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账务实务:揭秘-财务报表五种常见虚假形式
- 格式:pdf
- 大小:101.18 KB
- 文档页数:2
财务报告常见舞弊手法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会计报表附注等,是反映一个会计主体一定时点和期间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资金变动情况的书面文件,是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投资者和债权人作出决策的依据。
虚假财务报告是指为了获得不当利益而有意歪曲事实,违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以不真实、不完整的会计资料为基础,擅自虚构有关数据而编制的财务报告。
了解管理当局财务报告欺诈的手法及成因,对提高我国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营业收入舞弊手法1.变更销售收入确定方式一些上市公司并非销售单一产品,而是销售整个系统,需要实施、安装与服务,销售过程持续时间长,因而收入并非一次实现。
特别是对于跨年度实现的销售,需要在年度间分配利润。
一般企业根据销售的不同阶段划分收入实现比率,而该类比率的变化,无疑会影响到当期盈利。
2.虚构收入这是最严重的财务造假行为,有几种做法:一是白条出库,作销售人账。
二是对开增值税销售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
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虚拟购销业务,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
比如,黎明股份所属的黎明毛纺织厂通过与1l户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虚增主营业务收入1.07亿元,虚转成本7812万元,虚增利润2902万元,虚增存货2961万元,既达到了虚增收入利润的目的,又不增加税负。
三是虚开发票,确认收入。
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场价销售给第三方,确认该子公司销售收入,再由另一子公司从第三方手中购回,这种做法避免了集团内部交易必须抵消的约束,确保了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收入和利润,达到操纵收入的目的。
3.提前或者延后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的情况有:一是将一些不确定性的收入确定为收入。
例如,国嘉实业在1997年12月5号与美国公司同意以12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国嘉实业开发出的软件,合同约定交货的时间为1998年6月,1998年2月质量鉴定后予以验收。
但国嘉实业在1997年12月25号与一家外贸公司签订协议,以9600万元的价格“卖断”软件,据此确认了5100万元的利润。
财务会计作假手法解密介绍财务会计作假是指在财务报表中故意篡改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分析师、债权人等的目的。
这种行为在许多公司中存在,尽管各国都有法律法规来防止和打击这种行为,但仍然有许多公司继续使用各种手法来进行财务会计作假。
本文将揭示一些常见的财务会计作假手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辨别和防范这些行为。
1. 收入虚增一种常见的财务会计作假手法是收入虚增。
公司可能通过以下方式来夸大其收入:•销售假账:公司会创造虚假销售订单或将销售额夸大,以增加收入。
•收款滞后:公司在报表期末刻意延后收款,使得收入在该期间内被记入,以增加营业收入。
这些手法往往会伴随着虚假的销售合同、客户单据和收款记录。
2. 成本虚减为了使公司的利润看起来更高,企业可能会通过降低成本的方式来进行财务会计作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成本虚减手法:•库存伪装:将过期或丢失的库存计入成本,以减少实际成本。
•资产减值欺诈:人为降低资产价值,以减少计入财务报表的成本。
这些手法往往需要伪造文件和虚构的事实来掩盖真实情况。
3. 财务报表篡改财务报表篡改是指任意改动财务报表数据,以达到欺骗投资者和其他相关方的目的。
以下是一些财务报表篡改的手法:•利润平衡:通过调整收入和支出的时间和金额,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资产伪造:虚构公司资产,使得公司的净资产看起来更健康。
•负债隐藏:隐藏公司的负债,以减少债务负担的呈现。
这些手法需要对账目进行伪造,并控制内部系统来掩盖真实情况。
4. 税务欺诈税务欺诈是通过欺骗税务机关来减少企业的应交税款。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税务欺诈手法:•虚构支出:将个人开支等虚构为公司支出,以减少公司的应纳税额。
•转移定价:将利润转移到低税率的国家或地区,以减少纳税义务。
这些手法需要通过编造文件和伪造交易来实施。
5. 其他手法此外,还有其他一些财务会计作假手法,例如:•资本支出欺诈:夸大资本支出,以掩盖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
•假账户:在财务报表中设立虚假账户,以掩盖真实的财务信息。
财务报表粉饰手段解密财务报表粉饰是指企业为了追求某种目标而有意隐瞒、掩盖或篡改财务信息,以达到在外界获得更好的市场声誉、融资条件或者是满足管理者个人的利益诉求。
这种粉饰手段往往会误导投资者、贷款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使其对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产生错误的认识和判断。
下面将为大家解密一些常见的财务报表粉饰手段。
一、收入和收益的粉饰手段1. 延迟确认收入:企业可以不及时确认实际已发生的销售收入,将收入的确认时间延后,以达到在报表中呈现更好的财务状况。
2. 杂收款虚增:企业可以通过虚构收入来源、夸大收入金额等手段,将本不属于正常业务范畴的收入加入到报表中,以提升经营业绩。
3. 非经常性收入转化为经常性收入:企业可以将本应作为非经常性收入的项目或交易,通过合理化、全面化的解释而转化为看似正常的经常性收入,以净化报表,美化财务状况。
二、费用和成本的粉饰手段1. 夸大资产价值降低折旧和摊销费用:企业可以通过高估固定资产、低估折旧和摊销比例等手段,降低折旧和摊销费用,以提高净利润。
2. 将费用资本化:企业可以将本应计入费用的项目,通过改变会计核算政策和方法,将其资本化,以减少当期费用支出,提高利润水平。
3. 健全收入、拔高成本:企业可以虚高成本费用、减少收入,将真实利润缩水,从而为未来的利润增长腾出空间。
三、资产和负债的粉饰手段1. 资产负债调整:企业可以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资产负债,使企业在特定指标上达到预期目标,以营造良好的财务状况。
2. 隐瞒或化解风险:企业可以通过虚假记账、不良资产转移等手段,将本应计入负债的项目转移或化解,以减少负债规模,降低风险的暴露度。
3. 创造虚假资产:企业可以通过虚构非经常性收入、夸大资产价值等手段,创造虚假的资产,以弥补负债,改善财务状况。
四、其他粉饰手段1. 税收避税与逃税:企业可以通过各种税务筹划手段,将本应纳税的所得转移或避免,以减少税收负担,增加净利润。
2. 财务工程:企业可以通过各种金融工程、结构安排等,以粉饰财务表现,改善与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关系。
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
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一、表表不符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致。
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
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10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账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造成表表不符。
二、虚报盈亏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
报表本意是要向一些使用人提供最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会计报表传递了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与欺骗了报表使用者,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决策。
如深圳一辉实业有限公司,1993年成立时,注册资本与实收资本均为1000万元,但至1997年,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陡然增至1个亿,后经查,这次“飞跃”纯属深圳协力、兴蒙、国正三家会计师事务所为获取高额审计费而出具了虚假审计报告所为,短短几年,该企业就凭着假报表和假报告套取银行贷款达4000多万元,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有些单位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拉缩的弹簧,拉缩出许多为已所用的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款;对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奖励与荣誉等,这样随意调节会计报表,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财务会计报表常见的5种虚假形式一、表表不符根据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财务会计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损益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致。
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
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10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帐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造成表表不符。
二、虚报盈亏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
报表本意是要向一些使用人提供最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会计报表传递了虚假的财务会计报表信息,误导与欺骗了财务会计报表使用者,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决策。
有些单位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拉缩的弹簧,拉缩出许多为已所用的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款;对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奖励与荣誉等,这样随意调节财务会计报表,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三、表帐不符财务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帐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帐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表帐必须相符。
但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中:发现表账不相符的情况却比比皆是。
如某单位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10万元,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帐款和坏帐准备金额,造成表帐不符。
四、报表附注不真实财务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是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包括对基本会计假设发生变化;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报表主要项目的进一步注释),以及或有某项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不可调整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说明等。
财务报表作假形式及案例财务报表造假形式及案例会计造假分为三步:第一步会计凭证造假,第二步会计账簿造假,第三步是财务报表造假。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主要有:利用资产类账户隐瞒亏损虚增利润、利用资产重组调节利润、利用股权投资调节利润、利用关联交易调节利润、利用特殊时点的时间差调节利润、虚报亏损、根据行业平均比率指标直接在财务报表中进行调整等手段。
以下以财务报表会计科目为依据,结合相关造假步骤和手法进行分析。
一、表表不符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利润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致。
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
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10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账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价值。
造假原因:(1)为了应对企业内部考核财务报表提供的数据通常是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奖金、工资和职务提升的依据。
如果本年度不能实现企业下达的各项指标,则企业各级管理人员的奖金就会减少,工作岗位也可能丢掉,所以,这种短期目标行为为财务报表造假提供了动机。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经营业绩的考核,不仅涉及企业总体经营情况的评价,还涉及企业厂长经理的经营管理业绩的评定,并影响到其提升、奖金福利等方面。
因此,为了能在经营业绩上多得分,企业就有可能会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包装、粉饰。
可见,基于业绩考核而进行的财务报表造假是最常见的动机。
(2)为了获取信贷资金和商业信用任何一个贷款者都不愿与经营不佳、面临倒闭的企业合作。
这就为那些运营不好的企业进行报表造假提供了“温床”。
企业为了获得外界的资助,就需要通过财务报表来欺骗舆论和外界。
三大财务报表警惕十个常见财务造假表现
一、资产负债表相关症状
1.货币资金余额不合理。
或者表现为与业务规模不相匹配,或者体现为“高现金与高负债”同时并存。
2.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产品竞争力未见明显提升,但经营业绩却逐年提升。
二、利润表相关症状
3.利润指标多年表现不错,但却多年不进行现金分红,且多年并无实际再投资。
4.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经常呈现出良好的反向互补性。
即当营业利润不佳的时候,投资收益往往出现较好情况,而当营业利润改善之后,投资收益又变得稀松平常。
5.收入规模持续扩大或出现较大增长,但营业费用或管理费用却持续下降或出现较大降幅,且无合理解释。
6.连续多年毛利率或主营业务利润率畸高,且无合理解释。
7.低周转率和高毛利率多年持续并存。
三、现金流量表相关症状
8.利润数据缺乏现金流量的支持。
如营业利润3000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却仅为800万。
9.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多年持续大额为正,同时投资现金流量进而多年持续大额为负。
(很多造假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都具有这一特征,如著名的达尔曼。
四、综合症状
10.某些科目的数字特别整齐.
小编寄语:会计学是一个细节致命的学科,以前总是觉得只要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了,但这样是很难达到学习要求的。
因为它是一门技术很强的课程,主要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业务方法。
诚然,困难不能否认,但只要有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最后加上勤奋,那样必然会赢来成功的曙光。
天道酬勤嘛!。
财务会计造假手段及典型案例一、财务会计造假手段。
1. 虚构收入。
这就像是无中生有地变魔术。
企业会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销售交易。
比如说,和一个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者是关联方伪装成的客户签订假的销售合同。
然后再伪造相关的发货单据,就好像真的把货物发出去了一样,其实仓库里的东西压根就没动。
最后再开个假发票,这样在账面上就凭空多了一笔销售收入。
这就好比一个人说自己卖了一堆空气,还假装收了钱。
2. 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就像是心急吃热豆腐,东西还没完全弄好或者服务还没完全提供,就把收入算到账上了。
比如一个软件公司,软件还在测试阶段,有很多漏洞,但是为了让财务报表好看,就说软件已经可以交付使用了,然后把相关的收入确认了。
而推迟确认收入则是把已经到手的收入藏起来,等到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
就像一个人得到了一笔奖金,但是不想这个月让别人知道自己有钱,就先把这笔钱偷偷藏起来,等下个月再拿出来炫耀。
3. 费用资本化。
这就像是把本来应该是日常花销的东西,当作是一种投资。
比如说,企业日常的维修费用,本来是应该直接算作当期费用的,但是为了减少当期的成本,就把它当作是对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进行资本化处理。
这样就可以把费用分摊到未来的几个期间,当期的利润就会显得好看一些。
这就好比本来是今天吃的饭钱,却硬要说这是为了以后身体好的一种投资,不把它算在今天的开销里。
4. 关联交易造假。
关联交易本来是正常的商业往来,但是造假的时候就变味了。
企业会通过关联方之间不合理的定价来操纵利润。
比如说,一个集团里有A和B两家公司,A公司生产的产品成本是100元,正常市场售价应该是150元,但是为了让A公司利润好看,就以200元的价格卖给B公司,这样A公司就多赚了一笔,实际上就是在集团内部玩数字游戏,把钱从左口袋挪到右口袋,还让外人看起来A公司很赚钱。
5. 隐瞒负债。
这就像是一个人欠了很多债,但是却不想让别人知道。
企业会把一些应该记录的负债不记录在账上。
财务造假形式简介财务造假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操纵财务报表,误导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机构,从而获取非法利益的行为。
财务造假形式多种多样,以下将介绍其中几种常见的财务造假形式。
1. 收入操纵收入操纵是指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增加收入,从而虚增公司的经营业绩。
常见的手段包括虚构销售收入、多次销售同一产品、将收入提前确认等。
虚构销售收入是指企业虚假记录销售交易,使得销售额得以虚增。
多次销售同一产品是指企业多次将同一产品卖给不同的客户,从而使销售额得以虚高。
将收入提前确认是指企业将尚未收到款项的销售交易提前确认为收入,以提高当前季度或年度的财务业绩。
2. 资产减值转移资产减值转移是指企业将应该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其他费用科目,以减小负债或提高利润。
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反映资产的真实价值。
然而,企业可以通过将资产减值准备计入其他费用科目,从而掩盖资产价值下降的情况,造成公司利润虚高的假象。
3. 费用虚增费用虚增是指企业通过夸大费用支出,使得财务报表显示公司业绩较差,以降低纳税额或以其他方式获取利益。
常见的费用虚增手段有夸大资产折旧、虚构费用及透过关联交易转移费用等。
夸大资产折旧是指企业在计算资产折旧时,故意适用较短的折旧期限,使得资产折旧支出增加,从而降低公司利润。
虚构费用是指企业虚构各类费用支出,以减小公司的实际税前利润。
4. 存货操纵存货操纵是指企业通过虚增或虚减存货,改变公司利润情况。
常见的存货操纵手段有集中采购、盘点巧算和虚构存货等。
企业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大量存货,从而虚增公司的业绩。
盘点巧算是指企业在盘点存货时,会故意低估存货价值,从而使得公司的利润得以虚低。
虚构存货则是指企业虚构不存在或数量夸大的存货,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公司的资产和利润。
5. 销售假帐销售假帐是指企业虚构或伪造销售交易,使得公司销售额虚增。
常见的销售假帐手段包括虚构销售交易、伪造销售合同和销售商品回流等。
财务报表造假手段揭秘!会计不能干但要知道财务报表好比美女的泳装,披露很多,关键却被隐瞒。
本文揭秘常见的利润造假手段。
利润造假常用的手段有:提前确认收入;虚构收入;不可持续业务扩大利得;操纵投资影响利润;推迟费用;掩盖成本;收入延后费用提前等。
1、提前确认收入提前确认收入的手段有:未履行合同就确认收入;未按进度确认收入;风险未转移就确认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公司的应收帐款会直线上升,特别是长期未开票的应收帐款会大大增加,应收帐款周转天数会延长。
应收帐款周转天数=计算期天数X平均应收帐款/收入。
提前确认收入,也会使经营活动现金流大幅少于营业利润。
出租公司长期租赁业务,如果选择较低的贴现率折现收入,会使当期收入加大。
买电信套餐赠手机,需把套餐收入分配一部分给手机,如果分配给手机的收入偏多,就提前多确认了收入。
建设工程完工进度高估,也会加大当期的收入。
收手续费的委托代销业务,委托方发货时风险没有转移,不应该确认收入,如果发货时就确认,就是财务造假。
给经销商铺货时就确认收入,也是类似情况。
新产品延长付款期,往往是为了扩大销量,把未来的收入提前到当期。
2.虚构收入虚构收入的常用手段有:进行缺乏经济实质的交易;进行有失公平的交易;负债确认为收入。
A公司年度亏损1000万,同B公司(保险公司)签订一份保险合同,A分三年支付给B保费1300万,B现在给A理赔款1000万,A 把理赔款确认利得,从而弥补了1000万的亏损。
该交易缺乏经济实质,构成欺诈。
与客户或经销商串通,虚假交易,先确认收入,后期再以退货处理,从而弥补当前亏损。
企业以货物做抵押向银行借款100万,企业没确认负债,而是确认收入100万,是歪曲事实,虚构收入。
客户的预付款,本应确认负债,企业却记为收入;中介和受托机构,代收的钱是负债,把代收的钱确认为收入,歪曲了事实,虚构了收入。
3.不可持续业务夸大营业收入A公司整体出售一条包装物生产线,市场价1000万,以400万的价格出售给B公司,600万的差价,要求B后期低价出售包装物给A公司。
财务报表舞弊有哪些形式财务报表是反映企业或预算单位一定时期资金、利润状况的会计报表。
我国财务报表的种类、格式、编报要求,均由统一的会计制度作出规定,要求企业定期编报。
目前,国营工业企业在报告期末应分别编报资金平衡表、专用基金及专用拨款表,基建借款及专项借款表等资金报表,以及利润表、产品销售利润明细表等利润报表;国营商业企业要报送资金平衡表、经营情况表及专用资金表等。
财务信息舞弊的主要方式财务信息舞主要是通过正曲财务报表的形式实现的,基于不同的目的,财务报表舞弊会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一、财务报表舞弊的目的1.为了表现良好的经营业绩,误导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采用高估利润的方式;2.为了掩盖企业的财务风险,对企业的负债予以低估;3.为了减少企业缴纳的税金,实行低估利润的方式;4.为了表现良好的现金流,高估净现金流入量。
二、财务报表舞弊的不同形式高估利润和掩盖财务风险也可能是同时发生的,这两类财务报表舞弊行为是最常见的:1.高估利润高估利润一定会高估收入或低估费用,在这一过程中,将伴随着高估资产或低估负债。
按照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有如下六种组合:(1)高估收入同时高估资产;(2)高估收入同时低估负债;(3)低估费用同时高估资产;(4)低估费用同时低估负债;(5)直接高估利润同时高估资产;(6)直接高估利润同时低估负债。
具体手段可能会通过关联方销售、虚假销售、附带条件的销售、寄售等方式记录虚构的销售收入,或通过不恰当的截止以及不恰当使用完工百分比法等提早确认收人2.低估负债低估负债时常是高估利润的工具,但有时为了专门掩盖财务风险,也会以低估负债为目标进行财务报表舞弊,按照会计等式的平衡关系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有如下五种组合:(1)低估负债同时伴随着低估资产(2)低估负债同时伴随着高估所有者权益(3)低估负债同时伴随着高估利润(4)低估负债同时伴随着高估收入(5)低估负债同时伴随着低估费用低估利润的目的是为了将少所得税的缴纳,实施舞弊的方式与高估利润正好相反,这一过程将伴随着低估资产或高估负债。
本文由梁老师精心编辑整理(营改增后知识点),学知识,来百度文库!
常见虚假企业会计报表种类
第一,收入不真实。
比如收入、财政补助或财政拨款不及时入账,导致少计当年收入和净利润,多计次年收入和净利润;将收入存放在账外,导致少计当年净利润。
第二,虚列利润。
比如确认不具实质经济利益的销货收入;将借款交易中所取得的现金列为营业收入;将投资收益确认为营业收入;将以未来采购为条件的供货商退佣确认为营业收入;将合并前不当保留的营业收入在合并后冲回。
第三,成本费用不实。
如将本期费用列为下期或前期费用;成本摊销期间过长,导致成本摊销过慢;未将毁损资产的价值予以调低或加以冲销;费用中列支其他支出。
第四,未按照规定确认负债。
如对未来仍需承担付款的义务,未依法确认费用与相关负债;通过修订财务估计的方式来降低负债金额;将有疑问的减值准备金结转至利润项目。
第五,合并会计报表不实。
如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因少抵销内部往来款,漏抵销、重复抵销关联交易等原因,导致分别多计收入、成本,少计以前年度损益;下属企业应纳入未纳入集团合并范围或者不应纳入而纳入合并范围,导致多计收入、成本,少计净利润或者多计净利润。
1。
财务报表造假揭秘财务报表,作为企业向外界展示自身财务状况的重要工具,承载着诚信和透明的承诺。
然而,财务报表的造假问题一直以来都存在,给投资者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损失。
本文将揭示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手段以及应对之策,以期引起人们对财务造假的警惕,并为理性投资提供一些参考。
1. 财务报表造假的原因1.1 利益驱动企业财务报表的主要受众是投资者,而投资者的决策往往依赖于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为了获得更多的资金,企业可能会通过财务报表造假来掩盖真实盈利能力的不足,以追求更高的股价和估值。
1.2 绩效考核许多企业的绩效考核和薪酬制度与财务指标挂钩。
为了满足管理层和员工的绩效目标,企业可能会通过夸大销售收入、减少费用等手段,在财务报表中虚增利润,从而获得更高的绩效评价和奖励。
1.3 市场压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一些企业为了在投资者和竞争对手面前保持竞争力,不惜采取财务报表造假手段来掩盖负面信息。
这种行为多出于企业想要保持声誉和市值的考量。
2. 财务报表造假的手段2.1 收入与费用的虚增企业可以通过虚增销售收入或减少费用支出来增加利润。
虚增销售收入的手段包括提前确认收入、虚构销售合同或者以虚假交易的形式增加销售额。
减少费用支出的手段则包括虚构费用报销、将应计费用转化为实际费用等。
2.2 资产与负债的虚实企业可能会通过夸大资产或虚假负债的方式来改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例如,通过虚假资本化的方式增加财务资产,以及未披露的关联方交易等手段。
2.3 会计政策的变更企业可以通过调整会计政策,改变会计处理方法,来达到虚增利润、隐藏亏损的目的。
这些变更可能涉及收入确认时机、坏账准备、资产减值等重要会计政策的调整。
3. 应对财务报表造假的策略3.1 独立审计独立审计是保障财务报告真实性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对审计师的监管,完善审计制度,确保审计的客观、独立性。
同时,加大对审计程序和程序测试的力度,提高审计报告的可靠性。
3.2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应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立健全的财务监管体系。
从三大财务报表警惕十个常见财务造假表现
2015-04-08
一、资产负债表相关症状
1.货币资金余额不合理。
或者表现为与业务规模不相匹配,或者体现为“高现金与高负债”同时并存。
2.应收账款周转率或存货周转率持续下降,产品竞争力未见明显提升,但经营业绩却逐年提升。
二、利润表相关症状
3.利润指标多年表现不错,但却多年不进行现金分红,且多年并无实际再投资。
4.营业利润和投资收益经常呈现出良好的反向互补性。
即当营业利润不佳的时候,投资收益往往出现较好情况,而当营业利润改善之后,投资收益又变得稀松平常。
5.收入规模持续扩大或出现较大增长,但营业费用或管理费用却持续下降或出现较大降幅,且无合理解释。
6.连续多年毛利率或主营业务利润率畸高,且无合理解释。
7.低周转率和高毛利率多年持续并存。
三、现金流量表相关症状
8.利润数据缺乏现金流量的支持。
如营业利润3000万,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却仅为800万。
9.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多年持续大额为正,同时投资现金流量进而多年持续大额为负。
(很多造假公司的现金流量表都具有这一特征,如著名的达尔曼。
)
四、综合症状
10.某些科目的数字特别整齐。
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虚假的财务报表不仅侵害财务报表使⽤者的利益,⽽且也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秩序。
下⾯店铺⼩编来为你解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虚假财务报表的常见表现形式⼀般分为两类,⼀是⼈为编造财务报表数据,⼆是利⽤会计⽅法的选择调整财务报表的有关数据。
⼈为编造的财务报表,往往是根据所报送对象的要求,⼈为编造有利于企业本⾝的财务数据形成报表。
这种形式⼿段较为低级,或虚减、虚增资产,或虚减、虚增费⽤,或虚减、虚增利润等,但往往报表不平衡(⼦项之和不等于总数)、帐表不相符、报表与报表之间勾稽关系不符、前后期报表数据不衔接等。
利⽤会计⽅法的选择形成的虚假财务报表,⼿段较为隐蔽,技术更为⾼级,更难以识别,常见的⼿段有:(1)调整收⼊确认⽅式,使利润虚增或虚减现⾏会计制度规定可以采取三种收⼊确定⽅式:A、销售⾏为完成(商品已销售,商品发出,取得权利;劳务已提供),⽆论货款是否收到,即可视为收⼊实现;B、按⽣产进度确认(完⼯程度或⼯程进度);C、按合同约定确认,主要指分期付款销售⽅式。
同时规定,在确认营业收⼊时,还应扣除折扣、折让、销售退回。
造假时,企业可根据需要随时调整收⼊确认⽅式,或调整扣除项⽬。
(2)调整存货等计价⽅法,从⽽虚增、虚减资产和费⽤。
如通过选择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等,使账⾯资产或产品成本费⽤虚增、虚减。
(3)调整折旧计提⽅法,延长或缩短折旧年限,虚增、虚减成本费⽤,从⽽调整利润的⾼低。
(4)利⽤资产重组调节利润资产重组是企业为了优化资本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完成战略转移等⽬的⽽实现的资产置换和股权置换。
但⽬前资产重组被利⽤来做假帐,典型做法有:A、借助关联交易,由⾮上市的企业以优质资产置换上市公司的劣质资产;B、由⾮上市的企业将盈利能⼒较⾼的下属企业廉价出售给上市公司;C、由上市公司将⼀些闲置资产⾼价出售给⾮上市公司的企业。
这些做法的特点⼀是利⽤时间差,如在会计年度即将结束前进⾏重⼤资产买卖,确认暴利;⼀是不等价交换,即借助关联交易,在上市公司和⾮上市母公司之间进⾏“以垃圾换黄⾦”的利润转移。
财务报表中的会计虚假现象分析财务报表是企业对外展示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重要文书,也是投资者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利益的驱动,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可能会发生会计虚假现象,使得财务报表失去真实性,给投资者带来损失。
本文将从会计虚假现象的定义、分类、成因、影响和防范等方面展开分析。
一、会计虚假现象的定义和分类会计虚假现象是指企业为谋求某种利益,在编制财务报表时违反会计准则或伪造虚假的财务数据,以达到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或美化经营成果的目的。
根据会计虚假现象的性质和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收入虚增。
企业在实际销售收入不足的情况下,通过虚构销售、虚构营业收入等手段来让收入虚增。
2、费用虚减。
企业通过将实际发生的费用少计或不计,让成本减小、利润看起来更高的行为,以达到美化业绩的效果。
3、负债虚减。
企业通过恶意核算和记录负债,将实际负债的数额减小、甚至不计,让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加优良的手段。
4、资产虚增。
企业通过恶意记录资产,或虚构资产,让企业拥有更多资产,资产价值看起来更高,以吸引投资者入股或贷款等。
二、会计虚假现象的成因会计虚假现象出现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几点。
1、公司管理层的不当行为。
在一些企业中,管理层为了追逐高额的利润和业绩,往往容易选择恶意操作,涉及的实际上大多是大股东或公司高层。
2、企业市场环境的恶劣。
受市场竞争、产品价格变化、商业条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企业为了在市场上获得更多的利益,可能会进行部分违规操作。
3、财务人员不当操作。
在一些情况下,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不高,或对高层管理的要求过分且疲劳的工作态度,也为会计虚假现象的出现提供了机会。
三、会计虚假现象的影响会计虚假现象会对企业、投资者和整个市场产生严重的影响。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1、投资者的财产损失。
虚假的财务报表会误导投资者,使他们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当真相被揭露时,投资者的财产就会受到损失。
2、企业的信誉受损。
揭秘-财务报表五种常见虚假形式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赣州账务实务相关内容揭秘-财务报表五种常见虚假形式总结如下: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资金的来源渠道和运用去向的会计报表,是一张综合反映企业理财过程,以及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报表,但往往会计职场中经常会出现虚假报表的现象,其中最常见的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
一、表表不符
根据有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在单位对外提供的一些报表之间必须存在一定的勾稽关系。
如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应等于利润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润;利润分配表中的净利润应与损益表中净利润的金额保持一致。
而在审计人员的审计中发现,单位表表不符的现象却是屡见不鲜的。
就如某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人员在对一企业年度报表审计中就发现这样的问题,该企业近年来未进行任何长、短期的投资,资产负债表中长、短期投资均为零,但在损益表中“投资收益”项目中却记了100万元,经检查企业投资收益帐户,发现企业投资收益来源于一笔装修业务,企业为了逃避建安业营业税,而将装修收入列入投资收益,造成表表不符。
二、虚报盈亏
一些单位为了达到一些不法目的,随意调整报表金额,人为地加大资产调整利润;或为了逃税,避免检查而加大成本费用,减小利润。
报表本意是要向一些使用人提供最真实的会计信息,为使用者的决策行为提供一个真实的参考,但虚假的会计报表传递了虚假的会计信息,误导与欺骗了报表使用者,使他们作出错误的决策。
有些单位把会计报表变成随意拉缩的弹簧,拉缩出许多为已所用的会计报表,有的单位对财政的报表是穷账,以骗取财政补贴等多种优惠政策,对银行的报表是富账,以显示其良好的资产状况,骗取银行贷款;对税务的报表是亏账,以偷逃各种税款;对主管部门的报表是盈账,以显示其经营业绩,骗取奖励与荣誉等,这样随意调节会计报表,最后所导致的结果是国家受损失,少数人中饱私囊。
三、表帐不符
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帐簿分析填列的,其数据直接或间接来源于会计帐簿所记录的数据,因此,表帐必须相符。
但在审计人员的审计过程中:发现表账不相符的情况却比比皆是。
如某单位为了增大管理费用,直接在损益中多计管理费用10万元,在资产负债表中同时增大应收帐款和坏帐准备金额,造成表帐不符。
四、报表附注不真实
会计报表附注是会计报表的补充,主要是对会计报表不能包括的内容或者披露不详尽的内容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包括对基本会计假设发生变化;会计报表各项目的增减变动(报表主要项目的进一步注释),以及或有某项或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的不可调整事项的说明: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说明等。
但有些单位却采用“暗渡陈仓”的手法,在会计核算中已改变了某些会计政策,但在报表附注中不作说明;或虽不影响报表金额,但对该单位的一些经营活动及前途有极大影响的事项不做说明,欺骗报表使用者。
如在检查某企业时,该企业年初和年中的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完全不同,按照国家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此变更须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但该企业并来做出披露,用以掩盖其调低成本、虚增利润的不法企图。
又如某上市公司报表日后发生重大经济损失,该公司担心影响公司业绩,没有将此变化在附注中披露,而欺骗报表使用人。
五、编制合并报表时弄虚作假
根据我国《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凡是能够为母公司所控制的被投资企业都属于其合并范围,即所有的子公司都应当纳入合并会计报表的合并范围。
根据此规定,合并会计报表的弄虚作假主要有合并报表编制范围不当,将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未进行合并,不符合编制合并报表条件的而予以合并或不按规定正确合并,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抵销项目不完整,尤其是内部债权债务不区分集团内部和外部的往来,使得合并抵销时不能全部抵销;合并损益表也存在内销和外销部分没有正确区分,使得内部交易金额不能全部抵销,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计算错误等现象。
如某企业在编制合并报表时,与下属子公司的内部销售收入未做抵销,而只是简单地相加,则造成虚增销售,浮夸业绩,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还有的企业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将下属已“关、停、并、转”的子公司也纳入合并范围,从而使会计信息失去真正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通过一些假报表常见的一些手法,我们不难发现会计核算本是要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如实反映单位资产负债、收入等真实情况,但是,由于一些不法分子的不法企图,使假帐有了滋生的温床,为假帐冠冕堂皇地登堂入室,搭起了桥梁。
正如老百性常说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