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新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17.01 KB
- 文档页数:11
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模板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模板1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
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
2、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
3、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
4、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毫米可以用字母mm来表示。
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学生思考、交流)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
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边介绍边用课件演示)然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
③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厘米=10毫米④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准备1分硬币、电话卡和银行借记卡,请学生量一量厚度,加深对“1毫米”的体验。
)⑤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⑥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
(学生举例,教师提供一些资料)⑦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青岛版(五四制)一. 教材分析《重叠问题》是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章,主要介绍了重叠问题的概念、性质和解决方法。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重叠问题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又有实践操作的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简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有一定的了解。
但重叠问题较为抽象,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重叠问题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重叠问题的概念,认识重叠问题的特点。
2.培养学生解决重叠问题的能力,提高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重叠问题的概念和解决方法。
2.难点: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重叠问题,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重叠问题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重叠问题。
3.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重叠问题的能力。
4.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图片、实物、幻灯片等。
2.学具:学生分组合作所需的材料。
3.教学场地: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引入重叠问题的概念。
例如,展示两张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中的物体是否有重叠部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呈现重叠问题的各种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重叠问题的特点。
同时,教师简要讲解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布置实践操作任务,让学生分组合作,运用重叠问题的解决方法。
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一、说教材(一)教育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二小节“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的比较”的第二课时。
“小数大小的比较”包括:①小数位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二)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由于进一步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是学生从直观形象的比较到抽象思维形成比较的掌握过程,即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对发展学生的类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因此,“小数大小的比较”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学生往往仿照比较整数大小的方法,只根据小数位的多少来判断小数的大小,容易出现错误,所以讲清“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相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
2、使学生掌握“小数位数不同的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说教法运用知识迁移的规律,启发引导的方法组织教学,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得新知。
采用直观、启发、讨论、抢答、尝试、练习等多种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动脑、动口、动眼、动手,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学法我通过本的教学,在使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培养学生有顺序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看书,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本节教学共分五个环节进行:①温故互查引入新课;②设问导读学习新知;③自我检测发现问题;④巩固练习总结;⑤课堂检测。
(一) 温故互查引入新课通过2人小组复述回忆整数大小的比较的方法;即当整数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
当整数数位相同时,从高位开始比较,按数位顺序一位一位地比,哪一位的数大,那个数就大,就不再比下一位了。
利用3、小明带了14元8角,到自然选商场买一支钢笔,结果发现一支钢笔的价钱是13.50元,那么小明带的钱够吗?引出课题今天开始学习“小数大小的比较”。
四年级上册数学六三制教案青岛版4篇四年级上册数学六三制教案青岛版篇1一、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合实际问题(男女生套圈比赛)哪个队会获胜?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思考。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深刻认识到数学的价值与魅力。
在学生的活动讨论中,在认知冲突下,认识在人数不同的情况下,比总数显然也不公平;而平均数能代表他们的整体情况,因此产生了“平均数”,感受平均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也产生了学习“平均数”的需求。
教学只有组织了这个过程,学生对平均数的统计意义以及作用才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也才能在面临相类似问题时,能自主地想到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去进行比较和分析。
二、创造有效的数学学习方式,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学会平均数的算法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探索出求平均数的方法。
一种是先合再分,一种是移多补少。
然后引导学生感受到这两种方法的本质都是让原来不相同的数变的相同,从而引出平均数的概念。
并在讲解方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渗透:平均数处于一组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能反映整体水平,但不能代表每个个体的情况。
这样一来,学生对平均数这一概念的认识显得更为深刻和全面。
三、渗透估算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中我结合平均数的特点,先让学生猜一猜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多少个,再实际计算,不但找到平均数的范围,也找到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培养了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进行检验的能力。
四、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在教学中,我还结合教材内容,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把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融进课堂,引导学生领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发掘现实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利用身边有效的数学资源学习数学知识。
在我所选取的四个练习,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所选的内容都与学生生活贴近的题材,如:第一题是对平均数的理解;第二题是对平均数的应用,第三题是对平均数的深化认识。
这三道巩固练习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生活之中有数学,生活之中处处用数学,从而对数学产生极大的兴趣,主动地去学数学,用数学。
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5篇范例)第一篇: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带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信息窗2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列综合算式解决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认识中括号,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归纳、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思维的严密性和数学符号的普遍性,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带有括号的三步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创设情境、呈现信息谈话:同学们,四(1)中队不仅关心福利院儿童的学习,还很关心他们的生活。
这不,周六他们相约来到了超市(课件出示情境图)。
2.梳理信息谈话: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3.提出数学问题提问: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学生提出问题:问题1: 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问题2: 80元钱可以买几包巧克力?【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志愿者为福利院儿童购买食品的情境,一方面向学生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初步的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借助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一)带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问题导入谈话: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结合起来读一下吗?预设生:牛奶58元/箱,饼干4元/包,200元钱买1箱牛奶和20包饼干,还剩多少钱?2.独立试做谈话:你会解答吗?试试看。
生独立试做,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索方法提问:谁来交流一下你是怎样想的,思路是什么?预设生:求剩下多少钱,需要用总钱数减去花掉的钱数,总钱数已经知道了,要先求出花掉的钱数。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数加减法、乘除法的基本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4.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整数加减法-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 整数的加法和减法混合运算2. 乘法- 乘法口诀- 乘法运算定律- 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 除法- 除法运算- 除法运算定律- 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4. 混合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混合运算- 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的应用5. 认识分数-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大小比较6. 认识小数- 小数的概念- 小数的分类- 小数的大小比较7. 认识几何图形- 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立体图形的分类和性质- 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8. 测量- 长度的测量- 时间的测量- 体积的测量- 质量的测量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2.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注重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数学知识。
4.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练习和测试,检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全面评价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表现。
五、教学进度安排1. 整数加减法:第一周至第三周2. 乘法:第四周至第六周3. 除法:第七周至第九周4. 混合运算:第十周至第十二周5. 认识分数和小数:第十三周至第十五周6. 认识几何图形:第十六周至第十八周7. 测量:第十九周至第二十周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五四制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直尺、量角器、三角板等4. 教学辅助材料:练习册、课外读物等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在新学年即将到来的时候,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进行计划总结,这样也可以提高自己的教学工作能力。
以下是由店铺收集整理的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希望能对你有帮助!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一一、学情分析今年我们四年级共有学生410人,在经过了三年半的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一定的兴趣,大部分学生乐于参与学习活动。
特别是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还比较好。
对本年级的学生,我认为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地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一帮一对对红应是本学期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
二、教材情况本册教材内容包括: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三角形,位置与方向,折线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综合运用活动等。
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主要特点:总体上看,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教材努力体现新的教材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具有创新、实用、开放的特点。
既注意体现新理念,又注意继承传统数学教育的内涵,使教材具有基础性、丰富性和发展性。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实践与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和统计观念得到进一步提升。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精选12篇)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篇1一、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的内容有:万以上数的认识,计算器,三位数乘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平行和相交,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代数包括两位数除法、认数、使用计算器。
本册的除法教学是在学生学习除数是一位数,商两位数的基础上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商两位数的口算、笔算除法,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提高计算能力。
,会用综合算式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让学生灵活掌握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认识亿以内数的大小,知道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培养学生的数感。
2、几何知识包平行与相交。
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两条直线间的关系平行和相交,并通过联系与对比,使学生弄清图形间的关系和区别,发展了空间观念并学会从不同的方向去观察物体,使学生体会到几何图形的位置变化和转化是有规律的。
3、统计知识:能根据现成的记录单绘制成简单的统计表,并从统计表中发现问题;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并能从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4、解决问题:已经不是单纯的解答应用题,而是根据题中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有用的已知条件解决问题,其中要求学生认真分析,已知条件与问题间的关系,先列表分析,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法,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
二、学生情况分析:四年级两个班共有学生59人,大部分同学勤学好问,活泼好动,喜欢动脑思考,表现欲较强,对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具有了基本的口算、笔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他们上课能够积极动脑思考,敢于创新,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特别突出。
优秀生上课能专心听讲,敢于提出问题,合作意识较强,学习态度比较认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
他们不仅自己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起到了小老师的作用,他们的思维敏捷,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对这部分同学应该加强辅导,进一步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开阔他们的视野,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更上一层楼。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青岛版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一单元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对于四年级上册的数学教学内容有着深入的了解。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了小数的概念、小数的加减法以及小数的应用等方面。
在教学过程中,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小数的基本概念,能够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应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难点在于学生对小数的理解,以及在小数加减法运算中能够正确对齐小数点。
重点则是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小数的意义,并能够熟练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多媒体教具和学具,包括PPT、小数点模型、计算器等。
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情景引入,例如去超市购物时找零钱的情景,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小数进行计算。
接着,我会向学生介绍小数的概念,解释小数的构成和意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小数的表示方法。
然后,我会通过PPT展示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并结合具体的例题进行讲解。
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强调小数点对齐的重要性,并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在黑板上,并标注重点和难点,以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关键信息。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小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并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解答。
同时,我还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小数进行解决,以巩固他们对于小数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方面,我会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对我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是否解决了学生的难点问题。
同时,我还会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延伸,例如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小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小数教学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重点和难点是学生普遍难以理解和掌握的。
小数的概念和意义是学生理解小数的基础,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则是学生在应用中常常遇到的问题。
对于小数的概念和意义,我注意到学生在理解上存在一些困惑。
第一单元黄河掠影———一一——————-—用字母表示数、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l、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l、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于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于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 >2=503 25X3=754 25X4=100000000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教师撰写教案的目的是用于课堂教学,因此教案一定要具有实用性。
教师在撰写教案时,要克服情势主义,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风格,撰写出具有个性化的教案。
今天作者在这里整理了一些最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最新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范文1教学目标:1.通过解决包装问题,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发展优化思想。
2.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进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长方体叠放后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
教学重点:运用表面积等知识来讨论如何节省包装纸。
教学难点:引导视察、比较、交换、反思,得出节省包装纸的策略。
教学用具:课件、盒子。
教学进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收过礼物吗?能说说你都收到了什么礼物?生:玩具车,变形金刚……师:你们的礼物包装过吗?老师也收过一些礼物,而且是包装过的礼物,想看看吗?(课件演示,观赏包装好的各种礼物)师:刚刚大家观赏的礼物怎么样?师:生活中我们如果要送某种礼物给别人,通常会用漂亮的包装纸包起来更漂亮,要包装一个礼品,要推敲哪些数学问题呢?生1:如何进行包装(师:问的真好,等我们动手操作了,你就知道了) 生2:怎样知道需要用多少包装纸(师:你一定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明白其中的道理的)生3:怎么包装最省纸呢?(师:聪明的你上课认真摸索相信你一定能想出的)师:哦,包装礼物中有这多的我们还不知道的学问,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包装的学问(板书:包装的学问)二、提出问题:合作探究1.师:老师收了这么多的礼物,老师怀有一棵感恩的心,我也想给我的亲人送上一些黄金搭档,(课件出示图片)第一我要送给我的第一个亲人。
猜猜他是谁呢?请听广告词——黄金搭当送小孩,个子长高不感冒,你说他是谁?师:老师准备送一盒黄金搭当送给我的弟弟,期望他健康成长.我也想用包装纸包装成精美的礼物。
师:可至少要用多大的包装纸呢?你能帮帮老师吗?生:求出表面积,量出长,宽,高(课件出示有关数据)生:求出的表面积就是包装纸的大小。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精选2篇)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篇1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了解十进制计数法。
2、经历运用万以上的数表示事物的过程,感受大数的意义,培养数感。
3、对大数目进行合理的估计,自觉与同伴交流,体验合作成功的乐趣。
4、多渠道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了解搜集信息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计数单位十万和亿。
教学难点:感受大数的意义、发展数感。
教学准备:计数器(每个小组的学生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为了使同学们读到更多的书,这两年我们学校增进了很多的图书。
在一些中学和大学校园里还建有规模更大的图书馆,想不想跟老师一起去看看?生:想。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约有图书十万册)(指一名学生)你的表情告诉大家,你有话想说。
生:书真多啊。
师:老师还带来一组咱们班同学从网上查找的资料,谁来读给大家听?(课件展示课本上所提供的一段资料)中山大学图书馆累计藏书约4086000册。
山东省图书馆累计藏书约5094600册。
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21600900册。
美国国会图书馆累计藏书约119000000册。
指一名学生试读,生面露难色,眉头紧皱。
师:大家遇到困难了,生活中像这样的大数还有很多,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和研究生活中这样的大数。
(板书课题:万以上数的认识)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感知十万的数。
(1)师:同学们说清华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的书有很多,十万是多少呢?谁来说说看。
学生自由说。
用课件出示:1小盒订书钉有1000个。
师:我们一起数数看一大盒装了几小盒呢?(课件动态演示,学生数)引导学生继续往下想:两大盒有多少个订书钉?3大盒呢?5大盒、8大盒、9大盒、10大盒呢?学生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想象。
课件动态演示十大盒订书钉叠在一起的情景。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描述一下十万是多少?师生共同小结:十个一万是十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整本教案)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理解数的性质和分类,能够运用数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和计算(1)数的概念: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
(2)数的性质: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
(3)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量的计量(1)长度、面积、体积、重量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2)时间、货币、温度等计量单位的概念和换算。
3. 图形的认识(1)平面图形:点、线、角、三角形、四边形、圆等。
(2)立体图形: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等。
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统计图表的制作。
(2)数据的分析: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方法。
2. 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数的运算方法和技巧。
3. 探究法: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
4.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1. 数的认识和计算(4周)(1)数的概念和性质(2周)(2)数的运算(2周)2. 量的计量(2周)3. 图形的认识(3周)4.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3周)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合作表现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2. 结果评价:通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
3. 综合评价:结合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对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六、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青岛版五四制)。
2. 辅导资料:数学练习册、数学游戏、数学故事等。
3. 多媒体资源:数学教学视频、数学课件等。
4. 网络资源:数学学习网站、数学论坛等。
四年级上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 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青岛版新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一、教学内容和编排结构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样教学建议1.注意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1)对计算器的认识,注意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先出示了泰山古树数量统计表及泰山石刻数量的统计表。
使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优点及作用。
(2)通过合作交流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对计算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的认识,教材没有给出枯燥的文字说明,而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
(3)对使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计算,教材选择了数字比较小的加法和乘法算式,便于学生通过验算,确认计算器能保证计算正确,并体会用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而对减法和除法以及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则通过“试一试”让学生自己探索。
2.突出使用计算器的价值。
(1)教材一方面让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计算器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灵活使用计算器。
(2)让学生用计算器探索有趣的数学规律,从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索的乐趣,体验数与式的美,体验数学的奇妙。
3.在实践活动中发展数感。
教材安排有几个特点:(1)综合了时间、长度、重量等不同领域的内容,安排的问题学生以往只能靠猜测和想像才能解决,现在却可以运用列表的解题策略,借助计算器的使用进行探索,便于学生体会计算器的作用,感受数学的力量。
(2)精心设计了“数一数”“排一排”“称一称”“说一说”的系列活动,注重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突出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综合。
(3)体会研究复杂的问题可以从“简单的情况”想起,受到一定的思想品德教育。
这对学生的持续发展是非常有益的。
4.教学时还需要说明几点:一是使用计算器计算应与估算结合起来,用估算保证计算的正确;二是根据具体的计算情况判断是否使用计算器;三是形成使用良好的使用计算器的习惯。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第2页的信息窗1及自主练习中的相应习题。
教学目标: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便和快捷,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出示泰山古树数量的统计表。
仔细看图,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1)红门、中天门和南天门一共有多少棵古树?(2泰山石刻一共有多少处?列式看一看,你有什么感受?生:计算太麻烦了。
那么用什么工具能使计算简便哪?2、揭示课题二、尝试使用,探索交流1、认识计算器(1)合作学习向小组成员介绍一下你的计算器。
你们小组的计算器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2)交流计算器有很多种,一般都由显示器和键盘两部分组成。
2、使用计算器,交流方法学生试试开机关机并介绍按什么健。
还认识计算器上的哪些键,互相说一说。
出示题目,你会用计算器上你认识的键进行计算吗?试一试。
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观察,怎样按键比较方便而且不容易出错。
计算完第一道题,怎样才能开始算第二道题?应该先按什么键?认识清零键——AC键补充M+ :把目前显示的值放在存储器中,中断数字输入。
(memory ) M-:从存储器内容中减去当前显示值,中断数字输入。
(memory -) 必须先有存储值!这样就可以把这个答案保存下来,然后我例1. 先按32×21,得数是672。
然后按下“M+”,们按“8765-”,再按“MR”就可以把刚才的672调出来了,最后我们就可以得到答案8093。
例2. 在计算时使用记忆键能够使操作简便,例如计算 5.45×2+4.7×3可以这样做:按5、.、4、5、×、2、=,会显示出10.9,按M+(记忆10.9),按4、.、7、×、3、=,会显示出14.1,按M+(记忆14.1),按MR会显示出25(呼出记忆的两个数相加后的结果)。
清除输入键(CE):在数字输入期间按下此键将清除输入寄存器中的值并显示"0".GT:按下GT键,传送GT存储寄存器内容到显示寄存器;按AC或C键消除GT显示标志.MU(Mark-up and Mark-down键):按下该键完成利率和税率计算.3、计算比赛,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介绍计算工具的发展史阅读教材“你知道吗?”。
了解小知识。
四、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2、3、5、7五、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那些知识?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内容:第4页绿点问题及第4、6、7、8和我学会了吗?等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并通过计算探索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两步连续运算通过大数目的计算探索与发现简单的数学规律。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激趣导入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32456+781321398401-4387524688 ×43528950+3276-1265指名说一说操作方法。
2、同桌出题,练习使用计算器的方法。
二、设计游戏,熟练使用、下面我们比一比谁使用计算器更熟练。
1、规则:在1到9之间选一个你最喜欢的数字,记在心里,把这个数字在计算器上按9次,然后再除以12 345 678。
你只要告诉我结果是多少,我就可以猜出你最喜欢的数字是几。
2、学生算,教师猜。
3、请学生猜结果是喜欢的数字的9倍,只要用结果除以9就可以猜到了。
观察:111111111/12345679,你发现了什么?是啊,数学中很多好玩的游戏都是运用了奇妙的数学规律。
4、探索规律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你能发现什么?9999*11= 9999*12=9999*13= 9999*14=不用计算,你能知道9999*19的结果是多少吗?三、巩固练习自主练习1、第4题,用计算器计算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找出规律,说出111111111*111111111=结果是多少?2、第6题,找出规律直接写得数。
(通过多次试验发现规律开始用的这个非零的自然数是多少经过国定数字的运算后最后结果还是原数)3、第7题,探索规律(红色方框中四条边上的数的和正好是中间数的9倍,对角线相加的和相等都是75。
)4、完成“我学会了吗?”,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好。
(1)1×8+1=12×8+2=123×8+3=1234×8+4=()×8+()=学生合作探究集体订正研究结论(2)、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答案。
四、整体回顾,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那些困惑?课后反思:第二单元: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5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知道了同学在召开节约能源主题班会。
知道了一个接水龙头每分钟可节水10毫升。
知道了出门时关闭电器的开关可以节约用电还知道。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节水龙头2分钟能节水多少毫升?3分钟呢? 4分钟呢?师:怎样计算2分钟节水多少毫升呢?板书:3分钟呢?4分钟呢?时间(分)节水量(毫升)2 2×10=203 3×10=354 4×10=4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分钟的节水量,就用10乘几。
我发现求节水量时,只有一个因数在变化。
师:能用一个式子简明表示任时间数的节水量吗?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生:直接用10乘年数就写成10×分数太麻烦了年数可以用一个符号代替。
师:这个符号可以代表几年呢?生:代表2分代表3分代表4分代表任意分师:说的太好了,为了简洁、准确,在数学中我们经常用字母来表示数。
通常用字母T表示时间,那么,T年造地面积怎样表示?生:表示为:10×T师:回答的对。
但是有件事情要说明:在含有字母的乘法式子中,×可以记做·或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通常把数字写在字母的前面。
如:10T三、自主练习。
自主联系1、2、3、4。
练习时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填写理由。
第二课时用字母表示数教学内容:信息窗1: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理解式子中各部分的含义,能正确求出含有字母式子的值。
教学过程:一、导入。
(出示情景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列式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我们知道T 分钟节水量可以表示为10T,那么继续来看情景图,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给我们的信息求出节约用电后每年的电费是多少吗?二、新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