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材料议论文立意的四条原则
- 格式:docx
- 大小:16.75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作文训写指导--------议论文(一)一材料议论文给材料作文,作为高考作文的一种命题方式,倍受命题者青睐。
这是因为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平日学习中很有必要认真对待,深入探讨与训写。
(一)材料作文审题立意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第一条就是“符合题意”。
对于供材料作文而言,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
1、整体认知,概括归纳,突出全面性例1: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年轻的丁格被选中了。
老板解释为什么选择丁格时说:“只有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
他在门口蹭掉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①,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
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⑵,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③,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懂教养。
其他人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只有他俯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④。
这不是很好的介绍信吗?A、小事不做何以成大事B、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惯C、要提高自己的修养D、关心他人是与人相处的原则E、丰富的知识是最好的介绍信F、小议文明礼貌就这一则材料可得出了以上几个观点。
我们可以问一问丁格为什么会被老板录取。
从材料中看应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做事小心仔细,心地善良、体贴别人,既懂礼貌又懂教养。
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提炼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所以只有C才是正确的观点。
但不少同学都得出了观点A,认为丁格正是因为注重了小事,才取得了成功。
但只有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观点只扣住了①和④;观点B只扣住了①④;观点D只扣住了⑵;观点E只扣住了③;观点F只扣住了⑵③。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
没有一个综合、概括、归纳的过程,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所以在审材料时,要强调整体意识,突出全面性。
供材料议论文写作指导作者:虢凌云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19期如何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关键是要读懂材料。
读懂材料不是一般的浅层认知,而是透彻理解材料的内涵和实质,并且能够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观点。
不少学生最头痛的就是供料无命题的作文,往往文不对题,或者跑偏,或者无限引申,而没有找准材料的切入点和“命门”。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供材料议论文呢?供材料议论文根据写作方式大体可以归纳为“引、析、点(议)、联、结”五步法,这也是写好供材料议论文的基本模式。
一、引,就是引材料。
在认真阅读材料、准确理解材料内涵的基础上,将材料中能提炼出观点、或者能加以生发引申、或者能借题发挥的中心语句引入文章开头或散放于各个段落里。
此外,也可以高度概括材料内容,为整篇文章展开议论奠定基础。
二、析,就是对所引用的语句、语段、内容从不同角度加以引申和发挥,为论点的提出蓄势张本,作好铺垫。
三、点(议),就是对材料提供的信息进行评点、分析、议论。
如,对人物关系的分析、对结果的逻辑推理、对原因的追问等。
在分析、引申和发挥的基础上,水到渠成地亮明观点。
(以上为引论部分)四、联,就是紧扣论点,结合材料,按照写作要求,展开由此及彼的联想、生发。
联想过程要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思想实际,选择典型论据进行论证。
(本论部分)五、结,就是引入材料、联系实际,对分析的内容加以归纳总结,得出最终的结论。
结论部分要对论述的问题进行深化和拓展,或重申论点,呼应材料,或提出问题的解决办法,或发出号召。
(结论部分)为文之道,本无定法。
把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遴选典型的论据,运用简明、准确、生动的语言,就一定能够写出一篇论点鲜明、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楚、详略得当、文通字顺的好文章。
附:范文评析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1年高考全国卷)2010年9月12日,北京一家体育彩票专卖店的业主为某彩民垫资购买了一张1024元的复式足球彩票,第二天他得知这张彩票中了535万元大奖,在第一时间给购买者打电话,并把中奖彩票交给买主,他成为又一位彩票销售“最诚信业主”。
最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如果你一直向上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下面;如果你一直向下看,你就觉得自己在上面。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立意分析】写作指导:表层含义:“向上看”即仰视或抬头,“向下看”即俯视或低头;“在下面”即位置在下面,“在上面”即位置在上面。
深层含义:“向上看”可以理解为“目标远大”“积极的人生态度”,“在下面”可以理解为“看到不足和差距”,从而有一种向上的动力。
“向上看”也可以理解为“目标不切实际”“好高骛远”。
“在下面”可以理解为“很渺小”,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
深层含义:“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关注那些生活艰难却不失信心和勇气的人们”,“在上面”可以理解为“自己还是幸福的”,从而获得信心和勇气。
“向下看”可以理解为“只看到那些不如自己的人”,“在上面”也可以理解为“自负、高高在上”,从而止步不前。
其次选择角度,鲜明立意。
可以选择第一句立意,可以选择第二句立意,也可以二者兼之立意,最后,要注意文题有写议论文的明确要求。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
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方面的道理。
请根据以上材料,选取其中一层解释,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立意分析】抓住材料中的重要信息点,从信息点中找到立意点,明确文体。
第一步,读懂材料,明确材料的中心内容;第二,关注材料中人物的关键词,明确立意的范围;第三,选择文体,拟写作文。
【材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趴在鱼缸里晒太阳的乌龟对刚被捕捞起来的鲥鱼说:“哎,你马上就要成为盘中佳肴,再也不能像我一样呼吸自由的空气了。
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内容,具体内容: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新材料作文写作始于对材料的审读,审题准确,立意则水到渠成,审题不准或偏题,则造成立意偏颇,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审题立意的素材演练非常必要。
下面学习啦我为大家分享的是高考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技巧的详细内容,供大家参考!技巧一、审题时应关注五点①审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70分)。
告诉你是材料类命题,满分70分。
文章不少于800字。
②审材料。
材料式命题的材料大体可以归为三类,寓言类(包括寓言故事、寓言诗、漫画等赋材料以哲理的文字)、名言类(包括名人之名言、领导之名言等以说理为目的的警言类文字)、新闻类(包括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现实生活的表述性文字)。
③审导思。
这些文字引导你思考的方向。
如"有网友说:这个事件,最值得我们反思的是当代青年人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
""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认真阅读材料,把握含意。
"④审题核。
题核,指命题的核心部分,它一般要明确题目或话题,如"请就青年人的历史使命和责任展开思考"、"你支持那个观点?请认真思考"。
退一步要写明"感想、感悟、联想、启示"等指导立意取向的文字。
⑤审要求。
如"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技巧二、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原则1.整体性原则: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跑题现象。
议论文的材料作文如何从多角度立意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一样,在吃透材料精神的前提下,运用发散性思维,敞开思路,广泛联系,从多种角度着眼,多侧面地进行分析,尽可能挖掘材料各方面所揭示的思想意义。
然后将众多的观点,按“三求”、“一看”的标准,选择最佳观点作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求”“一看”•求新:新颖,不落俗套,有独特见解,富有时代气息。
•求深:深刻,透过现象看本质。
•求针对性:有的放矢,针对现实,解决实际问题。
观点新、深、有针对性,不一定都能写出好文章,因而须看个人实际(一是作者对某个观点确有较深的感受;二是又有充实的论据进行论证。
)提示•从薛谭这个人物的角度看:•“未穷其技,自谓尽之,遂辞归”,说明他有自满情绪,可立论:学无止境,岂可浅尝辄止?•“乃谢求反”,说明薛谭能够接受教育帮助,可立论:知错即改,为时未晚。
•“终身不敢言归”,这种态度不对,值得思考,可立论为:青出于蓝要敢于胜于蓝。
•“未穷其技”,急于辞别回家,这样便导致所学的歌唱技艺半途而废,从而可立论为:成就事业必须持之以恒,始终如一。
•从秦青这个人物的角度看:作为一个教师,他对于有自满情绪的学生没有厉言正色,严词训斥,而是用事实、用自己高超的歌唱艺术现身说法来教育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懂得不断进取的道理。
可立论:春风化雨,高歌感人;言教不如身教。
画蛋达•芬奇(公元1452-1519)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的画家。
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
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
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
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
要知道,一千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
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点去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
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的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
谈谈供料议论文的写作新手1# 大中小发表于 2008-3-24 14:33 只看该作者初中作文写作指导:谈谈供料议论文的写作!作者:郁洪千就事论理由此及彼―― 谈谈供料议论文的写作【技法指导】中学阶段的作文中,供材料的议论文常常让同学们感到棘手。
因为它不仅要准确地理解所提供的材料,还要抓住其中的一点或几点,同现实中相关的事物合理地联系起来。
也就是说,要写好供料的议论文,不仅要就事论理,而且还要由此及彼。
一、分析材料,提炼议题。
写好供料型议论文的第一步是审题立意。
只有全面地理解了材料,准确地把握了材料的内涵或寓意,才有可能提炼出适合材料的中心论点。
请看下面的两则材料――材料A: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的好事之徒,他们提出种种接上断臂的奇思妙想。
维纳斯失去的手臂就如同一个充满诱惑的圈套,但迄今为止,人们还未能普遍赞赏其中任何一种设计。
材料B:当断臂的维纳斯展现在人们面前时,吸引了无数的艺术创造者,他们提出种种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
但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人们还未能普遍赞赏其中任何一种设计。
比较这两则材料,我们不难发现:材料A中的关键词“好事之徒”、“一个充满诱惑的圈套”等,均具有贬斥的意味,对接上维纳斯断臂的“奇思妙想”的否定意向十分的明显。
据此,这则材料的意蕴应该是:残缺未必不美;无须“好事”;多一点含蓄也是好的等。
而材料B中的关键词“艺术创造者”对人物的身份作了界定,“遗憾的是”流露出对人们未能认同接续维纳斯断臂的行为的可惜。
由此可见,材料B对接续维纳斯的断臂的行为是肯定的,或认为值得一为。
由以上两例可以发现:在供材料的议论文中,材料的重要功能是启发并限制写作者的思维。
所谓启发,就是使写作者有一个思维的触发点;所谓限制,是指在情感和内容上对写作者的思维指向有所规定。
因此,准确地把握材料的意蕴,可以从推敲材料中的关键词入手,体察其情感,把握其实质。
二、紧扣材料,就事论理。
所谓就事论理,就是针对某事,分析其中的关系,揭示其中的道理,表达自己的看法。
“有备”“无备”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有句谚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意思是说虽然吃饱饭出门,但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但还是要带上雨伞,凡事要有备无患。
然而,也有人说,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无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详解】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综合分析情境材料可知,它由两个语义关系和逻辑关系组成。
前半部分由“饱带干粮,晴带雨伞”的谚语入题,然后从语义上分析这句谚语的意思;后半部分用“然而”领起,表示下面的意思与前面是转折关系,指出关于谚语揭示的道理,在现实中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
很显然,前半部分是话题的源起,引出后面的反向认知。
把两种观点放在一起,其讨论的核心问题就是对“有备”与“无备”关系的探讨。
基于此,该材料引发思考的角度有:现实中我们是否需要有“有备”之心;要做到“无备”,该有什么样的条件;如何处理“有备”与“无备”的关系。
不难看出,情境材料所提供的话题是带有辩证思维性的,这样按照写作任务提出的要求构思立意,完成任务时,一方面要紧扣“材料的启示意义”思考,一方面所写的内容一定要是自己针对材料所展开的“感悟与思考”,另外还要把材料话题所蕴涵的逻辑关系体现出来。
这样,本文应围绕“有备”与“无备”这一主题写作。
首先要理解“有备”,“有备”有预先安排或筹划之意,这个“有备”可能是物质方面的积累,可能是知识方面的储备,也可能是心理方面的成熟。
“无备”是无法预判、无法提前准备的情况。
人生不是任何环节都能让你“有备”的,很多时候,充分准备的机会只是一种奢求。
如果能涵养“无备”的心态,能让人增进一份从容与坚定,能更有效地利用有限资源做出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努力。
然后,围绕两个关键词与文章的主题对接,摆事实,讲道理,进行分析。
议论文如何拟题方法指导与练习(学生版)一、考点分析新材料作文后,拟题方面的一个变化就是“自拟题目”。
“窗户是心灵的眼睛”,“题目”就是作文的眼睛,拟题是学生经过审题、确定立意、选定文体等环节后必须面对的一个环节,高考语文作文阅卷,阅卷老师首先看的就是作文的题目,题目是作文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由此可见题目的重要性,及掌握拟题方法的必要性。
所以“题好一半文”,标题拟得好,文章就成功了一半。
二、拟题四原则议论文作文的拟题要遵循四大原则,即准确,鲜明,简洁,生动。
1、准确:准确是拟题的第一准则,题目要符合材料的立意,和文章内容,不能天马行空,不知所云。
有关键词要紧扣关键词,有关键句要符合关键句含义,遣词造句也要准确,符合语法规范,不能有语病。
2、鲜明:新材料作文,一般会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个人看法、思考,所以合写议论文,那么题目最好就要明确观点,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拟写一个“观点型”的题目,这样也利于开头提出中心论点的时候就扣题了。
3.简洁:标题应该简洁,字数恰当,不宜过长,一般不宜超过8个字。
这就很考验学生的表达能力,题目既要简洁,也要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以对偶句最为常见,对偶句标题以6字,8字,10字为主。
对偶句式的标题优势在于它既形象又生动,容易写,不一定要求词语都相对,大体前后两句字数相同就行,常见的是三三,四四,五五的对偶格式。
如:《铁肩担重任,丹心谱华章》、《敬畏规律,尊重自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拿起担当,放下执拗》、《放下荣辱,想开得失》、《向生命致敬,为人性喝彩》《用心感动,以爱承担》、《以我之力,追我所愿》、《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等。
4、生动:拟题在遵循了前面3个原则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做到生动,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
为了生动,多会使用修辞;为了生动,题目要尽可能具有可读性,启发性,情趣性,用词尽可能活泼。
三、拟题四忌(一)、忌脱离核心论题,偏离材料的立意材料作文往往一段或几段材料构成,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并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近几年新材料作文在审题立意上降低了难度,审题立意往往有很明显的关键词或者关键句,所以拟题抓核心论题的关键,就是紧扣关键词句,关键词语往往就是论题。
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五步法【训练目的】学习材料作文(议论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写作指导】给材料作文除了能考查考生的语言功底、表达能力之外,还可以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思想认识能力等。
总之,是全方位的考查。
因此,这种作文形式审题立意的难度比较大,成为作文过程中的难点所在。
一、审题立意五步法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
又说:“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也,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
古代先贤以“帅”、“主脑”为喻,形象地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作文立意不准,则文不扣材,离题万里,满盘皆输。
因此,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乃是此种作文形式的关键一环。
那么,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该如何进行呢?具体说来,给材料作文(就议论文而言)的审题立意可分五步走。
(一)读材料给材料作文的依据是材料,因此对所给材料必须认真研读,准确把握内涵、中心。
因为所给材料的类型不同,把握材料中心的根据、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如果材料是单一型(一则材料),可以根据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来把握中心。
例⑴:“一个赵国人牵了一匹马到集市上去卖,卖了三天,无人问津。
他找到伯乐,要伯乐围着他的马转三圈,然后离开。
离开时要三次回头看马。
如果伯乐这样做,他付给伯乐一天的工钱。
伯乐照着赵国人的话做了,马很快卖掉了,而且马价提高了十倍。
”文中的人物有卖马人、伯乐和买马人(未点明),但主要人物是卖马人。
中心事件是卖马人请伯乐帮忙,以好价钱卖掉了一匹劣马。
据此可以确定材料的中心是谴责那种不择手段欺骗别人,从而谋取私利的人。
有的材料属正反对比型,则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概括;但中心往往侧重表现在正面材料上,反面材料只起到对比、衬托的作用。
例⑵:“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三个和尚没水吃是因为不团结、不齐心;三个皮匠能顶诸葛亮是因为齐心协力。
正反对比,中心明显:只有齐心协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是在材料作文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这种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就是说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而不是话题。
一、审题立意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新出来作文的审题要有全局意识,要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节,否则很有可能出现偏题走题现象。
2、多向性原则一般来说,新材料作文中材料所蕴涵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3、筛选性原则因为我们从材料中获得的观点具有多样性,因此,在进入写作时对所得到的观点还要进行适当的筛选。
筛选的原则:①服从材料的整体;②观点可能比较新颖;③自己有话可说。
二、审题立意的方法:1、悟主旨。
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小学生看着盖达尔笑了。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2、查原因。
任何事物的产生、变化和发展,都有其内在(主观)或外在(客观)的原因。
因此,分析材料的因果联系,从原因切入立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材料常常都是一些现象,是事件发展的结果。
如果我们从这个结果出发,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供材料议论文立意的四条原则
供材料议论问答写作是是我们同学们
倍感棘手的一种题型。
要写好这种文章的关键是观点的提炼。
而要得到一个正确或者说准确的观点则要通过审题这一关。
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高考《考试说明》对写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第一条就是“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
对于供材料作文而言,就是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材料。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主要是贯彻下面四条原则。
一、整体认知,概括归纳,突出全面性先看下面这一则材料:在众多的应聘者中,年轻的丁格被选中了。
老板解释为什么选择丁格时说:“只有他带来了许多介绍信。
他在门口蹭掉脚下带的土,进门后随手关上了门,说明他做事小心仔细。
当看到那位残疾老人时,他立即起身让座,表明他心地善良、体贴别人。
进了办公室他先脱去帽子,回答问题干脆果断,证明他既懂礼貌又懂教养。
其他人
都从我故意放在地板上的那本书上迈过去,而只有他附身拣起那本书,并放回桌子上。
这不是很好的介绍信吗?A、小事不做
何以成大事B、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习
惯C、要提高自己的修养D、关心他人是与人相处的原则E、丰富的知识是
最好的介绍信F、小议文明礼貌就
这一则材料学生得出了以上几个观点。
我们可以问一问丁格为什么会被老板录取。
从材料中看应有三个方面的原因:做事小心仔细,心地善良、体贴别人,既懂礼貌又懂教养。
把这三个方面综合起来提炼出一个观点,那就是“要提高自己的修养”。
所以只有C才是正确的观点。
但不少同学都得出了观点A,认为丁格正是因为注重了小事,才取得了成功。
但只有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这个观点只扣住了¬和°;观点B只扣住了¬;观点D只扣住了;观点E只扣住了¯;观点F只扣住了®。
综合学生的情况,只有36%的同学得出完全正确的答案。
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不能从整体上去把握材料,往往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
没有一个综合、
概括、归纳的过程,犯了以偏概全的毛病。
所以在审材料时,要强调整体意识,突出全面性。
二、仔细推敲,代入检验,体现严密性先看下面这一则材料: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佛德的富裕农民为得
到埋藏宝石的土地,变卖了家产出外找寻,终于穷困而死。
可是就有人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A、做
事要有明确的目标B、任何事都应有计
划地进行C、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发现
“宝石”D、挖掘自身的宝藏E、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东西这一则材料的观
点似乎比较难以提炼,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得到正确的观点。
阿里·哈佛德为什么没有取得成功呢?是他做事没有明确的目标吗?
有的同学说:“他并不知道哪里有宝石,只是盲目地寻找,最后只好落得个穷困而死。
”这个责备是没有理由的,没有一个“寻找”的过程,他怎么会知道哪个地方有宝石呢?那么,是因为他做事没有计划吗?显然不是,他为了寻找宝石不惜变卖了家产,这绝不是一次盲目的行动──我想,他一定经过了精
心策划,细致安排。
那么,是因为他不辛勤吗?那简直是天大的冤枉,他为了寻找埋有宝石的土地,跋山涉水,餐风露宿,不知要经历多少困难──你能说他不辛勤吗?至于,有人说应该“珍惜自己已拥有的东西”,这句话看似很有道理,可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土地里埋藏着宝石,你叫他如何去珍惜呢?阿里·哈佛德是可悲的,但可悲的并不是他没有找到宝石最终穷困而死;而是他所要寻找的宝石恰恰就在他的身边,可惜他并没有发现它。
所以,观点D“挖掘自身的宝藏”
才是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
再如下面
这一则材料:宋元之际,世道纷乱。
学者许衡外出,因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行人都去摘梨,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便问:“何不摘梨以解渴?”他回答:“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
”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心有主。
”
A、要有主见
B、坚持真理决不动摇
C、战胜自我就是胜利
D、要坚持原则
这一则材料是歌颂许衡即使在世道纷乱的
情况下,仍能坚持自己的处世原则,坚持
高尚的节义。
所以正确的观点应是D。
但学生归纳出了五花八门的观点。
这些观点初看好象是正确的,但只要认真思考,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其错误所在。
先看观点A,何谓“主见”?许衡在别人纷纷摘梨解渴的时候,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不摘不是自己的梨,可以说是很有自己的主见的。
那么,其他人是不是就没有主见呢。
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叫“主见”,所谓“主见”就是对“事情确定的看法”。
“主见”是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的。
许衡坚持不摘别人的梨,这是正确的主见;其他行人认为“世道这样乱,管他是谁的梨”,摘又何妨?这是错误的主见。
由此可见,A是错误的。
再看观点B,实际上,只要问一问,如果说许衡坚持不摘别人的梨是坚持了真理,那么,其他行人因为摘了别人的梨,能说他们不坚持真理吗?显然,这是很荒谬的。
所谓“真理”就是“真实的道理,即客观事实及其发展规律在人的意识中的正确的反映”。
而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路边的梨,摘与不摘完全取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