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作文范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 格式:doc
- 大小:12.00 KB
- 文档页数:1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精选6篇)《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精选6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走近陶行知》读后感(精选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1陶行知爷爷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我十分尊敬他。
今天,我有幸读了《走进陶行知》这本书,它使我对陶行知爷爷的认识又更进了一步。
陶行知一生做人做事的高尚品行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要做一个像他一样的人。
他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时时回想在我耳边。
读完全书,我真切地感受到陶行知先生“求真知,做真人”、“善即真,美即真”,“真善美合一”等主张真的是非常得有道理的。
印象很深的是《两只口袋》的故事,故事主要讲陶行知爷爷的衣服有两个口袋,一只口袋装公款,一只口袋装私款。
有一次,他要坐车回家,可他没有私款了,公款是有的,可是他心里想:“决不挪用公家一分钱”。
于是他就从十里外步行回家。
陶行知爷爷这件小小的事让我深有感触,我觉得自己要向陶爷爷学习这种公私分明的精神。
正如他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也要向陶爷爷学习,不破坏学校的一草一木,保护校园的自然环境,使大家在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绿意、充满活力的校园中快乐地学习;其次不拿班集体的一针一线,对班集体的公共物品要像自己的东西一样爱护,真正做到物归公家、物有所用。
陶行知爷爷不光是一位教人做真人的教育家,他的心中更是“爱满天下”。
他爱国家、爱民族、爱他人、孝敬长辈……说到这儿,我又想起书中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四块糖果》。
陶爷爷把四块糖果奖给了犯错误的学生王友,使他深深地感动了,从而达到了教育的目的。
从这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上我看到陶爷爷以奖励的独特方式来教育学生,使人知错就改,非常得睿智!像这样的让我有感触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当我读到“诚实无欺”的内容时我不由得回想起了以前老师、家长对我们讲过无数次的道理,再一次告诫自己: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走进陶行知的读后感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进陶行知的读后感(一)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
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
《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
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
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
这样,我们自己就可以一辈子永无境地去探求知识,我们就能超过老师,我们的国家就能一代跟比一代强。
关于初三的读后感:《走近陶行知》读后感
读完《走近陶行知》这本书,让我对这位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通过书中生动的叙述和细致的描述,我了解到了陶行知先生一生的奋斗历程和教育理念。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他倡导尊重学生个人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自主、独立的人。
他的教育理念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意识到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人格品质和能力。
另外,在书中我也了解到陶行知先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还是一位具有深厚人文情怀的文学家和思想家。
他的文章思想深邃、言辞优美,感染力十足,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总的来说,读完《走近陶行知》这本书,让我对陶行知先生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我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更加珍惜教育的机会,努力成为一个有思想、有情怀的人。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范文二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奈何陶公其人而已。
但是当两封信我认真地读完这封信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快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重新认识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的更为丰富了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高尚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我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原词,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家庭教育写照。
核心师爱是陶行知师德价值观的核心。
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当代教师,我合理合法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优势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
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宝宝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此信爱,从而超出我们的教育目的。
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叶圣陶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展示出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须要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心态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审视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换来更须要多的爱去熔炼锻造。
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小心谨慎,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摆放在学生生命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这时,家庭教育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导读:本文是关于初三作文《走进陶行知》读后感,感谢您的阅读.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
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
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文章。
《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
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
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最近我读了一本关于陶行知的书籍,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感悟和体会。
首先,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和品德。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人格。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和人格,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这一观点让我深深地思考,教育的意义究竟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去教育下一代。
其次,陶行知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实践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际的实践活动来学习,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
这种实践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方式,是否应该更多地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而不是死抠书本知识。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应该是全面的。
他认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样重要,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艺术修养。
这种全面的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在各个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仅仅追求
知识分数。
这让我意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读陶行知的书籍,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我相信,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思考,我们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和影响下一代,让他们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日,我有幸阅读了陶行知的一些著作,深受启发,有了一些感悟。
首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因此,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其次,陶行知强调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
他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注重发掘和培养每个学生的特长。
这与传统的教育方式有所不同,传统教育往往是以老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陶行知的理念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中找到快乐和成就感。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育要贯穿生活。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课堂上进行,更重要的是要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生活中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他的教育理念不仅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个人的教育理念产生了很大的启发。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教育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让教育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600字六年级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
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走进陶行知读后感600字,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走进陶行知读后感600字1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
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我启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的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
虽然陶行知爷爷那深遂的文字我有些看不懂,但我依然能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
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约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
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
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
”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
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用;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觉得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期了,爸爸妈妈才赶紧喝,以免浪费。
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里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靴子也有两双,但我就是要买。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
“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 我肯定地说。
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著作对中国教育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
最近我读了陶行知的一些著作,深受启发,有了一
些新的感悟。
首先,陶行知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教育的热爱和对学生的关怀。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品格和智慧,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强调了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认为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榜样和引
导者,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陶行知的著作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与生活相结合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应该相互
配合,共同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他强调了人性的美好和善良,
认为教育应该是为了让学生更加善良、更加有爱心。
这让我深刻地
意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是为了让人变得更加美好。
最后,陶行知的著作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教育的改革。
他认为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才的
需求。
他强调了教育的民主化和个性化,认为每个学生都应该得到
平等的教育机会,并且能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进行学习。
这让
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需要不断地改革和完善,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
的需要。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著作,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和美好,也对教育的未来充满了希望。
我会继续努力,为教育的发展贡献自
己的力量。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陶行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
但是当我认真地读完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能够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添加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高尚灵魂所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
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孩子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做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看待学生,想想这些学生或许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爱去熔炼锻造。
教师爱学生,就不能没有自我克制,要注意克服自己情感上的弱点,“把你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乐其所乐,忧其所忧,用师爱引导他们走向光明、走向未来。
给他们撑起一片蓝天时,也给我们的教育工作打开了绿色通道。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对中
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近,我有幸阅读了陶行知的一些著作,深受启发,有了一些读书心得。
首先,陶行知强调“以学生为本”。
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而不是简单地灌输知识。
他提倡“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激发他们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这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育不应该是一种单向的灌输,而应该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和启发。
其次,陶行知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他认为,一个人的品德和
道德素质至关重要,而这些并不是通过课堂上的知识传授就能够培
养出来的。
他提倡通过学校的组织生活和社会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品德,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智力,更重
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品德和道德素质。
最后,陶行知强调教师的角色和责任。
他认为,教师不仅仅是
知识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和榜样。
教师应该
注重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这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品德和正确的教育观念。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著作,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也对自己作为一名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期望。
我会努力践行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注重品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希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
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的著作深受人
们的喜爱和尊重。
最近,我有幸读了陶行知的一些著作,深受启发
和感动。
在读完他的书后,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悟和体会。
首先,陶行知的著作充满了智慧和人文关怀。
他对教育、人性、社会等问题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深刻的思考,这让我深受启发。
他的
文字流畅优美,思想深刻,让人不仅在知识上得到滋养,更在精神
上得到慰藉。
其次,陶行知的著作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
他
在书中反复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强调人的情感和情感的交流。
他的文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关怀,让人感受到了一
种温暖和力量。
最后,陶行知的著作给了我很多启发和反思。
他的思想和观点
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让我对教育、对人性、对社会
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他的著作让我不仅在知识上得到了提升,更在
精神上得到了滋养。
通过阅读陶行知的著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
对人性的关怀,也从中受益匪浅。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会继续深入阅读他的著作,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让自己变得更
加充实和完善。
陶行知的著作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对生活和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一)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教育著作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关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
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
现在我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生活化”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
这也是我们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教学目标。
二、教学做合一”教学做合一”可以说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
教学做合一”的意思就是”先生要照学生学的路子教,学生要照做的路子学”.但要真正做到,谈何容易。
陶行知提倡”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600字走进陶行知读后感600字1说起陶行知,我们一定熟悉不过。
他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
作为一名爱看书的学生,为了更好的学习陶行知的各种精神,各种生活方法,我在寒暑假里认真阅读了《走进陶行知》这一本书。
从中,我受益匪浅。
最令我深感的是《点石成金》这篇*。
《点石成金》的情节是这样的:从前有一位很有本领的道人,只要他用手一指,面前的乱石立即会变成黄金。
一天,他让徒弟们坐在他四周,自己用手指点着地下一堆石块,石块立刻都变成了黄澄澄、亮闪闪的金块。
徒弟们看了又惊又喜,个个拍手叫好。
道人对土地说:“没人选一块金子,拿去买点东西吧!”徒弟们纷纷扑到黄金堆里去翻拣,只有一个徒弟没有去拿金块,而是静静地站在道人旁边,两只眼睛紧盯着师傅点石成金的手指看,边看边思考。
道人问他:“你为什么不去挑选一块金子呢?”徒弟回答说:“金子虽好,但总会用完的,我看中了师傅那个点石成金的指头。
”看到这里,我抬头看着天花板,心里想到:这世上有多少人被闪闪发光的金子迷惑,而忘记了点石成金的指头。
作为学生,在学校求学,可不能光想要得到现成的知识,这些只是虽好,但仅仅是知识的一部分,随着年代的发展,这些现成知识会不够用的,有的会用不上了,有的会显得陈旧了。
我的有些同学拼命把老师和书本上的知识死记硬背,即使能一一背出,但在追求学问的大道上还会碰到许多新事物、新问题,到那时就能责怪老师们没有教过、书本上没有见过吗?死记硬背不思考,是书呆子的学习方法,这些同学,老师“教多少”,他就“记多少”,这是赶不上时代、超不过老师的……是啊,我们学习不能像书呆子一样,所以,我每天写完作业后,都会拿出在学校借的课外书,或者做一些有用的习题。
吃过晚饭后,我就会和邻居家的同学一起玩数字游戏,这个游戏可好玩了,不仅能锻炼我们的数学口算,还能放松我们的心情呢!我们求学必须学会寻找知识的途径和方法,这就是要拿到开发文化宝库的金钥匙,也就是这只点石成金的指头。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范文二当我在读《走近陶行知》这本书之前,对郭沫若先生的认识是只知陶公其名,不识陶公其人而已。
但是当我认真地读完接著这本书之后,真是受益匪浅,走近陶行知,进而走进陶行知,让我必须更好地看世界,看社会,看教育,看学生,看生活,看人生。
读完此书后,我的收获颇丰,它不仅深入细致让我详细地了解了陶公的教育思想,也为自己的教育教学了更为丰富的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更让我感受到了一个伟大教育家品德灵魂所高尚带来的强烈冲击。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课堂教学经典之作。
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
他反对体罚、讽刺学生,他说:“你的教鞭下让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作为当代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无论家庭优势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
而且我认为,现在的妈妈个性强,在教学中,要尊重他们,孩子也是有良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干事会教师的这份寂寞,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工作目的。
做四颗教师要有一颗善待每个孩子的心。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周世钊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数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寂寞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热爱生活激情,带给了我梳藓的触动。
有时我们会对学生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思想感情,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要冷静下来想一想,以本着爱学生的心态来看待学生,钢坯想想这些学生显然是一块特殊的钢坯,需要我们付出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家长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看学生的。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就像我们学校的座右铭“爱可以创造一切”,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口语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未央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完善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忧伤喜悦。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通用5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走进陶行知读后感(通用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1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需要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教师要常读书,平时积累的知识越多,上课就越轻松。
”这句话道出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罢《陶行知教育文集》,掩卷沉思,我觉得获益匪浅。
越是走近陶行知先生,越是感觉到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热爱,越是钦佩他的教育思想的深邃,越是感动于他人格的伟岸。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教育的真谛。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积极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
作为一名教师,没有对学生的爱、没有对教育事业的爱是无法教育好学生的。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步施教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教师如果缺少对学生的爱,那么教学也会缺少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但是,若教师只爱一部分学生,就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这种爱是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不是教师应当具有的真正的爱。
所以,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一种理智的、诚实的、公正的、稳定的爱。
教师爱学生,才有教育,学生爱教师,才能教育产生效果。
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当怎样实践爱的教育呢?“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
”陶行知先生认为,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走近陶行知读后感以下是关于走近陶行知读后感,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走进陶行知读后感(一)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教育著作后,我深深地认识到关注生活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批评旧教育是教死书,过去的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强化了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教师用灌输的方法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书上的知识,使学生远离社会生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意义,这就要求教育从课堂中走出来,去关注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从社会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不是用一两句话就可以概括的,而我从中学到的,也不是短短一篇文字就可以完全写出的。
我想,每个看过这本书的老师,也跟我有一样的体会。
现在我就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 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先生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 既然生活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他说:"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在死教育、死学校、死书本里鬼混的人是死人" .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途径。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到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离开了生活的教学是苍白无力的!" 生活化" 教学活动,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和解决问题,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与实践创新能力。
初中读后感作文写作范文汇总5篇篇一:《走近陶行知》读后感读了《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一书,深深被陶行知先生的求真、创新的教育思想所惊叹。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独特教育思想,经过八十多年的考验,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具有生命力的。
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
没有对学生的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的相通、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陶行知特别反对“纯以面貌美丑为取舍”的选拔法,他办育才学校施爱于所有难童,包括有生理缺陷或有病的难童,他做到了如谚语所说的那样:“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只有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
”教师爱学生,就有教育,学生爱教师,于是教育产生效果。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作为现代的教师更应如此。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创造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
民主的教师必须要有虚心、宽容、与学生同甘共、跟民众学习、跟小孩子学习、肃清形式和先生架子、师生的严格界限等。
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地位是平等的,教育要以学生为本,宽容对待学生。
教师应尊重学生,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民主、和谐的情境,使师生达到情感交融,对每个学生都充满了爱,使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
因此课堂上我用微笑、点头、鼓掌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每个学生都是积极主动地去思考,这远比教师灌输性的教学要有效得多,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精选合集)第一篇:走进陶行知读书心得爱与教育同行学习陶行知读书心得石塘湾中心小学唐华梅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是近代著名教育家,他的教育名言我们耳熟能详,“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等等,他的教育思想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因此,在闲暇之余,我认真拜读了《走进陶行知》一书,这是一本非常适合中小学教师阅读的教育思想读本,通过阅读,现作为一名小学教师让我受益匪浅。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是陶公职业理想,也是陶公的终身追求。
他从投身教育的那一天起,就没有把教育当作谋生的手段,而是始终作为一项事业并倾注了毕生的心血。
对于我来说,我只是把她当作了谋生的手段。
所以,工作时缺乏主动性、创造性和强大的动力,“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如果我们多教师都能像陶公那样把教育事业看成一件大事来做,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认定教育是大有可为的事情,而且不是一时,而是永久有益于世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事业该是如何的一片灿烂呀!做教师的要有教育情怀。
陶行知先生主张在实践中教育,在生活中教育,在体验中教育。
就如书中所提到的:“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作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
“生活即教育”,根本上可以免除这种毛病,虽然他的流弊也有拿坏生活作教育的,但就教育立场说,其效力仍是极大的。
“生活即教育”,教育极其广阔自由,如同一只鸟放在林子里面的;“教育即生活”,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大门里,如同一只鸟关在笼子里的。
“生活即教育”,是承认一切非正式的东西都在教育范围以内,这是极有力量的。
譬如与农民做朋友,是极好的教育,平常都被摈弃在课程以外。
其他有效力的东西,也是如此,当然,生活中一部分是有目的的,就是有目的的教育;一部分是合理的,就是合理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叫教育从书本的到人生的,从狭隘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教育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让学生读活书,活读书,摒弃传统的教育中我们让学生读死书,让他们以考试分数为目的,以分数来分学生的好坏,为考试而读书。
走进陶行知是一篇比较知名的文章,文章主要介绍了陶行知的所作所为及人品方面的事情。
这让我们多少也了解了一些有关他的事情。
最近,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拜读了《走近陶行知》这本书。
在陶行知爷爷光辉的一生中,有许多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的使我启迪很深,有的深深地打动了我,还有的让我懂得了人世间的各种道理。
虽然陶行知爷爷那深遂的文字我有些看不懂,但我依然能体会到陶行知爷爷那高尚、纯洁的品质和治学的艰辛。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是我们的楷模。
而最打动我的,是陶行知爷爷那勤俭节约的美德。
陶行知小时候很懂事,为了给家里省钱,就算母亲剃的头再不好,他还是顺从地让母亲给他剃。
这把剃头刀,剃了陶行知家的三代头,因此,陶行知在《吾母所遗剃刀》这首诗中说道:“这把刀,曾剃三代头。
细数省下钱,换得两担油。
”读到这时,我不由得想起我以前浪费的行为。
以前,我很不懂得珍惜来之不易的金钱,认为家里我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什么事情都得听我的。
看到路边摊上有好吃的,就认了命要买,说什么也不听,但买回家以后,又觉得不好吃,怕爸爸妈妈批评,便偷偷地仍了;有的时候,看到一些漂亮的东西就要买,但买回来后用也不用;还有的时候,看到超市里一箱箱美味的牛奶,就嚷着要爸爸妈妈买,不给买就撒娇,甚至哭闹,买了之后,一瓶没喝完就不想喝了,觉得不好喝,就一直搁在那儿,直到快要过期了,爸爸妈妈才赶紧喝,以免浪费。
一次,我去鞋服店里买鞋子,家里已经有合脚的球鞋五六双,靴子也有两双,但我就是要买。
看着这些琳琅满目、款式多样的鞋子,我恨不得全买下来,最后,我几乎把所有的鞋子都试穿了一遍,才找到了我最喜欢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买,他不肯,还说这个价格太贵,而且家里已经有几双了,再买是浪费。
“我不要,我今天就买定它了!”我肯定地说。
经过我的一再要求,爸爸只好买下了这双鞋子。
买完鞋我还不罢休,又要买衣服、裤子,而且一买就是两三件。
回到家,我天天只穿新买的,以前旧的都不理不睬。
长大了,以前的都穿不下了,那时妈妈就心疼地说:“唉!买这么多鞋也不穿,还是挺新的呢!扔掉了可惜呀!”当时听了没什么感觉的,但读了这本书后,心里觉得很愧疚,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用汗水换来的呀!他们工作是很辛苦的。
陶行知爷爷从小就很懂事,很勤俭节约,而我就这样浪费父母的劳动成果,真是不应该啊!
陶行知爷爷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他的每一句话都激励着我们。
我不仅要学习陶行知爷爷勤俭节约的美德,还要学习他其他优秀的美德,争做新一代的更完美的“小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