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复习资料(威力加强版)
- 格式:doc
- 大小:99.00 KB
- 文档页数:6
第1章电子政务概述1 电子政务定义(名词解释)电子政务实质上就是把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变为新型的服务性政府,以适应虚拟的、全球性的、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同时也适应社会的根本性转变。
2 电子政务的特点(1)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在政务中的全面应用,是社会发展对政府的基本要求;(2)电子政务是一种全新的政府行政管理理念;(3)电子政务的核心是在信息资源支撑下的科学管理;(4)电子政务是一个不断发展整合的动态过程。
3 电子政务的三大应用模式(1)G2G(2)G2B(3)G2C4 电子政务的功能(1)优化政府职能配置;(2)重塑政府业务流程;(3)促进政务公开;(4)改善政府绩效;(5)高效利用信息资源。
5 中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情况1)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1)观念守旧和业务流程低效的问题;(2)浪费资源和不切实际;(3)缺乏近期计划和长远规划;(4)安全与保密问题。
2)促进电子政务发展的措施(1)建立新的政府工作流程,更新政府工作人员观念;(2)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的管理机构;(3)建立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应用系统;(4)制定统一的电子政务标准;(5)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法。
6 电子政务发展展望(1)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2)基于物联网的电子政务。
7 国外电子政务建设的特点(1)以改革为牵引,电子政务确立发展目标作为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普遍把推动政府信息化放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并把推动政府信息化、发展电子政务与巩固改革成果结合起来。
美国政府认为改革政府不只是人事精简、减少财政赤字,更需要善于运用信息技术的力量彻底重塑政府对公众的服务工作,要利用信息技术协调政府与公众间的互动,建立以公众为导向的信息化政府,以提供更有效率、更易于使用的服务,为公众提供更多获得政府服务的机会与途径。
(2)以客户为中心,电子政务确立服务理念。
将公众视为政府的“客户”,一切以客户为中心是21世纪政府管理创新的基本理念。
如新加坡的电子公民网站就是按照一个居民从摇篮到坟墓的生命过程的各个阶段所可能遇到的、需要与政府打交道的全部问题来设计的,是一个完全以居民为中心的政府服务网站。
一、名词解释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就是各级政府部门以信息网络为平台,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在对传统政务进行持续不断的革新和改善的基础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集成,超越时间、空间的界限,打破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和服务,实现公务、政务、商务、事务的一体化管理和运行。
二、简答(一)传统政务和电子政务的区别1、从办公手段来看,传统政务是以纸质文件和传媒作为信息传递的介质,而电子政务是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传输与交换信息;2、从存在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实体性,电子政务是虚拟性;3、从空间属性来看,传统政务是地域性,而电子政务是超地域性;4、从管理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集中管理,而电子政务是分权管理;5、从运行环境来看,传统政务是传统经济环境,电子政务是以知识为基础的数字经济环境;6、从组织结构来看,传统政务是金字塔形垂直化分层结构,电子政务是网络型扁平化辐射结构;7、从运行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实体性管理,而电子政务是系统程序式管理;8、从工作中心来看,传统政务是以部门和职能为中心,电子政务是以公众需求为中心;9、从工作重心来看,传统政务是以管理、审批为中心,电子政务是以服务、指导为中心;10、从业务处理流程来看,传统政务是复杂,前后串行作业,电子政务是标准化、规范化,协同并行作业;11、从决策参与范围来看,传统政务主要集中在部门内部,电子政务是内部与外部共同参与;12、从主要议事方式来看,传统政务是以会议的方式,而电子政务是以网络会议的方式。
(二)政府基础的建构途径1、政府职能结构的优化改造2、组织分权的制度化建设3、以行政过程为基础进行组织设计4、运用灵活的控制和监督方式5、建立一体化的政务管理和运作模式6、发展更为广泛的民主参与和合作7、实施信息资源的战略管理8、构建电子政务项目实施的制度规范和运行机制9、完善电子政府法律法规体系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10、鼓励并培育科技领先和知识管理的行政文化(三)电子政务的功能1、电子政务实现了政府办公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2、电子政务有助于促进政府的职能转变、流程再造和管理方式革新3、电子政务能够拓展政府服务能力,为社会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公共服务4、电子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质量5、电子政务能够增强政府监管力度,有效维护市场经济秩序6、电子政务能够有效整合决策依据和资源,实现决策支持7、电子政务可以增强政务和政府运作的透明度,促进政府廉政建设的发展8、电子政务拓展了公民参与的途径,有助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府决策的民主化9、电子政务大大促进信息的流通和利用,有利于国家的信息化建设10、电子政务的发展可以带来丰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四)全球电子政务发展的经验1、政治家的积极推动2、强有力的工作机构3、以用户为中心4、统一的规划和标准5、与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6、确立了电子政务发展的优先级7、有配套的法律法规保障8、提供可靠的资金保障9、发展门户网站成为主要趋势10、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的市场化11、加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三、论述题(一)电子政务的业务应用1、G2G(1)电子办公系统(2)电子法规政策系统(3)电子公文系统(4)电子财政管理系统(5)电子邮递系统(6)横向网络协调管理系统(6)垂直网络管理系统(7)绩效评估系统2、G2B(1)政府电子商务(2)政府电子采购与招标(3)电子税务(4)电子工商行政管理系统(5)综合信息服务系统(6)中小企业电子服务3、G2C(1)教育和培训服务系统(2)电子民主管理系统(3)电子身份认证(4)电子化社会保障服务(5)电子医疗服务(6)电子就业服务(7)公众信息服务(8)公民电子税务4、G2E(1)工作人员电子化日常管理系统(2)电子化人事管理系统(3)电子培训系统(二)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面临的威胁1、技术方面(1)物理安全风险1)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直接破坏,如切断通信电缆、损毁通信设备和存储设备2)对电子供应设施的破坏,如切断电源、电源故障、电压不稳、电力供应不足等,造成设备断电,造成信息的毁坏或丢失3)各种自然灾害、物理设备自身的老化和损坏等环境事故可能导致的整个系统的毁灭4)设备被盗、被毁造成数据丢失或信息泄露5)静电、强磁场、电磁辐射可能带来的破坏,如设备短路、存储介质毁坏,可能造成数据信息毁坏、被窃取或偷阅6)报警系统的设计不足或故障可能造成误报或漏报(2)链路安全风险入侵者可能在传输链路上利用搭线窃听等方式截获机密信息,再通过一些技术手段读出信息;或通过对信息流向、流量、通信频度和长度等参数的分析,推导出有用信息,如用户口令、账号等;或进行一些篡改来破坏数据的完整性(3)网络安全风险1)非授权访问:没有预先经过同意就使用网络资源被看做非授权访问2)信息泄漏:指敏感数据在有意或无意中被泄露或透露给某个非授权的人或实体3)破坏数据完整性:以非法手段窃得对数据的使用权,删除、修改、插入或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取得有益于攻击者的响应4)拒绝服务攻击:可以阻止用户对部分或全部计算机系统的访问5)传播病毒:通过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其破坏性远大于单机系统,而且用户很难防范(4)系统安全风险目前的操作系统以及底层支撑系统多来自国外公司(5)应用安全风险2、管理方面内部安全管理组织不健全,管理制度不规范且缺乏可操作性,日常管理松懈,管理人员素质低,管理制度不健全,导致安全策略不完善或不能实施,是造成攻击者频频得手的主要原因。
一、考试题型介绍1、闭卷考试,90分钟;2、三种题型:名词解释(5题)简答题(3题)论述题(1题)二、章节重点1、电子政务的概念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electronic government)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虚拟政府”,从而使民众能够随时随地地享受各类政府服务。
3、办公自动化(office automation,简称OA)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作业,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5、“两网”概念政务内网——副省级以上政务部门的办公网,与副省级以下的办公网物理隔绝。
政务外网——政府的业务专网,主要运行政务部门面向社会的专业性服务业务和不需要在内网上运行的非涉密业务。
6、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1)内在动力——建设高效地政府(2)社会动力——满足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3)技术动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第三章电子政务系统及其规划与设计1、电子政务系统面向政府机构的流程优化和服务扩展的基于internet技术的综合信息系统。
2、电子政务系统规划的基本规则与基本要求教材64-72页有详细说明,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四章政府内部公务处理的电子化1、电子化公务处理系统的应用(1)公文处理(2)视频会议(3)事务处理(4)日程管理(5)流程监控(6)档案管理(7)信息服务(8)决策支持系统(9)信息资源管理(10)知识管理•第六章电子政务与政务信息资源建设1、政务信息资源规划(简称IRP)是指对政府部门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和使用的全面规划。
其目的是对信息资源进行综合、有效的开发与利用,使信息冗余减至最少,使得政务信息采集、整序、组织和发布的费用减至最小,最大限度地增加政务信息资源的有用性,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政府效率。
1 电子政务总复习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论一、概念释义1.电子政务:e-Government affair:是用信息技术实现的符合各级政府的具体业务、事务、会务需求的应用信息系统。
(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
2.电子商务:是指企业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商务及运作管理的整个过程。
3.G2G:是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其主要目的是打破机关组织部门的垄断和封锁,加速政府内部信息的流转与处理,克服部门间互相推诿、扯皮现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
4.G2E:指政府(Government )与政府公务员即政府雇员(Employee)之间的电子政务,也有学者把它称之为内部效率效能(IEE)电子政务模式。
G2E电子政务是政府机构通过网络技术实现内部电子化管理的重要形式,也是G2G、G2B和G2C电子政务模式的基础。
G2E电子政务主要是利用Intranet建立起有效的行政办公和员工管理体系,为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务员管理水平服务。
5.G2C:是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出生、入学、就业、社会保障、死亡等整个生命周期中各种信息服务和信息配套。
二、简答题2.我国电子政务有哪些特点?(1)转变政府工作方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2)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进一步发扬民主(3)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降低管理和服务成本3.电子政务的主要应用模式包括什么?(1)G2C--政府对公众缴税、付账政府信息发布、开展培训、帮助就业电子福利发放(2)G2B—政府对企业和企业对政府电子采购电子拍卖(3)G2G—政府对政府政府之间内部信息共享与其他政府之间非企业交易(4)G to E—政府对顾员第二章1.概念释义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战略目标、使命和主要功能的叙述。
2.电子政务概念模型包括哪几个重要组成部分?⑴电子政务的建设目标通过不断的改进政府、社团、企业、公众四类行为主体的互动,进而促进公共服务的最大化、企业利润的最大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从而推动整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促进社会的进步;⑵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企业和公众三大主体,以及三大主体在政务上的关系;⑶建设范围及运作机制包括电子政务系统建设和电子政务生态环境建设两个层面。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专业词汇中英互译〔15题〕写出以下专业词汇中英文全称。
1)O20 Online To Offline 线上对线下2)G2G Government to Government政府对政府3)G2C Government to citizen政府对公众电子政务4)G2E Government to employee 政府与公务员5)ISP 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效劳提供商6)ICT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信息、通信与技术7)BPR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企业流程重组8)LAN 〔LAN,Local Area Network〕局域网9)WAN 〔WAN,Wide Area Network〕广域网10)SMTP 〔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al〕简单Mail传输协议11)IMAP Internet Message Access Protocol Internet获取信息协议12)FTP File Transfer Protocol 文件传送协议13)DNS 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14)WWW world wide web 万维网15)VPN 〔Virtual Private Network〕虚拟专用网16)IDS Intrusinon Detection System)入侵检测系统17)GDC 〔Government Data Center, GDC〕政府数据中心18)DSS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DSS〕决策支持系统19)ICP 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因特网内容提供商20)UGC 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21)E-GOV E-government 电子政务22)PUBLIC OPINION 公众舆论23)FIREWALL 防火墙24)EXTRANET Extranet 企业外联网25)INTRANET Intranet 企业内联网26)CA Certificate Authority 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27)VC Venture capital 风险投资28)CLOUD COMPUTING 云计算29)BIG DATA 大数据30)HTML 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超文本标记语言2.简答〔6题〕1)中国电子政务开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P47答:政务信息化早期阶段、电子政务启动阶段、电子政务全面推进阶段。
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高效、开放的政府凭借计算机技术、现代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在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上全方位行使管理职能、开展政务活动。
2、信息技术:是与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传输信息有关的方法、技术手段和操作程序的总称。
3、计算机文化: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集网络文化、信息文化、多媒体文化为一体,对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产生广泛、深远影响的新型文化。
4、决策支持系统:从数据库中找出必要的数据,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5、专家系统:是一种侧重开发利用特定领域中专家知识和经验的计算机程序,能够运用知识进行推理,解决与专家水平相当的咨询工作。
6、知识管理:就是对一个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管理过程。
7、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因偶然的或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使系统能够连续可靠的正常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
8、电子政务系统的规划:就是将政府的发展战略和目标转化为电子政务系统目标、发展战略和基本技术实现方式的过程。
9、政府流程:政府在实施管理时,为达成特定目标所经历的体现工作规律的稳定的活动步骤的集合。
简答题:1、电子政务的内涵:1)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2)电子政务的范畴涵盖政府机关内、外的管理与服务工作;3)电子政务的重点是“政务"而非“电子".2、电子政务的动因:1)建设高效的政府;2)信息化、民主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3)信息技术的应用于普及。
3、电子政务的基本应用模式:G2G:政府对政府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C: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4、电子政务的功能:1)可以有力地促进政府职能转变;2)可以促进政府提高办事效率;3)可以有力地促进整个国家的信息化建设;4)可以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服务;5)可以促进政务公开和廉政建设的发展。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参考资料二、名词解释1、信息化(第一章课件)是指信息在收集、加工、传递、积累、利用的过程中整体上作为一种资源的质和量,比其他资源的作用相对增大,表现为经济生活形态的变化、社会结构的变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2、电子政务(p23)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理论,将管理和服务通过网络技术进行集成,在互联网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和空间及部门之间的分隔限制,向社会提供优质和全方位、规范而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和服务。
3、电子政务系统(第二章课件)是基于网络的符合互联网技术标准和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4、业务重组(第二章课件)就是按照政府组织的战略目标和定位,对政府的所有具体职能进行重新梳理和划分,其本质是政府权能的重新配置和政府权能实现方式的转变。
5、政府流程再造(p36)即GPR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下,对政务流程进行审视和在思考,通过对原有的流程进行清理、简化和整合,以实现政务作业流程的科学化和高效化,即通过流程优化设计,使政府能更好的为公众服务。
6、政府创新(第三章课件)就是管理者利用新思维、新技术、新方法,创造一种新的更有效的资源整合方式,包括新的组织结构、工作流程和行为方式,促进政府管理系统综合效益的不断提高,以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和新现实的挑战7、城市政府治理(第三章课件)是指城市政府管理的过程,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并且特别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
8、狭义的数字治理(第三章课件)就是指在政府与市民社会、政府与企业为代表的经济社会的互动和政府内部的运行中运用信息技术,易化政府行政,简化公共事务的处理程序,并提高其民主化程度的治理模式。
9、数据挖掘(第四章课件)就是从大量的、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的、人们事先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
电大《电子政务》期末总复习资料《电子政务》总复习(第一章——第二章)一、填空题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
P22.电子政务的基础技术与以往的政务技术应用的最大不同点:现代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人类思维能力)和思维素材——(信息)的处理能力的扩展和延伸,以往的政务技术的应用,主要解决的是人的体力节约、能力的扩展或技能的延伸。
P23.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是承载电子政务应用的(软)、(硬件)的综合平台,是具有较高安全性、可用性、跨地区、跨部门、跨平台的协同工作通用系统。
P104.(标准管理)是电子政务统一管理的基础方式,电子政务的本质是实施政府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业务协同)。
P12 5.电子政务建设实践强调“三分技术”、“七分政务”,表明电子政务建设的重心是(政务)而不是(技术)。
P286.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促进了社会平等、公平需要的发展,要求政务信息的(非垄断性)。
P297.电子政务的建设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政府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的过程,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法治政务。
P30 8.电子政务的主要目标是顺应信息化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建立起以为(公众服务)为导向的政府。
P339.电子政务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加速完成从(效率政府)到(交效能政府)的转变。
具体来说,就是要靠信息化力量,增强政府的服务能力,用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服务质量,以达成政府服务于社会公众的目标。
P3410。
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的一个最显著的不同点,就是它将以电子手段向公众提供种类繁多的(电子服务),如电子支付,电子审批、电子监控、电子验证、电子采购等。
P46二、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P22.电子政府P53.办公自动化P64.GtoC P205.GtoB P21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P357.政府管理环境P38三、简答题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工作报告P7-192.电子政务发展的基本动因P21-23 3.电子政务运营理念的基础内容P28-37 4.电子政务给政府管理带来的变化与挑战5.电子政务条件下政府管理方式的特征P43-47五、论述题1.电子政务建设更注重政府自身效率还是社会效益?2.电子政务给公务员带来哪些影响?(第三章——第四章)一、填空题1.电子政务的目的是(网络)技术为基本手段,面向政府机构的业务模式、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的优化和扩展,将(信息技术)在政府机构的应用从简单的取代手工劳动提高到工作方式优化的新层次。
电⼦政务复习资料1、电⼦政务的概念和战略地位(1)概念:所谓电⼦政务,就是国家政府部门以信息⽹络为平台,综合运⽤信息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络技术进⾏集成,在⽹络上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部门间隔的制约,全⽅位的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家标准的管理和服务。
实现公务、政务、商务的⼀体化运作和管理。
(2)战略地位:①以信息化带动⼯业化②政府先⾏,带动信息化发展③推⾏电⼦政务,实现政府信息化2传统政务与电⼦政务的⽐较⼀、带来全新的时空观⼆、集成化三、⾃动化、智能化四、个性化(具体见下表)★政府与政府间的电⼦政务(G2G)内容包括:①电⼦法规政策系统②电⼦公⽂系统③电⼦办公系统④电⼦司法档案系统⑤电⼦财政管理系统⑥电⼦培训系统⑦业绩评价系统★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政务(G2B )内容包括:①电⼦采购与招标②电⼦化报税③电⼦证照办理与审批④信息咨询服务★政府与公众间电⼦政务(G2C)内容包括:①教育培训服务②就业服务③电⼦医疗服务④社会保险⽹络服务⑤公民信息服务⑥交通管理服务⑦公民电⼦税务申报服务⑧电⼦证件服务5美国现在门户⽹站⽹址:6我国电⼦政务发展史(1)摸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2002年;特点:建设⽐较零散,缺乏统⼀的战略规划,应⽤⽔平相对较低。
(2)发展阶段:2002年——2005年(3)成熟阶段:2006年——现在;标志:o6年⼏个重要纲领性⽂件的颁布,如1⽉1⽇⼈民政府⽹站正式开通,标志着我国从上⽽下政府⽹站体系基本确⽴;3⽉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和《电⼦政务总体框架》7、⼀站两⽹四库⼗⼆⾦⼀站:政府门户⽹站两⽹:政府内⽹和外⽹四库:⼈⼝;法⼈单位;空间地理和⾃然资源;宏观经济⼗⼆⾦:⼀类:对加强监管、提⾼效率和推进公共服务起到核⼼作⽤的办公业务资源系统宏观经济管理系统建设;⼆类:增强政府收⼊能⼒、保证公共⽀出合理性的⾦税、⾦关、⾦财、⾦融监管、⾦审;三类:保障社会秩序,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打下坚实的⾦盾、社会保障、⾦农、⾦⽔⾦质;8、内⽹:机关内部办公⽹,以局域⽹为基础,主要运⾏党政决策指挥系统、关键业务管理系统、核⼼数据应⽤系统、领导事务管理系统、涉及内部核⼼机密的应⽤系统、涉及重⼤事件的决策系统、涉及重要事务的核⼼信息数据管理系统;与互联⽹实⾏物理隔离。
电子政务期末复习一.名词解释1.电子政务:是指各种公务机构通过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政务活动方式的变革,提高行政效率,发展民主决策进程,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管理与服务的过程与结果。
2。
政府决策:是决策者为达到某一特定目标,对若干备选方案进行选择,以确定行动方案的行为或者过程.3。
数字鸿沟:是指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人群之间由于对信息、网络技术应用程度的不同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别而造成的“信息落差”、“知识分隔”和贫富分化,特别是因地域、教育水平和种族不同的群体在掌握和运用网络等数字化技术上存在差异,进而导致各群体在信息时代所面临的机遇出现差别巨大的现象。
4。
决策支持系统:就是以数据仓库为依托,并利用数学模型的功能,为用户决策活动生成所需信息的系统。
(防汛抢险指挥决策支持系统)5。
信息化: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将我们代入了信息时代。
信息及其相关管理与技术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信息时代将塑造全新的管理模式。
6。
电子化公共服务:就是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等电子化手段,使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得以充分实现的过程与结果。
7.政府信息资源开发:是指使储藏于信息源中的政府信息资源处于实际可得、可用状态的一系列工作活动.8.金关工程:即国家经济贸易信息网络工程,可延伸到用计算机对整个国家的物资市场流动实施高效管理.(它还将对外贸企业的信息系统实行联网,推广电子数据交换(EDI)业务,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取代磁介质信息,消除进出口统计不及时、不准确,以及在许可证、产地证、税额、收汇结汇、出口退税等方面存在的弊端,达到减少损失,实现通关自动化,并与国际EDI 通关业务接轨的目的。
)9.专家系统:是一种模拟专家决策能力的计算机系统.专家系统以逻辑推理为手段,以知识为中心解决问题10。
政府知识管理:就是对政府组织所拥有的和所能接触到的知识资源进行识别、获取、评价,从而充分有效地发挥其作用的过程.11。
电⼦政务导论复习资料1、信息化:社会经济结构从以物质与能量为中⼼,向以信息与知识为重⼼转变的过程。
2、经济信息化集中体现为经济增长模式向知识密集型转化,产业结构的重⼼向经济效益与增长质量较⾼的信息产业转移。
3、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以及这些特征和变化经过⼈的⼤脑加⼯后的再现。
4、信息具有5个显著特征:信息的普遍性、信息的⽆限性、信息的永恒性、信息的转移性、信息的共享性。
5、信息技术是指完成信息的获取、传递、加⼯、再⽣和利⽤等功能的技术。
6、信息产业是指那些从事开发和利⽤信息技术的产业,其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产品。
7、信息产业⾃20世纪40年代兴起,70年代得到⾼速发展,到了90年代,信息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发展速度最快、从业⼈数最多、规模扩⼤最迅速、创造财富最多的产业,是全球新的经济增长点。
8、我国正处于推进⼯业化时期,⼜⾯临全球信息化⼤潮,这对于我国发挥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提供了⾮常有利的条件与环境。
我国加⼊世界贸易组织,这⼀新的形势也要求我们尽快增强⾃⾝的竞争⼒,以迎接全球化带来的挑战。
所以,以信息化带动⼯业化战略的提出,对于中国这样⼀个正在努⼒推进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别重⼤的现实意义。
9、中国作为⼀个发展中国家,当前⾸要任务就是搞好经济建设。
10、但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持,我们应该充分利⽤⼈类⽂明进步的成果,在当今世界信息化、全球化的形势下,把握历史机遇,加速我国信息化建设,充分利⽤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资⾦,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全⽅位、多领域开拓国际市场,利⽤信息⽹络化带动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腾飞。
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信息产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竞争最激烈的领域,⾯对发达国家的技术、资⾦和市场优势,我国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1、Internet是⼀个具有⽹络实体,但没有⼀个特定的⽹络疆界。
2、Internet迅速发展和扩⼤的原因:1)计算机⽹络通信技术、⽹络互联技术和信息⼯程技术的发展为Internet奠定了必要的技术基础2)Internet在其建⽴和发展过程中,始终执⾏⼀种⾮常开放的策略,对于开发者和⽤户都不加以限制。
填空题1、政府的基本职能包括三个方面:服务职能、管理职能、保障职能。
2、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3个方面: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2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2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2C)。
3、政府间的电子政务是指上下级政府、不同地方政府、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电子政务。
4、出于希望加强和客户的接触、丰富并完善客户相关资料、为客户提供互动交流的接口等需要,客户关系管理技术(CRM)便应运而生。
5、“政府上网”是我国40余个国家部委的信息中心于1999年发起的推动政府信息化的一次有益尝试。
6、1993年,我国开始启动金桥、金税、金卡工程即“三金工程”。
7、从目前世界各国的做法来看,电子政务的市场化和资金筹措大致可以分为5种模式,即伙伴关系、外协外包、政企整合、发行债券与广告筹资。
8、在西方发达国家,钢铁、纺织、汽车、煤等传统工业已被称为“夕阳产业”,因为它们产生大量废料和污染,生产周期长,技术要求低。
在信息革命的冲击下,这些工业将逐渐衰退,取而代之的是以信息技术为主的工业,即所谓的“朝阳产业”。
9、1993年9月,美国政府率先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即“信息高速公路”。
10、政府业务网上办理,能够提供24小时跨地区、跨部门的多项同时服务。
11、2000年10月,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把回忆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列为一项专门的任务。
12、2001年8月,为了更好地领导全国信息化工作,由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亲作领导小组组长的新一届国家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成立。
13、2001年10月,由国务院领导,科技部牵头的“中国电子政务应用示范工作”通过专家论证。
14、2006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下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信息化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明确了我国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第一章电子政务概述1、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最早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提出来。
1993年9月,克林顿总统提出了“国家资讯基础建设”(NII)和构筑以顾客为导向的电子化政府、走向在线服务的政府发展目标。
电子政务是国家各级政府部门综合运用现代信息网络与现代数字技术,将其内部和外部的管理和服务职能通过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到网上实现,彻底转变传统工作模式,打破时间、空间以及部门分隔的制约,为社会公众以及自身提供一体的高效、优质、廉洁的管理和服务。
电子是手段,政务是目的。
狭义的电子政务是政府在其管理和服务职能中运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的服务,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广义的电子政务,就我国而言,是指运用信息技术和通信息技术实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国家立法、司法机关以及其他一切公共管理活动的开展和事务处理。
我们也可以把这些更具体的称为电子党务、电子人大、电子政协、电子政府、电子司法等。
另外对于军队和学校等部门的建设,我们称为电子军务和电子校务。
2、电子政务系统的概念电子政务系统是基于网络的符合互联网技术标准和面向政府机关内部、其他政府机构、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信息服务和信息处理系统。
电子政务系统是电子政务功能和模式的实现。
电子政务的实质1)电子政务是政府管理方式的变革2)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府机关3)电子政务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电子政务的发展动力1)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2)政府自身改革与发展的需要3)信息化、民主化的社会需求的推动3、电子政务与传统政务比较传统政府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遵循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即管理的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的服务范围越大,则相应的单位管理成本就越高。
实施了电子政务的政府则遵循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
即随着政务服务量的增加,投入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可以在更广的用户范围内加以均摊,因此单位的管理成本可以下降。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 什么是电子政务电子政务(Electronic Governance,简称e-gov)是指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ICT)来改进政府机构的效率和公共服务的提供。
电子政务通过数字化和自动化的手段,实现政府机构的数字化转型,并在公众参与、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方面提供便利。
2. 电子政务的重要性2.1 提高政府机构效率电子政务可以帮助政府机构实现信息化、数字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决策能力。
政府机构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来实现流程自动化、信息共享和数据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和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
2.2 促进公共服务提供电子政务可以提供更加高效、便捷和全面的公共服务。
通过电子政务平台,公众可以在线办理各类证件、支付税费、查询信息等,节省时间和成本。
同时,政府可以通过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政策宣传和公共参与,加强与民众的沟通和互动。
2.3 增加政府的透明度和监督性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共信息公开度。
政府可以通过网站、移动应用等电子渠道发布政策文件、政务信息等,方便公众获取、监督政府的工作。
同时,电子政务系统可以记录政府的行为和决策,作为监督政府的依据。
3. 电子政务的实施步骤3.1 制定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政府应制定电子政务战略规划,明确电子政务的发展目标、重点和路线图。
战略规划需要考虑政府的资源投入、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
3.2 建设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电子政务基础设施是电子政务的基础,包括信息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网应用等。
政府应投资建设相应的基础设施,并确保其安全和可靠。
3.3 开发电子政务应用系统根据实际需求,政府应开发相应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
这些系统可以包括政务门户网站、电子支付系统、电子证照系统等,以提供各类公共服务。
3.4 推进电子政务应用政府应积极推广和推进电子政务应用。
可以通过开展培训、宣传活动、政策激励等方式,鼓励公众使用电子政务系统。
同时,政府部门也应主动采纳电子政务技术,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政府对政府(G2G)政府部门对法人单位(G2B)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G2C)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D2D)政府对公务员(IEE)信息化管理系统P38 51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宏工程”)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管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2)利益相关者分析法(3)标杆分析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现:(1)强力推动型“一把手”(2)有限支持型“一把手”(3)犹豫观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政府下面共有十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 产业顾问协会、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政府官员协会、政府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政府技术推动组”。
P174 美国——政府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政府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服务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政府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则:(1)“国产优先”原则(2)“适可而止”原则(3)“逐步到位”原则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标准(4)软件选型存在偏见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当局对当局〔G2G〕当局部分对法人单元〔G2B〕当局部分对社会公众〔G2C〕当局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彼此协作〔D2D〕当局对公务员〔IEE〕信息化办理系统P38 51经济办理:宏不雅经济办理系统〔“金宏工程〞〕当局财务信息办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办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办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然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阐发法〔优势、劣势、时机、威胁〕〔2〕利益相关者阐发法〔3〕标杆阐发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示:〔1〕强力鞭策型“一把手〞〔2〕有限撑持型“一把手〞〔3〕踌躇不雅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当局下面共有十个监管当局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罗当局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财产参谋协会、当局信息技术效劳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办理办公室、国家当局官员协会、当局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当局技术鞭策组〞。
P174 美国——当局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当局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效劳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当局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那么:〔1〕“国产优先〞原那么〔2〕“适可而止〞原那么〔3〕“逐步到位〞原那么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当真细致的需求阐发〔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尺度〔4〕软件选型存在成见当局数据根底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罗人口根底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舆根底数据库、法人单元根底数据库、宏不雅经济数据库。
一、选择题电子政务的模式:政府对政府(G2G)政府部门对法人单位(G2B)政府部门对社会公众(G2C)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D2D)政府对公务员(IEE)信息化管理系统P38 51经济管理:宏观经济管理系统(“金宏工程”)政府财政信息管理系统(“金财工程”)税务管理信息系统(“金税工程”)工商信息化系统(“金信工程”)社会管理:公安综合信息网络建设工程(“金盾工程”)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金保工程”)常用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漏洞扫描技术、网络入侵检测技术、防病毒技术、黑客诱骗技术、信息伪装技术电子政务规划编制方法:(1)SWOT分析法(优势、劣势、机会、威胁)(2)利益相关者分析法(3)标杆分析法.电子政务建设中“一把手”的表现:(1)强力推动型“一把手”(2)有限支持型“一把手”(3)犹豫观望型“一把手”(4)消极应对型“一把手”美国联邦政府下面共有十个监管政府信息化的组织机构,包括政府信息化促进协会联盟、IT 产业顾问协会、政府信息技术服务小组、州级信息主管联盟、国家电信信息管理办公室、国家政府官员协会、政府评估组及首席信息化小组等,这些机构统称为“政府技术推动组”。
P174 美国——政府信息技术理事会英国——信息中心爱尔兰——信息社会委员会、联络局法国——电子与通讯技术局意大利——技术与革新部电子政务建设模式:外包模式(政府不出资)、ASP模式(应用服务提供者)、BOO模式(建设-拥有-经营政府出资)、BOT模式(建设--经营—转让)电子政务软硬件采购原则:(1)“国产优先”原则(2)“适可而止”原则(3)“逐步到位”原则电子政务软件选型方法:(1)缺乏认真细致的需求分析(2)在软件价格问题上容易走极端(3)缺乏明确的选型标准(4)软件选型存在偏见政府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数据库一级数据库:包括人口基础数据库、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
信息技术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网络计算技术:是一个通过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的逻辑集合,网格中间件(网格操作系统)通过聚合这些计算设备、高性能存储器、数据库,甚至包括科学仪器,来为用户提供对计算力随时随地的、透明的、远程的、安全的、可靠的访问。
二、名词解释题政府信息化:政府信息化是指政府部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即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
政府信息化的结果是使政府部门能够开展电子政务。
有时候,也把开展电子政务建设称为政府信息化。
政府流程再造:运用现代公共行政学理论和信息技术手段,对政府部门的业务流程作根本性思考和彻底重建,其目的是在办事效率、行政效能、行政成本、行政能力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取得显著进步,使得政府部门能最大限度地适应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要求。
政务流程再造要把传统的以政府职能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转变为以政府客户为中心的行政模式,要以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倡导的价值体系为核心。
政府门户网站:是政府部门在国际互联网上建立的,面向社会各界发布政务信息、提供网上政务服务、接受社会监督的一类门户网站。
政府门户网站一般要具有信息发布、网上办事、网上沟通、网上监督、城市宣传及网站导航等基本功能。
协同政务: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政府部门之间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跨部门业务协作,最终通过改变行政管理方式方法达到政府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的新型政府工作模式。
政务智能:政府部门要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进行有效地监控和管理,同时为了增强民众和政府之间沟通的时效性,及时掌握有效的信息,就必须建立一个可以有效地收集、监测和分析所获得的大量数据的系统。
把“商务智能”思想引入到电子政务中进行应用,就产生了“政务智能”。
电子政务标准化体系:由总体标准、应用标准、应用支撑标准、信息安全标准、网络基础设施标准、管理标准等组成,是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基础,是确保系统互联互通互操作的技术支撑,是电子政务工程项目规划设计、建设管理、运行维护、绩效评估的管理规范。
政府首席信息官(CIO)是一个在政府部门中负责信息技术系统战略策划、规划、协调和实施的官员,他们通过谋划和指导信息技术资源的最佳利用来支持政府部门的目标。
政府CIO 在政府部门的最高领导层占有一席之地,在部门“一把手”的领导下,参与政府部门的战略决策。
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是指政府财政投资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以及运行效果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应当遵守客观、公正原则,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
电子政务外包是信息工程和技术外包(IT外包)的一种方式,指政府部门与IT企业签订信息工程建设和技术服务合同,政府部门的信息系统建设及系统的日常运行维护等工作部分或全部委托或外包给专业公司,由他们组织专业技术队伍,为政府部门提供服务。
BOO模式:是指有企业投资并承担工程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培训等工作,硬件设备及软件系统的产权归属企业,而由政府部门负责宏观协调、创建环境、提出需求,政府部门每年只需向企业支付系统使用费即可拥有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使用权。
网格(Grid)是利用计算机网络把地理上广泛分布的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软件资源、信息资源连成一个逻辑整体,然后像一台超级计算机一样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信息应用服务。
电子政务评估方法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方法:是指政府财政投资的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并投入运行一段时间后,对该项目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以及运行效果等情况进行系统的评估。
点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方法应遵守客观、公正原则,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
数字鸿沟又称为信息鸿沟,是指当代信息技术领域中存在的差距现象。
信息孤岛:信息系统无法互联互通,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电子政务总体标准包括电子政务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
它又可以分为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电子政务术语。
电子政务中文信息处理和其他电子政务综合标准。
三、简答题1、开展电子政务的重要意义:(1)电子政务可以实现“少花钱、多办事”(2)电子政务可以增强政府的监管能力(3)电子政务可以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4)电子政务可以促进政府廉政建设(5)电子政务可以拉近政府与公众的距离2、协同政务的建设:(1)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建立部门利益协调机制(3)统一电子政务标准规范(4)对现有电子政务系统进行整3、政府CIO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养:(1)一个政府CIO应该熟悉政府业务,了解信息技术,懂得现代管理,并且善于以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讲部门信息化战略与部门工作部署紧密结合在一起。
(2)一个合格的政府CIO必须对政府工作现状有强烈的改进意愿,能够规划好单位内部的信息、权力和组织结构,能够深刻理解技术手段、管理改进、制度诱变的内在联系,在工作务实的同时具有创新精神。
(3)政府CIO要善于沟通,因为即便有很好的想法,如果不懂得与大家进行交流,在执行过程中将会遇到各种抵制。
(4)政府CIO要具有工程项目方面的知识,熟悉政府工作业务(5)政府CIO要具有判断、追踪、洞悉信息技术发展对政府工作的影响,知道如何把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府工作中。
总之,政府CIO必须具备经确认的、能够有效地履行其职责的、具有在管理及信息资源管理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其任职资格应从与信息资源管理有关的教育、工作经验以及专业活动等多方面考虑。
4、如何培养政府CIO:(1)政府CIO的学历教育。
广大高校,特别是有公共管理硕士(MPA)授予权的高校,应该承担起为我国电子政务建设输送高水平人才的责任。
(2)政府CIO的在职培训。
政府CIO的在职培训形式通常包括:政府CIO培训班、研讨班、研修班等。
采用集中授课、案例分析与考察学习相结合的方式。
(3)政府CIO的资格认证。
要逐步建立政府CIO绩效考核制度。
5、电子政务总体框架设计?(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由哪几个部分构成?各包含哪些内容?)(1)业务架构。
业务架构由业务领域、业务单元和业务点三个层次构成。
(2)服务架构。
服务架构由服务领域、服务类型和服务项三个层次构成。
(3)应用架构。
应用架构由应用系统、功能模块和功能点三个层次构成。
(4)数据架构。
一般来说,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要经过信息采集、信息组织、信息管理、信息交换、信息更新、信息公开、信息共享等环节。
(5)技术架构。
技术架构由4个技术域、13个技术类和56个技术组件构成。
(6)管理架构。
管理架构涵盖了《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中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化、管理体制两部分。
6、目前我国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主要存在什么问题?(1)强调部门利益,条块分割严重(2)急功近利、好大喜功(3)中硬件投资、轻信息利用(4)组织结构不合理、人才素质不适应(5)信息采集体制不完善7、什么是RFID技术?它在电子政务领域有哪些作用?(不确定是否简答题)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性自动识别技术。
RFID技术与互联网、通信等技术相结合,可实现全球范围内物品跟踪与信息共享;该技术应用于物流、制造、公共信息服务等行业可大幅度提高管理与运作效率,降低成本目前在我国已经被应用于铁路车号识别、身份证和票证管理、动物标识、特种设备和危险品管理、公共交通以及生产过程管理等多个领域。
8、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哪些?分别可以应用在电子政务哪些领域?(不确定是否简答题)空间信息技术主要有遥感技术(RS)、全球定位系统技术(GPS)、地理信息系统技术(GIS)。
RS应用领域包括陆地水资源调查、土地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地质调查、城市遥感调查、海洋资源调查、测绘、考古调查、环境监测等。
GPS的主要用途包括飞机、轮船、车辆、个人等定位和导航、地籍测量、工程测绘、城市应急等。
GIS可应用于办公自动化、政务公开、政府门户网站等方面。
9、政务信息资源整:(1)部内整合:各部门要以提高行政综合效能和公共服务水平为核心,按照统一规划、同一平台、统一数据的要求,避免重复建设。
(2)部际整合:按照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原则,以协同政务和公共服务为纽带,统筹关联业务应用系统的规划和建设,逐步形成信息共享的长效机制。
(3)条块整合:按照条块整合、纵横联动的原则,开展政务信息资源的有序采集、更新、开发、利用,充分利用统一网络平台和数据中心实现条块之间的互联互通。
(4)环境整合:充分利用公共信息基础设施,降低电子政务运行管理成本。
10、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趋势:(1)电子政务建设内容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2)电子政务建设的社会化、市场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3)政务信息资源将继续整合,政务协同能力继续提高(4)电子政务将推动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新型政府(5)电子政务建设将从“e 战略”转向“u战略”(6)数字鸿沟逐步缩减,电子政务将惠及更多的人(7)电子政务将逐步走上标准化、法制化道路,支撑环境进一步改善四、论述题1、中国电子政务的现状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国外的电子政务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现状:目前,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取得了积极进展,称为各级政府开展工作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