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语文写作论文激发兴趣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小学语文写作能力培养小学语文写作论文激发兴趣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关刀镇中心小学潘冬霞[内容摘要](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1、认识到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以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鼓励多于批评。
4、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1、懂得引导,帮助学生积累词语、掌握丰富语言的表达形式。
2、培养学生读好书、好读书的习惯。
3、广用新词。
4、采取多种形式训练并用积累语言。
[关键词]变苦为乐激发兴趣培养能力从教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学生视写作为畏途,每次写作练习学生都绞尽脑汁,痛苦万分。
写作真有那么难吗?是什么原因造成学生畏惧写作呢?我认为原因有二,一是学生没有写作的兴趣即动力,二是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即基石。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要认识到学生的畏惧心理,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相信自己也能写出好作文。
在作文课上,可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让学生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们也能做到,给他们讲述同龄人中一些“小作家”的例子,让他们从这些例子中得到鼓舞,这是一种极大的驱动力,他们会跃跃欲试地模仿,自然,就会变被动为主动。
其次要用多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指给他们一轻松、愉快而可行的路子,惟有可行、愉快,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兴趣。
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模仿是最佳方法,因此,在教习作例文一类文章时,教师要认真分析、巧妙点拨、千方百计激起学生模仿的欲望。
这种方法容易上手入门,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要鼓励多于批评。
学生从心理上是希望得到肯定的,所以教师的评语就要多肯定学生作文中的优点,教师的评语应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加强而不是削弱,批语则以鼓励性的话为主。
现在的学生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一句不恰当的批评可能会浇灭倔们全部的写作热情;一次否定,可能就使他们永远也不想写作文了。
所以,即使是给学生指缺点,也用委婉、热情期望的方式指出,尽量发现他们的优点,决不吝惜对学生的赞美。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能力摘要: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
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
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一、创设情景,激发写作兴趣欲望是人为某种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向往,它既是开启思维闸门的钥匙,又是思维的指南针。
所以,教师应当为学生创一个驰骋的舞台,真正调动学生内在的言语表达欲望。
坚持以“让学生畅所欲言为本”,为学生的自主表达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让学生在为他所提供的舞台上说自己要想说的话。
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建立了谈心聊天室,学生、家长、老师随时可以进入,通过这个平台,大家相互提意见、发表看法、欣赏作品、评改作品等,学生、家长、老师有什么想说的话在此尽情倾吐,从而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老师和家长的距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说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写作铺平了道路。
由于信息技术可融文字、声音、图像、动画、影像于一体,把大千世界、名胜古迹、人物写真、风土人情等引入课堂,以其图像清晰,动态感强,信息量大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通过电脑课件,让学生亲临其境,如见其人,如做其事,使作文课趣味化。
二、深入观察,培养兴趣生活是进行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写什么文章都离不开生活的沃土,作家无一不是先深入生活后写作出优秀的作品的。
怎样让学生喜欢写作文论文:怎样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是很多学生一见作文就怕,对老师布置的作文不认真完成,或是为了应付一下,随便写几句话在作文本上就是所谓的“作文”。
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他们无话可说,无话可写,这样下去,久而久之,学生们便觉得作文是件苦差事,教师对这样的情况,也束手无策,无法改变现状。
长此以往,学生觉得写作文痛苦,老师也觉得作文难教。
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认为采用以下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首先,要留心观察事物要想有东西可写,那就要学会观察生活,观察社会,小到树木花草、鸟兽虫鱼,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平时要细心、耐心地观察事物的外形特点,注意观察周围的发展变化和细节,从而学生就会有话可写,提高了写作水平。
同时,不知不觉中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害怕情绪。
其次,让学生积累写作语言、素材在这个环节的训练中,我先给学生讲故事:“有个人在路上遇见了狼,他手里什么武器也没有,他害怕极了。
情急之下,他向前猛跑一阵,但没有多久,狼又追上来了,他只好捡一块石头在自己手里,先向狼扔一块石头再跑,待狼追上来,他再扔,连续几次,狼就不再追了。
”讲完后,让学生思考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在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后,再告诉他们,那个人手里的石头,就像我们头脑中的写作的语言、素材,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去积累,到写作文的时候就会不怕了。
讲完后要求学生注意日常生活中语言和素材的积累,通过对大量文词兼美文章的阅读,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身的语言和素材,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不断练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将每周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写一篇文章,在练习写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再次,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方法在进行这个阶段的训练时,先向她们介绍:一个作家在写作爬山时,得出这样的结论:“人生就像登山,当你爬上山顶时,向前走是下坡,向后退也是下坡。
这时,你只有选择一座新的山峰重新攀登。
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新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因此,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累各方面的素材,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
这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不会感到无话可说,自然会下笔千言,有感而发,从而“乐于书面表达”愉快地习作。
一、写作要紧贴学生生活作文来源于生活。
所以,引导学生在参与生活中学作文,在审视自己的生活中写作文,在品味自己的生活感悟中写作文,这样教学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重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组织学生郊游,观看展览。
去街道做好事,绿化植树,卫生大扫除,举办演讲会、辩论会、故事会,参加学校体育竞赛、歌咏比赛等。
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让学生自由的大量读写。
在班里办手抄小报,语文课向课外延伸。
多彩的校园生活,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养料。
我们还要注意营造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在各种活动中自主的搜集素材,记录体验,写感想、心得。
这些有益的活动可以拓宽学生写作的渠道,激发写作热情,使学生的写作才华得以最大限度的发挥。
学生作文一律从学生经历的活动中感受最深的事件中选题,这样,学生由“怕写”到“爱写”,由“瞎编乱造”到“真情流露”。
二、从生活中积累经验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还不丰富,因此在习作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常识性的错误。
例如学生在描写四季时,常常按照所接触到的文章经验来写,千篇一律地写成“春天的新枝,夏天的骄阳,秋天的落叶,冬天的白雪……”这些和我们周围的实际情况是有很大差别的。
还有,河里什么时候涨水了、各种花儿开在什么季节,平常能看到什么鸟儿等等,学生并不十分清楚,这些除了随着年级的升高会从课本中学到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周围的河流山川、花草树木,并作好详细的记载,定期交流,学生有了这些经验,就不会在习作时信口开河、张冠李戴了。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可以说作文写得好的同学他的语文成绩自然会很好,而语文成绩不好的同学其作文也必然不会突出。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是许多语文教师头疼和费力气的事情。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心理学上证明,凡人们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并能使人感知敏锐,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他们就会执著地追求和钻研,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们无论是做一件事情,还是从事某种职业,只有对它有了浓厚的兴趣,才可以把它做好。
作文也是这样。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一些体会,我感觉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要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学生的作文学生的作文基本上而言在教师的眼里是浅薄的、稚嫩的,学生写作能力不够高,水平不够好。
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交上来的作文,大多可谓是毛病百出,毫无新意,在教师的眼光下自然不具备好作文的水准,因此也没有好的评价余地了。
有了这样的评价,学生的写作文的心态自然提高不上去。
我认为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哪怕学生的作文中有一句可以欣赏的语句或一个优美的词语,教师也要仔细的找出来,给予积极地评语。
学生写的事例虽然不具备教师严重的精彩和典型,但是在学生心中,这样的事例也许具有很特殊的记忆和地位,只不过学生没有用精彩的文笔和美妙的结构把它写下来。
我认为此时,教师有必要“蹲下来”,用学生的心理和阳光去重新审视学生的作文,并给予积极恰当的评价。
具体而言,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两方面:1.给学生的作文积极地评价的语言,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发现哪怕是教师对于他们作文的一句评价,他们看了也是如获至宝,写上一句“你的字书写的真漂亮!”那么下次教师一定会看到更优秀的书写;写下一句“你的构思真巧奥妙!”下次教师就会一篇更努力地作文。
让学生爱上写作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语文老师都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
可是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闻感受,重现生活,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我从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从细处着手,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激起学生心中的真情,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引导和培养学生爱上写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一、从细处着手,降低难度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提到写作文,一些学生往往唉声叹气,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特别希望老师能通晓他们心中想说又难以表达的情感。
或给个开头,或提供词汇、句式,或帮助选择材料等,让他们有话可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作文、爱作文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总觉得无东西可写;再次就是词汇积累少,作文言辞干瘪、呆板,缺乏个性。
长期以来,我们往往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却忽视了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学生喜欢写些什么,喜欢教师怎么上作文指导课,喜欢老师怎么评价自己的作文等等,教师都心中无数,而是自作多情的瞎指挥,造成了很多学生对作文丧失兴趣。
以上的难题,有没有办法解决呢?《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应切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为此,在小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力求做到:让作文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家园,成为记载自己人生的史记。
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起点。
”习作中,教师要充分体现“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的习作理念,通过作文前的指导,使学生感觉到对这次作文很有兴趣,有话可写,感觉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冲动,想要赶快把自己想说的意思写出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在习作中充分体现由说到写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的积累,使学生感觉到这次作文有不少内容可以写。
可以从同学和老师的交流中获得作文素材,从这么多的内容中选择最能写好的内容去写,开启学生习作的“素材库”。
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1)教学论文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始终认为写作是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然而,面对统计数据表明我国大部分学生写作能力不足的现状,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成为了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关注学生情感孩子们绝大多数时候被家长、老师安排得密不通风。
通过与学生沟通表达互动,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梦想目标,设定话题或文体、写作风格。
或是关注一下班级氛围,从中走出“满分作文家”,教师可以在班会上公开颁发优秀作文、最佳语言风格、最具特色笔筒、十年书轮等奖项,激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二、丰富的读材引导学生喜欢读书既可以扩大视野、积累素材,也可以借助别人的优秀文风深刻成见、梳理思维。
通过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如及时小说、影视剧本、儿童图书及文学,以及日报杂志、图文教科书,辅助学生进行写作。
如何培养阅读兴趣?可以安排班级38分钟读书时间,开展读书研讨小组、读书分享录制视频等阅读引导活动,为学生带去更多选择,让他们爱上读书,发掘自己的写作能力。
三、挖掘创作需求写作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发现自我的过程。
所有人内心都有一些创作灵魂,但往往受到环境、成长条件、文化背景甚至价值观的束缚。
如何激励学生进行写作?要让学生不断发掘自己的创作领域,寻找创意灵感,并将之转化为鼓舞内心、提升自我的力量。
通过调查问卷或口述采访、短视频记录或笔下描绘,挖掘学生的创作需求,引导学生理性对待、释放创作激情。
四、多种创作形式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每一种创作都是一次锻炼的过程,同时也是一次发掘自我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的写作形式进行实践。
如小说、散文、朗读、剧本、童话、书信等等,引导学生从创作中寻求生命的意义,从欣赏中挖掘自己的能力,不断尝试文学创意的释放。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的论文八年的教学生涯让我从一个稚嫩的年轻教师逐渐走向成熟,做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以说是从我站上三尺讲台面对那一双双求知的双眸时就一直奋斗的目标。
一晃几年过去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们来到学校咿呀学语,一届又一届的小学生在这里告别小学生涯,这期间接触到了各种类型的学生,聪明的、懒惰的、勤奋的、好学的……虽然在教育战线上我还谈不上是资深经验教师,但这些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感触颇深的还是孩子们的作文。
今天,我想谈谈孩子们的写作,我觉得具体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一、作文教学要创新,不能过于古板,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热情地关爱每个学生谈到作文教学,我的许多同事也有同感,刚接触到小学作文教学时,都会感到十分地茫然,不知道该从何入手,现在我想结合我的教学经历谈一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点点感悟。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要想让学生愿意去学,首先我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尤为重要的,那么我们作为教师就要从这方面入手了。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心理学研究曾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
作文教学要联系到儿童的日常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这样的话,也就不致于拿着笔而无处下手了。
因此,我们要在学生作文前进行恰到好处的指导,不要等学生在写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强调这个、强调那里了。
其次是在给学生规定作文命题的时候要注意一点,就是不要束缚儿童的个性。
他们的童年生活有不同的生长环境、不同的乐趣、不同的表达方式,这就决定了学生会选择不同的题材、不同的表达方式去反映自己眼中的世界,也就会促成儿童写作创造出他们眼中的童话世界。
二、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我们常说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
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去反映则是不可能的。
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不少学生怕写作文,并不是因为不会写作文,而是苦于“无事”可写。
对作文表现出极大地畏难情绪。
即使写起来,也是勉强为之。
究其原因,大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知识基础不扎实,不能把阅读中所学到的知识与写作融贯于一体,紧密结合,为写作服务。
二、由于学生不善于在生活中捕捉作文的材料。
常使他们缺乏写作的素材。
三、缺乏对事物的细致观察和词汇、佳句等综合知识的积累,使他们在写作中不胜表达,只好寥寥数语,勉强成篇,缺乏创意。
四、个别语文教师在写作指导中缺乏必要的指导或指导不得要领,对作文没有明确目标,一味放任,结果造成学生写作思路闭塞,内容空洞等毛病。
五、部分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丧失写作信心。
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文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写作兴趣,消除怕写作文的心理。
“兴趣是成功的源泉”。
我每接到一个新班,总是想方设法,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作文指导,激起他们写作的欲望,使学生处于跃跃欲试的状态,使其能顺利地写好每一次作文。
如:有一天下午,上课铃响了,正当我准备上课,突然一声“报告”,走进来一个汗流满面的男同学,他手里抱着球,肩上搭着衣,走向座位时还做鬼脸,引得哄堂大笑。
一个刚坐好,一个又来“报告”了,这同学进教室时抬头挺胸,神气十足,还学着正步走的样子向座位走去,到了座位边又一个向左转,才直挺挺地坐下,教室里又是一阵大笑,接下去又有几个男女同学喊着“报告”走进教室。
这时,教室里显得有点乱了。
我灵机一动,就把语文课改成了作文课,题目是《上课铃响了……》,要求大家把上课铃响了以后,一个个喊“报告”进教室时的同学的神态写下来,要写出不同的特点来。
因为几个同学进教室时的情景大家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同学们很快提起笔,当堂完成了这次小作文。
有不少同学写得生动、逼真,我还表扬他们,这使他们感到既新奇,又有趣,心想,这就叫作文?作文并不难啊!教学中,我常采用这样一些自由、灵活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并告诉学生,作文并不神秘,也并非高不可攀,作文就是把我们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那些见闻和亲身经历的事,老老实实地记下来。
如何让中学学生爱上写作【摘要】现在的中学生往往不爱动脑,在写作时,抄袭现象十分严重。
他们不愿关注生活,不爱写作,一说写作文就叹气,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写,随便拼凑,内容空洞乏味。
如果不及时改善,他们将成为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这很不利于他们人生的发展和幸福。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这确实是个难题。
笔者认为可以从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让学生明白写作的意义、多夸奖学生、让学生有趣文可作等方面下工夫。
【关键词】写作意义夸奖趣文现在的中学生往往不爱动脑,在写作时,抄袭现象十分严重。
他们不愿关注生活,不爱写作,一说写作文就叹气,无话可说,不知道怎么写,随便拼凑,内容空洞乏味。
如果不及时改善,他们将成为没有自己的思想,不善于表达自己情感的人,这将很不利于人生的发展和幸福。
怎样让学生爱上写作?这确实是个难题。
笔者认为,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改善这种局面。
一、帮助学生克服写作上的畏难情绪很多学生认为作文很难,难在哪里呢?在与学生的探讨时,我发现作文难在与经典文章的对照上。
教材中选用的经典文章,往往让他们视为畏途,产生了作文难的情绪,不敢写,怕出丑。
其实经典文章也大都是经典作家长期打磨出来的,蕴含着经典作家几十年的文学功底,绝非一时之功。
学生在学习习作的时候,可以学习经典文章,但不必以它们为标准,至少在学生时代不必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
如果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了这种心理,就除掉了学生写作的第一道心理障碍。
第二道障碍是什么呢?就是自由。
写作总是与思想的感情的心灵的自由相关联的,没有思想感情与心灵的自由,也就没有文学的写作。
因为没有自由,心灵的想象的翅膀飞不起来,感情表达不会畅通。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因而我们要结合课文内容,适时地续写作文、扩写作文、想象作文、童话作文等多种形式,只要给学生一个自由、任意发挥的空间,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使其爱上写作。
很多学生在与我交流时总说,老师,有时我也想写,可总觉得,这样写不对,那样说也不对,因此就不想写也不敢写了,这时我就鼓励他们写。
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谈到习作,学生就有为难情绪,这已经成为所有学生的共识,也成为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中难以逾越的坎。
所以,探索小学生作文教学的方法,如何让学生喜欢上习作,提高小学生习作水平,显得特别重要。
《语文课程标准》在写作方面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倡导学生放开手脚,自由表达,努力做到求真、求实。
所以依据课标要求,让习作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
一、激发兴趣,充实生活,让习作具有源泉(一)激发兴趣,增强习作信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兴趣才有渴求,有渴求都会主动积极。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老师不宜给自己的学生事先定下过高的期望值,而应先注重学生的实际,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参与中逐步提高要求。
新课程标准在各学段目标中关于作文教学的要求多次回避“作文”二字,第一学段叫“写话”,二三学段叫“习作”,而到了第四学段也就是初中阶段才称之为“写作”,其用意十分明确,为教师减压,为学生减负。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习作就是倾诉,心有所感,情有所动。
这样,学生就想说想写,不吐不快,自然对习作产生兴趣。
(二)观察生活,激发习作热情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过不歇。
”可见,习作与生活是相融的。
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真切地体验,才能产生写作的热情,才会有真切的表达。
自然界的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日月星空和色彩斑斓的生活,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鲜活素材。
所以教师要充实学生的生活,创造各种活动机会,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留心观察,用心体味周围的一切,并随时记录、积累,学会从中猎取更多感兴趣的写作话题,扩展写作思路,慢慢就会喜欢上写作。
(三)开展活动,感受习作乐趣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让学生尽情地玩,再让学生写,会使学生感受到许多写话习作的乐趣。
学校组织的许多活动、游戏往往给他们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因此我们不妨以活动为载体,组织学生进行写话练习,用孩子们手中的笔,描绘他们的丰富生活。
如何提高小学生作文兴趣渭源县三河回民学校李晓萍作文是学生语文能力的综合反映,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但是,当前学生中却普遍存在一种对作文畏惧厌烦,甚至是排斥的消极情绪。
它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如何帮助学生提高作文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减小坡度,逐步提高作文作为一项综合性创造活动,它的提高需要学生长期不懈的努力。
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信心和耐心,领着学生一步一步去攀登作文高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减小坡度,让学生经常获得成功的喜悦。
1、从仿到创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写下水文,正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明确的模仿对象。
而实际上,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学生很好的模仿例文。
义务教材第五册《秋白梨》一文,介绍了秋白梨的生长过程及其特点,针对秋白梨的生长过程和柑橘的生长过程颇为相似,鼓励学生模仿课文,写一篇介绍家乡特产----柑橘的作文。
学生的积极性普遍较高。
模仿,带学生走出了无语可写的困境。
2、逐项达标不同的学生在作文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是各不相同的。
有的学生错别字教多,有的学生标点使用不当,有的学生中心不够明确,有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欠佳----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教师应为他们制订不同的达标要求。
尤其是一些作文水平欠佳的学生,要使他们的作文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教师采用逐项达标法,制订一系列的达标要求,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争取达到某一项要求。
这样,易于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的作文自信心。
二、注重实用,表现自我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把学生一个个都培养成作家,而是让写作这项技能,更好地为学生的生活服务,帮助学生在作文中找到自信,找回自我。
1、注重实用由于传统的作文教学比较注重作文的艺术性,而忽略了作文的实用性,致使一些学生产生了“作文无用论”。
他们把作文看成了一份沉重的额外负担,久而久之,便对作文产生了厌烦情绪。
因此,作文教学,教师应让学生的作文从本子上走下来,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
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写作水平低,从本质上说就是写作兴趣丧失造成的。
因此,教师必须从日常生活入手,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以下就谈一下自己在作文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喜欢写作文,培养写作兴趣的几点做法:一、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学生初写作文,最大难题是:“没东西可写”,教师必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解决这个问题。
1.为学生创设写作情境,如预先布置学生去观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参加某一次活动,或记述熟悉的某一个人。
这样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完成作文。
2.在作文命题上,除做到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具有启发性外,还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认识规律。
如写同一假日街景,可分别出《欢乐的人们》《美丽的霓虹灯》等。
小题目,让学生先克服“无从写起”的困难,而后可出综合命题《节日的街口》等,启发学生写节日的气氛,一定要写人与景。
二、寓教于乐,培养写作兴趣,作文讲评课要做到生动、新奇、多样,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明白好在哪里?错在哪里?1.生动。
不必连篇累牍地大讲应该怎样,不该怎样,而应坚持让学生从范例中体会写作规律。
对学生习作中那些夸大其辞的描写、啼笑皆非的想象、张冠李戴的用词等比较普遍、典型的错误,可通过绘声绘色的朗读,让学生知道错在何处。
因为不点名,气氛十分轻松,既避免伤害学生自尊心又能使他们加深印象,纠正错误。
2.新奇。
范文选读要注意选择那些充满情趣、富有特色又符合教学要求的文章或习作,力求激发学生的悟性,从中得到启迪。
我曾给学生读过一篇《读者文摘》上登载的《我的妈妈》,这篇短文一改只写妈妈“好”的老套子,写了妈妈生活中的一些“缺点”。
文章出自孩子的眼光,写得十分诙谐有趣。
这篇范文使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选材一定要新颖,要写的具有吸引力。
3.评价的多样性。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要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
首先是当场评价。
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的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总结肯定的地方,指出存在的缺点。
怎样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XX小学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使学生具有实用的写作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使儿童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J可见,当学生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写作。
那么,怎样才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作文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创造激活学生写作兴趣的情感因素。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J学生之所以怕作文,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普遍感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
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调动情感因素,学会为生活感动,善于从身边选材,从小事中挖掘其深远的意义。
如一件偶发的事,一堂精彩的课,一次有趣的活动,一次小小的实验,与同学的矛盾,老师对自己的误会,跟陌生人的交往等都是很不错的作文材料。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和当地的课程资源为提供了大量的作文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生活契机,鼓励学生写校园故事、笑话、儿歌,写主题队会的演讲稿,写竞选演说辞,为班级写班歌歌词,针对学校的情况向老师和校领导写合理化建议,写宣传家乡的广告词等,不断扩展题材,笔触由学校家庭逐渐向社会延伸。
这样逐渐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社会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例如我在上口语交际课《欢迎您到XX来》时,结合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让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为XX的九龙瀑布、小山峡、多依河、油菜花丛等景点写解说词,当导游为游客解说,并开展评选优秀导游活动,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
新“大纲”指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J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想象丰富,他们是想象的天使,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充满了奇思妙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摘要: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而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离不开长期的写作实践。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积累写作素材,学会修改作文,提高学生写作语言的驾驭能力和文字的感悟能力,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关键词:语文写作能力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改作文已成为中学语文教学一个不争的事实,作文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
作为导演的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努力,才能让戏中的主角学生,演出一幕幕的好戏呢?笔者做了以下尝试:一、培养写作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只有对写作产生了兴趣,才不会在写作课上啃笔头挤牙膏。
故而,语文教师应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上多下工夫。
作文,对于那些知识面窄、基础能力差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难题。
教师可以定期给学生介绍一些名家名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这些经典作品。
正如朱德熙先生所说的:重要的是联系自己,要心中有我,即要设身处地想:这篇文章要是让我写,会写成什么样子,比原文好,还是不如原文?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文章,一定会从中悟出许多写作的道理。
学生阅读了名著,仿写名著的兴趣也随之而来,教师应趁机指导学生愈不把阅读的文章放在心上愈好,因为阅读的文章并不是写作材料的仓库,尤其不是写作方法的程式,作文材料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学生运用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来书写自己的生活经历。
二、积累写作素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素材,即写作的原始材料,要想作文言之有物,学生必须建立一个素材仓库,所以语文教师应教会学生积累素材。
写作素材的来源有两个:一是学生自己的生活。
学生可以从最贴近生活的人、事、物,从最熟悉的人的一颦一笑,最熟悉的事的来龙去脉,最熟悉的物的外形、习性等开始着手。
由于是最熟悉的人、事、物,所以学生写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二是资料,这是写作素材的另一个重要来源。
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有限,如果学生能间接地摄取别人的写作营养,就能极大地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论文导读:本文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论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如何提高学生写作兴趣论文现今好多孩子面对作文无话可说,想一点写一点,写一点想一点,这种挤牙膏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孩子的知识面狭窄,基础薄弱,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与思考。
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明确提出:“训练学生写作,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积蓄。
”他进而阐发这种思想:“通常作文,胸中先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很自然的。
”的确,厚积而薄发,感悟而情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灵感绝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懒汉”.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入手,教给学生采集积累的方法,鼓励他们多积累,夯实写作基础,让孩子们的作文妙笔生花。
一、在劳动实践中获取写作素材屠格涅夫说:“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的源泉。
”不熟悉社会生活,不懂得人生世相,很难把文章写好。
所以,要想写好作文,非得深入生活不可。
我校地处农村,每学期组织大量的劳动实践活动:春天浇水、夏天拔草、秋天扫落叶、拾稻子、冬天铲雪、清洁区保洁、教室擦玻璃……这既是作文教学的直观教具,又为作文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
如:李爽同学在《柿子园遭遇》中写道:……该我们组打扫清洁区了,秋婆婆好像故意捉弄我们,今天的树叶落得比往常多,不过看着这一个个黄橙橙的大柿子冲我们笑,心情舒服多了。
突然一个熟透的大柿子像炸弹一样在我的头上炸开了花,同学们闻声一看立刻扔下笤帚笑得前仰后合的,也没有人管我的死活,我扔下笤帚蹲在地上哭了起来。
唉!真惨……“试想,没有这份深刻的体验,哪有这么”饱满“的语言!在这刻骨铭心的体验中同学们的习作不再”干瘪“,而变得很”饱满“! 在观察、发现、捕捉中充实头脑,从而写出感情真挚、触摸心灵的作文。
二、在课外活动中寻找写作的素材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而且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之提不起写作的兴趣。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训练不得法等.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关键。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写作水平。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
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
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
”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
二、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双翅翱翔想像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
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体验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
情感是想象和联想中的活跃因素,是启发想象的强烈动力。
所以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很强的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三、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活表达以说促写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
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中对口头语言的叙述,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让小学生喜欢写作文写作能力与阅读、口语能力一样被称为是当今高素质人才所必备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尺。
在十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运转,才能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愿意表达、乐于表达,写出好文章。
一、让学生学会说话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时,要依据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素质教育观点进行。
该放手时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地说,不要让什么“规格”、“模式”限制他们思维的发展,造成思想上的僵化。
学生已初步找到了作为的门径,教师就应该发挥其导航作用引导学生自己去开掘。
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
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写作文时能把话说清楚,词汇也丰富了,语言通顺得体,表达方式多种多样,就为以后写作文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二、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教学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
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作文要有内容,必须要有写作材料,而这些作文材料来自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自我们的周围的事物。
因此,教师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留心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譬如《毕升的梦想》、《最佳的路径》这两篇文章中的主人公正是因为他们留心周围的事物,毕升才实现了他的梦想,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格罗培斯的:“给人自由,任其选择”的自然路径,以其新颖别致获得了最佳路径的奖项。
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写作文并不难,作文的题材就在自己的生活当中,自己周围发生的事都可以写,就看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的亮眼睛。
三、让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注意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可以按时间、空间、事物的性质、特点、事情发展的顺序、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等顺序进行。
《故乡的“水墨画”》一文,作者在回忆故乡池塘时,是按时间的顺序进行叙述的,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那一丛丛白色的、淡红色的小花,闻到了微风送来的缕缕馨香。
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
摘要: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集中、综合体现。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始终处于训练周期长,见效慢的局面,作文教学在指导方法和策略上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作文教学策略训练1.完善作文规划,确保教学有序作文教学要有系统性和计划性,教师不仅要为每一学段的作文教学制定好完整、有效的计划,确立明确的质量目标,还要为每个学年、每个学期甚至每次作文制定好具体、细致、可行的教学计划,尽最大可能避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避免只追求训练数量不讲究训练质量的应付性作文教学,从而确保作文教学有序有效进行。
特别是作文教学的起始年段,不提倡作文教学的系统性,但教师必须有明确的作文教学结构,心中有教材,心中有结构,杜绝作文教学低水平徘徊的状况。
2.细化训练目标,夯实能力培养
我国的写作研究都以宏观论证为主,或从某一理论前提出发结合写作现象进行繁琐的演绎推理,这种视角往往缺乏对对象的具体准确把握,表现在作文教学上,抽象程度高,目标虚泛,难以真正指导写作这种实践性、技能性很强的活动,结果往往流于坐而论道,难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中,要细化教学目标,要明确每一次作文的训练点,要有达成目标的教学设计。
在一次作文中,训练点不要追求面面俱到,也不要对某一个能力点的训练有
毕其功于一役的奢求,要从基础入手,抓反复,反复抓,从而做到人人过关。
3.丰富训练形式,落实勤写多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有了丰富的语言储备、素材积累,有了一定的写作经验与感悟,如不勤写多练,还是无法达到“晓声”“识器”的境界。
因此,要让学生锤炼写作上真功夫,必须引导他们在勤字上做文,在多字上下功夫。
当前的作文训练,以整篇写作为主,相对而言,这种形式的写作周期太长(一般两周一次),且一个学期七八篇的训练量远远达不到“熟能生巧”的需要。
写作形式单一而又缺乏灵活性,效果自然不好。
基于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丰富训练形式,将勤写多练落到实处,如在重视整篇写作时,可兼顾造句、仿写等片段训练。
这种训练类似于绘画中的“速写”,“短平快”,既可用以弥补整篇作文训练量的不足,又可利用其较少受时空限制、灵活便捷的特点,使快速交流反馈成为可能,从而便于学生之间互相启发,共同进步。
此外,在强调课内限作文训练的同时,可辅之以随笔、日记等自由写作训练,让学生写自己喜欢写的内容,让学生写自己擅长写的文体;还可以结合阅读教学,让学生进行扩写、续写等训练,使学生在顾及原文本的事理逻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联想能力,并形之于笔墨,达到多写的目的。
4.改变作文教学的思路——先为放胆文,再学小心文。
“凡学文,初要大胆,终要小心,由粗入细,由俗入雅,由繁
入简,由豪荡入纯粹。
”初学写作时,只管放胆写来,即使粗枝大叶亦无不可,这样才能令习作者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
不管怎么写,喜欢写就好;不必害怕写,下笔总有益,这样才能养成写的习惯,才会在不断的历练中有所悟。
对照当前的作文教学,往往反其道而行,在学生学习写作之始,就提出开头要如何,结尾要如何,立意要如何,结构要如何,各种明规则、潜规则,处处玄机,步步陷阱,弄得学生动辄得咎、言不由衷,这样的写作氛围无疑会扼杀学生写作的激情,不利于学生养成乐写勤写的习惯的。
顺应学生心理特点,维护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不是在他们初学写作之始,即不断地试图“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标准”去统一学生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其幼稚与纯真。
到学生尝到了畅所欲言的乐趣,养成了写作的习惯,对写作有了一定的经验积累与感性认识的基础,再以写作技法、技巧引导他们由粗入细,由“放胆”而“小心”,才能由渐入佳境,由疵境而稳境而醇境而化境。
5.改进作文批阅,缩短反馈周期
作文批阅的方式与质量是制约作文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改进作文批阅这一环节,对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就当前来说,作文批改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精批细改”型,从标点到错别字,从语言表达到谋篇布局,从素材取舍到详略安排,从开头到结尾,教师都不遗余力地予以评点修改。
二是“多批少改”
型,即主张对学生作文的改动要少而批语要多,要尽量保留学生写作的原文原意,遇到可商榷的地方,则作眉批,指出毛病所在,意在让学生自己去考虑、修改。
三是“精批略改重讲评”型,即要求老师针对作文里的优点、缺点,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并要富有启发性、激励性,力争能收到举一反三的功效。
以上几种批改模式自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作文是一项个体性相当强的精神劳动,丰富学生对写作经验的积累,提升学生对写作的感悟水平,最好的办法之一是让学生参与批改。
为确保批改的有效性,每次批改前,教师可根据本次作文的目标,事先制订批改细则,以本次作文教学目标(能力训练点)为批改重点,兼及其余的方式,引导学生批改。
这样,既能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将学生的写作训练延伸到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并能缩短反馈周期,有利于趁热打铁,让学生在写作记忆尚未遗忘,写作热情尚未消退之时,得到及时的点拨指导,为二次作文打好“前站”。
当然强调学生的参与,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放弃应有的作为,适当的批改示范,与学生批改结果的监控及相应的记录仍是不可缺少的。
总之,要让学生对作文感兴趣,首先要改变求全责备的评价观,以鼓励为主,呵护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出不足,予以正面引导,才会得到学生的认同,才能让作文教学有一个健康的环境。
(作者单位:河南省濮阳市华龙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