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漫谈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5
2015年高考化学复习策略漫谈
根据2014年山东高考的命题特点,笔者依据多年对高考的研究和多年的教学经验,特提出2015年高考复习策略,供大家参考。
一、化学复习的思想和方略
(一)总体的复习指导思想和策略不变。
1.考查要求新课程试卷模式固定。
2.试题内容以考基础为主的格局没变。
3.试题的情景和设问方式基本没变。
4.考查的内容范围大体没变。
5.理综的卷型、学科分布大体没变。
(二)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新课程的教材,为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发展,打乱了知识体系。
复习中要帮助同学完善和建立知识网络。
复习高中化学,要按照化学知识结构,以化学理论为指导,着力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编织科学网络,形成科学体系,紧密联系实际,培养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鲁科版教材中元素化合物内容是从生活和社会视角来组织和安排,而非元素性质知识体系。
实现了学生科学素
养的培养的目标,满足了新课程的要求。
但必须在复习中予以整合和梳理。
1.卤素及其化合物
2.碱金属及其化合物
3.铁及其化合物
(三)必修中有专门章节的内容,也需整合;如:
1.硫的转化;
2.碳的多样性
二、必须从中学化学知识体系的整体高度来看待和重新认识每一个知识点
例如:“硫及其化合物”当时只有“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两个认识工具,其实,“元素周期律”、“化学键”、“热化学”、“化学平衡”都是重要的认识工具。
“物质的量的计算”当时元素内容少,难以理解和体会“物质的量”为核心,对化学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复习时要处理到位。
三、各段复习方法和策略
(一)一轮复习――夯实基础,培养基本能力
课本是高考复习的蓝本,我们让学生在一轮复习的同时一字不拉的将所学课本再看至少一遍,尽量保证知识的广度,同时唤醒其对该部分的记忆。
有些老师认为一轮复习不仅要照顾到知识的广度还要照顾到知识的深度,因此,一开
始就做些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结果使大多数学生有了较大的挫败感,从而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起到了相反的效果。
一轮复习的作用就是针对化学的基础知识的,而不是拔高和深化。
第一卷中的9、10、11、13,二卷中第28题(1)(2)、29题(1)、30题(1)(3)等都应该是一轮就要解决的问题。
第一轮复习:全面复习基础知识,按章节复习,复习目标:全面复习,打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
强调“细、低、全”。
“细”是指复习要全面细致,精心复习全面的基础知识点,不遗漏教材和考试说明规定的基础知识。
“低”是指复习时把握中下难度,不偏离教材内容和考试说明的范围和要求,不选那些孤僻怪异的题目,不随意“挖深、挖宽”知识
严格控制例题和练习题难度,做到不脱离学生自身学习状况,不超越教学基本内容。
“全”是指复习要针对全体学生,把握第一轮复习的中等难度就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掌握考试说明所要求的化学知识和化学基本技能
(二)二轮复习――构建知识框架,初步深化能力
二轮复习是专题复习。
这就要求老师仔细得分析本年度的考纲和考试说明,以及近几年的高考试卷对各专题的考点和各专题的知识点的考查方式做到心中有数。
在这一点上,我校老师即分工又合作,形成了我们各专题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今年上半年的化学备课会上我校的胡景辉老师就代
表我们备课组做过有机专题的复习备考策略的报告。
第二轮复习: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复习目标:完善学生知识框架,熟练运用知识进行分析、归纳、综合,加强能力训练。
1.把各部分相应的知识按其内在的联系进行归纳整理,将散、乱的知识串成线,结成网,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2.重点训练审题、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综合试卷答题技巧和能力。
知识是解决问题的基础,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本阶段的复习中,应主动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我们给学生提出了“两化” ,即“复杂问题简单化”――构建简单模型的能力。
这一点也是我们今年暑假远程培训所强调的内容。
“陌生问题熟悉化”――类比归纳的能力。
今年高考中的第12、14题,必做题中的填空简答题侧重于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28题(3)、29题(3)、30题(2)等难度中等,二轮复习完后应能解决这部分的题目。
(三)三轮复习――形成知识网络,形成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第三轮复习:回归课本、知识和谐阶段、能力协调阶段,弥补知识缺陷,查漏补缺,并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
表达的准确性。
三轮的作用和目的:查漏补缺,稳定成绩:一定用习题来查,查到问题回到课本解决,形成稳固的解决问题基础;形成做题的综合能力:会做+巧做,以实现最大分数。
有些人认为三轮复习不重要,只不过是再无聊的翻翻课本就算了,因此把三轮的时间压缩的很短;也有的人认为三轮就是无休止的做综合题目,因此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了。
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
专题复习结束后,形成的各部分的知识框架是一个个孤立的个体,只有在他们中间架起桥梁,将它们联系起来才能形成知识网络。
这座桥梁就是知识与知识间的共同点,当然,再找知识点间的共性的时候,需要的是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今年高考题中30题(4)在设问上给考生很大的思考空间,考生依据相同的原理,可以设计不同方案来解决问题。
但原理很简单,就是元素化合物知识,当然也可以从物质结构元素中周期表的知识出发解决这一问题。
淡然该题还考查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种一题多解的形式减少了对考生思维的限制,为考生的思维展开放飞的空间,体现了探究实验的开放性,这在以往的试题中很少出现。
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抓好思考问题的切入点,因为这是提升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