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精品教育文档
- 格式:docx
- 大小:25.21 KB
- 文档页数:6
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和加强学校教学行政管理,保障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维护校园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全校各类学习教育机构。
第三条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制度,应当坚持教育教学的原则,课程的改进,教师的钻研,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科教兴校、管理为先等方针政策。
第四条学校教学行政管理制度的遵守和执行,是全体师生员工的法定义务。
第二章教学管理体制第五条学校教学管理体制,实行民主、协商、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条学校教学管理体制的主要组成部分为:1. 教学领导机构:包括教务处、教学研究与评价中心。
2. 教学管理机构:包括教研部门、教学发展部门、课程管理部门、学校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部门。
第七条学校实行教学领导机构分管的管理制度,推进教学管理的科学化、正规化、法治化。
并建立乡村学校教学协同领导机构。
第三章教学管理职责第八条教学领导机构的职责为:1. 研究制定教学发展规划、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
2. 研究制定教学改革措施、教学改进措施和教学成果评价标准。
3. 组织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检查教学工作的落实。
4. 责任督学的工作。
5. 教材建设、选用及课程开发。
第九条教学管理机构的职责为:1. 研究制定教研计划,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2. 研究制定课程建设规划,加强课程建设工作。
3. 完善学校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课程评价、教学评价和学生评价。
4. 组织实施各类教学研讨、报告会。
5. 教材建设的审核、选用及课程开发。
第四章教学管理制度第十条学校教学管理,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形成科学、规范、严密的管理体系。
第十一条学校教学管理体系包括:1. 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2. 教材建设及选用制度。
3. 教学评价管理制度。
4. 教学检查与考核管理制度。
5. 课堂教学管理。
第五章教学管理程序第十二条学校根据国家、地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学校教学管理的实际,制定符合教育教学法规的教学管理程序,实行教学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程序化。
学校新课改管理制度在当今社会,教育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不断变革的社会环境也在促使教育改革不断深化。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全面改革,以适应当前时代的要求,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新课改的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教育领域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不断涌现。
因此,为了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决定进行新课改管理制度改革。
二、新课改的目标1. 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2. 培养学生素质。
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搭建良好的成长环境,提供专业化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发教师的创新激情和工作热情。
4. 推动学校发展。
通过新课改管理制度的改革,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提升,推动学校向着现代化教育机构的目标迈进。
三、新课改的主要内容1. 教学管理(1)建立科学的教学管理体系,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制定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案,确保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2)加强课程建设,注重学生需求,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机制,定期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 师资培训(1)为教师提供专业化的培训机会,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培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2)建立教师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工作表现和贡献,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荣誉,激励教师积极工作。
(3)建立交流合作机制,鼓励教师之间进行教学经验的交流和分享,促进教学成果的共享。
3. 学生管理(1)加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课程与教学管理制度一、课程设计与教学目标课程设计是教育教学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要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设计,这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学科知识与技能。
课程设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
二、课程设置与内外部统筹课程设置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科知识的划分和组织,需要有一定的内外部统筹。
内部统筹是指不同层次、不同学段的课程之间的衔接和补充,确保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连贯性和深度;外部统筹则是指学科知识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将学科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资源与管理教学资源是指供教师教学使用的各种教学工具和材料,包括教科书、实验设备、多媒体教室等。
教学管理制度应该合理配置和利用教学资源,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同时,教学资源的更新换代也是教学管理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保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和前沿性,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四、教学方式与方法创新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导,学生主要是接受和记忆;而在现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参与、合作和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因此,教学管理制度应该积极推进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机会。
五、教学评估与反馈教学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全面了解和评价,它是教学管理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要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估,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和评价标准,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同时,教学评估还应该注重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六、课程质量监控与提升课程质量是教学管理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请结合所学课程和学校实际,进行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实践反思,并提出学校管理改进方案。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的管理理念及所产生的行为将直接决定新课程在学校中的实施状况,而新课程中新的教育理念与创新要求管理发生相应的变革。
因此,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必须正确认识新课程给学校管理带来的巨大变化,并通过管理创新来应对变化,确立新的学校教育观和管理观。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理念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管理理念要转变。
新课程背景下,校长管理观念是学校的灵魂,是办学的根本,可直接影响学校的面貌和发展轨迹。
要有新颖且依据学校实际的教育观;要树立新的课程观;树立新的质量观;树立新的学生观;要树立新的教学观;要树立新的评价观。
校长要制定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管理制度。
新课改必然会引起教育内部各因素的变化,其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而教师是落实新课改的核心因素,只有建立与新课改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以制度约束人,才能使新课程落到实处。
建立制度后,各级领导按照制度各行其责、各尽其能,这样学校会时时有人管,事事有人管,这种讲究科学和方法管理会事半功倍,校长管理上应体现管理的人文性,灵活应变。
要积极为新课程实施开发和培训人力资源。
为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校长必须为课改提供充足的有经验和有能力的人力资源,特别是建设一支专业化的教师队伍,这是其中的关键。
校长要积极关注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建立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相互促进的运行机制,帮助教师尽快地成为新课程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者。
其次,校长要积极联络校外的人力资源,以帮助教师在新课改中更好地实践。
在人的管理上,校长要知人善用,带头示范。
“对人的管理”,决不等于单纯的对人的“管束”、“要求”和“制约”,把“对人的管理”当成对人的管束,这是一种传统的管理观念,与新课程的理念是完全不相适应的。
首先,对干部要树立群体观念,建立学习型专家型领导。
其次,对教师要知人善用,调动教师积极性。
第三,对自己,校长要有带头意识、学习意识。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模式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县广泛铺开了,还记得刚刚接触课改时,觉得那是胡闹,那样的课堂能上课吗。
学生能学到东西吗?学生的纪律有保障吗?中考成绩不会受影响吗?学生的家长会认可吗?很多老师和我一样有诸多的担心,不敢放手。
经过三年的时间,实践证明课改成功了,让我们曾经担着的心放下了,同时受益课改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我们老师,几年下来感触颇深。
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对课改浅显的认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逐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师生的互动方式的变革。
”我校在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中,重点围绕课程改革目标,在教师教学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变革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尝试。
我们以课改的新理念为指导,重点抓住课堂教学改革这一核心内容,从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课堂教学管理模式、科研深化与课堂教学四个方面进行变革,并建立了相应的运行机制和操作方式。
实施“自主学习”的学习策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真正意义在于学生主动地获取和积累知识与经验。
实践证明,千方百计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既是课改的出发点,也是课改的落脚点。
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三个一”,即课堂引入阶段讲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或生活实例;教学过程中举一个联系生活的实例;课堂教学结束时说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经典语言。
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物和事件。
②加强对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良好素质的外在表现之一,所以,我区坚持从道德习惯、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几个方面,全面加强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以前我们上课很注重双边活动开展得是否好,这里的双边活动指的是师生之间的课堂对话。
为达到这一标准,教师设计了许多课堂提问,教学便在师生之间讲与听、问与答的程式化中进行。
久而久之,师生问答成了许多默契,如教师课解时,学生必定认真听,不得打断教师的讲述;只要教师稍有停顿,学生必会齐声答问。
整个教研运行的机制教研运行机制是指学校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建立的一套组织管理体系,包括教研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考核评价等方面的规定。
下面就整个教研运行的机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教研组织架构1. 整体架构学校的教研组织架构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学校领导班子、教研部门、各年级组长和科任老师等。
其中,学校领导班子是整个体系的核心,负责对教研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决策;而各年级组长和科任老师则是具体实施者,负责推进具体的教研活动。
2. 组成部分(1)领导班子:包括校长、副校长、主管副校长和其他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2)教研部门:由专职或兼职的教育专家或优秀骨干老师担任,负责整个学校的课程设计和改革等工作。
(3)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的教学管理工作,包括教师队伍建设、课程设计、教学质量监控等。
(4)科任老师:在年级组长的指导下,负责具体的教学工作,包括备课、授课、评价等。
二、职责分工1. 学校领导班子(1)制定学校的教育教学发展战略和规划,并进行总体把握和决策。
(2)制定学校的教研计划和工作方案,并进行监督和考核。
(3)对重要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决策,如选用新课程标准、推进素质教育等。
2. 教研部门(1)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改革方案,并对其进行解读和推广。
(2)组织开展各类专题研讨会和培训活动,提高全校师生的专业素养。
(3)协调各年级组长和科任老师之间的合作与沟通,保证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3. 年级组长(1)制定本年级的课程设计方案,并组织教师进行备课和授课。
(2)监控本年级的教学质量,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3)负责年级内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包括培训、考核等。
4. 科任老师(1)根据年级组长的指导,制定本科目的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
(2)根据教学计划和备课方案,进行授课,并对学生进行评价。
(3)参加各种教研活动,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三、工作流程1. 整体流程整个教研运行机制应该是一个有机的流程体系。
学校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标题: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引言概述: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提高教学质量、保障教学质量稳定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建立的一套管理体系。
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价、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改进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学校教学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一、教学目标制定1.1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基础,学校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确定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层次和要求。
1.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确保教学过程有序进行。
1.3 调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实践和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目标,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实际水平相适应。
二、教学过程管理2.1 教学组织: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过程的联贯性和完整性,提高教学效率。
2.2 教学指导:指导教师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预,提高教学质量。
2.3 教学监督:建立教学监督机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教学质量。
三、教学评价3.1 学生评价:通过考试、作业、实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3.2 教师评价:学校应建立教师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3.3 教学质量评估:定期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找出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持续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资源配置4.1 师资配置: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
4.2 教学设施:学校应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保障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3 教学经费:合理分配教学经费,保证教学设施的更新和教学资源的更新。
五、教学改进5.1 教学反馈:采集学生、家长和教师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幼儿园课程运行管理制度一、前言为了规范幼儿园课程运行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幼儿园教学工作有序进行,特编制本管理制度。
二、幼儿园课程运行管理制度1.课程设计(1)根据幼儿的身心发育特点和兴趣特点,确定幼儿园教育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制定课程框架;(2)根据课程框架设计教学大纲,具体明确幼儿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3)课程设计应重视跨学科和主题教学,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
2.教学活动(1)教师应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组织进行幼儿园教学活动;(2)教学活动要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注重幼儿的参与性和主动性;(3)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动手能力;(4)幼儿园要设置室内外活动场所,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具和游戏材料,保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趣味性。
3.教学评价(1)教师应定期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幼儿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点;(2)教师应注重对幼儿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而非只关注学术成绩;(3)教学评价应以测验、观察、记录等多种方式进行,形成综合评价报告,为家长提供参考意见;(4)教学评价结果应及时反馈给家长,以便家长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
4.教学管理(1)幼儿园应组织教师定期进行教研活动,加强教学能力的培训和交流;(2)幼儿园应建立完善的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调整教学计划;(3)幼儿园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共同关心幼儿的成长和发展。
5.课程改进(1)幼儿园应根据幼儿的学习情况和家长的反馈,适时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2)教师应根据教学实践经验和教研成果,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手段;(3)幼儿园要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引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技术。
6.课程考核(1)幼儿园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期考核,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2)对于教学成果显著的教师要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3)对于教学成绩不理想的教师要进行帮扶和督导,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水平。
新课改视域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摘要:新课改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变革的重要标志。
本文通过对新课改背景高中教学管理简单分析后,提出了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思路,主要包括:突出规范教学规章制度、突出人性化的管理理念、突出素质化教育理念、突出教学成绩的差异化考核等方面。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进行变革,旨在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教学管理;改革思路【中图分类号】g424.211引言新课程改革是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全面变革的重要标志,其重要的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是这次教育变革的重要特征[1]。
而且素质教育的变革不仅仅是教师授课思路的变革,而且还包括硬件建设、价值取向,办学理念等各方面的变革。
高中正是中学教育的冲刺阶段,而且正是学生人生观与价值观迅速转型时期[2]。
所以,充分利用新课改中关于教师热情和责任的促进、学校文化与校本研究制度的建设为契机,以人为本的对高中教学进行有效的管理,提高教学运行质量,对于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有重要意义[3]。
本文旨在通过对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进行变革,旨在提高高中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运行效率。
2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思路2.1突出规范教学规章制度俗话说,“无以规矩,不成方圆”,对于高中教学运行而言,教学制度就是高中办学的“规矩”,良好的教学运行机制就是“方圆”。
所以,建立健全并不断规范教学中涉及的各项规章制度与监管体系,是实现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形成学校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前提条件。
同时,有章可循、有章必循的执行教学规章制度是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
规范教学规章制度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作,从学生考勤、考试,到学籍管理、奖惩措施等等各个环节都包括在内。
而且,有了制度再有就是认真严格的落实制度,通过严格落实、严格把关、严格考核、严格奖惩这四个严格来保障规章制度的完整、有效的落实。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体系一、总则为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工作,促进教学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发挥学校教学管理的作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体系。
二、教学管理机构1. 学校设立教学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学校各类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
教学管理部门由学校领导任命,负责教学管理的具体实施和落实。
2. 教学管理部门下设教学管理小组,分工明确,负责具体的教学管理事务。
3. 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负责学校学术发展规划,重要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学科建设规划与评估等工作。
4. 学校设立教学督导小组,负责教学督导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5. 学校设立教学评估委员会,负责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估与总结,提出教学改进建议。
三、教学管理人员1. 教学管理人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和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参与教学管理工作,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教学评估等工作。
2. 教学管理人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管理水平,定期参加相关培训与学习。
3. 教学管理人员应遵守学校的相关规章制度,服从教学管理部门的指导和安排,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教学管理工作1. 制定教学计划:每学期初,教学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包括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内容。
2. 安排教学工作:教学管理部门应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师的授课时间,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
3. 教学评估与监督:教学管理部门应定期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与监督,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建议与措施。
4. 教学管理档案管理:教学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档案,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评估和教学改进建议等内容,确保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和有序进行。
五、教学管理考核1. 学校应定期对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包括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学安排的实施情况和教学评估的效果等内容。
2. 教学管理考核结果作为评优评奖和人事任免的重要依据,对考核不合格的教学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整改或调整。
课程管理制度doc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学校课程管理工作,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课程管理责任1. 学校教务处负责课程管理工作,负责教学计划的编制和调整、课程设置、教材选用等工作。
2. 院系教务员负责院系课程管理工作,负责本院系教学计划的执行和调整、课程管理和教材选用等工作。
3. 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课程管理工作,协助院系教务员做好本专业的课程管理工作。
4. 教师负责本课程的教学工作,按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进行授课,并做好教学记录和教学反馈。
第三章课程开发与审核1. 学校教务处统一负责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的规划、设计和指导工作。
2. 学校教务处负责制定课程建设计划、研究重大课程建设项目,对课程开发提供指导和监督。
3. 院系负责本院系课程的开发和改革工作,确保课程质量和实效。
4. 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工作,提出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并按时完成课程编写和教材的选用。
5. 课程层次审批:含课程名称、课程编码、学时、学分、教学对象、主要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由院系进行审核。
6. 课程教材审核:教材形式、使用范围、使用对象、编著内容、时间安排、编写教材人员名单等,由院系进行审核。
第四章课程管理与执行1. 学校教务处负责统筹安排、协调教学资源,监督课程执行,在教学中对关键课程和关键时间节点的实施进行督促。
2. 院系教务员负责本院系课程管理及执行,做好课程的开课备案、教学进度及教学质量的监督。
3. 专业负责人负责专业课程的管理与执行,做好关键课程的备案、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监督与指导。
4. 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备课,按时上课,定期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做好相关教学记录。
5. 学生要按时上课,参与学习,完成学习任务,主动参与课程评价,提出课程改进建议。
第五章课程评估与反馈1. 学校教务处负责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了解课程开设的实际效果,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制定下一年度教学计划的依据。
课程教学和管理制度一、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概述为了规范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秩序,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制度,制定了《课程教学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教育教学过程管理的基本规则,是为了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项权利和义务,规范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管理的顺利进行,确保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制度。
二、课程教学管理机构和人员1、课程教学委员会:本单位教学委员会设立课程教学委员会,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管理。
2、课程教学主管领导:本单位设课程教学主管领导,负责本单位教学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具体管理工作。
3、课程教学管理人员:学校设有专门负责课程教学管理的管理骨干人员。
4、课程教学全体教师:对学校的课程教学工作负有教学责任、教学义务。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宗旨和要求1、教育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弘扬民主、科学、文明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努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2、教育目标:以德育为根本,以智育为中心,以体育、劳动教育为基础,全面开发学生智力和发展体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课程教学的任务和内容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身心健全,智慧开放,勇于创新,勇于实践,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进取精神,掌握一种外国语言。
2、课程类型:本学校按教育部门要求,制定了“新课标”教育课程。
3、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以“三统一、四本位、三重点”为原则的。
五、课程教学过程管理1、课程计划的编制:开学前,学校完整地组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和“新课标”教育部门要求,及时编制课程计划。
2、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计划订定后,及时向各班发放。
3、课堂教学的实施:教师要认真备课,恪尽职守,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提纲的要求,坚持因材施教、因时施教,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质量。
4、学生表现的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既应及时而全面地了解,也应加以信实记录。
5、课后教学活动:课后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检查,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以温润的评价,及时对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加以锣音、激励、批评。
学校教师课程教学管理制度第一部分:背景介绍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不断提高,学校教师的课程教学管理制度显得越发重要。
该制度旨在保障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和发展。
第二部分:教师招聘与选拔教师招聘与选拔是学校教师课程教学管理的第一步。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公正的选拔机制,确保任职教师具备良好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
通过面试、试讲和综合考评等方式,选拔出合适的教师。
第三部分:教师培训与发展教师培训与发展是保证教师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当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参与学术研究,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
第四部分:教师课程建设教师课程建设是实施课程教学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课程评审与审批机制,确保教学内容与要求相符,并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相适应。
同时,学校可鼓励教师参与课程编写和教材选择,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部分:教学资源配置学校应当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教学设备、教材和教辅资源,确保教学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还可通过建设教学实验室和数字化教育平台等方式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第六部分:课堂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管理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当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培养教师良好的教学习惯和方法。
同时,学校还应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积极、健康的教学环境。
第七部分:学生评价与反馈学生评价与反馈是教师课程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公正的学生评价体系,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的评价和反馈,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同时,学校还可通过班级评议、家长座谈等方式加强教学质量监控。
第八部分:教师考核与激励教师考核与激励是保持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动力的重要手段。
学校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通过教学评比、学术论文发表等方式评估教师绩效。
同时,学校还应激励优秀教师,提供晋升渠道和职称评定机制。
第九部分:教育督导与评估教育督导与评估是监督教师课程教学管理效果的重要手段。
高中新课改管理制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中阶段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需求。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中生人才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校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管理制度。
新课程管理制度的出台,是为了有效推进高中教育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高中学生。
一、新课改管理制度的介绍新课程管理制度主要分为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管理、评价制度、师资培训等几个方面。
在课程设计上,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注重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管理上,重视教育教学评价,设置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师资培训方面,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
二、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实施新课程管理制度以来,我校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绩。
首先,在课程设计方面,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的学术成绩和综合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学校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管理和评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有效激发。
在师资培训方面,学校大力加强了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新课改管理制度的展望尽管新课程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在课程设计方面,需要更加注重创新性和实践性,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管理方面,需要更加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个性化,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师资培训方面,需要继续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使教师更加适应新课程的要求。
总之,新课程管理制度是高中教育改革的需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我校将继续积极推进新课程管理制度的实施,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培养更多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高中教育改革向着更好、更美好的方向发展。
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是指学校为了适应教学和学习的需要而对课程进行的调整和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
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调整的背景、目的、内容以及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背景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的出台是基于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校需要不断调整课程内容、结构和设置,以适应时代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而且,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一些课程已经不再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因此,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适应社会需求至关重要。
二、目的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课程的设置和调整,保证课程设置科学合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教学改革。
通过课程调整,可以推动教学改革,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适应社会需求。
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设置,使之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未来的就业和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3. 提高教学质量。
科学规范的课程设置和调整,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内容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课程调整的程序。
包括课程调整的申请、审批、执行等程序,明确了课程调整的流程和责任。
2. 课程调整的原则。
根据学校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明确课程调整的原则和标准,确保课程调整符合教学和学习的需要。
3. 课程调整的依据。
对课程调整的依据进行详细说明,包括学校发展规划、教学改革方案、师资力量等方面的考量。
4. 课程调整的内容。
具体说明哪些课程需要调整,如何调整,调整的时间节点等具体内容。
四、实施过程学校课程调整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提出申请。
教师、学生、家长等可以根据需要提出课程调整的申请,明确调整的原因和目的。
学校教学管理细则一、教学组织教学组织是学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安排、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根据学制和课程设置,制定教学计划,并将其公示。
教学计划要符合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教学的要求,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安排是指将教学计划具体细化为教学任务,并将其安排在一定的时间、地点和班级中进行。
教学安排要合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需求,避免过度安排教学任务,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
教学进度是指教学活动的推进速度和进展情况。
学校应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制定教学进度表,并及时更新。
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表进行教学工作,保证教学进度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二、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为了监测和评价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并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的一项管理工作。
学校应建立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估体系,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和对学生的评估。
对教师的评估要以实际教学情况为基础,采取多种评估方式,如教学观摩、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
评估结果要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他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
对学生的评估要全面、客观、公正,注重学生成绩和学科素养的综合评价。
评估结果要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三、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教师、教材、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等方面的内容。
学校应注重教学资源的配置和管理,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合理利用。
教师是教学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环,学校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学校要注重教材的选择和编写,确保其质量和合理性。
教学设备是教学的重要保障,学校要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学校要注重教学环境的营造和管理,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
四、教学研究教学研究是学校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它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开展教学和教学创新活动。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运行机制随着高中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新课程实施的矛盾逐渐凸显。
面对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管理提出的新要求,我校积极应对、努力探索教学管理规程的重建工作,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以此提高课程管理力,深化课程改革。
一、创新教学管理体制组建课程管理组织机构我校本着由单一的科层行政组织转向科层行政组织与扁平化学术组织有机结合的原则,在原有行政管理组织的基础上进行了调整和重组,组建了课程管理组织机构。
成立了课程研发与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三个课程管理系统,即教学管理系统、校本特色管理系统、服务保障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下设课程管理部、选课指导部、教学指导部、教学事务部、校本研修部、信息技术部共6个部;校本特色管理系统下设校本课程部、综合实践部、生活指导部、学生社团部、家教指导部共5个部;服务保障系统下设人力资源部、安全保卫部、后勤保障部共3个部。
同时,成立了学生发展监控中心,充分体现了将促进学生发展作为新课程实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课程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使我校管理职能开始由行政管理转向课程管理,初步实现了由行政管理向课程管理的转变。
创新定位管理部门职能我校依据新课程需要对新组建的管理部门重新定位其职能,突出强化其指导职能和服务职能。
课程开发与管理委员会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对学校课程改革全面负责。
其职能主要是领导和组织新课程实验工作,对学校新课程实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部署。
课程管理部以教学副校长为主管,成员有教务主任、教学主任、教研室主任、信息中心主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其职能主要是根据课程开发管理委员会意见,开展与新课程相应的实验研究,制订《房山区实验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试行)》,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有学校特点的课程体系;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编制学校课程开设计划;对新课程实施进行过程监控和评价等。
教学指导部以教学主任为主管,成员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其职能主要是依据教育部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指导,修订并落实教学常规实施细则,完善并实施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制订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方案等。
选课指导部以教务主任为主管,成员有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
其职能主要是按学校课程设置方案编制《房山区实验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试行)》,在广泛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学生的学习行为和专业(特长)发展意愿,为学生形成个性化的修习计划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完成选课各环节的指导等。
教学事务部以教务主任为主管,成员有年级考务组长、教务处各岗位人员。
主要是负责选课分班、编制课表,组织各级各类考试;管理学籍、考籍及学生卡;管理各种专业教室、场所等设施;统计教师工作量等。
校本研修部以教研室主任为主管,成员有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
其职能是开展校本研究,充分挖掘学校和地方课程资源,逐步建立以校为本、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校联合开发的课程机制、校本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部以信息中心主任为主管,成员包括信息中心主要成员:信息技术教研组长及教师。
职能是负责学校信息技术、校园网络、CMIS系统及相关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建立课程实施中所需信息交互平台,为新课程实施中课程设置、课程管理、学生选课、学分认定等信息交互提供技术服务;加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的服务等。
教学管理系统下设各部是以课程管理为统帅,以教学管理为中心,各部门职责明确,齐抓共管,形成合力,通过垂直作用于两个层级,一个是年级组、班主任和教师,另一个是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从而实现将教学管理聚焦于课堂教学、聚焦于学生发展、聚焦于教师专业发展。
二、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制度的重建是新课程实施对学校管理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我校课程管理各部在主管的组织下,由教研组长、骨干教师等组成专项组,制定或修订了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包括《房山区实验中学新课程设置方案》、《房山区实验中学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房山区实验中学学分认定及模块考核方案》、《房山区实验中学“十一五”期间教师校本培训实施方案》、《房山区实验中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房山区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细则》、《房山区实验中学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记录袋及操作办法》等七项子方案;同时,修订了《房山区实验中学课堂质量评价方案》、《房山区实验中学教学常规实施细则》、《房山区实验中学校本教研实施细则》等共20余项制度,建立了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为我校高中新课程顺利实施提供了制度保障。
我校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管理制度体系的重建工作,不仅完善了教学管理的各项方案和制度,而且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
三、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构建校本文化1.课程管理机制新课程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体系,学校课程管理已成为国家基础教育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要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基础教育课程的政策规定,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为实现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安排、实施、开发、设计和评价。
一方面,校本课程的生成要以学校的办学宗旨为依据,要为学校办出特色服务,另一方面,它又以本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别需要为依据,即为满足本校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未能得到满足的种种合理需要而设置。
要对学校里学生的需求、教师的现状、社区的条件进行深入地调查,把这些调查结果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依据。
同时,要把整个开发过程视为一种科学研究的过程,以提高校本课程开发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2.教学评价机制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教师进行教学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功能。
为此在考评内容和标准的制定上,要体现新课程的精神,反映教师创造性劳动的性质和角色转换的要求以及教学改革的方向,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改实验、创造性教学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引入考评的内容。
在评价方式上,我校建立了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领导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体系,实现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同时使教师多方面获得信息,便于教师最大限度地接受评价结果,继而调动教师改进提高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教师自评。
教师自评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教育的过程。
我校教师自评的方式:每学期末一次教师依据评价表进行自我评价,并将自我评价结果以10%的比例纳入评价总分中,以此帮助教师自觉地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每月末组织教师分别从任课教师、班主任、备课组长、年级组长等层面进行教育教学反思诊断,并以诊断会的形式,充分交流、查找问题、制定措施,达到全员全方面自我评价的目的;在每次期中、期末考试后,教师都要进行考试分析总结,反思自我教育教学方面的成绩与不足,进行自我评价。
二是学生评价。
我校每学期组织学生以无记名的形式,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学生评价以10%的比例纳入评价总分中。
三是教师互评。
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以年级组、教研组和备课组为单位进行互评,基本评价方式就是利用听课和评课活动实施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我校在备课组每周一次的研究课时,每位听课人员(包括同学科教师、其他学科教师、干部等)根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填写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进行量化打分后上交备课组长。
听课后一方面进行评课,提出课堂改进意见,另一方面备课组长负责统计评价结果,将结果作为课堂评价的依据之一;互评量表评价,每学期以年级为单位,年级组组织教师相互依据教学考核评价表进行评价。
四是领导评价。
学校成立教师评价领导小组,以课堂教学质量为主要依据每学期对教师实施评价。
3.教学研究机制我校以建设学习型组织为宗旨,完善校本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由教学副校长主抓,建立和健全校本教研的组织与制度。
把校本教研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列入学校日常工作计划加以落实。
把参加校本教研工作作为教师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校本教研形式主要有:一是各备课组每周1节研究课。
备课组成员轮流做课,广大教师积极听课、评课,各部门领导深入课堂参与备课组听课活动,课后领导和学科组教师充分评课,并及时反馈意见,使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日常性行为。
二是以备课组为单位固定时间的教研活动。
每周五下午3:45~5:30,各备课组分别在指定的地点进行集体备课、说课和评课,形成由中心发言人说课来带领全组进行集体备课的教研模式。
三是教学指导部以统一安排新任教师亮相课和汇报课、骨干教师和教学副校长示范课、基本功大赛优秀课、标准课等形式,引导教师开展校本教研,使领导能够更准确地掌握新课程的实际情况,做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实现全面过程监控。
四是通过专家讲座、教研员学科基地校等形式,增强与专家和教研员的沟通,借外力提高教研活动的理论水平,实现专业引领。
五是通过论坛,加强同伴交流和互助。
每年12月份,我校有固定的论坛活动,包括教研组长论坛、备课组长论坛、班主任论坛、骨干教师论坛等,使校本教研的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提高了教研的质量,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
六是通过组织教师填写《教师发展手册》,引领教师自我反思、自我设计。
《教师发展手册》包括有教师个人学习研修内容、课题研究情况、撰写教育教学后记、进行案例分析、教学总结或反思、考试成绩分析、教研成果总结等,强化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主动性和主体性。
对校本教研工作,我校加强组织、检查、监督,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做好校本教研活动检查统计和反馈工作,建立教师校本教研活动档案等,保证了校本教研制度的落实。
4.教学质量监控机制我校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成立学生发展中心,全面负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学业质量监控;制定并落实高中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和教学监控方法,指导各个部门及时客观地填写相关内容并进行评价;全面监控学生发展状况,管理学生成长记录的电子平台,建立学生发展状况预警机制,为各部门提供警示信息;分阶段将结果反馈给学生、家长和教师以及各部主管,指导师生更合理地安排或调整修习计划;按要求为学校其他部门提供所需的数据和相关信息,为上级教育行政部门、高校、学生家长提供必要的评价信息。
二是学分监控。
由教学指导部和综合实践部共同制定《房山区实验中学学分管理及认定办法》并负责实施。
按照提出申请――初步认定――小组复审――签署意见――公示学分――录入上传的程序,实施学分认定。
学分认定基本构成要素有课程修习课时记录、修习过程反映和模块考试成绩。
我校的学分认定表将这三个学分认定要素都统计出来按比例实现综合考核,依据综合考核成绩进行学分认定。
学校通过学分认定统计表就能监控学生模块修习过程的状况和学分认定结果,以及对教师的教学情况的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