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冯道传》阅读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7.43 KB
- 文档页数:4
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五代史?冯道传?论》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妙啊,管子的善于立论!礼义是治理人民的大法;廉耻,是为人立身的大节;大凡不廉便什么都可以拿;不耻便什么都可以做。
人如果到了这种地步,那么灾祸、失败、逆乱、死亡,也就没有一样不会到来;何况身为大臣而什么都拿,什么都做,那么天下哪有不乱,国家哪有不亡的道理呢?然而在这四者之间,耻尤其重要。
因此孔子论及怎么才可以称为士,说道:个人处世必须有耻。
孟子说: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那些搞诡计耍奸巧的人,耻对他们是无用的。
这样说的原因,是人若不廉洁,直到违犯礼义,其根源都产生在无耻上。
因此士大夫的无耻,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而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2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我考察自三代以后,社会和道德日益衰微,人们抛弃礼义和廉耻,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但是松柏在寒冬也不会不凋零,公鸡也不会在风雨中停止啼鸣,那些昏暗的日子中,国家也不是没有独见清醒的人啊!不久前读到《颜氏家训》上说:齐朝一个士大夫曾对我说:‘我有一个儿子,已十七岁,颇能写点文书之类,教他讲鲜卑话,及学弹琵琶,渐渐要他通晓,用这些来侍候公卿,处处受到宠爱。
顾炎武《日知录》(节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仪廉耻,国之四维①;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
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源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选自《日知录》,有删减)【注释】①维:绳子,指法度。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国之.四维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B.不耻则无所不为.武陵人捕鱼为.业(《桃花源记》)C.所以然.者若听茶声然.(《核舟记》)D.而至.于悖礼犯义虽有至.道(《虽有佳肴》)2.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B.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C.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D.况乎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4.选文引用孟子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1.A2.D3.所以士大夫的无耻,这是国家的耻辱。
4.写出了人要知耻,证明了在礼仪廉耻中,耻尤为重要的观点。
【解析】1.A.都是助词,的。
B.做/作为。
C.如此/……的样子。
D.至于/最好。
故选A。
2.本题考查划分句子结构。
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后弄清句子的成分,不要把句子割裂开;(2)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3)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4)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5)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6)句首语气词之后要要停顿;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句末语气词前,要停顿。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也。
事刘守光为参军,守光败,去事宦者张承业。
承业监河东军,以其文学荐之晋王。
当晋与梁夹河而军,道居军中,为一茅庵,不设床席,卧一束刍而已。
诸将有掠得人之美女者以遗道,道不能却,寘之别室,访其主而还之。
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其人后来愧谢,道殊不以为德。
天成、长兴之间,岁屡丰熟,中国无事。
道尝戒明宗曰:“臣为河东掌书记时,奉使中山,遇井陉之险,惧马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谓无足虑,遽跌而伤。
凡蹈危者虑深而获全,居安者患生于所忽,此人之常情也。
”明宗问曰:“天下虽丰,百姓济否?”道曰:“谷贵饿农,谷贱伤农。
”水运军将于临河县得一玉杯,有文曰“传国宝万岁杯”,明宗甚爱之,以示道,道曰:“此前世有形之宝尔,王者固有无形之宝也。
仁义者,帝王之宝也。
故曰:‘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
’”明宗武君,不晓其言,道已去,召侍臣讲说其义,嘉纳之。
道前事九君,未尝谏诤。
世宗初即位,刘旻攻上党,世宗曰:“刘旻少我,谓我新立而国有大丧,必不能出兵以战。
且善用兵者出其不意,吾当自将击之。
”道乃切谏,以为不可。
世宗曰:“刘旻乌合之众,若遇我师,如山压卵。
”道曰:“陛下做得山定否?”世宗怒,卒自将击旻,果败旻于高平。
世宗取淮南,定三关,威武之振自高平始。
其击旻也,鄙道不以从行,以为太祖山陵使。
葬毕而道卒,年七十三,谥曰文懿,追封瀛王。
道少能矫行以取称于世,及为大臣,尤务持重以镇物,益以旧德自处。
道事四姓十君,然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誉之。
(节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B.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C.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D.其解学士居父丧于景城/遇岁饥/悉出所有以济乡里/而退耕于野/躬自负薪/有荒其田而不耕者/与力不能耕者/道夜往/潜为之耕/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字,古代男子二十岁成年,行加冠礼,取字并取号,以便于平辈或后辈称呼,表示尊重。
石景山区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三语文2015.0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中国是礼仪之邦,慷慨好客是我们的民族性格,好客自然讲究待客之道。
待客之道,首在分清宾主。
主即待客迎送的一方,宾即拜谒.、暂.居的一方。
主人居主位,自家环境,礼俗成习,言语行动一任自然。
客人居客位,避地移形,俗异物换,其所为必然谨慎小心察言观行。
主客相遇,是否彼此相得,关键在东道主。
一般来说,发自内心的尊重关爱应该是主人待客的基本态度。
具体而言,中国宾礼讲究让客人舒适,没有陌生感,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
所以如是,是由于身处客位的人,经常会遇到种种蹇.难不便,自己又无法解决。
因此古人记载羁.旅愁思的诗文特别多,如孔尚任《桃花扇》:“伤往事,写新词,【甲】乡梦乱如丝。
”南朝沈约亦有句:“闻雁夜南飞,【乙】夜沾衣。
”宋代张咏的《雨夜》写得更凄苦:“帘幕萧萧竹院深,【丙】孤寂伴灯吟。
无端一夜空阶雨,滴破思乡万里心。
”这种种情形,亟.需细心的主人关心体谅。
所以亚圣谆谆告诫我们:“敬老慈幼,无忘宾旅。
”主人待客如此,居客位的一方也需讲究“客道”。
主人为客人尽.量想得周到,客人也尽量不给主人添麻烦。
“□□□□”和“□□□□”两个成语,最能反应.“客道”的真谛。
这两条做到了,主人就会由“色难.”变成“色喜”。
另一个成语“恭敬不如从命”,说的也是这个意思。
“客道”最忌讳的是“反客为主”,这有违传统礼仪,被视作对东道主的大不敬。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暂.(zhàn)居羁.旅愁思B.色难.(nàn)拜谒.C.亟.(jí)需蹇.难不便D.尽.(jìn)量反应.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3分)①《礼记》中“主人敬客,则先拜客”就是这一层意思。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新五代史·冯道传·序阅读答案附翻译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
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
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
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
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
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
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法度B.薄其世而不肯出欤薄:迫近C.凝家青、齐之间家:安家D.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宜:应当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 B.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夫晋,何厌之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C.以疾卒于官 D.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天祐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
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僚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
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
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
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
”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
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
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
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
”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
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辟”即“徵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徵”,官府征召称“辟”。
课时作业(四) 文言翻译重点突破精准对练一利用语境精准翻译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
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
”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1)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
译文:(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译文: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时方有事燕云①,松年累章谓边衅一开,有不胜言者。
忤时相意,提举太平观。
建炎间,密奏中原利害,召赴行在②,出知平江府。
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除给事中。
会选将帅,松年奏:“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愿陛下亲出劳军,即行伍搜简之,必有可为时用者。
”(节选自《宋史·胡松年传》)[注] ①燕云,是指五代时后晋石敬瑭割让给契丹的燕云十六州,燕指幽州,云指云州。
②行在:天子所在的地方,这里指朝廷。
(1)未入境,贪吏解印敛迹,以兴利除害十七事揭于都市,百姓便之。
译文:(2)富贵者易为善,贫贱者难为功,在上之人识擢何如尔。
译文: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
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
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
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
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节选自《旧唐书·韩愈传》)(1)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
译文:(2)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冯道,字可道, 瀛州城人。
道少纯厚,好学善属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惟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也。
天祜中,刘守光署为幽州掾。
守光引兵伐中山,访于徐属,道常以利害箴之,守光怒,置于狱中,寻为人所救免。
守光败,监军使张承业征辟为本院巡官。
承业重其文章履行,甚见待遇。
承业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
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央河对垒,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观,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喧动群议敌人若知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为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时契丹方盛,素闻道名,欲掠而取之,会边人有备,获免。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甚好宰相。
”俄拜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自道始也。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虽素未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浮躁者必抑而镇之。
一日,道因上谒既退,明宗顾谓侍臣曰:“冯道性纯俭,顷在德胜寨居一茅庵,与从人同器食,卧则刍藁一束,其心晏如也。
”道尤长于篇咏,秉笔则成,典丽之外,义含古道,必为远近传写。
晋少帝即位,加守太尉,进封燕国公。
道尝问朝中熟客曰:“道之在政事堂人有何说?”客曰:“是非相半。
”道曰:“凡人同者为是,不同为非,而非道者,十恐有九。
昔仲尼圣人也,犹为叔孙武叔所毁,况道之虚薄者乎!”然道之所持,始终不易。
道历任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以持重镇俗为己任,未尝以片简扰于诸侯。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B.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C.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D.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征辟”即“微辟”,是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徽”,官府征召称“辟”。
黔西北州欣宜市实验学校二零二一学年度于都实验中学2021-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语文周练〔二〕命题人、校稿人:高二备课组2021.03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26分)记旧本韩王后欧阳修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
读之,见其言深沉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假设得意。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
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
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那么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
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
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
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漂浮弃虚之时,予固知其缺乏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
那么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声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
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
其最后卷帙缺乏,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
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
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一共尊,天下所一共传而有也。
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高考文言文翻译训练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规定“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级,属于理解能力层级。
在2002年之前,文言文翻译开始采用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2002年之后,高考中的文言文翻译采用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并且分值有所增加。
现在高考文言文翻译题一般都是10分,占文言文阅读大半分值,考生应该对文言文翻译予以重视。
高考文言文翻译考查一般有如下几个目的:一、对文中一些重要句子的考查。
高考中凡是从文中摘录出来让考生翻译的句子,绝对是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它们或关联着文章的上下结构,或体现着文章的中心。
二、对文中一些重要词语的考查。
凡是让考生翻译的句子,里面肯定有一些重要的词语,这些词语也是评卷时的赋分点;如果考生翻译时能抓住这些赋分点的词语,那么离准确翻译句子就不远了。
三、对文中一些特殊文言句式或词语活用现象的考查。
2010年全国高考语文各省市18套试题中所考查的翻译不是特殊的有15套,试题是通过翻译来考查文言特殊句式。
可见,考查文言文翻译,其实是对考生阅读文言文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查。
对考生来说,文言文翻译题型是比较难的。
难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考生无法完全懂文言文文本,有些句子大意更是不知所云,翻译起来当然难度不小。
第二,有些考生对文言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在翻译时往往忘记一些文言现象,如通假现象、古今异义现象等,造成句子翻译不完全准确。
第三,因为文化背景欠缺,将一些人名、地名和官职名等搞错,进而影响了文言文翻译。
针对以上难点,考生在复习时,应该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加强。
平时多读文言文,多积累文史知识,熟练掌握文言知识是正确翻译文言文的关键。
【考势预测】在高考命题时,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这一考点时,一般多采用主观题的形式,从文中选出两到三句话,放置于第Ⅱ卷,让学生进行翻译。
在2010年高考语文全国各省市18套试题中,有17套都采用这种方式考查了文言文翻译。
笔者预测这种题型仍将是2011年高考考查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题型,在平时复习时,考生应该重视文言文的翻译,提高自己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水平。
《廉耻[清]顾炎武》阅读答案附翻译原文及翻译廉耻[清]顾炎武《五代史冯道传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无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而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子之论士,曰:行己有耻。
孟子曰: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无耻矣。
又曰: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所以然者,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故士大夫之无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
然而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雨,彼昏之日,固未尝无独醒之人也!顷读《颜氏家训》有云:齐朝一士夫尝谓吾曰: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
吾时俯而不答。
异哉,此人之教子也!若由此业自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①不得已而仕于乱世,犹为此言,尚有《小宛》诗人之意,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无愧哉!罗仲素曰: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风俗者天下之大事。
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古人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子》曰: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人有耻,在大足以战,在小足以守矣。
《尉缭子》言: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生。
而太公对武王:将有三胜,一曰礼将,二曰力将,三约止欲将。
故礼者,所以班朝治军而兔苴之武夫,皆本于文王后妃之化;岂有淫刍荛,窃牛马,而为暴于百姓者哉!《后汉书》: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二十匹,先零酋长又遗金鐻八枚,奂并受之,而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曰:使马如羊,不以入廐;使金如粟,不以入怀。
悉以金马还之。
羌性贪而贵吏清,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身洁己,威化大行。
呜呼!自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注释] ①之推:即颜之推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行己有耻行:行事B.弃礼义,捐廉耻捐:放弃C.则可以死易生易:替换D.前有八都尉率好财货率:带领3.下列属于直接讨论廉耻问题的一组是(3分)①人之不廉,而至于悖礼犯义,其原皆生于无耻也。
五代冯道传持重镇俗冯道(882—954),字可道,自号长乐老。
瀛州景城(今河北沧州西北)人。
出生在“为农为儒,不恒其业”①的家庭。
年轻时品行纯厚,不耻清贫,事亲孝而为学勤,颇有古风。
唐末天祐年间,冯道曾任刘守光的参军,因常陈利害而惹怒刘守光。
刘守光失败后,他逃到太原投靠当时在河东任监军使的宦官张承业,当了巡官。
后张承业把他推荐给晋王,被任命为河东节度掌书记。
李存勗与后梁军夹河对垒之时,郭崇韬要求裁减闲散人员,李存勗怒而欲“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令冯道草拟文告发表,冯道执笔久之不写。
李存勗正色催促,冯道说:“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①不久,郭崇韬向李存勗道歉,经过冯道的调和,此事顺利解决,人们开始佩服他的胆量识见。
李存勗称帝后,冯道被破格升为户部侍郎,充翰林学士。
冯道为人刻苦俭约。
在晋梁交战前线,他在军中只搭一茅屋,室内不设床席,睡觉仅用一捆牧草。
请将送他在战争中掠得的美女,他无法推却时就安置于别室,等找到她原来的亲人后再送回去。
他因父丧丁忧期间,遇到饥荒,他就尽自己所有周济乡里,亲自种田背柴。
有因人力不足而致田地荒芜的人家,他就不声不响地在夜里帮助耕种,事后人家前来道谢,他认为这完全是应该做的。
守孝期满,后唐朝廷重新任命他为翰林学士,他赴任途中走到汴州时,正遇上赵在礼魏州兵变后李嗣源带兵进攻首都洛阳,孔循劝他等到局势明朗后再走,他认为奉诏赴阙,不可擅留,依旧快速赶赴京师。
三代为相李嗣源向来知道冯道的声名,即帝位后任命冯道为端明殿学士,不久,迁兵部侍郎。
一年后,又迁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
冯道引荐任用了不少有才识的孤寒士子,而对那些品行浮躁的衣冠子弟都加以抑制。
尽管因此遭受一些人的讽刺打击,但一直得到李嗣源的信任。
天成、长兴年间,连年丰收,中原太平无事。
旧五代史·冯道传(2)原文
庄宗军队与梁军隔相对峙。
一天,郭宗韬以诸将校会餐人数过多,主管人供应不起,请稍减员,庄宗发怒说:我想给那些为我效力的人管几顿饭,自己都做不得主,那么河北三镇就请三军另外选择一人任主帅,我请求回太原,以避贤让路。
随即命冯道当面草拟文书,以向部下宣告。
冯道持笔呆了很久,庄宗严厉催促他,他缓缓起身答道:我的职责就是掌管笔墨文书岂敢不奉命从事。
如今大王您屡建大功,刚刚平定南方寇乱,崇韬所谏,未必失当,拒绝他可以却不可用刚才那番话挑起众议。
敌人若是得知,便会说大王您这里君臣不和了。
希望再三考虑那便是天下的万幸。
不久郭崇韬入朝致谢,因为冯道替他解了围。
人们开始敬重冯道的胆识。
明宗入主洛阳后,立刻问近臣安重诲说:先帝在位时的冯道郎中在什么地方?安重诲回答:不久前授翰林学士。
明宗说:此人我久已熟知,是好宰相。
很快便拜冯道为端明殿学士端明之号就是从冯道开始设立的。
不久冯道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贫困微贱无所依恃却有才干、有抱负、又与他素来相知的士人,他一律拔用;唐朝末年世族中行为浮躁的人他必定贬抑不用。
有位工部侍郎名叫任赞,退朝时,和同僚在后面嘲笑冯道说:他若快走,一定会掉下《免园册》。
冯道听说此事,召来任赞对他说:《免园册》的。
对冯道的评价2021高考答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冯道(882-954年)一生历事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加上契丹,凡五朝十一君,三入中书,居相位二十余年,处乱世而长富贵,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不倒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时万口同声,皆以二人为名臣,为元老。
……以朝秦暮楚之人而得以美誉,至身后尚系追思,外番亦加敬信,其何故哉?盖五代之乱,民命倒悬,而二人独能以救时济物为念。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卷22《张全义、冯道》材料二冯道“事四朝、相六帝,可得为忠乎!夫一女二夫,人之不幸,况于再三者哉!”——(宋)薛居正《旧五代史·冯道传》材料三孟子曰:社稷为重,君为轻。
斯言也,道知之矣。
夫社者,所以安民也;稷者,所以养民也。
民得安养而后君臣之责始塞。
君不能安养斯民,而后臣独为之安养斯民。
而后冯道之责始尽。
……五十年间,虽经历四姓,事一十二君并耶律契丹等,而百姓卒免于锋镝之苦者,道务安养之力也。
——(明)李贽《藏书》卷68《吏隐外臣·冯道》(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五代时期人们和宋代史学家薛居正对冯道的不同评价及其理由。
(4分)(2)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李贽评价冯道的标准和指导思想。
(5分)(3)从上述材料对冯道的不同评价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思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参考答案:(1)五代时期推崇冯道,因为他“能以救时济物为念”;(2分)薛居正则持批判态度,因为冯道历仕数姓。
(2分)(2)标准:对人民的历史贡献。
(2分)指导思想:儒家民本思想。
(3分)(3)五代时期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宋代以后宋明理学兴起;明朝后期宋明理学受到挑战。
(6分)。
通州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遥感意为“遥远的感知”,是指搭载在各类移动或静止平台上,运用现代光学、电子学探测仪器,从一定距离对目标物进行特定电磁波谱段的成像观测,进而获取被观测对象特征、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等多方面信息的技术。
人类通过大量实践,发现地球上每一物质作为其固有的性质都会反射、吸收、透射及辐射电磁波,物体的这种对电磁波固有的波长特性叫光谱特性。
一切物体,由于其种类及环境条件不同,因而具有反射或辐射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特性。
遥感就是据此来探测地表物体对电磁波的反射和其发射的电磁波,从而提取物体信息并完成识别。
遥感作为一门对地观测综合性技术,它的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客观需要,更有其它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特点:第一,遥感探测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从空中乃至宇宙对大范围地区进行观测,快速获取有价值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为人们宏观掌握地面事物现状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同时也为宏观研究自然现象和规律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第二,遥感探测能周期性地对同一地区进行对地观测,这有助于人们通过所获取的遥感数据,发现并动态跟踪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变化,研究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第三,遥感探测所获取的数据综合展现地球上许多自然与人文现象,尤其是在监视天气状况、自然灾害、环境污染、军事目标等方面发挥作用,全面地揭示地理事物之间的关联性。
现代遥感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遥感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但卫星遥感存在时效性不强、缺乏机动灵活性、很难获取云下影像等不足,需要开拓更多遥感平台,与卫星遥感形成互补,使遥感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前进。
进入21世纪,遥感科技显现出了高空间分辨率、高光谱分辨率、高时间分辨率的“三高”新特征,并开拓了更多的应用新领域,比如高光谱技术获取的信息分辨率很高,甚至能分辨出观测物质的分子和原子结构,由此在医学、刑侦、文物保护等领域开展了广泛的探索性应用;光谱分析技术还与智能手机融合,诞生了面向普通民众的高光谱应用。
【推荐】“冯道、和凝同在中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冯道、和凝同在中书”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故老能言五代时事者云:冯道、和凝同在中书,一日,和问冯曰:“公靴新买,基直几何? ”冯举左足示和曰:“九百。
”和性褊急,遽回顾小吏云:“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哄堂大笑。
时谓宰相
如此,何以镇服百僚。
[注]中书:官署名。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2分)
直:徐:
2、画线的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标明应该停顿的地方。
(2分)
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哄堂大笑。
3、和凝的性格特点是怎样的?(3分)
答:
4、文中有一个词语呼应、印证了“何以镇服百僚” 。
(3分)
参考答案:
1、直:价格,价值;徐:缓慢
2、吾靴何得用一千八百/因诟责久之/冯徐举其右足曰/此亦九百/於是哄堂大笑。
(错、漏、多一处均扣1分)
3、小气、急躁(答对一方面得1分,答“褊急”得1分)
4、哄堂大笑或笑均可。
《新五代史·冯道传·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新五代史·冯道传·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快速地掌握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大家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新五代史·冯道传·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善乎,管生之能言也!礼仪,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盖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人而如此,则祸乱败亡,亦无所不至,况为大臣而无所不取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臣十有五,而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而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多矣,然使忠义之节,独出于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岂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孔予以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o"岂虚言也哉!予尝得五代时小说一篇,载王凝妻李氏事,以一妇人犹能如此,则知世固尝有甚人而不得见也。
凝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
凝家素贫,一子尚幼,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
东过开封,止旅舍,旅舍主人见其妇人独携一子而疑之,不许其宿。
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
李氏仰天长恸日:“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执邪?不可以一手并污吾身!”即引斧自断其臂。
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或为弹指,,或为之泣下。
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官为赐药封疮,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者。
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选自《新五代史·冯道传·序》)8.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维:法度B.薄其世而不肯出欤薄:迫近C.凝家青、齐之间家:安家D.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宜:应当9.下列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怪士之被儒服者以学古自名B.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夫晋,何厌之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C.以疾卒于官D.路人见者环聚而嗟之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10.把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五代史冯道传》原⽂及译⽂《五代史冯道传》原⽂及译⽂ 《五代史·冯道传》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礼义,治⼈之⼤法;廉耻,⽴⼈之⼤节。
盖不廉则⽆所不取,不耻则⽆所不为。
⼈⽽如此,则祸败乱亡,亦⽆所不⾄。
况为⼤⾂⽽⽆所不取,⽆所不为,则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然⽽四者之中,耻尤为要。
故夫⼦之论⼠⽈:“⾏⼰有耻。
”孟⼦⽈:“耻之于⼈⼤矣,为机变之巧者,⽆所⽤耻焉。
”所以然者,⼈之不廉⽽⾄于悖礼犯义,其原皆⽣于⽆耻也。
故⼠⼤夫之⽆耻,是谓国耻。
吾观三代以下,世衰道微,弃礼义,捐廉耻,⾮⼀朝⼀⼣之故。
然⽽松柏后凋于岁寒,鸡鸣不已于风⾬,彼昏之⽇,固未尝⽆独醒之⼈也。
顷读《颜⽒家训》有云:“齐朝⼀⼠夫,尝谓吾⽈:‘我有⼀⼉,年已⼗七,颇晓书疏。
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不宠爱。
’吾时俯⽽不答。
异哉,此⼈之教⼦也!若由此业⾃致卿相,亦不愿汝曹为之。
”嗟乎!之推不得已⽽仕于乱世,犹为此⾔,彼阉然媚于世者,能⽆愧哉! 古⼈治军之道,未有不本于廉耻者。
《吴⼦》⽈:“凡制国治军,必教之以礼,励之以义,使有耻也。
夫⼈有耻,在⼤⾜以战,在⼩⾜以守矣。
”《尉缭⼦》⾔:“国必有慈孝廉耻之俗,则可以死易⽣。
”《后汉书》载:“张奂为安定属国都尉,羌豪帅感奂恩德,上马⼆⼗匹,先零酋长⼜遗⾦鐻⼋枚,奂并受之,⽽召主簿于诸羌前,以酒酹地⽈:‘使马如⽺,不以⼊厩;使⾦如粟,不以⼊怀。
’悉以⾦马还之。
羌性贪⽽贵吏清,前有⼋都尉,率好财货,为所患苦,及奂正⾝洁⼰,威化⼤⾏。
”呜呼!⾃古以来,边事之败,有不始于贪求者哉? 杜⼦美诗:“安得廉颇将,三军同晏眠。
”⼀本作“廉耻将”,诗⼈之意未必及此。
然吾观《唐书》⾔,王佖为武灵节度使。
先是,吐蕃欲成乌兰桥,每于河壖先贮材⽊,皆为节帅遣⼈潜载之,委于河流,终莫能成。
蕃⼈知佖贪⽽⽆谋,先厚遗之,然后并役成桥,仍筑⽉城守之,⾃是朔⽅御寇不暇,⾄今为患,由佖之黩货也。
2020-2021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八单元经典原文8《日知录》三则含解析第八单元经世致用经典原文8《日知录》三则责任,是一朵灿烂无比的花,开在每个人的心中;责任,是一道辉煌耀眼的光,照亮每个人的心底。
责任是永远推动人类历史、开创人类文明的车轮.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
”站在历史的长河边,细观河边的沙石,每颗沙石上都镌刻着责任的印痕,每一个印痕都闪耀着责任的光芒.责任,也许是自己对自己的规定,也许是别人交给你的任务,也许是自己的工作……文之有物可传世,器识为先方足观.美字体赏美文顾炎武:文化人的楷模古人画的标准像,看上去都差不多,远没有文字生动。
说某个男人漂亮,文字描述可以一长串四字成语,玉树临风粉面含春,清新俊逸顾盼生神.说长得难看,也有不少现成,尖嘴猴腮面目可憎,形容猥琐其貌不扬。
用今天时髦的话,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绝对不是帅哥。
好友归庄推荐他去扬州见位高人,特地写了一封介绍信,强调他相貌十分“寝陋”。
海水不可斗量、人不可貌相,归庄这个招呼有点意思,他希望高人不要以貌取人,而是要听其高论,要听其言信其行,又强调顾炎武不只是个独行侠,同时又是家风古谊、学问极其精到、识见非常卓绝的大家.梁启超先生说起顾炎武一往情深,佩服得五体投地,称赞他“不仅是经师,而且是人师”。
在学问方面,顾炎武达到前无古人的最高境界,头顶上可以有许多光环,他是地理学家,是历史学家,是哲学家,是经济学家,更是地道的国学大师,在经学和音韵学方面有着非同寻常的成就。
顾炎武被誉为大清王朝“开国儒师”,是后人津津乐道的乾嘉学派的祖师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能够成为一代宗师,必然货真价实。
顾炎武的学问后人十分推崇,首先是因为独创。
所谓独创,就是我手写我心,无一语蹈袭古人。
顾炎武一直认为模仿是文章之大病,“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其次是博征。
融会而能贯通,“每一事必详其始末,参以证佐,而后笔之于书,故引据浩繁,而抵牾者少”。
《旧五代史冯道传》阅读答案
冯道,字可道,瀛州景城人。
其先为农为儒,不恒其业。
道少纯厚,好学能文,不耻恶衣食,负米奉亲之外,唯以披诵吟讽为事,虽大雪拥户,凝尘满席,湛如①也。
寻荐为霸府从事,俄署太原掌书记,时庄宗并有河北,文翰甚繁,一以委之。
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
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
"遽命道对面草词,将示其众。
道执笔久之,庄宗正色促焉,道徐起对曰:"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今大王屡集大功,方平南寇,崇韬所谏,未至过当,阻拒之则可,不可以向来之言,喧动群议,敌人若知,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
幸熟而思之,则天下幸甚也。
"俄而崇韬入谢,因道之解焉,人始重其胆量。
明宗入洛,遽谓近臣安重诲曰:"先帝时冯道郎中何在?"重诲曰:"近除翰林学士。
"明宗曰:"此人朕素谙悉,是好宰相。
"未几,迁中书侍郎、刑部尚书平章事。
凡孤寒士子,抱才业、素知识者,皆与引用,唐末衣冠,履行急躁者,必抑而置之。
有工部侍郎任赞,因班退,与同列戏道于后曰:"若急行,必遗下《兔园册》②。
"道知之,召赞谓曰:"《兔园册》皆名儒所集,道能讽之。
中朝士子止看文场秀句,便为举业,皆窃取公卿,何浅狭之甚耶!"赞大愧焉。
天成、长兴中,天下屡稔,朝廷无事。
明宗每御延英,留道访以外事,道曰:"陛下以致德承天,天以有年表瑞,更在日慎一日,以答天心。
臣每记在先皇霸府日,曾奉使中山,径井陉之险,忧马有蹶失,不敢怠于衔辔,及至平地,则无复持控,果为马所颠仆,几至于损。
臣所陈虽小,可以喻大。
陛下勿以清晏丰熟,便纵逸乐,兢兢业业,臣之望也。
"明宗深然之。
(节选自《旧五代史冯道传》) [注]①湛如:安然。
②《兔园册》:书名,即《兔园册府》,唐人编著,五代时流行民间,为村塾童蒙读本。
今佚。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恒其业恒:固定
B.可以喻大喻:比喻
C.道能讽之讽:背诵
D.遽命道对面草词遽:立即
5.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果为马所颠仆吾属今为之虏矣
B.不敢怠于衔辔少益耆食,和于身也
C.谓大王君臣之不和矣悟已往之不谏
D.一以委之奉宣室以何年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凡有才学、有知识的穷书生,冯道都予以举荐和任用。
B.任赞的戏语是讥讽冯道选拔和任用人才的水平不高。
C.冯道以其胆识劝谏庄宗,并指出了庄宗所为的不妥之处。
D.冯道以自己的切身领会奉劝明宗要日慎一日,居安思危。
⑺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3分)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无祖母,无以致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4分)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4,答:本习题考察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本习题正确选项为B,“喻”在这里是“表达、说明”的意思。
5, 答:本习题考察考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
本习题正确选项为D项。
A项中“为”为表被动;B项中的“于”解释为“对于”;C项中的“只”是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中的“以”,前项的“以”用作介词。
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凭仗,可译为“由”,后项的“以”用作介词“在”。
答这道习题,要注意上下文联络,还要前后句比较。
6, 答:本习题考察考生对文意的分析概括能力。
本习题确选项
是A。
7,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