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脂研究的新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287.32 KB
- 文档页数:3
血脂领域进展20232023年已经过去,尽管心血管疾病在防治上取得很大进步,中国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拐点尚未出现,而血脂异常是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关键致病因素。
2023年中国血脂管理指南正式发布,世界范围内血脂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血脂管理的临床实践指明新方向。
对2023年度血脂领域的大事件进行梳理,可以和各位同仁互学互鉴。
01 .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更新要点1.危险分层更细化——"超高危ASCVD"正式写入中国指南ASCVD总体风险评估是血脂干预决策的基础。
新指南结合最新研究证据及国内外指南/共识,对风险评估流程进行了更新(1 )按是否患有ASCVD 分为二级预防和一级预防两类情况;(2)在已患有ASCVD的二级预防人群中进一步划分出超(极)高危的危险分层。
推荐采用"中国成人ASCVD 总体发病风险评估流程图"进行风险评估。
2.目标值更严格一一超高危ASCVD" 14且50靶标"正式写入中国指南新指南推荐的降脂目标值趋于更严格,与2016版指南相比,新增超高危患者的降脂目标值:对于超高危人群,LDL-C推荐目标值<1.4 mmol/L ,且较基线降低幅度> 50% ( I , A )。
3.更重视长期——中国指南首次推崇〃长期达标理念〃新指南首次引入“长期"理念,推荐长期治疗(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和降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佳的临床获益)、长期达标(降脂治疗应定期随访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调整治疗方案,认真贯彻长期达标理念)。
4.更重视预防——新增"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新指南增加ASCVD风险增强因素推荐,颈动脉粥样斑块为靶器官损害因素。
对风险评估结果为中危的人群,可考虑结合ASCVD风险增强因素,患者合并有多个风险增强因素时更倾向按高危处理。
5.特殊人群——更关注糖尿病患者的规范化血脂管理新指南明确糖尿病是ASCVD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有研究提示血脂异常对糖尿病患者ASCVD风险影响最大。
降血脂药物的研究进展标签:降血脂;药物;研究进展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TC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TG升高)或二者兼有。
高脂血症是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常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威胁人类健康。
因此,寻找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降血脂药一直是医药工作者长期研究的课题。
1、目前临床应用的降血脂药物1.1胆固醇生物合成酶抑制剂这类化合物主要是指他汀类,该类化合物主要是通过选择性抑制胆固醇的合成限速酶一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HMG-CoA还原酶)起作用。
该酶受到体内胆固醇代谢的调节,若细胞内胆固醇排空可致该酶活性增加,而使体内胆固醇合成加速;相反,细胞内胆固醇量增多,该酶活性下降,胆固醇在体内合成减慢。
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使体内内源性胆固醇的合成减少,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来源。
同时,该类药物增加或激活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表达的水平而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
因此,他汀类药物具有选择性好,疗效高的特点,副作用较少,可明显降低由高胆固醇血症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是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主要药物。
迄今为止他汀类药物已经发展了三代。
第一代以发酵方法从微生物中获得的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汀;第二代是半合成物,如阿托伐他汀;第三代是全合成的药物,如氟伐他汀;最新上市的他汀类(rosuv-astatin)以及在开发研究中的pitavastatin。
从化学结构分析,他汀类分为前药和活性体两类。
普伐他汀、阿托伐他汀、氟伐他汀为活性药物,易溶于水,在体内直接发挥作用。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为内酯,无活性,在体内水解后发挥作用。
1.2贝特类药物该类化合物属于贝特类,是降低甘油三酯水平最有效的药物,对于LDL-c 疗效较差。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主要有环丙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以及吉非贝齐,环丙贝特副作用大,临床应用少。
该类药物主要是通过改变编码控制脂蛋白代谢的基因,激活过氧化物酶增生因子活化受体(PPARs)转录因子,借助PPAR,贝特类药物降低脂蛋白的产生,导致肝脏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合成及分泌减少,增加脂蛋白酶的酶解活性,加速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降血脂中药研究新进展孟爱君泰安市中医医院药学部,山东泰安271000[摘要]近年来,临床血脂异常发生率明显增加,给患者身心健康造成较大危害,还会诱发心脑血管等疾病,更有甚者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与生活质量。
基于此,降血脂中药研究成为热点。
中药不仅可以起到良好的降血脂效果,还可减轻对患者身体机能尤其是肝肾脏的负担。
本文对降血脂中药研究新进展按降脂中药最基本的功效不同分类进行综述,旨在为中医药调节血脂异常提供新思路,为中药及中药复方开发调血脂药物提供有力参考。
[关键词]降血脂;中药;新进展[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782(2023)07(a)-0195-04New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sMENG AijunDepartment of Pharmacy, Tai'a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i'an, Shandong Province, 271000 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cidence of clinical dyslipidemia h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ausing great harm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patients, inducing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and even endanger⁃ing the life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Based on this, the study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s has become a hot spot. Chinese medicine can not only play a good effect of lowering blood lipids, but also reduce the burden on the patient's body function, especially the liver and kidney. In this paper, the new research progres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lowering blood lipids was summariz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basic effects of Chinese medicine for regulating blood lipids, aiming to provide a new idea for Chinese medicine to regulate blood lipids, and provide a stro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Chinese medicine compound for regulating blood lipids. [Key words] Lowering blood lipids; Chinese medicine; New progress血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 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降低是血脂异常的典型表现。
高血脂临床研究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脂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
高血脂临床研究趋势逐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介绍目前高血脂临床研究中的一些新进展和趋势。
第一部分:高血脂定义与分类高血脂是指血液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的一种疾病,常常会引起动脉硬化等严重的并发症。
根据具体指标和临床症状,高血脂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血症两类。
原发性高脂血症是由基因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而继发性高脂血症则是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
第二部分:目前高血脂临床研究的热点1. 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高血脂是一个复杂的疾病,既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与生活环境有关。
目前的研究趋势在于探索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对高血脂的影响机制。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特定基因变异可能导致人体对高脂饮食摄入过多反应更强烈,从而增加患高血脂的风险。
2. 靶向治疗策略的发展当前,治疗高血脂的主要手段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然而,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副作用和依从性问题。
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于开发新的靶向治疗策略。
例如,一些研究团队致力于寻找能够调控胆固醇合成和代谢的新靶点,并开发相应的药物。
3. 个体化治疗的推进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发展,个体化医学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高血脂研究也在不断探索如何将个体化医学应用于高血脂的临床治疗中。
通过分析患者的遗传背景、基因表达谱和代谢物谱等信息,可以为每个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4. 临床实践指南的更新临床实践指南对高血脂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随着新的临床研究不断涌现,临床实践指南也在不断更新。
新的指南将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和证据制定,以确保最佳的临床实践。
第三部分:未来高血脂临床研究的展望未来高血脂临床研究的发展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前进:1.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在高血脂研究中的应用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将采用这些新技术来分析和挖掘高血脂的相关数据。
World Latest Medici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6 V o1.16 No.66202投稿邮箱:sjzxyx88@1 降血脂类中药的研究现状虽然西药有肯定的治疗高血脂症的作用,但降血脂中药在临床应用方面却有中医辩证分型的独特优势。
因此近年来降血脂中药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而这其中又分为单味药的研究和复方制剂的研究。
1.1 单味降血脂中药的研究降脂中药药效研究已经进行了十余年,期间发现了几十种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草药。
从效果方面来看,降低胆固醇是降血脂作用的主要表现。
①以降胆固醇为主的中药主要有:泽泻、蒲黄、灵芝、人参、当归、五加皮、山楂、川芎、荷叶、沙棘、大豆、薤白、陈皮、怀牛膝、半夏、漏芦和柴胡等。
②以降甘油三脂为主的中药主要有:绞股蓝、大黄、何首乌、女贞子、银杏叶、枸杞、三七、冬虫夏草、葛根、桑寄生、茶叶、水蛭、姜黄、大蒜、虎杖、马齿苋、决明子和月见草等[1,2]。
1.2 中药降血脂的主要机制①抑制胆固醇吸收,如泽泻、豆类、蒲黄、海藻等等;②促进胆固醇排泄,如柴胡、茵陈、姜黄、黄连、枳壳等等;③调整血脂代谢,如蜂蜜、冬虫夏草、女贞子、山楂等补益类中药[3,4]。
2 复方降血脂中药的研究因为高脂血症会并发各种心血管疾病,而根据不同症型设立不同的复方制剂能取得更为显著的疗效,所以目前对复方制剂的研究较多。
复方制剂的治法大多主要进行健脾益气、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滋阴养血、疏肝利胆和利水消痰。
金智生等[5]对正常和食饵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发现由山楂、白术、泽泻、五加皮、姜黄、柴胡和水蛭组成的健脾降脂灵能够降低正常大鼠血清TC、TG,可升高HDL-C,但和对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和LDL-C 都能起到明显的降低效果,可明显升高HDL-C。
张秋华等[6]的研究显示,由丹参、黄芪、泽泻、川芎与何首乌等组成的益气活血方能够对脂代谢及脂蛋白进行调节,使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血清TC、TG 水平和LDL-C 水平得到降低,使HDL-C 水平得到升高;促进血液流变学得到改善,使高切、低切速下的全血粘度与血浆粘度得到了明显的降低,红细胞压积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下降,益气活血方对由于血脂升高与脂代谢紊乱导致的一系列血液流变学的改变进行了抑制,让血液处于低浓、低粘、低聚和低凝状态,这样就能使高脂血症的发展得到有效避免,且也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进行了有效的预防。
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前言高脂血症是指血液中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水平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的病理状态。
高脂血症患者易发生冠心病、脑卒中、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所以其治疗一直是医学界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简要介绍高脂血症的治疗最新进展。
常规治疗高脂血症的治疗首选应该是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戒烟、减少饮酒等。
如果生活方式的改变无法有效的控制血脂,那么药物治疗就是必须的。
常见的药物治疗包括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阿司匹林、胆酸树脂等。
他汀类药物在高脂血症的治疗中是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药物,它的作用机制是阻止胆固醇在肝脏内的合成。
贝特类药物通过降低肝脏合成三酰甘油、增加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来起到降脂效果。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胆酸树脂可与肝脏排泄胆酸结合,从而降低血胆固醇水平。
新进展传统的药物治疗虽然有效,但是也会带来一定的副作用,如一些患者在使用他汀类药物后会出现肌肉疼痛、乏力等不适症状。
为了克服这些副作用,近年来针对高脂血症的治疗,出现了许多新的进展。
PCSK9抑制剂PCSK9(proprotein convertase subtilisin/kexin type 9)是一种负调节LDL受体(LDLR)表达及清除的蛋白质,是高脂血症发生的原因之一。
PCSK9抑制剂通过结合PCSK9从而促进LDLR的表达,降低血中LDL水平,据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中两种PCSK9抑制剂阿利普肽(Alipogene tiparvovec)和埃替君(Evolocumab)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对于一些患者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
抗肠道炎症药物近年来研究表明肠道炎症可能与高脂血症有关。
肠道炎症对肠道菌群、肠道屏障、免疫功能等有影响,而人体免疫调节异常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从而促进动脉硬化及高脂血症等疾病的发生。
因此,抗肠道炎症药物就应运而生,目前市面上已有一种抑菌多糖肽(ASP)通过抑制肠道炎症因子来对高脂血症进行治疗,临床疗效较好。
高血脂症的国内外现状研究进展汇报人:日期:•高血脂症概述•国内外高血脂症流行病学研究•国内外高血脂症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目录•国内外高血脂症预防措施研究进展•国内外高血脂症研究热点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与展望目录01高血脂症概述高血脂症是指血液中脂质成分异常升高,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
高血脂症定义根据升高脂质的种类,高血脂症可分为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混合性高血脂症等。
分类定义与分类家族遗传是高血脂症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部分人群存在先天性脂质代谢障碍。
遗传因素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食物,缺乏运动,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能导致脂质代谢异常。
不良生活习惯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等疾病可能诱发高血脂症。
疾病因素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高血脂症患者可能出现头晕、乏力、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并发症。
诊断标准根据血液中脂质成分的浓度,高血脂症的诊断标准包括总胆固醇>5.2mmol/L,甘油三酯>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4mmol/L等。
同时,医生会结合患者的家族史、生活习惯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02国内外高血脂症流行病学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高血脂症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发病率在成年人中,高血脂症的患病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患病率发病率与患病率不同地区的高血脂症发病率和患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当地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高血脂症多见于中老年人、肥胖者、吸烟者、有家族史的人群等。
地域差异与人群特征人群特征地域差异高血脂症具有一定的家族聚集性,遗传因素是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遗传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等可增加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生活习惯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可增加高血脂症的发病风险。
疾病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等也可能对高血脂症的发病产生影响。
其他因素影响因素分析03国内外高血脂症治疗策略与效果评估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贝特类药物、胆固醇吸收抑制剂等,通过降低血浆胆固醇或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232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研究进展Jour nal of M e di ca l Sci ence Y anbi an U ni ver si t y Sep.2010V01.33N o.3许悔花,方今女。
(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预防医学教研部,吉林延吉133000)[关键词]血脂异常;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危险因素[中图分类号]R58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血脂异常是血液脂质代谢异常的简称,主要指血浆中总胆固醇(T C)和甘油三酯(T G)水平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 D L—C)水平过低[¨.关于血脂异常的认识是随着对心血管疾病的深入研究和诊断技术的发展而逐渐深入,血脂异常的概念也不断更新,对血脂异常的描述更为全面、准确[2].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脂血症的患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嘲.流行病学研究证实h5】,血清TC,TG 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 D L-C)水平的升高及H D L-C下降到临界水平时如果加以预防与治疗,血脂异常情况可得到改善,相反则进一步加重[6].血脂异常的危害性较大,发病率高,趋向年轻化,控制率低是目前现状,而且血脂异常发病隐匿,早期无明显症状,常以冠心病、脑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为表现,导致不良后果[1].在我国,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位居第一或第二,在动脉硬化和先天性心脏病的预防与治疗中,调整血脂水平已成为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口].本文对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年龄及性别与诸多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样,血脂异常的发病率具有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高的现象.许多单因素和多因素研究结果均表明,年龄是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即年龄本身可使血浆胆固醇增高[收稿日期]2010—07—01*[通信作者]今女(1961一),女(朝鲜族),教授,博士,研究向为慢性病病因流行病学.0.78m m ol/L左右[8].老年人的对血脂代谢至关重要的低密度脂蛋白(L D L)受体活性减退,LD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