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气道气囊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669.00 KB
- 文档页数:17
人工气道护理要点
人工气道护理的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气管插管深度及固定:
确保气管插管位置正确,下端位于气管分叉以上约1cm处,使用胶布或专用固定带妥善固定气管插管,避免移位。
2. 气道通畅性维护:
1)定时检查气囊压力,保持适宜的气囊充气量以保证气道密封,防止漏气和误
吸。
2)避免分泌物积聚,定期进行气道吸痰,吸痰时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观察并
记录痰液的颜色、性质和气味。
3. 湿化与通气:
使用加温湿化器对吸入气体进行加温和湿度调节,保持患者气道湿润,预防黏膜干燥、损伤和痰痂形成。
4. 口腔卫生护理:
每日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减少口咽部细菌滋生,预防呼吸道感染。
5. 并发症预防:
1)预防褥疮:定时改变体位,减轻局部皮肤受压。
2)预防肺不张:鼓励咳嗽、深呼吸和有效咳痰,必要时进行胸部物理治疗。
3)监测和预防肺炎:密切监测体温、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以及血气分析等
生命体征,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6. 监测与评估:
1)对气管插管部位进行严密观察,注意是否有出血、肿胀等情况。
2)定期评估气管插管留置时间,适时更换气管插管。
7. 心理护理:
因气管插管患者无法正常说话,需提供非语言沟通工具,并给予心理支持。
8. 记录与交接:
记录气管插管的相关信息,包括插管日期、时间、型号、外露长度、气囊压力等数据,做好交接班记录。
综上所述,人工气道护理需要综合考虑气道通畅、口腔、皮肤、湿润、固定、监测和教育等方面,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人工气道护理四大要点人工气道的护理人工气道的概念: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有效连接,用以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和有效的消除气道的分泌物。
常见的人工气道为:气管外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气管切开。
建立人工气道的适应症:1)上呼吸道梗阻。
2)保护呼吸道的防误吸。
3)作为吸除呼吸道内积聚分泌物与痰液的通道。
4)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需要机械通气者。
5)创伤性脊髓高位截瘫。
人工气道的分类:上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口咽气道与鼻咽气道。
下呼吸道人工气道分为经口气管插管、经鼻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
口咽气道的适应症:1)舌后坠导致的上呼吸道梗阻。
2)有癫痫大发作或阵发性抽搐者。
3)带有经口气管内插管者可于气管插管旁插咽气道,以防咬闭气管插管而发生部分梗阻。
气管插管的适应症:1)严重低氧或高碳酸血症。
2)呼吸道分泌物过多或出血需要反复吸引者。
3)上气道损伤狭窄,阻塞,气管食管瘘影响正常通气者。
4)因沙斯或需要在最短时间内需反复插入支气管镜者为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也可行气管插管人工气管的护理:1)气管插管的护理。
2)气管切开的护理。
3)气囊的护理4)气道的湿化。
5)分泌物的吸引。
1.气管插管的护理;气管插管的护理:1)口腔护理。
2)牙垫的护理。
3)导管的固定。
2.气管切开的护理:优点:1)明显减少解剖无效腔,因而能减少呼吸功能的消耗。
2)管腔短,口径大,便于吸除气道内分泌物便于插入支气管镜。
3)不影响吞咽功能,患者可自由进食,易被患者接受,可长期保留或终身带管。
护理分为:创面的护理、套管的护理、套管的固定、吸引与口腔护理。
气管切开的适应症:1)一般病人气管插管后使用呼吸机治疗一周以上患者病情严重,不能脱离呼吸机,呼吸机时需进行长期的人工辅助呼吸者。
2)因上呼吸道阻塞,狭窄,头部外伤等,不能行气管插管者。
3)对咽部作放射性治疗者,为避免喉以下呼吸道的放射性损伤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护理要点:1)气管切开后用系带带妥善固定气管套管,尤其后48小时内严防套管滑脱或移位。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的护理研究现状叶飞关键词: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监测;护理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在抢救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改善病人的通气功能,纠正病人的缺氧状态,为危重病人的救治赢得时间。
然而,人工气道的建立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伤和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建立人工气道,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会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因此,气囊的管理至关重要,如何做好气囊的监测,使气囊压力维持在适宜的范围,减少临床并发症的发生成为学者的研究重点。
现将国内有关气囊压力监测相关的护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1气囊压力监测的概念气囊压力监测值是由气囊本身的弹性回缩力、气管壁对气囊的挤压力及气道压产生的冲击力组成。
气管是一个随呼吸动作可舒缩的器官,但舒缩程度有一定的限度,当气囊压力超过气管黏膜的承受能力,就会引起黏膜损伤。
李宁江等[1]通过研究气囊内压对气管内插管时受压气管黏膜的影响中发现: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气囊内压低于30mmHg时气管黏膜病理改变轻微,并且气囊压力愈高,气管黏膜损伤愈重。
所以气管插管时气囊内压低于30 mm Hg 较为妥当。
栾云洋等[2]分析机械通气条件下不同气囊压力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中得出,30cmH20气囊压力下VAP的发生率最低,而20cmH20 发生率最高。
范丽妫等[3]通过观察不同气囊压力条件下进行机械通气患者发生误吸情况,并测定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发现认为在合理范围内的低气囊压力易导致误吸的发生,从而引起支气管分泌物中胃蛋白酶含量的升高。
结合我国机械通气应用指南,推荐气囊压力应>20cmH20,一般维持在25cmH20~30cmH20[4]。
2气囊压力监测方法2.1监测方法2.1.1手估气囊测压法很多因素都可以影响手指的感觉, 包括气管插管近端气囊的容量和形状以及气管的弹性和顺应性。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医疗护理团体中,正确控制人工气道气囊的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气管内,以维持气道通畅的装置。
在许多临床情况下,如手术、重症监护或急救等,人工气道气囊被广泛使用。
如果气囊的压力不正确,可能会导致气道压力过高或过低,进而引发各种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保持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压力成为护理人员必须关注的重要问题。
通过测量和调节气囊的压力,可以确保气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并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了解常见的气囊压力问题,并掌握建议的气囊压力范围,将有助于护理人员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重要性,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以及应对常见气囊压力问题的方法。
希望通过这些内容的介绍,能够提高护理人员对人工气道护理的认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和有效的护理服务。
2. 正文2.1 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人工气道气囊是一种用于插入到患者气道内的装置,通常用于维持气道通畅或提供辅助通气。
气囊通常位于气管导管或气管插管的末端,通过充气或排气来帮助保持气道的开放和稳定。
这种气囊通常由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例如硅胶或聚氨酯。
当气囊被充气时,它会扩张并填充气道的空腔,防止气道阻塞或漏气。
气囊的大小和形状通常会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气道尺寸来选择。
在临床实践中,人工气道气囊的正确使用和维护至关重要。
不正确的气囊充气压力可能导致气囊过度充气或不充分充气,从而影响气道的功能和患者的通气。
对于医护人员来说,了解如何正确测量和调节气囊压力非常重要,这有助于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人工气道气囊在临床护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确使用和维护气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标准的气囊充气压力范围,我们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气道管理和通气支持。
2.2 为什么需要控制气囊压力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高或过低的气囊压力都会对患者造成严重的危害。
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建立。
机械通气时,人工气道的气囊需合理充气以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还可预防口咽分泌物进入肺部,防止误吸,从而减少肺部感染。
但若气囊充气量过大,即使使用高容低压气囊导管,过久压迫气管粘膜也会影响该处的血液循环,导致气管粘膜缺血性损伤甚至坏死,随后瘢痕形成而致气管狭窄,严重时可发生穿孔;相反充气不足,则导致气道漏气,而致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
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至关重要。
1气囊压力关于气管导管气囊内压的大小,有不同观点。
气囊充气过度,对粘膜产生的压力大于25~32mmHg时可造成局部粘膜坏死。
有调查表明为避免长期压迫气管内壁粘膜,防止缺血坏死,气囊充气后压力控制在18.4mmHg以下,即低于正常的毛细血管渗透压。
还有资料表明气囊压力应<25mmHg或保持在18.4~22.1mmHg,才能将其对气管粘膜的压力性损伤减小到最低范围。
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4.4 mmHg会使气管粘膜淋巴管受压,粘膜纤毛运动受限;气管粘膜受压的压力超过22.1 mmHg(30 cmH2O)会使气管血流中断,粘膜坏死脱落,甚至造成气管壁穿孔、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力超过21.8mmHg时,气管粘膜血流开始下降,达30.1mmHg时,粘膜血流明显减少、苍白。
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达50.4mmHg,15 min后气管粘膜可出现明显损伤,部分基膜剥离,而压力达100 mmHg 15 min内基膜开始分离。
故理想的气囊压力为保持有效封闭气囊与气管间隙的最小压力,又可防止气囊对粘膜的压迫性损伤,最适宜的气囊压力为18.4~21.8 mmHg。
2气囊压力的测定方法防止气囊压造成气管粘膜损伤,必须测定气囊压力,气囊压力测定的方法有很多。
一般临床常用的有手捏气囊感觉法、定量充气法及气囊压力表测量法。
手捏气囊感觉法是判断者根据临床经验,用手捏压气囊的压力感觉“比鼻尖软,比口唇硬”为适宜,此方法的判断标准不同个体的感觉存在很大差异,无法准确判断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的气囊管理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气囊是人工呼吸回路上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可以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以维持呼吸机正常送气,可以防止分泌物漏进肺内导致继发感染。
气囊压力需要密切进行监测和调整,压力过高会导致气道黏膜的损伤,压力过低会导致漏气,市面上已经有新型的气囊管理系统,需要更多相关研究来完善并证实其临床获益。
一、气囊的作用及分类人工气道的气囊作用主要包括:1、防止漏气,保持呼吸回路的密闭性,有创机械通气时人工呼吸回路需要保持密闭,以确保气体按照呼吸机参数进行送气,保证患者的呼吸支持和氧合维持;2、防止误吸,有创机械通气时的人工气道一般破坏了患者固有的上呼吸道结构,患者的神志情况欠佳、咳嗽防御和吞咽功能受损,因此需要气囊密闭来防止口鼻咽部分泌物或食物残渣误入气道内造成进一步感染。
根据压力及形态可讲气囊类型大致分为低压高容型气囊、高压低容型气囊,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前者,因其充气后呈规则圆柱状,接触面积大,压力分布均匀,较少发生漏气,因此充其量适当时较少发生损伤。
诸多因素会影响气囊密闭性,当发现气囊漏气时应当及时处理。
影响其密闭性因素包括:1、气囊压力与充其量,2、气囊位置是否合适,3、导管型号与患者气管直径是否匹配,4、气囊的材质和性状,5、机械通气时的参数、模式设置,6、其他操作如吸痰、翻身等。
及时消除影响因素以保证患者安全。
二、气囊压力的管理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共识一致推荐人工气囊的压力维持在25-30cmH2O,可以保持气囊的密闭,同时又不会损伤气道黏膜。
正常气道黏膜毛细血管动脉端、静脉端和淋巴管静水压分别为30-35mmHg> 18-20mmHg> 5-8mmHg,超过淋巴管压力可引起水肿,超过静脉端压力可引起淤血,超过动脉端压力一段时间可引起黏膜缺血性坏死。
气囊压力过低会导致呼吸回路漏气、患者氧合下降;或者导致囊上分泌物误吸入肺内造成VAP;气囊压力过高可能会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损伤、气管软化,进而造成气管良性狭窄、严重者可造成气管食管屡,这些不良后果都需要再次巨大代价治疗。
护理团体标准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护理团体标准是指在护理领域中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旨在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是护理团体标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它直接影响着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等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就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相关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人工气道气囊压力。
人工气道气囊是指在患者呼吸道阻塞或呼吸功能不全时,通过插入气管插管或进行气管切开等操作来维持气道通畅的一种医疗设备。
气囊是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管道中的一个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封闭气管,防止气体泄漏,确保气道通畅。
而气囊的压力,则是指气囊内充气后所受到的压力,通常以毫米汞柱(mmHg)为单位。
人工气道气囊压力的标准值通常在20-30mmHg之间,这个数值是经过专业护理团体的研究和实践总结得出的,旨在确保气囊在适当范围内充气,既能有效地封闭气管,又不至于对气管造成损伤。
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能导致气道不封闭,气体泄漏,影响氧气输送和呼吸功能恢复;而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能会对气管黏膜造成损伤,引起气道感染等并发症。
为了确保人工气道气囊压力在标准范围内,护理人员在操作气囊前后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和调整。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使用专用的气囊压力计进行检测:护理人员应当在患者气道插管后,使用专门的气囊压力计对气囊内的压力进行检测。
通常,气囊压力计是一种小巧便携的仪器,可以方便地将其连接到气囊的充气管道上,通过读数来确定气囊的压力值。
2.调整气囊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不在标准范围之内,护士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一般来说,如果气囊的压力过高,可以通过释放一定量的空气来调整气囊的压力;如果气囊的压力过低,可以通过充入适当的空气来增加气囊的压力。
在调整气囊压力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小心谨慎,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3.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是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持续监测气囊的压力。
重症医学科护理常规—人工气道护理在临床上,人工气道常用于抢救气道阻塞、呼吸衰竭的患者,以保证患者呼吸通畅、生命体征稳定。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通过人工气道给予抢救药物,从而快速抢救患者,治疗效果显著。
通常情况下,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患者病情一般较为危重,疾病种类复杂多样,在临床治疗上患者的状况一般较差,在患者通气期间也容易引发各种并发症,严重的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
由此可见,人工气道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护理的重要内容,若管理不当可能会直接威胁患者的安全甚至生命。
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关于人工气道的护理知识。
一、什么是人工气道?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准确的应用机械通气可以快速帮助危重患者改善缺氧情况,给患者的重要器官供应血氧,避免损伤到重要脏器的组织和功能。
同时,对于部分陷入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借助人工气道,还能够有效预防误吸,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一)人工气道的分类(1)经口插管:此类插管具有较高的成功率,但是很多患者不耐受,并且经口插管方法比较复杂;(2)经鼻插管:大部分患者对于此类插管的耐受程度较高,并且插管放置的时间也较长,但通常不超过1周,导管比较细,容易弯曲,但是容易诱发鼻窦炎和VAP;(3)气管切开:可以减少死腔,降低呼吸损耗,患者耐受程度较高,也不影响正常进食,插管放置的时间相对较长,但其缺点在于会对患者造成较大的创伤。
(二)人工气道常见并发症心律失常;喉痉挛;导管堵塞;溃疡、肉芽肿;声门、声门下、气管狭窄;声嘶、喉水肿。
二、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事项有哪些?人工气道的护理是危重患者气道护理的重要一步,是保障患者气道通畅抢救成功的重要基础。
给患者建立人工气道,借助机械通气,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的缺氧状况,避免重要脏器的损伤。
同时,实施人工气道护理,可预防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排痰,避免形成痰痂,有效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也可以极大的降低危重患者的死亡率、提升护理质量。
人工气道的日常护理事项有很多,依据人工气道种类不同,日常护理事项的注意点也不完全一样,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保持人工气道通畅给患者插入气管之后,首先要检查管道是否通畅,气流能否正常进入,若气管不通气,则容易引起窒息。
人工气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1全文)专家共识指出,人工气道是保证气道通畅的有效手段,但同时也会损伤机体正常生理解剖功能,给患者带来危害。
特别是气管插管后,患者的吞咽受限,口腔分泌物及胃食道反流物受气囊阻隔滞留于气囊上方,形成气囊上滞留物。
国外研究表明,气囊上滞留物是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的重要来源,因此气囊管理是降低VAP发生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工气道是一种通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处插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可纠正患者的缺氧状态,改善通气功能。
气囊管理的目的在于封闭气道,固定导管,保证潮气量的供给,预防口咽部分泌物进入肺部,从而减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现临床使用可吸引式气管导管进行持续或间断声门下吸引是一种新的可靠的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方法。
气囊管理是人工气道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气囊压力是气囊是否损伤气管粘膜的重要因素。
气囊位置包括气管插管、气切套管和喉罩上的气囊位置。
指示球囊以充气管与气囊XXX,可通过指示球囊为气囊充气和监测气囊压力。
气囊根据气囊内压的大小及制作材料不同可分为低容高压型气囊(LVHP)、高容低压型气囊(HVLP)及等压气囊。
由于高压易造成气管黏膜坏死,目前临床多采用高容低压气囊的气管导管。
气囊的作用包括固定导管、封闭气道保证潮气量、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反流导致的误吸或VAP。
气囊使用并发症包括气囊充气不足导致漏气、误吸等,气囊压力<20cmH2O时,口咽部分泌物和胃内容物沿着气囊皱褶及气管壁进入肺部,引起VAP。
这是导致VAP发生的独立致病因素之一。
研究表明,对于气囊管理技术的实施,建议病人采取半卧位,以减少呕吐和误吸的风险。
在充气和放气前,应进行口咽部分泌物吸引和清除囊上分泌物,以减少误吸的可能性。
在吸痰时,容易导致患者呛咳,使气囊压力大幅波动。
因此,在吸痰后的30分钟内,应调整气囊内的压力,必要时应立即调整。
声门下吸引负压可以降低气管切开患者气囊压,对于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患者,应每3小时监测调整气囊压力1次。
医院管理重症医学科人工气道护理人工气道是将导管经鼻/口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通道,完善的人工气道管理是预防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重要护理手段。
人工气道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通气的效果以及预后。
护理人员必须熟练掌握需要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人工气道创口感染和管路堵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防止人工气道意外情况的出现,保障呼吸机治疗疗效,提高抢救成功率。
一、收集资料进行护理评估,实施护理程序。
二、人工气道分类(一)经口气管插管。
(二)经鼻气管插管。
(三)气管切开。
三、人工气道适应证(一)经口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符合人工气道的适应证,而口腔无任何疾患的患者。
(二)经鼻气管插管的适应证符合人工气道的适应证,不能耐受经口气管插管,口腔手术的患者等。
(三)气管切开的适应证1、有口腔、咽部疾病及行手术治疗者。
2、需要引流下呼吸道分泌物者。
3、需永久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患者。
4、插管时间过长的患者。
四、人工气道护理(一)妥善固定人工气道,预防意外拔管。
1、正确固定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导管,妥善固定,松紧适宜,每日检查并及时更换固定胶布和固定带。
2、气管插管的固定方法:如图20-1所示,AB固定在患者颜面部,CD将牙垫与气管插管固定在一起。
W2G-I■■■■的㈤定方修3、气管切开导管的固定方法:固定带应系2~3个死结并系紧,与颈部的间隙以一横指为宜,每日检查固定带的松紧度,固定带应选择质地较好的没有弹性的带子,切忌用绷带;固定时需要在颈后垫一块大纱布,两旁垫两块小纱布,以免压坏患者的皮肤;在气管切开后前三天可适当加强固定带的紧度,但要随时检查颈部皮肤的血运情况。
(二)保持患者脸部的清洁,以防汗水、分泌物或脸部动作降低胶布的附着度。
(三)每12小时检查气管插管的深度及气囊压力1次,并记录。
气囊压力的正常范围是14~25cmH20(1373~2452Pa)。
(四)对于烦躁或意识不清的患者,应用约束带适当约束患者双手,以防患者自主拔管,同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静药物。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管理专家共识(2023全
文)
本文基于专家共识,为机械通气患者使用的人工呼吸道气囊的管理提供指导和建议。
1.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选择
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咳痰能力、气道状况等因素来选择人工呼吸道气囊。
同时,也要考虑呼吸机的类型和设置。
2.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放置
应由专业人员进行放置,操作前应仔细检查气囊的完整性、大小、软硬程度和触碰是否正常等因素,注意消毒和术后定期检查。
3.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使用
呼吸机设置应妥善,观察气道压力和潮气量,避免过度膨胀或漏气情况。
同时应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
4.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更换
建议每7天更换一个新的人工呼吸道气囊,且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更换,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常见问题
常见问题包括人工气囊的漏气、过度膨胀、感染等情况。
一旦发现这些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6. 结论
人工呼吸道气囊的管理对机械通气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呼吸功能恢复至关重要。
按照专家共识的指导和建议,可以降低感染和其他风险的概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