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评估——赖树钦2016.12.14
- 格式:pdf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56
泥石流地质灾害评估读书报告摘要:近年来,世界各地频繁出现各种地质灾害现象,其中泥石流灾害也日益严重,各国政府都高度重视其发展和防治。
本文将讲述泥石流灾害动态的预测预报现状以及国际和区域性的泥石流灾害的防治计划出发,分析了时间预报、空间预报和泥石流强度预报等成熟理论的研究和应用现状,从而开展泥石流预报研究来客观的分析我国的泥石流地质现状。
关键词:泥石流地质灾害研究预测预报一、前言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的泥砂、石块的特殊洪流。
其特征往往突然暴发,浑浊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咆哮而下,地面为之震动、山谷犹如雷鸣。
自从人类利用、开发山地资源以来就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了与山地灾害的斗争,但有意识开展山地灾害研究,进行山地灾害的防治,只有几百年的历史。
17世纪阿尔卑斯山脉周边的国家,开始了泥石流灾害的防治研究,成立一些相应的组织;前苏联与日本的泥石流防治也有200年的历史;美国在20世纪初,向西部山区移民逐渐遭到泥石流的严重危害,开始了较大规模的泥石流治理研究。
而我国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形成起步较晚,有近50年的历史,但与国外研究态势相比,国内研究仍存在一定差距。
加上近年国内泥石流灾害频繁,促使我国必须加快研究预测预防的步伐。
二、泥石流国外研究发展及国内研究现状1、国外泥石流研究发展态势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复苏和发展,加大了山区资源开发的力度,公路和铁路修进了山区,矿山和工厂在山区兴起,泥石流和滑坡等山地灾害危害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合理的防治山地灾害,前苏联、美国、日本和欧洲的一些山地国家,逐渐加强了对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的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关泥石流、滑坡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先后问世。
1957年由M·A维利康诺夫等著的《泥石流及其防治法》一书出版,该书集合了当时苏联科学家在泥石流方面的各种研究成果,其中M·A莫斯特科夫提出的粘性泥石流力学模型;M·A维里康诺夫进行的泥石流分类;C·M伏列什曼所研究的粘性泥石流体的顶托能力与起始抗剪强度τ0和粘度η之间关系;C·T卢斯塔莫夫提出的泥石流治理分布规律,不仅当时具有很高的水平,并一直影响到现代研究。
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二O一六年八月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编号:ZP2016-37编写:审核:项目负责:总工程师:罗锦昌队长:赖桂林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二O一六年八月目录一、概况 (1)(一)工程概况 (1)(二)委托要求及工作经过 (1)(三)评估依据 (1)二、地质环境条件 (2)(一)地形地貌 (2)(二)地层及地质构造 (2)(三)岩土体特征 (3)(四)水文地质 (3)(五)人类工程活动 (4)(六)抗震设防烈度 (4)三、评估等级 (4)(一)地质环境条件 (4)(二)建设项目重要性 (4)(三)评估等级的确定 (5)四、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一)现状评估 (5)(二)预测评估 (6)(三)综合评估 (7)五、结论 (7)附图1、场地现状照片2、龙岩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新罗分中心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3、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地形地质示意图(图号1)4、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地质剖面示意图(附件2)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书一、概况(一)工程概况拟建的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中山路南东侧。
根据规划征地红线图,拟建规划用地面积为5099m2。
用地性质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拟建规划建筑物控制高度≤100m,多层采用框架结构,拟采用天然地基浅基础;高层采用框剪结构,拟采用桩基础,设地下室2层。
拟建规划用地范围主要拐点坐标见下表。
(二)委托要求及工作经过受龙岩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新罗分中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后,我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技术人员即收集有关资料,对规划场地及其周围进行现场踏勘和环境地质调查,在对资料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拟建项目用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三)评估依据1、龙岩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新罗分中心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委托书;2、《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4]69号)、《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286-2015);3、龙岩市中城街道12号地块规划用地红线图和规划地块控制图;4、福建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1/2.5万福建省龙岩盆地城市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1977年;5、龙岩市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龙岩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关于加强龙岩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的决定》(2000年9月20日);6、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现场踏勘及环境地质调查等资料。
世界有色金属 2023年 7月上46测绘技术M apping technology浅谈SAOCOM 雷达在广西北部山区地质灾害识别中的应用赖嘉宁,何卫军,梁明月,杨 倩(广西壮族自治区遥感中心,广西 南宁 530023)摘 要:尽管近年来国家大力开展地质灾害详查、群防群测等工作,且取得一定成效,但面对地形复杂、植被覆盖度高的广西北部山区,规模小、影响范围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的识别难度依旧不减。
本文以广西北部山区九万大山南麓作为研究区,基于SBAS-InSAR技术,采用L波段的SAOCOM雷达数据,结合地质相关专业知识,综合讨论SAOCOM数据在该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的应用,为提升同类地区地质灾害隐患识别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SBAS-InSAR;SAOCOM;地质灾害隐患识别中图分类号:P6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3)13-0046-3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OCOM Radar in Geological Disaster Identification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s of GuangxiLAI Jia-ning, HE Wei-jun, LIANG Ming-yue, YANG Qian(Remote Sensing Center of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Nanning 530023,China)Abstract: Although the country has vigorously carried out detailed geological hazard surveys and mass prevention surveys in recent years, and has achieved certain results, the difficulty of identifying geological hazard hazards with small scale and large impact areas in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northern Guangxi, which have complex terrain and high vegetation coverage, remains unabated.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outhern foot of 90000 Dashan Mountain in the northern mountainous area of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area. Based on SBAS-InSAR technology, L-band SAOCOM radar data is used, combined with geological relat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comprehensively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SAOCOM data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this area, providing a certain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identific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in similar regions.Keywords: SBAS InSAR; SAOCOM; Identifica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 hazards收稿日期:2023-04课题项目: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广西滑坡灾害遥感早期识别与监测研究(桂地矿综研〔2022〕10号)。
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与应用地质灾害是自然界中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重大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工程建设的日益频繁,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也在逐渐增加。
因此,科学、准确地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对于提前预防和减轻灾害损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与应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传统地质灾害评估方法及其局限性传统的地质灾害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大类。
定性评估方法通常基于专家经验和现场调查,对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性和危害程度进行主观判断。
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往往受到专家水平和主观因素的影响。
定量评估方法则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参数,对地质灾害的风险进行量化分析。
常见的定量评估方法包括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概率分析法等。
然而,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模型假设过于理想化、参数获取困难、计算过程复杂等。
二、地质灾害评估方法的创新为了克服传统评估方法的不足,近年来,地质灾害评估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和技术。
(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GIS 技术是一种集空间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可视化于一体的信息技术。
在地质灾害评估中,GIS 技术可以有效地整合地形、地质、气象等多源数据,通过空间分析和建模功能,实现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和预测。
例如,利用 GIS 的缓冲区分析功能,可以确定距离断层、河流等地质构造一定范围内的区域为高危险区;通过叠加分析,可以综合考虑多种致灾因素,生成地质灾害风险图。
(二)遥感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大面积地获取地表信息,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了丰富的数据支持。
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航空遥感等技术可以清晰地反映出地质灾害的形态、规模和分布特征。
同时,利用多时相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还可以监测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关于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准确性的思考
邹杰;罗锡宜;赖桂林
【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
【年(卷),期】2017(000)010
【摘要】近年来,地质灾害预警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被动防御转变为主动预测,省内已建立多个地质灾害预警系统,这些系统多利用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方法进行区域或片区地质灾害预警,客观上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水平.但需要看到,地质灾害预警在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重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单体地质灾害预警缺乏;重视地质环境研究,地质灾害诱发机理研究缺乏;重视地质灾害监测,监测数据系统性科学分析缺乏.本文针对以上几个问题重点对佛山地区的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预警方法开展探索,以期达到提高地质灾害预警准确性的目标.
【总页数】2页(P202-203)
【作者】邹杰;罗锡宜;赖桂林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528000;广东省佛山地质局,广东佛山5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4
【相关文献】
1.对山区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工作的思考——以2016年前汛期新兴县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情况为例 [J], 李玖达;陈伟明
2.建立地质灾害预警研究体系——对地质灾害防治战略研究的几点意见 [J], 彭一民
3.肇庆市降水与地质环境耦合的地质灾害预警方法 [J], 彭端;姜丽萍
4.我省修订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地质灾害预警由5级变为4级 [J], 高长岭
5.丽水市小流域山洪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J], 肖建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密度直流电阻率法在蜈蚣岭水库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覃航;李静和;孟淑君;杨俊【摘要】水库边坡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高密度电法是浅层地球物理勘查的主要方法之一,可用于查明水库边坡盖层完整性、确定覆盖层厚度、了解基岩起伏情况进而评价水库边坡稳定性.通过对蜈蚣岭水库进行勘测,分析库区内的地质地球物理特征,验证了实施高密度电法调查水库边坡的可行性.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观测系统采集野外数据,采用Res2dinv反演算法对蜈蚣岭水库边坡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成像,推断覆水库边坡盖层厚度等其他参数,从而查明了该水库边坡滑动面起伏形态,对水库边坡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认为边坡现处于准稳定状态,极有可能趋向失稳.【期刊名称】《广西水利水电》【年(卷),期】2018(000)003【总页数】5页(P23-26,31)【关键词】稳定性评价;水库边坡;高密度电法;地球物理【作者】覃航;李静和;孟淑君;杨俊【作者单位】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宁 53007;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 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3220 引言高密度电阻率法主要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在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下介质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法勘探方法[1]。
因此,其理论基础与常规电阻率法一致,主要区别在于方法技术及数据处理方面。
高密度电阻率法严格上来说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安置于观测剖面的各个测点,其后利用远程控制电极转换装置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自动采集和传输。
当将测量的数据结果输到微机后,可对数据进行反演处理,并给出各种相关地电断面分布情况的图示结果[1]。
水库边坡是斜坡变形中具有一定规律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其具有性质复杂、规模较大、数量多、危害严重等特性。
人类工程活动频繁的地区和地壳运动地区是水库边坡多发区。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模型综述陈玉;蔺启忠;王钦军【摘要】本文分别综述了经验半经验模型、数理统计模型和其它模型在区域地质灾害评价中的应用情况.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应用中存在的不确定性的主要来源,并展望了地质灾害评价模型以后的发展趋势.认为对于不同研究程度、不同灾害分布的区域应选择不同的模型;另外应该建立在对区域地质灾害发生发展充分认识的基础上优化数学模型.在评价指标的选择与量化上深入系统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情况,进行优化重组以获得更好的结果.【期刊名称】《防灾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12)004【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模型;地质灾害评价;发展趋势【作者】陈玉;蔺启忠;王钦军【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北京,110101;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北京,110101;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北京,1101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94近年来,突发性地质灾害及其风险评价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地质灾害的预防和减灾的意义重大,直接关系到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是指在一定的面积范围内,根据区域地质条件背景、地质灾害诱发因素及人类活动状况, 对区域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时间和可能造成的危害、损失所做出的各种分析与判断。
它包括区域易发性评价(以基本地质条件的分析为主)、区域危险性评价(在易发性基础上考虑人类活动等诱发因素)和区域风险性评价(在危险性基础上考虑生命和财产的损失)[1]。
从模型方法的角度来看,易发性评价与危险性评价没有本质区别,他们是风险性评价的基础。
区域地质灾害评价模型经历了定性模型、半定量模型到定量模型的发展。
定性模型主要是基于专家的野外现场经验判断,直接从现场调查得出的易发性和危险性结果,或者根据各影响因素分区图来直接做出判断。
遂宁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孙书勤;黄润秋【摘要】研究四川遂宁城市建设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为该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提供环境地质依据.通过野外及室内资料收集、整理,调查和研究了遂宁市的环境地质背景,发现该市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和不稳定斜坡.通过地质灾害致灾因子(工程地质条件)分析,划分出地质灾害中等易发和不易发两类地区.通过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和易损性的量化指标(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坡度、降雨、坡高、人类工程活动、斜坡变形破坏特征、死亡及受威胁人数、直接或潜在经济损失等)研究,对城市建设用地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其中涪江以西构造剥蚀侵蚀丘陵区及涪江以东构造剥蚀丘陵区为滑坡地质灾害中易发亚区,而涪江侵蚀堆积河谷平坝区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0(037)002【总页数】7页(P174-180)【关键词】城市环境;地质背景;地质灾害;易损性;危险性【作者】孙书勤;黄润秋【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把人类带入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给人类环境带来深重的灾难,威胁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1]。
四川省遂宁市素称“川中重镇”,是一座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城市。
1985年撤县建市以来,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城市规模得到飞速发展[2]。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城市空间的拓展,对土地、水资源、地下空间等资源开发强度的增大,一方面带来的城市环境地质问题日显突出,另一方面使城市发展规划所需的环境地质资料严重缺乏。
因此,调查地质环境条件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带来的社会经济影响、损失,进行城市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和功能区划,提出防治对策建议,为国土开发与整治、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社会公众对地质环境信息的需求服务是目前的一项重要任务[3]。
关于对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研究与探讨
佚名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3(000)013
【摘要】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是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邻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对于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文作者长期从事地质灾害勘查、评估、设计和治理工作,通过总结长期一线工作经验,得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几条原则,并提出了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原则和范围的几点方法。
【总页数】1页(P297-297)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探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研究 [J], 李颖玲
2.广州南沙国际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大楼项目地质灾害综合分区及适宜性评估探讨[J], 刘书琴
3.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探讨以及地质环境的应用研究 [J], 李铨兴
4.地质灾害防治的策略探讨以及地质环境的应用研究 [J], 张晓晨
5.茂县大沟生态研究站改扩建工程用地地质灾害危险评估 [J], 孟国才;张晓刚;王士革;谢洪;张金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高分一号卫星的江西樟树市地质灾害评价于博文;田淑芳;罗昌繁;饶凌志;杨竹【期刊名称】《测绘科学技术学报》【年(卷),期】2017(034)005【摘要】It's important to evaluate geological hazard of Zhangshu by using GF-1 satellite for preventing geological hazard scientifically and improving the application level of domestic satellites.The images were processed by ortho rectification,image fusion and geometric correction and then the distribution of geological hazards were generated by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images.Small watershed evaluation unit was used to evaluate geological hazard and then disaster point density,surfacehydrology,tectonic fault zone,engineering activity,rock and soil type and terrain slope were choosen as the evaluation factors.AHP determined the weight of factors and weighted average method produce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ap of geological hazards.The accuracy of the result is 78%.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zone with high degree of danger is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southeast of Zhangshu,accounting for 7.82% of the total area.The zone has a venture to get a geologic hazard in 34.68%of the whole city.%运用高分一号卫星进行江西樟树市地质灾害评价对于科学防治地质灾害,提高国产卫星应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正射校正、影像融合、几何校正等步骤对高分一号影像进行预处理,然后对处理后的影像进行地质灾害解译,获取樟树市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在进行地质灾害评价过程中采用小流域评价单元,选取灾害点密度、地表水文、构造断裂带、工程活动、岩土类型、地形坡度等6个评价因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因子权重,通过加权平均法最终获得樟树市地质灾害易发性综合评价图,其精度为78%.结果表明樟树市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区占全市总面积的34.68%,易发程度最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占全市总面积的7.82%.【总页数】6页(P514-518,524)【作者】于博文;田淑芳;罗昌繁;饶凌志;杨竹【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北京10008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100083;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江西省地矿局赣南地质调查大队,江西赣州341000;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河北保定07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237【相关文献】1.基于高分一号卫星数据新疆索拉克地区控矿地质单元遥感解译与应用 [J], 王瑞军;董双发;孙永彬;李婧玥2.基于江西某金属矿山的地质灾害评价及综合预测模型分析 [J], 周全通; 周志国3.江西省不良地质区域岩土工程特性及地质灾害评价 [J], 王弟平4.国产高分一号卫星数据在境外地质矿产调查中的应用——以伊朗法尔亚地区为例[J], 蒋校;路云阁;孙昂;李勇志;连铮5.江西省樟树市中医药健康旅游网络营销方案设计——基于对樟树市阁山镇江枳壳有限公司的实地调研 [J], 张喜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贵州省暴雨-地质灾害链典型区减灾能力评估示范
许启松;杨国珍
【期刊名称】《中国减灾》
【年(卷),期】2022()7
【摘要】贵州地处四川盆地和广西丘陵平原之间的山原地带,气候变化复杂多样,自然灾害频发多发。
尤其是暴雨洪涝灾害后,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切实做好基层防灾减灾工作,贵州省减灾中心承担了“贵州省暴雨-地质灾害链典型区综合风险与减灾能力调查评估与防范技术业务应用示范项目”,利用调查成果数据对当地30个乡镇(街道)进行了综合减灾能力评估,取得了一定示范性效果。
【总页数】2页(P34-35)
【作者】许启松;杨国珍
【作者单位】贵州省减灾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9
【相关文献】
1.中国典型粘黄土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
2.北京市平原区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3.大亚湾全国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打造石化产业防灾减灾示范
4.忻州市平原区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评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防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以厦门为例
林树枝;黄建南
【期刊名称】《福建建设科技》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本文在对几次地震灾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滑坡、泥石流、砂土液化、软土震陷等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对建筑物的影响.针对厦门市地质地貌状况,分析了在地震来临时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及造成这些地质灾害的原因,提出了防御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对策.本文还就减轻地质灾害、提高规划选址水平、增强防灾意识等提出建议,供今后在工程建设时参考.
【总页数】5页(P42-45,47)
【作者】林树枝;黄建南
【作者单位】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福建厦门,361003;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福建厦门,36100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析及防治对策 [J], 林树枝;蔡志灵
2.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多源遥感影像处理及应用——以汶川大地震为例 [J], 仇文侠;许辉熙
3.四川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主要特征及防灾对策 [J], 胥良
4.从汶川和芦山地震浅析四川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特点及减灾对策 [J], 吴微微
5.广元市利州区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J], 李贵仁;马文瀚;黄炜敏;段中满;刘慧林;李孝弟;江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