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一)“孔孔洞洞”话峄山

梁金惠

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

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

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

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

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

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

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

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

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

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

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

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

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

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

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

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

“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

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

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再看

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

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这些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

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

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在这

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

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体,是

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

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

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

的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

刻之最,可称奇绝的是在此字的左肩上又篆书有“民族魂”三字,单字均在一米以上,

如同把民族魂扛在了肩上,且都深深雕刻在东部山顶的一块完整的石壁上,正代表了

“独占鳌头民族魂”的独特含义,极其形象又淋漓尽致地总结表达了峄山的文化特

征。

⑥正像台湾学者南怀瑾先生所言,中国一切文化的根源在于易经,而易经的根本在于其

三大原则,即变易、不易和简易。峄山的变化在于它的演进,不易的是它的坚硬和顽

强。简而化之,如同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她古老而又孕育着青春,永不止息!

(选自2014年《齐鲁晚报》)1.峄山形态景观是怎样形成的?阅读第②段用一句话概括。(2分)

2 .第③段开头画线句引用郑燮的话有何作用?(3分)

3.简要说明下列划线词的表达效果。(2分)

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意蕴?

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峄山文化和精神的认识。(5分)

(二)三角梅

刘成章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

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

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

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

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

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

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

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

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

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

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

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

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

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

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

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

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

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

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

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3分)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这篇文章按照时间线索,记录了三角梅从种植后了无生机到繁华怒放的生长经历。

B.第1自然段交待作者栽种三角梅的原因,只是希望每一个经过他家门前的人,都能香到小

院中的花。

C.第4自然段描写三角梅“病恹恹”“要死不活”的样子,凸显了它后面的“枝茂花繁”,前后形成对比。

D.因为看到三角梅终于长出旁逸斜出的枝杈,老伴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E.文章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并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

4.文章第9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

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精品】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讲义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梳理思路,感知形象 开篇语 散文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1、读不进去、读后不知所云。 2、阅读无方法,无章可循。 3、答题时跟着感觉走,文章不会用,用不上。 冯骥才:趣说散文 一位年轻朋友问我,何谓散文?怎样区分散文与小说和诗歌?我开玩笑,打比方说: 一个人平平常常走在路上就像散文。 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就成了小说。 一个人从大地弹射到月亮里那是诗歌。 散文,就是写平常生活中那些最值得写下来的东西。不使劲,不刻意,不矫情,不营造,更无须“绞尽脑汁”。散文最终只是写一点感觉、一点情境、一点滋味罢了。当然这“一点”往往令人深切难忘。 在艺术中,深刻的都不是制造出来的。 散文生发出来时,也挺特别的,也不像小说和诗歌。小说是想出来的,诗歌是蹦出来的;小说是大脑紧张劳作的结果,诗歌却好似根本没用大脑,那些千古绝句,都如天外来客,不期而至地撞上心头。 那么散文呢?它好像天上的云,不知由何而来,不知何时生成。你的生活,你的心,如同澄澈的蓝天。你一仰头,呵呵,一些散文片断仿佛片片白云,已然浮现出来了。 我喜欢这样的散文:它是悟出来的。 知识梳理 散文的分类: (1)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例如:朱自清《背影》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2)写景抒情散文:借景抒情的散文。例如:宗璞《紫藤萝瀑布》朱自清《春》 (3)托物言志散文:以物之象征意义言明中心的散 文。例如:茅盾《白杨礼赞》 阅读思路:

金题精讲 题一: 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他们身下那些形容萎缩的衰草败枝,你看他们头上凛冽寒风中的红日蓝天,你看那被山风打扫得干干净净却无人光顾的石板路,你就会明白松柏的骄傲。他们不因风

抒情散文阅读复习习题

2003年南京市中考语文试卷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3题(15分) 丁香赋 每当冰雪消融,一股细细的清香立刻浮满北国冰城,是丁香选择了哈尔滨,还是哈尔滨选择了丁香?问花花不语,天地间都在感叹着花与城的奇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丁香开。”当春风尚未完全驱走哈尔滨的冰寒,丁香就像春天的使者,绽满枝头,如霞如烟,哈尔滨的春天实在是太短暂了。丁香就像春天里的一个梦,与哈尔滨的春天交相辉映,有了丁香花,哈尔滨的春天就变得芳香四溢,美轮美奂。 春天的丁香花,夏天的太阳岛,冬天的冰雪,是每个哈尔滨人心中的挚爱。几十万株丁香装点着哈尔滨的街道、公园、庭院。 丁香的花小如丁,数不清的小花汇到一起,一蔟蔟的,紫中带白,白中映粉,远远望去,花如云,花如海,花如霞。这情景给寒冬里走过来的人以张力,创造的热情,想象的驰骋。 丁香,花香袭人,在花草中,它的香气最为浓郁了,倘若你漫步街头,往往是还没有看见花,香气已先冲入鼻中,一代代的哈尔滨人就是在这沁人心脾的芬芳中梦想自己的未来。 丁香在我国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它给中国的文化平添了无限秀色。 古时,有许许多多关于丁香的传说,说丁香是“神树”,它能给人带来幸福。 历代的文人墨客,又为丁香留下了许多名篇: “五月丁香开满城,芬芳流荡紫云藤”。 李商隐则用“芭蕉不展丁香洁,同向春风各自开”的诗句,描述情人的思恋之心。 哈尔滨人把丁香作为自己的市花,丁香是他们情感的寄托,审美的移情,更是对生命价值的一种追求。 丁香花的生命力很顽强,能绽放在北纬45度线上,深得哈尔滨人的宠爱。 这里的丁香外表柔媚,但它的根紧紧地抓住土地,纤细的枝杆,劲健地支撑着一簇硕大的花冠,抵御着北方的风寒和干旱。 初春,丁香浓香馥郁花飞全城;深秋,浓绿的叶子也久久不肯落下;就是到了严冬,它那无叶的枝条也在孕育着一个春天的花潮。

抒情散文阅读指导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实践研究课题组关于抒情散文阅读指导 阜阳市第十九中学课题组

抒情散文阅读指导 一、散文特点: 1、文学性(形象性):散文是一种文学体裁,借助人物、景物(意象、意境)表达思想情感。 2、选材的多元性:散文选材非常广泛,可以多角度,多侧面选材,也可以跨时空选材,信马由缰,但表达的思想情感是统一的。所谓“形散神聚”。 二、散文分类: 1、咏物散文:通过对景或物的环境和外表特征的记叙和描写,反映景或物的本质特征,进而揭示主题。咏物散文通常采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及托物言志、象征等表现手法,托物喻人。 2、抒情散文:或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或直抒胸意,抒发对人或事物的情感。多采用描写和抒情表达方式。 3、哲理散文:通过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来寓喻道理 三、散文阅读考点: 1)字音、词语选用、词语在句中的含义(表层、深层) 2)呼应句、过渡句、仿写句子、句子在上下文语境中的含义(表层、深层)、句子的修辞手法等等; 3)概括文段内容; 4)理解作者或文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5)写自己的设想,谈自己的感悟; 6)品味语言;

7)文章的写法(表现手法)。 四、常见的三种写法: 1)对比; 2)衬托;写景衬托:烘托心情;渲染气氛;推动情节;主次衬托:突出主角。 3)象征(托物言志)。。。 五、十种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结合修辞本身及句子本身作用作答)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2)排比:增强语势,写出了…… 3)对比、夸张:鲜明地突出了…… 4)设问: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5)反问:加强语气 6)对偶、互文:句式整齐,音节和谐。 7)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加趣味性(增强文采、增强说服力)六、结构上的作用: 1)点题 2)总起下文(或引出下文) 3)设悬 4)呼应(前后呼应、首尾呼应) 5)铺垫 6)过渡(承上启下) 7)对比

江苏省大丰市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讲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课后练习 苏教版

第4讲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题一:溪流 贾平凹 我愈来愈爱着生我养我的土地了。 就像山地里纵纵横横的沟岔一样,就像山地里有着形形色色的花木一样,我一写山,似乎思路就开了,文笔也活了。 甚至觉得,我的生命,我的笔命,就是那山溪哩。虽然在莽莽的山的世界里,它只是那么柔得可怜,细得伤感的一股儿水流。 我常常这么想:天上的雨落在地上,或许会成洪波,但它来自云里;溪是有根的,它凉凉地扎在山峰之下。人都说山是庄严的,几乎是死寂的,其实这是错了。它最有着内涵,最有着活力;那山下一定是有着很大很大的海的,永远在蕴涵的感情,永远是不安宁,表现着的,恐怕便是这小溪了。 或许,它是从石缝里一滴儿一滴儿渗出来的;或许,是从小草的根下一个泡儿一个泡儿冒出来的。但是,太阳晒不干、黄风刮不跑的。天性是那么晶莹,气息是那么清新;它一出来,便宣告了它的生命,寻着自己的道路要流动了。 正因为寻着自己的道路,它的步伐是艰辛的。然而,它从石板上滑下,便有了自己的铜的韵味的声音;它从石崖上跌落,便有了自己白练般的颜色,它回旋在穴潭之中,便有了自己叵不可测的深沉。 它终于慢慢地大起来了,要走更远的道儿;它流过了石川,流过了草地,流过了竹林,它要拜访所有的山岭,叩问每一次石头,有时会突然潜入河床的沙石之下去了呢。A于是,轻风给了它的柔情,鲜花给了它的芬芳,竹林给了它的凉绿,那多情的游鱼,那斑斓的卵石,也给它增添了美的色彩。 它在流着,流着。它要流到哪里去呢?我想,山既然给了它的生命,它该是充实的,富有的;B 或许,它是做一颗露珠儿去滋润花瓣,深入到枝叶里了,使草木的绿素传送;或许,它竟能掀翻一坯污泥,拔脱了一从腐根呢。那么,让它流去吧,山地这么大,这么复杂,只要它流,它探索,它就有了自己的路子。 我是这么想的,C我提醒着我,我鼓励着我,我便将它写成了淡淡的文字,聊作这本小书的小序了。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抒情散文专题练习 (一)“孔孔洞洞”话峄山 梁金惠 ①峄山,山并不高(海拔高度582.80米),然有史则古;山也不大(周长10公里许),但有 文则名,故称之为古老名山倒也实至名归。 ②峄山的古在于山上的石头,它的石头形成于25亿年前太古代后期。在漫长 的外力地质作用条件下,岩石经受风化、剥蚀、崩塌、跌落,地质学上有一个专门 用来描述花岗岩类岩石风化的术语叫“球状风化”,其结果就是形成了大大小小、 奇奇怪怪的浑圆体,叫做漂砾。这些形态各异的漂砾又层层叠叠、零零散散地堆积在 原岩的表面,从地貌学的角度来讲,就形成了属于残积地貌的峄山形态景观。 ③而从人文学的角度来欣赏,留在半山亭门柱上的郑燮所作的楹联就表达得极 为准确:“孔孔洞洞山,玲玲珑珑石,蜿蜿蜒蜒路,晶晶冷冷泉。”如果游山从西 路开始,第一次读到该楹联时尚不明其意,待游山结束,你才能从回味中体会出它的真实。假若不从孔洞中爬着钻上五华峰,再从山顶躺着钻下来,怎能领教“孔孔洞洞山”的 意蕴?而它的孔洞是因浑圆状的极大漂砾相互抵触在一起而留下的孔隙,满山遍野如禽如 兽的怪石数不胜数,被人们美化为各种形象的名称,象形惟妙惟肖,远眺、近视、上 仰、下俯,变幻无穷,千姿百态,使峄山缺了雕琢,多了野趣。峄山的灵性不在单体 的怪石上,而是因其层叠累加、千奇百怪地组合在一起,“千姿百态,万形必俏,山 如全卵,大小亿万,以堆石为奇功”,郑板桥说其“玲玲珑珑石”真是忒妥帖了。那么要想在这怪石阵中走出一条路来,自然是困难重重。尽管现在已经人工修建了游山

阶梯,但可以想象早先起起伏伏、弯弯曲曲的幽径,状如羊肠,称之为“蜿蜿蜒蜒 路”,也真多亏他能写得出来。又因为山上石多无土,下雨时雨水落下顺岩石缝隙而 漏入“地下”,又从不同的低处潜流出来,晶晶亮亮、泛泛滥滥漫散开去,谓之 “晶晶冷冷泉”也确有情趣。 ④峄山的真正有名,还在于它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消说孔子有“登东 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叹,也不消说李白有“峄山孤桐,石耸天骨。根 老冰泉,叶苦霜月。斫为绿绮,徽声粲发。秋风入松,万古奇绝”的赞赏。再看 那白云宫里正殿大门廊柱上的楹联: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 三生万物;其前廊柱上更有传说为太上老君所作“玉炉烧炼延年药,正道行修益寿丹”的楹联,却用道家密语写成,其楹联上的每一个字都让人驻足思量;门额上则是元代大书 法家赵孟頫所书的“玉皇殿”三个大字。这些精彩的经典足以让人流连忘返了吧, 然而还有较这一切更为让人神往的所在:刻于北齐武平年间的摩崖石刻《文殊般若 经》,隶书中彰显着浓郁的魏碑风格,刚劲中隐含着古朴,庄重里流动着婉约。在这 些遗迹里,儒释道三家的文化争相生辉,真使人叹为观止。更有那李斯为歌颂秦始皇功 绩的峄山碑,那可是七雄争霸秦朝当立之后,全国第一次统一度量衡和文字的小篆体,是 我国文字规范化的开始。单从书法的角度来讲,篆隶魏楷行,再加上历代君王墨客留题 的石刻、楹联、匾额等字迹,都为峄山增添了奇异的历史文化光彩,汉字与书法演化 的足迹可见一斑。 ⑤如果因此而说“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心中尚有不服的话,那峄山之麓 的春秋书院、孤桐书院、峄阳书院的遗迹与现存则可以说明齐鲁文化的源远流长了。而由当代大书法家杨萱庭题写的高15米、宽8米的独体“鼇”字,称得上当世单字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义-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名师讲 义-含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语言赏析 课前一开心 考试的十种“死法”: 1、老师不打招呼就考试,居然考得不错,意外死。 2、考试前怀着隐隐期待,兴奋死。 3、一考完就想知道自己成绩,好奇死。 4、期末考试后放长假,憧憬死。 5、因为考试,音体美全部被语数外代替,遗憾死。 6、明天又要考试,还没复习好,焦虑死。 7、一次考场失利,使我领悟到我只是未成功,并未失败,哲理死。 8、一次成功的考试,使我领悟到上帝只会保佑成功的孩子,明白死。 9、忽然发现,考试是通往世界的尽头和冷酷仙境的通关密语,解开它们,自豪死。 10、遇到不会做的题,上看下看左看右看,全身通泰死。 知识梳理 阅读思路: 写景抒情散文阅读中的语言赏析,是所有阅读要点的综合运用 思路整理——规范的表达

赏析——①选词/修辞 ②对象的特征(先外后内) ③作者情感/读者共鸣 金题精讲 题一: 冬日香山 ①天寒地冻的时节,我来到香山,领略了香山性格的那一面。 ②早晨一爬起来我便去逛香山。这里,我春天时来过,是花的世界;夏天时来过,是浓荫的世界;秋天时来过,是红叶的世界。而这三季都游客满山,说到底是人的世界。现在可好,无花,无叶,无红,无绿,更没有多少人,好一座空落落的香山,好一个清静的世界。 ③过去来时,路边是夹道的丁香,厚绿的圆形叶片,白的或紫色的小花;现在只剩下灰褐色的劲枝,挑着些已弹去种子的空壳。过去来时,山坡上是些层层片片的灌木,扑闪着自己霜红的叶片,如一团团的火苗,在秋风中翻腾;现在远望灰蒙蒙的一片,其身其形和石和土几乎融在一起,很难觅到她的音容。过去来时,林间树下是厚厚的绿草,茸茸地由山脚铺到山顶;现在它们或枯萎在石缝间,或被风扫卷着聚缠在树根下。如果说秋是水落石出,冬则是草木去而山石显了。在山下一望山顶的鬼见愁,黑森森的石崖,蜿蜒的石路,历历在目。可以想见,当秋气初收,冬雪欲降之时,这山感到三季的重负将去,便迎着寒风将阔肩一抖,抖掉那些攀附在身的柔枝软叶;又将山门一闭,推出那些没完没了的闲客;然后正襟危坐,巍巍然俯视大千,静静地享受安宁。我现在就正步入这个虚静世界。苏轼在夜深人静时去游承天寺,感觉到寺之明静如处积水之中,我今于冬日游香山,感觉到香山神清气朗如在真空。 ④与春夏相比,这山上不变的是松柏。一出别墅的后门就有十几株两抱之粗的苍松直通天穹。树干粗粗壮壮,溜光挺直,直到树梢尽头才伸出几根遒劲的枝,枝上持着束束松针,该怎样绿还是怎样绿。树皮在寒风中成紫红色,像壮汉羞脸。这时太阳从东方冉冉升起,走到松枝间却寂然不动了。我徘徊于树下又斜倚在石上,看着这红日绿松,心中澄静安闲,只觉得胸若虚谷,头悬明镜,人山一体。柏树或矗立于路旁,或伸出于石岩,森森然,与松呼应。你看

抒情散文集锦及答案

一、阅读《冰窗花》一文,回答16~19题。冰窗花任随平 ①冰窗花盛开在冬日的窗棂上,是一道绝美的风景。尤其是在久居乡下的那些日子里。 ②于是,每到冬日,我会有意无意念起熨帖在冬日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冬日的居室里,总会生了炉火,白日里,落了雪,一家人和和暖暖地或斜倚、或平躺在温热的土炕上,母亲选了废旧的布料,熬了浆糊,炕头置一炕桌,安安静静地做着鞋垫。父亲借了炉火,熬着罐罐茶,火苗间或跳出来,舔舐着茶罐,茶水滋滋地发着声响,茶香随着响声氤氲开来,整个屋舍内顿时茶香弥漫,即便是不常喝茶的人,浸淫在如此的茶香里,也会有几分迷醉,几分品咂的热望。而我,总是斜倚在墙角,捧了热爱的书籍,一页页,在缓慢流走的时光里,细品一份恬美与温馨。冬日的白天总是很短,像兔子率性的尾巴,一甩,一天的时光就溜走了。而冬日的夜晚,唯有恬静与安谧。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屋舍之内,炉火正旺,壶水呼呼地散发着热气,木格窗棂的玻璃上,热气凝结而成的水珠簌簌流泻下来,洇湿在墙壁上,像梦呓的印痕,烙着时光的印记。 ③晨曦微亮,不必急于晨起,和衣而坐,望向邻近的窗棂,你会惊喜地发现,整个窗玻璃上冰窗花葳蕤如春,轻轻地凑近鼻息,似乎能嗅出冰窗花散发着馥郁的馨香,冰洁,剔透,令人心灵震颤。手指轻轻抚摸上去,冰窗花棱角分明,如一朵朵雪花,被夜神的手指悄悄安抚上去,灵动而又精美,既有花之妩媚造型,亦有花之悄然神韵,不是俗世那一双巧手能够裁剪得出的。面对如此精美的自然神物,又有谁忍心去擦拭呢?但又有谁能长久地屏息凝视,而不凑近鼻息呵气顽皮呢?于是,悄然撮圆了嘴唇,凑上前去,吹灰般轻吹一口气,冰窗花随着热气消融开来,逐渐地四散开去,这个过程,是多么的美妙而悄然无声。 ④就这样,冰窗花伴随着我走过了一个又一个寒冷的冬,而今我已走过而立之年,故园的老屋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老去,像一个人的暮年,正在经历着风吹日晒的剥蚀。而盛开在木格窗棂上的冰窗花,还依旧长久地驻扎在我的梦中,每每半夜惊醒,我都在与冰窗花相视而笑,彼此言说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⑤冰窗花,你盛开在故园窗棂上的,不只是花,更是人生路上愈走愈远的梦幻,带着我的牵念和期望。(选自《人民日报》,略有删改) 【注释】①葳蕤(wēi ruí):形容枝叶繁盛。 16.请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说说冰窗花具有哪些特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雪花簌簌地落着,风安静地睡去,远山近水被夜色围拢而来,婴孩一般安卧在村庄阔大的臂弯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中考 语文 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初中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专题训练专项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散文阅读专题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废园外 巴金 ①晚饭后出去散步,走着走着我又走到这里来了。 ②从墙的缺口望见园内的景物,还是一大片欣欣向荣的绿叶。在一个角落里,一簇深红色的花盛开,旁边是一座毁了的楼房的空架子。屋瓦全震落了,但是楼前一排绿栏杆还摇摇晃晃地悬在架子上。 ③我看看花,花开得正好,大的花瓣,长的绿叶。这些花原先一定是种在窗前的,我想,一个星期前,有人从精致的屋子里推开小窗眺望园景,赞美的眼光便会落在这一簇花上。也许还有人整天倚窗望着园中的花树,把年轻人的渴望从眼里倾注在红花绿叶上面。 ④但是现在窗没有了,楼房快要倾塌了。只有园子里还盖满绿色,花还在盛开。倘使花能够讲话,它们会告诉我,它们所看见的窗内的面颜,年轻的面颜,可是,如今永远消失了。花要告诉我的不止这个,它们一定要说出8月14曰的惨剧。精致的楼房就是在那天毁了的,不到一刻钟的工夫,一座花园便成了废墟了。 ⑤我望着园子,绿色使我的眼睛舒畅。废墟么?不,园子已经从敌人的炸弹下复活了。在那些带着旺盛生命的绿叶红花上,我看不出一点被人践踏的痕迹。但是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女人的声音:“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我回头看,没有人。这句话就是在惨剧发生后的第二天听到的。 ⑥那天中午我也走过这个园子,不过不是在这里,是在另一面,就是在楼房的后边。在那个中了弹的防空洞旁边,在地上或者在土坡上,我记不起了,躺着三具尸首,是用草席盖着的。中间一张草席下面露出一只瘦小的腿,腿上全是泥土,随便一看,谁也不会想到这是人腿。人们还在那里挖掘。远远地在一个新堆成的土坡上,也是从炸塌了的围墙缺口看进去,七八个人带着悲戚的面容,对着那具尸体发愣。这些人一定是和死者相识的罢。那个中午妇人指着露腿的死尸说:“陈家三小姐,刚才挖出来。”以后从另一个人的口里我知道了这个防空洞的悲惨故事。 ⑦一只带泥的腿,一个少女的生命。我不认识这位小姐,我甚至没有见过她的面颜。但是望着一园花树,想到关闭在这个园子里的寂寞的青春,我觉得心里被什么东西搔着似的痛起来。连这个安静的地方,连这个渺小的生命,也不为那些太阳旗的空中武士所容。两三颗炸弹带走了年轻人的渴望。炸弹毁坏了一切,甚至这个寂寞的生存中的微弱的希望。这样地逃出囚笼,这个少女是永远见不到园外的广大世界了。 ⑧花随着风摇头,好像在叹息。它们看不见那个熟悉的窗前的面庞,一定感到寂寞而悲戚罢。 ⑨但是一座楼隔在它们和防空洞的中间,使它们看不见一个少女被窒息的惨剧,使它们看不见带泥的腿。这我却是看见了的。关于这我将怎样向人们诉说呢? ⑩夜色降下来,园子渐渐地隐没在黑暗里。我的眼前只有一片黑暗。但是花摇头的姿态还是看得见的。周围没有别的人,寂寞的感觉突然侵袭到我的身上来。为什么这样静?为什么不出现一个人来听我愤慨地讲述那个少女的故事?难道我是在梦里?

2019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9年中考写景抒情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及答案 说明:本专题精选了时下最新写景散文6篇,统一编排题号,给定分值,满分120分;可作为平时考试或练习使用,也可作为教师备课使用。 【一】(18分) 天上飘来的丝带 ●柏峰 ①天上飘来一条丝带。 ②丝带沿着黄河,穿过关中东部最为开阔的平原地带,进入秦晋大峡谷,然后逆流而上,飘呀飘,飘到陕西北部与内蒙古大草原相交接,也就是黄河拐了个弯的地方才落了下来。丝带一头牵着高耸入云的华山,一头牵着漠北长城,和黄河一道缠绕在白云间,缠绕在青山峻岭间——这就是陕西人决心开辟出来的沿黄观光路。这条路刚刚通了车,便车水马龙,把千百亿年里寂寥于黄土高原和大山深处的黄河唤醒了。唤醒了的黄河似乎更有了奔头,裹着汹涌的浪涛击打着岩石与黄土,一路欢唱着冲出龙门,一泻千里,奔流大海。 ③黄河当然也有沉静的时候,他摇身一变成为了静默的智者——辽阔的滩涂上一片一片郁郁葱葱的芦苇荡,成千上万亩碧绿碧绿的荷塘,还有映照着蓝天白云的镜子一般的鱼池,这就是从龙门至洽川以及古城朝邑一带的黄河风光。尤其是初夏时分,河水缓缓漫流而过,杨柳长堤,绿树参天,十里荷塘,莺歌燕舞,一派江南气象,令人想起柳永的“烟柳画桥,风帘翠幕”“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黄河岸边黄土高崖上成排成排高大粗壮的柿子树染红了半边天,何其壮美——这是我国北方独有的景观,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深秋,岸边则飘动着无限诗意的荻花,成片成片,雪白无瑕,这是黄河水浇灌出来的芦苇向人们展示绝美风景。 ④过去,由于交通阻塞,黄河岸边的风光犹如深闺的处子,未曾令人一睹其芳颜。在人们的印象里,黄河流域只是大漠风沙,只是猎猎战旗下的金戈铁马,只是荒凉的黄土高原和寂寞的群山,殊不知,这里的风光不是江南胜似江南。是啊,从古城朝邑到洽川,这是天地间营造的又一个江南——当行车于这条丝带般的沿黄观光公路,满眼的春色、满眼的秋光使人沉醉,恍若行走在美若仙子的西湖岸边,恍若行走在苏州闻名天下的园林里,恍若行走在“欸乃一声山水绿”的水乡…… ⑤这条天上飘下来的丝带,飘呀飘,飘过了黄河滩涂,飘过了山,飘过了沟,飘过了密林,飘过了荒漠;梦一般飘过了周,飘过了秦,飘过了唐,飘过了宋,飘过了明,飘过了清,飘过了几千年,直到今天。黄河走,丝带走,黄河挽着丝带走,丝带靠着黄河走,黄河里起伏着丝带五彩缤纷的光与影,丝带上散发着黄河雄壮激昂的歌与情,这是陕西人千百年来的梦想,这是陕西人行走在中国梦里的铿锵足音! ⑥我国山川纵横,沟壑丘陵,特别是西部区域,能有四通八达、畅通无阻的道路是历代人民的愿望,而今,美梦终于成真。这条沿黄观光公路正式开始修筑也就是近些年的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从千重山万重岭的秦晋大峡谷黄河西岸,这条丝带生生给开凿了出来,它不仅仅将黄河最为美丽的风景展现给世人,而且还给老百姓们带来巨大福祉——深山老林、黄土高原、关中平原、中原大地,甚至更为遥远的地方的文化、教育、物流等,都将会沿着这条丝带或顺流或上溯,前景无限,风光无限! ⑦天上飘来的丝带啊,六辔如丝,载驰载驱。 1.全文的线索是,文章围绕这一线索叙述了。(4分) 2.结合全文,说说黄河的风景具有哪些特点?(4分)

抒情类散文阅读

散文阅读 紫藤萝瀑布(宗璞)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 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 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贱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 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舞,有的只是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 萝。花朵儿一串换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每一穗儿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颜色便上浅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淀下来了, 沉淀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 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我凑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没有摘。我没有摘花的习惯。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 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候一直压在我心上的关于 生死的疑惑,关于疾病的痛楚。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 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 都稀落,东一穗儿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后来索性连那稀 零的花串也没有了。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我曾遗憾地想:这里再看 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 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 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 花中的一朵,也正是由每一个一朵,组成了这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1.写出文章中描写紫藤萝的数量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含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什么“我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 和生的喜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及习题练习(含答案)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考点、热点回顾 1.问文章体裁? 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诗歌 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要求形散而神不散剧本 说明文 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文章内容?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答: 4.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5.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 (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 (4)总分总(掐头去尾) 6.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明线和暗线)———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7.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依据有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 (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8.品味题目可以从—— A内容上 B主题上 C线索 D设置悬念上等方面进行品味。 示例:(1)主题上结合主旨必答,如象征性的散文题目,也可以这样回答:拟题巧妙,一语双关,本指…实指…,突出主题,耐人寻味。 (2)说明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生动形象说明了……,点明了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点明了本文说明对象。 9.了解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 11.语言特色?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诙谐幽默。 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一般指口语的通俗易懂,书面语的严谨典雅,文学语言的鲜明、生动、富于形象性和充满感情色彩。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狭义的写作手法即“表达方式”,广义的写作手法是指写文章的一切手法,诸如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先抑后扬、想象、联想、象征、开门见山、托物言志、设置悬念、借景抒情、抑扬结合、正反对比、侧面烘托、虚实结合、以小见大、运用第二人称抒情、卒章显志、巧设悬念、首尾呼应、铺垫映衬、一线串珠、明线暗线等。常用具体如下: (1)拟人手法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中考语文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含答案】

写景散文阅读理解专项复习试题 (本试题共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清凉山的声音(15分) ■陶晓跃 ①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走近南京清凉山的。原先,清凉山于我而言只是一个词、一个区域的名号,当我走进清凉山、走向它的一草一木,我却听到了一种声响,这样的声响缠绕着我的脚步,使我无法轻松地游走。 ②清凉山实在算不了什么山,海拔65米的高度远不及现在的高楼,但正是这毫不起眼的高度,却有着不同于一般的长度。这长度的一端远远连接着三国,连接着一代枭雄曹操的浑厚声响:“生子当如孙仲谋!”当年,孙权就是在这里临水筑墙,硬生生地将挥师南下势如破竹的曹操,挡在了石头城外,不可一世的曹操也只能徒然长叹。那声响撞击着坚如磐石的岩壁,在水天中回旋,也回旋在宋人辛弃疾的词中:“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如果说曹操喊出的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强音,辛弃疾应和的则是时无英雄的无奈和叹惋。 ③走在清凉山上,那些散落在泥土深处、隐匿在岩石缝隙间的声音碎片,总是明晰地震动着耳膜。“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潮水拍打着刘禹锡《石头城》的声响,粘连着越过女墙的月影,不时在清凉山传响。不知当年的唐后主李煜在此建避暑行宫,是否听到过这样的声音。也许,他只是一味地陶醉于花光月影下,浸沉在艳词丽句中,乃至忽略了飞逸的云霞、东逝的流水。直至身陷囹圄,一国君主颜面扫地时,他才恍然悟觉:春花、秋月,雕栏、玉砌,已在东风的吹拂中,成为无法再现的往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他问天地,他问自己,可是天地不语,他自己也无言以对。然而,这样的“问”却淤积在清凉山的台阶上,踏上那一级级台阶,它便融进你的足音,传入心里,产生重重的回响。 ④沧海桑田,东流江水的声响已远远消失在清凉山之外,似乎只有“南唐古井”伸出的破裂头颅还在与后人对视,讲述着属于南唐的旧事。这样的旧事,明末清初的诗人、画家戴贤一定听说过。“扁舟当晓发,沙岸杳然空。人语蛮烟外,鸡鸣海色中。短衣曾去国,白首尚飘蓬。不读荆轲传,羞为一剑雄”,年轻时的戴贤也曾凭借一腔热血,激扬文字。然而,新旧朝代替换的大潮,只是让他的声响在浪尖上一跃,便很快淹没。“去国”的忧伤,“飘蓬”的无奈,让他“一剑雄”的抱负只能定格在羞涩的梦中。 ⑤让戴贤梦醒的是清凉山,是它用宽广的胸怀接纳了一生以“江东布衣”自居的戴贤,让他晚年有了一个栖息之所。就是在“扫叶楼”上,戴贤用自己的笔、用自己的墨,创造了一个新世界,远离人间喧闹,显示出清、静、冷的意味。重重叠叠的远山,萧萧疏疏的彼岸,都在诉说他内心深处的感伤和向往。我曾细读过他晚年的画作《松林书屋图》,画中层峦叠嶂、云流瀑泻。迷离的烟树里,书屋掩映其间,似有变幻不定的光线在其中神秘地闪烁。这样的一种神秘,产生出一种奇特的“给人可居、可安”之感的幻境。也许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幻境”中,他的精神才得以安顿、得以升华。 ⑥驻足在清凉山戴贤的石雕前,静静地与他会晤,恍惚间,我看到他嘴唇的翕动,听到一种柔软细长的声音在耳际回旋:“相逢顽石也当拜,顽石无心胜巧人。作客十年魂胆落,归来约与石为邻。”逢石而拜,约石为邻。这样的声音,没有仰天长啸的壮烈,也没有撕心裂肺的哀怨,有的只是绵延不绝的天人合一的念想。 ⑦于是,树叶簌簌轻落的声,悠悠扫叶的响,一同融进了画人的墨色中,充盈着整个清凉山,让后来者觉出真正清凉的意味。 1.结合上下文,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于是,树叶簌簌轻落的声,悠悠扫叶的响,一同融进了画人的墨色中,充盈着整个清凉山,让后来者觉出真正清凉的意味。 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描绘了清凉山里哪几种声音。(3分) 3.作者在文中说:“不同的时代、同样的声音,蕴含的意蕴也就完全两样。”试以第②段曹操、辛弃疾的声音为例进行简析。(4分)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重重叠叠的远山、萧萧疏疏的彼岸,都在诉说他内心深处的感伤和向往。 【二】冬的等待(15分) ■任随平 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能有一场场沸沸扬扬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如愿,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出走的大神,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祉,唯美而又持久。 冬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冬之静怡。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素素雅雅地立于大地之上。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 如若置身山梁,遥望村庄深处,便见袅娜的炊烟悠悠舒展着身姿,将草木的香味播撒在辽阔的空域。那香味里,就有母亲唤儿晚归的呼唤,和着锅碗瓢盆的叮当声从小院深处悠悠弥漫开来。此时,村庄的每一处罅隙就洋溢着浓郁的馨香,让人不免心生感念,感念生命的成长里村庄所给予我们的无私和大爱,以及前辈的辛劳与奋争;感念洋洋洒洒的雪花对大地的润泽与抚慰,似乎每一朵雪花里,都凝聚着村庄无尽的期许。 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杯,我一盏,觥筹交错,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中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 黎明时分,推窗望远,绒绒的雪花落在干枯了的树枝上,早起的鸟雀翻飞其间,将颤颤悠悠的雪花顺着枝条弹落下来。斜睨着阳光散射的方向望去,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就像谁撒落空茫中的银屑,让人喜不自胜。毕竟,这样的场景不是谁能刻意求得的。出得门来,舍不得伸展脚丫在素净齐整的雪地上。那雪,是来自天堂的精灵,如梦似幻。谁愿意轻易去打扰一场酣睡的梦幻呢?这样想着的时候,便是久久地站立在屋檐下,一任雪花的光芒懒懒地照耀着,迷人着,不觉得冬之寒凉了,唯有会心的笑意洋溢在眉宇之间。草木搭建的屋舍下,牛羊睡意全无,伸长了脖颈在木门的条框之外,静静地欣赏着冬之雪景,一副副满足的慵懒样,似乎馨香扑鼻的草料对于此刻的它们缺少了平日的吸引,唯有这落雪,足以慰藉胸中的饥渴。 其实,对于冬天而言,雪花就是这样,在圣洁中养育灵动与迷恋,让人在一季悠闲中,学会享受,懂得敬畏。而无雪的冬,唯有双目蓄满期许,仰首长空,在深情的瞩望里,等待一场雪的盛宴盛开在村廓四野。

抒情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抒情散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勤奋者坚实有力的脚印,勇往直前,是刻在高峰险处的抒情诗,何等豪放。下面是给大家带来附答案的抒情散文阅读训练,供大家欣赏。 抒情散文阅读训练: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辩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无风无雨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完整版)散文阅读练习一及答案

散文阅读练习一 散文阅读考查知识点: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式整齐;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刻画人物的句子表现人物性格,烘托人物感情,而描写环境的句子有渲染某种气氛、烘托人物某种感情、表现人物某种性格、推动情节发展等作用。 ⑤修辞句。为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以小见大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贯穿文章结构的东西,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2009-2012年海淀九年级上期中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汇编

2009-2012年海淀九年级上期中写景抒情散文阅读汇编 2009阅读《三峡放歌》 2010阅读《山的图腾》 2011阅读《芦芽山记》 2012阅读《彩色的西海固》 (一 )2009阅读《三峡放歌》,完成第14题—第16题。 林非 ①轮船拍打着长江的水流,不舍昼夜地向下游驶去。重庆这个喧闹的大城市,已经被远远地抛在我的背后了。我常常站在舱外的甲板上,俯视着浑浊的波涛。这波涛永远在轻轻起伏着,往遥远的东方,往看不见尽头的水天相接之处涌去。耳畔传来惊涛拍岸的巨大声响,这蕴含着丰富情感的声响,怎么能不使我思考我们民族的命运? ②长江的声响,像一阵阵呼喊,多么急促和猛烈,因为它想要讴歌我们民族征程的刚毅不拔。长江的声响,也像一阵阵哭诉:有几千年了,专制君主们从未停止过鞭打和屠戮,折磨和蹂躏;有百多年了,西方侵略者凭着枪炮和子弹,在中国的土地上横行霸道,然而这些都未能征服质朴和坚强的中华民族。华夏在挣扎和搏战,在积聚着意志和力量,就像汹涌澎湃的长江,在凝结着水珠和巨浪。长江的声响,正像是震耳欲聋的呐喊!我低着头,闭着双眼,默默地倾听长江的声响,直听到两座高入云霄的山峦,突然竖立在自己的身旁,还弄不明白是怎么被夹在万丈绝壁底下这滚滚的波涛里。原来轮船已经进入瞿塘峡,这儿就是闻名于世的夔门。 ③为什么在大江的南北两岸,都挺立着高高的悬崖峭壁,壁立的悬崖像是被谁挥起宝刀削平了似的。这两座巨大的巉岩,肩并着肩,面对着面,一起迎接着金黄色的阳光。只见铁青的岩壁上,布满了凸凹不平的石块,在那光秃秃的顶部,都长着碧绿的青草,而在许多条石缝中,一株株矮小的松树,顽强地从石缝间挺身出,昂首向上,向上。丝丝缕缕的阳光,从高高的崖顶掉下,在幽暗的峡谷里,闪烁着彩虹似的光芒。 ④原来是宽敞的江面,夹在这两座悬崖中间,顷刻间就变得狭窄了。甲【轮船也像是从巨大的城门口,陷入了低洼的底层,头顶上的那两座峭壁,却像是坚固的堡垒和连绵的城墙,永远要将我们包围在里面了。轮船鸣响了汽笛,像是决心要冲开悬崖的重压,越过无数的激流和漩涡。】我仰视着两岸的悬崖,真惊叹于它的雄伟与浩瀚,崖顶跟天空只有咫尺之遥了,我们被扔在谷底的水流中。四川人爱说?夔门天下雄?,此时此刻,我才真正懂得了这谚语的分量。可是轮船依旧在乘风破浪地前进,人的智慧和力量,毕竟可以超越一切雄峻和惊险的境地。 ⑤不知不觉间,巫峡来到了我们的脚下。两岸绵延的山脉,渐渐地分散开来,各自都往天空里耸去,渐渐地,巫山十二峰就在眼前了。云雾里,一座座隽秀的山峰隐约可见,尖尖的,弯弯的,显得分外的玲珑与晶莹。朵朵白云,轻轻飘荡,缭绕着参差的群峰,那最苗条的一座,披上了用云霞织成的纱巾,更显得俊俏和轻盈,怪不得会有许多赞颂神女峰的传说呢。我凝视着北岸的上空,在茫茫的云雾里,竟看不清她窈窕的影子,总是没有相见的缘分吧。轮船在曲折平缓的江流中行进,阳光弥漫在峡谷中,比起刚才的峭壁激流,巫峡真让人感到幽静秀美。 ⑥轮船又曲曲折折地航行了许久,江面逐渐开阔起来,放眼两岸:奇石嶙峋,古木森然。乙【在粼粼的波纹上面,露出了一堆堆大大小小的礁石,江水旋转着,冲撞着,倒流着。我们的船儿从容地绕过礁石,在泡沫和浪花中向前方驶去,这就是滩险水急的西陵峡了。】听船上的旅人说,曾经有多少木船,一阵风似地撞着了礁石,立即被折成了碎片,西陵峡的险峻真是够可怕的。丙【不过在岸边依旧有许多拉纤的人们,大声地吆喝着,拖住了浮在江上的木船,往下游走去。这些屈原和王嫱[注]的同乡们,正为着生存而艰苦地搏斗。】 ⑦我忽然想起了杜甫的诗句:?不尽长江滚滚来?,浩荡奔腾的长江啊,你见证了华夏子孙跋涉和求生 的历 .........程,我多么期待你能唱出一支完全是喜悦之情的歌啊!我多么想侧着耳朵,倾听你唱出一曲气势磅礴的欢乐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