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标准文件体系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397.01 KB
- 文档页数:53
一文读懂软件开发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软件开发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核心活动,其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于保障软件质量、提高开发效率以及确保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为您详细解读软件开发的国家标准和行业准则,帮助您了解和遵循这些规范,以确保软件开发过程的合规性和产品的高质量。
一、国家标准国家标准是指由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和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规范。
在软件开发领域,国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软件工程基础标准软件工程基础标准涉及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基本概念、术语、符号、图形等。
这些标准确保了软件开发各环节的沟通一致性,如GB/T 11457(软件工程术语)和GB/T 8566(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规范)。
1.2 软件开发过程标准软件开发过程标准规定了软件开发各阶段的任务、方法和工具使用,如GB/T 15532(软件生命周期过程)和GB/T 26260(软件工程项目管理)。
1.3 软件质量标准软件质量标准定义了评价软件产品质量的指标体系和测试方法,如GB/T 16260(软件工程软件质量)系列标准。
1.4 信息安全标准信息安全标准涉及软件在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措施,如GB/T 22239(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和GB/T 25069(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二、行业准则行业准则是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由行业协会或组织针对特定行业或领域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软件开发领域的行业准则主要包括:2.1 行业最佳实践行业最佳实践通常总结了一系列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被广泛认可的高效方法和最佳实践,如敏捷开发、DevOps等。
这些实践在提升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 行业安全准则针对软件开发中的安全问题,行业会发布相关的安全准则,指导开发人员和企业如何防范和应对安全威胁,如OWASP(开放式Web应用安全项目)发布的安全指南。
2.3 行业代码规范为了提高代码的可读性和可维护性,降低软件项目之间的差异性,行业会制定统一的代码规范,如《软件工程代码规范》(GB/T 36291.1-2018)系列标准。
以标准化加快推进县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文/郭凯——《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国家标准解读2023年12月28日,第20号国家标准公告发布了GB/T 43507—2023《县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并于发布之日起实施。
这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继2011年《灾后过渡性安置区基本公共服务》国家标准之后又一项重要标准。
为此,《中国标准化》杂志社采访了标准主要起草人、山东省市场监管局标准化处处长马晓鸥。
解读·实践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解读·实践 |Interpretation and practice《中国标准化》:请您介绍一下标准制定的背景以及社会需求。
马晓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国家治理的基础在县域,县乡政府执行公共政策的能力和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直接关系人民福祉。
发挥县域基本公共服务的统筹和优化配置功能,优化我国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从实践上对党的二十大相关战略目标、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回应。
标准是国家基础性制度的重要方面。
标准化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中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指导意见》(中办发〔2018〕55号)、《关于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的通知》(发改社会〔2021〕1946号)、《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3年版)〉的通知》(发改社会〔2023〕1072号)、《关于印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工作方案〉的通知》(国标委联〔2023〕61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建设作出了系列部署,提供了指导、遵循和方向。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之七巨立有中国特色只有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标准化其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但是.我们目前存在的差距是比较大的.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这是《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基础目标.或者说只有建立了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运行体系,标准化其他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因此可以说,"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中国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最重要的目标.《纲要》在"目标"中是这样表述的:通过机制创新和政府引导,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体系;形成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紧密结合的标准化机制;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纲要》说得很清楚,我们要在"十一五"期间建立起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二是要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三是要科学有效.这三个指标缺一不可.但是我们应该承认,无论是在标准化的"管理体制"还是在"运行机制"方面,我们现在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管理体制方面,我国政府机构已经进行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但是,对于标准化的管理方式,管理思维和管理内容,许多都还是过去的.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到2001年我国加入\^,1-O,国务院一些部,委逐步撤消.我国行业标准的现有管理结构,分为三大块:一是:由国家发改委管理被撤消工业部,委的行业标准.尽管国家对行业机构进行了重大调整,但目前这几个行业标准的管理基本上还是原有的模式.二是:由工业部,委转变为我国大的集团公司.虽然这些工业部门被调整为集团公司,但目前这些行业标准由国防科工委进行统一管理,管理方法基本上还是原来的.三是国务院行政主管部门目前负责行业标准的部,委机构.这部分行业标准基本上还是由原来的管理部门进行管理,管理方法基本上也还是原来的做法,没有什么改变.这三大块管理体系的共同点是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思维研究标准化,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方式开展标准化,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管理标准化."标准是规范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制度",而我们现在的经济和社会体制已经是市场经济的了,但我们的技术制度却仍是与市场经济根本不同的计划经济的.这样尴尬的矛盾局面如不尽快改变,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可能不仅仅是威胁,甚至可能会是灾难.在运行机制方面.体系化是标准化的一个基本原则0实现不了体系化,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标准化.然而,恰恰是在标准的体系化管理方面,我们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比如食品安全管理,分别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负责,所依据的又不是同一统一的法规,因此存在的问题日显突出.这种分散,分段,分权,甚至分割标准,分割技术的管理办法,本身就不是标准化.技术标准做不到体系化,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科技创新.各自为政,各自为战,既无法形成整体优势,也无法识别落后.运行机制的问题还表现在,我们现在标准化制修订的机制还没有从计划经济的模式中解脱出来,也没有和市场经济比较完善的国家以及国际惯例一致起来.企业的主体地位远未形成,政府也没有真正退到应有的位置上去.因此现有标准以及许多不断出现的标准对于满足经济发展,市场竞争,科技进步的需要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距离.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残余影响,权利经济,审批经济思维方式的顽强存在,标准的"自愿性"原则还难以实现.强制性标准的范围过大,过滥, 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经济所需要的标准制修订运行机制的确立.在这样的形势面前,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国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几乎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纲要》提出了建立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运行机制. 这是一个十分艰巨的任务,要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以创新的思维和跨越式发展的速度才能实现.世界标准信息21建设适应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目标及基本模式《中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总体战略目标是:到2010年前,基本建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技术标准体系.《国家技求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提出的建设新体系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建成以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自愿性标准体系为主体,管理运行高效,实施手段多样,保障措施有力,服务便捷周到,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的面向国际的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其新体系的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体制创新和标准化的制度改革推进体系建设的原则;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基本体系与推行体系相结合整体推进的原则;坚持体系的全面发展与突出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新型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建设有九项任务.1.修订现行有关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过程中的体制性障碍;2.在清理现行国家标准基础上,建立并完善国家自愿性标准体系; 3.在开展行业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协会标准的地位;4.在开展地方标准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取消地方标准;5.有重点有步骤地推进现行国家,行业和地方强制性标准向技术法规转化;6.在开展企业标准化工作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充分发挥企业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的若干建议; 7.提出国家技术标准体系的推行体系建设方案;8.提出在推进新体系过程中支撑条件的建设方案;9.提出农业,环境,制造业和信息技术(通讯和电子)等4个重点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框架.新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据: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主要任务是:适应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乃科技进步和扩大国际贸易,以及建立新型国家技22世界标准信息术标准体系的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现行标准化法律法规.内容调整的重点是:确定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法律地位;确应政府宏观管理,国家标准化机构和社会团体具体组织,企业等相关方参与的标准化管理模式:确立更加透明,公开,公正的标准制定机制;确定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紧密结今口的关系;确立促进相关方使用标准的机制和条件等.建立标准化法律法规体系的首要工作是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然后依据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修改,完善与标准化法相配套的法规和规章. 自愿性标准体系《国家技术标准体系建设研究》对自愿性标准体系从基本要素,结构要素,特征要素和功能要素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规划.自愿性标准体系是新型国家标准体系的主体.建设自愿性标准体系的最终目标是要做到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备.技术法规体系技术法规是保障国家安全,防止欺骗行为,保障人身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法律形式.ISO/IEC第二号指南给出的"技术法规"的定义是;"规定技术要求的法规,它或者直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通过引用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来规定技术要求,或者将标准,技术规范,或规程的内容纳入法规中".这个定义有意强调并揭示了标准与技术法规的关系. WTO,_rBT协议从规范影响国际贸易的诸多技术措施出发对"技术法规"也给出了定义:"强制执行的规定产品特性或其有关加工和生产方法且包括适用的管理规定的文件.包括或专门规定用于产品,加工或生产方法的术语,符号,包装,标志或标签要求".这个定义对"技术法规"的内涵做了更充实的描绘,进一步强调技术法规执行的强制性和包含管理性内容.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将标准作为政府管理经济的手段之一,因此将标准作为技术法规执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标准也由按技术法规全部强制执行改革划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同时产生了"技术法规"和"强制性标准"概念上的模糊和争议.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被法律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才具有应用的强制性.标准应用的强制性不是标准自身的属性,而是法律法规所赋予的.标准管理体制建设标准管理体制的基本要求是:标准管理体制要与我国市场经我国技术法规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模式宪法l法律(较原则的基本要求)i行政法规(具体的技术要求,亏I用标准,合格评定程序)ll地方性法规'.,t.霸者孽事的技术要求,写r用标准台格评定程序)(为执法的辅劲性具体事宣) l地方政府规章-(为执法的辅助性具体事宜)世界标准信息23济发展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进程相适应,要与标准体系的建设相适应.国务院授权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企业的作用;转变"政府主管,企业执行"的标准管理观念.政府的管理职能要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标准管理体制的建设目标是:建立"国务院授权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全国标准化活动,行业协会积极开展标准化活动,社会广泛参与标准化活动"的标准化管理模式.标准运行机制建设标准运行机制的基本要求和目标:1,快速反映市场需求.标准只有适应市场的需求才具有生命力和有效性.必须要有快速的标准制定程序,有效的标准维护机制以及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2,制修订过程公开,透明,使利益相关方面都能参与,使各方面意见充分协商一致,保证标准的公正,合理;3,制修订标准程序规范,严谨,高效.便于操作,考核,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提高工作效率;4,机制灵活.制修订标准不仅有正常的工作程序,还要有快速反应的工作程序,保证标准的及时性,适用性;5,有效的标准维护机制,保持标准有较好的市场适用性.标准运行机制的建设目标是:"面向市场,规范有序,公开透明,广泛参与,快速灵活,严明高效"的运行机制.新旧体系的几个不同点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标准新旧体系的区别,我再强调一下新I19体系的几个不同点.新体系是面向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而旧体系主要是面向计划经济的特殊产物.新体系是面向国际,积极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的最佳选择,而I19体系主要还是面向国内,适应计划生产的主要形式.新体系是面向未来,面向发展的,而I19体系主要关注的还是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需求24世界标准信息I19体系的着眼点是突出一个"管"字原则,而新体系的着眼点是"效益性"原理.旧体系中包括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不同性质的标准,从本质上来看,属于非自愿性标准体系.这与WTO/TBT的规定不符.新体系设计中提出把强制性标准转化为技术法规,依据WTO/TBT协定中的相关规定把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分离开来,在进一步明确技术标准的自愿性属性的基础上,通过完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从标准制定,标准采用以及标准实施等方面确立了技术标准体系的自愿性特征,并提出了建立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基本思路.新I19体系中的基本体系,有如下变化:1,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四个层次,改为国家标准,行业/协会标准,企业标准三个层次;2,将标准分为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两种属性,改为只有自愿性标准一种属性,只有被法律法规引用,才具有强制执行的性质;3,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都由政府部门审批,改为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授权的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审批,行业/协会标准既由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审批,也可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认可的行业协会,学会,联合会审批;4,国家标准文件的形式,增加了国家技术协议;5,将企业产品标准由企业审批和报备案,改为只由企业审批,无需备案;6,标准的实施由政府强制贯彻执行和推荐采用相结合,改为运用法律手段,市场机制和企业自律,由标准使用方自愿采用;7,新体系更具有系统性,协调性,先进性,市场适用性和前瞻性.。
《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解读♦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顾金刚祖永昶顾金刚.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长期从事城市交通组织优化、交通设施设置、交通信号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负责或参与编制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是国家标准GB/T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纟只设计规范》的主要编写人国家标准GB/T36670-2018《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于2018年10月10日发布,并将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主要规定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的原则、内容、流程、主要方法和实施要求,是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技术规范方面的首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国家标准。
该标准的发布实施将为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推动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工作向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方向发展。
一、标准制定的目的在现有道路条件的基础上,对交通流的通行权、通行方式等进行组织和优化,是改善道路通行秩序、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的重要手段和方法。
近20年来,在“畅通工程”“城市道路交通文明畅通提升行动计划”等一系列交通发展政策的指导和推动下,城市道路交通组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多样化发展,对城市道路交通堵点乱点的治理、道路承载能力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人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了积极有效的保障。
但是长期以来,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工作缺乏相关技术标准,各地交通组织设计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和统一性还存在问题,导致各地采取实施的交通组织措施有很大的差异性,给群众出行以及执法管理等带来不便。
因此,经公安部道路交通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下达了《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规范》国家标准的制定任务,以期通过国家标准层面来指导和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工作。
由于交通组织技术涉及的内容较为繁杂,相关标准应按照循序渐进的思路制定并不断完善。
本标准的制定重点围绕3个目标:一是为道路交通组织设计工作的幵展提供标准支撑,解决了当前无标准可依的问题,有利于推动交通组织技术的推广应用和科学发展;二是成体系地规范交通组织设计工作,规定了交通组织设计内容、工作流程、技术要点、实施要求等,明确了工作任务和技术要求,有利于促进交通组织设计工作从经验型向规范化、科学化转变;三是契合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精细化治理的需要,通过标准可以提供成熟的技术方法和方案,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各地城市07道路交通治理水平、缓解城市交通问题。
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国家标准正文:1.引言2.范围该质量管理体系适用于所有希望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的组织。
它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过程,控制风险,提高顾客满意度,并确保符合相关法规和法律要求。
3.角色和责任3.1 高层管理者角色与责任高层管理者负责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3.2 质量管理代表角色与责任质量管理代表负责协调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维护,并担任组织与认证机构之间的联系人。
3.3 部门经理角色与责任部门经理负责确保其部门的工作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积极参与持续改进活动。
4.1 文件编号和版本控制所有文件都应具有唯一的编号并标明版本信息。
文件应由相关人员进行授权和批准,以确保文件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4.2 文件存档所有文件应妥善存档并按类别进行分类。
存档文件应具有易于查找和访问的系统。
5.计划和执行5.1 质量目标的设定组织应制定合适的质量目标,并确保这些目标是可测量的和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一致的。
5.2 质量计划的编制质量计划应包括关键过程和活动的详细说明,以确保所有质量管理活动的有效实施。
5.3 资源的分配和管理组织应确保有足够的资源用于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维护,并合理安排人员的工作和培训需求。
6.实施和控制组织应对与质量相关的关键过程进行控制,确保其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并通过监测和测量的方式进行持续改进。
6.2 非符合和纠正措施组织应建立有效的非符合管理制度,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3 内部审核组织应定期进行内部审核,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7.管理评审高层管理者应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评审,并确定和监督相关的改进措施。
8.持续改进组织应不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分析数据和顾客反馈来识别机会,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提高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附件: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请参见附件文件。
国家标准《冷藏保温车选型技术要求》(GB/T40475—2021)解读作者:张学礼区传金张红卫来源:《专用汽车》2021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U469.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226(2021)12-0086-05近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国家标准《冷藏保温车选型技术要求》(GB/T 40475-2021),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
为便于对冷藏保温车选型用相关配置与技术性能要求的理解和标准的宣贯推广,本文重点对标准中冷藏保温车辆的分类、整车和专用配置等技术要求进行解析。
1制定背景、原则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冷链物流需求日趋旺盛,冷鲜、冷藏、冷冻食品运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冷链物流行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实现了较快发展。
但由于我国冷链物流行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存在着标准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专业化水平不高、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在交通运输部的统一部署下,由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牵头制定该项国家标准。
标准制定计划下达后,牵头单位根据前期调研掌握的冷藏保温车辆生产销售骨干单位情况,联合我国部分车辆制造企业、冷链运输物流企业、相关科研院所等单位组成了标准起草项目工作组,通过工作组一年多的工作,于2019年12月形成了标准报批稿及报批相关材料,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根据标准的立项背景、适用范围等,确定标准制定的原则为:应与近几年制修订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技术内容和汽车、食品药品等行业的相关管理要求保持一致,使标准具有一致性和协调性;确定的标准技术指标,应在国家或行业内具有一定的先进性,通过几年的实施不落后于行业实际指标,使标准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标准内容应便于选车的方便性,且相关技术要求和车辆配置也能够实现,使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
通过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完善了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满足了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货物承运人对车辆装备技术的使用、监管等需求,使广大运输用户选好、用好标准合规车型,也便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货主等监管监控,且从使用者的需求方面促进高性能冷藏保温车辆生产,提升冷链物流装备专业化水平,实现冷链物流高质量发展,同时,对于促进冷链物流规范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群众生活品质,保障食品药品流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评析专利导航从产生到标准化——《专利导航指南》系列国家标准解读■ 赵加涛 刘 畅* 范 敏 李红秀 祁新宇 刘显赫 左乙茹(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摘 要:自2012年首次提出后,专利导航经过十余年全国性的实践探索,已逐步成为分析产业发展定位、服务政府决策、促进创新资源配置的有效工具。
本文介绍了专利导航概念的产生和专利导航工作的主要发展历程,并结合GB/T 39551-2020《专利导航指南》系列推荐性国家标准,对总则和各专项指南所涉及到的多种专利导航工作模式进行了解读,从而为广大知识产权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
关键词:专利导航,专利导航指南,国家标准,解读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4.05.029From Generation to Standardization of Patent Navigation—Interpretation of Series National Standards for Patent Navigation Guide ZHAO Jia-tao LIU Chang* FAN Min LI Hong-xiu QI Xin-yu LIU Xian-he ZUO Yi-ru(Shandong National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enter)Abstract:Through more than ten years of national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patent navigation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effective tool of analyz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rientation, serving government decision-making and promoting the allocation of innovation resources since it was proposed for the fi rst time in 2012.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emergence of the concept of patent navig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atent navigation work. Combining with the voluntary national standard GB/T 39551-2020, Patent navigation guide, the paper interprets various work modes of patent navigation involved in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specifi c guidelines, providing a reference f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actitioners. Keywords: patent navigation, patent navigation guide, national standard, interpretation0 引 言专利导航是在我国深化创新驱动发展中,基于宏观决策、产业规划、企业经营和技术创新需求,在充分运用专利信息资源方面总结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机制、新方法和新模式[1]。
婴幼⼉⾷品安全国家标准解读4.9⾷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质量应符合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有关规定。
⾷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的使⽤应符合GB2760和GB14880的规定。
4.10脲酶活性表10中规定了⼤⾖产品的脲酶活性要求,应注意表中的脚注,在测定脲酶活性时,对于液态产品的取样量应根据⼲物质含量进⾏折算,以免取样量过少带来检测误差。
5.其他主要规定了标签和包装等⽅⾯的要求,共有7个条款。
5.1.1产品标签应符合GB13432的规定,营养素和可选择成分含量标识应增加“100千焦(100kJ)”含量的标⽰。
该条款应注意:由于在GB13432《预包装特殊膳⾷⽤⾷品标签通则》中规定的营养素标⽰⽅法是每百克产品中某种营养素的含量,⽽本标准中的营养素含量是以能量形式标⽰的,因此,在执⾏GB13432的同时,还应增加“100千焦(100kJ)”含量的标⽰。
5.其他对于条款5.2.1-5.2.2说明了婴⼉配⽅⾷品的特殊要求,对于婴⼉这个特殊⼈群,配⽅⾷品的使⽤直接关系到婴⼉的健康和安全,使⽤不当可能会对婴⼉的健康造成伤害,因此上述条款很重要,是保障婴⼉安全的相关条款。
(⼆)、较⼤婴⼉和幼⼉配⽅⾷品(GB10767-2010)标准共包括5个章节1.范围2.规范性引⽤⽂件3.术语和定义4.技术要求(原料要求,感官要求,必需成分、可选择成分、其他指标、污染物限量、真菌毒素限量、微⽣物限量、⾷品添加剂和⾷品强化剂、脲酶活性)5.其他(标签、使⽤说明、包装)GB10767-2010部分条款说明1.范围适⽤于较⼤婴⼉和幼⼉配⽅⾷品。
3.术语和定义较⼤婴⼉:指6-12个⽉龄的⼈。
个⼈理解:该标准的适⽤范围和GB10767-2010的适⽤范围有交叉,建议适⽤在较⼤婴⼉时套⽤此标准。
4.3必需成分主要规定了产品在即⾷状态下的能量、蛋⽩质、脂肪、维⽣素和矿物质的含量和相关要求。
其中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不得超过总脂肪酸的3%。
OFD国家标准内容解读一、OFD标准在体系中的定位OFD标准是电子文件的基础标准之一,由于其固版的特点,各类文档排版要求的固化结果都可使用本标准来承载;同时对于各行业管理中有关元数据、语义、签名等要求,本标准也提供相应的可扩展机制予以支持。
OFD标准作为基础标准在版式文档范畴内反映了行业管理要求,提供了足够的扩展性,与行业应用中的标准规范是并行的,行业规范只在版式文档存储格式方面引用本标准,如图1所示。
图1 OFD标准定位二、对标准内容的说明OFD标准定义了基于XML语言的通用版式文档格式规范化描述方式,适用于固定版式的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
本标准主要包括版式文档的技术架构、成像模型、扩展名、文件结构、命名空间、字符编码、基础数据类型、入口与根节点、页树、页结构、大纲、资源等基本结构的描述,以及页面描述、图形、图像、文字、视频、复合对象、动作、注释、自定义标引、签名、附件、版本和扩展等具体元素的定义等方面,其构成如图2所示:图2 版式文档格式规范的构成本标准的第6章文件结构主要规定了版式文档格式规范的打包方案,采用国际上开放的Zip打包方案。
本标准的第7章基本结构主要规定了版式文档的基本结构,包括采用的命名空间、文档文件目录宜采用的结构、文档的组织方式和页结构的格式、文档大纲的主要结构,并规范了资源的种类,以及在标准中采用的主要结构。
本标准的第8章页面描述对页面空间、绘制参数、颜色、裁剪区和图元对象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
本标准的第9章图形对图形对象、图形绘制参数、填充规则以及采用非紧缩描述绘制线段、贝塞尔曲线和圆弧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
本标准的第10章图像对图像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
本标准的第11章文字对字体、文字对象、字型定位和字型变换进行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
本标准的第12章视频对多媒体播放进行了相关约定。
本标准的第13章复合对象对复合对象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
本标准的第14章动作对动作序列和动作类型进行了结构定义和具体规范,并且预定义了若干基本的动作,例如音视频动作,以及Goto动作和URI动作等。
国标规范编号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GB"或者"国标"这样的词汇,它们代表了什么呢?其实,它们指的就是国家质量标准中心发布的国家标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国家标准。
此外,在国家标准中心发布的国家标准之中,还有各种标准编号。
这些编号,不仅仅是对于各种规范文件的命名,同时也是对于相关行业或产品的标识。
本文就将详细介绍国标规范编号的相关知识。
国标规范之编号体系国标制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编码。
国家标准的编号体系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结构,它主要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标准的序号编制;- 第二部分是标准适用范围和标准组织机构的编制;- 第三部分是标准内容的编制。
如果读者在接下来的内容中还有所困惑,可以先大致浏览一下以上三个部分所以及它们所代表的含义,这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标准的序号编制每一个国家标准都有其规定的编码方式。
而这种编码,其规则一般同时适用于国防、科技、教育、文化、工作、产品质量等许多领域中的各类标准。
可以说,它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编码方式。
通常的国家标准的序号形如“GB/T xxxx-xxxx",其中,GB是表示"国家标准"(每个领域的标准修订机构都会有不同的标识)、T 表示"行业标准"、"CJB"表示"建筑标准"、"HG"表示"化工标准"等等,后面的数字则代表了头文件编号和章节编号。
同时,这些数字也往往会以点号进行分隔。
标准适用范围和标准组织机构的编制在编制国家标准过程中,标准的适用范围和标准组织机构也是非常重要的。
标准的适用范围一般包括“名称、范围、应用领域、规定、引用文件等”几项内容。
而标准组织机构则是指参与标准编制的各类主管部门和企业单位的组织架构。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标准的行业性和权威性。
标准内容的编制标准的内容编制是整个标准制定工作中最核心的一个环节。
《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解读(2020年1月17日)为了加强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规范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制定了《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办法》已于2019年12月13日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2019年第16次局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现对有关要点解读如下。
一、为什么要制定《办法》?一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需要。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以下简称“新《标准化法》”)于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管理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等单位的工作职责进行了规定,并对强制性国家标准的范围、实施、复审等要求予以进一步明确。
为了贯彻落实新《标准化法》要求,有必要制定《办法》。
二是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的需要。
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层级,但是现行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中,并没有专门针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全面系统性的管理文件。
原国家技术监督局1990年发布的《国家标准管理办法》对强制性国家标准和推荐性国家标准的管理作了统一规定,但二者在标准属性、功能定位上都有所不同,特别是新《标准化法》发布后,已不再适应新的工作要求。
为了完善标准化管理制度体系,构建强制性国家标准管理的体制机制,有必要制定《办法》。
三是实现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我国于2001年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并提出强制性国家标准是技术法规在我国的主要体现形式之一。
《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WTO/TBT)关于技术法规制定、通报等都有非常明确和具体的要求。
为了体现WTO/TBT的相关要求,与国际协议更好接轨,有必要制定《办法》。
二、如何确保社会各方有效参与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为促进社会各方有效参与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加强制修订过程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办法》在强制性国家标准的项目提出、立项、征求意见、对外通报、实施监督等阶段均提供了社会各方参与标准制修订的途径或方式。
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相关政策解读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相关政策解读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新产业不断涌现,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为了规范和引导新产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建立了新产业标准体系。
本文将对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相关政策进行解读,探讨其背景、目标、内容和影响等方面。
一、背景新产业的快速发展给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和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同时,新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技术安全风险、产业结构调整、人才供给短缺等。
为了规范新产业的发展,保障市场秩序,以及促进新产业的良性竞争和持续创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并建立了新产业标准体系。
二、目标1.促进新产业的创新发展。
通过建立新产业标准体系,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推动新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创新发展。
2.规范新产业的市场秩序。
建立新产业标准体系,对新产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进行规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促进新产业的有序发展。
3.加强新产业的安全保障。
建立新产业标准体系,加强对新产业的安全监管,防范技术风险和安全隐患,确保新产业的安全可靠运行。
4.推动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建立新产业标准体系,提高新产业的国际标准化水平,推动新产业的国际交流合作,提高新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内容1.制定新产业技术标准。
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涉及各个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标准,如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
制定技术标准可以规范新产业的技术内容和要求,促进技术创新和共享,加快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制定新产业产品标准。
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还包括对新产业的产品质量和安全的标准的制定。
通过制定产品标准,可以规范新产业的产品设计、生产和销售,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标准关注/ Standard Attention标准推动城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国家标准解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李松岭冯旭杰杨新征刘书浩胡雪霏2019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GB/T38374-2019《城 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正式发布,并于2020年7月1曰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主要通过规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指标体系 的构成、内容、指标定义及计算方法,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统 计分析和对标管理提供基础支撑,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专 门针对运营指标的首个全面性、系统性、基础性的国家标准,对规范行业统计分析工作、促进运营对标管理与国际接轨、推 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标准编制背景城市轨道交通是建设现代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便民 惠民的重大民生工程。
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
截至2019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地区,下同)有41个城 市开通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6172.2km,全年完成客 运量238.78亿人次。
随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城市不断增 多、线网规模持续扩大,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面临的压力和挑 战也曰益加大,部分基础性标准的缺失给运营管理和行业监 管带来了诸多问题,对进一步提髙运营安全水平、推动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
其中,行业运 营统计分析和对标管理缺乏统一 “准绳”的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覆盖全行业的运营指标体系尚不 健全,对系统运行状态和发展情况进行统计的全面性不足;二是各地实践做法的个性化强、差异性大,“千城千面”现 象明显,顶层设计和全局性考虑不足,行业经验借鉴交流存 在障碍;三是行业对标管理和考核评价的基础不牢,涉及运 行表现的指标缺乏统一标准,部分关键的基础指标名称及定 义在业界尚未形成统一认识,亟待国家层面予以规范;四是 与国外同行或团体组织互动交流时,关键运营指标的计算方 法不同导致交流受限,影响了国际经验交流。
产品质检中的关键指导与规范文件解读在产品质检过程中,关键指导与规范文件的解读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这些文件旨在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和保护公众利益。
本文将详细解读几个常见的产品质检关键指导与规范文件,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容和应用。
一、国家标准(GB/T)国家标准是制定和推广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规范性文件,目的是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国家标准通常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AQSIQ)颁布,并由各行业的标准化组织和专家共同参与制定。
国家标准通常包括产品的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质量控制和安全要求等内容。
在产品质检中,企业应该参考国家标准来制定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检测和验证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二、行业标准行业标准是特定行业的组织或协会制定的技术规范和指导文件。
它们通常包含了与该行业特定产品相关的详细要求和测试方法。
行业标准可以为质检人员提供指导,帮助他们在产品鉴定和检测中更好地确定关键参数和特征。
许多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业标准,如建筑行业的建筑材料标准、汽车行业的汽车安全标准等。
了解行业标准对于产品质检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们详细规定了产品的质量要求和测试方法。
三、ISO国际标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国际标准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个行业。
ISO标准旨在提供一套通用的质量管理原则和指导,以确保产品在全球范围内的互通性和质量一致性。
ISO 9001是ISO制定的一套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许多企业都依照这一标准来建立和实施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质检人员而言,理解ISO 9001标准的内容和要求是至关重要的,以便通过合规性审查和质量审核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四、质量检验标准质量检验标准是产品质检中常用的指导文件,它们规定了产品的外观、尺寸、机械性能、化学成分和其他关键指标的要求和测试方法。
质量检验标准通常由相关行业的标准化组织或政府机构制定和发布。
在产品质检过程中,质检人员应根据质量检验标准来进行产品的抽样和测试,并与标准的要求进行比对。
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相关政策解读
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相关政策解读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支持新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鼓励各类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支持、减税优惠等。
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新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 提高标准规范:为了适应新产业的发展需求,国家会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以规范新产业的发展和运营。
这些标准和规范可以涉及产品质量、安全标准、环境保护等方面,旨在提高新产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3. 加强技术支持:国家会加强对新产业的技术支持,包括引进先进技术、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等。
这些技术支持的政策有助于新产业提高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4. 引导产业结构调整:相关政策会引导新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发展方向,促进传统产业向新产业转型升级。
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国家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全国产业竞争力。
5. 加强产业创新能力:国家会加大对新产业的创新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国家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保护企业的创新成果,推动新产业的良性发展。
总结来说,国家新产业标准体系相关政策解读主要包括对新产业发展的支持、提高标准规范、加强技术支持、引导产业结构
调整和加强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旨在推动新产业的发展和创新,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支撑。
《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解读文章属性•【公布机关】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日期】2020.11.26•【分类】法规、规章解读正文《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解读由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共同牵头制定的《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于2020年11月9日发布,该标准结合我国电子商务领域发展实际,充分借鉴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已有经验,对推动加强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一、背景及意义党中央、国务院对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高度重视。
2019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建立跨境电商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制定电商平台保护管理标准。
”2020年4月,两办印发《2020-2021年贯彻落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进计划》,进一步提出“研究编制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标准,制定出台治理电商平台盗版、侵权与假冒现象的政策文件。
” 研究制定《电子商务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是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完善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优化营商环境。
我国电子商务行业发展迅猛,平台知识产权保护面临复杂挑战。
通过标准化手段加强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管理,有利于规范电子商务平台行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回应全球治理体系的复杂变化对电子商务知识产权保护提出的新形势、新挑战,也有助于推动电子商务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此标准内容涵盖电子商务平台中专利、商标、著作权、地理标志等多类型知识产权,涉及电子商务平台、平台经营者等相关主体责任和义务,可有效引导电子商务平台保护和管理知识产权、平台经营者和平台内经营者管好和用好知识产权、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尊重和了解知识产权。
二、主要内容《电商平台知识产权保护管理》国家标准包括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电子商务平台管理、电子商务网络信息平台要求、组织知识产权管理、一致性测试要求等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