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二轮复习
- 格式:pptx
- 大小:9.98 MB
- 文档页数:57
第6讲遗传的分子基础1.下列关于DNA的结构与复制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R型菌与S型菌中控制有无荚膜性状的基因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
(×)(3)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射给小鼠,从死亡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S型菌。
( ×)(4)分别用含32P、35S及各种营养成分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可得到被标记的噬菌体。
( ×)(5)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中,通过搅拌使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开。
(×)(6)DNA分子中每个脱氧核糖都连接两个磷酸,每个碱基都连接一个脱氧核糖。
( ×)(7)DNA复制合成的子代DNA一条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相等。
( ×)[解析] (1)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只证明了S型细菌中含有“转化因子”,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R型菌和S型菌都是原核生物,其基因遗传不遵循分离定律。
(3)加热杀死的S型菌只能转化一部分R型活菌,另一部分R型活菌在小鼠体内也繁殖产生后代。
(4)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细菌内才能繁殖,在培养基上无法生存。
(5)在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6)DNA双链的两端各有一个脱氧核糖只连接一个磷酸。
(7)DNA双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相等,但DNA单链中嘌呤和嘧啶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2.下列关于基因表达的说法,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由mRNA转录而来的。
( ×)(2)每种氨基酸都对应多个密码子,每个密码子都决定一种氨基酸。
( ×)(3)白化病是酪氨酸酶活性降低造成的。
( ×)(4)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能进行复制、转录,并翻译出蛋白质。
( √)(5)某些性状由多个基因共同决定,有的基因可能影响多个性状。
专题限时集训(六)[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时间:40分钟)1.在真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中,不需要的物质是( )A.核糖核苷酸B.脱氧核苷酸C.氨基酸D.核糖核酸2.下列是人类探索遗传奥秘的几个经典实验,其中表述合理的是( )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感染小鼠的实验,证明了DNA是转化因子C.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提出了DNA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D.许多科学家相继研究,将逆转录和RNA复制纳入细胞生物的中心法则范畴3.人体中具有生长激素基因和血红蛋白基因,两者( )A.表达的蛋白质均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B.均在细胞分裂前期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复制C.均在细胞核内转录和翻译D.转录的mRNA上不同的密码子可翻译成相同的氨基酸4.假设一个双链均被32P标记的噬菌体DNA由1000个碱基对组成,其中腺嘌呤占全部碱基的20%。
用这个噬菌体侵染只含31P 的大肠杆菌,共释放出100个子代噬菌体。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至少需要29 700个鸟嘌呤脱氧核苷酸B.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和DNA聚合酶等C.含32P与只含31P的子代噬菌体的比例为1∶49D.若该DNA发生突变,则其控制的性状即发生改变5.艾弗里将R型肺炎双球菌培养在含S型细菌DNA的培养基中,得到了S型肺炎双球菌,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B.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该实验不能证明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是DNAD.将S型细菌的DNA注射到小鼠体内也能产生S型细菌6.如图3-6-1表示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3-6-1A.科学家提出的中心法则包括图中A、B、C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B.图中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由b到a,所用原料是氨基酸,合成的多条肽链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上相同C.A过程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过程需要的原料是游离的四种核糖核苷酸D.基因突变一般发生在图中的A过程中,它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DNA聚合酶可催化DNA转录为RNAB.遗传信息只能从DNA传递到RNAC.不同生物基因表达的最终场所都在核糖体D.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由mRNA转录而来的8.DNA聚合酶有两种方式保证复制的准确性,即选择性添加正确的核苷酸和移除错配的核苷酸。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专题六遗传的分子基础考点串讲1| 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1.(2013·全国卷Ⅱ)在生命科学发展过程中,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15482032】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②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③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④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⑤DNA的X光衍射实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④⑤C[根据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经典实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可直接选出答案。
①发现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②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③④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⑤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1.看清两个经典实验遵循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1)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的相互对照(3)必须明确的四个问题①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从变异类型看属于基因重组。
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两次用到大肠杆菌:第一次是对噬菌体进行同位素标记;第二次是将带标记元素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进行混合培养,观察同位素的去向。
③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含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b.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子代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也会使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
④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有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含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
2.明确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1)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2)病毒的遗传物质:DNA或RNA。
(3)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DNA。
(4)生物界主要的遗传物质:DNA。
[辨析6个易错点]1.赫尔希和蔡斯用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二轮复习学案《专题6遗传的分子基础》编号:006【考纲再明确】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C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B3.基因和遗传信息的关系B4.DNA分子的复制B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B【知识再梳理】【要点再点拨】1.画出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所用噬菌体示意图,注明同位素标记的部位,并分析实验后放射性的分布情况。
2.画出DNA半保留复制的示意图(以一个DNA分子复制两次为例,用红色线条表示初始的模板链),并对复制n次的结果进行分析。
3.画出转录和翻译过程的简图,并注明各部分名称。
4.画出中心法则的示意图,并举例说明人和HIV病毒分别可以发生的过程。
5.请将下列字词认真抄写3遍。
双螺旋【基础再训练】一、基础判断:1.遗传物质的正误判断(1)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3)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4)32P、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分别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5)噬菌体能利用宿主菌DNA为模板合成子代噬菌体的核酸(×)(6)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2.DNA结构与复制的正误判断(1)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2)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DNA链的基本骨架(√)(3)沃森和克里克提出在DNA双螺旋结构中嘧啶数不等于嘌呤数(×)(4)DNA复制需要消耗能量(√)(5)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前期(×)(6)真核生物DNA分子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3.基因表达的正误判断(1)转录和翻译都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生物大分子的过程(×)(2)每种tRNA只转运一种氨基酸(√)(3)真核细胞的转录和翻译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4)tRNA上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5)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码(×)(6)DNA复制就是基因表达的过程(×)二、选择题:1.利用两种类型的肺炎双球菌进行相关转化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