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工艺学
- 格式:pdf
- 大小:531.68 KB
- 文档页数:7
1,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称为生产过程。
2.机器的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将铸、锻件毛坯或钢材经机械加工方法,改变它们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使其成为合格零件的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4,机器产品在计划期内应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该产品的生产纲领。
5,根据作用的不同,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
6,工艺基准包括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
7,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进行加工时,用作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8,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定位、夹紧的过程称为装夹。
9,根据工件加工的不同技术要求,采取先定位后夹紧或在夹紧过程中同时实现定位的两种方式。
10,重复定位的后果是使工件定位不稳定,破坏一批工件位置的一致性,使工件或定位元件在夹紧力作用下产生变形,甚至使部分工件不能进行装夹。
11,平面定位的定位元件是:支承钉或支承板。
12,由于自位支承在结构上是活动或浮动的,虽然它们与工件定位表面可能是两点或三点接触,但实质只能起到一个定位支承点的作用。
13,工件装夹中,常用与圆孔表面的定位元件有定位销、刚性心轴和小锥度心轴。
14,长定位销限制四个不定度,短定位销则限制两个不定度。
15,定位误差,由基准位置误差和基准不重合误差两部分组成,但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这两部分都存在。
16,正确确定夹紧力,主要是正确确定夹紧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大小。
17,夹紧力的方向:1,垂直于主要定位基准面;2,有利于减小夹紧力;18,夹紧力的而大小必须适当,夹紧力过小,工件在夹具中的位置可能在加工过程中产生变动,破坏原有的定位。
夹紧力过大,不但会使工件和夹具产生过大的变形,对加工质量不利,而且还将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
19,夹具中常用的夹紧机构有斜楔夹紧机构、螺旋夹紧机构、圆偏心夹紧机构,定心对中夹紧机构及联动夹紧机构。
20,定心对中常用机构:三爪卡盘。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研究的是()。
A. 机械设备的设计原理B. 机械零件的加工方法C. 机械产品的市场营销D. 机械工程的管理体系2. 下列哪个不是机械加工的常用方法?()。
A. 车削B. 铣削C. 焊接D. 铸造3. 工艺路线图的主要作用是()。
A. 指导机械设备的操作B. 记录机械加工的步骤C. 展示机械产品的销售情况D. 规划机械加工的顺序和方法4. 机械加工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采用的措施是()。
A. 减少加工步骤B. 增加设备数量C. 优化工艺参数D. 降低材料标准5. 在机械加工中,以下哪种方法可以提高零件的精度?()。
A. 手工加工B. 采用低精度设备C. 应用精密测量工具D. 增加加工次数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在机械加工中,为了减少工件的内应力,常采用______的方法进行热处理。
2. 机械加工中的“六点定位原则”是指工件在夹具中应有______个自由度被限制。
3. 车床加工时,工件旋转,刀具移动,这种加工方式属于______加工。
4. 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______和使用寿命有重要影响。
5. 机械加工中,为了提高材料利用率,常采用______的方式来安排材料。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机械加工工艺的优化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2. 机械加工中的“倒角”是指去除工件的尖锐边缘。
()3. 数控加工是一种依靠人工操作进行的机械加工方式。
()4. 机械零件的公差等级越高,其加工难度越大。
()5. 机械加工中的“钻孔”是一种去除材料的加工方式。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机械加工中“切削三要素”的概念及其对加工质量的影响。
2. 描述机械加工中常见的两种表面处理方法及其应用场景。
五、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论述机械加工中精密加工技术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引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主要介绍了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和常用的工艺技术。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门完整的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以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目标本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技术,如车削、铣削、钳工等;3.熟悉机械制造中常用的工艺设备和工具;4.能够运用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5.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历史和重要性;•解释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学对机械工程的应用。
第二章: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讲解机械制造工艺与材料的关系;•研究不同材料的加工特性和选择标准;•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加工方法和工艺。
第三章:常见机械制造工艺技术•车削技术:介绍车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铣削技术:讲解铣削的基本原理和工艺;•钳工技术:探讨钳工的基本原理和工艺。
第四章:机械制造工艺设备与工具•介绍常用的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如机床、刀具等;•指导学生正确选择和使用机械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具。
第五章:机械制造工艺实践•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实验任务;•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实验;•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
第六章: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探讨机械制造工艺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分析机械制造工艺对工业发展的影响。
教学方法为了达到课程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讲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实验教学:组织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实验任务;3.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4.项目设计: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制造工艺的项目设计。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掌握情况,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估;2.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实验报告的质量;3.项目设计成果:评估学生在项目设计中的实际操作和成果;4.期末考试:考核学生对整个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综合理解。
模具制造工艺学1. 引言模具制造工艺学是研究模具制造过程的学问,主要包括模具的设计、加工工艺以及使用维护等方面内容。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模具在制造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介绍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流程和关键技术。
2.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2.1 模具的定义模具是用于在一定的压力下,对工件(如金属、塑料等)进行成型、加工的工具。
它是工业生产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家电等领域。
2.2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定义模具制造工艺学是指研究模具制造过程的学问。
它包括模具的设计、加工工艺、材料选取和使用维护等方面,旨在实现高效、精密和经济的模具制造。
3.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流程3.1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是模具制造的第一步,它是根据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以及生产工艺的要求,合理设计模具的结构和尺寸。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零件的分解、结构的合理性等因素。
3.2 模具加工工艺模具加工工艺是指按照模具设计要求,利用加工设备和工具对模具进行加工和成型的过程。
模具加工工艺包括铣削、钻孔、车削等工艺步骤,以及热处理、表面处理等工艺。
3.3 模具材料选取模具材料的选取直接影响了模具的性能和寿命。
常用的模具材料有工具钢、工具合金钢、高速钢、硬质合金等。
在选取模具材料时需要考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耐腐蚀性等因素。
3.4 模具使用维护模具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定期的维护和保养,以确保模具的正常使用和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模具使用维护包括清洁、润滑、修复等方面。
4. 模具制造工艺学的关键技术4.1 3D设计技术3D设计技术可以实现对模具的精确设计和可视化展示。
通过使用CAD软件进行建模,可以快速设计出符合要求的模具结构,并进行模拟分析,减少设计错误和成本。
4.2 数控加工技术数控加工技术在模具制造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模具的高精度加工和复杂形状的加工。
通过编程控制机床的运动,在保证加工质量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制造工艺学习总结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对制造工艺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通过学习制造工艺,我对于产品制造和生产过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将对我在学习制造工艺过程中的收获和总结进行归纳和分享。
一、制造工艺初探制造工艺是指将原材料转化为制品的过程,通过特定的方法和工艺流程将材料进行加工、变形和组装,最终得到符合设计要求的产品。
我通过学习制造工艺基本概念、原则和分类体系,了解了制造工艺的核心内容和相关知识。
二、加工工艺的学习和实践加工工艺是制造工艺的核心环节,是将原材料进行切削、成形和组装的过程。
我学习了常见的加工工艺技术,包括车削、铣削、冲压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掌握了加工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并能够独立完成简单产品的加工过程。
三、焊接工艺的探索与实践焊接是制造工艺中重要的连接工艺,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工艺之一。
我学习了不同类型的焊接工艺,包括气焊、电弧焊、激光焊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熟悉了焊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掌握了焊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技巧。
四、表面处理工艺的学习和应用表面处理是制造工艺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改善产品的外观和性能。
我学习了常见的表面处理工艺,包括电镀、喷涂、热处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了解了不同表面处理工艺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提高了产品表面质量的控制能力。
五、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的认知与应用在制造工艺中,质量控制与检验技术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学习了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检验技术,包括抽样检验、测量与检测、统计过程控制等。
通过实践操作,我提高了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制造工艺改进的思考与实践制造工艺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改进的领域,我意识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和实践,我培养了对工艺优化和改进的思维方式,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对制造工艺的学习和实践,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制造工艺不仅涉及到工具和设备的使用,更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具备对产品生产过程的全面认知和理解。
1.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2.系统属性:集合性、关联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3.机械加工工艺系统的组成:机床、夹具、刀具、工件。
4.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5.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分为安装、工位、工步、走刀6.安装: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一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7.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位移)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工位。
8.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为一个工步。
9.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10.多工位加工的好处:①减少工件的安装次数②减少辅助时间,缩短工时,提高效率。
③可实现加工时间与辅助时间重叠。
11.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12.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13.生产类型可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三种生产类型来分类。
14.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中的装夹方法有三种:直接找正装夹(比较经济,定位精度不易保证,生产率低,仅适用于单件小批量生产);划线找正装夹(生产效率低,精度不高,适用于单件中小批生产中的复杂铸件或铸件精度较低的粗加工工序);夹具装夹(生产率高,易于保证加工精度要求,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适用于大批量生产,形状复杂件)。
15.六点定位原理: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16.工件装夹(安装):即定位和加紧。
17.定位:在进行机加工前,使工件在机床或夹具上,占据某一正确位置的过程。
18.夹紧:工件定位后,通过一定的机构给工件施以一定的力,避免工件因受切削力或重力等力的作用而改变原有的位置。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和探讨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各种工艺方法和技术。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发展和应用,对于提高机械制造效率、降低制造成本、改善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内容机械制造工艺学主要研究以下内容:1.材料与工艺:机械制造中所使用的材料种类繁多,如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复合材料等,而不同材料的加工工艺也不尽相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材料与工艺之间的关系,探究不同材料在不同工艺条件下的性能变化规律。
2.加工工艺: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不同零件加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方法和技术。
例如,钻孔、铣削、车削、磨削等传统加工工艺,以及激光切割、电火花加工等新兴加工工艺。
这些工艺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关系到产品的准确性、表面光洁度和加工效率。
3.工装夹具: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工装夹具的设计和制造。
工装夹具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辅助工具,它们能够提高机械加工的精度和效率。
机械制造工艺学通过研究工装夹具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机械制造过程提供支持和保障。
4.设备和工艺参数:机械制造工艺学研究机械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设备和工艺参数。
例如,加工中所使用的机床、刀具、冷却液等设备,以及加工速度、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
这些设备和参数的选择和配置,对于机械制造过程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二、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应用领域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以下领域:1.轿车制造:轿车制造是机械制造工艺学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
轿车的制造涉及到各种形状复杂的零件加工和装配工艺,要求零件精度高、质量可靠。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可以为轿车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选择和优化提供指导。
2.航空航天:航空航天领域对于零件的精度、强度和重量都有极高要求,同时也对工艺的可靠性和生产效率有较高需求。
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研究成果能够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制造过程提供技术支持。
3.机械设备制造:机械设备制造涉及到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的加工和制造,这些设备的工艺要求和性能指标均不相同。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简介1.1 课程背景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领域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实践中的制造能力和创新能力。
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常用机械加工工艺及设备,能够合理选择和使用材料,具备一定的工艺设计和工艺计算能力,为从事机械设计和制造工作打下基础。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工艺过程及其规划,金属的切削加工性,机械加工方法,工艺过程设计,工艺参数计算,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等。
二、教学方法2.1 授课方式采用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实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材、实验设备等教学资源,进行生动、形象的教学。
2.3 学生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分享经验,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教学安排3.1 学时安排本课程共计32 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实践8 学时。
3.2 教学进度第一周:课程简介、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第二周:工艺过程及其规划第三周:金属的切削加工性第四周:机械加工方法第五周:工艺过程设计第六周:工艺参数计算第七周: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提高第八周: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四、教学评价4.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占总评的30%。
4.2 期末考试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占总评的70%。
五、教学资源5.1 教材《机械制造工艺学》,作者:张某某5.2 实验设备车床、铣床、磨床等机械加工设备。
5.3 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CAD 等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活动6.1 课堂讨论在讲解每个章节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讨论重点问题,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章1.什么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指导零件加工和安排生产的工艺文件。
2. 工艺规程有哪几种形式?分别应用在什么场合?●专用工艺规程:针对每一个产品和零件所设计的工艺规程●通用工艺规程:(1)典型工艺规程,为一组结构相似的零部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规程(2)成组工艺规程,按成组技术原理将零件分类成组,针对每一组零件所设计的通用工艺规程●标准工艺规程:(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2)装配工艺规程3.为什么要对零件图纸进行工艺审查?分析产品图纸,熟悉该产品的用途、性能及工作状态,明确被加工零件在产品中的位置和作用,进而了解图纸上各项技术要求制定的依据,以便在拟定工艺规程时采取适当的工艺措施加以保证。
4.什么是零件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的结果工艺性,是指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什么是基准?什么是设计基准?什么是工艺基准?工艺基准又分成哪几种基准?都应用在什么场合?基准是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那些点,线,面。
一个几何关系只有一个基准。
设计基准是零件设计图样上所采用的基准。
工艺基准是在加工和装配过程中所采用的基准。
可分为①工艺基准,是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位置的基准。
②定位基准,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上加工时用作定位的基础。
③测量基准,工件在测量时所采用的基准。
④装配基准,装配时用来确定零件或部件在产品中的相对位置所采用的基准。
6.什么是粗基准?什么是精基准?什么是辅助基准?在最初的工序中只能选择未加工的毛坯表面作为定位基准,这种表面称为粗基准。
用加工过的表面作为定位基准称为精基准。
为满足工艺需要而在工件上专门设置或加工出的定位面,称为辅助基准。
7.粗基准选择的原则是什么?(1)如果工件必须首先保证某重要表面的加工余量均匀,则应选择该表面为粗基准(2)如果必须首先保证工件加工加工表面与不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则应以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3)如果零件上每个表面都要加工,则应以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作为粗基准(4)选用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浇口,冒口或飞边等缺陷,以便定位可靠(5)粗基准一般只能使用一次,以免产生较大的位置误差。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理解与掌握,以及对机械制造流程的规划和优化能力。
本门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其工程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以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选择适当的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的原理与方法。
具体课程设计内容如下:1. 课程介绍与实践基础•介绍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熟悉实验室的设备和工具,学习基本的工艺操作和安全知识。
2. 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学习工艺计划的编制方法和流程设计的原则;•选择特定的机械零件,进行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实践。
3. 加工工艺与设备选择•学习不同加工工艺的特点和应用场景;•了解不同工艺设备的原理和技术参数;•设计合适的加工工艺与选择相应的设备进行加工实验。
4. 数控加工与自动化生产•学习数控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编程方法;•了解自动化生产线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
5. 工艺控制与质量管理•学习工艺过程的控制方法和质量管理的原则;•了解各种测量与检测工具的原理和应用;•进行实际的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实验。
三、课程设计要求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要求学生能够:1.深入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掌握工艺计划与流程设计的基本步骤和原则;3.熟悉常见的加工工艺与设备,并了解其应用场景和操作要点;4.理解数控加工的原理和编程方法,并进行实际加工操作;5.能够进行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并运用测量与检测工具进行实践。
四、课程设计评估方式本课程设计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实验报告:学生需要根据实验过程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分析;2.设计方案:学生需要根据课程要求,设计机械零件的工艺计划和流程,并进行实际操作;3.课堂展示:学生需要通过课堂展示方式,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实践成果;4.课程考试:学生需要通过闭卷考试来检验对机械制造工艺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导言机械制造工艺学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机械设计和制造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
本大纲旨在规范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课程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 理解和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掌握常见的机械制造工艺流程和方法; 3. 熟悉机械制造加工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 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机械制造工艺解决问题;5.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和发展历史;–机械制造工艺学在机械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机械制造工艺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2.常见机械制造工艺:–切削加工工艺:包括车削、铣削、钻削等;–成形加工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冲压等;–焊接工艺:包括电弧焊、气焊、激光焊等;–热处理工艺:包括淬火、回火、表面处理等;–组装工艺:包括零件的装配和调试。
3.机械制造工艺中的工艺参数和工艺规程:–切削力、切削速度、进给速度等工艺参数的确定;–工艺规程的编制和优化。
4.机械制造中的工装夹具和模具设计:–工装夹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模具的种类和设计原则。
5.机械加工中的精度控制:–精度与公差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精度控制的方法和技术。
6.机械制造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数控机床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应用;–机器人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通过讲授基本理论和原理,培养学生的理论分析能力;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机械制造工艺的认识和理解;3.实践训练:组织学生参与机械制造工艺实际项目,并进行实践操作和解决问题;4.论文阅读和讨论: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献并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评估方式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2.实验报告:对实验操作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3.课程论文: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研究,撰写课程论文并进行答辩;4.期末考试: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综合考核。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课程学时:_____学时课程学分:_____学分授课对象:_____专业学生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能够分析和解决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问题,为今后从事机械制造领域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组成和特点。
熟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步骤和方法。
了解毛坯的选择原则和方法,以及机械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原则和方法,以及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和分析。
2、能力目标能够根据零件的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毛坯、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和装配工艺路线。
能够运用工艺尺寸链的计算方法,分析和解决机械加工和装配过程中的尺寸精度问题。
能够对机械加工过程中的工艺系统误差进行分析和改进,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机械制造过程中的工艺方案进行优化和创新。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有效地开展工作。
培养学生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使学生在机械制造过程中注重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三、课程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概述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生产类型及其工艺特点。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的作用和格式。
2、毛坯的选择毛坯的种类和特点。
毛坯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零件图的工艺分析。
定位基准的选择。
工艺路线的拟定。
加工余量的确定。
工序尺寸及其公差的确定。
4、机械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精度的概念和内容。
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
加工误差的统计分析。
5、机械加工表面质量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概念和内容。
影响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因素。
控制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措施。
6、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装配的概念和装配精度。
生产过程:指从原材料开始到成品出厂的全部劳动过程。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指采用金属切削工具或磨具来加工工件,使之达到所要求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和力学物理性能,成为合格零件的生产过程。
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成为一个安装。
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装内容称为工位。
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得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
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
生产批量:指一次投入或产出的同一产品或零件的数量。
工件装夹(安装):即定位和加紧。
工件定位:采取一定的约束措施来限制自由度,通常可用约束点群来描述,而且一个自由度只需要一个约束点来限制。
六点定位原则:采用六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
完全定位:限制六个自由度。
不完全定位:仅限制1~5个自由度。
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所限制,称为过定位,或重复定位,也称之为定位干涉。
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
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
定位:指确定工件在机床上或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
机械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机械加工误差: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误差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
试切法:通过试切——测量加工尺寸——调整刀具位置——试切的反复过程来获得距离尺寸精度调整法:在成批,大量生产中,广泛采用试切法预先调整好刀具对工件的相对位置,并在一批零件的加工过程中采用保持这种相对位置不变来获得所需要的零件尺寸。
机械制造工艺学考试题一、选择题1.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机械设计B. 机械加工方法C. 机械设备维护D. 机械自动化控制2. 下列哪种材料不适合用于高温环境下的机械零件制造?A. 碳钢B. 不锈钢C. 合金钢D. 耐热合金3. 车削加工中,刀具磨损过快可能是什么原因?A. 切削速度过低B. 切削深度不足C. 刀具材料选择不当D. 切削液使用不当4. 磨削加工的主要目的是?A. 去除大量材料B. 获得高精度和光洁度C. 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D. 连接两个部件5. 下列哪个不是机械加工中的常见测量工具?A. 游标卡尺B. 螺旋测微器C. 千分尺D. 电子天平二、填空题1. 机械加工中,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常常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同时加工多个工件。
2. 在机械加工中,为了减少工件的内应力和提高尺寸稳定性,通常需要进行________处理。
3. 机械加工中,________是保证加工精度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4. 机械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对零件的________和________有重要影响。
5. 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六点定位原则”是为了解决________问题。
三、判断题1. 机械加工中的切削液只是为了冷却刀具,对加工质量没有影响。
(对/错)2. 机械零件的加工顺序应该从粗加工到精加工逐步进行。
(对/错)3. 所有的机械加工方法都适用于加工任何类型的材料。
(对/错)4. 机械加工中,提高切削速度可以减少刀具的磨损。
(对/错)5.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不仅涉及机械加工技术,还包括材料科学、热处理、测量技术等多个领域。
(对/错)四、简答题1. 请简述机械加工中车削加工的基本原理。
2. 说明机械加工中钻孔和扩孔的区别。
3. 描述机械制造工艺中,如何确定一个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
4. 阐述机械加工中,为什么需要进行热处理操作。
5. 解释机械制造工艺中,什么是“切削三要素”并分别说明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
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对机械产品中的零件采用各种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粗糙度以及力学物理性能,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
2生产纲领:计划期内,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产量称为生产纲领。
3工艺规程:规定产品或零部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的工艺文件,是一切有关生产人员都应严格执行、认真贯彻的纪律性文件。
4加工余量:毛坯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
5六点定位原理:用来限制工件自由度的固定点称为定位支承点.用适当分布的六个支承点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法则称为六点定位原理(六点定则)6.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被完全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允许少于六点(1—5点)的定位。
欠定位:工件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的定位。
过定位:工件一个自由度被两个或以上支承点重复限制的定位。
7.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加工误差: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9误差复映:当车削具有圆度误差的毛坯时,由于工艺系统受力变形的变化而使工件产生相应的圆度误差,这种现象叫做误差复映。
10.表面粗糙度:表面粗糙度轮廓是加工表面的微观几何轮廓,其波长与波高比值一般小于50。
11.冷作硬化: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塑性变形,使晶格扭曲、畸变,晶粒间产生滑移,晶粒被拉长,这些都会使表面层金属的硬度增加,统称为冷作硬化(或称为强化)。
12.工艺系统: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工艺系统。
13.工艺系统刚度:工艺系统抵抗变形的能力。
14.工序能力: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15.工序能力系数:表示工序能力等级,代表了工序能满足加工精度要求的程度。
16.自激振动:机械加工过程中,在没有周期性外力(相对于切削过程而言)作用下,由系统内部激发反馈产生的周期性振动,称为自激振动,简称颤振。
制造工艺学复习资料江苏大学09级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复习资料2012-6-21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由若干个工序组成,机械加工中的每一个工序又可依次分为安装,工位,工步和走刀。
2.根据工厂生产专业化程度的不同,可按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3种生产类型来分类。
其中成批生产又可分为大批生产,中批生产和小批生产。
3.从设计和工艺两大方面来分析,基准可分为设计基准和工艺基准两大类,工艺基准分为工序基准,定位基准,测量基准和装配基准,定位基准又分为精基准和粗基准。
4.零件的加工精度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尺寸精度,形状精度和位置精度。
5.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为工艺系统。
6.影响加工精度的原始误差:原理误差,定位误差,调整误差,刀具误差,夹具误差,机床主轴回转误差,机床导轨导向误差,机床传动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刀具磨损,测量误差,工件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
7.误差的敏感方向: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那个方向(即通过切削刃的加工表面的法向)称为误差的敏感方向。
8.引起机床误差的原因是机床的制造误差,安装误差和磨损,主要是导轨导向误差,主轴回转误差和传动链的传动误差。
9.导轨导向精度是指机床导轨副的运动件实际运动方向与理想运动方向的符合程度,这两者之间的偏差值则称为导向误差。
10.车床上车削圆柱面时,误差的敏感方向在水平方向,刨床的误差敏感方向为垂直方向,镗床误差敏感方向随主轴回转而变化的。
11.所谓主轴回转误差,是指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其理想回转轴线的漂移。
12.主轴回转轴线的运动误差分解为径向圆跳动,轴向圆跳动和倾角摆动三种基本形式。
13.引起主轴回转轴线漂移的主要原因是:轴承的误差,轴承间隙,与轴承配合零件的误差及主轴系统的径向不等刚度和热变形。
14.根据精度要求的不同,工艺过程分为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阶段,精加工阶段,精密,光整加工阶段。
15.封闭环的特征:封闭环一定是工艺过程中间保证的尺寸,封闭环的公差值最大,它等于各组成环公差之和。
16.所谓时间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规定生产一件产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消耗的时间。
由基本时间t基,辅助时间t辅,布置工作地时间t布置,休息和生理需要时间t休,准备与终结时间t准终。
17.提高生产率的工艺途径有缩短基本时间,减少辅助时间和辅助时间与基本时间重叠,减少布置工作地时间,减少准备与终结时间。
18.夹具的基本组成有定位元件或装置,刀具导向元件或装置,夹紧元件或装置,联接元件,夹具体和其他元件或装置。
19.夹具上常用的支承元件有固定支承,可调支承,自位支承和辅助支承,固定支承有支承钉和支承板两种形式,自位支承通常只限定一个自由度,常用于毛胚表面,断续表面,阶梯表面以及有角度误差的平面定位。
辅助支承是在工件完成定位后才参与支承的元件,不起定位作用而起支承作用。
20.定位误差是由于工件在夹具上(或机床上)定位不准确而引起的加工误差。
定位误差的来源主要有由于工件的定位表面或夹具上的定位元件制作不准确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位置误差Δjw,由于工件的工序基准与定位基准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称为基准不重合误差Δjb。
21.夹紧力包括大小,方向和作用点三个要素。
22.钻模设计钻套按其结构特点分为固定钻套,可换钻套,快换钻套和特殊钻套。
23.钻模板与夹具体的联接方式有固定式,铰链式,分离式和悬挂式等几种。
24.钻模夹具与其他夹具的区别,钻模的夹具体一般不设定位或导向装置,夹具通过夹具体底面安放在钻床工作台上,可直接用钻套找正并用压板夹紧(或在夹具体上设置耳座用螺栓夹紧)。
1)工序: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同时对几个)工件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2)安装:如果在一个工序中需要对工件进行几次装夹,则每次装夹下完成的那部分工序内容称为一个安装。
3)工位:在工件的一次安装中,通过分度(或移位)装置,使工件相对于机床床身变换加工位置,则把每一个加工位置上的安装内容称为工位。
4)工步: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完成的工位内容,称为一个工步。
5)走刀:切削刀具在加工表面上切削一次所完成的工步内容,称为一次走刀。
6)生产纲领:在计划期内,应当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7)六点定位:采用6个按一定规则布置的约束点来限制工件的6个自由度,实现完全定位,称之为六点定位原理。
8)欠定位:在加工时根据被加工面的尺寸,形状和位置要求,应限制的自由度未被限制,即约束点不足,这样的情况称为欠定位。
9)过定位:工件定位时,一个自由度同时被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约束点(夹具定位元件)所限制,称为过定位。
10)工序基准:在工序图上用来确定本工序所加工表面加工后的尺寸,形状和位置的基准,称为工序基准。
11)定位基准:在加工时用于工件定位的基准,称为定位基准。
12)加工精度:机械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
13)加工误差:是指加工后零件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表面间的相互位置)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14)测量误差:工件的测量尺寸与实际尺寸的差值。
15)加工原理误差:指采用了近似的成形运动或近似的切削刃轮廓进行加工而产生的误差。
16)系统误差:在顺序加工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都保持不变,或者按一定规律变化,统称为系统误差。
17)随机误差:在顺序加工的一批工件中,其加工误差的大小和方向的变化是属于随机性的,称为随机误差。
18)工序能力:指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加工误差正常波动的幅度。
19)经济精度: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采用符合质量标准的设备,工艺装备和标准技术等级的工人,不延长加工时间)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0)加工余量:毛胚尺寸与零件设计尺寸之差称为加工总余量,加工总余量的大小取决于加工过程中各个工步切除金属层厚度的大小。
21)工序余量:相邻两工序基本尺寸之差,分单边余量和双边余量。
22)入体原则:对被包容尺寸(轴的外径,实体长宽高),其最大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上偏差为零,对包容尺寸(孔的直径,槽的宽度),其最小加工尺寸就是基本尺寸,下偏差为零。
23)工艺尺寸链:在工艺过程中,由同一零件上的与工艺相关的尺寸所形成的尺寸链。
●直线导轨的导向精度要求1)导轨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Δy(弯曲)2)导轨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Δz(弯曲)3)前后导轨的平行度δ(扭曲)4)导轨对主轴回转轴线的平行度(或垂直度)●轴承误差的影响对于工件回转类机床(车床),切削力的方向大体上是不变的,影响主轴回转精度的,主要是主轴轴颈的圆度和波度,而轴承孔的形状误差影响较小。
对于刀具回转类机床(镗床),由于切削力方向随主轴的回转而回转,对主轴回转精度影响较大的是轴承孔的圆度和波度。
●提高主轴回转精度的措施1)提高主轴部件的制造精度2)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3)使主轴的回转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作用1)根据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进行生产准备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是生产计划,调度,工人的操作,质量检查等的依据3)新建或扩建车间(或工段),其原始依据也是机械加工工艺规程。
●设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应遵守的原则:1)可靠地保证零件图样上所有技术要求的实现。
2)必须能满足生产纲领的要求。
3)在满足技术要求和生产纲领要求的前提下,一般要求工艺成本最低。
4)尽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障生命安全。
●粗基准的遵循原则:1)保证相互位置要求的原则2)保证加工表面加工余量合理分配的原则3)便于工件装夹的原则4)粗基准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精基准的选择原则:基准重合原则,统一基准原则,互为基准原则,自为基准原则便于装夹原则。
●加工方法选择的依据:根据零件表面(平面,外援,孔,复杂曲面等),零件材料和加工精度以及生产率的要求,考虑本厂现有工艺条件,考虑加工经济精度等因素,选择加工方法。
有色金属材料宜选择一般切削加工方法,不宜选择磨削加工方法,因为有色金属易堵塞砂轮工作面;齿轮内控通常采用拉削加工方法。
●加工工艺顺序的安排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再加工其他表面2)一般情况下,先加工平面,后加工孔3)先加工主要表面,后加工次要表面4)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夹紧力方向的选择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夹紧力的作用方向应有利于工件的准确定位,而不能破坏定位。
2)夹紧力作用方向应尽量与工件刚度大的方向相一致,减小工件夹紧变形。
3)夹紧力作用方向应尽量与切削力,工件重力方向一致,减小所需夹紧力。
●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1)应正对支承元件或位于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面内,以保证工件以获得的定位不变。
2)应处于工件刚性较好的部位以减小工件夹紧变形。
3)应尽量靠近加工表面以减小切削力对工件造成的翻转力矩。
铣床夹具设计要点:1)铣床夹具总体结构,铣床夹具受力元件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对刀装置,用来确定夹具相对于刀具的位置,铣床夹具的对刀装置主要由对刀块和塞尺构成。
塞尺用于检查刀具与对刀块之间的间隙,以避免刀具与对刀块直接接触而造成刀具或对刀块的损伤。
3)夹具体,要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铣床夹具通常通过定位向键与铣床工作台T形槽的配合来确定夹具在铣床工作台上的方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