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归纳总结复习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48.00 KB
- 文档页数:15
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2019-2020年七年级下册文言文练习汇总含答案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⑵学而不思则罔罔:⑶思而不学则殆殆: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耻:⑸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厌:2.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写出《论语》八则中现在常用的成语:。
4.在《论语》八则中,关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各有哪些论述?学习态度:学习方法:5.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八则中孔子的话:。
6.《论语》八则告诉我们,学习必须注意什么?二、《寓言三则》(一)《南辕北辙》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⑴吾欲之楚欲:⑵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虽:⑶吾御者善御:2、翻译句子。
⑴君之楚,将奚为北面?⑵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3、《南辕北辙》这篇短文的寓意是什么?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 《塞翁失马》1.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
(1)人皆吊之吊:(2)居一年居:(3)此独以跛之故独:2.翻译下面的句子。
(1)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2)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3.将《塞翁失马》这篇寓言概括为一个成语,并结合课文和实际来谈谈自己的认识。
(三)《阿豺折箭》1.解释下列词语(1)俄而命母弟慕利延曰俄而:(2)汝曹知否汝曹:2.翻译下例句子。
(1)阿豺谓曰:“汝等各奉吾一只箭。
”(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3.《阿豺折箭》给我们什么启示?三、《渡者之言》1、解释加点词语。
(1)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束:(2)望城二里许.许:(3)渡者熟.视小奚熟:(4)予愠为戏愠: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衰玩焉。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②不若己者。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③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语》)【注释】①“商”和下文的“赐”皆为孔子弟子。
②说:谈论。
③化:融为一体。
④鲍鱼之肆:卖咸鱼的店铺。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香远益清则商也日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自钱孔入,而钱不湿C.水陆草木之花一老河兵闻之D.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陈康肃公善射(2)用“/”给乙段中的画线文字断句。
(限断两处)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商好与贤己者处,赐好说不若己者。
(4)人生在世,应该如何修炼自身,让自己不断进步发展?请联系甲乙两文的内容,阐述你的看法。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加下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谈笑有鸿儒(________)②阅金经(________)③有仙则名(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语文七年级下学期文言文综合试题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孙权劝学》复习清单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三、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指出其可行性。
七下语文中考文言文训练题《伤仲永》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初极狭,才通人B.未尝识书具默而识之C.父异焉,借旁近与之渔人甚异之D.忽啼求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真不知马也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蒙乃始就.学C.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D.得.为众人而已耶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4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
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
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
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
5(2013年中考)10.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聚、团结)B.稍稍宾客其父(客人)C.泯然众人矣(常人)D.贤于材人远矣(胜过、超过)6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或以钱币乞之”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A.扶苏以数谏故B.属予作文以记之C.皆以美于徐公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7.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A.父异焉,借旁近与之(父亲的做法是不同的,是从邻近人家借来给他)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白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C.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仲永的情况)D.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就是该接受别人教育的时候,他没去啊)8.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方仲永幼时天资过人,后来却因其父“不使学”反落为平庸无奇之辈。
最新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复习整理《孙权劝学》复习清单一、重点字词1、当涂:当道,当权。
2、辞:推托3、治经:研究儒家经典。
" 经”指,《易》《诗》《书》《礼》《春秋》等书。
4、博士: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5、邪:通“耶”,语气词。
6、但:只,只是7、见往事:了解历史。
见,见解,见识;往事,指历史。
8、及:到,等到。
9、今者:如今,现在10、才略:才干和谋略。
11、更:重新。
12、刮目相待:拭目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刮:擦拭。
13、见事:知晓事情。
二、重点句子翻译。
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
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和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长兄你知晓事情怎么这么晚啊!三、问题探究。
1、本文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影响,请你谈谈学习的体会。
例:①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②吕蒙知不足而后弥补,最终大有长进。
这说明:“学习,无论从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③孙权是个善用人才的明君。
④读书能使人增长知识,开拓视野。
2、课文怎样表现吕蒙的学习效果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论议来表现的。
吕蒙原本是一介武夫,通过孙权的劝学,他勤奋学习,最后成了一名儒将。
所表现出的才能令人刮目相待。
我们如果能像吕蒙一样,抓紧时间,发奋学习,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到时候老师可要对同学们刮目相看,我们的同学也不会是吴下阿蒙。
3、孙权如何劝吕蒙学习的?⑴交代吕蒙的身份“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说明学习的必要性⑵用限止语气“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来克服吕蒙畏难的心理⑶现身说法“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指出其可行性。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古诗文默写》试题汇编(附答案)(一)《木兰诗》(南北朝乐府北方民歌)1.《木兰诗》中写木兰从军的原因是的诗句是: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木兰诗》中面对可汗大点兵,木兰作出的决定是: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木兰诗》中写木兰出征前紧张准备的句子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4.《木兰诗》中写木兰奔赴前线思念亲人的句子是: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5.《木兰诗》中的“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这两句诗,通过环境描写,渲染出十年军旅生活悲壮.严酷的气氛,烘托出木兰勇敢、坚强的性格。
6.《木兰诗》中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7.《木兰诗》中从“归来见天子”一段里你揣摩一下木兰希望过什么样的生活?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8.《木兰诗》中概括木兰十年征战生活的句子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9.出自《木兰诗》的成语“扑朔迷离”比喻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辨清真相,其原话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0.《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夜景,借星夜哨兵为战场上的木兰做了一幅剪影式勾勒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11.《木兰诗》中描写木兰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12.《木兰诗》中与成语“扑朔迷离”有关且用生动而通俗的比喻,道出全诗主旨的诗句是: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13.《木兰诗》中说明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且概括了木兰多年征战经历的名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14.《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凯旋而归后的强烈愿望诗句是: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二)《山中杂诗》(吴均)吴均《山中杂诗》一诗中,反映山中屋宇地势高峻且富有情趣的两句是: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伤仲永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世隶耕________②日扳仲永________③称前时之闻________④受之天________(2)下面各组划线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借旁近与之夸父与日逐走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不能名其一处也C.又七年,还自扬州屠自后断其股D.于舅家见之但当涉猪,见往事耳(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②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4)方仲永作诗由“________”到“________”,充分说明了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稼,耕种。
穑,收割。
(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见其饭/见往事耳B.汝知稼穑之艰难/人不知而不愠C.上谓侍臣曰/权谓吕蒙曰D.木从绳则正/择善而从(2)请用三条“/”给文中的画线句子断句。
2019年部编新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期末总复习(含答案)第4课《孙权劝学》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8课《木兰诗》一、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语文初一下学期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古文鉴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竹似贤,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
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竹心空,空以体②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②者。
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
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③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注释】①本:根。
②虚受:虚心接受。
③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①可爱者甚蕃 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________④空以体道 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结合甲乙两文谈谈,君子应该具有怎样的品性。
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唐太宗诲太子(宋)司马光上谓侍臣曰①:朕自立太子②,遇物则诲之,见其饭,则曰:“汝知稼穑③之艰难,则常有斯饭矣。
”见其乘马,则曰:“汝知其劳逸,不竭其力,则常得乘之矣。
”见其乘舟,则曰:“水所以载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
”见其息于木下,则曰:“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十三》)【注释】①上:指唐太宗李世民。
侍:在尊长旁边陪伴。
②太子:指唐高宗李治。
③稼穑:泛指农业生产。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综合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王冕者,诸暨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
暮归,忘其牛,或①牵牛来责蹊田②者。
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③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④若不见。
【注释】①或:有人,有的人。
②蹊田:践踏田地。
③策:通“册”。
④恬:心神安适。
(1)解释加下划线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已而复如初(________)②冕因去(________)(2)文中写佛像“狞恶可怖”,作者的用意是什么?(3)王冕是一个青春励志的典型。
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悟呢?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螳螂捕蛇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有声甚厉。
寻途登觇①,见巨蛇围②如碗,摆扑③丛树中,以尾击柳,柳枝崩折。
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捉割之。
然审视殊④无所见,大疑。
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
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⑥已破裂云。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注释】①觇(chān):察看,窥视。
②围:指蛇的身围。
③摆扑:扭动摔打。
④审:仔细。
殊:极,很,完全,非常。
⑤攧:同“颠”,跌、摔。
⑥额(é)上革肉:头顶的皮肉。
(1)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闻崖上有声甚厉/但闻燕山胡骑鸡啾啾B.寻途登觇/寻十余里无迹C.渐近临之/沧州南一一寺临河干D.则一螳螂据顶上/可据理臆断欤(2)请用三条“/”给下列句子断句。
久之蛇竞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3)结合选文,说说小小韵螳螂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
3.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口技》总复习一、文学常识《口技》的作者是朝的,字,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三、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者,……的人)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
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
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曳屋许许声(拉)②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侧目.(名词用作动词,看)③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聚在一起,合拢;会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里面。
)两股战战(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
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少。
)④一词多义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2.众宾团坐(动词,坐)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④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课本作业题)四、重点句子翻译:①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初一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文言文阅读【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之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乙】奴子傅显,喜读书,颇知文义。
亦稍知医药,性情迂缓①,望之如偃蹇②老儒。
一日,雅步行市上,逢人辄问:“见魏三兄否?”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魏问相见何意。
曰:“适在枯水井前,遇见三嫂在树下作针黹③,倦而假寐。
小儿嬉戏井旁,相距三五尺耳,似乎可虑。
男女有别,不便呼三嫂使醒,故走觅兄。
”魏大骇,奔往,则妇已俯井哭子矣。
夫僮仆读书,可示佳事。
然读书以明理,明理以致用也。
食而不化,至昏聩僻谬④,贻害无穷,亦何贵此儒者哉!(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①迂缓:迂腐迟缓。
②惬赛:高耸,引申傲慢。
③针黹(zhǐ):针线活。
④昏聩僻谬:糊里糊涂,怪癖荒谬。
(1)用“/”给乙文中画线处断句(限断三处)。
或指所在复雅步以往比相见喘息良久。
(2)下列甲、乙两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之”的“闻”与成语“闻风丧胆”的“闻”意思想同。
B.“适在枯水井前”中的“适”与成语“适可而止”的“适”意思不同。
C.两只落入水中的石兽,过了十多年,未被河水冲到下游,反而到了上游数里外处。
D.傅显知书达理,他看到小孩子有险情,急忙去找小孩子的父亲,小孩子才平安无事。
语文七年级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检测试题带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周敦颐,字茂叔,为分宁主簿①。
有狱②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老吏不如也。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
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③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选自《宋史·周敦颐传》)【注】①主簿:官名。
②狱:案件。
③手版:笏板,是古时大臣上朝时手中所持的狭长板子,用以列出上奏的事项。
(1)《爱莲说》的作者周敦颐,是________时期的________家。
(2)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鲜有闻________③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________④将弃官去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
(4)【甲】文中作者独爱莲花,认为莲才是花中君子。
请结合对莲的描写体会莲具有哪些君子品性?(5)黄庭坚称周敦颐“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阅读【乙】文,说说文中的周敦颐是个怎样的人?2.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黄杨每岁长一寸,不溢分毫,至闰年反缩一寸,是天限之木也。
初一下册文言文语文综合试卷含解析1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节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河中石兽》)【乙】欧阳公尝得一古画牡丹丛,其下有一猫,未知其精粗①。
丞相正肃吴公与欧公姻家②,一见曰:“此正午牡丹也。
何以明之?其花披哆③而色燥,此日中时花也;猫眼黑睛④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若带露花,则房敛⑤而色泽。
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
”此亦善求古人笔意⑥也。
(选自《正午牡丹》)【注】①精粗:精良和粗劣。
这里指古画水平的高低。
②姻家:儿女亲家。
③披哆(chǐ):文中指花朵完全开放、花瓣散开。
④黑睛:瞳孔。
⑤房敛:花冠收拢。
⑥笔意:这里是指绘画的乐趣。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转转不已________②如是再啮________③尝得一古画________④善求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B.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C.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D.猫眼早暮则睛圆/日渐中狭长/正午则如一线耳(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②猫眼黑睛如线,此正午猫眼也。
(4)从“老河兵找到石兽”“丞相吴公一眼看出画面上是正午牡丹”两件事中,你受到怎样的启发?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孟母三迁邹孟轲母,号孟母。
其舍近墓。
孟子之少也,嬉游为墓间之事①。
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②也。
”________去,舍市旁。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文言文试题含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纪昀《河中石兽》)【乙】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及见外方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哉,人之颈也!焦②而不吾类!”外方人曰:“尔垒然凸出于颈者,瘿病之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刘元卿《南岐之人》)【注】①瘿:读yǐng。
颈瘤,俗称大脖子病。
②焦:细瘦干枯。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湮于沙上________②转转不已________③及见外方人至________④焦而不吾类________(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B.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C.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D.南岐在秦蜀山谷中/其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②吾乡之人皆然,焉用去乎哉!(4)【甲】、【乙】两文揭示的共同道理是什么?2.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文言文归纳总结复习试题一、文学常识《口技》的作者是朝的,字,这篇文章选自朝编的小说,以叙写故事为中心。
二、通假字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满坐宾客无不伸颈(通“座”,座位)三、词的积累①重点词语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
者,……的人)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
宴,宴请,用作动词)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众宾团坐(围绕而坐)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其夫呓语(说梦话)妇抚儿乳(喂奶)众妙毕备(全、都)宾客意少舒(意,心情。
少,稍微)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虽人有百手(即使)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以为妙绝(以为,认为。
妙绝,极点)变色离席(色,脸色。
座,座位)奋袖出臂(扬起、举起)两股战战(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
走,跑)曳屋许许声(拉)②词类活用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会宾客大宴.(名词用作动词,举行宴会)侧目.(名词用作动词,看)③古今异义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
今义:聚在一起,合拢;会议。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
今义:小,细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
今义:里面。
)两股战战(古义:大腿。
今义:量词;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
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
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
今义:用鼻子嗅。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
今义:数量少。
)④一词多义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指:1.手有百指(名词,指头)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指明)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是:1.当是时(介词,这)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2.众宾团坐(动词,坐)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④表示时间的词语(见课本作业题)四、重点句子翻译:①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②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③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④曳屋许许声。
⑤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五、句式积累省略句“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倒装句“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
六、默写:1、默出文章头尾相照应的部分:2、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3、当是时,,,,,,一时齐发,。
4、默写出文中三处侧面描写的地方: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6、默写出文中描写一家四口人由醒入睡的语句:七、问题探究1、读2、3、4段。
思考:这三段分别描写了哪几个场面?三个场面:(1)一家人深夜里被惊醒的场面;(2)这家人再次入睡的场面;(3)一场特大火灾的惊险纷乱场面;2、各场景的声音变化有何特点?第一场景:声音由远而近,由外而内,由小而大,由分而合。
第二场景:声音由大而小,由密而疏,微闻余声。
第三场景:声音由少而多,由小而大,百千齐作,应有尽有。
总结:总体看来,声音的变化,由小而大,再由大到小,最后又变大。
3、对于听众反应的描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能突出表演的效果,烘托出口技人技艺的高超。
4、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有何作用?首尾呼应;同时强调道具的简单,从侧面表现了口技人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突出了其技艺之“善”。
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①这段文字中统领全文或连贯全文的关键字是:(善)。
②本段中哪些叙述表明了口技表演者不借助外物吸引人,而是靠超人的技艺或真实本领演出的?(用原文回答)答: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③“满座寂然,无敢哗者”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体现了观众怎样的心情?答:渲染了演出前肃静、紧张的气氛,暗示口技表演者的艺术声望之高,为下文写口技者的表演作衬托和伏笔。
急切而向往的心情。
④选文第1段交待了哪些事?在全文中有何作用?交待了口技表演者,演出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听众情况和开演气氛。
为下文记叙精彩表演作了渲染和铺垫。
⑤用4个“一”列举道具,有何用意?突出道具的简单,说明口技人表演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非他物。
⑥第2段描写口技人表演的声响,其顺序是什么?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少及多。
⑦“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表现了听众听表演的哪些内心感受?听得入神,心领神会,满意、折服的感受。
6、全文从三个方面突出表演者技艺高超:对表演的描绘;道具的简单;听众的反应。
7、作者在第三段中怎样表现口技之“善”的?既有正面描写各种声音,又有侧面描写宾客为表演所陶醉、折服的神态,这样共同表现其表演之“善”。
8、与“不能名其一处”中“名”意思相同的是( A )A、莫可名状B、至理名言C、有名无实9、阅读全文后总结课文是怎样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课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两个方面:表演者和听众。
一方面正面描写口技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另一方面侧面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
在描写过程中,都是先写表演,后写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结合。
第四单元《口技》一京中有善口技者。
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众宾团坐。
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1、本文节选自《》是清代编选的小说。
作者,字,人。
2.给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会.宾客大宴( ) A.适逢,正赶上B.会议C开会D.会合(2)众妙毕.备( ) A.毕生B.毕业C全、都D.完了(3)宾客意少.舒( ) A.少量B.稍微C减少D.年轻(4)不能名.其一处也( ) A.名字B.名声C.出名D.说出3.把下列两句话译成现代汉语。
(1)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4.本文写到了口技艺人表演的哪几个场面,请用简洁的语言把它概括出来。
(3分)5.“一时齐发”指文中6.文中描写宾客听表演后神态的句子是,这样写的作用是7.文中用写声之远,用、和写声之近,用写声之大,用写声之小、夜之静。
8.文章正面描写了,侧面描写了,都是为了突出。
二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身,其夫呓语。
既而儿醒,大啼。
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
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
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斥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妇抚儿乳()(2)既而儿醒()(3)一时齐发()(4)众妙毕备()2.用“//”将本文段分成两层,并概括段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段文字描绘一家人由睡到醒的情况,主要运用了______ _、______ _的描写方法。
4.本文段描写听众的情态,有何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描写听众表现的文字中,说明听众入了神,唯恐听漏,同时还想了解其中的奥妙所在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听众心领神会,感到满足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听众为之折服,但又不便忘形叫好的词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翻译:一时齐发,众妙毕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
两儿齐哭。
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暴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2)虽人有百手()(3)不能名其一处()(4)两股战战()8.直接称赞口技者的句子是__;从侧面烘托口技者的句子是___ ___。
9.直接表现火势凶猛的句子是___ ________ ____。
10.表现大火中人们行动的声音是。
11.描写听众表现的句子是12.翻译。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13.按要求填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是、;文中拟声的叠音词是、;文中表示不同声音的动词是;第五单元《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