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古诗解读】 峨眉山月歌古诗的意思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3
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峨眉山月歌古诗翻译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播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山中的峨眉山前,装设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荡漾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赏析这首诗在时间和空间跨度上达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出现了五个地名,共计十二个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人们不但不感到重复,而且认为是绝唱,其原因就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江行的经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穿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它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有变化。
“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在句中的位置也有不同,所以读起来就觉得不着痕迹,自然入妙。
《峨眉山月歌》就是唐代了不起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就是李白初次出来四川时创作的一首憧憬家乡山水的诗。
接下来互动《峨眉山月歌》文学创作背景和赏析。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这首诗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名家评测《唐诗品汇》:刘须溪云:含情凄婉,有《竹枝》缥渺之音。
《批点唐诗正声》:且当官太白如何,只此诗谁汝龙言?《唐诗广选》:如此等神韵,岂他人所能效颦(首二句下)?《艺苑卮言》: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存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并使后人为之,不败痕迹矣。
益见到此老炉锤之妙。
《艺圃撷余》:谈艺者有谓七律一句中不可入两故事,一篇中不可重犯故事,此病犯者固多、拈出亦见精严。
吾以为皆非妙悟也。
峨眉山月歌的注释及赏析峨眉山月歌的注释及赏析峨眉山月歌⑴峨眉山月半轮秋⑵,影入平羌江水流⑶。
夜发清溪向三峡⑷,思君不见下渝州⑸。
注释译文词句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创作背景编辑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
作品鉴赏整体赏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注释峨眉山月歌原文及注释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②。
夜发清溪向三峡③,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释]①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黎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④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洲:今重庆一带。
[解说]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诗人。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诗人思念不已。
[作者简介]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中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想象丰富,激昂奔放,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被贺知章称为“诗仙”,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诗风雄奇豪放。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且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现甘肃省秦安县叶堡乡),公元701年2月28日(武后长安元年夏历正月十六)生于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
另一种说法是其父从中原被贬中亚西域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所生,4岁再迁回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
其父李客,生平事迹不详。
李白诗词《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李白《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赏析峨眉山月歌原文:唐. 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之一: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
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啊!之二: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我乘着小船,从清溪驿顺流而下。
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个好朋友一样,陪伴着我。
但在从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总被两岸的高山挡住,使我思念不已。
【注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市西南2.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3.发:出发。
4.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5.下:顺流而下。
6.渝州:今重庆一带。
7..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8.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9.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在今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10.夜:今夜11.影:月光赏析[赏析]1沁人心脾的幽美境界——读李白《峨眉山月歌》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
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秀丽峻伟,李白二十几岁就游览过,写过一首《登峨眉山》。
这次远游途中,再次一过。
这是一个天高云淡的秋夜,诗人从东北的平羌江乘舟而下,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悬在蓝空,皎洁的月影倒映在静静流淌的江面上,似乎被江水洗得更加明亮。
平羌江,因为水色碧绿几乎可以染衣,故又名青衣江。
江水清澈见底,明月银晖洒江。
月光如水,水映月光,上下成了一片明亮、透彻、皎洁、银白色的世界。
《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峨眉山月歌》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峨眉山月歌》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创作背景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724年)秋天。
赏析此诗是作者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前两句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转译:半圆的秋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上,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光的影子。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赏析:“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是说,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高气爽,月色特别明亮。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半轮”月,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句式,是说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境。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空灵入妙。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后两句是说,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诗中连用了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诗人依次经过的地点是: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这位“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表达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和对故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DOC版
峨眉山月歌
唐代:李白
原文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平羌江澄澈的水面倒映着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第 1 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古诗词】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和翻译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
接下来分享峨眉山月歌中心思想和翻译。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
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
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
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抒发了李白对祖国秀美的大好河山的热爱和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伟大的爱国主义之情。
《峨眉山月歌》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翻译: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秋天。
当时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离开蜀中赴长江中下游的舟行途中,写下此诗。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峨眉山月歌》原文及译文峨眉山是中国四川省境内的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这里山高林密,山川秀丽,名闻遐迩。
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山势和美丽的月光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为大家带来《峨眉山月歌》的原文及译文,让我们领略其中的风采与韵味。
《峨眉山月歌》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峨眉何处是,眉间雪岭云作层。
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三千丈顶引人灵。
绝顶一霎眉山玉,千古难忘光芒景。
《峨眉山月歌》译文:从侧面看,山峰就像连绵的山脉,从正面看,山峰就像高高矗立的峰顶。
无论是远处还是近处,山巅的高低各不相同。
尽管我不知道这里就是峨眉山,但我可以看到山峰之间的云层上覆满了白雪,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景色。
峨眉山的景色独具一格,千姿百态,各种奇特的景观各自争奇斗艳。
三千尺高的山峰使人心灵为之一振,仿佛能引发心灵的触动。
峨眉山顶的景色如同一颗玉石般闪烁着独特的光芒,让人终身难以忘怀。
通过这首《峨眉山月歌》,我们可以感受到峨眉山独特的地貌景观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峨眉山山势雄伟,山峰如剑,给人一种壮丽之感。
同时,山峰之间的云雾弥漫,雪山覆盖,给人一种神秘之感。
这首诗歌通过简练而生动的文字描绘出了峨眉山的壮丽景色,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与魅力。
峨眉山地处四川盆地内侧,有着复杂而多样的地质结构,造就了其独特的山势。
在这里,山峰之间错落有致,形状各异。
峨眉山不仅有高耸入云的主峰,还有众多的次峰和山脊。
这些山峰交错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景观。
峨眉山的山峰被称为眉峰,是因为其形状宛如眉毛而得名。
眉峰嶙峋秀丽,层层叠叠,像一条优美的龙脊,纵横交错于云海之中。
不同角度的观看,呈现出不同的景象。
特别是在峨眉山的山顶,可以饱览山川的壮丽与美丽。
青翠的群山、蓝天白云、白雪皑皑的山巅,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美丽的画卷。
峨眉山还有丰富的植被和独特的生物群落。
山上的森林茂密,树木繁多。
其中,以松树为主,矗立在山峰上,形成了一片翠绿的海洋。
《峨眉山月歌》简要赏析
一、原文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二、译文
半轮明月高高悬挂在峨眉山前,月影倒映在青衣江澄澈的水面上,仿佛在随着江水流动。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只能依依不舍顺江去向渝州。
三、注释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重庆、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四、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
诗中描写了峨眉山月的美丽和多情,以及作者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两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描绘了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和月影倒映在平羌江水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则表现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清新自然。
诗人通过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
和多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歌》诗词鉴赏【原诗全文】《峨眉山月歌》(唐)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诗词鉴赏】《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
《峨眉山月歌》原文、译文及注释题记: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李白年轻时的作品。
峨眉山是蜀中大山,也是蜀地的代称。
李白是蜀人,因此峨眉山月也就是故园之月。
此诗是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开元十二年秋天。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峨眉山头高悬的那半轮秋月,映在江中,仿佛和水一起流动,陪伴着诗人远行。
夜间乘船从清溪出发,经渝州向三峡进发,离友人愈远,就愈加想念。
山月江水等景致的融合变幻,衬托出诗人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而五个地名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让人感觉到行船之快,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原文:峨眉山月歌唐代-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对照翻译: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注释: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 年版)。
〔半轮〕半边,半个。
〔平羌(qiāng)〕即青衣江,大渡河的支流,位于峨眉山东北。
〔发〕出发。
〔清溪〕即青溪驿,在今四川犍(qián)为峨眉山附近。
〔渝州〕今重庆一带。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峨眉山月歌》唐诗原文及鉴赏,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高峻的峨眉山前,悬挂着半轮秋月。
流动的平羌江上,倒映着精亮月影。
夜间乘船出发,离开清溪直奔三峡。
想你却难相见,恋恋不舍去向渝州。
鉴赏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质朴,音韵流畅。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说明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
“秋”字为入韵倒置句末。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正应了秋高气爽,月色皎洁的自然规律,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进入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平羌江在峨眉山的东北,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一般来说无论河水怎样流动,“ 水中月”也不会随之流走,月随水流只有一种情况,就是观月老也顺水而去。
因此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示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第三句中人出现了,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
江行见月,如见故人。
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
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渝州——三峡,诗歌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旅行图。
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没有更具体的景物刻划;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
然而“峨眉山月”这一明晰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诱导物。
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更加深沉。
【峨眉山月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李白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及注释】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
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1、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2、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光。
4、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5、夜:今夜。
6、发:出发。
7、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8、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9、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10、下:顺流而下。
11、渝州:今重庆一带。
【赏析】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
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
《峨眉山月歌》的全诗句的意思是什么?问题:《峨眉山月歌》的全诗句的意思是什么?前言《峨眉山月歌》是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据说这是李白年轻时出川,见到秋月悬空,便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这首诗的释义并不复杂,老街从学习创作的角度说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半轮秋与半轮月这首诗的第一句是:峨眉山月半轮秋。
意思是秋天的夜晚,在峨眉山上的天空中有半轮明月。
其中有峨眉山,有秋,有月,还要体现出“半”月,用七个字来写并不容易。
按照正常语序写的话,大概是“峨眉秋夜半轮月”(半拗体律句),李白把秋放在最后一个字,是为了押韵。
仔细看一下李白的七言绝句,会发现几乎都是首句就开始押韵,例如: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挂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洞庭湖西秋月輝,瀟湘江北早鴻飛。
醉客滿船歌白苧,不知霜露入秋衣。
格律诗为了平仄、对仗和押韵的原因,其语序和散文句法的语序不同,常见倒装省略等等手法。
如今学诗的人,能够写出“山月半轮秋”的人并不多见,这是“诗家语”法。
大家可以比较一下“峨眉山月半轮秋”与“洞庭湖西秋月輝”的不同,可知第二种句法人人写得,第一种“半轮秋”句法就非一般诗人能够写出了。
知道了这种句法的妙处和原因,就更能体会学习格律的重要性。
老街常说,明白格律才能更好地体会古人诗词的妙处,这句“半轮秋”就是一个例子。
二、同类意象过多:地理图、点鬼簿、算博士很多诗人在作品中喜欢用地名,例如这首诗中有峨眉、平羌、三峡、渝州、清溪五处地名,从数量上来说有点多,但是李白驾驭得很好。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此是太白佳境,然二十八字中,有峨嵋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
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王世贞说,一般人作七绝,如果出现五处地名,很容易显示出太多的雕刻痕迹,但是李白诗令人浑然不觉,自然流畅,这是高手。
其实一首诗中并不是特指地名多就如何,而是指同一类的意象要避免过多,例如宋代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一引唐伕名《玉泉子》:“王、杨、卢、骆有文名,人议其疵曰:‘杨好用古人姓名,谓之点鬼簿,骆好用数对,谓之算博士。
李白《峨眉山月歌》赏析李白《峨眉山月歌》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是如何通过诗句来体现出来的?下面一起来看下!峨眉山月歌作者: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词句注释:⑴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⑵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⑶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⑷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⑸君:指峨眉山月。
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白话译文: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峨眉山月歌》赏析:《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
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写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
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
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
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
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
“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
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
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
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
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
李白《峨眉山月歌》 (带拼音、注释、译文)《峨é眉méi山shān月yuè歌gē》作zuò者zhě:李lǐ白bái峨é眉méi山shān月yuè半bàn轮lún秋qiū, 影yǐng入rù平píng羌qiāng江jiāng水shuǐ流liú。
夜yè发fā清qīng溪xī向xiàng三sān峡xiá, 思sī君jūn不bú见jiàn下xià渝yú州zhōu。
作者介绍: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注释: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的影子。
平羌:即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属四川犍为,在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
君:指峨眉山月。
下:顺流而下。
渝州:治所在巴县,今重庆一带。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峨眉山头,月亮的影子倒映在平羌江里随水缓缓流淌。
夜里从清溪乘船出发,思念你却看不见,而我又要去渝州了。
【《峨眉山月歌》古诗解读】峨眉山月歌古诗的意思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峨眉山月歌》古诗解读,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说也奇怪,历史上曾有许多人会因我喜欢使用某一种行文方式而得绰号。
骆宾王写诗文,因为喜欢用数字,如秦地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
当时人就给他起了个绰号,叫算博士;还有的人因为在诗中连用了好几个古人的名字,就被人讥为录鬼簿。
但是,李白在这首仅仅二十八个字的绝句中,竟连用了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大家却交口称钻,不但没有人敢于取笑他在开路程单,有人竟以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视为绝唱赞之。
乾隆皇帝叹曰:但见其工,则妙处不传。
意思是说,读起来只觉得妙不可言,但真的好在哪里,却是无从捉摸。
现在看来,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这五个地名依次出现,实际上就是渐次为读者展开的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所以,在艺术上硬要定出一些非遵守不可的清规戒律是不行的。
这首诗究竟好在哪里呢?还是让我们一句句读来吧!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间是在秋天。
另外,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而月呢,只有半轮,就会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
第二句中的影指月影,而其中的入和流,表示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
大量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站住不动观察水中的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岿然不动的。
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
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再看诗的最后两句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县,三峡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李白从清溪驿上船,向三峡进发,这是两个实际的地名,虽然相距遥远,然而舟行江上,一水相连,所以,在感觉上并不觉得吃力。
而对思君不见的君字,有两种不同的理解,一种说法是实有其人,是指李白在即将离开家乡时亲友。
那么,这句的意思是说,这次出游时,很想再
见一见蜀中的亲友,但是却未能如愿,最终只好带着遗憾离开了。
另一种解释是指月亮,意思是说在由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的漫长江行途中,江月作伴,如见故人。
我以为。
还是后者较为空灵更有味道。
你看,在全诗中除峨眉山月外,几乎没有景物描写,除思君不见外,也不见言情,但我们读到思君不见下渝州时,已觉纸短情长情无限了,究其奥妙,就是因上有峨眉山月、下有影入平羌这一无处不在上下相伴的明月形象,融入了诗人因即将远离家乡的那份对亲情,对友情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可及的无法割舍的情怀之中了。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峨眉山月歌》古诗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