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 格式:doc
- 大小:56.00 KB
- 文档页数:5
一、唯物论(辩证唯物论)1、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原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整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看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反对“上帝创世说”。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从主观出发。
3、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性。
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且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正确处理主客观关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
又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事物是普遍联系【原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诸要素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叫做联系。
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世界上根本没有不依赖于周围其他事物而孤立存在的事物,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多样的。
【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对事物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反对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哲学原理方法论+关键词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主观主义(主要包括教条主义或者本本主义、经验主义)。
一、辩证唯物论: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原理:①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②意识能够能动地反映世界③意识能动地反作用世界,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的发展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精神使人向上,催人奋进。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①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②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地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反对:①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②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与运动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方法论:要求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反对:①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②离开运动谈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5、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稳中求进)。
方法论:既要看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又要看到事物的相对静止,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①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不变论;②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不可知论、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6、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任何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被改造,也不能被消灭。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1)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2)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的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1)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求我们遵循规律,按规律办事,否则会遭到规律的惩罚。
4、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但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世界,造福人类,)我们要将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重视认识的反作用,重视科学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真理是客观的(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唯物辩证法:(一)联系观1、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5、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二)发展观1、发展具有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又要……3、事物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辩证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识源于物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世界观: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方法论: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的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物质决定意识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可以能动地认识世界,也可以能动地改造社会,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客服错误的意识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世界观: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方法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辨证唯物法联系的客观性世界观:联系是客观的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记主观随意性联系的普遍性:世界观:联系是普遍的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多样性世界观:联系是多样的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世界观:整体与部分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不可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同时重视局部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世界观: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一)唯物论部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劢作用1)人能够能劢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劢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劢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劢地改造世界。
第一,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第二,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劢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収,实事求是(二)认识论部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収展的劢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反作用亍实践:正确的认识……错误的认识……【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观点(三)辩证法部分? 联系的观点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及方法论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収展的观点1、収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化2、事物収展的总趋势(前迕性不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3、事物収展的状态(量发不质发一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4、事物収展的原因(内因不外因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观点1、矛盾(客观性)的观点及方法论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5、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的辨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 1、相互区别:①含义丌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収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各个阶段②地位、作用和功能丌同:第一,整体居亍主导地位,整体统率部分,具有丌分丌具备的功能;第二,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収展过程中处亍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亍整体。
2、相互联系,密丌可分。
:①整体不部分相互依赖:第一,整体离丌开部分,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丌复存在;第二,部分离丌开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整体的部分就失去了他在整体中的意义,丌成其为部分。
高二政治合格考:哲学部分必背知识整理姓名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哲学,其中,辩证唯物主义包括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三个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包括历史观、价值观。
哲学的起源:哲学源自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1.2.哲学的本义: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
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获得灵魂”。
3.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哲学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会随着时代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发展。
4.世界观的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
5.方法论的含义: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
当人们以一定的世界观观察问题、处理问题时,世界观就有了方法论的意义。
所谓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6.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人们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统一的。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7.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区别(研究领域、研究对象):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特定领域、某一局部的问题,揭示的是自然界或社会的特殊本质和规律。
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2)联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注】:1.哲学与具体科学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人类知识大致分为三类:①自然科学知识②社会科学知识③思维科学知识【判断】①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②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③哲学都是科学的()8.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1)基本问题:物质(存在)与意识(思维)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是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关系高考频度:★★★★★难易程度:★★★★☆从古到今,各种哲学流派繁多,有些根本观点相同,有些根本观点完全相反,但无论哪种哲学都是①科学的哲学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③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④正确的哲学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哲学与世界观▲“整个世界”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三部分,其中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又统称为客观世界或物质世界,人的思维是主观世界或者精神世界。
▲“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是人们对事物共同特征进行概括和抽象出来的最普遍、最一般的看法和观点,是透过现象看本质的,它不同于对某个事物或某个方面的零散的、具体的或个别的看法。
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上讲的方法论是一般的普遍的方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不同于具体方法。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又是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1.“哲学”一词在西方语言中出自古希腊。
它是由“爱”和“智慧”组成的,意思是爱智慧。
下列对哲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2.心理学上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预言”:当你为未知的未来许下一个预言,因为你相信事情会如同预料的情况发展,所以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更加强了这个预言的实现,最后结果会如同你自己的预言一样,呈现在你眼前。
这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体现了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人的世界观决定其方法论C.客观世界依赖于主观世界存在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3.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但无论从党的建设理论还是实践看,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都是加强领导干部队伍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总结哲学是高二政治学习的难点,学生需要掌握相关原理及方法论,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二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否定观[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高二政治哲学原理及方法论(二)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课标要求: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学习目标: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2.科学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基本特征。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4.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培养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自己生活和实践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5.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历史地位,全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贡献。
6.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强化时代方位感、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积极投身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
政治认同: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科学精神:理解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公共参与: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
教学重难点:实践观点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出示课题: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议题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等。
由于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先进政党的领导,这些工人运动失败了。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指导自己行动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近代以来自然科学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关于哲学的知识点哲学是政治学习的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关于这些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政治关于哲学的知识点详解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表现为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常识前言1、哲学来源于生活。
2、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3、哲学是把整个世界作为研究对象,揭示的是世界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和最一般的规律。
5、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①辩证唯物主义和②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是最重要和最具革命性的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的特点。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把读书思考和实践探究结合起来。
第一课《认识世界尊重实际》1、辩证唯物主义宇宙观认为宇宙多样而统一,其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
2、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可以为人们所认识的,世界上只有已被认识的事物和有待于被认识的事物,不存在不可认识的物质。
3、意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就其起源来说,它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就其生理基础来说,它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就其形式来说,它是主观的;就其来源和内容来说,它是客观的。
4、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不仅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的能力和作用,还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6、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按照实际情况办事。
其理论依据是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反面是从主观出发,主要表现为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一切从书本的条文出发)和经验主义,即一切从自己的狭隘的局部经验出发。
8、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第二课《探索规律实事求是》运动的特点:绝对的、永恒的、无条件的。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a、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高中政治哲学知识点总结一、哲学是什么 (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1)世界观的含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见解和根本看法。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觉形成的零落的、不自觉、不系统的世界观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根源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
2、哲学与详细科学的关系—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其他关系(1)哲学揭露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一般规律(2)详细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细科学的进步推进哲学的发展。
(3)哲学是对详细科学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哲学为详细科学供给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想和存在何者为根源 ( 第一性 ) 的问题哲学的两大阵营:①唯物主义:存在决定思想②唯物主义:思想决定存在(2)思想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①可知论:思想能认识存在②不行知论:思想不可以认识存在2、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依据(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碰到的和没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是全部哲学都不可以回避,一定回答的问题。
(3)它贯串于哲学发展的一直。
三、唯物主义及其形态:物质是根源,先有物质后存心识,物质决定意识。
1、古代朴实唯物主义:否定世界是神创建的,以为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纳为详细的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纳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以为原子是世界的根源,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此拥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物主义等限制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马克思主义哲学 ) ,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原理整理(世界观+方法论)一、唯物论(四五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原理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
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3.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4.人能认识利用客观规律原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掌握客观规律。
他要求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办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6.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要求我们一起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它既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自己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六课)⒈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强大的指导作用。
要求我们要立足于实践,同时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原理真理是客观的,有条件的,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要求我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1.物质的统一性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七八九十课)(联系论)七课⒈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指导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意识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催人奋进,精神萎靡使人丧失斗志。
方法论:①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要有高昂的精神。
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方法论:要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错误倾向: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运动中有静止,静止中有运动。
方法论:要把运动和静止结合起来,而不能割裂。
错误倾向:肯定运动,否定静止,是诡辩论、不可知论、相对主义。
肯定静止,否定运动,是形而上学的观点。
规律客观性原理: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
但是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方法论: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人们顺利开展实践,促进实践发展;错误认识则把人的实践引入歧途,阻碍实践发展。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部分,具有部分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地位,服从和服务于整体;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②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到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起决定作用。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2)7、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
(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做到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8、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原理内容】唯物辩证法认为,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重点论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找中把握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种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统一的。
离开两点谈重点或离开重点谈两点,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我们应该把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起来,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9、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
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认识论原理1、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原理:【原理内容】(1)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它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①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能动地认识世界的活动,突出表现为我们通常说的“想”;② 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以及人们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世界的活动,即通常我们所说的“做”;③ 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大全及远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推荐文章上学期高三年级政治期中试题热度:高三政治文化辨析题热度:高中政治世界观方法论知识点热度:高三政治总复习资料热度:高三年级上学期政治期中考试题热度:导读:教书育人楷模,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学习,让自己不断成长。
让我们一起到店铺一起学习吧!下面店铺网的小编给你们带来了《高中政治哲学常识大全及远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供考生们参考。
哲学原理世界观、方法论归纳世界观和方法论要求自然客观性原理①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②承认自然的客观性是人类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③我们在利用、改造自然时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世界物质性原理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正确认识和把握基本国情,制定和执行党的基本路线。
②青少年要学习历史,了解我国的现实,把立足点放在中国国情上。
意识能动性原理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
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④反对封建迷信和各种形式的邪教。
规律客观性原理①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不能创造、消灭或改变规律,但是能够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
②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
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②搞好学习,必须按照学习规律学习。
③忽视生态平衡规律,造成严峻的资源环境问题。
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思想路线。
高二政治——哲學常识(世界观、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促进食物的发展②错误的意识指导人们行动,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世界观)自然界的存在具有客观性。
①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②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4.(世界观)人的意识有正误。
形成正误意识的原因:主观:①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②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与深度的制约客观:①立场不同②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③知识构成不同(方法论)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
二.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内部之间各个部分、要素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方法论)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世界观)联系具有条件性。
(方法论)人们可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3.(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
(方法论)人们不能把主观联系强加给事物,不能生拉硬扯,主观捏造联系。
总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其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孤立的存在,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人们要认识和把握事物的真实联系,就必须具体的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
4.(世界观)联系具有多样性。
因果联系:①在两种现象中,具有引起和被引起关系的才叫因果联系。
②因果联系的特点有两个:一是因果联系是具有先行后续的关系;二是因果联系是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
③原因和结果的区别:含义不同;二是时间顺序不同;三是地位作用不同。
④原因和结果的联系:一是二者相互依存,没有无因之果,也没有无果只因。
二是二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能互相转化。
(两种情形:一是某一现象在这一关系中是原因,在另一关系中则是结果。
二是在同一关系中,两种现在互为因果。
)⑤认识和掌握因果联系的方法论意义:首先,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其次,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才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方法论)要用因果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发展的观点1.(世界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就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要观察事物的现状,了解过去,预测未来)②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世界观)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表现在: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规律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客观的,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规律是客观的,不等于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就无能为力。
)(方法论)要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①“求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这就是说: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导,做到按规律办事。
②实事求是不仅是我们党的科学态度、工作方法和优良传统,还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③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统一的。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也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3.(世界观)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起作用的结果。
(a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b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方法论)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要重视内因的作用,但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4.(世界观)事物发展的状态。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事物在数量和程度上的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叫做量变;把事物显著的、根本性质的变化。
叫做质变。
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状态。
)①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a 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b 量变的形式(数量的增减;结构、排列次序的变化)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a 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通过质变实现的);b 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方法论)用量变引起质变的道理看问题。
①坚持适度原则(当需保持事物性质稳定时,要坚持适度原则。
因为量的积累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②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还要学会优化结构。
5.(世界观)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①新事物最终必定战胜旧事物。
(原因:a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b 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c 在社会领域里,新事物从根本上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方法论)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
② 新事物的成长壮大一般要经历艰难曲折的过程。
(原因:a 新事物的的成长总要经历一个有小到大、由不完整到较完整的过程;b 旧事物绝不会自行消亡;c 在社会领域里,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方法论)要准备走曲折的道路。
三.全面的观点1.(世界观)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统一: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方法论)启示我们办事情、看问题要一分为二。
2.(世界观)矛盾具有普遍性。
(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方法论)启示我们要正确对待矛盾。
①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反对害怕矛盾,回避矛盾,掩盖矛盾的做法② 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3.(世界观)矛盾具有特殊性①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② 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③ 事物矛盾的双方也各有其特点)(方法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①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② 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4.(世界观)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辩证统一)① 相互依存(1.共性寓于个性2.个性离不开共性)② 在不同场合也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特殊性普遍性 特殊性个性共性5.(世界观)主次矛盾的关系(辩证统一)① 主次矛盾在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
② 次要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主次矛盾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
6.(世界观)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辩证统一,对立统一)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① 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居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并决定事物的性质。
① 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矛盾主次方面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① 启示我们要抓主流,把握事物的本质。
② 启示我们不忽视支流,如果任其自流,不加控制,就可能影响和改变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7.(世界观)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原理。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统一: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有两点的重点,离开两点谈重点,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离开重点谈两点,是均衡论,都是错误的。
8.两点论:在复杂事物中(既看主要矛盾,又看次要矛盾),在一种矛盾中(既看主要方面,又看次要方面)重点论:在复杂事物中(看主要矛盾)在一种矛盾中(看主要方面)。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紧密相联。
9.主次矛盾与矛盾主次方面的区别主次矛盾:①在复杂事物中,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主要矛盾。
②在复杂事物中,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为次要矛盾。
③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发展;次要矛盾影响事物的发展矛盾主次方面:①在每一矛盾中,事物内部居于支配作用,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为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每一矛盾中,事物内部居于被支配作用,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为矛盾的次要方面。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影响事物的性质总结:①含义不同。
②范围不同:主次矛盾对复杂事物而言,矛盾的主次方面对事物内部的一种矛盾而言。
③作用不同:主次矛盾决定或影响事物的发展,矛盾的主次方面决定或影响事物的性质。
④方法论要求不同:主次矛盾要求抓重点,中心,关键,又要照顾一般或统筹兼顾。
矛盾的主次方面要求抓主流,不忽视支流。
四.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世界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它受客观规律条件的制约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方法论)尊重规律从客观条件出发,既要有革命精神又要有科学态度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并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
2.(世界观)认识的根本任务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方法论)①前提: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②关键: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制作。
3.(世界观)发展认识,人们的每个具体认识都是对整个世界的一个层次、一个方面、一个发展阶段的认识。
(方法论)认识要在深度上不断深化,广度上不断拓展,进程上不断向前推移。
4. 科学的思维方法是:①(世界观)合理想象和创造性思维。
(方法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面对实际,敢于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
②(世界观)分析与综合相结合。
(方法论)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在综合的指导下分析。
5.实践与认识的关系:①(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是认识的目的、动力、来源、检验标准。
(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世界观)认识反作用于实践。
正确的认识指导实践,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认识指导实践,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重视科学理论的巨大指导作用。
6.(世界观)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创造了物质财富,根本上推动了社会发展;②创造了精神财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方法论)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①相信群众;②相信群众才能依靠群众;③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
7.(世界观)改造主客观世界的关系:改造主观世界是为了更好的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自己的主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