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病人营养支持在治疗中的重要性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80.02 KB
- 文档页数:1
外科手术的营养支持与护理体会【摘要】目的分析外科手术后期营养调理的方式,总结临床护理经验。
方法选择30例于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的患者资料,研究其手术前后营养调理的方法,并综合对比护理后期患者病人的恢复情况。
结果基于营养支持与护理条件下,外科手术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恢复,病程恢复周期明显减短。
结论术后给予患者营养支持,加快了病人健康恢复的速度,未来需积极推广。
【关键词】外科手术;营养支持;护理;恢复成效外科是医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对我国医疗技术改革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
新时期国外医学技术涌入国内,对本国外科疾病治疗提供了科学的指导。
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最主要的方法,除了按照正常的操作规范处理外,还应添加必要的营养支持与护理措施,以加快患者病情恢复的速度。
现结合30例外科病人情况,总结护理体会: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共收录3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病人资料,所有病例均为外壳疾病。
30例的年龄范围30-60岁,平均年龄42.3岁。
其中,男20例,平均年龄43.7岁,病程时间1-2年;女10例,平均年龄40.6岁,病程时间2-3年。
1.2方法根据临床诊治资料,对30例进行详细地科室分类,弄清具体的病症情况。
30例外科疾病治疗前后,除了按照医学标准操作手术外,根据手术治疗程度提供营养支持及临床护理。
经过3个月后,逐一回访调查病情,了解患者外科手术的治疗情况,详细统计结果。
临床护理措施包括:饮食调理、健康指导、心理疏导、综合护理等,结合患者的病情适当地分配。
2结果经过诊断确定,30例外科疾病涉及到的具体科室包括:普通外科12例,占40%;肝胆外科6例,占30%;心胸外科5例,16.7%;泌尿外科7例,23.3%。
通过综合性的临床护理操作,外科手术患者症状得到显著的控制,维持了良好的健康状态,身体各组织器官的功能得到有效控制。
其中,普外科12例,彻底恢复9例,75.0%;肝胆外科6例,彻底恢复5例,占83.3%;心胸外科5例,彻底恢复5例,占100%;泌尿外科7例,彻底恢复6例,占85.7%。
关于外科危重病人的营养支持探究【摘要】目的:对外科病人采取营养支持之后的治疗效果探讨。
方法:将74名外科危重的病人分为两组:a组为13名,胃肠内营养;b组为61名,胃肠外营养。
这两组的营养支持全都由低浓度、小剂量开始,然后慢慢增大到需要的用量,在营养支持的这段时间对患者的微量元素、血脂、血糖、血生化、肾功能、肝以及一般情况进行定期测定,并按照测定结果对营养液配方进行及时的调整。
结果:在经过10d的治疗之后,两组病人都从负氮平衡变为了正氮平衡,免疫功能和营养指标都得到明显的提升,并且en组的免疫功能指标有更明显的增高;在病人的耐受性指标里,en组没有明显变化,但pn组的血糖则明显增高。
结论:因为外科病人的营养利用出现障碍以及体内代谢紊乱,所以现代的营养支持需以维持功能完整和组织器官结构,避免底物限制性的代谢特征作为代谢支持。
【关键词】外科危重病人;营养支持;探究【中图分类号】r4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374-01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此次研究病例为74例,病例里面女性为20名,男性为54名,年龄位于16—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3岁。
1.2 营养支持方法1.2.1 肠内营养支持应用nutrison fibre或nutrison经由胃肠造瘘管或鼻胃管用鼻饲泵持续24小时推注,在第1d时,使用半量低浓度,在第2d时开始增加量和浓度,到第3d时用全量,浓度为15%—20%1.2.2 肠外营养支持使用静脉营养液经由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涌输液泵24h持续滴注。
1.3 统计学方法全部计量资料都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组内的比较则用配对t来进行检验,而两组之间的比较则可使用样本均数t来检验;此外,计数资料则可用来检验。
2 结果2.1 氮平衡及营养指标的变化在进行营养支持10d以后,两组的视黄醇结合蛋白、转铁蛋白、钱清蛋白、血清白蛋白都有显著提升,从负氮平衡变成了正氮平衡,差异具有显著性。
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的指标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是在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前、术后恢复期及治疗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有助于指导营养干预方案,并最大限度地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及患者康复速度。
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涉及到多个指标,比如营养摄入、体重变化、测量的生理参数、营养评估及临床症状等。
首先,衡量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需要考虑营养摄入。
通过分析病人的饮食习惯、摄入热量及宏微量营养素等,可以评估病人的热能、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素的摄入是否满足其需要。
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病人的特殊病情,比如是否有食欲不振、消化吸收障碍或者摄食受限等情况。
其次,病人的体重变化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体重的下降可能代表病人存在着营养摄入不足或者代谢增加,需要及时进行干预。
而术后体重的持续上升,则可能提示着病人出现了水肿、脂肪增加或者营养摄入过量等情况。
另外,测量的生理参数也是评价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例如,病人的血清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血液生化指标,以及体脂率、骨密度、肌肉力量等生理指标,均有助于评估病人的营养状态及肌体成分变化。
除此之外,临床症状也是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
比如,病人是否出现了贫血、脱水、水肿、疲倦、乏力、恶心、呕吐等临床表现,以及术后感染、愈合延迟、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情况,均能表明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营养干预的必要性。
最后,营养评估是评价外科病人营养状况的综合测定。
营养评估涉及到病人体格测量、实验室检测及临床症状等多个层面,有利于全面了解病人的营养状况及风险。
其中,基于营养评估的营养干预方案有利于指导临床医生合理选择病人的营养支持方式及药品治疗。
综上所述,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需要综合考虑营养摄入、体重变化、测量的生理参数、营养评估及临床症状等多个指标。
通过全面综合评估病人的营养状况,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加速病人的康复进程,提高手术治疗的成功率。
因此,评价外科病人的营养状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也是保障病人的健康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手段。
外科手术中的围术期营养支持手术是治疗和改善患者健康状况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外科手术中,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这一整个过程被称为围术期。
围术期的管理对于手术的成功和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其中,营养支持在围手术期的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外科手术中围术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实施。
一、围术期营养支持的重要性在外科手术中,患者的身体将受到一定的创伤,代谢率和能量消耗将大大增加。
因此,围术期的营养支持对于维持患者的营养平衡、促进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至关重要。
1. 保持营养平衡:手术前和围术期的卧床休息会导致肌肉蛋白分解,而手术本身也需要大量能量。
因此,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减少营养不良的风险。
2. 促进伤口愈合:手术后的伤口愈合是成功康复的关键。
营养素如蛋白质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可以增加伤口愈合速度,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 减少并发症:围术期的营养支持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肠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
适当的营养补充可以提高免疫力,减少感染风险;同时,保持恰当的水电解质平衡也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二、围术期营养支持的具体实施1. 手术前的营养准备:手术前的病患应获得适当的营养支持,以减少手术后营养不良的风险。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途径进行营养补充。
口服摄入通常是首选,但对于无法口服的患者,可考虑经胃管、肠外营养等方式。
2. 手术中的营养管理:在手术中,患者无法口服,因此根据手术的时间长短和患者具体情况,可以通过静脉输液或肠外营养等方式,维持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
3. 手术后的营养调理:手术后的围术期是最关键的阶段,患者需要尽早地恢复正常的饮食和活动。
根据手术的性质和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合适的能量和营养摄入,并逐渐过渡到正常的饮食模式。
三、围术期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1. 个体化营养方案:针对不同患者的特点和手术的不同类型,制定适合其个体化需求的营养方案。
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与康复护理措施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自身的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目前医院在开展治疗的过程中,应当加强对病人的营养支持,采取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尽可能的改善患者的身体机能,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分析探讨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
采用的方法为,将选择的患者分为两组进行对比。
选择的观察对象是74例外科手术急者,将急者分为两组,常规组37例急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采取以营养支持为主的康复护理干预,并比对与观察两组急者的住院时间。
得出的结果是。
两者患者经过护理干预之后,康复组的住院时间(16.89±5.46)d明显短于常规组(27.53±8.41)d,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最终得出的结论就是,对外科病人实施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对于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促进作用,能有效减少患者营养不良情况的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将其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外科;营养支持;康复护理;措施营养支持是指根据患者的营养情况,通过静脉与消化道的途径对患者的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以减少患者的营养不良清况,并且对于患者的组织修复与生理功能调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外科病人在手术后的营养情况直接关系手术的耐受性与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本文主要针对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和康复护理干预进行分析与探讨,下面是详细的资料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本文的这次研究,选择了7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所有患者的入院时间在近两年,根据随机分配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常规组与康复组。
常规组37例患者中,男性为20例,女性为17例,年龄范围在33-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6.13±4.31)岁,其中术前营养不良患者为8例;康复组37例患者中,男性为21例,女性为16例,年龄范围在32-8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03±4.53)岁,其中术前营养不良患者为9例。
第十章外科病人的代谢及营养治疗临床营养支持治疗是20世纪临床医学中的重大发展之一,已经成为危重病人救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措施。
合理的营养支持应充分了解机体各种状况下的代谢变化,正确进行营养状况评价,选择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提供合适的营养底物,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第一节外科病人的代谢改变新陈代谢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及内环境稳定最根本的需要,也是营养学最基本的问题。
正常情况下,机体将食物中所含营养物质转化成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或转化为能量的储存形式。
疾病状态下,机体可发生一系列代谢改变,以适应疾病或治疗等状况。
一、正常情况下物质代谢人体能量的物质来源是食物,当人类消化、利用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及脂肪时,可产生能量或以可能的能量形式储存。
机体需每日不断地从所摄人食物或储存的物质中进行能量转换,产生热量和机械做功,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1.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供能量,同时也是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之一。
正常情况下,维持成年人机体正常功能所需的能量中,一般55%~ 65%由碳水化合物供给,人体大脑、神经组织及其他一些组织则完全依赖葡萄糖氧化供能。
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后以葡萄糖、糖原及含糖复合物三种形式存在。
2.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蛋白质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构成各种细胞组织,维持细胞组织生长、更新和修复,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及氧化供能。
3.脂肪脂肪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提供能量、构成身体组织、供给必需脂肪酸并携带脂溶性维生素等。
二、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准确地了解和测定临床上不同状态下病人的能量消耗是提供合理有效的营养支持及决定营养物质需要量与比例的前提和保证。
1.机体能量消耗组成、测定及计算机体每日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能量消耗( based energy expenditure,BEE)(或静息能量消耗)、食物的生热效应、兼性生热作用和活动的生热效应几个部分,其中基础能量消耗在每日总能量消耗所占比例最大(60%~70%),是机体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和内环境稳定等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一、概述外科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手术带来的创伤和应激反应会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
因此,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营养评估、能量和蛋白质需求、营养途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方面介绍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
二、营养评估1. 临床评估:包括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以及患者的食欲、消化吸收功能等情况。
2.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电解质和肝肾功能等情况。
3. 体成分分析:包括生物电阻抗法、DEXA等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身体组成。
三、能量和蛋白质需求1. 能量需求:一般按体重计算,根据患者的代谢率和应激反应确定能量需求。
常用的计算公式有Harris-Benedict公式、Mifflin-St Jeor 公式等。
2. 蛋白质需求: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状态来确定,一般为1.2-2.0g/kg/d。
在应激反应较强的情况下,蛋白质需求可适当提高。
四、营养途径1. 肠内营养:在患者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应尽量采用肠内营养。
可选择口服、鼻饲或经胃管等途径。
2. 肠外营养:在患者胃肠道功能受损或不能耐受肠内营养时,应采用肠外营养。
可选择中心静脉或周围静脉途径。
五、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 维生素:外科病人常伴有维生素缺乏的情况,应及时补充维生素B 族、C、E等。
2. 微量元素:外科病人常伴有锌、铁等微量元素缺乏的情况,应及时补充。
六、其他注意事项1. 早期干预:手术前和手术后尽早开始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治疗方案。
3. 监测和调整:对于接受营养支持治疗的患者,应定期监测其营养状态和代谢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七、总结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代谢情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早期干预、个体化治疗以及监测和调整等问题。
外科营养医学宣教外科营养医学,是一门以营养学为基础,应用于外科疾病治疗的学科。
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有效提高病患的免疫力、快速康复,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外科手术前、中、后不同阶段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许多积极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为大家介绍外科营养医学的相关知识,并宣传外科营养医学的重要性。
首先,外科营养医学的目标是为病患提供足够的营养,满足其生理和代谢的需要,并促进其快速恢复。
手术前期,通过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
手术中期,根据手术类型不同,针对不同的病情制定个体化的营养计划,以满足患者的需求,帮助其恢复健康。
手术后期,通过科学合理地补充营养,可以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康复质量。
其次,外科营养医学的方法多种多样。
常见的方法有口服营养补充剂、静脉输液、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选择最合适的营养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手术前体重过低、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患者,可以通过口服营养补充剂来改善状况。
对于手术后消化系统受损,无法正常摄入食物的患者,可以选择肠外营养的方式。
通过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手术的挑战。
再次,外科营养医学在改善病患预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营养干预可以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感染和创口愈合等并发症的发生。
同时,通过科学的营养支持,可以提高患者的肌肉质量、维持身体的正常代谢功能,减少肌肉萎缩,加速康复进程。
在手术后恢复期,合理营养补充也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和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快速康复。
最后,外科营养医学需要多学科的合作。
营养治疗需要医生、护士、临床营养师等多学科的合作,以便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不同的疾病和手术类型需要不同的营养干预,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病史、营养状态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外科营养医学的发展需要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综上所述,外科营养医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引言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是指在外科手术或创伤后,利用适当的饮食和营养补充,以满足机体的能量和营养需求,促进愈合和恢复的治疗方法。
外科病人通常需要额外的营养支持,因为他们的机体代谢增加,食欲下降,或者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的营养。
本文将详细介绍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和相关注意事项。
原则一:早期行营养评估外科病人在手术或创伤后往往处于应激状态,导致营养代谢紊乱和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增加。
因此,早期进行营养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营养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摄入情况、疾病状态和代谢指标等,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
原则二:个体化制定营养支持方案在制定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方案时,需要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和病情特点。
一般来说,营养支持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活动水平和疾病状态等因素,计算出患者的能量需求量。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哈里斯-本尼迪克方程和手术病人能量供应公式。
一般来说,外科病人的能量需求比正常人稍高,因为他们通常处于应激状态和高代谢状态。
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量,制定合理的能量摄入目标。
2. 蛋白质需求蛋白质是维持机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重要营养素,对外科病人的康复至关重要。
外科病人的蛋白质需求量较正常人略高,通常为1.2-1.5g/kg/d。
蛋白质摄入不足可能延缓伤口愈合,增加感染的风险。
因此,外科病人的营养支持方案中应包含足够的蛋白质摄入。
3. 充足的水分摄入外科病人往往存在液体丢失和组织水肿等情况,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对维持水平衡和代谢功能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外科病人每天需要摄入30-40ml/kg的水分,具体摄入量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代谢状态而定。
4.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外科病人由于应激状态和营养摄入不足,常常存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因此,在营养支持方案中应充分考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以维持机体的正常代谢和功能。
原则三:多途径供给营养为了满足外科病人的能量和营养需求,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供给营养,包括:1. 肠内营养肠内营养是指通过口服或肠道插管等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输送到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原则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原则导言:外科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对病人的身体产生一定的负担,包括术后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因此,在外科手术后,为病人提供适当的营养支持至关重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外科病人营养支持治疗的原则,包括营养评估、一般治疗原则、特殊情况的处理和预后。
一、营养评估为了确定病人是否需要营养支持以及适当的治疗方案,营养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常用的营养评估方法包括体重指数(BMI)、肌肉量、白蛋白、前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营养调查问卷。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确定病人是否存在营养不良,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一般治疗原则1. 目标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一般来说,手术后的病人需要较高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通过计算病人的基础代谢率和活动水平,可以确定合适的热量摄入目标。
此外,还需要确保病人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
2. 少量多餐原则:为了减轻手术后病人的胃肠负担,一般建议采用少量多餐的原则,将食物分为5-6餐,并控制每餐的容量。
这样可以方便病人消化吸收,减少胃肠道不适。
3. 注意饮食质地和营养素的选择:根据病人的消化吸收情况,可以调整饮食的质地和营养素的选择。
对于消化功能正常的病人,可以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如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
对于消化功能受限的病人,可以选择易于吞咽和消化的软食或流质饮食。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1. 肠道功能衰竭:对于存在肠道功能衰竭的病人,需要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这可以通过静脉给予氨基酸、葡萄糖和脂肪乳等来实现。
2. 肠道吸收不良:对于存在肠道吸收不良的病人,可以采用特殊的饮食和营养补充剂来满足病人的营养需求。
例如,在乳糖不耐受的病人中,可以使用乳糖替代饮食。
3. 高代谢状态:某些外科病人具有高代谢状态,如烧伤病人和创伤病人。
这些病人需要更高的热量和营养素摄入,以满足其较高的代谢需求。
四、预后适当的营养支持对外科病人的预后至关重要。
营养支持疗法营养支持疗法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通过提供充足和均衡的营养物质,来支持病人的生命活动,促进康复和疾病愈合。
它在临床医学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手术、创伤、营养不良、消化系统疾病等领域。
本文将对营养支持疗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以及主要方法进行探讨。
一、基本原理营养支持疗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调整和补充病人的营养需求,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水平,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它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1. 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病人在疾病或手术后常出现消化道功能低下、吸收能力下降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如静脉输液、肠外营养等方式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机体正常的能量供给和营养需要。
2. 维持水电解质和微量元素平衡:疾病状态下,机体水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代谢失衡非常常见,因此在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进行补充和调整,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二、应用范围营养支持疗法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 外科手术:在高危手术或大手术后,患者常出现压力性代谢亢进和负氮平衡,通过适当的营养支持疗法,可以减少手术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
2. 创伤:创伤后机体消耗增加,蛋白质分解加速,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下降,通过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恢复机体的代谢平衡,促进创伤愈合。
3. 消化系统疾病:如胃肠道疾病、胰腺炎等,这些疾病常导致机体消化和吸收功能受损,通过适当的营养支持疗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提高治疗效果。
4. 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会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肌肉消耗以及各种代谢紊乱,通过合理的营养支持疗法,可以纠正营养不良,促进身体康复。
三、主要方法营养支持疗法主要通过不同途径提供营养物质,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 肠外营养:通过静脉输注氨基酸、葡萄糖等,来维持机体正常的代谢水平,适用于消化道功能受损、无法口服或吸收的患者。
2. 肠内营养:将食物或营养液经过胃管或肠管插入胃肠道,实现机体对营养的最大吸收利用,适用于需要部分肠道功能恢复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