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地区崛起战略背景下的滁州发展
- 格式:pdf
- 大小:1.10 MB
- 文档页数:9
滁州市产业发展有关情况报告今年以来,滁州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创新发展的战略部署,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为突破口,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做大总量、做优结构,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加速转型升级。
1-5月份,全市累计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260.4亿元,同比增长9.5%,总量和增速分别居全省第6位、第5位,全市工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产业发展主要情况(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情况。
一是加快产业集聚。
通过加强政策引导,全市已初步形成以省级智能家电基地为龙头,以经开区、苏滁、南谯区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带,以全椒电子核心产业、天长智能仪器仪表产业、来安轨道交通产业、琅琊无纺新材料产业等基地为支撑的多点集聚发展格局。
1-5月份,全市战新产业实现产值256亿元,增长19%,高于规上工业产值增速2.7个百分点,总量居全省第5位,产值总量占全市规上工业比重为21.3%,同比提高0.7个百分点,全市战新产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态势。
二是按照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要求,培育壮大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设市级战新产业基地的意见(滁政[2016]105号)》,制定了《滁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财建[2017]169号)》,设立市专项资金4000万元,围绕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非金属材料精深加工等新兴产业,通过竞争比选,择优将县市区及市直园区一批基地纳入市级调度,通过集中要素资源打造一批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
目前,市级战新基地评审工作已结束,基地评审初步名单及资金支持额度已报市委、市政府审定。
(二)智能家电基地发展情况。
我市把加强智能家电基地建设作为落实省委、省政府推进五大发展、加快“调转促”决策部署的重要抓手,着重抓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品牌打造等重点工作,着力提升产业集聚度,做实产业增长点,激活产业驱动力,增强产业影响力,推动智能家电产业创新发展、提档升级。
滁州市情滁州市地处安徽省东部,辖天长、明光两市,全椒、来安、定远、凤阳四县,琅琊、南谯两区。
市域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45万人。
滁州气候温和,四季鲜明。
地处江淮之间丘陵地带,市域跨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全市地貌大致可分为丘陵区、岗地区和平原区三大类型,地势西高东低,全市最高峰为南谯区境内的北将军岭,海拔399.2米,围绕丘陵分布的平台和波状起伏地带,构成岗地区,滁河、淮河沿岸和女山湖、高邮湖的滨湖地带是主要的平原区。
滁州为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暖湿润,气候特征可概括为:冬季寒冷少雨,春季冷暖多变,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气爽。
全市年平均气温15.4℃,年平均最高气温20.1℃,年平均最低气温11.4℃,年平均降水量1035.5毫米。
梅雨期长23天,年无霜期210天。
滁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作。
考古发现了多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
夏、商、周时期,这里分布着一些部落方国,有钟离国、椒国等,沿淮“淮夷”部族经过长期开发和征战,逐步融入华夏文明。
春秋战国时期曾为吴国、楚国分据,所谓“吴头楚尾”。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在滁州设郡。
北宋欧阳修任滁州太守时写下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凤阳人,清代全椒人吴敬梓著《儒林外史》。
抗日战争时期,滁州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罗炳辉等曾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滁州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凤阳县小岗村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在新世纪新阶段,小岗村又涌现出了全国农村基层干部的楷模、时代先锋——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同志,被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追授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荣誉称号,被中共安徽省委追授为全省“优秀共产党员、模范基层干部”称号。
2008年、2009年、2010年文化部、农业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在滁州连续成功举办第一、第二、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打造了亿万农民“歌颂改革开放、歌颂美好家园、歌颂和谐新农村”的国字号文化品牌。
2023滁州经济报告1. 引言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的交界处。
本文将对滁州市202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和报告。
2. 经济总体概况2023年,滁州市的经济发展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
主要指标如下:•GDP总量:根据初步数据估计,2023年滁州市的GDP总量预计达到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X%。
•第一产业:农业是滁州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农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第二产业:工业是滁州市的支柱产业,2023年工业产值预计达到X 亿元,增长X%。
•第三产业:滁州市的第三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23年服务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综上所述,滁州市在2023年取得了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各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3. 产业发展情况3.1 农业滁州市位于中国的农业大区,农业是滁州市经济的重要支柱。
2023年,滁州市农业发展总体稳定。
农业主要指标如下:•粮食产量:2023年滁州市的粮食产量预计达到X万吨,比上一年增长X%。
这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和农业机械化的推广。
•农产品加工:滁州市加强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产品附加值的提升。
2023年,农产品加工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3.2 工业滁州市的工业产值在2023年继续保持增长。
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制造业:滁州市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
2023年,制造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建筑业:滁州市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带动了建筑业的发展。
2023年,建筑业产值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3.3 服务业滁州市的服务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的主要指标如下:•零售业: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升级,滁州市的零售业发展迅速。
2023年,零售业销售额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旅游业:滁州市以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而闻名。
2023年,旅游业收入预计达到X亿元,增长X%。
滁州市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研讨材料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Certainly! Here's a demonstration article structured according to the topic "Seizing the Opportunities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Based on Research Materials from Chuzhou City":滁州市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研讨材料。
滁州市城市形象主题词研究报告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滁州市城市形象的现状分析和提升策略。
首先概述了城市形象的定义和重要性,然后通过调研方法对滁州市的城市形象进行了详细的现状分析,包括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接着,文章挖掘了滁州市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和现代发展成就等特色资源,提炼出繁荣和谐、绿色生态、创新驱动和文化传承等主题词,并分析了主题词与城市形象的关联。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主题词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宣传推广策略、城市规划建设融合策略以及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策略。
最后,文章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总结了研究结论,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提出了对策建议。
目录第一章引言 (1)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二、研究目的和方法 (1)三、报告结构与内容概述 (2)第二章滁州市城市形象现状分析 (3)一、城市形象概述及重要性 (3)二、滁州市城市形象现状调研 (4)三、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 (4)第三章滁州市城市特色资源挖掘 (6)一、历史文化特色资源 (6)二、自然景观特色资源 (7)三、现代发展成就资源 (7)第四章主题词提炼与解读 (8)一、主题词来源及依据 (8)二、主题词内涵阐释 (9)三、主题词与滁州城市形象关联分析 (10)第五章主题词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应用策略 (12)一、宣传推广策略 (12)二、城市规划建设融合策略 (13)三、社会参与和共建共享策略 (14)第六章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15)一、实施方案制定 (15)二、政策支持与保障体系建设 (16)三、监督评估机制完善 (17)第七章结论与展望 (19)一、研究结论总结 (19)二、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20)三、对策建议提出 (20)第一章引言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形象作为城市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其塑造与提升日益受到重视。
滁州市,作为安徽省的重要城市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拥有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优势,成为皖东地区的中心城市。
抓好投资项目加速安徽崛起1 奇瑞汽车是安徽省立足投资谋划的项目,在哪个城市?()(分值:2/得分:2)芜湖铜陵池州马鞍山2 安徽省依托本省资源谋划的煤化盐化一体化项目其依托的资源不包括()。
(分值:2/得分:0)铜陵的铜滁州的盐巢湖的石灰石淮北的煤3 科大讯飞语音产业基地项目位于哪个城市?()(分值:2/得分:2)安庆合肥蚌埠芜湖4 金融危机后,为扩大内需,截至2010年,中央先后安排了()次新增投资项目?(分值:2/得分:2)12435 项目单位在向政府主管部门报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时,需附送的部门文件可以不包括()。
(分值:2/得分:2)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城市交通行政主管部门6 下列不属于拉动GDP增长“三驾马车”的是()。
(分值:2/得分:2)出口进口投资消费7 第一批新增中央投资项目共计()。
(分值:2/得分:2)1000亿元1500亿元500亿元2000亿元8 乘坐动车组火车从合肥到上海需要()个小时?(分值:2/得分:0)1.52.52.01.09 “861”实施以来累计项目总投资已突破()。
(分值:2/得分:2)10000亿元15000亿元5000亿元20000亿元10 安徽省成为全国第几个“万亿大省”()。
(分值:2/得分:0)1810142211 项目谋划的情况有多种,《安徽省铁路“十一五”发展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在()情况下编制的?(分值:2/得分:0)无规划无项目有规划有项目无规划有项目有规划无项目12 宁波申洲集团投资兴建的申洲针织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望江县,2009年一期工程投产,解决了()人的就业问题?(分值:2/得分:2)3000400010002010年2009年2007年14 2004年投资体制改革关于企业投资的最大变化是()。
(分值:2/得分:2)由审批制变为备案制由核准制变为审批制由审批制变为核准制由备案制变为核准制15 下列不属于相关文件没有规定但国家领导人多次提到的新兴产业领域是()。
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2.05.19•【字号】滁政办〔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5.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滁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的通知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已经市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5月19日目录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需求第二章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第三章重点任务第四章组织实施和工作保障滁州市“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第一章发展回顾和形势需求1.1 发展回顾“十三五”以来,滁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以及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把“高质量推动五大发展”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实力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事业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科技创新引领加速发展,创新实力大幅提升。
“十三五”以来,主要科技指标稳中有进,较“十二五”末有大幅增长,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企业数和产业产值、增加值总量等指标均进入全省前三。
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逐年攀升,由2015年的22.02亿元增加至2020年的53.2亿元,全市科技公共性财政支出占一般性财政支出比重由2015年2.06%提升到2020年3.28%。
202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1291件,较2015年增长67.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较2015年增长4.6倍。
“十三五”以来,累计登记科技成果4200项,共有55项科技成果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
图1-1 “十三五”时期滁州研发经费投入情况数据来源:安徽科技统计公报备注:2018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为“四经普”后调整数据图1-2 “十三五”时期滁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数据来源:安徽科技统计公报图1-3 “十三五”时期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幅情况(%)数据来源:安徽科技统计公报——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滁州的发展变化范文滁州位于安徽省中北部,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园林城市。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战略部署,滁州的发展变化很大,不仅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也为居民的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在经济发展方面,滁州近年来着力发展现代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努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特色农产品、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都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培育。
滁州茶叶、篆刻艺术、丝绸等传统产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推广,提升了滁州的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
经济实力的提升不仅带动了就业增加,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在城市建设方面,滁州注重发展绿色、智能、宜居的城市环境。
大力推进城市提质改造和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拓宽、公园绿地增加、住房建设加快等举措,使得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同时,滁州还注重生态环境保护,致力于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
大力推进绿化工程、水体治理和环境保护,提升了城市的生态品质,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好的生活环境。
滁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注重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
加强历史古迹的保护和修复,提升了城市历史文化的魅力。
滁州还加大了对传统文化的推广力度,举办了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如春晚、戏曲表演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民众参与。
同时,滁州还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如滁州古城、琅琊山等。
文化旅游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发展,也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工作机会和增加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滁州的发展变化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善。
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就业机会的增加,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城市环境的改善和生活品质的提升,使得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和宜居。
文化旅游的发展为居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滁州的发展变化也吸引了一大批外来人口前来生活和工作,增加了社会多元化和交流融合。
综上所述,滁州的发展变化在经济、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中部崛起战略“中部崛起”是一项国家级发展战略,自2004年首次提出,于2009年规划正式出台,到2012年又召开联席会议进行具体部署,“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已进行得热火朝天、成效卓著。
中部六省除孤悬北方的山西受“碳达峰”等能源管控影响而落后一点,其它五省犹如坐了火箭般的连年加速蹿升,出现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和南昌等五大发力点。
而且这五大发力点的特色还各不相同:发力最凶猛的武汉,重点组建“1+8武汉城市圈”(即武汉+其周边的鄂州、黄石、孝感、黄冈、咸宁、仙桃、潜江、天门)和更大范围的“一主两副”(即武汉+襄阳和宜昌)之双翼起飞格局,并拉长沙和南昌共建大区域协作的“中三角”(又称“长江流域中部城市群”)。
具体发力方面是强化武汉的中部交通枢纽地位+人才聚集的科教中心地位+智能制造的发达工业基地地位,得以迅速从全国第15名飙升到第8名。
发力极为凶猛的郑州,同样以组建“中原城市群”(核心郑州+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鹤壁、商丘、周口、济源及邻省的晋城、亳州)为基础,主要是集全省之力强化郑州,建成中北部交通枢纽+制造业基地+商贸集散地+人才集聚中心,特别是抓住了人口扩展这一关键着力杠杆(从六普的860万猛增到七普的1260万已超越武汉)而GDP总量出现了井喷式猛增。
另一正奋力崛起的中部老三长沙,正以郑州为对标目标在拼力争夺老二(双方的实际差距不大)。
长沙以组建“长株潭一体化城市群”(长沙+株洲和湘潭)为核心,扩展到“湘江/洞庭湖流域3+5城市群”(除长株潭外再加:岳阳、益阳、常德、衡阳、娄底)进行大范围协作共进,实际也是集全省之力优先发展领头羊长沙,并跟南邻珠三角加强照应和对接,成效亦很显著。
特别之处是注重民生,长沙的房价跟人均GDP之比是中部地区最低的,老百姓安居乐业方面为人称道。
而“中三角”之一角的南昌,因地域稍偏而区位优势自然不免稍逊,但也不甘落后,亦以组建“昌九经济带”(又称“昌九工业走廊”,即南昌+九江的核心发展区)为基础,扩展为“环鄱阳湖城市群”来辐射牵带景德镇、鹰潭、抚州、上饶等邻近城市一同发展。
滁州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滁州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位于长江以北,素有“北有延安,南有滁州”之称。
作为皖北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滁州的产业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滁州的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滁州产业现状1. 传统产业基础扎实传统产业在滁州的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纺织、机械、电力等为代表的传统制造业是滁州产业的重要支柱。
特别是纺织行业,滁州作为全国重要的纺织产业基地之一,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纺织企业。
此外,滁州还以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行业为主要方向,为滁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 高新技术产业崛起滁州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年来,滁州重点发展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产业创新园等高新技术园区的建设也为滁州的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提高了滁州产业的技术水平和附加值,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
3. 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滁州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闻名。
滁州的文化旅游产业潜力巨大,但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滁州的文化遗产和历史名城如明代建筑群、庐山风景名胜区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滁州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投资力度,将对滁州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滁州产业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未来,滁州产业发展将加快优化升级。
传统制造业将加速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同时,滁州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研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技术竞争力和核心竞争力。
2. 创新创业氛围浓厚滁州将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培育和吸引一批高端创新人才和创业团队。
建立更加灵活便捷、高效智能的创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加全面的创业指导和资源支持。
安徽省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及发展优势研究作者:许金菁来源:《对外经贸》2012年第01期[摘要]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持下,“十一五”以来中部地区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该政策同样给安徽省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要抓住机遇,首先要找到自己在中部地区的战略地位,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和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中部地区;安徽省;战略地位;发展特色[中图分类号]F0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1-0078-02一、中部地区发展现状(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中部六省中的安徽、河南、湖南和湖北生产总值在此期间突破万亿元,进入“万亿元俱乐部”。
从总量上看,2010年中部地区占全国经济总量由2005年的20.2%上升到21.5%,生产总值达到85437.3亿元。
(二)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十一五”期间,中部地区财政收入呈现不断增长趋势。
2010年,六省财政收入达11175亿元,年均增长21.3%,占生产总值的13.1%。
同时,六省居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各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都在11%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在10%以上。
2005—2009年,六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9%,占全国比重从19.6%提高到21.1%;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7%,占全国比重从2.9%提高到3.5%;实际利用外资额年均增长2.3%。
且2010年以来,中部六省上述3个指标的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与东部差距逐步缩小“十一五”以来,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东部地区“一马当先”的增长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2007年,西部地区经济增速首次超过东部地区;2008年,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全面加速,均超过东部地区的增长水平;2009年这一态势继续保持,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比分别增长12.6%、13.4%和11.6%,比东部地区分别高出1.9、2.7和0.9个百分点;2011年前三季度,中、西部和东北地区GDP增速均超过东部地区增速,预计全年仍继续快于东部地区。
2010年1月,国务院公布《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以产业转移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
2010年5月,国务院公布《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这是我国首个跨省级行政区的区域发展规划。
2011年3月,国务院公布《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这是我国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这三个国家级规划对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新思路,进行了新布局,我们必须把握在国家区域经济战略背景中的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趋势、发展走向,追求并实现皖江城市带的崛起,顺利完成国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笔者依据上述三个国家级规划,对皖江城市带的发展趋向做些探讨,以求教于同仁。
一、皖江城市带将打造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条件较好的少数地区和少数产业带动,应把少数区位条件好的地区和少数条件好的产业培育成经济增长极。
通过增长极的极化和扩散效应,影响和带动周边地区和其它产业发展。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集聚,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区域被称为增长极。
增长极的多极化是国家对区域经济的战略新布局。
自十一五以来,我国从国家战略的高度,统筹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均衡发展,重视培育更多的区域经济增长极,保证国民经济不再依靠少数几个极,从而走向多极发展;重视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战略,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从而走向均衡发展。
2009年以来,国家已陆续出台了10多个区域规划,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区域为主要单位、以区域与区域之间的互动为主要格局的发展新阶段。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区域间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产业有序转移,在中西部地区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极,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
我的家乡安徽滁州演讲稿尊敬的评委、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够在今天这个特别的日子,向大家介绍我的家乡——安徽滁州。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滁州的概况。
滁州是安徽省直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部,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之间。
面积3849.9平方公里,人口312.75万。
滁州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区、全国人居环境优秀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
滁州的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按照历史记载,滁州地区上古时期是东夷地区,公元前222年设立了琅琊郡,当时的滁州属于琅琊郡下辖的故城县。
随着历史的发展,滁州的文化积淀越来越深厚,成为了古临淮文化和楚文化的交汇地带。
代表性的文化遗产有南宋草书大家米芾墨迹、唐代寺庙——药王山大佛寺、历史名人的故居胜地和谷神川戏曲文化等。
其中,素有“东方才子”之称的米芾,不仅是当时世界上最为著名的书法家之一,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和诗人,他的墨迹至今仍被誉为楷书中的精品。
除了文化,滁州的自然景观也是十分迷人。
淮河流经滁州,使得这里的土地极为肥沃。
滁州还有长江水系的支流——赣江,多条河流纵横交错,形成了诸多风景名胜区。
其中,以滁州花山、天柱山、琅琊山、会峰山等为主要代表。
滁州的山水画廊和绿色生态环境是滁州最独特的财富,也是滁州旅游业的主要业态,许多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游客都会被滁州独特风光所吸引。
此外,滁州经济也发展迅速。
滁州是一个产业类型多样、结构优化、新经济增长点不断涌现的城市。
制造业是滁州的支柱产业,集聚了包括汽车、食品、纺织、电子、化工、机械等在内的一流产业企业。
从2017年开始,滁州市进一步创新投融资体制,建立起以科技、资本、市场链接的平台,发展智慧经济、网络经济,推动产业的快速发展。
可以说,滁州是一个发展潜力巨大而又不断崛起的城市。
最后,我想说的是,滁州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城市。
人们在这里热情好客、互帮互助,能感受到滁州人民的温暖。
也许正是这种人情味,使得滁州这个小城市能够在风光壮美的旅游城市之外,更加饱含人文关怀的生命力。
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2•【字号】皖政秘〔2024〕47号•【施行日期】2024.03.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土地资源正文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滁州市人民政府、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报请批准〈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滁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滁州市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是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请认真组织实施。
滁州市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崛起等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地区,是国家园林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徽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落实打造“三地一区”战略定位、建设“七个强省”奋斗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统筹发展和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二、筑牢安全发展的空间基础。
到2035年,滁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979.21万亩,其中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866.73万亩;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856.68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不超过847.87平方千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不少于40%;用水总量不超过上级下达任务,其中2025年不超过24.37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不少于60%;水域空间保有量不低于314.33万亩。
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
以三条控制线为刚性约束条件,构建“两区三脉五中心”的市域国土空间总体格局。
全面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淮河生态经济带等战略要求,积极推动与合肥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和跨省合作共建园区落地实施,推进定远—长丰园区合作。
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的应用摘要:当产业集聚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外部不经济,企业为了维持获利,会向要素成本低,区位优势明显的地区进行转移。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具有产业基础好、要素成本低、配套能力强等综合优势,在承接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时具有着其他中西部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
本文主要依据产业集聚与扩散理论,通过对皖江城市带的产业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发现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产业转移时所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政策建议。
关键字:产业集聚;产业扩散;产业转移;皖江城市带Abstract: When the industrial clustering to a certain extent, there will be external economic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maintain profitability, lower factor cost, location advantages are obvious areas of transfer. Little City with a comprehensiv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motion of the central region and the strategy will focus on the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base, low factor costs, supporting strong advantag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Pearl River Delta and other coastal areas of industry to undertake the transfer of other Midwestern the region can not match advantage. This paper, based on industrial clustering and diffusion theory,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the Little City with a Little City with a problem exists in the industries to relocate and give policy recommendations.Key word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industrial proliferation; industrial transfer; Little City with a 引言近年来,我国区域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是顺应时势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