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
- 格式:pdf
- 大小:544.68 KB
- 文档页数:2
浅谈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作者:黄培来源:《速读·上旬》2016年第11期摘要: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里的“预”,就是预设,但凡一件事,要想把它做好,都得有事前的精心谋划。
无独有偶,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需要教师事先作出周密的筹划设计。
新课改强调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所以预设与生成就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物理课堂;预设一、引言课堂预设是教学活动中预测与设计环节,是课前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设想与安排。
生成是指课堂教学的生长和建构,是指在师生和生生之间合作、对话、碰撞中,立即产生的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突发情况。
是一个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的教学发展过程,是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新型教学形式。
教师往往习惯性的按预定的教案照本宣科,包括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也是教师设计好的,若学生的回答与教案不符,很快就会被教师“矫正”过来或者“消灭”。
所以教师不能过分拘泥于静态的“预设”,要以探究科学活动为核心,多考虑从学生的角度来预设教学活动,根据课堂的反馈信息不断调整预设。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
”那要使旅程走得平坦且富有收获,那不得不做好课堂预设。
二、课堂预设的过程1.多角度的学情分析在教学中,学情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但实际教学中,教师仅仅了解学生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可能对什么感兴趣,而忽略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从哪个角度提出问题,这样的教学准备是不充分的。
教师应该要多角度的分析学生情况,预估学生的起点问题,也就是说在学习新的知识点前,要考虑学生在还没学习新知识之前,已经知道了什么内容?他们还不清楚的是什么?他们可能有怎样的问题?他们感兴趣的问题有哪些?学习的新知识与他们已有的知识之间有什么关心?在进一步的学习中,他们会有什么困惑和障碍?在课堂上,会产生什么新的问题?再结合教师在课堂上“三不教”的原则“学生会的老师不教、教了也不会的老师不教、一点就会的老师不教”进行全面的学情分析。
物理课堂的预设与生成新课程理念认为: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的活力。
它所提出的最高宗旨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孩子的发展”。
而“发展”却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往往都无法预见。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生成性课堂具有不可预测性,其随机性造就了许许多多的生成性问题。
可以说预设与生成作为一对矛盾统一体,共同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预设中有生成,生成离不开预设。
只有预设的课堂也许是有秩序的课堂,但缺乏些许灵气;生成的课堂也许会乱一些,但也许会因此而精彩。
课堂要将“预设”和“生成”结合起来,好的课堂效果也只有在师生的互动中才能生成。
1.充分的预设促进生成首先应该弄清楚课堂上哪些时候、哪些地方是知识的生成点,知道了这些,我们就有可能避免在生成出现时因毫无准备而束手无策,白白浪费掉极好的教育资源。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部分是知识的生成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花一点功夫,多想一些意外,课堂上就不会手忙脚乱。
其次,我们应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外部环境,这外部环境主要指互动对话的氛围和动态开放的时空。
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创设宽松的氛围,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这样才能充分暴露学生原生态的思维,才有利于生成。
这样的预设找准了知识的生成点,为新知识的生成做了充分的预设。
有了充分的预设做前提,才能做到:“心中有案,行中无案,富有形的预设于无形的动态教学之中。
”1.1课堂设计必须要有弹性预设在教学中,预设显然是必要的,因为教育首先是有目标的、有计划的活动,教师必须在课前对自己的教学任务有一个清晰的、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同时这种预设也是应该有弹性的、留有一定的空间的。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笔者只是要确定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实验、获取信息、资料,通过小组协作学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来完善认知结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在学生探究时笔者不做过多的干预,因为这时候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给他们提示越多,他们的思维就越受束缚。
“预设与生成”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有力翅膀作者:周媛媛来源:《中学物理·初中》2016年第05期预设与生成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研究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科学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教学质量.1明确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物理教学中的预设一般被理解为前置的、确定的安排或者是动态的设计等,针对具体的情况有不同的含义,与物理教学中的生成性教学相对的预设应是一种开放的弹性的预设.在物理教学中对课程进行合理预设,是包括对整个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弹性的设计,同时也包括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变化情况等进行相应的预测思考.生成性教学则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学习实际情况来灵活地调整教学计划,使得物理课堂教学变得具有多元性和不确定性.物理教学具有很强的过程性和创造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同时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有充足的空间进行自我创造和延伸.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智慧,能够巧妙处理课堂中出现的各种状况,在实际的教学中很难达到这么高的要求.教师进行生成性教学既要考虑不偏离物理教学计划、教学目标,还要很好地发挥生成性教学的灵活性,并且在实施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各环节的安排,控制教学方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是并存的,学生在学习中需要灵活的思考,突破定性,超越自身的特性.同时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也应意识到教学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生成的.如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发现银河系中有八大行星,而不是人们一直认为的九大行星.因此在实际的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保证课堂过程具有一定的确定性,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控制课堂教学的走向,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增强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可发挥性,充分体现物理课堂教学的预设性和生成性.并且物理教学中的预设和生成是一种对应关系,预设偏重预想的结果,生成则是重视教学的过程的动态调节.侧重点不同,但结果和过程本身就是互为前提的.并且预设是一种动态的假设,这种假设的可能性需要和课堂中教学过程的变化性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作用.并且物理教学中的生成教学也不是无序进行的,需要教师本身对物理教学内容做到深刻理解,并且对学生的学习状况的详细了解,以及对教学方案的整体把握才能做好.预设是重视教学内容,生成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且物理生成性教学也是对预设的补充和发展,延伸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学过程不可能完全按照计划进行下去,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疑问等,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生成灵活地传授知识.2合理应用教学预设与生成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深刻理解物理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含义与关系,并且应积极思考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充分发挥两者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从教学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四个方面来妥善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运用.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实现教学目标的弹性化,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应只是将目标定在认知类的学习内容上,还应考虑学生在教学中相应达到的过程类、方法类的目标等.如果教师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就无法保证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无法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并且在实际的物理教学中,教学情况也是很复杂的,教师在教学中应针对不同学习状况的学生来因材施教,制定出体现个性化的预设目标,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合理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对知识的吸收效率也存在差异,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按照统一的标准来要求,因此教师应妥善运用生成性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自主发挥性,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进步.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中,教师可以制定出三层教学目标:第一层是知识目标,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第二层是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在实验的基础上归纳物体运动状态与所受外力之间的关系,推理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第三层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中逐渐减小摩擦,同时观察到物体运动距离不断增加,并最终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科学推理来得出结论,积累探究的经验,掌握物理规律归纳总结的方法,并能举一反三运用到其它地方.通过这种弹性目标的设定,能够有效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同时还应实现教学内容的弹性化设计,教材内容是固定的,但教师的讲解则是充满灵活性的,因此教师应熟练掌握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灵活变化和调整,从教材内容中找出能够发挥学生思维活跃性的知识点,并通过灵活的讲解让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物理知识,还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更加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根据学生的需求来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的删减和补充,并适度引入一些与实际结合的案例等,让学生也能够通过这种灵活的教学做到活学活用.3重视实验中的预设与生成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很多物理知识的学习都需要实验来进行说明,是学习物理必不可少的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方法.预设与生成则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物理实验时都需要对物理实验条件进行精心的预设,从而保证实验过程的有效控制以及实验现象、数据处理等的科学性.很多物理规律可以通过公式来表现物理量的关系,而有些则只进行定性探究,因此教师需要对实验进行预设,加强实验的科学性,使得实验中物理量的定性对比更加明显.如在探究液体压强和液体密度与深度之间的关系时,实验具体过程主要是通过将液体压强计的金属盒分别放在两个相同深度的浓盐水和水中,并通过压强计两侧液面高度差来分析液体压强与密度和深度的关系.实验中在探究液体的压强和深度之间的关系时,发现压强计液面高度差h随着金属盒放置的深度变化而变化,学生能够很容易得出相应的结论.同时在物理实验中进行精心预设,能够使得其中一些定量关系更加精确,测得的数据也更准确,使得定量关系更加明显.如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控制电压不变,对电流和电阻的关系进行探究,选择电阻分别为5 Ω、10 Ω和15 Ω三个电阻做实验,发现如果将电压控制在2 V不变,得出的电流的反比关系不够明显,但如果将电压控制在3 V,则能够很明显地发现反比关系.同时经过预设,能够更加合理地控制好实验时间,保证实验的有序进行.初中物理实验中会涉及时间的测量,如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如果不控制好实验条件,可能会使得实验时间过长导致时间的浪费或者实验的时间过短导致测量的结果不够精确.如让学生观察水的沸腾,学生如果从常温的水开始加热,需要大量的时间,浪费很多时间.因此教师在让学生做这个实验之前提前做好准备,实验时用大小合适的烧杯倒入事先烧开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保证实验能够在五到十分钟之内完成.又如在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的实验中,教材中提供的装置是将电阻浸没在用锥形瓶装的煤油中,如果按照这样的装置进行实验,发现当电流保持不变时,电阻值大的锥形瓶中的煤油的温度每分钟只能上升1 ℃左右,而电阻小的对应的煤油温度几乎没有变化.但如果把实验中的锥形瓶改成试管,同样的条件下,电流保持不变,持续通电一分钟,电阻阻值大的试管中的煤油温度能升高5 ℃左右,能够有效放大实验现象,并且能够节约实验时间.综上所述,教师应充分研究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弄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适时、适度地利用好预设与生成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初中物理课堂的效率,还有利于初中生物理思维的纵深发展,从而为课堂教学插上有力的“翅膀”.。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践、观察、实验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实施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时,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通过创设一些具体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问题的重要性和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可以通过实际的例子来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自己发现物体静止或匀速运动时的性质。
2. 提出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提出一些引导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提出问题的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观察结果来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
3.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来激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流程、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 合作学习: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通过让学生分组、互帮互助,相互讨论和交流,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评价反馈:重视对学生的评价和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实践能力。
在课堂中提供积极的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
6. 拓展应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帮助学生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
通过让学生进行实际的问题解决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探析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策略摘要:物理,这是一门用来解释一些生活现象的学科,不仅是解释,并且是引导我们深入去分析这些生活现象。
初中物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对刚步入初中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好奇,又担心自己学不好。
初中物理的教学实验既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本文针对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原因以及策略做出简单的探析。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策略对于刚上初中的学生来说,物理这门学科该如何让他们接受,该如何培养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成为了初中物理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
物理实验教学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部分,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呢?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1.实验设备不齐全物理这门学科对于初中学生还是属于比较陌生的,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能让他们更好的明白什么叫物理,以及理解物理中的含义。
例如,在做“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个实验时,需要音叉和真空罩,声音是充斥在我们的生活之中的,它是如何产生的呢?它的产生以及传播需要哪些条件呢?通过这一细小的、看起来貌似不起眼的物理实验,让学生在物理实验中感触物理知识,让学生知道物理是贴近生活的,又是深于生活的。
2.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素质教育”、“素质课堂教学”已经出现了不少年了,但真要做到“素质教育”、“素质课堂教学”却又是那么的难。
不少学校大量挤占物理实验教学时间,把本来是实验的教学时间分配给了物理理论教学时间。
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只会给学生带来一种错觉,那就是理论比实验重要,成绩分数比动手能力重要。
这种想法如果在初中就形成,那么高中,甚至到了大学,这种思想依然会影响着学生,深深的阻碍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因此来说,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验教学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3.教师的教学思想还是比较传统教学思想传统也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新课程理念下,中学物理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课堂中的预设与生成问题。
预设与生成构成一对矛盾体,到底什么是预设,什么是生成;物理课堂上还要不要预设,要不要生成;预设和生成是怎样的关系;新课程理念下,物理课,尤其是物理探究课,如何预设,如何生成等都是需要厘清的问题。
只有在教学设计中认清预设与生成二者的辩证关系,在教学执行中把握好二者关系,中学物理课堂的教学才能焕发靓丽的风采。
一、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内涵预设、生成各指什么,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外在表征是什么,预设与生成是否都有必要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等,是在对其进行课堂中运用之前需要加以思考的问题。
(一)预设的内涵在课堂教学中,预设指教师在上课前设计好的要达成一定目标的教学方案或计划(方案或计划也有可能是嵌印在教师脑海里,不一定非得以文本形式出现)。
传统教学预设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泰勒原理、凯洛夫教学法等,其深层价值取向是追求技术理性,即通过合规律(规则)的行为而对环境加以控制、管理。
教学进程就像工厂里沿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一样的有序,而产品又是显性的、可按某种标准进行测量的。
预设的水平受教师的知识结构、态度倾向、备课充分程度及学校的现有客观条件等因素的共同制约。
课堂教学就是教师按已由预设,围绕特定目标的实现而控制教学进行的过程。
在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指导下,同时也受人本主义、建构主义、存在主义等理论影响,现代教学预设更关注教学过程、主体情感等要素。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在预设时不仅要备学生、备任务、备目标,还要备监测和备过程[1]。
预设重心应由关注“教师怎样教”向“学生怎样学”转变,真正确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观和个性发展观。
(二)生成的内涵生成,指在师生交往互动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学生在课堂中的即时表现,灵活调整或改变预先的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挖掘学生潜能等。
例谈初中物理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策略课堂的达标过程犹如一部电影的拍摄,学生是主演,学科小组长是领衔主演。
老师既是导演更是编剧。
导演和演员是不变的,但每一节课的剧情是变化的,所以演出的成败就决定于每一个剧本的好坏。
导学达标的过程能否顺利进行,关键还是看编剧对每一个环节是否做到了未雨绸缪。
不论传统课堂还是创新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依然是重中之重。
在此,我以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教学为例,谈谈我对初中物理课堂学习目标预设与生成策略的思考:1.目标预设要明确,要集中,要突出。
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主导地位主要体现在时间的把控上,预设目标的生成上。
因此,我对这节课的学习目标设定为:理解并记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初中学生好动活泼,一上实验课就显得特别“热闹”,所以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就尤为重要。
不然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课堂上自由畅快,下课铃一响,脑子一片空白。
因此,无论是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设计与探究过程,还是数据采集与结论分析,以及同步练测和拓展应用都应围绕解决这个核心目标的实现来展开和推进。
《凸透镜成像》实验预设为四步:将蜡烛放在二倍焦距以外、二倍焦点、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一倍焦距以内,在透镜的异侧或同侧确定像的位置,并观察像的正倒、大小、虚实。
整个实验过程完全可以放手给各小组自主完成并做好记录。
而后面的结论分析与记忆运用则要完全彰显教师的主导地位。
在预设目标生成的过程中,不能直接放手让学生一味地群学讨论,一是因为学生能力有限,二是因为时不我待。
在打造实现课堂预设目标的过程中,老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理应相辅相成,在课堂之上的不同时间段表现得错落有致。
2.问题预设有梯度,有类别,有前瞻。
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一堂充满生命活力的课首先必须要有高效的预设。
有梯度是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易到难建立在探究过程已经获取的经验之上;有类别就是问题设置应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做既关注了学生个性的差异,又避免了展示环节被少数“活跃分子”所垄断,而其他学生沦为看客的局面;有前瞻是老师应该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数进行有效的估计并准备好应对方案。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作者:贡晨阳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10期摘要:21世纪初,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以往的“应试教育”逐渐向“素质教育”转变,也愈发重视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
因此,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后,初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探究性实验,从而提高自身的物理学习能力。
对此,本文将重点从探究性实验的预设及生成这两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可以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预设生成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科目,因而,实验便是物理教学的核心内容。
物理教学应是充满趣味性,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而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则是有利于促进学生探究思维能力的形成,并让学生获得一定的知识与技能,树立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物理探究性实验的积极意义,做好预设与生成这两个教学工作,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进而培养其物理思维能力,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1]一、明确物理探究实验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有道是“预则立,不预则废”。
物理教学是一项有周全性计划、有严谨性组织的教学活动。
而这项物理教学活动,则是需要教师做出周密的教学安排,并在最短的教学时间内,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并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这便是物理课堂教学中的预设环节。
若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优化物理教学质量,则教师就必须进行有效的预设。
因此可以说,预设是教学工作中的一项基本要求。
而有针对性地整理教学素材,合理开发与应用优质的课程资源,是开展教学预设的重要内容。
教学生成是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因学生学习情况的变化,教师应时时并适当地对教学预设中的目标、内容、方法、过程等进行调整,以及依据教学课堂的现状,教师应进行机智的应对与合理调控。
而根据教师精细的点拨与讲解,才能创造出的有价值的理念、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灵活思路、方法,以及学生优秀的、精彩绝伦的回答等。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实验和探究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下面是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实施的策略: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首先要创设逼真的情境,通过一些具体的故事、实验或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提供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后,通过提出问题或设定任务,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研究兴趣。
问题的设置要具有启发性和引导性,能够引导学生展开探究。
三、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来获取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鼓励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组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引导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总结和归纳。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与小组内、全班的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巩固学生的知识。
六、评价反思,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评价,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法。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七、建立资源库,提供学习支持为了支持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建立起丰富的实验室资源库,提供学生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和工具,为学生的实践探究提供充分的支持。
初中物理探究性教学的实施策略包括创设情境、提供问题、设计实验、组织合作学习、引导总结、评价反思和建立资源库等。
通过这些策略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课“预设与生成”例谈1. 引言1.1 科学课中的预设与生成概念科学课中的预设与生成概念指的是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提前构建自己的认知框架和问题解决方案,然后在实际实验或观察中验证这些假设,从而生成新的知识和理解的过程。
预设是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于要探究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或猜想,是学习者对于待解决问题的理解和设想。
生成则是在实践的过程中,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验证预设,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理解。
在科学课中,预设与生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通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假设和预测,可以激发他们的思维和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探究的能力和方法。
通过实践的过程,学生可以从错误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认知,提高科学素养。
预设与生成的概念也是与科学探究教学理念紧密相关的。
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方法,促进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
在科学教育中,预设与生成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 正文2.1 预设与生成的定义预设与生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基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一种关于问题的设想或假设,然后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等方法,验证或修正这些设想,最终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预设是指学生对问题的初步看法或猜想,生成则是指学生通过实践验证或修正这些初步看法,最终得出结论或解决问题的过程。
在科学课中,预设和生成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预设与生成,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提高科学探究的效果和质量。
预设与生成是科学教育中重要的学习策略,它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科学基础,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可以通过更加系统和科学的方法,推动预设与生成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2.2 预设与生成在科学课中的应用预设与生成在科学课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上。
浅析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指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物理规律、提高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的实践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教师在进行实验前应充分了解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掌握实验方法和操作技巧。
这样能够确保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指导准确、及时,以及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师应该重视实验的引导性和探索性。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适时地给予学生一些合理的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实验的目的、设备使用、实验过程等问题。
教师还要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实验探索,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猜想,并帮助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
进一步,教师还应该注重实验的交流和讨论。
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交流和讨论。
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发现,同时可以相互交流并比较自己的实验结果,讨论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
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如展示实验视频、使用模拟实验软件等方式,来丰富实验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实验视频初步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从而提前做好实验的准备工作,提高实验效率。
教师还应该充分关注学生的实验安全问题。
在实验前,教师应该向学生介绍实验所需的安全措施,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
在实验中,教师要时刻监督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提醒。
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必要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策略应该包括教师充分准备、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实验探索、组织实验交流讨论、引入科技手段和关注学生实验安全等方面的内容。
这样的教学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
探究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摘要:预设与生成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所要开展的重要工作。
其核心是促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结合,从而促进实验教学的高效开展。
为此,具体我们要循序渐进地推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融合:通过引入生活现象和情境到实验教学中,以进行初步的实验教学的精心预设;通过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来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从而为学生进行后续的精彩生成做能力提升层面上的铺垫;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控制变量的活动,来正式促成生成的精彩诞生;通过开发新式的实验工具,来使物理实验教学的预设和生成创新开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预设与生成预设是教师在教学开展之前的预先设定的教学方案,生成则是教学开展过程中所发生的实际情况。
预设与生成两者一体两面,预设首先为生成划定了一定的框架,而生成则促进了预设的不断改进和完善。
因此,促进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有机结合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工作,而促进预设与生成的有效融合,非一蹴而就之事,而是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推进的。
这项重要课题是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探索和深入研究的。
一、生活进入实验,进行精心预设促使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首先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心预设,只有在精心预设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促使之后的生成在一定良好的框架下诞生,这样才能为预设与生成的有机融合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实验实验教学中,首要的环节就是实验主题的制定。
制定实验主题就是预设的过程,要做到物理实验教学的精心预设,首先就要在实验主题的制定上下功夫。
精心设计实验主题,就在于活跃开放色彩较重的生活现象在实验主题制定上的引入。
一直以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总立足于书本,实验的主题、实验的目标甚至是实验的具体流程都在书本上标写了出来,这自然就产生了教师“讲实验”,并带领着学生照着课本“执行实验”的现象。
这其实对于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实现科学发现和提升自身的物理素养是一种障碍。
因此物理实验教学总体上要跳出书本的限制,而在实验主题的制定上,更要考虑脱离书本的束缚,重新精心预设。
学法教法研究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谢进旺(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城关中学福建福州350000)【摘要】本文首先从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含义谈起,紧接着从以下五个方面对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1.布白———高中物理课堂的“金点子”,2.预设的课堂在动态生成中升华,3.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发现并解决要探究的新问题,4.物理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课堂,5.在质疑追思中寻求平衡。
【关键词】含义预设主体问题课堂【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23-02一、物理实验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含义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一般强调教师的任务是执行、展开预设的教案,因此教师对学生的要求是对预设标准答案的顺应和认同。
特别是公开课,更加不敢越雷池半步,教师一旦碰到了生成性问题,不是置之不理就是轻描淡写地应付了事,千方百计地把学生拉到自己预设的教学设计中来,这种做法表面上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实际上往往是错过了良好的教育契机。
二、布白———高中物理课堂的“金点子”物理教学活动需要清晰、理性的思考与设计,但这种设计必须是富有弹性和存在留白的预设。
因为物理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建构的过程,这些由学生的原有物理经验、物理知识结构及个性等多方面的复杂性与差异性决定,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完成的最后一个综合,就是将事先策划的每节课具体要教学的内容与教学过程结合起来,形成弹性化的物理教学方案,为物理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设条件。
在物理教学方案中,要设定教学目标,但目标不能局限于认知,还要涉及学生可能达到的其他目标。
物理目标的设定要建立在对物理教学内容、学生状态分析和对可能的期望发展分析基础上。
目标要有弹性区间,这是为了顾及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同时也考虑到期望目标与实际情况之间可能出现的差异。
物理教学过程的设计要重在如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承转等全程关联式的策划。
<0.由结论I,有X[+X2<2成立.
例2(2010天津理21)设f(x)=x-e-\x eR),(l)求/(x)单值区间,极值;⑵已知函数y=g&)图像与y=f(x)图像关于直线%=1对称,求证:%>1时,f(x)>g(x);(3)若*%2,/(»1)=/(»2),求证:X j+x2>2.
解:(1次小单调减区间(1,+8),单调增区间(-8,1).(2)略.(3)Xj^x2, /(%1)=/(%2),不妨设1,则%2>1・%>1时由⑵知f(x)>/(2-X)._/(%2)>/(2-x2) •f(.x d=f(x2)>•••/(«!)>/(2-X2),即
f(2-x^>0.•••在(-8,1)上增函数.由结论I,有X1+X2>2.
例3(2017天津模拟理21)若函数f(x)满足x2/(X)+2xf(x)=£,且/"(2)=兽.⑴判
X O
断%>0时,f(x)是否有极值?并说明理由.
⑵设=£(%>0).若
(先1工兌2),求证:光].x2<1-
解:(1)略.⑵M$)=七1),时,
X
M(x)>0,0<«<1时,M'3)<0.M(x)在(1,+8)上增函数,(0,1)上减函数.由M(%1)=M&2),设0<%!<1,则%2>1.令
1
P&)=M&)-M(|)(0<%<1)=『乎".设
11
H(x)-e-x?e x,H(x)=e x+e x•(1-2%).再设1,1(x-]\2 N(x)二e"+e龙(1-2x),N(%)=ex-e x(l+-__兀—).
x
i
0<%<1,e x<e x・N(x)<0,N(x)在(0,1)上减函数,・•・7V(%)>7V(1)=O.
A H(%)>0,二H(x)在(0,1)上增函数,
H(x)<H(l)=0.P(x)<0,.-.M(x)~M(|)<0.由结论U,有x1x2<1•
(河北省廊坊市第一中学刘喜元065000)
浅谈初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中的预设
和生成
探究性实验教学是探究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把学生置身于动态的、开放的、生动的实验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探究了解现象,掌握规律,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对事物的新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科素养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性实验教学注重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重视合作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并在探究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技能、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在探究性实验教学中,课堂的不定因素更多,如何能利用好这样的课堂对学生进行学科素养的培养呢?
首先,做好课前预设,促进生成.
课堂教学应是一种有目的性、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功,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在探究性实验课前要做好充分的预设,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好备课准备•教师对探究性实验问题的提出、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分析论证、交流与评估各个环节要进行精心的设计,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进行充分的研究,尽最大可能预设出学生在各个探究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促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环节中得到发展,生成新的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制定计划的能力
•60•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精神和学科素养.
其次,灵活把握课堂教学,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自主构建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老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安排,课堂上也需要按预先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的计划性、有序性和效率性•但是再精心的预设也无法预知整个课堂的全部细节•最好的课堂教学是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而生成新的问题,一旦出现“不速之客”,发生“意外”,我们要有心理准备,灵活应对,而不能一味拘泥于课前的教案,置学生的问题而不顾•教师反而可以巧妙利用这些“不速之客”和“意外”促进学生“生成”,它将会成为我们课堂的一个预想不到的精彩之举!因此教师要尊重“预料之外”的生成,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使教学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到充分发展,对课程进行创新与开发,能够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
例如:在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教师先演示齿轮发声器,让学生对频率能影响音调高低有个初步认识,之后给出实验器材:橡皮筋、梳子、钢尺,让学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教师课前预想到学生可能设计出:弹松紧不一的橡皮筋、拨动伸出桌面长短不一的尺子、快慢不一的拨动尺子.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除了设计出了以上方法,还设计出教师课前没有想到的用橡皮筋绑住梳子齿,改变梳子齿的疏密程度•对于这种“预料之外”,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鼓励学生有根据的、大胆的设计实验,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形成.
总之,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的课堂不能全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也不能完全是师生的即兴创造过程.教师在整个实验探究过程中是一个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要在老师的引领下得到预设性发展和生成性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探究性实验教学要合理地预设,使生成的资源更具科学性,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
(河北省廊坊市第二中学贡晨阳06500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