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格式:ppt
- 大小:3.84 MB
- 文档页数:51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古诗的学习到了三年级,开始引入了注释。
因此,在教学古诗两首时,应当恰当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注释进行学习理解。
《夜书所见》描绘了一个秋天的夜晚,农家院落里宁静悠闲,秋风中的梧桐传达着秋的寒意,勾起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表达了作者重阳节那天倍加思念亲人,惆怅孤独的思想感情。
学习这两首古诗,不仅要让学生自己学懂诗意,更要让学生体味诗中的意境。
教学目标:1、能够借助注释,自主学习,学懂古诗的意思。
2、通过自主探究,认识7个认读字,会写10个生字。
3、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初步体会古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朗读课文,认识“促忆”等7个认读字,2、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并能够正确地朗读、理解古诗,并体会古诗的意境。
3、通过自主探究,会写“忆异逢佳倍遥遍插”等10个生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激情:许多作家诗人都用他们的笔描绘秋天。
秋天不仅是个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秋天也常常勾起人的离别意,相思情。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寄托着离情别绪的古诗。
2、揭题,读题。
二、自学古诗,相机学习认读字。
1、自学课文建议:⑴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⑵难读好的字,读不顺的句子多读几次。
2、自学(巡视指导)3、大组交流⑴分节读课文,相机学习。
促:读准平舌音,对照注释理解“促织”忆:扩词,理解九月九日忆上东兄弟中“忆”的意思,说说课题的意思。
遥、遍、逢:换偏旁,写一写三、学习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1、课件出示:在高高的山上,诗人对着远方,若有所思,吟颂着……2、自学:对照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
不理解的字或词打上问号。
3、交流:重点:异独倍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4、品读古诗⑴再次出现课件,体味意境(重阳本应该是团聚的日子,诗人却遥在他乡。
他登上高山,眺望远方,非常思念家中的亲人。
)⑵想象当时作者的所思所感。
⑶小结:在这重阳佳节,作者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所以写下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备课参考本文是关于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备课参考,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夜书所见(宋朝)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赏析: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
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
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
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
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
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
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2)题: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全诗四句均是写景。
一二两句写自然环境,三四两句写生活场子景。
落木萧萧,寒声阵阵,秋风秋江,传达漂泊不定、凄怆落寞之感;秉灯夜游,捉弄蟋蟀,儿童欢悦,流露忘乎所以、得鱼忘筌之意。
一悲一喜,相互映衬,均是不着痕迹地融汇在环境描写之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导语】古体诗是诗歌文体。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以后,称为近体诗,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9课《古诗两首》赏析),期望帮助到您。
【《夜书所见》】《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
诗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孤寂的凄凉之感。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趣高昂,奇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该诗以景衬情,消息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安静,还运用了对照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
草木凋谢,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
诗中一个“送”字令人好像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安静。
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
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好像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发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幽静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
“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
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
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用心情的凄凉。
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形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三四两句,从庭内移到户外,来了个大跨度的跳跃。
这两句是倒装句,按意思顺序,应当前后互移。
诗人意绪纷纭,难以入睡,转身步出户外,以排解缭绕心头的羁思离愁,但眼前的夜景又给他以新的感受。
那茫茫的夜色中,闪现在篱落间的灯火,不正是“儿童挑促织”吗?这种无忧无虑、活泼天真的举动,与诗人的凄然情伤、低回不已,形成鲜明的对照。
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两首古诗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情感。
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前两句写诗人秋夜的孤独寂寞,后两句写夜深偶见篱下灯火,不禁想起童年的快乐生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时写的一首抒发思亲情怀的千古绝唱。
恰逢重阳佳节,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备感孤单,非常思念家乡的亲人。
前两句写诗人想念亲人,后两句写亲人也在思念他。
情之所至,所以写出了“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名句。
◎教学目标1.学会7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查找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3.赏读诗句,体会作者流露的感情,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教学重难点1.品重点字词,反复吟诵,体会诗歌感情。
2. 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秋天是一个美丽面容易引起人们愁思的季节,古代的诗人常在秋日里发出许多感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夜书所见》。
二、初读1.自由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指导学生注意停顿,读出诗的节奏来。
3.借助注释理解诗的大意,面出不懂的字词。
4.交流,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整首诗的大意。
三、悟情诗人写诗,常借描写的景物来抒发心中的情,诗中写到了哪些景物,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呢?(一)诗中写了哪些最物? (梧桐叶、秋风、儿童、灯、促织、篱落)(二)诗中写到梧桐叶、秋风、儿童、灯明,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情怀呢?1.以词曲悟诗情(梧桐):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一声桐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
——徐再思《水仙子●夜雨》学生交流后师小结:风吹落叶,雨滴梧桐,凄清景象,梧桐便成了文人笔下孤独优愁的意象。
诗人叶绍翁久居在外、归家不得,耳听得风吹梧桐沙沙作响,孤独寂寞凄凉之感涌上心头,于是诗中写道:萧萧梧叶送寒声。
(指名读,齐读)(板书:孤独、寂寞)2.以典故悟诗情(秋风):典故:“江上秋风动客情”暗用张翰典故。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
A案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
2.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
3.学生搜集描写秋景或表达思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第一课时学习《夜书所见》交流资料,了解背景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
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
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自主学习,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再读感悟,体会情感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
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图文结合,熟读成诵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指导写字1.出示要写的字。
2.让学生观察范字,交流识字写字经验。
3.学生练习书写生字。
拓展活动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第二课时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背诵古诗,导入新课1.指名背诵《夜书所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