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叶琼章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11
“倾国倾城貌,多愁多病身”可以生动的展示林黛玉的美貌与较弱的身姿。
一、林黛玉的娇美姿容是迷人的。
然而,使她动人心魄、更具艺术魅力的,则是她无与伦比的丰富而优美的精神世界。
林黛玉首先是个内慧外秀的女性,她"心较比干多一窍"。
她的蒙师贾雨村说,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
但我们同时也感觉到,她一开始便受到心理上的压抑。
她诗思敏捷,别人写诗,总是苦思冥想,而她却"一挥而就"。
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但林黛玉又完全区别于历代的才女,这就是曹雪芹赋予她悲剧命运和叛逆精神的个性特征。
不过这种个性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她诗人的气质和诗作表现出来的。
在大观园里,她与薛宝钗可谓"双峰对峙,二水分流,"远远高于诸裙钗,在博学多识方面,可能略逊宝钗,但在诗思的敏捷,诗作的新颖别致、风流飘洒方面,林黛玉却是出类拔萃的。
诗社每次赛诗,她的诗作往往为众人所推崇,所欣赏,因而不断夺魁。
二、林黛玉的身体是虚弱的。
上帝总是在给一个人打开一扇门时,却关上了一个窗。
红楼梦中的历史人物与原型野史《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一部闻名遐迩的作品,虽然是虚构的小说,但其中的人物形象却深受读者喜爱。
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塑造了一系列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大多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性格气质以及历史背景而被塑造。
本文将探讨一些红楼梦中的历史人物与其对应的原型野史。
1. 贾宝玉:原型野史中的皇帝爱子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男主角,他是贾家族的嫡长子,聪明伶俐,却也情感纠结。
他的原型与野史中的皇帝爱子有关。
在清朝,皇帝经常有多位嫔妃,而爱子往往是皇后所生,被视为潜在的继承者。
贾宝玉的形象与这些皇帝爱子的性格和遭遇相似,他们的宠爱使得他们在家族中备受关注,同时也招致了嫉妒和阴谋。
2. 林黛玉:原型野史中的才女诗人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女主角之一,她是一个聪明才智的女子,才情出众,却命途多舛。
她的原型野史中往往是宫廷中的才女和诗人。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不少宫廷女子因为才情出众而备受宠爱和赏识,但他们的命运往往受到政治和宫廷斗争的影响。
3. 薛宝钗:原型野史中的卓越女性薛宝钗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宝玉的表妹,聪明美丽,深思熟虑。
她的原型通常会有一些与政治和社会有关的特点。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许多卓越的女性因为自身的才智和勇气,而在特定时期的政治和社会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薛宝钗的形象就体现了这样一种类型的女性。
4. 贾母:原型野史中的贤淑女性贾母是《红楼梦》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她是贾宝玉的祖母,慈祥贤淑,是家族中的权威人物。
贾母的原型通常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所推崇的贤淑女性的代表。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贤淑女性因为自己的高贵品德和谦虚有礼的态度,而备受尊敬和亲睐。
当然,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并非都是对历史人物的照搬,作者曹雪芹经过加工和创造,将这些历史人物融入了小说中,赋予了他们新的生命和形象。
通过这些历史人物和原型野史,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以及他们面对的困境和命运。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叶琼章(转自实修驿站)之所以本站突然关注叶琼章了,是因为今日在看南师的中观与唯识第12集时.(可在本站找到) .发现南师提到叶琼章,南师还断定叶琼章是再来人,这引起了我的高度关注.于是在网上搜索了一下,结果发现叶琼章是林黛玉原型人物的可能性很高.现将此文贴上如下:林黛玉,小说人物,《红楼梦》中虚构的;叶琼章,曾经的现实人物,文学史上的诗人。
把她们的名字放在一起,是怪异的排列,未曾见于红学家笔端。
但我忍不住心里那点好奇。
这当然需要一些理由。
比如,她们都是扑朔迷离而又令人着迷的美女,还是诗人。
再比如,她们都是苏州人。
不敢妄言俩人存在某种风影的关联,然而,仅凭偶然得来的印象,也不是没有现实与文学两种人物相映照的妙趣。
曹雪芹在书里说过:“假作真时真不假,无生有处有非无”。
谁知这两个因了文学而永生的人物,不披着同一条绮丽的霓裳?我曾经疑问:满文化出身的曹雪芹,是怎样创造笔下如许江南女子的?仅以童年的生活记忆,能有这样明晰的人物映象吗?他说自已的写作“毫不干涉时世”,却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大有关系。
我在《曹雪芹与苏州及午梦堂》一文中,似乎找到了一条线索。
在苏州,午梦堂的故乡,和午梦堂的研究者那里,流传着叶琼章是林黛玉原形的说法。
但我不知道依据是什么。
现在,我试图从另一个通道,从阅读比较的角度,走近她们。
从名号说起吧。
叶琼章,她的另一个名字,也许更有知名度。
叶小鸾。
琼章与黛玉之间,含“玉”量是太相当了。
都是美玉。
而小鸾之名及其自号“煮梦子”,与林黛玉的号“潇湘妃子”,共有的仙气,也是可以意味的。
叶琼章的诗句“远山如黛波如镜,宜入潇湘画里看”,如同为黛玉而写。
至于姓氏对称的奇趣,或可简略。
她们都出生在初春。
居所的名称,一个叫潇湘馆,一个叫疏香阁。
叶琼章是美女。
至今仍在《百美图》或《十美图》中流传。
载入该类书刊的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群体中的翘楚,聪慧和善良固然是青睐的原因,容貌和姿色却也是资本。
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可以说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使得更多读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她而死。
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
那么,她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而她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形象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研究,以求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一、林黛玉独特的气质个性(一)绝美容颜林黛玉容颜娇美,且天生一股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赞扬和宝玉眼中所见,描绘了她天仙似的美貌。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深深打动着他的心。
因此,林黛玉绝美的容颜也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
(二)聪慧心智林黛玉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红楼梦》中描写她说“心较比干多一窍”,将她与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相比,以此来突出她的冰雪聪明。
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因其母名贾敏,“他读书凡…敏?字他皆念作…密?字,写字遇着…敏?字亦减一二笔”。
她到贾府时,尚在孩提,却牢记母亲生前的嘱咐:“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要步步心,时时在意,不要多说一句话,不可多行一步路,恐被人耻笑了去。
”她总是眼看心想,暗暗审视;然其言行举止,却又那样彬彬有礼,适份合度。
叶小鸾是林黛玉的原型,虽红颜薄命,却惊艳了明末清初的天空本文导读:抛情引墨顿成诗,她倚窗而望灯花摇碎凤头钗,双眸尽是哀伤她如玉山之映人,却永远消失在新婚临近的一个晚上她就是明末才女,叶小鸾叶小鸾,字琼章出生书香世家,文学家叶绍袁幼女貌姣好,工诗,善围棋及琴,又能画绘山水及落花飞碟,皆有韵致却在将嫁时暴病身亡,年仅十七岁犹记得暮春时节,她晨起小步园游曾写下这么一首小诗——清晨趋东径,沐雨薄似纱。
披拂轻风过,飘落一瓣花。
——叶小鸾作,叶绍袁《午梦堂集》载枝头上花团锦簇,而飘落的那花瓣仅仅是那一瓣,悠悠地随风飘荡而下叶小鸾,正如这飘零的花瓣一般后人皆对叶小鸾十分怜爱曹雪芹把她写成了黛玉陈廷焯则认为她“ 较胜于朱淑真”陈维崧评价她“ 如玉山之映人“……最初,读沈宜修《季女琼章传》始初识叶小鸾——“四岁,能诵《离骚》。
不数遍,即能了了。
又令识字,他日故以谬戏之,儿云:‘非也,母误耶?’,舅与妗甚怜爱之。
”似这般聪慧可爱,小眉头微皱目眶冉冉动,说:“非也,母误耶?”读罢怎能不让人心生怜爱“每日临王子敬《洛神赋》,或怀素草书,不分寒暑,静坐北窗下,一炉香相对终日。
余唤之出中庭,方出,否则默默与琴书为伴而已。
”——沈宜修《季女琼章传》怪不得后人说她的词“ 皆似不食人间烟火者” 每日仅以“琴书为伴惟诗酒是务,了不关世事”这样写出的词自然会纯洁清透。
阑干曲护闲庭小,犹恐春寒悄。
隔墙影绕一枝红,却是杏花消瘦、旧东风。
海棠睡去梨花褪,欲语浑难问。
只知婀娜共争妍,不道有人为伊、惜流年。
——叶小鸾《虞美人·看花》花,是美妙的隔墙绕影,争艳芬芳却仍旧抵不过风雨的摧残花褪去,她却依然伫立在原地静候时光老去,为伊可惜,那蔷薇像所有的蔷薇,只开了一个早晨她短暂的一生,就像那一瓣落花她自号煮梦子,可那一枕黄粱梦却始终也没有煮熟煮梦未成秋梦短,三生石上指空弹。
只今韵存魂已去,疏香阁中静无喧。
寻尽仙踪未返生,空有流苏素雪轻。
翻到眉子砚上句,彩云飞散仅传名。
红楼梦里隐藏最深的清宫秘史《红楼梦》里隐藏最深的清宫秘史拙文站在第四层次上研读《红楼梦》。
这一层次的《红楼梦》题之曰《金陵十二钗》,隐伏明末清初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金陵十二钗》正册里的贾探春与巧姐儿,两个演员共同隐射孝庄与多尔衮的亲女儿——这是《红楼梦》里隐藏最深的清宫秘史。
红学界有人认为贾探春是不认亲娘与亲舅舅的“势利眼”,甚至认为巧姐儿差一点被卖出去当了侍妾或妓女,这些看法显然是天大的冤枉与误解。
一、探春《红楼梦》第五回“薄命司”《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三页“画着两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
也有四句写云: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这是探春的图谶和判词。
探春——多尔衮女儿。
孝庄皇太后于顺治六年二月八日下嫁多尔衮,顺治七年八月初三,在汤若望(刘姥姥)助产手术帮助下,生了一个苦命的女儿,当时金贵得很,但半年后多尔衮暴sǐ(顺治七年十二月初九),然后被挖坟鞭尸削爵夺产(顺治八年二月)。
金贵的女儿不好办了,只好由孝庄皇太后养育长大,但玉牒上却不能承认是多尔衮与孝庄皇太后的女儿,只能写成多尔衮(贾政)与福晋博尔济吉特氏(赵姨娘)生的女儿(探春),但“探春”不认帐,不承认赵姨娘这个所谓的“亲娘”,认为她不过是皇家与自己的奴才,只承认自己的嫡母是孝庄皇太后(王夫人),而王夫人(孝庄皇太后)多次声明这个女儿“虽不是我亲生”云云,但却给予她固伦公主的最高爵位与待遇,甚至让她学习着管理与改革后宫(《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最后将她远嫁察哈尔蒙古,成了亲王王妃——所谓“得此签者必得贵婿。
”所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
大喜,大喜。
”《红楼梦》第五回《红楼梦曲子》“分骨肉”云:“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
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
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
奴去也,莫牵连。
”这支曲子是咏叹探春的。
《走进黛玉》【摘要】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多年来,《红楼梦》的研究者对她的评价可以说是有褒有贬,各执一词,本文从林黛玉的内在气质秉性和高尚的精神品格等方面来探究分析这个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挖掘造成她悲剧的原因,以期更深层的了解林黛玉这个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象。
【关键词】气质个性;精神品格;叛逆性。
在《红楼梦》中,薛宝钗、史湘云、林黛玉可以说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三位女主角,但作者曹雪芹似乎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更加情有独钟,“潇湘妃子”无疑是曹雪芹对她的一种近乎神仙般的仰慕,而潇湘馆的竹子更是作者对林黛玉人格的一种赞扬,作者虽倾情如此,最后却给了她一个悲剧的结局,这就使得更多读者对黛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使众多读者为黛玉而狂,甚至为她而死。
由此可见,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有着巨大的魅力。
那么,她的魅力究竟体现在哪儿,而她因何能在大观园的女性中脱颖而出,又是因何而感动读者,成为古典文学长廊中青春永驻的人物形象的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需对林黛玉进行全面研究,以求得更为准确的结论。
一、林黛玉独特的气质个性(一)绝美容颜林黛玉容颜娇美,且天生一股神韵。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赞扬和宝玉眼中所见,描绘了她天仙似的貌。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婉转风流,娇美动人,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韵味,深深打动着他的心。
因此,林黛玉绝美的容颜也引起了后人的无限遐思。
(二)聪慧心智林黛玉秀外慧中,兰心慧质,是不可多得的聪慧女子,《红楼梦》中描写她说“较比干多一窍”,将她与拥有“七窍玲珑心”的比干相比,以此来突出她的冰雪聪明。
她的蒙师贾雨村说,他这女学生“言语举止另是一样,不与凡女子相同”。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史说红楼梦林黛玉的原型竟是名妓董小宛
导语:学术界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红学”里,有一个所谓的“索隐派”他们竟然认为,明清之交金陵(今南京)名妓、“秦淮八艳”
学术界的人大概都听说过,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红学”里,有一个所谓的“索隐派”他们竟然认为,明清之交金陵(今南京)名妓、“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竟是中国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的女主角林黛玉的原型——至少是原型之一,而且是第一原型。
比如王梦阮、沈瓶庵在其《红楼梦索隐》一书里分析说:
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
总结了董小宛和林黛玉之间至少有6个相似之处。
还有文史作家周高潮通过比较研究考证,也发现董小宛和林黛玉“两者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且自认为“虽是一家之言,但令人信服”。
在他的文章里,总结了董小宛和林黛玉之间至少有12个相似之处:1,从身世看,二人都出生于苏州,董幼失双亲,被卖到南京秦淮河,青楼女子陈墨心将其收养;林自幼丧母,寄居于南京的外婆家(贾府)。
2,从经历看,两人一生都主要到过苏州、南京、扬州等地。
3,从容貌看,两人都是一代乱世佳人,董有“冷美人”之称,林则被誉为“病西施”。
4,从体质看,董羸弱多病,林更是弱不禁风。
5,从性格上,两人均多愁善感,有“妙龄三多”之称。
6,从爱好看,董精晓琴棋书画,
生活常识分享。
“再来人”——明朝才女叶琼章的故事特别提示:本文节选自南怀瑾讲解《唯识与中观》。
南怀瑾老师:“再来人”——明朝才女叶琼章的故事有一位女的,文学很高,明朝的事。
明朝有位大禅师叫泐(le四声)庵师,泐庵禅师,朱元璋以来他是不得了的哦,最大的外交官。
这个在明朝历史上啊,正史上不大记载他的。
这位和尚道行又高,为朱元璋、为明朝国家做了很大的事,非常有名,学问好。
吴江,就是江苏人,这位女的小姐叫做叶琼章,人长得很漂亮、年轻,诗很好。
古代的小姐,要晓得明朝小姐们不出闺房哦,长大了房门都不出来,都是自己在后院。
那么,“从泐师授记”,跟着泐禅师要皈依。
泐庵师学问也很好,师云:“既愿皈依,必须受戒。
凡受戒者,必先审戒。
”你千金小姐要皈依我,好!我要给你授戒,我要问问你犯过戒没有。
“我当一一审汝”,他说我要问问你,你要讲坦白哦,正式授戒,你要把心里头犯过的罪都要讲出来。
身三恶业:杀盗淫,身上发的行为,他说你犯过杀戒吗?你要晓得古代千金小姐不下厨房,猪啊鸡呀鱼呀从来不要自己杀的。
他问她有犯过杀戒吗?这位小姐想了一下,说我犯了,怎么个犯杀戒呢?“曾呼小玉除花虱,也遣轻纨坏蝶衣。
”文学境界之高!随口就答出来。
小玉是丫头的名字,唐代的故事。
轻纨就是我们用的现在有曼女的扇子,圆圆的,用红稠子蒙起来。
她说我也犯过杀戒,怎么犯杀戒?闲来无知叫丫头把花上的小虫拿刷子给它刷了;看到花园蝴蝶在飞,让丫头去拿扇子把蝴蝶打下来。
蝴蝶花粉一打掉,蝴蝶就死亡嘛,活不了多久了。
说我犯过啊!你看她的文学呀,你看她是真修的,心里的这一件小事情检查出来,这等于是色界天、欲界以上的色界初级天人都会犯这种事。
你不杀,谈何容易呀?“曾呼小玉除花虱,也遣轻纨坏蝶衣。
”他问你犯过盗戒没有?她说犯过了:“不知新绿谁家树,怪底清声何处箫。
”走过路上,看到这个树啊花很好,偶然叫丫头去摘一朵;隔壁人家吹萧,我听这个声音好极了,起来偷偷在听——犯盗戒。
所以,司马相如、卓文君弹琴一曲,贪嗔痴慢疑都犯了。
《红楼梦》高考复习资料【作者简介】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说家。
名,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
祖籍辽阳,先世原是汉族,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家奴)。
曹雪芹的曾祖曹玺任江宁织造。
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玄烨的保姆。
祖父曹寅做过玄烨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玄烨宠信。
玄烨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
曹寅病故,其子曹顒、曹頫先后继任江宁织造。
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任此职达60年之久。
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华”生活中长大的。
雍正初年,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政治斗争的牵连,曹家遭受一系列打击。
曹頫以“行为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革职,家产抄没。
曹顒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
这时,曹雪芹随着全家迁回北京居住。
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主要内容】《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又名《石头记》等,被列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一般认为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富贵公子贾宝玉为视角,描绘了一批举止见识出于须眉之上的闺阁佳人的人生百态,展现了真正的人性美和悲剧美,可以说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展现女性美以及中国古代社会世态百相的史诗性著作。
【思想内容】《红楼梦》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盛极而衰时代的特征。
它所描写的不是“洞房花烛、金榜题名”的爱情故事;而是写封建贵族青年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恋爱和婚姻悲剧。
小说的巨大的社会意义在于它不是孤立地去描写这个爱情悲剧,而是以这个恋爱、婚姻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其中又以贾府为中心,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同时小说还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
《红楼梦》是一部内涵丰厚的作品,《好了歌》和十二支《红楼梦曲》提示着贾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
林黛玉样貌的相关原文原文中对黛玉的样貌描写主要有两处:1.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意思:两弯眉毛仿佛笼着又仿佛舒展着,一双眼睛似哭非哭透着哀愁好像带着烟雾一样叫人看不清楚。
幽怨姿态尽显于两边的酒窝,身子柔弱好像承袭了一身的病。
眼中含有点点泪光,轻轻的喘着气。
安静的时候就如娇花照水似得迷人,行动起来好像柳树随风摇摆,婀娜多姿。
心思比比干还要聪明,病态之美美的比西施还要漂亮。
2.“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扩展资料:林黛玉之美,还表现在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
曹雪芹胸中笔下的林黛玉,是一个诗化了的才女;她有多方面的才能:博览群书,学识渊博。
她爱书,不但读《四书》,而且喜读角本杂剧《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等;对于李、杜、王、孟以及李商隐、陆游等人的作品,不仅熟读成诵,且有研究体会;她不仅善鼓琴,且亦识谱。
曹雪芹似乎有意将历代才女如薛涛、李清照、叶琼章、李双卿等的某些特点,融进林黛玉的性格。
《红楼梦》中林黛玉前世为离恨天上三生石畔一颗绛珠仙草,日见枯萎之时,得神瑛侍者即后来的贾宝玉灌溉,天地灵气而修成人体,然而仅修为女体,心中结一份难释之情,说若他下世为人,我也随他世间走一遭,将毕生眼泪还与他,以报灌溉之恩。
后,通灵宝玉下世,这才使整个故事得以发生……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二百多年来,不知有多少人为她的悲剧命运洒下同情之泪,为她的艺术魅力心醉神迷。
她是《红楼梦》读者心目中的一位圣洁、美丽的爱神。
武大附中周雅冰语文-回复题目:我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的理解导语:《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
其中的人物形象丰满而复杂,林黛玉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位。
她是一个富有个性魅力和矛盾情感的角色,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我将一步一步回答中括号内的问题,对林黛玉进行解读。
一、林黛玉的背景与性格(林黛玉的背景是怎样的?她的性格如何?)林黛玉是贾母三房的贾瑞玉与贾琏的女儿,因逆子之名被放养在贾府,与贾宝玉、贾探春等结为金兰之交。
林黛玉在外表上美丽动人,但却隐藏着悲愤和矛盾的性格。
她有着敏感多情的天性,情绪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内心常常充满焦虑和伤感。
二、林黛玉对爱情的追求(林黛玉对爱情的态度如何?她对宝玉的感情到底是什么?)林黛玉对爱情充满渴望,她渴望被爱,同时也渴望付出真挚的爱。
她对宝玉有着深深的情感,但这种情感既是亲情,又是友情,更是爱情。
她对宝玉表现出浓烈的情感,无论是贴心的照顾还是深情的眼神,都体现了她内心对宝玉的深爱。
然而,由于命运的捉弄和环境的压迫,林黛玉与宝玉的爱情注定是悲剧的,这使得她对爱情的追求变得更加痛苦和复杂。
三、林黛玉的性格矛盾与自我救赎(林黛玉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明显的性格矛盾?她如何在自我救赎中获得解脱?)林黛玉的性格矛盾体现在她内心的纯真和外界的世俗之间的冲突上。
她有着非凡的文学才华和敏感的灵魂,更希望生活中充满美好和诗意。
然而,现实的压力和贫穷的遭遇使她不得不与世俗打交道,这使得她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在自我救赎中,林黛玉以自我牺牲的方式表现出对宝玉的无私爱意,通过自身的牺牲与自我悬疑来救赎自己内心的纯真与善良,并且最终实现了自我解脱。
她的死与她在生活中的种种痛苦和矛盾如此契合,展示了一个纯美的魂灵在凡尘世界中的坚守与沉郁。
结语: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具魅力和矛盾情感的角色之一,她的性格与命运之间的冲突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对爱情的追求、性格的矛盾与自我救赎,都表现出了她坚守内心真实与追求幸福的力量。
2016年9月第13卷 第3期Sep.2016Vel. 13 No.3河套学院学报Journal of Hetao College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才女叶小鸾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收稿日期:2015-10-26作者简介:马小明(1978—),男,甘肃天水人,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讲师,博士,主要从事明清文学研究。
马小明(河套学院汉语言文学系,内蒙古 巴彦淖尔015000)摘 要 :在晚明女性意识觉醒之时,汾湖叶氏一门才女众多,其中,叶绍袁季女叶小鸾更因才色兼备而少年夭折,备受后世文人关注,各家附会与研究之说,风靡一时。
而《红楼梦》之创作与叶氏家族的故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才女叶小鸾则极有可能是曹雪芹创作林黛玉的人物原型。
本文基于此对两者之间联系进一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叶小鸾;林黛玉;红楼梦;午梦堂;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511007(2016)03-0015-05恩格斯说:“据我看来,现实主义的意思是,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1]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经典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从来都不是对某一个人的文学描写或文学加工,而是集合了多人甚至无数人的特点而形成的。
博学多才的曹雪芹在塑造林黛玉这一经典文学形象时,几乎综合了中国女性特有的古典美,更是明末清初“德、才、色”三不朽的女性审美观的集中体现。
那么,曹雪芹缘何而作《石头记》,又是以谁为人物原型塑造林黛玉的呢?诸多推测,众说纷纭。
笔者以为《红楼梦》所述故事与晚明汾湖叶氏家族之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叶小鸾疑为曹雪芹创作林黛玉的人物原型。
一、才女叶小鸾与晚明 女性意识的觉醒(一)明末清初曹、叶家族的交往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担任苏州织造时,曾与文名甚著的叶小鸾弟弟叶燮结交,叶燮为明末清初著名的诗文评论家,故曹寅多次拜访叶燮,并请叶燮为《楝亭集》作序。
[2]叶燮的诗集《己畦集》中,亦有多首写给曹寅的诗,显然一向交友甚慎的遗民诗人叶燮把曹寅引为私交挚友。
林黛玉的一生名人故事林黛玉的一生名人故事从古至今,名人很多,那么,他们的故事你都了解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林黛玉的一生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林黛玉个人简介林黛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女主角。
金陵十二钗正册双首之一,西方灵河岸绛珠仙草转世,荣府幺女贾敏与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独生女,母亲贾敏是贾代善和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
[1]林黛玉是贾母的外孙女,贾宝玉的姑表妹、恋人、知己,贾府通称林姑娘。
[2]她生得容貌清丽,兼有诗才,是古代文学作品中极富灵气的经典女性形象。
从小聪明清秀,父母对她爱如珍宝。
5岁上学,6、7岁母亲早亡,10岁师从贾雨村启蒙。
外祖母贾史氏疼爱幺女贾敏,爱屋及乌疼爱黛玉,10岁接到身边抚养教育,寝食起居,一如嫡孙贾宝玉。
与11岁的贾宝玉同住同吃,吃穿用度都是贾母打点,自视地位在三春之上,实则只是隔一代近亲,因被王夫人的仆人最后一个送宫花而很不愉快。
11岁时又死了父亲,从此常住贾府,养成了孤标傲世的性格。
12岁时,贾元春省亲后,林黛玉入住潇湘馆,在大观园诗社里别号潇湘妃子,作诗直抒性灵。
林黛玉与贾宝玉青梅竹马,脂砚斋说“二玉近中远”“实远之至”。
绛珠还泪的神话赋予了林黛玉迷人的诗人气质,同时又定下了悲剧基调。
林黛玉与薛宝钗在太虚幻境才女榜上并列第一,二人既存在人性上的.德才之争,婚姻上的金木之争,又因同属正邪两赋的禀性而惺惺相惜。
林黛玉最后于贾宝玉、薛宝钗大婚之夜泪尽而逝。
2、人物外貌十岁时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3、家庭出身林黛玉本贯姑苏人氏,五岁时因父做官迁居扬州。
母亲贾敏是贾母四个女儿里最小的女儿[1],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初为兰台寺大夫,后调任至扬州任巡盐御史。
红楼梦人物原型揭秘真相还原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红楼梦讲述了四大家族的荣辱兴衰历。
红楼梦人物原型是什么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红楼梦人物原型,欢迎阅读!红楼梦人物原型《红楼梦》中有“四大家族”一说。
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皆有照应”。
在“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一回,又特意提到“护官符”,称上面写的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还注着始祖官爵并房次:“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宁国、荣国二公之后。
共二十房分。
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今陵一个史(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
房分共十八。
都中现住者十房。
原籍现居八房);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紫微舍人薛公之后。
现领内府帑银行商。
共八房分);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
共十二房,都中二房,余在籍)。
分析“护官符”所记,既然是“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又称在都中袭始祖官爵,且主要房分皆在都中。
那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再富贵也超不过皇家。
因而这所谓“四大家族”隐指的生活原型,必然是皇族以及皇亲国戚。
一、贾家隐指清朝皇室爱新觉罗氏在“演说荣国府”一回,贾家第一代,对应清太祖努尔哈赤和其弟舒尔哈赤,“演说”为宁国公与荣国公;第二代长子贾代化袭官对应清太宗皇太极;第三代长子贾敷早亡,次子贾敬袭官后“一味好道”,对应传说顺治出家。
随后,对应清朝入关定都北京,“演说”荣公死后,长子贾代善袭官为第二代,对应清圣祖康熙;第三代有长子贾赦,次子贾政,却是在次子贾政处批注为“第三代”,虽称长子贾赦袭官,却又称令贾政入部习学,升为员外郎。
这是在对应雍正继位有问题而言。
因为著书人隐笔记述,才自称“演说”。
故其中有对应之笔便可,解读时不可求全责备而“迷失”真情。
按真情讲,书中贾赦与贾政都有映射雍正帝的内容。
贾宝玉映射多个人物:雍正帝、弘皙、弘时。
贾珍、贾琏、贾环分别映射乾隆帝、宝亲王弘历、小弘历。
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曹雪芹怀着深挚的爱意和悲悯的同情,用历史与未来、现实与理想、哲理与诗情,并饱蘸着血与泪塑造出来的林黛玉,是《红楼梦》里一位富有诗意美和理想色彩的悲剧形像。
下面是小编带来的红楼梦林黛玉人物赏析,希望你们喜欢。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曾用“造化钟神秀”的诗句,来形容东岳泰山的壮美在他心中引起的惊奇。
意思是说:大自然把它的神奇秀丽都集中在泰山上了。
曹雪芹这个“造物主”,也只把“精华灵秀”钟于女儿。
并特别多地钟于林黛玉。
他所创造的林黛玉,形容娇美,聪明绝顶,坚贞纯情,才学横溢,并具有诗人的气质和独特的悲剧性格。
而她的叛逆的悲剧性格,则是她生命的主旋律。
为了突出林黛玉的悲剧性格,还在她出世之前,曹雪芹就用浪漫的笔调、奇特的想像和诗意,创造了新奇绝妙的亘古未有的“还泪”之说,以象征林黛玉是带着宿根、宿情、宿恨来到人世的。
这绝不是宿命论,而是艺术的夸张、渲染和强化。
她一生下来,就有“先天不足之症”;会吃饭时便吃药,而且不许哭,不能见外人。
命运对她太残酷,太不公平了。
少年丧母,不久又丧父,只有孤苦伶仃地长期寄居在黑暗龌龊的贾府。
我们第一次见到林黛玉,是她刚刚来到贾府。
作者通过凤姐的“嘴”和宝玉的“眼”,描绘了她天仙似的人品。
凤姐一见就惊叹道:“天下竟有这样标致人儿!我今日才算看见了!”在宝玉的眼里,这“袅袅婷婷的女儿”,“神仙似的妹妹”;则别有一种风范和神韵: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曹雪芹把我们民族的审美积淀进行了新的熔铸和创造,他把杨贵妃式的丰美赋予了薛宝钗,而把更富有魅力的西施式的清瘦之美给了林黛玉,使林黛玉的形像具有绝世的姿容;作者有意将林黛玉的外貌与西施联系起来,并将西施“捧心而蹙”、袅娜风流的外形之美赋予林黛玉,还借宝玉之口给她取字“颦颦”,便突出了她的悲剧性格之美。
林黛玉的性格特点林黛玉的性格:敏感、细心、淡泊、真实、易伤感,绝顶聪明,悟性极强,自尊自爱,多愁善感。
林黛玉的特点是: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林黛玉她才学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容易感到寂寞,害怕孤独;不轻言放弃,但有时过于顽固,感情丰富。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人物形象分析一、捧心西子病态美在通篇《红楼梦》中,作者对林黛玉的外在美描写并未花费太多笔墨。
然而就是那着墨不多的描写却给人留下了极其美丽形象。
我们可从开篇的“降珠仙草”得“受天地之精华,复得甘露滋养,遂脱了草木之胎,换得人形”,这些句中体会到“仙草化身”一种超凡脱俗,得天地精华的清秀非凡之美。
一切自然造化都是美的,一草一木俱是,更何况是一株得受天地精华,甘露滋养的“仙草”了!此时作者虽然尚未直接描述黛玉之美,但在读者心里,早已对这株“仙草修成的女体”心仪已久了。
到此作者已经成功塑造了黛玉一种“清秀灵幻”的美丽形象。
黛玉初进贾府,作者也未直接着墨来描写她的外在美,而是巧借凤姐的嘴及宝玉的眼来看出林黛玉的美。
心直口快的凤姐一见黛玉即惊叹:“天下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日才算见了!”这话虽未直接写出黛玉的美丽,却给读者在心里留下了一个“绝美”的形象。
我们再从宝玉的眼来看看黛玉的形象:“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竟称她为“神仙似的妹妹”。
笔至此处,一个活生生的“绝美”黛玉已跃然纸上。
这便是林黛玉的“外在美”。
然而她的“外在美”是“娇袭一身之病”“病如西子胜三分”的病态的美,就象是个“捧心西子”。
二、以自尊掩饰自卑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枝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也不给我。
林黛玉的原型人物--叶琼章林黛玉,小说人物,《红楼梦》中虚构的;叶琼章,曾经的现实人物,文学史上的诗人。
把她们的名字放在一起,是怪异的排列,未曾见于红学家笔端。
但我忍不住心里那点好奇。
这当然需要一些理由。
比如,她们都是扑朔迷离而又令人着迷的美女,还是诗人。
再比如,她们都是苏州人。
不敢妄言俩人存在某种风影的关联,然而,仅凭偶然得来的印象,也不是没有现实与文学两种人物相映照的妙趣。
曹雪芹在书里说过:“假作真时真不假,无生有处有非无”。
谁知这两个因了文学而永生的人物,不披着同一条绮丽的霓裳?我曾经疑问:满文化出身的曹雪芹,是怎样创造笔下如许江南女子的?仅以童年的生活记忆,能有这样明晰的人物映象吗?他说自已的写作“毫不干涉时世”,却与“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大有关系。
我在《曹雪芹与苏州及午梦堂》一文中,似乎找到了一条线索。
在苏州,午梦堂的故乡,和午梦堂的研究者那里,流传着叶琼章是林黛玉原形的说法。
但我不知道依据是什么。
现在,我试图从另一个通道,从阅读比较的角度,走近她们。
从名号说起吧。
叶琼章,她的另一个名字,也许更有知名度。
叶小鸾。
琼章与黛玉之间,含“玉”量是太相当了。
都是美玉。
而小鸾之名及其自号“煮梦子”,与林黛玉的号“潇湘妃子”,共有的仙气,也是可以意味的。
叶琼章的诗句“远山如黛波如镜,宜入潇湘画里看”,如同为黛玉而写。
至于姓氏对称的奇趣,或可简略。
她们都出生在初春。
居所的名称,一个叫潇湘馆,一个叫疏香阁。
叶琼章是美女。
至今仍在《百美图》或《十美图》中流传。
载入该类书刊的是中国历史上女性群体中的翘楚,聪慧和善良固然是青睐的原因,容貌和姿色却也是资本。
上世纪三十年代上海的美人烟标上,也有这位叶氏美女。
她是一些爱慕古人的浪漫主义者的心中偶像。
对她美貌的公认,更有时人的诸多记载可稽。
母亲沈宜修是这样表述她的容貌的:“鬓发素额,修眉玉颊,丹唇皓齿,端鼻媚靥,明眸善睐。
无妖艳之态,无脂粉之气,比梅花觉梅花太瘦,比海棠觉海棠少清。
林下之风,闺房之秀,殆兼有之。
”父亲叶绍袁称“儿有绝世之姿”,“十七年袅袅素姿,亭亭香阁。
”他曾与女儿戏言:“儿嗔人赞汝色美,今粗服乱头,尚且如此。
真所谓笑笑生芳,步步移妍矣。
我见犹怜,未知画眉人道汝何如?”舅父沈君晦更以一首长诗夸赞其娇美,句云:“双眉纤影月初三,碧黛描成石竹衫。
南国无双应自贵,北方独立讵为惭。
飞去广寒身似许,比来玉帐貌如甘。
”但是,叶琼章对这些赞美不仅不觉得开心,还非常讨厌。
她对父亲说:“女子倾城之色,何所取贵?父何必加之于儿?”这位美女的生活习性,尤其特立独行。
母亲说她“性高旷,厌繁华,爱烟霞,通禅理”,“衣服不喜新”,“然又非纤啬,视金钱若浼,淡然无求,而济楚清雅所最喜矣。
”叶绍袁也有“首无玑珥之耀,衣无罗绮之容,鬓发素簪,旧衣淡服,天姿洁修,自然峻整”。
勾勒出这位美女的质朴自然之美:不喜妆扮,简约素雅。
对技艺却痴迷。
“唤之出庭,方出,否则,默默与琴书为伴而已”,“不分寒暑,静坐北窗下,临书学画或读书”。
叶琼章也说自己:“静对圣贤书史,一炉香,尽消梦思。
”她又是活泼机灵的。
“偶谈世事,吐口应声,选词入意。
”“轻衫日下,素质风前,同诸姐弟弄花争草,纷然笑语,靡不开颜。
”娴静沉思的她,则是:“风雨晦明之际,低眉疾首之时,思郁郁而未伸,景茫茫而生感。
”林黛玉的天姿、气质和性情如何?《红楼梦》第三回有两处,写到她的容貌:“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天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闲静时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第五回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
”二十回称她“素性好洁。
”奇怪的是,曹雪芹对贾府人物的服饰描绘不厌其烦,却不写女主角的服饰装扮。
似乎故意把她摒弃于世俗打扮之外。
也许是表明她不喜奢华,性俭。
或许,作者认为,服饰属凡间的尘浊之物,为空灵的世外仙姝所不屑。
关于林黛玉的肖像描写,向被世人叹为传神之笔。
但在原作里,“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是留空格以待的。
或是写了又删去。
现在的“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属后人妄笔。
眼态,是刻划这个美女主人公的重要特征,到底该是怎么样的?曹雪芹觉得很费思量,他搁置下来,一搁便无从寻味,成了千古之谜。
叶琼章有一首写美女眼睛的诗,叫《题美人遗照》:“微点秋波溜浅春,粉香憔悴近天真。
玉容最是难摸处,似喜还愁却是嗔。
”这画上的美人微含秋波,头发虽然有些散乱,却显得自然真实。
她的面部表情最令人难以捉摸。
因为眼睛微闭,一时看不出是喜还是愁。
仔细一看,原来正不知为什么事有点不高兴呢。
第二十三回,曹雪芹再次写到林黛玉的眼睛:“瞪起两只似睁非睁的眼”。
他似乎偏爱用这个句式写林黛玉的眼睛。
甚至写贾宝玉出场时的眼睛,也是类似句式:“虽怒时而似笑,即嗔视而有情”。
是不是叶琼章的诗,给了曹雪芹什么启示?而叶诗中的美女眼神,专注性灵。
略形而写神,虚无又缥缈。
是叶琼章的临镜自状?不得而知。
可以知道的,是她与林黛玉的容貌、气质、神态,近在咫尺。
曹雪芹是不是当初因为这句诗踌躇?我所关注的叶、林在容貌习性上的相仿佛,似已呼之欲出。
回过头去,再看叶母夸赞女儿美姿的比喻,看叶琼章状写美人之目的诗意,好像就能看见曹雪芹笔端的林黛玉了吧。
尽管曹雪芹对她外表神情的直接描写,如此简约。
到八十九回,有一个赞美林黛玉的联句:“亭亭玉树临风立,冉冉香莲带露开”。
仍然酷似叶琼章。
只不过那已不是曹雪芹的手笔了。
林黛玉“本性娇懒”。
叶琼章的慵闲“昼眠”、“终日掩重门”、“强起亭亭临镜看”、“倦倚碧罗裙”等生活作派,如一脉相承。
她们自小病态恹恹。
对春的来临与逝去、秋的灿烂与萧条凄清,也一样多愁善感地体味着。
和秦观的一首词中,叶琼章喟叹:“过了千秋会,荷叶将成盖。
春不语,难留在,几番花雨候,一霎东风改。
肠断也,每年赚取愁如海”。
与林黛玉深心里的愁怨相比,并不少几许。
诗人身份,大概是叶琼章与林黛玉最显著的共同特征。
红楼群钗中,林黛玉是作诗最多最好的诗人。
她在书里一直以诗化的形象存在。
感悟、才情、作品俱全,而且,所作多是精品佳构。
读者印象里的林黛玉,便是一位血肉丰满的真诗人。
诗风和性情,又迥然不同于他人,自成个性而异峰独立。
书中人就称她“与众不同,非愚姐妹可同列者。
”诗即其人品的注脚,气质和天姿的调色。
海棠诗社以三寸长灯草粗细的梦甜香燃尽为限作诗,别人窘迫苦吟时,她从从容容,一挥而就掷与众人。
史湘云所出酒令。
应对敏妙,如得神助。
她的诗词,以及表达的感伤情调,在《红楼梦》全书风格表现方面的作用,是不可或少和替代的。
现实中的叶琼章,享有领袖晚明初清女性文坛的一代文学高手之誉,生前诗名流传。
被人称作后世班婕妤和蔡文姬。
同代名流多以为她的诗词成风散雨,出口入心,虽唐宋名人,亦当避席。
身妆名诗人的父母,因她的才情,而以朋友相待。
她有谢道蕴的捷才、隽才之外,还表现出一种精工博大的气象。
模写物态,曲尽其妙。
或情深语隽,或意境高远,或深峭隐秀,具多方面的美学欣赏价值。
诗词文均收入历代名贤之编,到如今仍受青睐。
她的诗人地位,自是不必多加记述。
倒是她与林黛玉之间的异彩同趣,值得玩味。
叶琼章九岁时,陪母亲清灯夜坐。
面对秋竹、丹桂和月影。
诗人沈宜修触景生情,诵出一句“桂寒清露湿”。
叶琼章附声吟道:“枫冷乱红凋”。
应诗中的冷寂与凋零之感,让人惊骇。
而才情卓异。
叶琼章去世后,被看作是谶语。
《红楼梦》六十三回写黛玉掣得花名签:“上面画着一枝芙蓉,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
两者意近,且同样是对命运的预示。
叶、林的诗词中,类似谶语的都并不仅见于此。
美丽的神秘主义女郎。
林黛玉珍视草木,曾感叹“草木当春,花鲜叶茂。
想我年纪尚小,便像三秋蒲柳。
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好来;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经得风催雨送?”有一颗易于感悟的心。
听了《牡丹亭》“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曲调,“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典型的诗人气质。
敏锐地感时咏怀、睹物伤情。
她的名诗,如《葬花诗》、《秋窗风雨夕》,以及《题帕诗》等,无不是“心有所感,发于章句”。
所谓“与物鸣不平”。
叶琼章格外频繁地伤春、悲秋,情渗于心,然后托于诗词。
无论花草人物,还是飞禽走兽,都被抹上一层愁怨色彩。
叶琼章愁哭。
一次,舅父问她:还记得和你舅母雪夜围炉,诵读《诗经》的事吗?她说完“记得”就呜咽失声,终席无一寒喧语,只低首掩泪。
她的许多春闺诗词,最动人的佳句,也是最悲情的。
如“流水画桥愁落日,飞花飘絮怨东风,不禁憔悴一春中。
”她们似乎都留恋落日。
留恋那些快要消逝、容易变幻的美好事物。
或许,心底里有种同命相惜之情。
叶琼章的诗词,以春、秋、夜、雨、花为题居多。
诸如:“秋雨急,酿就晓寒相逼”、“蕉雨潇,不管人愁只乱敲”、“柳絮飞残不见春,近来闲杀惜花心”、“隔帘飘落知多少,树下香魂应自消”,以及“花开若使不须春,年年何必春往来”、“花开花落负东君,赚取花开花又落,都是东风。
”从这些灵动而忧郁的文字,与林黛玉相对照,仿佛能看到另一位沉浸在相同意境的情投趣合的孪生姐妹。
有的几乎被林黛玉移情到了自己的字里行间。
或者,林诗更像它们的读后感。
叶琼章曾作《咏画屏上美人十首》。
表面看来似在状写女性之美,其实抒发的还是女子的闺怨。
如“昨夜纤纤雨过时,强扶春病看花枝。
无聊独倚湖山畔,蝴蝶双飞那得知。
”叶、林之诗,共同的引人入胜处,不是来自遣诗造句。
在于诗词表达的那种摧人肺腑的情感,和对生命无常的失落感。
飘荡语意之中的戚楚感慨,令人身世两忘。
黛玉向香菱讲诗时说,“词句究竟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
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叶琼章经常与母亲探讨诗词的写作手法和意境表现方式。
正是立意高旷,使她的诗词被评家称为“无不哀艳芊绵,却是神仙人语,无一字凡间道得出来。
”林黛玉的诗,便俱此神韵。
所以,《红楼梦》的第一知己读者脂批:“逸才仙品”。
两者评论何其相通?遍观中国文学史,女性诗词最堪当此评的除了叶琼章,还有谁呢?所有书中人的诗词,也好像只有林黛玉的才见贴切吧?林黛玉与现实生活中的叶琼章一样多才多艺。
叶琼章十四能弈,十六善琴,清泠可听。
家有画卷,即能摹写。
也都一样不喜女工,“慵刺绣”。
而在博古经史方面,涉猎之广,见解之特,更一样地为别人所难企及。
叶琼章诗词博采历史人物和事件,同林黛玉对古今的熟识与关注,如出一辙。
潇湘馆中,“窗下案上设着笔砚”,“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
叶琼章住的疏香阁,也是临床一张几案,上置文房四宝,墙边书帙满架。
这类陈设不仅表明她们是勤读之辈,琴棋书画之外,学殖丰富,更隐示她们的诗人身份。
迥异于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宝钗之流。
她们甚至都一样地喜慕和欣赏晋人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