笃志好学,其诗幽丽精工,《恨赋》、《别赋》脍炙人口,晚年满足安逸生活,再也写不出好文章来,人称“江郎才尽”。
2.对成功有自己的看法:
教师展示以下名言:对于成功所需要的条件,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观点,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学习、阅读体验等谈谈你的看法。
有人认为成功要耐得住寂寞;有人认为自卑是成功的障碍;有人认为成功需要锲而不舍的精神;需要点滴的积累、需要大胆的尝试、勇于面对失败。
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要以持之以恒为朋友,以经验为顾问,以耐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守望者。
——爱默生爱因斯坦的成功公式:W(成功)=X(艰苦劳动+Y(正确方法+Z(少说空话)
李嘉成认为成功靠3Q:IQ(理性智商)EQ(情绪智商)SQ(心灵智商)。
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互相评价,师进行小结:有同学认为成功需要创新,需要自信;有同学认为成功需要持之以恒,需要不断探索;也有同学认为成功是一种感受:难题攻克了是成功,考试进步了是成功,得到别人的赞扬是成功,得到他人的感谢也是成功……,相信每位同学对成功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那么,你渴望成功吗?你最近的预期是什么?你准备以怎样的行动来获得成功?
五、课堂总结——升华观点
我们时常会羡慕他人取得成功,慨叹命运对自己不公,学完季羡林老先生的这篇文章相信每位同学都知道该如何去做。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只要脚踏实地,勤奋不懈就能成功。
希望大家能在以后的学习当中确定目标,勤奋努力,抓住机遇获取成功。
六、学以致用——赏心悦目
1.作文《我看成功》,不少于300字。
2.课外阅读季羡林的《月是故乡明》、《永远的悔》、《春满燕园》等作品。
板书设计:
成功
天资 + 勤奋 + 机遇
↓↓↓
无能为力自己决定无能为力
勤能补拙业精于勤勤创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