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河中石兽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54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第24课《河中石兽》——清代纪昀【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转转一作:再转)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原文注释】①沧州南,一寺临【临:靠近。
】河干(gān)【干:岸边。
】,山门【山门:寺庙的大门】圮(pǐ)【圮:倒塌。
】于河,二石兽并【并:一起】沉焉【于之,在河里】。
阅【阅:经历】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
】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②一讲学家设帐【设帐:讲学,教书。
】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究:推究。
】物理【物理:事物的道理。
】,是【是:这】非木杮(fèi)【木杮:木片。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去:离开】?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湮:埋没。
】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颠:同“癫”,疯狂。
】乎?”众服为确论。
③一老河兵【河兵:巡河、守河的士兵。
】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盖:原来是。
发语词,连接上句或上段,表原因】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啮:本意是"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课文详解丨七下第六单元《河中石兽》24 河中石兽预习须知一、文学常识课文选自《阅微草堂笔记》,这是一本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的书,其中有不少都包含着作者的寄托和感慨。
二、作者简介及背诵提示纪昀(yún)(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
曾任《四库全书》总纂官,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二、主题概述本文通过僧人、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兽的下落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的事物虽有共同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与原理,且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事物表面现象而主观臆断的道理。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二石兽并沉焉古义:一起;今义:并且。
2.阅十余岁古义:经过,经历;今义:阅读。
3.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物理学。
4.是非木杮古义:代词,这;今义:对,正确。
5.盖石性坚重古义:句首语气词;今义: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6.求之下流,固颠古义:本来;今义:坚固。
7.但知其一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
(三)一词多义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众服为确论(认为)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形成)2.僧募金重修(重新)乃石性坚重(分量较大,与“轻”相对)(四)词类活用1.棹数小舟(名词作动词,划〔船〕)2.岂能为暴涨携之去(动词作名词,河水)(五)特殊句式1.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示被动)2.倒装句当求之于上流。
《河中石兽》课文《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一起来学习一下。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阅读训练】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三、课外文言文阅读:大言赵有方士好大言,艾子戏问之曰:“先生寿几何?”方士曰:“余亦忘之矣。
忆童稚时与群儿看伏羲①画八卦,见其蛇身人首,归得惊痫,赖伏羲以.草头药治,余得不死。
女娲之世,天倾西北,地陷东南,余时居中央平稳之处,两不能害。
②,因举一指伤其额,流血被.面而遁。
舜为父母所虐,号泣于天,经余门,劳而觞③之,力辞不饮而去。
姜家小儿钓得小鱼,时时相遗.,余以饲山中黄鹤。
”艾子唯唯而退。
俄而..赵王堕马伤胁,医云:“需千年血方可治之。
”下令求千年血,不可得。
艾子言于王曰:“此有方士,不啻数千岁,杀取其血,其效当愈速矣。
”王大喜,密使人执方士,将杀之。
方士拜且泣曰:“昨日吾父母皆年五十,东邻老姥携酒为寿,臣饮至醉,不意言词过度,实不曾活千岁。
艾先生最善说谎,王其勿听。
”赵王乃叱.而赦之。
(取材于明代陆灼《艾子后语》)【注释】①伏羲:神话传说中的三皇之一,蛇身人首。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23、【据理臆断】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
【臆断】,主观地判断。
二、文言知识积累:1、分析下列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①不亦颠.乎:通假字,“颠”通“癫”,疯狂。
②棹.数小舟: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划船。
③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词类活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④渐沉渐深耳.:古今异义,古义:罢了。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
⑤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今异义,古义: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种学科。
⑥二石兽并.沉焉:古今异义,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⑦阅.十余岁:古今异义,古义:经过,过了。
今义:阅读。
⑧是.非木柿:古今异义,代词,这。
今义:表肯定判断的动词。
⑨盖.石性坚重:古今异义,古义:发语词,因为。
今义:器物上有遮蔽作用的东西。
⑩但.知其一:古今异义,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但是。
⑪求.石兽于水中:古今异义,古义:寻找。
《河中石兽》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24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2、【山门】3、【圮】4、【阅】5、【求】6、【竟】7、【棹数小舟】【棹】8、【曳铁钯】【曳】9、【设帐】10、【尔辈不能究物理】【尔辈】【究】【物理】11、【是非木柿】【是】【木柿】12、【湮】13、【颠】14、【众服为确论】15、【河兵】16、【失石】17、【反激之力】18、【啮】19、【坎穴】20、【不已】21、【遂】22、【溯流】23、【据理臆断】【臆断】二、重点句子翻译: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翻译:2、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翻译:3、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4、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翻译:5、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翻译: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参考答案一、重点注释默写:1、【河干】河岸。
2、【山门】佛寺的外门。
3、【圮】倒塌。
4、【阅】经过,经历。
5、【求】寻找。
6、【竟】终了,最后。
7、【棹数小舟】划着几只小船。
【棹】,划(船)。
8、【曳铁钯】拖着铁钯。
【曳】,拖。
9、【设帐】设馆教书。
10、【尔辈不能究物理】你们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
【尔辈】,你们这些人。
【究】研究、探求。
【物理】,事物的道理、规律。
11、【是非木柿】这不是木片。
【是】,这。
【木柿】,削下来的木片。
12、【湮】埋没。
13、【颠】颠倒,错乱。
14、【众服为确论】大家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15、【河兵】巡河、护河的士兵。
16、【失石】丢失的石头,这里指落入水中的石头。
17、【反激之力】河水撞击石头返回的冲击力。
18、【啮】咬,这里是侵蚀、冲刷的意思。
19、【坎穴】坑洞。
20、【不已】不停止。
21、【遂】于是。
22、【溯流】逆流。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
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
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河中石兽》课文《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很多同学在学习的时候被其文言文的句式难住了,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带来河中石兽原文及翻译。
一起来学习一下。
《河中石兽》这篇课文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原文: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
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译文: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
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
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
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
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佩服,认为是正确的结论。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嘲笑说:“凡是丢失在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