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电算化课件(第一章)
- 格式:ppt
- 大小:1.62 MB
- 文档页数:75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1.狭义: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2.广义: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软件开发和应用、人才培养、宏观规划、制度建设、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3.会计角度:专业人员编制会计软件,会计人员操作,实现计算机替代人工完成会计工作;4.发展:会计电算化是ERP系统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1.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1)1981年8月长春一汽研讨会提出概念;(2)基本特征:采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自身账务处理系统;(3)局限:计算机为高级计算工具,只为了解放会计人员手工劳动;(4)未能主动将会计电算化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重要组成;(5)形成企业信息孤岛;(6)1989、1990年:确定商品化会计软件评审制度和标准。
2.与其他业务结合的推广发展(1)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企业将单向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融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2)打通企业内部信息孤岛;(3)会计信息、业务信息无缝衔接,彼此共享和利用;(4)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形成有机整体,单项会计核算升级为全面电算化;(5)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蓬勃发展;(6)按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划分为三个层次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替代手工会计核算;会计管理电算化:合理规划和运用资金,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开展会计分析;会计决策电算化:又称财务决策支持系统(FDSS),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
会计决策电算化是在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3.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渗透融合(1)会计准则与国际趋同,引入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2)将各种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要求,融合进企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3)为企业流程重组提供了条件;(4)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转变;(5)渗透融合阶段虽然出现了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ERP系统的概念,但其实质仍停留在会计电算化阶段,即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会计的三个发展阶段:手工阶段、机械式处理阶段(穿孔机、卡片分类机、机械式计算机)、会计电算化阶段(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开辟了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2.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产生、发展我国1979年进行试点应用。
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人民大学王景新教授提议将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1989年以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基本处于自发发展阶段。
88年3月财政部调查显示,全国有14%的单位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主要是单项应用(工资、报表、账务),宏观上缺乏统一规划指导与管理,基层缺乏相配套的各种组织管理制度和控制制度,重复开发、各自为政。
1989年12月财政部颁布了第一个会计电算化的法规《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从此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进入到有计划有组织快速发展的阶段。
3.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狭义概念:是指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2)广义概念:是指与实现会计电算化工作有关的所有工作。
包括电算化软件开发与应用、人才培育、宏观规划、制度建设、市场培育与发展等。
二、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电算化后记账和帐表编制工作有计算机完成。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先预测、事中控制转变。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凭证的概念、账簿的概念和分类、审计的程序等将会发生变化;会计核算形式、计划成本、登记账簿等概念也将会逐渐淡化、甚至退出会计领域。
三、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体制财政部管理全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地方各级财政部门管理本地区的会计电算化工作。
2015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初级会计电算化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知识点:会计核算软件的功能模块(1)——会计软件各模块的功能描述● 详细描述:1.账务处理模块账务处理模块通常由以下基本功能模块组成:系统初始化、凭证处理、记账、银行对账、账表查询与打印输出、期末处理、系统维护等。
账务处理模块是会计软件系统的核心模块,可以与其他功能模块和业务模块无缝连接,实现数据共享,其他功能模块与会计处理相关的数据最终要归集到账务处理模块。
目前许多商品化的账务处理模块还包括往来款管理、部门核算、项目核算和管理及现金银行管理等辅助核算功能模块。
2.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固定资产管理模块主要是以固定资产卡片和固定资产明细账为基础,实现固定资产的会计核算、折旧计提和分配、设备管理等功能,同时提供了固定资产按类别、使用情况、所属部门和价值结构等进行分析、统计和各种条件下的查询、打印功能,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数据接口管理。
3.工资管理模块工资管理模块是进行工资核算和管理的模块,该模块以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的员工及其工资的基本数据为依据,完成员工工资数据的收集、员工工资的核算、工资发放、工资费用的汇总和分摊、个人所得税计算和按照部门、项目、个人时间等条件进行工资分析、查询和打印输出,以及该模块与其他模块的数据接口管理。
4.应收、应付管理模块应收、应付管理模块以发票、费用单据、其他应收单据、应付单据等原始单据为依据,记录销售、采购业务所形成的往来款项,处理应收、应付款项的收回、支付和转账,进行账龄分析和坏账估计及冲销,并对往来业务中的票据、合同进行管理,同时提供统计分析、打印和查询输出功能,以及与采购管理、销售管理、账务处理等模块进行数据传递的功能。
5.成本管理模块成本管理模块主要提供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预测功能,以满足会计核算的事前预测、事后核算分析的需要。
(1)成本核算功能。
通过定义成本核算对象,选择成本核算方法和各种费用的分配方法,自动对从其他模块传递的数据或业务人员手工录入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计算,输出需要的成本核算结果和其他统计资料。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1.1 会计电算化1.1.1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会计电算化的实质是计算机在会计领域的普及应用,其目标是实现会计工作的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包括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的计算机应用。
(1)财务会计电算化。
(2)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电算化。
1.1.2 会计电算化的作用(1)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管理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
(3)推动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
财政部1994年6月同时发布的三个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文件,即:《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和《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以及1996年6月针对企业发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会计核算软件的分类会计核算软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
例如,会计软件按适用范围可以分为通用与专用会计软件,按系统软硬件结构可以分为单用户和网络会计软件,按ERP的关系可分为独立型会计软件和非独立型会计软件。
1.通用会计软件:(1)通用性强。
(2)功能全面。
(3)需要初始化处理。
(4)软件质量高。
2.专用会计软件专用会计核算软件一般是指由使用单位自行开发或委托其他单位开发,供本单位使用的会计核算软件。
企业开发专用会计软件可以根据本身所拥有的技术力量,分别采取自行开发、委托开发和联合开发三种方式。
1.会计软件的主要功能模块会计软件一般按职能来划分功能模块,并且要以账务处理为中心来划分结构。
第一章会计电算化概述第一节会计电算化简介会计电算化的含义:1.会计电算化是一门融系统工程学,计算机学,会计学,管理学,信息学与一体的边缘学科。
它的基本含义是用电子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和决策的过程。
实现会计电算化后,提高了工作效率,财会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财务分析,参与经营管理。
1981年8月,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狭义会计电算化: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题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只会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条件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工作的过程。
广义的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养与发展。
概念区别:会计电算化与电算化会计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按照跨级电算化的服务层次和提供信息的深度划分(1)会计核算电算(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主要是运用计算机代替手工核算,完成初始化和日常的跨级核算业务(2)会计管理电算化在会计核算电算化的基础上,利用会计核算系统提供的数据和其他有关信息,借助财会人员合理的规划和运用资金,以达到节约生产成本和费用开支,最终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主要任务:会计预测,编制财务计划,进行财务控制和开展财务分析。
(3)会计决策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高级阶段)在会计管理电算化系统提供信息的基础上,结合其他数据和信息,借助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帮助决策者制定科学的决策方案。
生产决策,销售决策和财务决策,决策支持系统是一种辅助人员进行决策的人机会话系统,不是代替人决策二:会计信息化1.会计信息化的概念:是指会计工作与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机融合,即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更好的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极大地提高会计工作的效能和水平。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初级会计电算化第1页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本节重点内容:1.会计电算化的概念2.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史3.财务软件的分类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一、会计电算化的概念1981年8月,在财政部、原第一机械工业部和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专题学术讨论会”,会上正式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电子计算机(以下简称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的市场培育与发展等。
(多选题)现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的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通过对计算机技术、感测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够完成会计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输出等功能,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高效、及时、正确地进行预测和决策。
可以说,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一门融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边缘科学。
补充资料: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史:1981年以前,空白阶段。
1981年 中国会计学会在长春市第一次提出“会计电算化”一词。
1982年 处于起步阶段。
1983—1988年 处于起步发展阶段。
1989年以后 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例题·单选题】我国电算化工作起步于( )。
A.二十世纪50年代B.二十世纪60年代C.二十世纪70年代D.二十世纪80年代[答疑编号3069010101]『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会计电算化工作基本上处于自发发展阶段,是在( )。
A.1985年以前B.1986年以前C.1987年以前D.1989年以前[答疑编号3069010102]『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