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 格式:doc
- 大小:18.50 KB
- 文档页数:4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一、引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国家发展繁荣的关键战略之一。
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科教兴国的重要保障。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中国的战略目标。
二、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1.增加研发经费政府应加大对科学技术的投入,提高研发经费的比例。
只有充足的研发经费,才能支持科学家们开展高水平的科研工作,从而推动科技创新和自主发展。
2.优化人才引进政策鼓励海外优秀人才回国,扶持国内人才,优化人才引进政策,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投身科研工作。
同时,加大对高校、研究机构等科研院所的投入,提高教育和科研的质量。
3.加强技术转移与产业化加强科技成果的转移和产业化,加强科技与产业的融合。
建立科技成果转移机构,加强国内外科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移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产生经济效益。
三、提升自主创新能力1.改革科研评价体系改革科研评价体系,强调科研工作的原创性和创新性,减少对论文数量和发表刊物的依赖,注重对科研成果质量的评价。
打破一切不利于创新的束缚,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潜力。
2.加强基础研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尤其是一些高风险、长周期的基础研究项目。
基础研究是科技发展的源头和根基,只有加强基础研究,才能有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
3.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力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鼓励创新,保护创新成果,激发科研人员的创新热情,使其创新成果得到充分的利用和保护。
四、建设创新型国家1.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科技创新核心平台的建设,提高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大对科技创新机构的资金支持,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平台。
2.推动产学研用结合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
建立产学研用结合的联盟,加强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人才战略沈荣华胡锦涛总书记1月9日在全国科技大会讲话时指出:“培养造就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的历史,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是人才。
现代科技激烈竞争,知识经济高速发展,作为战略资源的人才因素,更广泛地表现在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因此,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必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建设创新型国家中的人才需求特征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阶段看,中国的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四大特征:1.结构多样性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科教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中国正在同时致力于完成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三个层面的创新任务。
这一特征,决定了中国对于创新人才的结构需求具有多样性。
我们不仅需要加强原始创新方面的人才,即掌握各种现代科技基础和源头方面的人才;而且需要大量集成创新方面的人才,即把很多技术创新集成在一起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还需要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方面的人才。
上海一家由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经过几年努力,不仅掌握了2.5G芯片的核心技术,而且攻下了三代的芯片,如果进一步产业化,将对我国在手机领域提高国际竞争力、占领国际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求我们从三个维度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直接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看,我国正在同时完成工业化和赶上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这一国情,也决定了中国对于人才结构的多样性,我们不仅需要适合于现代知识经济要求的人才,即掌握各种现代科技的专门人才;而且仍然需要大量适合于工业化的人才,即加工制造业中的各类专门技术人才。
从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要求看,我们还需要以上两个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即懂得如何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工业。
因此,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需要包括工业化和知识经济等各方面的人才。
两高两强实施方案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我们必须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积极推进两高两强战略,以实施方案为抓手,全面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一、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为此,我们要加大科技投入,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加快构建创新体系,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人才是第一资源,必须以人才强国为战略目标,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为此,我们要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三、实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推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必须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战略抓手,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为此,我们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良性循环。
四、实施开放型经济战略,推动经济强大发展。
开放是促进发展的重要动力,必须以开放型经济为战略抓手,推动经济强大发展。
为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深化国际合作,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提高开放水平,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综上所述,实施两高两强战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相关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两高两强战略,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不懈努力。
你对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和看法1. 引言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和重大战略抉择。
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人才已经成为推动国家发展的核心要素。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认识和看法。
2. 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人才是国家的核心资源,对于实现国家现代化和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对于培养、吸引和发展优秀人才,构建创新型国家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拥有强大的人才队伍,我们才能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包括多个方面。
要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大对教育领域的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
还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机会。
4. 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应该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
要加强基础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要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注重培养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能力。
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和引导,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水平。
5. 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为了吸引和留住人才,我们应该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
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打破各种壁垒,让人才在公正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改善待遇和福利,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机会,激励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人才的创新成果提供保障。
6. 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我们必须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
要加大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力度,在关键领域和岗位上培养出一批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加强人才队伍的管理和培养,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和激励机制,为人才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7. 总结和回顾新时代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发展的必经之路。
通过建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我们将为国家的发展注入强大的人才动力。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是推动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这一战略的实施对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加强国际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和构建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经济、科技、社会等多个层面阐述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首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科技创新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只有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才能提高生产力水平,推动经济发展转型和升级。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升科技水平,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通过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培养出更多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经济领域转化,从而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
其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深远意义。
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对社会生产、生活和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仅可以提高人民的科学素质和文化品位,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只有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才能充分发挥科技对社会进步的引领作用。
第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和科技创新的迅猛发展,各国都在通过提升科技水平来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我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奠定了基础。
实施这一战略可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我国发展,提高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同时,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推动我国走向创新型国家,进一步提升国家的综合竞争力。
第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对于构建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构建良好的创新体系,才能够培育创新型人才和推动科技成果向经济转化。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举措。
科教兴国战略旨在推进科学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我国的科技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人才强国战略则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以支持创新发展的需求。
通过这两项战略的实施,中国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无愧于国际社会的大国崛起。
一、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核心是构建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推进:1.加强基础研究。
作为科技创新的基础,基础研究的投入和支持应该得到加强。
政府应加大对基础研究的资金投入,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科研机构开展基础研究,并建立一套科研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将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2.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强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转化,提高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
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科技成果的转化,提供贷款、减税等支持,搭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对接平台,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的合作。
3.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鼓励创新创业,培养和吸引创新型人才。
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创新创业环境,提供税收减免、创业资金等支持,为创新型企业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支持。
同时,要加强对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人员的培养和引进,建立和完善人才评价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人才保障。
4.加强国际科技合作。
面对全球化的科技竞争,我国不能闭门造车。
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吸收世界先进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成果,同时也要在全球科技创新中发挥中国的影响力和作用。
二、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侧重于人才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核心和驱动力,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
1.加强教育体制改革。
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
扩大高教规模,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的倾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推动产学研结合。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一、引言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和人才是国家创新、竞争力的核心,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本文旨在探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社会进步的影响。
二、科教兴国战略的意义1. 提升国家竞争力科技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也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之一。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通过自主创新提升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
通过改革教育体制,培养高素质人才,为国家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提供坚实基础。
2. 促进经济发展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能够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随着国家科研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将会有更多的创新型企业和高技术产业涌现,促进经济发展的结构优化和提质增效。
此外,科技创新还能够提高产品质量和制造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企业利润,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更加可持续的力量。
3. 优化人口结构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将对人口结构产生积极的影响。
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能力,有助于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
高素质人才的增加,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创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人才返乡创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
4. 加快社会进步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发展,对整个社会的进步起到了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教育的普及,能够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推动了社会的科学文化进步和全面发展。
三、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1. 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人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保证。
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心得体会1500字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进人才引领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
在新时代,人才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只有不断培养和吸引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社会进步。
本文将就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心得体会进行阐述。
一、加强人才培养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是实现人才强国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和研究生教育。
培养的目标需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包括培养科技创新人才、高水平创新创业人才、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等。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实施创新人才培养计划、科技创新人才选拔计划等措施,吸引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为国家创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二、建立健全人才评价机制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
人才评价机制是激励人才创新创造的重要手段,也是选拔优秀人才、优化人才结构的重要途径。
要确立以绩效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重视对创新和发明专利成果的评估,鼓励人才在科研、创新创业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同时,要加强对人才评价指标和方法的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体系,为人才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三、加强人才资源集聚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保障。
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尤其是科研院所、高校等科研机构和高等学府的人才资源,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形成人才集聚效应。
要加强和改进人才引进政策和措施,制定出台具有吸引力的人才政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创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同时,还要积极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和团队来华创新创业,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人才队伍,培养和选拔一批年轻有为的人才,为国家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要加强对人才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建立健全人才成长的机制和机构,激励人才在各个领域取得突出成绩。
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人才已经成为各国竞争的核心要素。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旨在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本文将从科学内涵角度对人才强国战略进行分析。
二、人才强国战略概述1. 定义与目标“人才强国”是指以人才为核心、以创新为动力、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人才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其目标是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高素质创新型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重点领域人才强国战略涵盖了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
其中教育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一环,需要加大投入,提高教育质量;科技则需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文化领域则需要弘扬中华文化,提高国家软实力。
3. 措施与政策为了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推动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三、科学内涵解析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理念。
这一理念强调把人放在第一位,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感。
在实践中,需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待遇等。
2. 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创新被视为核心驱动力。
需要通过加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工作来促进创新。
3. 优化结构优化结构是指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人才结构等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和效益。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需要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同时注重优化人才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转型。
4. 国际化国际化是指通过加强与国际接轨,吸收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在人才强国战略中,需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学习,并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四、实现路径与挑战1. 实现路径要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需要采取综合性、系统性的措施。
37.如何推进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型国家战略?邓小平强调,科技和教育,各行各业都要抓。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他指出,从长远看,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否则,我们已经耽误了20年,影响了发展,还要再耽误20年,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
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
我们要切实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培养人才、发现人才、使用人才的环境和机制,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
邓小平是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者。
根据邓小平的科教思想,党的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明确把发展科技教育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
1995年,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江泽民指出,全面分析国际国内发展的大势,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科教兴国战略,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要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江泽民强调,科学技术人员是新的生产力的重要开拓者和科技知识的重要传播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关键是人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类智慧和能力的发展决定着对物质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开发人力资源,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是关系我国发展的重大问题。
要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造就一代年轻人才,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
唯有英才不断涌现,我们的事业才能始终充满活力。
要营造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环境,形成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良好机制,开创人才辈出并能充分发挥各种人才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局面,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
加快人才培养,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温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
人才强国战略正是党和国家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时代挑战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确保中国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始终保持战略主动地位,客观要求党和国家必须拥有浩浩荡荡、朝气蓬勃的党政领导人才、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自从中共中央首次召开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以来,我国人才队伍的建设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从神舟五号杨利伟第一个登上太空,到神舟九号景海鹏、刘旺、刘洋的安全着陆,从第一台超级计算机的诞生,到我国第一艘航母的下水等等,我国科技建设取得了杰出的成就,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才。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人才大国,必须尊重和发展各行业、各类型的人才,保障人才队伍的长远发展,为人才队伍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解决人才队伍的后顾之忧。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其次要建立良好人才发展机制。
党和国家的发展和进步离不开人才,要高度重视人才发展的同时,也要建立良好的人才发展机制和激励机制,能吸引人才,也要留住人才。
要完善相应人才管理制度,有好的制度,就有了好的开始和保障。
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还要大力发展高端人才。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生产力跟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人才队伍的结构还有待完善,现阶段特别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发展高端人才、引进高端技术是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
鼓励留学生回国发展,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国际间合作,大力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是发展高端人才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我们该如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一、引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
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应对新的发展需求和挑战,中国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以培养、吸引、集聚一流人才为核心,推动国家创新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和栋梁之才。
我们肩负着历史赋予的使命和责任,应该深入思考如何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发挥积极作用。
从红船精神的启示中,我们能够汲取前辈们的智慧和力量,为推动人才强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旨在以大学生的视角,结合国内外大环境和嘉兴红船精神,探讨在新时代下如何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结合自己的体会,真正的去回答“在新时代,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该如何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添砖加瓦,贡献努力”这个看似简单又深刻的问题!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人才是国家发展的核心资源,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科技创新、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时代,随着科技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人才的作用和地位更加凸显。
人才不仅是推动创新的源泉,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只有拥有高素质、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队伍,国家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国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人才政策和措施。
大力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同时,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迅速,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然而,仍然存在着人才结构不合理、人才供需不平衡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在国际上,各国也都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发达国家通过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福利待遇吸引优秀人才。
同时,一些新兴经济体也通过提供创新创业的机会和政策支持,吸引全球人才的加入。
国际人才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在人才引进方面仍然面临一定的挑战。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于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引言科技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引擎,而科技创新的核心是人才。
随着全球科技竞争的加剧,中国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向科技强国的转变,就必须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文将从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搭建创新平台、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一、加大投入,优化教育体系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首先需要加大对教育、科学研究的投入。
政府应当增加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提高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待遇,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学校教育资源配置。
同时,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
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激发创新潜能为了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我们需要建立科学、系统的人才培养体系。
高等学府应当加强创新能力培养,设立创新学院或实验班,提供针对性的创新课程和实践项目,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此外,还要加大对研究生教育的投入,培养更多高水平的科研人才。
三、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产学研结合是培养高素质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
政府应当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设立实习基地和科研基地,提供实践机会,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要加强对企业的支持和引导,推动企业增加科研投入,建立科研团队,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部分:搭建创新平台一、构建创新生态系统,培育科技创新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支持创新的政策,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效率。
鼓励科技创新企业的成立,设立创新基金,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支持,培育一批有实力的创新企业,推动技术创新的转化和推广。
二、加强基础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和推动力。
政府应当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设立专项资金,资助基础研究项目,吸引优秀科学家和研究团队进行基础研究。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第一章引言在当今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对每个国家来说,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更有竞争力的地位。
因此,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成为了每个国家必然的选择。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迈向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道路。
第二章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与必要性科教兴国战略是指通过加强科学技术和教育的领域,促进国家发展。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科技和教育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教育质量,才能使国家在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具备竞争力。
2.促进经济增长:科技创新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以培养和引进更多的高级人才,推动技术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
3.增强国际竞争力:只有拥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加强科教兴国战略,国家能够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提高自己在科技领域的国际声誉和竞争力。
第三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与重点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支持:国家应该加大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投入,培养一批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学家。
同时,要加强对应用型科学研究的支持,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优化教育体制和课程设置:改革教育体制,构建适应国家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他们能够适应国家创新发展的需求。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吸引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回国工作。
同时,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为未来的自主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1)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世界的科技竞争中,一个国家要想在前沿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就必须具备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
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一、科教兴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指要提高国家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的综合实力,为自主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具体来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科技研发投入科技研发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需要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科技研发经费、建立科技创新基金等方式,吸引更多的科研人才和企业投入到科技创新中来。
同时,还应该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提升科技研发的实际成果转化率。
2. 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要实现创新型国家的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
这包括建立科技创新的机制和体制、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完善科技评价和奖励制度等。
同时,在国家层面上,还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
3.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是关键环节,也是实现创新型国家目标的重要途径。
要更好地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需要完善科技成果评价和转化机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激发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积极性。
同时,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
二、人才强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指要提高国家的人才质量和数量,为自主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说,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加大人才培养投入人才培养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要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需要加大对人才培养的投入。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资源配置等方式,加强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2.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性探索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现实意义人才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人才强国战略是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通过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结构、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等措施,培养和引进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为国家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
一、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只有通过不断提升科技水平、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推动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才能满足民生需求和保障国家安全。
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提升国际竞争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资源和资本竞争,而是更多地依赖于人才的竞争。
只有拥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提升中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三、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文化传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他们不断创新、开拓进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传播做出更大贡献。
四、增强国家安全保障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增强国家安全保障。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现代军事技术和装备开发、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中坚力量。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
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增强中国的国家安全保障能力。
五、提升民生福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提升民生福祉。
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在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只有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满足民生需求,提升民生福祉。
因此,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可以为中国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总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作者:曾庆学来源:《商场现代化》2008年第03期[摘要] 本文立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论证了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
[关键词] 人才强国战略创新型国家人才培养工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进一步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努力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注重培养一线的创新人才,使全社会创新智慧竞相迸发、各方面创新人才大量涌现。
一、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
杰出科学家和科学技术人才群体,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人才竞争正成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把科技人才资源视为战略资源和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因素。
大力加强科技人力资源能力建设。
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
创新人才直接关系到创新国家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人才强国战略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把握1.人才强国战略目标是建设“创新型国家”。
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高度一致和协调,并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智力保障。
胡锦涛主席2006年1月9日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就是我国现化建设的总目标,到2020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这就是人才强国战略要实现的目标。
2.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是开发人才资源,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并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无论是“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军事强国”的建设与建立”,还是“全面小康社会”、“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与建立,都必须要有“人才资源”作支撑,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
因此,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工作重心应当落在“人才资源开发”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上。
要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进程,努力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活动旺盛,既能满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参与国际竞争的人才大军,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就要多渠道进行人力资源开发的投入。
大力普及和巩固义务教育,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
人才资源管理必须坚持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二、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只有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观念,完善适合我国科技发展需要的人才结构。
不断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任务才能实现。
因此,人才强国战略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依赖人才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要服务于有利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
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现实意义看,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为主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愈演愈烈,而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越来越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这一国际形势下,谁占有了人才,谁就获得了主动权。
目前,全球人才争夺战的态势是,大量人才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特别是流向美国。
据资料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从世界各国吸纳的高级专门人才超过50万人。
三、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措施1.实施人才培养工程。
实施党政人才思想政治素质人才培养工程,完善培训制度,加强理论教育,加强培训和实践锻炼,提高党政人才素质和能力,建设高素质党政领导人才队伍。
不仅要实施党政人才培养工程,还要实施企业的培养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经济全球化要求的企业家,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职业化、市场化。
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的工程和战略高技术人才培养工程,重点培养造就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和战略科学家,实施高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强农村适用人才培养,鼓励和引导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工作,通过人才工程建设,形成庞大的多种类型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人。
2.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教育投资主体要多元化,办学模式多样化,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共同参与教育投资格局。
国家除了继续在普及初等教育、发展基础学科,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的领域增加投入外,积极鼓励多种形式的社会办学,提倡民办教育,加强和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增加教育的有效供给。
根据人才需求结构调整专业设置,合理配置教育资源。
加强学科建设,实现办学体制新、管理模式新、教材教法新、评估体系新,注重培养发现型和创造型人才,使人才资本开发迈入“快车道”。
3.正确看待人才价值,大幅度提高高层次人才的工资和生活待遇,努力使其等量劳动在不同单位之间获得大体相同的报酬。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价值既体现在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也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才为社会付出的劳动越多,质量越高,人才的价值也就越大。
而个人受到的尊重和满足程度就越大,人才价值就得到实现。
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等量(数量和质量)劳动在不同国家之间获得不同报酬,甚至是报酬相当悬殊这一事实,必然会使高层次人才从低报酬的国家流向高报酬的国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同一国家内部不同企业之间,同样劳动可能获得不同报酬这一事实的存在,可以实现一国范围内人力资源的优化组合,那么,在不同国家之间等量劳动可能获得不等量报酬的结果,使大量人才从经济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流向发达的高收入国家。
这既要求我们必须把同种劳动在国内的劳动报酬和同国际劳动报酬进行平衡性比较,使其具有一定可比性。
4.要坚持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凝聚人才。
要依托国家重大计划,重大科研和重大人才培养工程项目,重大人才培养重点学科和重点科研基地,国际学术交流和合作项目,积极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科技尖子人才,国际级科学大师和科技领军人物。
特别是要抓紧培养一批青年高级专家。
5.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
进一步完善吸引人才的保障系统,积极创造人才就业的合理机制,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出国就业的管理力度。
要稳定本国人才,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吸引广大出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除了需要从工资待遇上给予考虑外,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社会氛围也是必需的。
为此,首先需要优化科研单位、生产单位的微观环境;同时,用人单位领导层的学识、魄力等个人品质,对人才的凝聚力同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应倡导在国内重要科研机构和大中型生产开发单位,自觉营造一种吸引人才的环境条件,以稳定一批、吸引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急需人才回国服务。
其次,创建一套新的人才竞争机制和管理体制。
目前的人才管理体制在招聘、工资分配、职务晋升诸方面,既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也不符合科技发展规律对人才管理机制的要求。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竞争、流动且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管理体制。
要按照科研及企业生产开发的需要设岗,学术及项目带头人的岗位公开招聘,国内国外符合条件的人员均可以应聘。
6.广大科技工作者应作自主创新的楷模。
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事业,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艰苦劳动和创造性实践。
我国科技界素有心系祖国,自觉奉献的爱国精神,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畏艰险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团结合作,淡薄名利的团队精神。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伟大实践中,广大科技工作者应该做自主创新的先锋,做拼搏奉献的楷模,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
7.明晰人力资本产权,维护人力资本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人才是一种资本,是比物质资本更为核心的、能动的、重要的人力资本。
人力资本产权是指人力资本所有者在社会生产经营活动中运用人力资本的权利,它是人力资本所有权、经营权、收益权、发展权、处置权等一系列权利,所有权是产权的基础。
人力资本经营权是在人力资本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有条件地改变人力资本占有关系而获得的,人力资本经营权实现的程度,是人力资本“产权明晰”,“两权分离”程度的体现,也是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能够充分结合在一起,在企业经营中实现保值增值的保证;人力资本收益权是指人力资本经营者(含人力资本载体本身和人力资本使用者)根据其投资金额,以及人力资本使用各方面的相关契约和国家有关法律规定,取得相应的投资收益的权利,人力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实现的一个标志就是人力资本收益权。
人力资本收益与物质资本投资不同,人力资本投资的直接结果是人力资本存量增殖,这种增殖附着于人力资本载体并与载体不可分,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会带来企业经营利润的增加。
8.创新人才工作机制。
推进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消除人才市场发展的体制性障碍,规范人才市场管理,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社会环境。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健全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保障机制,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注重在实践中锻炼人才。
实行评聘分开的职称制度。
人才工作机制创新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激励人才的拼搏奉献精神,并使其知识产权得到保护。
参考文献:[1]周瑞超:试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3)[2]赵德昌:建设创新型国家经济社会,实施人才强国战略[J].经济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