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11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授课题目汉代辞赋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2教学目标1、了解秦汉时期历史背景,背诵中国朝代表。
2、知道汉赋内容,发展的三个阶段和各自特点。
3、知道汉赋四大家以及相关成语。
重点与难点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增加趣味性。
2、结合现实生活应用,切身感受中国文化。
教学手段与方法1、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2、用故事,成语丰富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授课思路、过程设计、讲解要点及各部分具体内容、时间分配等)课堂导入:(15-20分钟)大家知道秦始皇这个人物吗?以秦始皇引出秦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讲解。
但是秦朝短暂而亡,后被汉朝取代,由于秦朝存在时间较短,文学成就少,所以一般将秦汉文学放到一起学习。
※可以将秦汉和隋唐时期做简单对比。
课堂呈现:1、文学历史背景介绍秦始皇介绍统一六国,焚书坑儒,法制思想※秦始皇与烟台的故事楚汉战争(刘邦、项羽故事)※讲解中国象棋的由来,丰富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识。
2、以表格的形式整理汉赋发展的三个阶段及代表作家形式如下:※枚乘生平、思想,《七发》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七”体※司马相如生平与思想,《子虚》与《上林》的主要内容与思想意义、艺术成就与赋史地位(可穿插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爱情故事,子虚乌有的典故由来)思考题、讨论题、作业让学生百度汉赋四大家的生平思想和作品及特点。
下节课让学生来讲。
教学后记1、单纯的理论授课会让课堂枯燥,所以可以穿插爱情故事和成语典故。
2、留一部分空白,让学生自己学习了解,调动学习积极性。
第二章秦汉文学教案授课题目司马迁和《史记》授课类型理论课首次授课时间2019年 3月 5日学时 4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的文学历史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知道司马迁的生平和《史记》的内容,艺术成就。
重点与难点1.面向外国学生上古代文学课,需要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设施增加趣味性。
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学史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特点。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
教学难点:1.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复杂性。
2. 对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流派和作家作品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提问:同学们,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文学历史悠久,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哪个时期的文学?2. 引导学生回答:魏晋南北朝时期。
二、讲授新课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及文化特点- 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如三国鼎立、晋室南迁等。
-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特点,如玄学思潮的兴起、儒道佛三教的融合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文学流派- 介绍建安文学、竹林七贤、陶渊明等流派及其代表作家。
- 分析各流派的特点,如建安文学的豪放、竹林七贤的清谈、陶渊明的田园诗等。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为何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四、总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重要地位。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相关文学作品,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第二课时一、导入1.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以及主要文学流派和代表作家,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探讨这些作家及其作品。
二、讲授新课1.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介绍曹操、曹植、陶渊明、王羲之等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
- 分析这些作品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等。
2.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 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发展趋势,如诗歌、散文、辞赋等文体的繁荣。
- 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讨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4.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整体认识和理解。
三、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解析。
3. 代表性文学作品选读和分析。
4. 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探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选读代表性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作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4. 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文学作品的欣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提问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3. 文学作品分析报告:学生对选读作品进行分析的报告。
4. 期末考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知识和能力考核。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1. 历史背景: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状况,分析其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2. 文学特点: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独特风格和主要特点,如诗文的豪放与婉约、小说和戏剧的兴起等。
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欣赏1. 代表性诗人:介绍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并选读其代表作品。
2. 诗歌分析:对选读的诗歌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主题思想、艺术手法和审美风格。
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散文特点:讲解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成就,如清新自然的文风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2. 辞赋选读:选读代表性的辞赋作品,如曹植的《洛神赋》等,并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文学价值。
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戏剧1. 小说兴起: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小说的兴起和发展,分析其对中国小说史的影响。
2. 戏剧选读:选读代表性的戏剧作品,如元杂剧《汉宫秋》等,并分析其剧情结构、人物塑造和艺术特色。
一、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
2. 使学生掌握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文学价值。
3. 培养学生对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文学发展的背景、文学特点等。
2. 汉代文学:楚辞、汉赋、乐府民歌等。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山水田园诗、玄言诗等。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汉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色及重要作家、作品。
3. 引导学生理解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中的思想内涵。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背景、特点、作家、作品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作家、作品的文学价值。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涵和审美特点。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
2. 讲解汉代文学:楚辞、汉赋、乐府民歌等。
3. 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山水田园诗、玄言诗等。
4. 分析重要作家、作品:如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
5. 总结:强调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和价值。
七、课后作业:1. 阅读汉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了解作家背景。
八、教学评价:1. 学生对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概念、作家、作品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九、教学资源:1. 教材: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相关教材。
2. 参考书:相关研究著作、文学作品集。
3. 网络资源:相关文学网站、在线资料。
十、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汉代文学概述及楚辞、汉赋。
2. 第二课时:乐府民歌及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
3. 第三课时:建安七子及竹林七贤。
4. 第四课时:山水田园诗及玄言诗。
5. 第五课时:重要作家、作品分析及总结。
六、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七、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
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教学目标]从宏观角度整体把握魏晋南北朝文学,了解当时的文化思潮及其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作家的社会地位、命运及其风尚,掌握该时期文学发展的轨迹。
[教学重难点]文学自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玄学、佛学对文学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内容]魏晋南北朝文学鸟瞰:文学走向自觉,文学个性化鲜明;文学集团涌现,浮现群体性风格,文学发展的阶段性明显;五七言的古体、近体诗兴旺。
第一节文学的自觉与文学批评的兴旺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批评十分繁荣。
文学的自觉表现在:1.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独立出来;讨论“文”、笔”之分。
2.深细研究各种文体,特别是《文心雕龙》、《文选》从理论和实践上深细研究了各种文体。
3.重文学的审美特色,从多方面研究文学的形式美和创作技巧。
《文心雕龙》标志着我国文学理论批评有了完整体系,由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自序组成,深入讨论了文学发展的外部原因和内部规律,总结并形成为了有中国特色的创作论。
《文选》作为文学总集,收录先秦至梁130余人的作品,另有古乐府、古诗十九首,共收诗文七百余篇。
编排上先把文体归为37大类,大类下依题材再分小类。
选编者对作品比较宽容,有文学眼光,后世形成“文选”学。
第二节动乱中文人的命运与文人的风尚一、动乱中的人物命运战乱和分裂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根本特征。
在这一时期,封建统治者走马灯式地更换,且相互杀伐不息,混战连天。
与之相连的是饥僅,瘟疫以及人口大规模迁移,使无数生命就此终结。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典型的乱世,其文学也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文人多属于先后两三个朝代,且多莫名其妙地卷入政治斗争而遭到杀戮。
敏感的作家们深感生命短促无常,祸福难料,危机四伏及个人的无能为力,从而形成文学的惨剧性的基调,以及作为惨剧性基调之补偿的放达,后者往往表现为及时行乐或者沉迷声色。
二、动乱朝代文人的风尚魏晋南北期时期,文学的共同主题有: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一、教案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二、授课目标:1. 让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使学生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培养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三、授课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讲解。
3. 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选择与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和主要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讨论。
五、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或阅读任务,以检验学生的理解能力。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问题,以评估学生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分期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宗教思想对文学的影响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期魏晋文学:建安七子、正始文学-南北朝文学:南朝文学与北朝文学的差异七、第三章: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与代表作家1. 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抒情性、哲理性、艺术性的结合五言诗、七言诗的发展诗歌形式的创新与多样化2. 代表作家与作品曹操、曹植、曹丕陶渊明、谢灵运、谢朓庾信、王褒八、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1. 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骈文的兴起与流行记叙文、议论文、抒情文的多样化散文艺术性的追求2. 魏晋南北朝辞赋的特点与代表作品抒情与咏物的结合骈文与散文的融合代表作家与作品九、第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与文学理论1. 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起源与发展志怪小说、志人小说的兴起小说的艺术特色与表现手法2. 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的成就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的初步形成文学观念的变化与文学批评的方法代表文学理论著作与观点十、第六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影响1.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文学风格的传承与演变文学作品的影响与传颂2. 魏晋南北朝文学在现代的传承与研究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在现代文学中的应用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与现状十一、第七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形式与技巧1. 诗歌的形式与技巧五言、七言、杂言的发展格律、对仗、平仄的运用意象、意境、情感的融合2. 散文的形式与技巧骈文、散文的差异与融合修辞手法的运用与创新叙事、议论、抒情的技巧十二、第八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题与思想1. 文学主题的多样性山水田园、离别怀古、咏史抒怀人生哲理、宗教信仰、社会现实2. 文学思想的特点儒家、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文学审美观念的演变文学批评的标准与方法十三、第九章:魏晋南北朝文学作品的鉴赏与解读1. 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了解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分析文学形式与技巧体验情感与意境2. 解读文学作品的角度文学主题与思想的探讨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的文化意义十四、第十章: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传承与创新1. 传承与创新的意义继承传统与发扬特色借鉴与融合的策略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创新成果文学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文学思想的拓展与深化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十五、第十一章:期末总结与评估1. 课程内容的回顾与总结重点章节与核心概念的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与反思2. 期末评估与考核期末考试的内容与形式作业、讨论、课堂参与度的评估学生的综合表现与成绩评定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内容,包括文学背景、分期、诗歌特点与代表作家、散文与辞赋、小说与文学理论、传承与影响、形式与技巧、主题与思想、作品的鉴赏与解读、传承与创新以及期末总结与评估。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内容1.先秦文学:主要包括《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
2.秦汉文学:主要包括汉赋、秦汉散文、汉乐府等。
3.魏晋南北朝文学:主要包括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南北朝民歌等。
4.隋唐五代文学:主要包括唐诗、唐宋八大家、五代词等。
5.宋代文学:主要包括宋词、宋诗、宋话本等。
6.元代文学:主要包括元曲、元代杂剧等。
7.明代文学:主要包括明代小说、明代戏曲等。
8.清代文学:主要包括清代诗词、清代小说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讲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各个时期的文学特点及代表作家和作品。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理解作品内涵和艺术特色。
3.课堂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品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4.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古代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5.课后阅读法: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拓展阅读,提高文学素养。
四、教学安排1.先秦文学:2课时2.秦汉文学:2课时3.魏晋南北朝文学:2课时4.隋唐五代文学:2课时5.宋代文学:2课时6.元代文学:2课时7.明代文学:2课时8.清代文学:2课时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包括出勤、课堂参与度、讨论表现等。
2.课后作业:包括阅读笔记、小论文等。
3.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古代文学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4.平时成绩:包括课堂笔记、课后阅读、课堂讨论等。
六、教学资源1.教材:《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册),人民文学出版社。
2.参考文献:《中国文学史》(四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四卷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秦汉时期主要文学形式,如诗歌、散文、辞赋等。
3. 学习秦汉时期著名文学家的代表作品,领会其文学价值。
4.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学发展概况。
2. 诗歌:汉乐府、古体诗、近体诗等,分析《诗经》、《楚辞》等作品。
3. 散文:先秦诸子百家、汉代史传文学等,分析《左传》、《史记》等作品。
4. 辞赋:汉赋的代表作家和作品,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5. 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
2. 鉴赏法:分析秦汉时期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探讨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4. 创意写作:让学生尝试创作古代文学形式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等。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创意写作:评估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对秦汉文学的理解。
4. 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秦汉文学相关教材,如《中国古代文学史》、《秦汉文学研究》等。
2. 参考书目:秦汉文学相关研究著作,如《诗经译注》、《楚辞校注》等。
3. 网络资源:秦汉文学相关网站、论坛、博客等。
4. 影视资料:秦汉时期的历史剧、纪录片等,如《汉武大帝》、《楚汉传奇》等。
教学计划:第1-2周:秦汉文学概述第3-4周:诗歌第5-6周:散文第7-8周:辞赋第9-10周:秦汉文学特色及影响六、教学活动1. 诗歌鉴赏:组织学生分组朗读《诗经》、《楚辞》等作品,让学生感受古代诗歌的韵律美。
2. 散文阅读:选取《左传》、《史记》等作品的部分篇章,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体验古代散文的魅力。
一、课程简介1.1 课程名称:本科中国古代文学授课教案-魏晋南北朝文学1.2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主要流派及其代表性作家和作品,掌握这一时期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1.3 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讲授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文学流派、作家作品、文学思想及文学批评等方面的内容。
二、教学方法2.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知识和主要特点。
2.2 案例分析法:通过对代表性作家和作品的深入剖析,使学生掌握文学鉴赏方法,提高批评思维。
2.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安排3.1 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背景与特点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流派3.2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诗歌魏晋南北朝诗歌的兴起与发展代表性诗人及其作品3.3 第三章:魏晋南北朝散文魏晋南北朝散文的概况与特点代表性散文家及其作品3.4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辞赋魏晋南北朝辞赋的起源与繁荣代表性辞赋家及其作品3.5 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兴起与发展代表性文学批评家及其理论四、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4.3 课程论文:评估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研究能力。
五、参考教材与文献5.1 《中国古代文学史》(魏晋南北朝部分)5.2 《魏晋南北朝诗歌鉴赏》5.3 《魏晋南北朝散文选读》5.4 《魏晋南北朝辞赋研究》5.5 《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教程》六、教学实践与案例分析6.1 诗歌创作与欣赏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诗歌为例,进行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分析。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创造力。
6.2 散文阅读与批评选取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代表性散文作品,进行内容理解、手法分析、价值评价等方面的探讨。
汉魏晋南北朝文学教案第一章:汉代文学1.1 背景介绍介绍汉代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强调汉代文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1.2 汉代诗歌解释汉乐府、古体诗、近体诗等诗歌形式。
分析汉代著名诗人的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解读汉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1.3 汉代散文介绍汉代散文的发展和特点。
分析汉代著名散文作品,如《史记》、《汉书》等。
强调汉代散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2.1 背景介绍介绍魏晋南北朝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
强调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2.2 魏晋南北朝诗歌解释魏晋南北朝诗歌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魏晋南北朝著名诗人的作品,如曹操、曹植、陶渊明等。
解读魏晋南北朝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3 魏晋南北朝散文介绍魏晋南北朝散文的特点和风格。
分析魏晋南北朝著名散文作品,如《文心雕龙》、《世说新语》等。
强调魏晋南北朝散文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三章:汉代辞赋3.1 辞赋概述介绍辞赋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强调辞赋在汉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3.2 汉代著名辞赋家及作品分析汉代著名辞赋家的作品,如司马相如、扬雄等。
解读汉代辞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3.3 辞赋的创作技巧与鉴赏介绍辞赋的创作技巧,如对仗、排比、夸张等。
教授如何欣赏和评价辞赋作品。
第四章:魏晋南北朝辞赋4.1 辞赋的发展与特点介绍魏晋南北朝辞赋的发展和特点。
强调魏晋南北朝辞赋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4.2 魏晋南北朝著名辞赋家及作品分析魏晋南北朝著名辞赋家的作品,如谢灵运、萧统等。
解读魏晋南北朝辞赋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4.3 辞赋的创作技巧与鉴赏复习辞赋的创作技巧,如对仗、排比、夸张等。
教授如何欣赏和评价魏晋南北朝辞赋作品。
第五章:汉代小说5.1 小说概述介绍小说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强调小说在汉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
5.2 汉代著名小说家及作品分析汉代著名小说家的作品,如班固、张衡等。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主要文学形式及其代表作品;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学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讲解、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学的兴趣,认识秦汉文学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概述: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诗歌:讲解秦汉时期的诗歌形式,如古体诗、近体诗等,分析其韵律、意象等特点;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诗人及其代表作品,如《诗经》、《楚辞》等。
3. 散文:讲解秦汉时期的散文特点,如辞赋、论辩文、叙事文等,分析其语言、结构、表达手法等;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散文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司马迁的《史记》、班固的《汉书》等。
4. 小说:介绍秦汉时期的小说形式,如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等,分析其情节、人物、表现手法等;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小说家及其代表作品,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等。
5. 戏剧:讲解秦汉时期的戏剧形式,如杂剧、传奇等,分析其角色、唱腔、表演等特点;介绍秦汉时期的著名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如关汉卿的《窦娥冤》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秦汉文学的主要形式及其代表作品,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秦汉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文学手法等深入理解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概念、特点、发展趋势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汉文学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秦汉文学的手法和特点。
3. 讨论法:组织学生探讨秦汉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查学生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作业完成等情况。
2.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秦汉文学基本知识、代表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介绍秦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对秦汉文学的兴趣。
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史教案第一章: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历史背景。
2. 掌握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家。
3. 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
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主要特点。
3.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系统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历史背景、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
2. 结合比较法,分析魏晋南北朝文学与之前文学的差异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2. 魏晋南北朝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的文学价值。
3. 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魏晋南北朝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2. 思考魏晋南北朝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具体影响。
第二章:建安七子与正始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2. 掌握正始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 分析建安七子与正始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建安七子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2. 正始文学的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3. 建安七子与正始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介绍建安七子的生平、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2. 结合比较法,分析正始文学的特点及其与之前文学的差异。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2. 正始文学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3. 建安七子与正始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总结建安七子的文学成就及其历史地位。
2. 思考正始文学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第三章:晋宋时期文学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晋宋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及其代表作家。
2. 掌握晋宋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和文学流派。
3. 分析晋宋时期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秦汉文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秦汉时期文学的主要体裁、代表作家和作品。
2、引导学生分析秦汉文学的特点和发展脉络。
3、培养学生对秦汉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秦汉时期的辞赋、散文、诗歌等主要文学体裁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司马迁的《史记》和班固的《汉书》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
2、难点理解秦汉文学与当时社会政治、文化背景的关系。
体会秦汉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重要作品。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分析法:引导学生阅读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解读。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秦汉时期的历史图片或讲述相关的历史故事,引出秦汉文学的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知识讲解秦代文学简要介绍秦代的政治、文化状况,以及对文学发展的影响。
重点讲解李斯的散文,如《谏逐客书》,分析其写作特点和艺术价值。
汉代辞赋讲解汉代辞赋的发展历程,从汉初的骚体赋到汉大赋的兴盛。
介绍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分析其铺陈夸张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内容。
探讨汉赋的特点和局限性。
汉代散文讲述贾谊、晁错等政论散文家的作品,如贾谊的《过秦论》,分析其论证的逻辑性和思想深度。
介绍司马迁的《史记》,包括其创作背景、体例、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引导学生体会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学和文学追求。
对比班固的《汉书》与《史记》,分析两者在体例、风格等方面的异同。
汉代诗歌讲解汉代乐府民歌,如《孔雀东南飞》《陌上桑》等,分析其反映社会现实的深刻性和艺术表现手法。
介绍文人五言诗的发展,如《古诗十九首》,体会其抒情的真挚和意境的营造。
3、作品鉴赏选取秦汉文学中的经典作品片段,让学生进行阅读和鉴赏,然后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内涵和艺术特色。
4、课堂总结回顾秦汉文学的主要内容,包括文学体裁、代表作家作品、文学特点等,强调秦汉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影响。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重要文学流派、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一、绪论1. 中国古代文学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2. 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二、先秦文学1. 《诗经》与《楚辞》2. 百家争鸣: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三、秦汉文学1. 秦汉赋:司马相如、杨雄等。
2. 汉乐府:汉乐府诗、汉乐府民歌等。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1. 魏晋风度: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等。
2. 南北朝文学:南朝宋、齐、梁、陈文学,北朝文学。
五、隋唐文学1. 唐诗: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2. 唐宋词: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3. 隋唐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 通过展示中国古代文学名篇,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2. 简述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特点。
二、讲解1. 先秦文学:介绍《诗经》与《楚辞》,以及百家争鸣中的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2. 秦汉文学:讲解秦汉赋、汉乐府等。
3. 魏晋南北朝文学:介绍魏晋风度、南北朝文学等。
4. 隋唐文学:讲解唐诗、唐宋词、隋唐小说等。
三、案例分析1. 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代表,分析唐代诗歌的特点。
2. 以柳永、苏轼、辛弃疾等为代表,分析唐宋词的特点。
四、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重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五、总结1. 总结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特点。
2. 强调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古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发展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3. 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和发言。
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文案策划、工作计划、作文大全、教案大全、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copywriting planning, work plan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s, speech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中国古代历史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农学、地理学等科技成就,掌握祖冲之推算圆周率、《齐民要术》和《水经注》等重要著作;了解王羲之的书法、顾恺之的绘画以及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的艺术特点。
古代文学之秦汉文学教案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1.1 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1.2 秦汉文学的特点1.3 秦汉文学的重要地位第二章:先秦文学2.1 先秦文学的分类与特点2.2 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品2.3 先秦文学对后世的影响第三章:汉代文学3.1 汉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3.2 汉代文学的重要作品3.3 汉代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第四章:魏晋南北朝文学4.1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类与特点4.2 魏晋南北朝文学的重要作品4.3 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第五章:秦汉文学的主题与艺术特色5.1 秦汉文学的主题5.2 秦汉文学的艺术特色5.3 秦汉文学的价值与意义第六章:秦汉诗歌6.1 秦汉诗歌的发展概况6.2 秦汉诗歌的主要形式与风格6.3 秦汉著名诗人的作品与影响第七章:秦汉散文7.1 秦汉散文的特点与发展趋势7.2 秦汉散文的重要作品解析7.3 秦汉散文家的文学成就与影响第八章:秦汉辞赋8.1 辞赋的起源与发展8.2 秦汉辞赋的特点与代表作品8.3 辞赋在秦汉文学中的地位和影响第九章:秦汉小说9.1 古代小说的起源与发展9.2 秦汉小说的特点与主题9.3 秦汉小说的重要作品与影响第十章:秦汉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展望10.1 秦汉文学研究的历史与现状10.2 秦汉文学研究的成果与方法10.3 秦汉文学研究的未来展望与挑战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秦汉文学概述难点解析:秦汉时期的社会背景对文学发展的影响,秦汉文学特点的深入理解,秦汉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的把握。
二、先秦文学难点解析:先秦文学的分类与特点的区分,先秦文学重要作品的深入解读,先秦文学对后世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
三、汉代文学难点解析:汉代文学的分类与特点的辨别,汉代文学重要作品的内涵和艺术价值的理解,汉代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的关联性分析。
四、魏晋南北朝文学难点解析: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分类与特点的界定,魏晋南北朝文学重要作品的风格和主题的理解,魏晋南北朝文学家的生平与创作的联系。
中国古代文学教案-秦汉文学第一章:秦汉文学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秦汉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了解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2. 秦汉文学的主要特点3. 秦汉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 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秦汉文学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秦汉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分析:分析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4.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强调秦汉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阅读秦汉文学的重要作品,加深对秦汉文学的理解。
第二章:先秦文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了解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2. 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3. 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4. 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主要特点、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先秦文学的历史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先秦文学的主要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分析:分析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4. 总结:总结本章内容,强调先秦文学的重要性和价值。
五、作业与练习1. 课后阅读:阅读先秦文学的重要作品,加深对先秦文学的理解。
六章:汉代文学一、教学目标1. 理解汉代文学的背景与特点。
2. 熟悉汉代文学的主要成就和代表作家。
3. 分析汉代文学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汉代文学的背景与发展。
2. 汉代文学的主要体裁:辞赋、散文、诗歌等。
汉代的社会与文学概况1、对两汉文学创作起重大作用的因素:(1)儒家学说与传统礼教的紧密结合(2)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3)文人的独立和依附(4)立功扬名的人生价值取向2、汉代主要的文学形式:赋、散文、诗歌。
赋是真正的文学,但蒙着诗教和政教的浓厚色彩,它实际上是从政史中分离出来的,可说是“文学自觉时代”的萌芽。
《谏逐客书》分析:写于秦王政十年(前237),是谏劝秦王取消错误的逐客令而要有气量容纳人才的一封奏章。
文章分析了客卿对秦国发展所起的作用,用了一系列的比喻来说明对于声色器物都是惟好是取,而独于用人乃非秦者一概排斥的错误。
全文铺陈排比,比喻形象生动,气势充沛,音韵铿锵,文采斐然,既富有战国文章宏放雄辨的姿态,又开启汉代辞赋铺叙藻饰的特色,是一篇趋向骈偶化的政论散文,被后人誉为“骈体初祖”。
《吕览》它取材广泛,博采各派学说之长,纳入自己的体系之中。
全书体制庞大,结构新颖而严密,是先秦最具系统的子学著作,这是战国末年的统一形势在文化上的要求和反映。
《吕氏春秋》文风平实畅达,说理形象生动。
它和先秦其他子书一样,有不少地方借寓言故事说理,富有文学意味,如“集腋成裘”、“荆人袭宋”、“亡鈇疑邻”、“刻舟求剑”、“引婴投江”、“穿井得人”、“鲁鱼亥豕”等等。
《吕氏春秋》中的思想比较开通,并不迂腐,主张变法革新,强调居安思危,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汉初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是贾谊和晁错(1)贾谊是汉初卓有成就的文学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
其思想以儒家为主,兼有道家、法家因素。
作者注意总结秦亡的教训,对如何巩固汉的统治地位提出了建议:重农抑商、削弱诸侯。
逻辑严密,感情充沛,气势磅礴,善用夸张和比喻,具有战国散文的特点。
是西汉政论的典范,开整个汉代文风之先。
《过秦论》分析特点:用叙事来说理。
以写赋的手法来写说理散文。
对比的手法。
贾谊、晁错的比较贾、晁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内容基本相同,都是为巩固汉政权和国家统一而献计献策。
只是晁错的思想比贾谊更为激进,措施更为有力,但较贾文稍逊文采。
二人都代表着汉初政论散文的高峰。
鲁迅先生说二人文章“皆为西汉宏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4、扬雄及其散文扬雄(前53-后18),字子云,蜀郡成都人。
沉默好思,口吃不善谈。
成帝时入朝廷。
西汉末年著名的辞赋家,后期致力于经学。
模拟《易经》作《太玄》,模拟《论语》作《法言》,意欲标新立异,自成一家,但文辞过于艰深古奥。
汉代书信体散文一、特点书信形式;抒情与议理相结合。
二、代表作品枚乘《上书谏吴王》。
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杨恽《与孙会宗书》。
司马迁《报任安书》最为著名。
本篇堪称中国散文史上第一篇正面袒露襟怀、抒发怨愤的作品。
信中主要内容是说他遭李陵之祸的经过和受刑后屈辱、愤懑的心情以及他发愤著书的理想。
信中充满了悲凉沉痛和压抑不住的愤激之情。
它的最大特点就是用千回百转之笔,写出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抒写了愤郁不平之气,传达了曲肠九回之情。
1、结构严谨,层次井然,前后照应。
2、于议论叙事之中抒愤懑之情。
他围绕吐露和倾诉因受刑所感受到的耻辱、痛苦、怨愤,表白所以要隐忍苟活的原因和目的这一中心,反复讲处境的可耻、可悲与可怜。
3、在感情的表达上纵横排宕,方法手段丰富多变而又运用自如。
有时反正对比,有时征古以证今,有时层层推延衬托,有时正面倾吐诉说,有时又借客观的心理生理状态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精神状态,种种表达方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文章极强的艺术表现力量。
4、语言丰富而生动,句子或长或短,以排比、对偶句穿插其间,使得文章更富于感情色彩。
司马迁与《史记》一、体例《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
它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大约三千年的历史,共有526500馀字。
全书130篇,由五部分构成:十二本纪叙帝王;十表系大事;八书详制度;三十世家记侯王;七十列传志人物。
二、思想价值(一)历史观1、大一统的历史观司马迁立足于当代,把中华民族大一统的肇端上溯至黄帝时代,并由此下延列出黄帝讫汉武帝历代帝王世系,而周边民族匈奴、西南夷、东越等都源出黄帝,成功的奠造起中华民族都是黄帝子孙这一历史的、民族的大一统观念。
2、浓重的当代史色彩(二)“究天人之际”的哲学观1、司马迁为自己撰述《史记》提出了“究天人之际”的哲学命题,对当代儒学宗师董仲舒所宣扬的充满神学色彩的天人感应学说持否定态度。
2、考察天道是司马迁“究天人之际”的一项重要内容。
3、司马迁倾心关注历史人物的命运,极意铺写他们荣枯盛衰之际的活动,在生死、穷达、贫富、祸福、吉凶等诸多历来归之于天命的问题上,明确提出决定于时势、际遇及个人主观奋斗的见解,是《史记》“究天人之际”中闪现思想光辉的重要内容。
(三)“通古今之变”的学术目标通古今之变,就是要说明历史的发展演变,寻找出历代王朝兴衰成败之理。
司马迁宏伟的学术理想是通过叙述历史的方式来研究探索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原始察终”和“见盛观衰”是他为保证实现“通古今之变”的学术目标而提出的独到方法。
(四)成一家之言:所谓“成一家之言”,就是借写这样一部历史著作,来表达他的某些独到的历史见解,表达他的某些社会、政治思想。
(五)以“考信”和“实录”的精神对待历史,“不虚美,不隐恶”。
(五)刺恶扬善,爱憎分明。
1、揭露统治者的暴行、暴政。
2、在一定程度上承认农民起义的合理性。
3、歌颂反抗暴政的刺客和侠客和一些具有优良品质的中下层社会人物。
《史记》艺术成就与影响艺术成就1、《史记》最突出的文学成就是开创了“以人系事”的纪传体,在“实录”的基础上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历史人物形象,把叙事文学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促使一大批野史杂传以至早期小说的产生。
《史记》写历史人物的性格,能把握住人物的突出的性格特征,并且能围绕人物的性格核心,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写出人物复杂的性格组合,塑造出具有高层次审美价值、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史记》写历史人物的性格,还善于写出相同类型人物不同的个性特征,这一点尤为难得。
这样,《史记》就为后人构筑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极具艺术性的历史人物的画廊。
司马迁在写人物时具体运用的艺术手法:(1)精心选材,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让他们在错综复杂的历史斗争中显现出其性格本色。
(2)强烈的故事性。
(3)善于抓住人物一生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行动,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
(4)善于捕捉最足以显示人物性格内在本质的典型化细节。
(5)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广泛运用了对比、映衬、烘托等多种多样的手法。
(6)创造了“互见法”。
2、《史记》在叙事上采取了多种多样的方法,尤其是为中国文学的传奇化特色奠定了基础。
司马迁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叙述方法:有的围绕一个历史斗争组织故事;有的以表现人物性格为中心,连续排列几个相对独立的完整情节;有的记载人物的生平始末。
3、《史记》在客观史事的叙述中融会贯注了浓厚的抒情因素。
4、《史记》在语言运用上纯属、老练、自如,极大的提高了叙事文字的表现功能和力度。
班固与《汉书》成书。
《史记》的汉代史只写到汉武帝太初年间,班固的父亲班彪曾写《史记后传》欲补足汉史。
在此基础上,班固继承其父班彪事业著史前后达二十馀年,基本完成了《汉书》的写作,其中八表及天文志出于班昭及马续之手。
《汉书》实集班氏一家两代三人心血而成。
体例。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体例基本承袭《史记》,然改书为志(避免与“汉书”之名重复),删除世家并入列传(顺应汉代形势,更加突出汉代大一统思想)。
如此,《汉书》由12纪、8表、10志、70列传组成,共100篇,120卷,80馀万字。
《汉书》思想观点《汉书》的基本思想观点,是立足于儒家的正统思想,从维护社会的统治秩序和道德秩序出发,并以之作为立论和评价历史的根据和尺度。
因此,它显得具有儒家学术思想的醇正性,而缺乏《史记》学术思想的兼容性、宏阔性和个性特征以及深刻的批判精神。
但是《汉书》仍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实用理性、道德精神和人本思想,以及古代的“实录”的史学传统,重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客观反映。
因而能够以严肃的学术态度比较真实的再现了一代历史。
它歌颂了那些忠于国家和民族、对社会有所贡献、能够体恤民生疾苦、个人品德高尚的历史人物;批判和暴露了那些专横暴虐、残忍狠毒、谄媚卑鄙的历史人物。
维护封建正统的价值观、道德中心主义和对人本思想的重视,构成了《汉书》思想的核心。
《汉书》艺术成就《汉书》叙事严整规范而又不乏生动;写人虽少渲染和激情外露但仍能刻画性格;语言丰赡典雅与简练风趣并存。
《汉书》具有典型的时代风格,更为班固高度的艺术创造。
1、结构严谨,主体突出,详略得当。
2、人物形象鲜明,各具特点。
(1)苏武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民族英雄形象。
(2)作者对于卫、李两人,结合其处境、地位和思想感情写出他们各自的特点。
3、运用对话、细节描写、对比映衬手法,突出苏武性格特点。
《史》《汉》比较就叙事散文的发展来看,《汉书》的基本倾向,是求整齐,求细密,求典雅。
章学诚认为《史记》的特点是“体圆用神”,《汉书》的特点是“体方用智”。
(《文史通义·书教下》)所谓“体圆用神”,是指司马迁虽然发凡起例,创设了纪传体,但在具体的写作中,在细部上,并不受体例的约束,如鲁迅所说,“不拘于史法,不囿于字句”,而一以传达出历史的精神、人物的精神和作者的主体精神为旨归;所谓“体方用智”,是指班固处处讲究规矩准绳,追求形式上和表达上的“详整”。
《汉书》之以规矩胜而不以风神胜,叙事注重条理性而不着意突出人物性格特点,追求文献资料的博富而约束控制主体感情,表明了作者历史意识的加强,理性上对史法史例的重视,但同一问题的另一方面,就是作者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审美观照色彩的减弱,审美表现水平的降低,相应的与《史记》比较起来就呈现出文学性明显衰落的趋势。
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以《汉书》为标志,开始了文学与历史的分流。
从此以后,历史逐渐纯化为历史,而前代史传作品中关于情节叙述、人物塑造的经验和传统逐渐转移到叙事文学领域,被纯文学性的戏剧和小说所借鉴吸收。
两汉辞赋一、含义在先秦赋的含义有二:不歌而诵谓之赋;或指《诗经》创始的与比兴并列的,以铺陈直叙为特色的诗歌艺术表现手法。
到汉代发展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其特点是:内容上侧重于状物叙事,形式上介于诗和散文之间(韵散相间、半诗半文)。
二、辞与赋的区别1、赋源于辞,然二者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楚辞是战国时代产生在楚国地区的一种新诗体;汉赋是适应汉代宫廷需要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半诗半文或称带韵散文的作品。
2、内容上,“辞”侧重于抒情,“赋”侧重于状物叙事。
3.形式上,“辞”纯用韵文,“赋”则韵散兼用。
三、发展与流变1、骚体赋或骚赋,内容上侧重于抒情,多是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及政治抱负;形式上用带“兮”字的语句,却已散体化了,显示着由楚辞向汉赋过渡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