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礼仪之涉外通则共52页
- 格式:ppt
- 大小:3.68 MB
- 文档页数:52
涉外礼仪基本内容外事礼仪,亦称涉外礼仪或国际礼仪,与外事纪律一样,也是外事人员在涉外活动中应当遵守的一种行为标准。
下面我给大家共享涉外礼仪根本内容,盼望能够协助大家!涉外礼仪根本内容一、根本要求讲究仪表与衣帽干净,面、手、衣履要干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假设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干净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须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干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对一旁,幸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看法随和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风光。
说话客气,留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随和,面带微笑。
随意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前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搅扰、影响别人,敬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争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静谧。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办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安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与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子因打算未毕而尴尬;迟迟不到,那么让主子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子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子,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需讲“信用”,按时做好。
二、涉外宴请礼仪〔1〕驾驭出席宴请的时间。
依据活动的性质和当地的习惯驾驭时间,迟到、早退、逗留时间过短那么被视为失礼或有意冷落。
涉外礼仪基本通则篇一:涉外通则一、维护形象在国际交往之中,人们普遍对交往对象的个人形象备加关注,并且都十分重视遵照规范的、得体的方式塑造、维护自己的个人形象。
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之所以深受人们的重视,主要是基于下列五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真实地体现着他的个人教养和品位。
其次,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客观地反映了他个人的精神风貌与生活态度。
第三,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如实地展现了他对待交往对象所重视的程度。
第四,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都是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人们不知道某一个人的归属时,他个人形象方面所存在的缺陷,顶多会被视为个人方面存在着某些问题。
但是,当人们确知他属于某一单位,甚至代表着某一单位时,则往往将其个人形象与所在单位的形象等量齐观。
最后,每一个人的个人形象,在国际交往中还往往代表着其所属国家,所属民族的形象。
基于以上原因,在涉外交往中,每个人都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维护自身形象,特别是要注意维护自己在正式场合留给初次见面的外国友人的第一印象。
个人形象在构成上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它们亦称个人形象六要素。
第一、是仪容。
仪容,是指一个人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
第二、是表情。
表情,通常主要是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第三、是举止。
举止,指的是人们的肢体动作。
第四、是服饰。
服饰,是对人们穿着的服装和佩戴的首饰的统称。
第五、是谈吐。
谈吐,即一个人的言谈话语。
第六、是待人接物。
所谓待人接物,具体是指与他人相处时的表现,亦即为人处世的态度。
二、不卑不亢不卑不亢,是涉外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
它的主要要求是:每一个人在参与国际交往时,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在外国人的眼里,是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代表着自己的民族,代表着自己的所在单位的。
因此,其言行应当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在外国人面前既不应该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该表现得自大狂傲,放肆嚣张。
周恩来同志曾经要求我国的涉外人员“具备高度的社会主义觉悟。
涉外礼仪规范涉外礼仪,主要是指我国基层公务员在涉外交往中所应遵守的国际惯例与交际规则。
它的基本内容,主要与维护政府形象、民族形象与国家形象有关。
外事礼仪的基本内容有国际惯例、国格人格与外事纪律等三项,基层公务员对其中任何一项都不宜偏废。
一、依国际惯例参与涉外活动中,有一些基本的国际惯例是基层公务员必须依照遵循的。
基层公务员在涉外活动中遵守国际惯例,不仅是为了体现其自身的良好教养,而且也是为了使自己所参与的涉外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
作国际社会的交往通则,国际社会的交际惯例主要有下述几项须由基层公务员所认真掌握。
(一)热情有度基层公务员直接同外国人进行交际应酬时,务必要做到热情有度,即对待对方既要表现得热情友好,又要具体把握好对待对方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切勿使自己对待对方的热情友好超出了对方所能接受的界限,进而令对方感到不快,甚至为对方平添了麻烦。
把握好的热情有度之中的“度”,具体体现在下列三个不同的侧面。
1.关心有度。
与中国人彼此之间所倡导的“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有别,外国人大都崇尚个性独立,以我为尊,绝对自由。
因此,外国人一般都不希望外人对其过于关心,否则便会视之为碍手碍脚,多管闲事。
外国人所注重的关心有度之中的“度”,实际上就是其个人自由。
一旦对对方的关心有碍其个人自由,即被视为“过度”之举。
2.批评有度。
各国习俗不同,对同一事物的判断便大相径庭,所以在涉外活动中没有必要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加以判断,并当面指出其对错。
只要对方的所作所为不危及人身安全,不触犯法律,不有悖伦理道德,不有辱我方的国格人格,一般均可听其自便。
批评有度,简单地讲,就是不提倡对外国人“犯颜直谏”,亦即对其日常行为“不得纠正”。
3.交往有度。
由其强调个人自由所决定,外国人大都认为“君子之交淡如水”,不惯于与交往对象走动过勤、过多。
在涉及钱财之时,尤其讲究划清界限,即便家人、至交也概莫能外。
这便是其所谓交往有度之中的“度”。
简述涉外礼仪通则礼仪可以说是人际交往中适用的一种艺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方法,是人际交往中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简述涉外礼仪通则,希望能够帮到大家哦!简述涉外礼仪通则涉外礼仪通则:维护形象涉外礼仪通则:求同存异涉外礼仪通则:入乡随俗涉外礼仪通则:热情有度涉外礼仪通则:不必过谦涉外礼仪通则:不宜为先涉外礼仪通则:尊重隐私涉外礼仪通则:女士优先涉外礼仪通则:以右为尊涉外礼仪通则:爱护环境涉外礼仪知识涉外礼仪基本原则涉外交往礼仪的基本原则有三点:第一:接受对方。
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跟别人打交道时,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什么国格、人格、党纪、国法大是大非的问题,一般性沟通,要有这样一个理念:客人永远是正确的,客人没有错,不要寻衅滋事,找别人毛病。
第二:重视对方。
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
要欣赏的重视不是找人家毛病。
有人也重视他找人家毛病。
那天一个同志跟我讲了,说金老师你挺精神,但你有个问题,你背比较驼。
我说我没办法,我这出过车祸,我腰直不了。
"那你牙比较黄。
"把我气坏了,我说"我又不咬你,关你甚事?"你不能让人家不高兴。
我们这里说的重视是欣赏,比如接过名片一定要看,为什么欣赏?为什么客人来了要"坐、请坐、请上坐"?欣赏,为什么要使用尊称?欣赏。
第三:赞美对方。
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的学者乔治枚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等于肯定自我,那说明你宽容,说明你谦虚,说明你好学",他强调这个。
所以我们在涉外交往中,你在适当的情况下,要善于发现别人的所长。
涉外礼仪规范由于外商的很多习惯与国人不同,所以在拜访外商之前,必须熟练掌握以下几条礼仪规范:1.有约在先拜访外商时,切勿未经约定便不邀而至。
拜访的时间一般在上午十时或下午四时左右。
尽量避免前往其私人居所进行拜访。
描述涉外通则1. 引言涉外通则是指在与外国人交往和处理涉外事务时应遵守的一系列规范和原则。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涉外交往日益频繁,遵守涉外通则不仅能够提高国际形象,还能够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秩序。
本文将介绍涉外通则的基本原则、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处理常见的涉外问题。
2. 基本原则2.1 尊重和平等原则在涉外交往中,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保持礼貌,避免冒犯对方。
同时,要坚持平等原则,不歧视或偏袒任何一方。
只有通过平等和互相尊重的态度,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国际关系。
2.2 诚信原则诚信是涉外交往的基石。
我们要遵守承诺,不轻易改变立场或违背协议。
同时,要保持透明度,提供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只有建立起诚信的形象,才能够赢得外国人的信任和合作。
2.3 法律遵守原则在涉外事务中,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国际法律。
不得从事非法活动,不得侵犯他人的权益。
同时,要遵守当地的法律和规定,尊重当地的风俗和习惯。
只有遵守法律,才能够维护国家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 注意事项3.1 礼仪和礼貌在涉外交往中,要注意礼仪和礼貌。
要尊重对方的身份和地位,使用适当的称呼和礼节。
同时,要注意言辞和行为的得体,避免冒犯对方。
在商务场合,要注意商务礼仪,如握手、交换名片等。
3.2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差异。
在涉外交往中,要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习俗,避免因文化差异而引发误解或冲突。
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尊重对方的文化,避免以自己的标准来评判对方。
3.3 语言沟通语言是涉外交往中的重要工具。
要尽量提前学习对方的语言,或者找到合适的翻译人员。
在沟通过程中,要注意表达清晰、简洁,避免使用难以理解或具有歧义的词语。
同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避免过于激动或咄咄逼人。
3.4 安全防范在涉外事务中,要注意自身的安全防范。
要避免与不良分子接触,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保护个人财产安全。
在外出时,要注意交通安全,遵守当地的交通规则。
4. 处理常见涉外问题4.1 纠纷解决在涉外交往中,可能会出现纠纷或争议。
涉外交往的基本通则在人际交往中,必须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要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尤其要恪守时间方面的约定。
信守约定,讲求信用,从一点一滴做起,它事关信誉与形象,失实与失约的失礼行为,往往是使自己所做的工作走向失败的开端。
(一)必须谨慎许诺一切从自己的实践能力以及客观可能性出发,切勿草率从事,轻易承诺,凡承诺和约定必须慎之又慎,一定要字斟句酌,考虑周全。
(二)必须如约而行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要兑现,要如约而行,应尽可能地避免对已有的约定任意进行修正变动,随心所欲地乱作解释。
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只有这样才能赢得交往对象的好感与信任。
(三)必须失约致歉如果由于遭受不可抗力,致使自己单方面失约,或是有约难行, 需要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地解释,并且还要郑重其事地向对方致以歉意,并主动负担给对方造成的损失。
二、不必过谦中国人在待人接物时,讲究的是含蓄和委婉,奉行“满招损,谦受益”的古训,在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评价时,中国人大都主张自谦、自贬,不提倡多作自我肯定,尤其是反对自我张扬。
在这方面若不好自为之,就会被视之为妄自尊大,嚣张放肆,不够谦逊,不会做人。
实际上,在对外交往时,过于自谦并非益事,它常常会引起他人的疑惑和不满,不利于涉外交际的顺利进行。
遵守不必过谦的原则,会使人感到自己为人诚实,充满自信,因为过分的自谦、客套,只能给人以虚伪、做作的感觉。
在涉外交往中,特别是在面临如下情况时,更要敢于、善于充分地从正面肯定自己。
(一)当面对赞美时当外国友人赞美自己的相貌、衣着、手艺、工作、技术等时,一定要落落大方高兴地道一声“谢谢!”而不应加以否认和自我贬低,说什么“哪里,哪里!”。
接受外国人的赞美是对其本人的接纳和承认,是自己自信和见过世面的表现。
(二)当赴宴、馈赠时宴请外国人出席宴会时,不必说:“今天没什么好菜,随便吃一点”,当送礼给外国人时,也不要说:“礼品很不象样子,真不好意思拿出手来”之类的话,而应得体大方地说:“这是本地最有特色的菜”,“这是这家饭店烧的最拿手的菜”,“这是我特意为您挑选的礼物”等; 反过来,在接受外国人的赴宴邀请或接受外国人送的礼物时,也不应过于谦虚地没完没了地说:“真不敢当”、“受之有愧”之类的话,它会使人产生不愉快的感觉,使宴请和送礼者感到难堪,及时表示谢意是这时得体的作法。
涉外礼仪礼宾通则概括来说,目前世界流行的接待通则主要有以下:维护形象。
在交往活动中,每一名相关人员的一言一行,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的形象,若是对自我形象毫不修饰,不但难言对交往对象的尊重,而且亦属失礼行为。
所以我们不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接待人员在公务活动中,都应时时刻刻注重个人言谈举止、服饰仪容,不可蓬头垢面、不修边幅。
不卑不亢。
这是事关国格、人格的大是大非问题,不卑不亢同等重要,不可偏废。
既不畏惧自卑、低三下四,又不自大狂傲、放肆嚣张,而要堂堂正正、坦诚乐观、豁达开朗、从容不迫、落落大方、一视同仁。
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遵守国际惯例,取得共识、便于沟通、避免周折;存异就是注意“个性”;了解具体交往对象的礼仪习俗禁忌,并予以尊重。
入乡随俗。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接待人员必须充分地了解交往对象的风俗习惯,无条件地加以尊重,不可少见多怪、妄加非议。
信守约定。
在一切公务接待活动中,都必须认真而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要兑现,约会必须准时。
万一由于难以抗拒的因素而失约,必须尽早向有关各方通报,如实解释,郑重致歉,主动承担损失。
热情有度。
待人接物热情友好要注意分寸,过犹不及。
比如与人交往的距离就分4种:一是私人距离,又叫“亲密距离”,小于0.5米,仅适用于家人、恋人和至交;二是社交距离,又称“常规距离”,介于0.5米至1.5米之间,适用于一般交际应酬;三是礼仪距离,又称“敬人距离”,介于1.5米至3米之间,适用于会议、演讲、庆典、仪式以及接见;四是公共距离,又叫“有距离的距离”,超过3米开外,适用于在公共场所同陌生人相处。
不必过谦。
在交往活动中涉及自我评价时,虽然不应该自吹自擂、自我标榜、一味抬高自己,但也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自轻自贱、过度谦虚客套。
不宜先为。
在交往活动中,面对自己一时难以应付、举棋不定,或者不知道到底怎样做才好时,如有可能,最明智的做法,是尽量不要急于采取行动,尤其不要急于抢先,冒昧行事。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涉外礼仪基本通则篇一: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涉外礼仪的基本原则讲究仪表与衣帽整洁,面、手、衣履要洁净。
男子的头发、胡须不宜过长,应修剪整齐。
指甲要经常修剪,一般与指尖等长,不留污垢,保持手部清洁,若手部有疾症或疤痕要戴手套。
衣着要整洁笔挺,不能有褶皱,钮扣均应整齐,裤扣不能在室外或公共场合整理。
衬衣一般为白色硬领,袖与下摆不露出外套,并放入裤内。
要按交际场所或交际需要着装。
礼服、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并备洁净手绢与梳子。
皮鞋应擦亮。
不要在人前做剔牙、抠鼻、掏耳、剪指甲、搔痒等不雅的小动作。
也不要在人前打哈欠、伸懒腰、打喷嚏、擦鼻涕、咳嗽,打喷嚏时应用手帕、餐巾纸捂口鼻,面向一旁,避免发出大声响。
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端庄,精神饱满自然,言行检点。
站、坐、走都要符合常规,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言行者会被视为有失体面。
说话客气,注意身份。
说话时神情衿持和蔼,面带微笑。
随便与人攀谈是失礼行为,萍水相逢,应在有人介绍后方可交谈。
遵守公共秩序,不打搅、影响别人,尊重别人。
不随意指责别人或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
发表议论与指责别人会被认为缺乏教养。
在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堂等公共场所都应保持安静。
在隆重的场合,如举行仪式、听讲演、看演出等,要保持肃静。
守约遵时。
这是国际交往中极为重要的礼貌。
参加各种活动,应按约定时间到达。
过早抵达,会使主人因准备未毕而难堪;迟迟不到,则让主人和其他客人等候过久而失礼。
因故迟到,要向主人和其他客人表示歉意。
万一因故不能应邀赴约,要有礼貌地尽早通知主人,并以适当方式表示歉意。
与人约会不能失约,不能超时。
失约和超时是很不礼貌的行为。
承诺别人的事情不能遗忘,必须讲“信用”,按时做好。
2、礼貌用语礼貌用语是礼仪的表现形式,能传达爱心与礼节,使说话人更被人敬重。
“您好、请、谢谢、对不起、再见、”在国际交往中要经常使用:“请”。
几乎任何需要麻烦他人的事情,都应该说“请”。
【最新推荐】涉外礼仪通则涉外礼仪涉外通则-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随意编辑修改! ==
涉外礼仪通则涉外礼仪涉外通则
中国对外交流,应该有怎样的礼仪呢?今天小编整理了一些中国对外交流的涉外礼仪通则,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涉外礼仪通则
所谓涉外通则,是指中国人在接触外国人时,应当遵守并应用的有关国际交往惯例的基本原则。
它既是对国际交往惯例的高度概括,又是对于参与涉外交际的中国人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个人形象:第一印象十分重要,包括仪容仪表,言谈举止,服装等。
不卑不亢:(要意识到自己代表自己的国家、民族、所在单位,言行应从容得体,堂堂正正。
不应表现得畏惧自卑,低三下四,也不应表现得狂傲自大,目中无人)。
求同存异:(各国礼仪习俗存在着差异,重要的是了解,而不是评判是非,鉴定优劣,握手礼通行各国)。
入乡随俗:(要真正做到尊重交往对象,首先就必须尊重对方所独有的风俗习惯。
当自己身为东道主时,通常讲究“主随客便”;而当自己充当客人时,则又讲究“客随主便”)。
信守约定:(认真严格地遵守自己的所有承诺,说话务必算数,许诺一定兑现,约会必须要如约而至。
在一切有关时间方面的正式约定之中,尤其需要恪守不怠)。
热情适度;内外有别(不仅待人要热情友好,更为重要的是要把握好待人热情友好的具体分寸。
否则就会事与愿违,过犹不及,会使人厌烦或怀疑你别有用心。
要分清内外,注意保密)。
谦虚适当:(一方面反对一味地抬高自己,但也绝对没有必要妄自菲薄,自我贬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