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教案《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文库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7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看、听、闻、尝学会观察的方法,建立问题的步骤以及初步的的概念。
能对某些结论提出问题.2、使学生知道运用各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所有的感官一起工作,我们的问题才会更全面、更清晰。
3、通过学生学会观察,明白各个器官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镜子、放大镜、各种玩具或物品。
教师准备图片等。
教学过程:一、用眼睛观察1、观察眼睛(1)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透过它我们可以看见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你在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眼睛?学生通过镜子观察自己的眼睛有什么特点?学生互相观察比较自己的眼睛与别人的眼睛比有什么异同?向同学描述你的眼睛,并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你的眼睛。
讨论:关于眼睛,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怎么会想到提这个问题?揭示:只有有目的仔细的看,才会有新发现,才能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
(2)用放大镜和显微镜观察先用放大镜观察各种物体,然后再发实物显微镜观察,最后让学生描述看到的情形。
二、用耳朵听1、描述听到的声音2、想办法听到更多的声音,让学生自己想办法3、用听诊器听“大树”的心跳,学会使用工具4、讨论:我们可以用耳朵“认识”哪些物体?你还想听到哪些声音?我们怎样能听到?三、用其他感官观察1、摸物游戏训练学生的触觉。
问:你能摸出它的颜色和气味吗?提醒学生意识到感官是有分工的,每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2、捏鼻尝味认识到只有感官协同工作,才能观察得全面、准确。
四、巩固与作业1、猜猜它们是什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认识到“技术的进步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
2、搜集有关材料进行观察,做好记录。
问:你能摸出它的颜色和气味吗?提醒学生意识到感官是有分工的,每种感官收集不同的信息。
2、捏鼻尝味认识到只有感官协同工作,才能观察得全面、准确。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对学生而言,提出问题并不难,难的是针对某一事物提出一系列问题,所以,本课着力指导学生从观察、怀疑、制作过程中尽量多提问题,使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提问题。
从结构上看,本课存在明显的双线并举现象。
第一条线以指出“问题从哪里来”为核心,说明可以从三方面来提出问题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第二条线为指导过程中由扶到放的引导设计。
两条线皆生发于课文起始对研究主题重要性的阐述,即要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
学情分析提出问题是儿童的天性,儿童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是一种强烈求知欲的基本表现,也正是这种求知欲才导致他们不断地学习和提高。
维护和促进这种求知欲能促进学生不断探索未知世界,获取新的认识。
正是从这一点出发,它也是我们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
学习目标1.知道提问题既是人的天性,也是科学探究的起点。
2.知道问题有多种来源,可以从观察、怀疑、制作过程中提出问题。
3.能针对特定的对象和过程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观察、怀疑、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难点:在怀疑一些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评价任务针对周围的环境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等。
学生准备: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并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提问题吗?从小到大,你向大人提过哪些问题?同学们正是在不断提问题的过程中增长了知识,人也变聪明了。
爱提问是我们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的表现,也是学科学、进行科学探究的起点。
二、懂得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1.谈话:在学科学中,每个人都能提出问题。
可是,有的人只能提出很少的问题,而有的人能提出很多问题。
提出的问题越多,得到的收获就可能越多。
让我们大家来回忆一下,你提出的问题是从哪里来的?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帮学生归纳问题来自哪些方面。
1.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教材编排分析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表现,它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许多伟大的发明创造,都是由问题开始的,试想,如果当初牛顿对从树上落下的苹果和常人一样习以为常,熟视无睹,不能产生问题的话,著名的“万有引力”不知何时才能被人类发现。
大凡成功的科学家无不具备良好的问题意识,他们不失时机地从各种现象、各种活动中,敏锐地捕捉问题、发掘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为人类打开一扇又一扇“智慧”之门。
儿童也是很爱提问题的,从他咿呀学语开始,在孩子的眼中,整个世界都是新鲜的,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孩子不断地提出问题,但绝大多数是很天真的,因为孩子们提的大部分是浅层次的、杂乱的问题,他们关注的是某个物体的某个部分,是就局部提出问题的,不全面,也不具体,有很强的随意性,可就这种问题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越来越淡化,甚至有部分孩子已不怎么提问题了,这种状况是十分令人担忧的。
苏教版科学教材非常关注孩子的问题意识,着眼于孩子提问题能力的培养,并强调培养孩子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通过尽可能多地提问题,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观察,合理、有序思考的能力,进而增强孩子的问题意识。
教材以“问题从哪里来”的核心共分三个板块来引导学生从三个不同途径提出问题,进而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第一板块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进而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第二板块在动手做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第三板对通常的说法、流行的说法产生怀疑。
(展示一段科学史,伽利略问题的产生,是对权威的质疑和挑战,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但正是有了这种勇气,伽利略提出了问题,才帮助人们获得了正确的认识。
)此外,在教材基础上增加第四个板块: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教学目标预设:基于此教学资源分析,本教学设计定位的教学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质疑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亲手操作等方式,经历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逐步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科学三上《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是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学会提出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课文通过生动的实例和有趣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三年级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于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有一定的认知。
但是,他们可能还没有形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对于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并通过实例和故事,让学生了解到问题的价值,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例和故事,了解到问题的价值,学会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提出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2.教学难点: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故事和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到问题的存在,激发他们提出问题的兴趣。
2.讲解:讲解问题的定义和价值,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能够对问题进行探究和解决。
3.实例分析: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如何提出问题,如何解决问题。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问题的价值和提出问题的习惯。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2.科学知识:知道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对某些不对的结论可以大胆怀疑,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观察和实践提出适当的问题。
三、教具准备:课件、密封罐养好的小草、纸飞机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游戏引入。
(1)吹塑纸摩擦后帖在黑板上;(2)两个同学拔河比赛(一个较大,一个较小),猜一猜谁会赢,第一局大个子赢,第二局小个子赢----增加阻力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记录划“正”,看谁提的问题最多3.“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揭示课题,读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1.请同学们小结刚才你们是怎么发现问题的?---通过观察(板书:观察)2.说一说你平时在什么场合发现过哪些问题。
3.组织科技小制作---玩纸飞机,在小制作中同学们一定会发现更多的问题,下面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
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
2)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放飞机比赛。
3)小组长做好记录,把同学们在玩纸飞机发现的问题记下来。
4)组长汇报同学提的问题,评一评谁提的问题最有意义。
附玩纸飞机的问题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其他问题:4.统计班级提的问题,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发给“小科学家”荣誉。
5.小结刚才是怎么提问题----问题来自哪里(三)总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游戏、科技小制作中,认真观察,开动脑筋,注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这就是科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认识空气单元知识点1. 像粉笔、水一样,空气也占据一定的空间。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质疑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亲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经历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逐步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教学重点: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质疑流行说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难点:在怀疑一些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 ;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 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我好奇:1、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2、金鱼睡不睡觉?3、鸽子是怎么认识路的?学生回答:二,问题从哪里来法布尔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 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 ,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一)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 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2,想一想:让我们走进熟悉的厨房,看看能提出多少问题。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解答问题,将自己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
知道对其他探究结果提出质疑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了解合理怀疑是科学进步的动力。
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2.1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2.3 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1 想知道,爱提问。
1.2喜欢大胆想象。
1.3愿意合作与交流。
1.4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2 感受并体验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二、教学目的:科学知识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
过程与方法1.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
2.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爱提问是一种好品质。
2.意识到有些结论是不对的,可以大胆怀疑。
三、学习成果:预计学生能够:●知道问题可以有多种来源●能针对某一特定的观察、制作情境,提出问题。
●能对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四、学习成果评价:概念发展五、学习材料:栽种的小草或蜗牛、蚂蚁等、长方形的纸、做好的纸飞机、搜集一些科学家对已有结论提出怀疑的故事、洗洁净、洗洁精、甘油、肥皂、洗衣粉、水、吸管、量筒、铁丝。
六、教学步骤:教学步骤互动性质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二次备课集中话题1.讲述:想一想,你从幼儿园到现在,都提过哪些问题?学生踊跃发言。
讲述: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心的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我们要不断地从爱提问发展为会提问,1.让学生意识到提问题并不是很困难的事,其实他们经常在提问。
探索一、让儿童理解怎样“在仔细观察各种现象的过程和调查中,提出问题”。
1`。
(出示栽种的小草)讲述:这棵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已经有半年了,你感到惊奇吗?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积极提问。
简单小结。
二、帮助儿童理解怎样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1.提问:你们会折纸飞机吗?讲解纸飞机制作方法。
学生每人做一架纸飞机。
提问:你们在做纸飞机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5,学生提问。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和掌握提出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从爱提问到会提问。
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爱提问。
能对一些流行的说法、观点大胆质疑。
能在动手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积极探究,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
对流行的一些说法、观点不盲目相信,能合理怀疑。
感受并体验到科学并不神秘,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二、新授:懂得怎样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一)在仔细观察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
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法布尔的事迹为例,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
介绍读物《昆虫记》。
2、出示校园一角图片,讨论我们在观察校园里的生物时,大家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呀?(交流:如蚯蚓喜欢黑暗潮湿的地方吗?栽在密封罐里的小草靠什么存活下来?)3、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二)对一些流行的说法提出怀疑。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苏教版科学三上《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案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通过观看、实践,在活动中发觉问题并提出问题,给某些结论提出疑问。
2.科学知识:明白问题来源于生活,科学就在我们周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意识到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同培养学生对某些不对的结论能够大胆怀疑,并通过实验得出正确结论。
二、教学重点:通过具体的观看和实践提出适当的问题。
三、教具预备:课件、密封罐养好的小草、纸飞机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游戏引入。
(1)吹塑纸摩擦后帖在黑板上;(2)两个同学拔河竞赛(一个较大,一个较小),猜一猜谁会赢,第一局大个子赢,第二局小个子赢----增加阻力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请同学们记录划“正”,看谁提的问题最多3.“爱提问,是人类好奇天性的一种表现,也是科学探究活动的起点。
”揭示课题,读题。
(二)问题从哪里来?1.请同学们小结刚才你们是如何发觉问题的?---通过观看(板书:观看)2.说一说你平常在什么场合发觉过哪些问题。
3.组织科技小制作---玩纸飞机,在小制作中同学们一定会发觉更多的问题,下面的活动看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
要求:1)以小组为单位,每人自制一架不同类型的纸飞机。
2)每个小组各派一个代表进行放飞机竞赛。
3)小组长做好记录,把同学们在玩纸飞机发觉的问题记下来。
4)组长汇报同学提的问题,评一评谁提的问题最有意义。
附玩纸飞机的问题问题一:问题二:问题三:其他问题:4.统计班级提的问题,谁提的问题最多最有意义,发给“小科学家”荣誉。
5.小结刚才是如何提问题----问题来自哪里(三)总结。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同学们在平常的日常生活、游戏、科技小制作中,认真观看,开动脑筋,注意发觉问题提出问题并想方法解决,这确实是科学。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目标明白提问题既是人的本性,也是科学探讨的起点明白问题有多种来源,能够从观看、怀疑、制作中提出问题能针对特定的对象和进程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重点在观看、怀疑、制作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教学难点在怀疑一些流行说法的进程中提出问题激情导入谈话:同窗们你明白科学探讨的四个步骤吗?讲述:提出问题是咱们人类好专门性的一种表现,也是学科学、进行科学探讨的起点。
通过不断的提问题能够使你增加知识,人也会变得愈来愈伶俐。
明确目标:因此本课的题目是《教师板书》,学习目标是<见小黑板>成效预期:同窗们老师超级相信你们的水平,通过尽力都能超级好地达到本课的学习目标任务出示1 认真观看周围事物时提出问题自主学习:阅读课文。
讲解提问题法。
尝试就教室提问题展现交流:教师提问。
全班交流任务出示2 对一些流行说法提出怀疑教师教学:亚里斯多德于伽利略的故事提问:谁明白伽利略提出来什么问题?他又任何验证问题对错此刻老师给你一个流行说法:2012年地球要爆炸,请您提出一个问题。
师生交流。
任务出示3 在科学小制作中提出问题学生制作纸飞机。
展现飞法。
学生观看。
并对此进程提问题教师总结同时再次出示目标,一一对照检查检测导结检测工具:测试题检测方式:各自独立完成评判方式:教师出示“暖水瓶”要求提问题。
完成目标相应填空2,给出答案,互换评卷,相互打分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布置作业,宣布下课板书设计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问怀疑小制作观看题来源怀疑源。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
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时机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折飞机活动并提出问题
同学交流思考答复
课后拓展提出问题
教学反思。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质疑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丰富的信息、让学生亲手操作等方式,让学生经历问题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过程,逐步提高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
教学重点:在观察事物、动手操作、质疑流行说法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教学难点:在怀疑一些流行说法的过程中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法布尔的图片,读物《昆虫记》 ;厨房图片,校园一角图片,伽利略和比萨斜塔图片
2,同学们回家观察厨房,试着提些问题;选择校园熟悉的地方,仔细观察,记下想提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自然界中许多有生命的物体,并深入研究了水和构成我们的生活物质的材料, 大家一定积累了许多的问题. 这个单元我们就来总结一下大家的问题.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是《提出问题》 ,今天我们首先来看怎样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板书课题)
我好奇:1、为什么我走月亮也走?
2、金鱼睡不睡觉?
3、鸽子是怎么认识路的?
学生回答:
二,问题从哪里来法布尔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也得罪了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他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
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正因为他热爱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 的伟大事业.这成了他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作出自己独特的奉献.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昆虫记》不仅仅浸淫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那种精神就是求真,即追求真理,探求真相.这就是法布尔精神.如果没有那样的精神,就没有《昆虫记》 ,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一)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
1,介绍科学家是怎样提出问题的.出示法布尔的图片以课文中介绍的
法布尔的事迹为例, 指出可以像法布尔那样在仔细观察中提出问题.介绍读物《昆虫记》 .
2,想一想:让我们走进熟悉的厨房,看看能提出多少问题。
出示厨房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观察厨房后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如:锅盖上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 为什么用布包着锅的把柄就不烫手了? 洗碗盆放水时,水为什么会形成旋涡?)
学生回答:
3,仔细观察下图,看看谁提的问题多。
出示一些动物和花的图片,让学生小组讨论
比一比
组数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问题
个数
(二)在怀疑中提出问题.
伽利略与比萨斜塔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重的物体比轻的物体下落的要快.这符合人们的常识, 如玻璃弹子就比羽毛落得快. 伽利略认为: 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 所有物体下落速度都相同. 很多人反对这个观点,为了让人们相信,伽利略跑到比萨斜塔上扔下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 结果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于是伽利略胜利了. 这个故事很可能是没有
根据的.首先,当时没有理想的计时工具,伽利略发现摆的等时性时是用自己的脉搏记时的,可见当时科学仪器的缺乏.如果做这个实验,很难做到让两个球同时抛出,即使做到了同时抛出,落地时间也无法准确判断;其次,空气阻力会对球的下落产生影响, 玻璃弹子比羽毛下落得快就是因为空气阻力对羽毛下落的影响较大. 两个铁球受空气阻力影响,落地时间很可能不一样,实验结果对伽利略不利.所以,在伽利略本人留下的记录中,没有任何地方提到比萨斜塔实验. 实际上, 伽利略批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从逻辑推理开始的. 他设想一个重物 (如铁球)与一个轻物(如木球)同时下落,按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当然是铁球落得快,木球落得慢. 现在,试想把铁球与木球绑在一起,同时抛出,会发生什么情况呢?一方面,铁球和木球组成了一个比铁球更重的物体,应当下落的比铁球更快;另一方面,铁球下落被木球拖住,其速度应该介于铁球与木球之间.这样,从同一个理论推出了互相矛盾的两个结论,所以,亚里士多德的理论是值得怀疑的.正确结论应当是:下落速度与重量无关. 伽利略这位真正的近代实验之父,近代实验科学的创造者,并不满足于逻辑推理,他要用实验来验证他的设想. 但不是跑到比萨斜塔抛下两个铁球, 而是在室内用精心设计的斜面做实验.他做了很多不同坡度的斜面,斜面尽可能光滑.然后在不同斜面上滚下各种重量的铜球,他发现,物体从斜面上滚下,作加速度运动.但只要斜面坡度不变,无论什么重量的铜球滚下,加速度都一样;加速度与重量无关,但与坡度有关,斜面越陡,加速度越大, 斜面越平,则加速度越小.在极限情况下,斜面完全水平,加速度为零,物体若不受
外力, 他就应该永远沿直线作匀速运动,这实际上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如果斜面完全垂直,就相当于自由落体,这时加速度最大,但对无论什么重量的物体,加速度都一样. 伽利略做比萨斜塔实验这一传闻来自伽利略晚年的学生维维安尼, 他在写伽利略的传记中提到伽利略曾做此实验.但历史学家考证,没有任何理由表明伽利略做过这一实验.事实上,一位亚里士多德派的物理学家为了反驳伽利略,真的于 1612 年在比萨斜塔做了一个实验,结果表明,相同的材料但重量不同的物体并不是在同一时刻到达地面,伽利略在《两门新科学》中对此有一个辩护,意思是说,重量 1:10 的两个物体下落时只差一个很小的距离,可亚里士多德却说相差 10 倍.为什么忽视亚里士多德如此重大的失误却盯住我小小的误差不放呢?这也表明伽利略没有做那个实验. 值得一提的是,1586 年荷兰物理学家斯台文用两个大小不同重量比为1:10 的铅球, 让它们从高 30 英尺的高度落下,结果两者几乎同时落在地面的木板上,围观者可以听到两个铅球撞击木板时发出的声音.
1,教师讲解《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 学生讨论:你对哪些结论产生过怀疑?
2,你对哪些流行的说法有怀疑? 例如:金鱼喂太多会胀死因为它不知道自己是饥是饱. "冬虫夏草"就是冬天变成虫子,夏天又变成草的一种药材. 指导讨论,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在科学小制作的过程中,也能提出问题.
活动:请大家来作折飞机的游戏.折好飞机后飞一飞,看看你们能提出
什么问题?
例如:什么样的纸飞机会拐弯? 什么样的纸飞机飞得远? 什么样的纸飞机在空中停留时间长? 动动手,把你提出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们交流.
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题更重要。
三,小结如何理解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这句话: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
在观察中
提出问题
在怀疑中
在科学
小制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