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有法可依_七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6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一、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照自我,自觉尊重与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利;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二)能力:1、分析案例,区别守法与某某的界限,识别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利的行为;2、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三)认知:1、发掘体验,感知现实中的法律问题;2、加深理解“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及维护合法权利的合法途径;二、重点分析“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本课重点。
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认知未成年人的合法权利,这是自我保护的认识基础和意识前提;2、把握紧急避险的方法技巧,这是应对非常事件(自我保护)的策略;3、了解维权途径。
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课件:1、影片《小鬼当家》2、课本案例“流星雨”的那个夜晚:14岁少女马雯只是看见歹徒手提了橡胶警棍,便轻信他是警察,歹徒的一句“你们有学生证吗?跟我上趟派出所。
”马雯就和歹徒走了。
最后惨遭杀害。
教师提问:上述两个案例中你更敬佩哪个?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片中的主人公叫凯文,年仅九岁,却以非凡的勇气与智慧,防X了侵害,抓住了坏人。
少女马某却因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惨遭杀害。
因此,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不只是家庭、学校、社会及司法机关的工作,更重要的是未成年人自己长本事,提高自己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才能有效地防X来自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侵权侵害,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这就是本节可我们要共同探究的内容。
环节二:共同探讨,讲授新课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同学们,面对我们复杂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面对我们可能遭遇的种种意外伤害和不法侵害,你有防X的意识吗?你能够采用有效的措施、手段和方法保护自己吗?下面,老师就来检测一下同学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如何?展示课件3:四幅漫画漫画1:母亲看女儿日记中写的什么漫画2:做错作业,老师罚你做100遍。
漫画3:超市保安强行搜身漫画4:在放学的路上被勒索钱物。
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初中政治第三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措施。
2.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学会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措施,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法律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关系,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新闻视频,让学生了解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状。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青少年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应该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2.讲解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措施(1)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
(2)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相关内容,让学生了解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法律措施。
(3)举例说明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如禁止未成年人吸烟、饮酒、纹身等。
3.青少年如何自我保护(1)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受到不法侵害?(2)讲解青少年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学会拒绝不良诱惑、提高防范意识、掌握法律知识等。
(3)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自我保护经验和感悟。
4.案例分析(1)展示一个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青少年的行为是否违法,违反了哪些法律。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类似事件发生在自己身上?(2)让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遵守法律,如何提高法律意识。
(3)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如何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的短文。
四、课后作业1.深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了解法律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保护措施。
2.观看一部关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电影或纪录片,结合所学内容,写一篇观后感。
3.向家人、朋友宣传法律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七年级政治教案教案:第六课(人教)第六课依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包括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2、让学生结合个人的所见所闻,并对照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有关规定,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的一些现象和行为;3、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分析有关的社会现象,并依法正确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
第一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一、教学重点与难点1、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国家和法律给予特殊保护、2、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保护对象3、我国颁布的两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时间、内容4、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基本原则二、教学过程1、导入:前面学习了国家对环境保护,那么我们的未成年人同样需要保护。
大家都知道所有的动植物在它还弱小时都需要外界的保护,我们的未成年人也同样如此。
前言曾经提到人的一生都离不开法律,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都与法律息息,为什么说我们未成年人更加需要法律给予特殊的保护呢?请生回答师小结:未成年人有其自身特点:(1)生理和心理上还不成熟(2)易受外界的影响,辨别事非的能力还很弱(3)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所以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给予特殊保护。
那么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靠教育行不行?举例:小红的父亲开家长会,看到初二(1)班的成绩排名榜上小红的成绩居第38名,父亲对小红前途失去信心,回家后,将小红毒打一顿,然后强迫她辍学到沿海去打工,深圳某鞋厂将14岁的小红做子学徒了工。
这则事例说明什么?以上受害者分别在什么地方?请生答师总结:所以说对未成年人保护仅靠教育是不够的,青少年健康成长必须有法律保护。
法律具有强制力,对青少年成长起着指引作用,又起着约束和保护作用,法律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环境,运用法律手段消除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环境,净化社会环境,法律协调社会对青少年的教育保护职责。
2、有人说:“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只是家庭和学校的事,和社会、国家无关”。
《未成年人保护法》法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原则。
2. 提高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律意识的认识。
3. 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概述法律的基本概念未成年人的定义和保护意义2.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3. 未成年人的权益保障生存权与发展权受教育权与受保护权参与权与表达权4. 法律责任与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类型法律责任的承担方式5. 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实施与监督政府部门的责任社会组织的参与公众的监督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原则和主要内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及法律责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4. 角色扮演法:模拟法庭,让学生体验法律程序,提高法治意识。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以便为学生提供权威、准确的法律知识。
2. 搜集典型案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准备模拟法庭道具和材料,确保角色扮演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模拟法庭表演:评价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包括法律知识运用、沟通协调能力。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性和适用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法律基本概念:阐述法律的基本概念,明确未成年人的定义和保护意义。
3. 分析法律主要内容:逐一讲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网络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4. 探讨未成年人权益保障:重点讨论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受保护权等权益保障问题。
初中政治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让学生掌握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相关知识,提高法律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主要内容。
3. 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自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主要内容。
2. 教学难点: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自己。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场景,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宣传片,引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讲授新课:(1)讲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如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侵害等。
(2)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主要内容,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3)讲解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自己,如遇到侵害时如何报警、如何寻求法律帮助等。
3.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未成年人受侵害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未成年人保护自己的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法律的作用。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
六、课后作业:1. 查阅相关法律资料,深入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律的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撰写一篇关于未成年人如何依法保护自己的心得体会。
3. 家长参与:请家长关注学生的完成情况,引导家长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意义,共同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案实录:《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爱他人,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2. 未成年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3. 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案例,引发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讨论并回答问题。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强调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侵害的特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4.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一些真实的案例,让学生分析未成年人如何维护自身权益,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所学到的维护自身权益的方法,以及如何关爱他人。
6.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未成年人的社会责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7. 课后作业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的短文,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以及如何维护自身权益。
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参与,提出了一些很好的建议,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对法律知识了解不足,对于如何维护自身权益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法律知识的教育,提高学生的法律素养。
此外,本节课在时间安排上较为紧张,导致部分内容未能充分展开。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合理安排时间,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自我保护意识得到提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13.1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教案(苏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XX年新编)《未成年人享有特殊保护》教学设计学习目标:、通过了解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尤其是对未成年人具有特殊的保护作用,培养关心法律,尊重法律的情感,增强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2、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作用。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阅读P37“社会新闻点击”谈谈上述事件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影响。
总结归纳:正因如此,要给予成年人特殊保护,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活动一:阅读材料,深入思考、阅读P36:童工现象2、思考:非法使用童工有什么危害?要解决童工现象还需要作出哪些努力?总结归纳:这充分说明未成年享有特殊保护。
同事社会各方面都应该关爱未成年人,保障他们的各项权利,只有各方面互相配合,才能有效解决童工现象。
活动二:回顾新闻,引发思考、新闻事件:“南京女童饿死案”2、阅读P38图文,思考:以上举措对未成年人成长有何意义?总结归纳:由此案我们可以看出,国家为我们未成年人撑起了一把法律保护伞,我们未成年人收到法律特殊保护活动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阅读P39图片思考讨论:在生活中,我们能切身体会到哪些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保护?举例说明总结归纳:为了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我国制定了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
活动四:学以致用、阅读P39下方材料,互相讨论:你认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会支持小王诉求吗?说说理由。
2、查阅资料,完成P40下方表格。
本课小结:略。
未成年人保护法教案引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成为了社会的重要议题。
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正常成长,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未成年人保护法。
本教案旨在通过深入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重要内容和实施意义。
第一节:立法背景和目的一、立法背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制定,是社会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举措。
我们的国家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了确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防止其受到虐待和侵权,保护他们的权益,于1991年首次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并在之后进行了多次修订和完善。
二、立法目的1. 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通过法律的规定和保护,确保未成年人享有与其身心发展相适应的权利和义务,保护他们的人身权、民事权、经济权等各项权益。
2. 防止未成年人遭受虐待和侵权。
制定法律,明确禁止和打击虐待、剥削、强制劳动、性侵犯等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侵害行为,保障其生存、发展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
3. 培养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通过教育、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努力,引导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健康、积极地成长。
第二节: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基本原则一、平等原则未成年人与成年人一样,都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
法律明确规定,不得因未成年人的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残疾等原因,对他们进行歧视或不平等待遇。
二、最佳利益原则法律规定,保障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是保护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处理事务、制定政策和法律时,应始终以未成年人的最佳利益为依据,确保他们的身心发展得到最好的保障。
三、参与原则未成年人在事关自身利益的事务中应有参与表达的权利。
法律规定,对于能够表达意愿的未成年人,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意见,尽量满足他们参与决策的需求。
四、优先原则未成年人的权益应当优先得到保障。
社会各部门和个人都应当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放在首位,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确保他们的生存和发展。
初中政治上课内容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认识到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重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接受法律的特殊保护。
2. 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纪守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特殊保护的图片或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我们受法律特殊保护”。
二、自主学习(5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法律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板书: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是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五、情景剧表演(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表演情景剧,模拟未成年人遭受合法权益侵害时的应对方式。
2. 各组表演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类似问题。
六、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七、布置作业(5分钟)1. 学生抄写教材中关于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部分内容。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撰写一篇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案例、讨论、表演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
教案模板:七年级人教版政治下册《法律护我成长》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
2.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难点:如何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受到侵害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问题。
2.提问: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特殊的法律保护?(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P40-42,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分组讨论: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意义。
(三)课堂讲解1.讲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措施:(1)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
(2)法律禁止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
(3)法律对未成年人犯罪实行宽严相济、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2.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教材P43案例中,未成年人小明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原因。
(2)讨论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小明的合法权益。
(四)课堂小结1.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收获。
2.教师强调:法律是保护未成年人的有力武器,我们要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五)课后作业1.结合教材P44,思考:如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防违法犯罪?2.课下收集关于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下节课分享。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新闻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环节,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和意义,培养学生自觉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课堂小结环节,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流畅,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五、教学评价1.课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
2.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发言积极、讨论认真等。
3.观察学生在课后是否能够自觉遵纪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习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教案一、引言本教案旨在介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提供相应的研究材料和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未成年人的权益保护。
二、背景介绍未成年人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权益保护是社会的责任。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是指针对未成年人的特殊法律法规,旨在保护他们的生存、发展、研究、参与和受教育等权益。
本教案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为主要参考对象。
三、研究目标- 了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背景和意义- 掌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能够分析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法律观点和建议四、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内容- 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原则和方法- 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社会组织和制度2. 研究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条文- 典型案例分析材料3. 研究方法- 阅读和讨论法律文本- 分析和讨论案例- 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五、教学活动安排第一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介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基本概念和背景- 分组阅读和讨论法律文本,总结其基本内容第二课: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和保护原则- 分析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中关于基本权益和保护原则的条文- 分组讨论和展示案例,分析其相关法律观点和建议第三课: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 研究未成年人犯罪与刑事责任的相关法律规定- 分析和讨论典型案例,提出相应的法律观点和建议第四课: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社会组织和制度- 介绍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社会组织和制度-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实际案例六、研究评价与反思学生通过研究和讨论,能够掌握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并能够分析案例并提出相应的法律观点和建议。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展示,加深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的理解和应用。
七、延伸拓展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在实践中的应用和问题,并扩展研究材料和案例分析的广度和深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案: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一、引言法律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是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国家和社会的责任,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健康成长是必不可少且不可推卸的义务。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中,本教案将围绕着如何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来增强学生对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认识,并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意识。
二、了解未成年人权益保护的重要性1. 什么是未成年人权益?从法律角度来说,未成年人权益指的是由于其身份尚未达到成年标准而受到特殊保护和关爱的各项权利。
这包括但不限于受教育权、健康权、生存与发展权等。
2. 为什么要保护未成年人权益?(1)主体性原则:未成年人作为社会群体之一,享有与其他群体一样的基本权利。
(2)脆弱性原则:由于年龄限制,未成年人缺乏独立自主能力,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和恶意行为的伤害。
(3)未来性原则:未成年人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有权受到保护与关注。
三、法律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主要措施1. 未成年人保护法及相关法规:了解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及其他相关法规对于学生加强对这些法律文本的学习与理解非常重要。
例如,深入了解各个年龄段的特殊需求,以及父母、学校、司法机关在维护未成年人权益方面的责任与义务。
2. 建立完善的机构和制度:高效运作且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的学校、监管严密的娱乐场所、健全的养老院等社会机构对于提供安全平台和环境十分重要。
通过学习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关注并参与建设这些机构和制度是每个公民都应负担起的责任。
四、培养青少年自我保护能力1. 提高自身风险意识:通过教育活动,让初中生明确个人行为可能带来的风险,学会识别危险信号并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2. 学习自我防御技巧:教授青少年遭遇欺凌、虐待等不法行为时的正确回应方式,并学习自我保护技能,如拒绝陌生人接触、报备可疑情况等。
3.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在信息化时代,未成年人容易受到网上欺凌和不良信息的侵害。
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安全意识,学会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
教案初中教材政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知道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尊重和保护他人权益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3. 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二、教学内容1. 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2. 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3. 尊重和保护他人权益的实践意义4.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2.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尊重和保护他人权益的认识。
3. 情景模拟法: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法规的力量,增强法治观念。
4. 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案例,引发学生对课程兴趣,导入新课。
2.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理解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尊重和保护他人权益的认识。
4. 情景模拟: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法律法规的力量,增强法治观念。
5. 启发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觉遵守法律法规,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法治素养。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第三框依法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合法权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保护,而家庭保护是重要环节;懂得未成年人家庭保护的相关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活动,学会运用相关法律正确分析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法律保护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健康成长的观念;树立依法保护家庭、依法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观念;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自觉抵制家庭生活中的违法现象,切实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二、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组织学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收集有关案例、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收集家庭对话交流的话题。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们学校的小张同学是上海电视台小荧星艺术团影视班的小演员,大家经常可以看到他在电影电视上扮演的角色,因为拍片有片酬,同学们都说他“有钱”,但是小张却说自己没有钱。
原来这些钱都在他爸爸妈妈手里,不允许小张自作主张使用这些钱。
大家都觉得奇怪,这钱明明是小张挣来的,为什么不能用呢?我想问一下同学们,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说说你的理由。
生:略师:关于小张到底能否使用这些钱,同学们都谈到了未成年人在家庭中应受到保护,那么,今天我们的话题就围绕着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展开……【媒体展示】《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相关条例师:这是2005年3月1日在上海正式实施的一部法律,你了解其中的内容吗?课前老师请同学们学习了相关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交流学习《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的体会。
生1:这是一部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的法律,使我们的一把保护伞。
生2:这部法律涉及家庭生活中未成年人的许多权益如何得到有效的维护,通过学习,我们又增长许多法律知识。
师:《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上海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都明确规定了未成年在家庭生活中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学案分析七年级政治教案教育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法律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敢于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掌握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以及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及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的技巧与方法。
3、知识学习在日常生活中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知道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重点:“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法律帮助的途径和方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阅读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导入语: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但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的保护,只能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而要真正收到良好效果,还需要通过未成年人自身的努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板书)2、板书框题: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二、讲授新课1、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情景活动一:(见教材P68页)列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可能受到哪些侵害?讨论:我们该如何应对?(一是寻求法律保护;二是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未成年人有可能遇到来自各方面的伤害,因此我们应当明确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学会并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下面我们就介绍在两种情况下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1) 根据受侵害的性质和程度采取相应得应对方法和途径(按教材P69页第一段教材讲述)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69页材料)说一说:自己怎样看待小凯的行为?(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教师讲述:(教师可以按照教材P69——70页讲述,让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69页漫画说明,并板书标题如下)(2)当面对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歹徒行凶时,可采取机制灵活的方法与其斗争,要用智慧保护自己刚才我们提到了“正当防卫”,那么什么是“正当防卫”呢?相关链接:关于正当。
初中政治教案河北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提高法律素养。
3.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尊重和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教学重点: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如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背景和意义。
2. 提问:为什么未成年人需要受到特殊的法律保护?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详细讲解未成年人受法律特殊保护的原因,如:未成年人身心发育不成熟,容易受到侵害;未成年人缺乏自我保护能力等。
2. 教师举例说明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如:遇到侵害时,如何寻求法律帮助;如何依法维权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未成年人如何依法维护自身权益。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五、小组活动(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关于依法维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主题活动。
2. 各组分享自己的活动方案,其他组进行评价和建议。
六、总结提升(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
2. 学生作业和实践活动成果,如:主题活动方案、案例分析报告等。
3. 学生法律素养的提升,如:能否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未成年人保护有法可依_七年级政治教案_模板导入新课:案例(一)年仅4岁的侯某,其父母离婚,双方商定,由其父抚养,但实际上侯某一直跟父母生活,生夫也对她不管不问,未支付分文抚养费。
案例(二)赵茜,某三年级学生,1995年9月11日,中午放学回家时,刚出校门口,就被一名叫侯兴的男青年拦住,侯兴当众抢过她的雨伞,丢在地上,并声称赵茜偷别人的钱包,辱骂她是小偷。
赵茜十分伤心,回家以后,心情低落并开始厌学,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问:案例(一)(二)中,分别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有何危害?作为未成年人应该怎么办?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1、社会上存在着多种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因素,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件时有发生。
2、危害;严重损害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3、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4、《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承转: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
(1)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法规,如《宪法》《教育法》等(2)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行政法规,如《娱乐场所经营管理条例》(3)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法规,如《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包括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七章,共56条。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九届人大十次会议通过,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包括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法律责任等。
讲授新课:(一)《未成年人保护法》时间:1991 9 4目的: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对象:未满18周岁的公民。
这说明什么?1,保护对象的特定性《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条: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应当教育和帮助未成年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强调保护未成年人是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公民的共同责任。
《未成年人保护法》1991年9月4日七届人大二十一次会议通过,1992年1月1日起施行。
包括总则、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法律责任和附则等七章,共56条。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1999年6月28日九届人大十次会议通过,1999年11月1日起施行。
包括总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法律责任等。
图片:幼苗(象征未成年人的脆弱)教师提问:从各个方面思考未成年人需要保护的原因?教师归纳总结:四幅漫画图片(家庭教育的失误,学校教育的缺失,未成年人自身的原因,社会对未成年人的负面影响)承转:未成年人需要保护,那到底由谁来保护?案例谁来保护我?小新,某校初二学生,原本品学兼优,后因沉迷于网吧游戏而不能自拔,不仅成绩下降,连性格也变得非常粗暴。
他很想改掉这个习惯,可是,一看到网吧,他就迈不动双脚。
谁来帮帮他呀?总结:由谁保护: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基层群众性组织、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和其他成年公民。
(劝阻、制止、检举、控告)这说明什么?2,保护主体的广泛性(二)《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未成年人遵循的原则[1] [2] 下一页(一)乐观幽默的生活态度(板书)乐观幽默是人们精神愉悦的一种健康心态,也是良好心理品质的具体表现。
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决定于个人对人、事、物的看法如何。
如果我们每天想的都是快乐的念头,我们就能快乐;如果我们想的都是悲伤的事情,我们就会悲伤;……所以具有一个快乐心理是非常重要的。
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先生的养生之道可以用“三合一”来概括。
他认为,人的健康应该是精神健康、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三者的统一,即所谓“三合一”。
健康虽然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失去了一切。
在精神上,要保持乐观向上、容忍大度、心胸开朗的境界,做到笑口常开、幽默风趣。
马老一生不爱生气,不自寻烦恼,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逆境,总是泰然处之。
幽默是生活中陶冶高雅情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又是乐观开朗的一种表现形式。
沙叶新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剧作家,更是一位妙语连珠的幽默大家。
一次,沙叶新先生应美国政府之邀出访美国。
在美国参观考察期间,沙叶新有机会与美国社会各界人士接触,同他们进行了广泛的沟通与了解。
其间,有人曾问沙叶新:“是美国好还是中国好?”在这种充满友好气氛的场合,无论是说美国好还是说中国好都非权宜之计。
沙叶新不愧是“腹有诗书口自畅”,他机智而幽默地回答说:“美国有美国的弊端,中国有中国的好处,美国、中国均有不足之处,这就叫‘美中’不足……”沙叶新在关键时刻能舌底生风,口吐莲花,顿时使局促、尴尬的气氛变得轻松、和缓。
沙叶新的女儿沙智红长得十分漂亮。
有一次,女作家陆星儿和王小鹰到沙叶新家作客,见到沙智红时,不由得惊呼:“哇,沙叶新,你怎么还有这么个漂亮女儿,真是个小美人啊!”听到这由衷的赞扬,沙叶新毫不谦虚他说:“我沙叶新从不出次品!”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马克·吐温之所以受到世界的欢迎就是源于他那幽默而犀利的语言。
一位富翁因为换了一只假眼睛,那假眼几乎可以乱真,而到处炫耀。
一次,他问马克·吐温:“亲爱的马克·吐温,你能说出我哪只眼睛是假的吗?”马克·吐温告诉了他,富翁很惊奇:“您是怎么猜出来的?”“因为只有这只眼睛才透出一点仁慈。
”马克·吐温回答说。
马克·吐温幽默而机智的回答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笑能化解一切,笑能感悟一切,笑是真实情感的流露。
我们要学会理解幽默和善于幽默,一方面要努力学习,经受实践考验,使自己富于才智和机智,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是要不断地清除自身琐碎、渺小、卑微的缺点和陋习,陶冶自己情怀,完善自己的人格。
小游戏:1、训练幽默乐观的游戏(见扩展资料)2、绕口令游戏(教师从扩展资料中任选)通过游戏让学生感受课堂的快乐,感受集体生活的趣味。
(二)好奇与从众(板书)【教学过程设计】:一、谈话引出话题:由男女学生同台吃饭的形象表现引出课题——男生女生社会学家指出,异性交往是人际交往的重要内容,如果没有异性交往,人类社会就会停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同学们是否发现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有相当一部分的老师和家长一谈到这个问题就非常敏感,大有谈虎色变的感觉,这正说明了男生、女生之间是各有特征的。
二、你说、我说——倾听男生女生的交流1、我们一起听听男生女生怎样交流;我欣赏这样的男生:我欣赏这样的女生:2、概括男生(女生)应该有的性格特征。
3、过渡:男生和女生之间的交往是不可避免的,那么,男女同学的交往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三、辩论大赛——利大?弊大?辩题:男女同学交往利大弊大?正方:男女同学的交往和友谊,是一种合理的需要,并对身心发展有益,还可以提高对异性的尊重和理解,男女同学交往利大于弊,所以男女同学间应该交往。
反方:男女授受不亲,男女同学交往弊大于利,所以男女同学间最好不要来往。
小结:男女同学交往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交往的方式是否恰当。
因为男女同学的交往毕竟与同性同学的交往有所不同,那么到底什么是男生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呢?四、我和异性同学交朋友1、“男生女生应该怎样交往”为话题分组讨论,并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2、结合课本知识小结:男生女生交往的恰当方式五、归纳小结本课知识(学生小结)六、欣赏诗歌朗诵:《男孩女孩》《男孩女孩》男孩是土地,坚定中充满锐利女孩是春雨,善感而美丽男孩爱在绿茵场上驰骋女孩喜在阳光下嬉戏男孩会自我鼓励地说:我要坚强,我要执着女孩常对潮流讲:我会欣赏,我能把握男孩的目光在网络中穿梭女孩的手指在键盘上流淌如今的男孩、女孩呀……共撑一片蓝天。
希望我们班的男生、女生携起手来,共同构筑温暖、友爱的大集体。
愿友谊地久天长!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自尊自信与虚荣忌妒、自卑、自傲、自负之间的区别。
能力目标使学生懂得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因,正确认识自尊自信的真正含义。
觉悟目标培养学生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原因。
教学难点要自尊自信,不要虚荣忌妒、自卑、自傲、自负的道理及其区别。
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人贵有自尊自信”,懂得了自尊自信是成才和成功者必备的心理品质,自尊自信对于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但生活中并不是人人都能正确地认识自尊自信。
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尊自信?这是我们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二、正确认识自尊自信(板书)1、预习课文:学生朗读课文,理出重点内容,每人至少准备提出一个问题。
2、学生提问:(1)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班内同学虚荣心强的表现有哪些?(3)自卑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4)自尊自信与自傲自负的区别何在?(5)为什么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学生自答。
(上述五个问题应由学生自己提出,并引导学生就初步掌握的知识自己进行回答,回答不完整的由本组和同桌同学补充,提问者也可自己补充作答)4、教师评议。
(对学生的提问和回答作简单评价,肯定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答题中不太准确的部分作适当的订正)5、教师讲解,学生回答。
师:影响自尊心、自信心形成的因素有哪些方面?生:(集体回答)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以及个人自身的一些因素。
师:(启发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予以说明)生:(争先恐后发言,归纳为以下几点)(1)妈妈认为子女成绩不好,经常唠叨、骂人,有时赌气不给钱。
(2)班主任对学生不能一碗水端平,期末对某些学生的操行评语措辞过于严厉,使人难以接受。
(3)班级开展活动总是固定由某些同学承担,而其他同学则成了可有可无的角色。
(4)班内有的同学情绪不稳定,考出好成绩喜笑颜开,考差了痛哭流涕。
(一)要自尊自信,不要虚荣忌妒(板书)师:虚荣是一个人过于追求表面上的荣耀、光彩,以赢得他人尊重的心理。
这种虚荣心理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产生“自尊心极强”的原因。
生:(受启发后列举本班同学在这方面的表现)(1)某同学生日聚会,为了引起大家的注意,把自己哥哥的皮鞋、爸爸的新衣穿上,在同学面前炫耀,还洋洋得意。
(2)有一次填写学生登记表,有几个同学的家长本来不是党员,但为了虚荣却填成党员;有的在小学未被评为三好学生,却填成三好学生。
(3)在一次考试中,前次考得最好的一名同学没考好,她对超过自己的三位同学耿耿于怀,连话也不想和他们说。
师:(总结)以上同学们列举的表现都是虚荣忌妒的表现。
这是一种不良情绪,危害人的身心健康,破坏正常的同学关系,不利于个人的成长,甚至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二)要自尊自信,不要自卑(板书)师:自卑是自己轻视自己,总是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失去信心的一种消极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