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高考历史命题的特点及教学启示
- 格式:ppt
- 大小:5.35 MB
- 文档页数:65
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2011-3-30 8:16:57 看不清楚?可以调整字体大小:【最大很大一般】阅读:0 次近两年新课标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的若干特点和启示一、解题:高考试题是最好的高考信息源高考试题隐藏着最多的高考信息,研究高考试题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理由:1、高考试题从来都具有导向、引领、指挥棒的作用;2、高考试题和命题人员具有相对稳定性和继承性;3、国家以高考试题推动课程改革的意图十分明显,且认可目前的命题趋势。
对近年来的高考试题,有不同的看法,如周长森老师在《中国历史课程网》上发表了《2010年各地历史高考试题批判》长文,如认为“历史题变成语文题,不考历史考语文,不伦不类”。
《中学历史教学》2010年第3期周明学的《高考历史命题何以与学生为敌?》:高考试题应该充满人文关怀,要有利于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考出学生的真实能力,考出学生的成就感与信心,要让勤奋学生、优秀学生、有真才实学的学生脱颖而出。
聂幼犁先生指出:高考命题,并不是有学问就能做得好,过去命题可以完全靠经验,而现在只有经验和学问,不懂得命题理论,不掌握命题技术,不熟悉中学实际情况和有关课程改革的要求,就很难做好这项工作。
但源于教材、高于教材、脱离教材,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为立意的考查方向短期内不会改变,以高校教师为主的命题队伍也不会改变,所以研究高考、适应高考、赢得高考,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二、数据统计(必考部分85分)1、知识范围分值分布及结论通史专题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政治史(必修Ⅰ)经济史(必修Ⅱ)文化史(必修Ⅲ)2009年20分41分24分28分49分8分23.5%48.2%28.2%33%58%9%2010年24分20分41分28分45分12分28.2%23.5%48.2%33%53%14%结论:(1)从通史角度看,以中国近现代史或者世界近现代史为主;(2)从专题史角度看,经济史为主,文化史最少。
新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启示新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启示高考作为全国性的综合性考试,一直被视为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验,也是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而新高考命题则是从2017年开始于我国各地逐步推行的一项改革,它在考试形式、科目设置和题型选择等方面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与传统高考相比,新高考命题的变革不仅仅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更是对整个教育教学体系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
新高考命题对教学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新高考命题强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传统高考往往以应试为导向,注重记忆和口算能力,对于学生的理解、分析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考察较少。
而新高考命题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在科目设置上,新高考引入了选修科目和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这对于教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应当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单纯追求分数的高低。
其次,新高考命题提倡灵活多样的考试方式。
在新高考中,不再固定于传统的笔试形式,而是引入了更多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
比如,新高考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科目的实验考试,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的面试等。
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对于教学来说,这也是一个重要的启示,即应当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让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并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需求。
再次,新高考命题注重对素质教育的培养。
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而新高考命题在考试内容和命题思路上也体现出了对素质教育的关注。
在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等学科中,新高考命题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和价值观的培养,鼓励学生思考社会问题和人文关怀。
这对于教学而言,意味着我们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让他们具备更强的综合素质和全面的发展。
最后,新高考命题倡导创新和探究的教学模式。
浅析新课程高考下的历史教学常州市小河中学 徐娅摘 要 课改两年来的历史高考与以往高考相比有了明显的变化,众多一线老师一直在关注如何应对高考的历史教学,特别是广大农村教师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教育教学方面面临困境。
本文是笔者从一位农村教师的视角并结合自身对课改的认识及教学实践效果提出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课改历史高考 农村 历史教学今年江苏省历史小高考成绩出来后,很多一线奋战的历史教师很困惑:一个班有十几个学生没有通过,纵观整个学校的艺术班加理科班共上百人等级是D 。
再看其他兄弟学校的成绩也是不太理想。
他们开始迷茫了,校长在大会上发怒了,这是怎么了?有些农村中学的教师认为这是因为学生越来越差,优质的生源从初中开始就流向城里,使得上到高中的学生都是一些留下的中差生,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都很差,致使教师的付出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
为何农村教师会如此抱怨?以笔者所在农村中学为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由于所在乡镇经济较发达,部分家庭生活水平较好,外来务工人员与当地人口持平,很多当地家长认为将孩子送到市学校上学有面子,也有认为市学校在各方面较农村强,所以孩子从小学就开始往外送。
而很多在市里上到初中没能考到市中的学生又返回原籍上高中。
更多的外来人员也只希望他们的子女能混到中学毕业。
在子女的教育方面不到位,放任自由,不管不问。
所以上述老师所抱怨的生源问题也是存在的一定客观因素。
二是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的专题学习是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和深化,但现在很多农村中学却存在这样的问题,中学历史课一般很少有科班出身的老师授课,而是请其他学科的老师代课。
绝大多数学生的观点是历史是副科,考前老师给我们划划背背就行,个别同学谈到历史就是讲故事。
致使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进入高中后,对历史的学习,在态度上不够重视。
很喜欢看历史剧,读历史故事,看《百家讲坛》等历史类节目,但上到历史课却是想睡觉,背的东西很多,感到头疼,成绩也很糟糕。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新课程、新教材、新考试模式需要新观念,我们历史教师更应当直面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去寻找新的教学理念,去寻找符合高考模式的新方法和新视觉,精心做好备考复习教学。
其实,复习教学策略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是看它的效率和质量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新课程的复习备考策略。
一、明确新课标要求与课改思想,做到有的放矢新课标和课改思想的出现必然要引起高考命题的相应变化,复习备考时要高度重视,认真领会,做到有的放矢。
以课标要求为准绳,重新组织教材的结构,以新的视觉和理念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如以往中国近代史专题的复习,习惯从屈辱史、抗争史和探索史三条线索出发,按中国近代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史三部分展开,但近几年命题都以“中国近现代化的历程”的有关内容为重点,即体现文明史观。
根据新课标要求我们可将此条线索分解为三个专题: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历程,经济近代化—工业化的历程,思想近现代化—西学东渐的历程和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发展历程,并与世界资本主义的近现代化联系比较。
这样就重新整合了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内容,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和体系。
二、抓“三考”,进一步把握复习教学的方向“三考”即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
抓“三考”就是抓师生对考试说明、考点、高考题的重视程度、研究程度和运用程度。
实践证明,抓好“三考”可进一步增强高考复习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把握复习教学的正确方向,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
《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主要依据,是指导考试设计、实施备考的总纲,是师生复习的指南。
因此,我们要专门抽出时间来进行研究,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思考。
1、《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高考试题我们进行以下三个方面的分析讨论:(1)考试说明与教学大纲的关系比较;(2)考试说明的组成;(3)考试说明与高考试题(又分为知识点和考点与高考试题、题型示例与高考试题)(见附表1、2)。
通过分析、研究及考点在高考试题中的具体体现和考试中三个层次要求的试题的具体模式,进一步明确高考复习的内容,严守考试说明中的考点。
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及教学应对策略探讨作者:朱晓慧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年第28期摘要:近些年来,随着高中教育体制的改革和课堂改革的推进,高考命题也有了全新的变化,为有效考查学生能力进行了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并取得看显著成效。
对于高考命题者来说,全力为高校选拔新生服务,注重考查学习潜能和学科素养,已成为命题工作不可动摇的理念。
在命题专家的潜意识里,存在着一个固定的命题范围,试题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一定的随机性,还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规律性。
因此,探索高考历史试题的规律性,不断总结试题特点,并切实提出教学应对策略,已经成为历史教师重要工作内容。
本文就高考历史试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总结,紧跟高考命题改革步伐,正确把握命题规律,把应考复习引领到科学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高考历史试题;特点;教学应对策略一、高考历史试题的新特点(一)以主干知识为中心,突出能力立意知识是能力的依托,能力是知识的运作。
离开知识,能力是空洞和没有意义的。
目前高考阅卷普遍是采点不采意的办法,高考试题无论如何选材,落脚点还是教材主干知识。
教材主干知识掌握不好,即使审题准确,也难得高分。
“能力立意”是永恒不变的高考原则。
新课程历史高考主要考查四项基本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读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迁移辨别;“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阐述历史;“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论证问题。
(二)转变史学观念,充满时代气息20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的高考命题,主要体现了生产力是推动人类历史前进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践是检验历史、检验真理的标准的特色。
最近几年的高考命题,则体现了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和社会史观。
高考命题从来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具有长久价值的热点问题,通过试题内涵领悟来反映社会热点问题,体现了时代性原则,试卷充满时代气息。
历史学科的本质功能有两个,一是资政,二是修身。
新高考背景下历史开放性试题特点及应对策略摘要:新高考的不断推进,使高中历史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对其课堂要求更高,在学科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考察学生重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更偏向于考察学生的综合水平。
在教育过程中,历史学科更加偏向于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历史知识体系非常庞大,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教师着重下功夫,那么本篇将通过分析在新高考的开放性试题背景下,探究其相对应的策略,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备战高考。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历史开放性试题;特点;应对策略在现如今的学科教学过程中,更加要求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那么在新高考的背景下,历史命题的方向也变得更加灵活,朝着更加多样化的方式发展,要求学生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不仅仅能够有效扣紧主要的思想,更加需要让学生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对知识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应用,由于答案也具有多样化,因此需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宽度,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历史开放性试题特点1、问题设置的开放性。
实际上在开放性的试题中,其问题提出的方面非常的多样化,而且由于试题皆为材料分析题目,题目也需要让学生根据已给出的材料为学生创设问题,让学生根据题目作答,在阅读材料以及分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对题目进行进一步解读,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身所学习知识,对于材料中的观点进行分析,由于开放性试题的答案并不是固定的,因此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思想以及根据自己所学知识对题目进行分析,提高了学生答题过程中的自由性。
2、考察学生的灵活思维。
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在这个阶段中不仅仅要求其掌握基础的知识,更加强调其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转化知识。
知识的学习只是一方面,更重要在于学生能够在自己理解的前提下应用。
那么在对历史题目进行作答过程中,学生不可能采取标准的答案模式进行答题,而且学生的思考思路也并不是唯一的这要求,学生需要积极运用自己的创造性的思维,围绕材料进行多方面的分析,同时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也可以巧妙利用一定的解题技巧,对题目进行完整程度的分析,从而能够更加接近准确答案。
新课标下高考历史命题趋势及复习对策【摘要】兰州法治文化已经具有保护民族性和多元交互性等特质。
但,处于起步阶段的兰州法治文化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快转变、强化认识、健全法制、依法而治、鼓励创作等路径,推进兰州法治文化建设。
【关键词】法治文化兰州第一部分对高考命题问题的认识一、1.新课标的高考命题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清晰的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从命题特点、形式很难再有新的突破。
2.由关注知识积累转向关注学习能力,由关注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习过程。
二、新课标高考命题原则:“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三、不再简单呈现所谓的热点问题。
关注社会热点而非学术热点,与其关注周年热点、科研前沿成果,不如更强调史学的新视角、新理念。
新史观、新视角下的知识整合文明史:从人类文明的纵向发展看,它经历了野蛮蒙昧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信息文明时代;从人类文明的横向发展看,它包括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重点,即农业文明时代的中华文明和古希腊罗马文明和工业文明时代的西方文明;不同文明之间的交融与碰撞。
整体史:人类历史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
对哥伦布航行美洲的认识,不仅要看到西方殖民者对美洲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从整体世界发展的角度看,它第一次把欧亚大陆和美洲联系在一起,对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作出重大贡献。
从社会的多角度观察历史工业革命时期,一方面促进了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演进,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深刻最重要的一次转型;另一方面,工业革命的发展也带来诸如城市化问题、无产阶级相对贫困化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学生成绩提升难,主要在于中学教学相对于新课程理念的滞后。
高考突出考查独立学习历史、独立探究、独立整合信息的能力第二部分题型分析1.文化常识题与史学观题2.选择题的新走向类型一:材料解读型(10年新课标)27.表2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檄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新课改下高考历史复习的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后,新高考命题,其目的在于体现新课改的精神和理念。
而地方史课程是学生身边的历史,利于密切学生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这样将会有效地改变学生学习生活和现实世界相脱节的状况,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又能呈现区域特色。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复习;基础知识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3-0220-01历史复习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成绩。
我们到底对所谓”基础主干知识”的宽度与深度的定位准不准,对热点问题的”隐性介入”的认识足不足,知识储备充分不充分,知识联系紧密不紧密等等,都是值得好好反思的。
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三历史教学到底怎样教,方能在高考中处于不败之地呢?1.以教材为本,树立新观念课改后的新高考仍侧重考查查基础知识,但在考查方式上不再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再认,也就是原来那种直问直答的题目已经不可能出现,而是体现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对历史事实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按部就班地梳理教材的知识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在高三的历史复习教学中要首先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历史学习过程,善于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营造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倡导师生互动、对话式的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坚韧不拔,不怕挫折,奋发有为的人格品质,和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知的科学态度;要多进行”一题多问,一题多思“的题型训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四,密切联系社会现实、关心时事热点,引导学生经常看新闻、读报纸、记政策。
特别是国家召开的有重大影响的会议、出台的有关国家建设的政策、制定的涉及社会发展的方针等。
“从文明演进角度看历史”是高中历史新课程的内容总纲,与之相应,突出文明史观,关注文明历程、提升文明素养的理念,在近年的高考文综卷中层出不穷。
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的命题趋势趋势一,由知识中心向问题中心转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的这一理念体现在了文科综合考试的命题指导思想之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坚持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重大社会现实问题为中心的设计思想,问题涉及到什么地方,知识就覆盖到什么地方,不追求学科知识和能力的完整性,不过多考虑学科内容覆盖率的大小。
”具体到历史高考中,就是试题主题鲜明,时代气息浓厚。
不管考查的具体试题是什么,近几年的考题都没有超出下列五个主题:主题一: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和世界。
考查的主要角度有中国与世界大国关系,尤其是和近代以来对中华民族历史命运有重大影响的三个国家(美、日、俄)的关系;中国走向世界并发展为世界大国的历史进程和经验;人类消除战争、维护和平的历史成果,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影响。
该主题的考题在高考中之所以占相当大的比例,是因为今天的中国是改革开放的中国,今天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中国的发展和世界是紧密相连的。
在中国没有参加全球化以前,只能说是以美国、西方为主体的半球化,中国走上了改革开放道路,推动了世界绝大多数封闭的非市场化国家都向全球化、市场化这个方向迈进了,正是由于中国的加入,才有了全球化的迅猛发展。
作为全球化进程的主要推动者和受惠者,我们如何走向世界、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当然,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不变的历史主题。
主题二:文明的融合和发展,探索中华文明复兴与发展的路径。
有两个基本视角:一是中华文明的融合,二是中西文明的融合。
新课程和旧课程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就是用文明史观认识历史,在命题人中就有新课程的编者,强调人类的发展史就是文明进步史,要在人类发展史找文明进步的因素,文明的碰撞交流自然是高考关注的重要内容。
高考历史试卷命题趋势分析及教学建议(经济)一、近两年历史高考试卷命题趋势分析考查了9道选择题,一道材料题,共41分。
考查了6道选择题和一道材料题,共33分。
从分值来看有所下降。
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提高。
材料题的分值都较大。
因为是经济试题,所以图表阅读题考查了五道,选择题和材料题里面都有。
还有图片题。
学生审题难度大。
对学生能力要求提高。
1.考查学生的系统性思维品质近年来历史教师一直思考摸索如何科学的考查学生系统性思维品质,历史卷主观题23题很好地实现了对学生系统性思维品质的考查。
系统性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的有序程度,以及整合各类不同信息的能力。
系统思维能极大地简化人们对事物的认知,给人们带来整体观。
系统性思维的特点有:整体性、结构性、立体性、动态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如主观题第23题的第四问请回答: (4)多角度论述是对历史事实进行立体因素考察,并对事实尝试做出不同侧面的多层次解释,形成一系列的视角分析。
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论述“新政的机遇与挑战”这一主题。
(要求:论述角度多重,层次分明;注重史论结合,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题目里“进行立体因素考察”“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很明确就是考查学生是否具有立体性和综合性的思维能力。
要完成这个题目,学生必须把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从整体上把握和理解罗斯福新政。
首先把罗斯福新政放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大环境中去考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社会思潮、民众企盼等方面分析当时美国和世界对罗斯福新政出台的影响,也就是要求学生具有整体性的思维能力。
其次,不能仅仅把罗斯福新政作为静止不变的知识点来掌握,而要把它放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去考察。
认识罗斯福新政不仅仅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产物,它也是自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以来资本主义不断发展的产物。
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继承了资本主义的本质:社会资源私人占有,保障占有者追求利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