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恩施巴东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1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8.50 KB
- 文档页数:7
高二寒假历史作业训练(二)一、单选题1.程序的公正性不能确保民主的真实性B. 民意的广泛性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C. 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D. 表决的单一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局限性【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解读表格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A.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与,原则上公民都有权利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任各级政府官职。
这种先进的古典政治制度,为公民创造了广泛的参政机会,激发了公民的自由民主意识和开拓精神,推动了雅典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根源是雅典民主的弊端,是典型的由多数人公审的冤案。
看上去具备程序的公正,但却不能实现民主的真实性,故A正确。
B.民意的广泛性未必决定了民主决策的科学性,故B错误。
C.本项所述不是题干的主旨,故C错误。
D.表格信息并未体现表决的单一性,故D错误。
故选A。
2.古代雅典不允许公民对城邦的利益漠不关心,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
这表明古代雅典()A. 强化公民的社会责任B. 宣扬公民参政的平等原则C.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D. 暴露直接民主形式的弊端【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正确。
B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只是表面现象,故排除C。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材料“哲人和学者不能遁入山野,必须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能拒绝担任官员”是关键信息。
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质,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材料和选项设置均有一定的难度。
3.雅典人组织上演悲剧时,要求全体公民不论阶层、职业都要参与进来。
历史寒假作业九一、单选题1.广东地区在唐朝时“岭南之田,所种惟稻”,到了清朝前期,“乡民以种稻收薄,故为它种(棉花、甘蔗、桑树)以为利”。
这一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B.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小农经济开始逐渐解体D.缓解了人多地少的矛盾2.宋太宗时期,有官员上奏:“岭南村墟聚落,间日集裨贩(小贩),谓之墟市。
请降条约,令于城邑交易。
”该建议遭到太宗的拒绝:“徒扰民尔,可仍其旧。
”这一史实主要反映了宋朝( )A.专业市场每天开市B.乡村市场的繁荣C.市场监管相对宽松D.坊市制继续实行3.明清时期,“苏(州)城花素缎机工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
……(技艺)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 )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4.“至唐(中期),承平日久,丁口滋众,官无闲田,不复给授,故均田制为空文。
”上述言论( )A.说明均田制被破坏是偶然的B.没有涉及均田制被破坏的根源C.全面分析了均田制被破坏的原因D.说明唐朝没有实行过均田制5.南宋士大夫袁采在其家训《袁氏世训》中强调:“人有田园山地,界至不可不分明。
”这从根本上反映出宋代( )A.政府重视对土地兼并的抑制B.租佃关系占据社会主导地位C.土地商品化的趋势非常严重D.封建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6.在中国,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动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虽然脆弱,但被破坏后极易复活和再生,又非常顽强。
小农经济这种顽强的再生机制所造成的结果便是中国传统农业经济的水平位移——横向发展。
我国小农经济既脆弱又顽强的原因不包括()A.生产规模小,封建剥削沉重B.小农经济下的农民具有生产积极性C.个体劳动力和土地的紧密结合D.生产工具精巧且更新速度快7.在明清时期的徽商心中,谋生和求利是有所区别的,谋生在当时不单是谋取个人的生存和发展,更重要的是要担负起家人甚至是整个家族的生存和发展。
高二寒假历史作业训练(二)一、单项选择题1.下表是对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的资料记录,据此可知(陪审、审讯人员及产生)审讯结果方式罪名审讯产生方陪审员员式不敬神明和迷惑6000 人 501 人抽签青年A.程序的公正性不可以保证民主的真切性B.民心的宽泛性决定了民主决议的科学性C.罪名的虚无性很难保证结果的公正性D.表决的单调性注定了直接民主的限制性表决形程序式一审举手制有罪票无罪极刑反对极刑数票数票数票数281 票220361票140 票票【答案】 A【分析】【剖析】此题考察雅典民主政治,要求具备解读表格信息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A. 雅典民主政治的中心是广大公民直接参加,原则上公民都有权益决定和管理国家大事,通过选举担当各级政府官职。
这类先进的古典政治制度,为公民创建了宽泛的参政时机,激发了公民的自由民想法识和开辟精神,推进了雅典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拥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苏格拉底被判处极刑,本源是雅典民主的缺点,是典型的由多半人公判的冤案。
看上去具备程序的公正,但却不可以实现民主的真切性,故 A 正确。
B.民心的宽泛性未必决定了民主决议的科学性,故 B 错误。
C.本项所述不是题干的要旨,故 C 错误。
D.表格信息并未表现表决的单调性,故 D 错误。
应选 A。
2.古代雅典不一样意公民对城邦的利益不闻不问,圣人和学者不可以遁入山野,一定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可以拒绝担当官员;法律明确规定,发生政治争辩时,公民不得中立,一定追随一派,反对一派,不然将予以严惩。
这表示古代雅典()A. 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B. 宣扬公民参政的同等原则C.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D. 裸露直接民主形式的缺点【答案】 A【分析】依照资料“圣人和学者不可以遁入山野,一定到公民大会投票;任何公民不可以拒绝担任官员”、“公民不得中立,一定追随一派”等联合所学知识可知 A 正确。
B 资料不可以表现,故清除。
限制公民的民主自由不过表面现象,故清除C。
[键入文字]
高中高二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含答案
学期期末考试完结,接下来就是假期时间,历史网特整理了高二年级历史寒假作业,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共12 小题,每题4 分,计48 分
1.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最消极的后果是
A、社会所有制的私有化倾向严重
B、自由化倾向改变了社会性质
C、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民族问题尖锐
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3.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势力强大
B.同盟国内部存在矛盾
C.列强无信义可言
D.列强以自身利益为中心
4.决定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美苏两国的军事经济实力
C.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
D.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5.战后美国把对日本的处理纳入了自己的战略轨道。
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单独占领日本
B.审判日本战犯
C.保留日本天皇制
D.扶植日本经济
1。
2019-2020学年湖北省恩施州高二(下)期末历史试卷一、本卷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分)如表为《尚书》中的有关记载,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古代早期()A.君主专制受到限制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王权统治深受儒学影响.(2分)如图为秦汉郡县乡里组织图。
据图可知,秦汉时期()2B.地方行政机构分权明显C.制度变革消除了割据隐患D.地方治理体系基本形成3.(2分)有学者指出,黄老之学指导下的休养生息政策使汉朝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正当中国道家的政治实践卓有成效大放异彩时,汉武帝为强化大一统,却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这反映出黄老之学()A.成为统治政策变化的牺牲品B.和儒家的思想理念有相同之处C.招致了汉武帝的报复和仇恨D.对皇权的警戒和约束微乎其微4.(2分)唐代有“代传染业”的染工,有家传绝技的高级轻纱专业户,有能制作“莹竹如玉”而世间“莫传其法”的个体工匠等,他们“相与世世为婚姻”,“终老不嫁”的现象甚为普遍。
这现象说明唐代()A.民营手工业前景黯淡B.个体手工业的经营方式落后C.个体工匠极具保守性D.宗法制影响民营手工业发展5.(2分)买扑是宋代市场竞价活动最重要的方式,宋真宗时实行“实封投状”法,投标人将自己所出的价格密封,投入官府所设的密封柜中。
宋哲宗推行“明状买扑”法,即明书钱数,众各见闻,又择价高之人便行给付”。
从“实封投状”到“明状买扑”()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强化了政府干预商业的力度C.减少了政府的财政收入D.保障了竞价活动的顺利进行6.(2分)新《元史》载:“今御史台官,内有监察院以隶之,外有廉访司以承之。
”由此可知,元代()A.监察官员相互制衡B.监察体系较为严密C.中央严格管控地方D.监察机构权力膨胀7.(2分)明代丰坊在《书诀》中对某书体描述道:“行笔而不停,著纸而不离,轻转而重按,如水流云行,无少间断,永存乎生意也。
历史寒假作业十一一、单选题1.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
它反映出()A. 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B. 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C. 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D. 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2.在面对西方文明时,中国大体上都是“在传统中变”,可是,1895年以后,在这种追求富强的心情中,一切却似乎在向着西方式的“现代”转化,出现了“在传统外变”的取向。
出现“传统外变”的内在根源是A. 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B.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C. 洋务运动弊端日益明显D. 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影响3.下表为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据此分析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在中国投资设厂C. 进一步控制满清政府D. 从中国获取原料4.据资料记载,美国大萧条发生后,无锡以出口为主的缫丝工业遭受严重打击,其他行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但到民国二十五年,无锡工业资本总额就达3400.9万元,增长74.3%,其中投资缫丝工业的薛氏集团成功登上“丝茧大王”的宝座。
该时段无锡工商业的发达主要得益于A. 清政府放宽对设厂的限制B. 欧洲发生第一次世界大战C. 国民政府“经济建设运动”D. 抗战中英美对华经济援助5.1921年《中华女界联合会改造宣言》中说:“要求得入一切学校上学,与男子受同等教育”,“要求女子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及从事其它一切政治活动的权利;男女同工同酬等。
”导致上述思想主张产生的因素有()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近代国家建立的影响③新文化运动的推动④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6.清末民初,新名词大量传入,如“团体、革命、主义、阶级、公司、化学、公园、冰期、年代、手表、火车”等。
据统计,仅从日本传来被中国人认同的外米词,就有849个之多,这还不包括从西方直接翻译的外来词。
巴东二中2019-2020学年度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周初统治者以“亲亲”“尊尊”为核心,按照德治的要求,对礼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形成调整家族、国家、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行为规范。
这主要反映了西周的治国方针是A.敬天保民B.以礼治国C.明德慎罚D.家国一体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
”此案例说明A.罗马重视规范人们社会行为B.罗马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罗马帝国重视调整公民关系D.古代罗马严禁破坏农业生产4.面对“无处不在的新冠肺炎疫情”,美国白宫表示考虑以联邦政府名义下达对纽约州等三个疫情严重州的强制隔离的命令,遭到组约州州长科莫的强烈反对,认为这是“联邦政府向这些州宣战”。
这说明当今的美国A.地方各州拥有一定自治权B.总统掌管全国行政大权C.实行三权分立的攻治体制D.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5.“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丛生、危在旦夕的战斗。
”这番话描述的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事件。
这个历史事件是A.挺进大别山B.红军长征C.北伐战争D.南昌起义6.下表为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颁布的历史文件,对以下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民族危机加剧,抗日反蒋成为全国各界共识B.红军长征结束,开始了中国革命斗争新局面C.社会矛盾变化,中国共产党作出了政策调整D.全面抗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7.费孝通先生在《我这一年》中提及1949年参加北平政治协商会议时的场景,仅服装就有“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一位戴瓜皮帽的。
历史寒假作业十一、单选题1.下表是法国货币图尔里佛中含银量的变化,对该现象的影响分析正确的是( )A.促进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B.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C.引发了1789年的法国革命D.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1.答案:A解析:16世纪随着法国的不断向外殖民扩张,法国用含银量越来越少的货币进行海外贸易,是对被殖民国家的更为残酷的掠夺,促进了法国等西欧国家的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正确;实现了贸易中心地理转移的是新航路开辟,故B项错误;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于1789年,材料中的现象距法国大革命爆发差200 年左右的时间,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故C项错误;新航路开辟促成了西欧的“价格革命”,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A。
2.据记载,新航路开辟后形成了中国与欧洲及其殖民地的“丝银贸易”,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人了中国。
这一现象( )A.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B.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C.导致了西班牙经济的衰落D.反映了欧洲经济的主导地位2.答案:B解析:从材料“此贸易体系中西属美洲生产的大约10万至13万吨白银中的一半流入了中国”可知,白银大量流入中国,不是增加了欧洲的白银数量,不能反映出加速了欧洲价格革命的爆发,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该贸易体系涉及欧洲、美洲和亚洲,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西属美洲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不会导致西班牙经济的衰落,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欧洲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3.开辟新航路给西班牙带来了巨额财富,据估计,1545—1560年,西班牙人从拉丁美洲运回的黄金每年平均为5500公斤,白银246000公斤,但巨额财富并未给西班牙带来新的发展,西班牙在17世纪迅速走向衰落。
结合下表判断,西班牙衰落的经济原因最有可能是( )16世纪六七十年代西班牙国家财政预算开支简表A.军费开支耗空了财富B.宫廷王室的奢侈生活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D.经济建设投入不足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6世纪六七十年代西班牙国家财政预算开支中,经济建设所占比例仅为1%—2%,即此时西班牙经济建设投入不足,使其发展缺乏后劲,从而使西班牙在17世纪迅速走向衰落,故答案为D项。
湖北省恩施州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商代时,相伊尹以商王太甲暴虐将其流放;西周初年,周公因成王年幼执掌政权多年;西周晚期,厉王行专利之法激发国人暴动,其后“共和行政”。
这共同反映出商周时A. 权力与血缘相联系B. 王权专制受到制约C. 仁政思想深入人心D. 贵族政治色彩浓厚『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贵族政治。
据材料“相伊尹……周公……共和行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代的相伊尹、西周的周公以及“共和行政”都明显体现的是贵族干预政治的色彩,故D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血缘关系,不能说明权力与血缘相联系,故A排除;商周时期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王权受到制约,故B排除;仁政思想的出现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故C排除。
2.据青铜器铭文,西周中后期,裘卫因经营手工业获得财富和地位,一位名叫矩的贵族用13块耕地,从裘卫那里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
这一记载反映了A. 井田制度松动B. 世袭制度解体C. 抑商政策弱化D. 礼乐制度崩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用13块耕地……换取了在王室仪式上穿戴的盛服和玉饰”可知土地成为可以交换的物品,说明土地国有的井田制度松动,故选A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矩和裘卫之间的商业交易,没有涉及到世袭制度的变化和对商业的抑制,抑商政策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故排除BC项;矩和裘卫之间的交易和礼乐制度无关,故排除D项。
3.秦朝法律严格规定了官吏行政的行为规范,对于“善、失”赏罚分明;汉代对官吏实行“考选合一”,强调孝悌廉公之行。
这说明秦汉时期A. 选官用官制度发展成熟B. 官吏的选任以德为先C. 实行外儒内法治国方式D. 重视吏治的制度建设『答案』D。
『解析』材料有效信息在通过规范秦朝官员行为和汉代官员选拔标准,强调了政绩和德行并重,反映的主题是吏治建设,D选项符合题意。
科举制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成熟,A选项排除。
高二历史寒假训练(十三)一、单选题1.美国“自1930年以来,单单联邦官僚机构就扩大了5倍;1933年以后的10年内,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556项。
与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
这说明()A. 各州的自主权被剥夺B. 三权分立原则被破坏C. 自由放任政策被放弃D. 总统行政权力被扩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关键信息“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就达3556项.与此相对应,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可知D正确.A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依据材料“立法部门和司法部门的权力受到削弱”不能说明三权分立被破坏,故排除B.C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故选D.2.“二战后,人们企图修补西方现代社会……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国家以社会的名义‘侵犯’资本。
”这反映出的是战后西方发达国家A. 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混合经济”B. 削弱私人资本,避免盲目生产C. 建立国营企业,大力推行国有化D. 完善福利制度,保障公民权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战后资本主义新变化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材料信息“国家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结合所学可知是指通过完善福利制度调节社会财富,故选D;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国家依然实行的是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故不存在调整经济政策,故排除A;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是通过建立“福利国家”保障私人资本的发展而非削弱私人资本,故排除B;材料只是说“调节社会利益分配和财富分配”,没有说所有制的变化,故排除C;故选D。
3.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把“滞胀危机”归罪于资本投资的下降及不利于工作和生产性投资的税收结构。
为刺激经济,他可能采取的措施是()A. 说服国会降低税率B. 增加货币的供给量C. 增加社会福利开支D. 加强对经济的管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把“滞胀危机”归罪于资本投资的下降及不利于工作和生产性投资的税收结构”和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解决“滞胀”,刺激经济发展,采取了降低税率,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和社会福利.BCD三项都与史实不符.故选A.4.有人在1933年评价胡佛总统说:“因此历史站在那里犹豫,等待时间来做出判断,就为社会指明复兴的道路而言,胡佛是新时代总统的第一任,还是旧时代的最后一任。
历史寒假作业一一、单选题1.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
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
”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A.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B.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C.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D.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2.《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 分封制B. 宗法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3.春秋时代,社会群体可分为公子、卿大夫、士三层;到战国时期,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
这种变化说明()A. 等级制度逐渐消失B. 社会结构发生变化C. 儒学思想产生影响D. 官僚政治已经确立4.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权制5.徐天麟先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以下制度的实行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 颁布“推恩令”B. 郡国并行制C. 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 实行察举制6.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中央集权是指( )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D. 中央政府对地方政权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7.陈旭麓说“自从有了民主政治的理想之后,官僚政治就一直成为人们憎恶的抨击的对象。
这是理所当然的。
但是,在历史地看,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以上观点的是()A.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 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C. 内阁制代替丞相制D. 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8.“商朝晚期的殷墟甲骨卜、辞表明,不论同一代兄弟有几人为王,只有其中有子继位为王的一位最受后世的尊敬。
”由此可以推断出商朝晚期( )A. 宗法世系观念已大大加强B.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已成定制C. 统治阶级的内部矛盾尖锐D. 王位世袭制度已经趋于衰落9.东汉光武帝之时,察举制实施中有了“授试以职”的正式规定,即郡国长官应先对秀才与孝廉委以一定职务,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可举至中央。
这一规定()A. 打破贵族世代为官的陈规B. 体现对官员吏治才能的重视C. 彰显公开竞争的选官原则D. 意在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10.《礼记》记载:“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则提出“天命靡(无)常,惟德是辅”,周公曾说,“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这说明西周统治者的政治观念是A. 重视民心向背B. 宣扬君权神授C. 实行等级制度D. 依赖家族关系11.西周初年,武王去世,周公辅佐成王,开创周朝大业。
战国时,魏国率先模仿西周产生了文侯、武侯和惠成王,而后,诸侯国间此风盛行。
这本质上说明A. 魏王们非常尊崇周朝先王B. 诸侯争霸,周王地位受到挑战C. 各国想藉此继承周王权威D.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趋向崩溃12.康熙皇帝曾发出感慨:“臣下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年老致仕而归,抱子弄孙,犹得优游自适;为君者勤劬一生,了无休息。
”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A. 皇权集中B. 皇位世袭C. 皇帝独尊D. 皇帝勤政13.下列对古代中国官员选拔任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汉武帝选拔身份低微的士人组成外朝以牵制内朝B. 九品中正制是世官制的一种,强化了中央的权力C.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政治公平性加强D. 元朝行省长官不再由中央任免14.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 分封制达到“以蕃屏周”的目的C.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15.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 封邦建国B. 王权至上C. 王位世袭制D. 宗法制16.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内史杂》明确规定:“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
”汉代文献中更是记载道:“公府椽(指属官佐吏)多不视事,但以文案为务。
”这反映了秦汉时()A. 皇帝个人独裁官员唯命是从B. 国家权力运作渐趋理性化C. 政治体制僵化官员拘泥规制D. 三公九卿间既配合又牵制17.《宋史•职官制》记载:“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筅库,悉隶三司。
”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A. 削弱相权B. 加强皇权C. 提高行政效率D. 减少决策失误18.有学者认为,元朝皇帝的职责在于“慎择宰相,委任责成”“如欲赏一人,则当询诸省台……如欲罚一人,亦当询诸省台”,此举折射出元朝()A. 皇帝无为而治B. 行中书省事务繁多C. 相权高于君权D. 中书省的权力过大19.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追尊秦庄襄王,并通过营建极庙、陵墓、刻碑等措施反复强调其“始皇”的身份,将自己置于“帝者之祖”的位置。
其主要目的是A. 恢复周朝的宗法制度B. 强化政权的合法性C. 消除前朝的政治影响D. 开创新的皇帝制度20.钱穆在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划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材料反映唐朝的政事堂()A. 始终都是三省议事机关B. 确保宰相掌握了决策权C. 成为尚书省的替代机构D. 发展成为中央决策机构二、材料解析题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
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材料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这一矛盾的发展趋势是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概述西汉、隋唐、宋、元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答案和解析1.【答案】A【解析】A.根据材料所述,分封制下的诸侯,保持了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这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性政权,正确;B.分封制加强了对封国的政治管理,错误;C.彻底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D.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分封制加强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有利于周朝开发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但后来出现了诸侯争霸战争,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分封制逐渐瓦解,后被郡县制所取代。
本题考查分封制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
注意对分封制的把握。
2.【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知识,主要考查了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解答】根据材料“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并结合所学可以判断指的是宗法制,宗法制的目的是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嫡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核心,此外还确定了“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等原则。
B符合题意,故排除ACD。
故选B。
3.【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状况知识点,要求具备知识迁移,灵活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解答】A.等级制度依然存在,并没有消失,故A错误。
B.春秋时期生产力提高,社会出现大变革,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关系等都发生了重要变化,根据题干“大夫或士大夫越来越成为官僚、贵族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的统称”这种变化说明的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故B正确。
C.结合已学知识题干中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生产力的变化的影响,故C错误。
D.此项是秦朝郡县制确立的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灵活运用相关所学解答具体问题的能力。
题目中未涉及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的宗法制及权位世代相传的世袭制,故无法得出AC两项的结论;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商周……对外服之地……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控制力有限”可知题目中的“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商周时期,封邦建国的分封制。
故选B。
5.【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的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材料“周秦之制”即西同时期推行的分封制和秦朝时期推行的郡县制,由“兼用之”可知指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故B项正确;颁布“推恩令”是为了削弱王国势力,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指的是汉武帝实行中外朝制度,目的是要加强君权,与地方管理制度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而非地方管理制度,排除D项。
故选B。
6.【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上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故选D;AB两项是巩固国家统一的重要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C即君主专制,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7.【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是的官僚政治的出现也有过它的必然性和合理性,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郡县制下的郡守和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免,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和经济发展;郡县制从根本上否定了分封制,打破了西周以来分封割据的状况,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分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故A项正确;九品中正制代替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内阁制代替丞相制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制,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土地私有制代替井田制是土地制度的变革,不合题意,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