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及其相互关系1
- 格式:doc
- 大小:35.00 KB
- 文档页数:2
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群落、生物环境和非生物因素组成的一个综合体系,是一个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整体。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两个过程,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一、物质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指生物体内、生物体间和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物质转化和传递过程。
其中,碳、氮、磷等元素的循环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循环过程。
1.碳循环碳是生命体中的基本元素,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碳循环是指碳在大气、水、土壤和生物体之间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碳循环的过程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腐殖作用、化石燃料燃烧等。
在生态系统中,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有机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
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
腐殖作用是指有机物质在土壤中被微生物分解的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碳会被释放到大气中。
化石燃料燃烧是指化石燃料中的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能量。
2.氮循环氮是构成生命体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氮循环是指氮在大气、土壤、水和生物体之间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氮循环的过程包括固氮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脱氮作用等。
固氮作用是指将大气中的氮气转化成氨或有机氮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完成。
氨化作用是指将氮气转化成氨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在土壤中发生。
硝化作用是指将氨转化成亚硝酸和硝酸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在土壤中发生。
脱氮作用是指将土壤中的硝酸还原成氮气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由一些特殊的微生物完成。
3.磷循环磷是生物体中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元素之一。
磷循环是指磷在土壤、水和生物体之间的转化和传递过程。
磷循环的过程包括矿化作用、吸附作用、生物固定作用等。
矿化作用是指将有机磷转化成无机磷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在土壤中发生。
吸附作用是指磷被土壤颗粒表面吸附的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减少磷的流失。
【拓展】高中生物学中有关能量的知识生物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都需要能量的参与,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和释放。
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有多处涉及到能量知识,本文从分子水平、细胞水平、个体水平、生态系统水平四个层次总结了与能量有关的问题。
1分子水平的能源物质生物体内的各种有机物都可作为能源物质,但在能量代谢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又有所不同。
按作用不同可分为能源物质、直接能源物质、主要能源物质、储能物质、高能化合物等。
虽然糖类、脂类、蛋白质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但供能先后顺序却不同,它们在动物体内供能的先后顺序是糖类→脂肪→蛋白质。
1.1直接能源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是ATP,ATP水解时释放的能量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而其他形式的能源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都必须转移到ATP中才能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实现能量的释放和储存,植物生成ATP的途径有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而动物生成ATP的途径只有呼吸作用。
1.2主要能源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中都含有大量的能量,这些有机物氧化分解后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中,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但是,生命活动所利用的能量约70%是由糖类提供的。
所以,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3储备能源在生物体内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是脂肪。
脂肪贮存能源的效率最高,lg脂肪所贮存的能量是蛋白质和糖类的2倍多,所以在进化过程中,生物体选择脂肪作为长期贮存能量的物质。
1.4辅助能源在生物体内的高能磷酸化合物中除了ATP外,还有磷酸肌酸。
但是磷酸肌酸中贮存的能量并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必须转移到ATP中后才能被生命活动利用。
反应方程式为:ADP+磷酸→ATP+肌酸,这个反应进行的速度很快,特别是当生物体内储存的ATP被大量消耗时,磷酸肌酸中的高能磷酸键转移到ATP中的速度比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转移到ATP的速度要快得多,能及时满足生理需要,但由磷酸肌酸转化生成的ATP的量不能满足长时间供能,随着磷酸肌酸的消耗,生物体内有机物(主要是糖类)氧化分解供能系统己逐渐启动,后续的ATP消耗主要由呼吸作用提供,因此,磷酸肌酸被称为辅助能源。
生物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关系在大自然的广阔舞台上,每一幕生命的戏剧都离不开物质与能量的流转,这就像是咱们生活中那碗热腾腾的汤,里头的每一滴油花、每一片菜叶,都在悄悄地讲述着交换与给予的故事。
想象一下,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树梢,轻轻地唤醒了沉睡的大地。
这就是大自然中最温柔的能量使者,它不问回报,无私地将温暖和光明洒向每一个角落。
森林里的树木们,就像是穿着绿衣的巨人,它们张开双臂,大口大口地吸吮着这份馈赠,将阳光转化成了自己体内的能量,也就是咱们常说的“光合作用”。
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化学反应,更像是树木们在进行一场无声的感恩仪式,感谢阳光母亲赋予它们生命的力量。
而这股力量,并没有在树木体内停滞不前。
它们通过根系,将这份能量转化为甘甜的汁液,悄悄地滋养着脚下的土地,也滋润着周围的生物。
就像咱们邻里间那份淳朴的情谊,你帮我一把,我助你一程,大家伙儿都乐呵呵的。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那些忙碌的小家伙们——昆虫和动物们。
它们就像是自然界的搬运工,整天东奔西跑,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午餐。
当一只蜜蜂飞进花丛,它不仅仅是为了采蜜那么简单,更是在进行一场甜蜜的交换。
蜜蜂们用勤劳的双腿,将花粉从一朵花带到另一朵,帮助植物完成授粉的重任。
而它们得到的回报,就是那甘甜的蜂蜜,以及帮助植物繁衍后代的满足感。
这简直就是一场双赢的盛宴,大家都乐在其中。
再往上看,那些翱翔天际的猛禽和迁徙的候鸟,它们也是物质与能量传递的重要一环。
猛禽们捕食地面上的小动物,将它们的生命能量转化为自己飞翔的翅膀;而候鸟们则跨越千山万水,将不同地域的种子、昆虫等带到新的地方,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繁荣。
这就像咱们常说的“人挪活,树挪死”,生命的活力往往源自于不断的迁徙和交流。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每一个生命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参与着物质与能量的传递。
它们或默默无闻,或轰轰烈烈,但都在为这个世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这就像咱们人类社会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使命,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就能共同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是由各种生物群落和非生物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生物圈。
其中,生物群落由各种物种组成,它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并通过能量的流动来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本文将讨论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以及能量在其中的流动。
一、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物种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关系,包括共生、捕食和竞争等。
1. 共生关系共生是指两个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共生可以分为互利共生和寄生共生两种形式。
互利共生是指两种物种通过相互合作而获益的关系。
例如,蜜蜂和花朵之间的关系就是互利共生。
蜜蜂通过采集花朵的花蜜和花粉,为花朵传播花粉,从而促进了花朵的繁殖,同时蜜蜂也从花朵处获得了营养。
寄生共生是指一种物种依赖于另一种物种而获益的关系。
例如,寄生虫寄生在宿主身上,并从宿主身上获取养分。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血液获得能量和营养,而宿主则遭受寄生虫的损害。
2. 捕食关系捕食关系是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的关系。
捕食者捕食猎物,从猎物身上获取能量和营养。
例如,狮子捕食羚羊。
狮子通过捕食羚羊获得了能量和营养,而羚羊则成为狮子的食物。
捕食关系在稳定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帮助控制猎物种群数量,维持生态平衡。
3. 竞争关系竞争关系是指两个或多个物种为了获取有限的资源而相互竞争的关系。
这些资源可以是食物、栖息地、水源等。
例如,两种不同物种的草食动物在同一地区寻找食物。
由于资源有限,它们之间产生竞争,争夺同一片草地上的食物。
这种竞争关系可以促使物种逐渐演化出适应不同资源利用的特点,从而减小直接竞争的程度。
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可以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来描述。
1. 食物链食物链描述了生物群落中物种之间通过捕食关系传递能量的过程。
食物链通常包括植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等多个级别。
例如,草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简单食物链可以是:草→兔子→狐狸。
这里,草通过光合作用获取能量,兔子以草为食,狐狸则捕食兔子。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生态系统是人类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有机的、动态的系统,除了包含人类,它还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环境因子等。
在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其自身的特性和功能,并以各自不同的方式促进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那么,在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能量是如何传递的呢?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组成部分之间有一个关联的能量传递机制,也就是所谓的“能量链”。
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能量链就是食物链,这是生态系统中最先进的能量流动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使有机物质形成,这些有机物质被动物吃掉,动物利用这些有机物质来获取能量,并产生新的有机物质,这样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此外,还有一种更为复杂的能量链,即食物网,这种能量流动模式包括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合体。
食物网中的每一环节都可以用来解释生态系统中一种特定生物的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的结构稳定性。
例如,一个生态系统中有一种食肉动物,它以鱼类为食物,而鱼类以藻类作为食物,而藻类可以利用太阳能来生成有机物质。
在这个例子中,就可以看出食物网是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能量转移的关键机制。
另外,在生态系统中还有一种更复杂的能量链称为磷链。
磷链是指在植物和动物之间的能量转移,它的特点是植物的分解物可以被动物吸收,然后转化成有机物质,有机物质又可以被植物吸收,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磷链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能量源,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总之,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能量是通过若干不同的链和网络相互传递的。
这些传递机制保持着自然系统的稳定性,使系统能够长期保持其多样性。
根据研究表明,只有当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循环得到有效管理和保护时,这个系统的多样性才能得到相应的维护。
因此,建立一个严格的能源管理制度,确保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得到有效控制,也是人类处理生态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态系统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单元。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相互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而且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也会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进行流动。
本文将探讨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以及能量的流动。
一、生态系统中的生物间相互关系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由多种生物组成,并发生着各种相互作用。
其中,生物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共生、捕食和竞争。
这些相互关系直接影响着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1. 共生共生是指两个不同物种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在生态系统中,共生的形式多种多样。
比如,蚂蚁和蚜虫之间存在着共生关系,蚜虫分泌的蜜露为蚂蚁提供食物,而蚂蚁则保护蚜虫免受天敌的侵袭。
2. 捕食捕食是指一种物种以另一种物种作为食物的关系。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狮子捕食羚羊,通过这种捕食行为,狮子获得了能量和养分,而羚羊则为狮子提供了食物资源。
3. 竞争竞争是指生物为了获取有限的资源而进行的争夺行为。
竞争可以分为资源竞争和食物竞争。
资源竞争指的是不同物种在获取空间、水分和养分等生存所必需的资源上的竞争关系,而食物竞争则是指不同物种争夺相同食物来源的行为。
竞争可以引起生物种群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二、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的流动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进行流动,形成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能量流动遵循着能量转化的规律,从一种生物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直到能量最终耗散为热量。
1. 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描述了能量从一个生物到另一个生物的传递关系。
它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中的生物都是前一层次生物的食物。
例如,植物被动物吃,而这些动物又被更大的食肉动物所捕食。
多个食物链相互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食物网,更准确地反映了生态系统中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
2. 能量转化能量在生态系统中经过一系列的转化过程,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光合作用是能量流动的起点,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生物的能量与物质循环生物世界中,能量与物质的循环是生命运行的基础。
通过食物链、食物网、能量流动和物质转化等过程,生物体能够获取所需的能量和物质,完成生命活动并保持生态平衡。
本文将探讨生物的能量与物质循环的原理和重要性。
一、能量的流动与转化能量的流动与转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太阳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能量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以葡萄糖的形式储存起来。
在食物链中,植物作为第一级生产者,将储存的能量与其他有机物通过食物链逐级传递给其他生物。
在食物链的每个级别,能量都有一部分被生物体吸收并转化为耗散能,即生物体完成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
而剩余的能量则被转化为生物体的生物量,使其体内物质得以增加。
这样,能量在生物体之间流动与转化,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物质的循环物质循环是生物体获得所需元素与化合物的关键过程。
常见的物质循环有碳循环、氮循环和水循环等。
1. 碳循环碳是构成有机物质的基本元素,同时也是能量的重要载体。
通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碳在生物体和环境中不断循环。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释放出氧气。
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与有机物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另外,死亡的植物和动物体会被细菌和真菌分解,将碳元素转化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
这样,碳在生物界中不断循环,维持着生命的延续和生态系统的稳定。
2. 氮循环氮是构成核酸、蛋白质和氨基酸等生物分子的关键元素。
氮气在大气中占有很大比例,但植物无法直接利用大气中的氮气。
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氮气被转化为氨和硝酸盐等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氮化合物,然后将其转化为氨基酸等有机物。
动物通过食物链获取氮源,将氨基酸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生物分子。
而植物和动物死后,细菌和真菌分解尸体产生氨和硝酸盐,再次被植物吸收利用。
3. 水循环水循环是地球上水资源不断再利用的过程。
太阳能使海洋、湖泊和地表水蒸发,形成水蒸气进入大气层。
生物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生物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过程。
在生物体内,能量和物质的转化始终紧密相连,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循环。
下面将探讨生物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的相关内容。
首先,生物的能量转化是生命活动的基础。
能量可以以不同形式存在,如光能、化学能、机械能等。
生物体通过吸收和转化能量来驱动其生理功能和维持生存。
光能是地球上生物最主要的能源来源,通过光合作用,植物和一些蓝藻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光合作用是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它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葡萄糖是植物和其他生物体合成其他有机物所需的能量源。
而氧气则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出来,提供给其他生物体进行呼吸。
通过这样的能量转化,生物体能够获取必要的能量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其次,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过程。
物质循环指的是物质在生物体间的流动和转化。
地球上的物质主要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如碳、氮、磷等。
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会释放出废物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废物通过物质循环回到环境中,再被其他生物体吸收利用。
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其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通过这样的物质循环,二氧化碳能够被不同生物体循环利用,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物质循环还包括营养循环。
营养循环是指生物体通过食物链将有机物传递给其他生物体。
食物链是生物之间相互依存的重要环节,其中能量和物质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不断循环。
食物链的结构由生物体的食性决定,每个级别的生物体都通过摄食和被摄食来获得能量和营养物质。
例如,草食动物摄食植物,肉食动物则摄食草食动物,以此类推。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物质和能量在生物体之间进行循环,保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总的来说,生物的能量转化与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过程。
通过光合作用,能量从太阳转化为化学能,进而被生物体利用;而物质循环保证了能量和物质在生物体间的流动和再利用,维持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高三生物热能与能源知识点热能与能源是生物学中非常重要的知识点,它们涉及到生物体的能量转化和利用过程,对于我们理解生物现象和解决环境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热能的来源、转化和利用以及能源的类型和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热能的来源在生物体内,热能主要来自于食物的化学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能量逐级转化并最终转化为生物体内热能。
光能也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热能来源,光能通过光合作用被植物转化为化学能,再经由食物链传递。
二、热能的转化和利用热能的转化和利用是生物体内能量的重要过程。
在细胞呼吸过程中,食物被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被捕获并转化为细胞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TP)。
ATP是生物体内化学能最直接的供应者,在细胞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三、能源的类型能源可以分为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两大类。
1. 传统能源包括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以及核能等。
这些能源主要由化石燃料和核能发电产生,但存在不可再生和污染环境的问题,对地球环境影响较大。
2. 可再生能源是指具有可再生性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
这些能源的获取和利用过程中较少排放污染物,对环境影响相对较小。
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了解决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可持续利用能源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
可持续利用能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实现:1. 提高传统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采用新技术和设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2. 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大对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 节约能源:通过制定合理的能源管理措施和政策,促进节能减排,推动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五、总结热能与能源是生物学中重要的知识点,它们关系到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转化和利用过程。
传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前能源领域的主要分类,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解决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的关键所在。
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节约能源等措施,我们可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与能量流动生态系统是由一群不同种类的生物和它们所处环境之间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一个复杂网络。
生态系统可以包括不同层次的生物,如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生物圈。
在这个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是一个关键的过程。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类通常被分为三个级别: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产者是能够自己合成有机物质的生物,如植物和藻类。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
这个过程被称作光合作用。
消费者是以其他生物为食物的生物。
它们分为不同的级别:食草动物(食物以植物为主)、食肉动物(食物以其他动物为主)和杂食动物(食物以植物和动物为主)。
这个级别的消费者吃的是之前级别的消费者,形成了食物链。
分解者是生态系统中的最后一个级别。
它们以消费者的尸体和排泄物为食物,并将其分解为无机物质。
这个过程被称为分解作用。
分解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并将其中的营养元素返回到生态系统中。
能量在生态系统中以食物链的形式进行流动。
能量流动的方向是从生产者到消费者再到分解者。
这是因为生产者从太阳能中合成有机物质,消费者通过食物链获取能量,而分解者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物质。
每个级别的消费者都只能获得上一级消费者中的一小部分能量,因为能量在每个级别之间都会有损失。
能量流动的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会被生物利用,用于生活活动和生长发育。
这部分能量被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因素,它决定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还受到许多其他因素的影响。
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环境因素,如温度、水分和光照等。
这些环境因素会影响生产者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是竞争、捕食、共生等。
竞争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为了有限的资源进行争夺。
捕食是指一个物种以另一个物种为食物。
共生是指不同种类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活。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能量关系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主要有:
一、光合作用:
1、植物:由于植物能够利用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为生态系统提供源搞能量。
2、蓝藻:蓝藻是光合作用最重要的绿色植物,它们能将水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结构碳,在深层水体中它们也能同样使用紫外光进行光合作用。
二、食物链:
1、食草动物:绿色植物的底层的植物食物链开始于食草动物,他们会将地上的绿色植物作为食物,从而为上层的食物链供给精确的能量。
2、食肉动物:食肉动物的位置在食草动物之上,它们主要使用食草动物为自己提供能量,部分它们还会捕食到其它动物,从而获取更多的能量。
三、热量流:
1、河流和湖泊:河流和湖泊是生态系统中温度变化量最大的部分,它们也是物种的迁徙路径,可以为生态系统提供热量以及其它的能量。
2、流浪动物:流浪动物能将生态系统的能量元素迁徙至不同的地方,为生态系统提供能量元素拓展性,从而弥补受损部分。
四、化学反应:
1、有机分解:有机物质会被微生物分解而产生大量的化学能,这些化学能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及物种的持续生长发展。
2、生物碱:生物碱会将土壤中的氮素等有机物提取出来,作为物种生存所必须的营养素,而植物也可以将大量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质,从而形成以化学反应为主的循环化学物质的关系。
五、风能:
1、风吹动植物:风会带走大量的细小的植物物质,比如细菌等,使植物的空气得以清新,这些植物物质被风吹动之后会形成一个独特的能量循环,植物承受风吹动然后转移能量,使生态系统得以稳定运行。
2、风传播:风能也可以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生态特征,风会带走大量的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被生物摄取,从而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发展和生存方式。
第十一章 各类营养物质的相互关系前述各章分别介绍了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
事实上, 各类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的, 它们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关系。
这些关系按其表现性质可归纳为四种形式: 一、协同作用;二、相互转变;三、相互拮抗;四、相互替代。
产生这些关系的生物学基础是高等动物新陈代谢的复杂性、整体性和代谢调节的准确性、灵活性和经济性。
这就要求各营养物质作为一个整体,应保持相互间的平衡。
保持营养物质间的平衡对高效经济地组织动物生产十分重要。
因此,了解各类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本章重点介绍主要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说明养分平衡的重要性。
第一节能量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关系一、能量与有机营养物质的关系饲料中的有机物质,特别是三大养分都是能量之源, 在有机营养物质代谢的同时必然伴随着能量代谢。
饲料中有机营养物质种类及含量直接与能量高低相关。
(一)能量与蛋白质、氨基酸的关系 饲粮中的能量和蛋白质应保持适宜的比例, 比例不当会影响营养物质利用效率并导致营养障碍。
例如, 乳牛饲喂高能量低蛋白质或低能量高蛋白质饲粮均能使乳牛体重减轻、产奶量下降以及卵巢机能异常。
育肥猪饲粮能量水平正常而蛋白质水平过高时, 其增重比适量蛋白质时差。
家禽有根据饲粮能量浓度调节采食量的能力,饲喂高能饲粮时, 由于采食量减少, 虽满足了能量的需要, 却降低了蛋白质及其他营养物质的绝对食入量而影响生长速度和产蛋量。
实践证明, 由于蛋白质的热增耗较高, 蛋白质供给量高时,能量利用率就会下降。
相反,如果蛋白质不能满足动物体最低需要, 单纯提高能量供给, 机体就会出现负氮平衡, 能量利用率同样会下降。
因此, 为保证能量利用率的提高和避免饲粮蛋白质的浪费, 必须使饲粮的能量及蛋白质保持合理的比例。
饲粮氨基酸种类和水平对能量利用率有明显影响。
饲粮中苏氨酸、亮氨酸和缬氨酸缺乏时, 会引起能量代谢水平下降。
用缺乏赖氨酸的饲粮喂生长育肥猪时, 每单位增重的能量消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