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范本:3872-新媒体语言研究与汉语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22.04 KB
- 文档页数:3
论文: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探讨摘要:近年来,我国的信息化技术应用也更加广泛,信息的传播途径和方式日益丰富,我国也进入了新媒体发展时代。
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在向网络化发展。
在这种背景下,对于高职汉语言文学的教学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当前,网络环境下对于我国的传统汉语言文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如何正确利用新媒体提升汉语言文学的教学效果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重点研究的课题。
鉴于此,文章首先对新媒体环境对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1新媒体环境下高职汉语言文学教学工作存在的困境分析1.1网络语言的冲击网络流行语是新媒体时代下的产物,其形成于网络,来自于人们的网上交流,在长期使用中形成的一种“非常规”的语言形式。
网络流行语是以汉语言为基础,通过对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的改变而形成的一种创新型词汇。
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和广泛应用具有双面性,一方面,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一种创新,并将传统的汉语言赋予了新时代的活力,使其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被人们学习和接受,例如网络中常用的“喜大普奔”一词,其是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和“奔走相告”这四个成语的首字相结合形成的网络新词,这也使一些已经逐渐被人们遗忘的成语重获新生,并通过微信、微博或QQ等新媒体交流平台得到广泛传播。
另一方面,由于网络流行语是对传统汉语言文学的改编,所以对于传统汉语言的保护也形成了一定冲击,相较于我国传统汉语言文学语法结构和造词规律的严谨性而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随意性较大,有些甚至是对传统语言文学的恶搞,这对于我国传统的经典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时由于当前大部分高职学生的汉语言文学基础较差,加上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流行语的影响,导致其对汉语言文学学习的兴趣越来越低,这对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是十分不利的。
教学研究浅谈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方法徐京魅(湖南外贸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201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来说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而为了促进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可持续 发展,就必须对汉语言文学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和创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主要围绕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方 法进行简单的阐述,供相应的教师进行参考。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教学方法语言对人们的生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人们的沟通和交 流都需要它,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 展。
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兴起都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有一 定的冲击,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在进行汉语言文学教学 过程中就应该优化教学方法,适应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培 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一、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具体情况(一) 网络语言对了汉语言文学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工 作等各个方面,人们通过网络沟通慢慢形成的一些流行的语 言称为网络流行语。
这些流行语主要是以汉语为基础,然后 在对它进行语音、语法等方面的改造,最终形成深受年轻人 习惯的网络流行语。
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网络流行语是对 现代汉语的一种改革与创新,使这些枯燥的汉语言变得生动 有趣。
同时改造以后的汉语言更能表达人们的心情、特点,还可以反映社会上的一些现象等。
此外网络流行语有它独特 的特征,人们在使用过程中也能展现出自身个性化的一面。
因此在实际生活中越来越多人都借助一些新媒体网络平台进 行沟通交流,网络语言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色彩。
显 然网络流行语言的出现和使用在某种程度上也冲击了汉语言 文学的发展。
很多时候网络语言都是人们随意构造的词句,根本没有考虑语法结构、造词的要求等,所以现实生活中人 们使用的一些网络流行语中有很多事不够科学合理的,而年 轻的学生正是使用网络媒体比较多的群体,网络流行语言的 产生会影响他们关于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很多时候他们会将 网络流行语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这样他们学习的汉 语言文学就缺乏规范性和严谨性,这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 展是十分不利的。
100302 学科教育论文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优化策略汉语言作为人们交流、互动的重要载体,如今其发展已逐渐呈现出国际化的趋势。
网络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出现,汉语言文学的教育体系,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均具有了新的特色。
本文就新时期汉语言文学的发展问题展开了研究与讨论。
一、新时期网络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的困境1、网络流行语的冲击网络流行语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日益普及的情况下,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的基础上,在通过网络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并流行的语言。
其主要在汉语言词汇的基础上,通过语法结构、用语习惯等的改变,从而形成了幽默诙谐的网络流行语。
一方面,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汉语言的一种创新,将部分汉语言赋予了个性化的特点。
能够更加形象生动的反映生活中、社会上的部分现象与问题。
比如网络流行语“喜大普奔”,其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成语的缩略形式,体现了一种愉悦、激动的心情。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具有新的特点,其表现出了跨越时空、数字化、网路化的特点。
实践中,越来越多的人们习惯于通过微信、QQ、微博等现代多媒体网络平台交流与互动,网络语言的出现使人们之间交流更加多样化与富有活力。
[1]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出现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不利因素。
因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有时往往与严格的汉语言语法结构、造词规律有不符合之处,未遵循正确的汉语言用语规范。
对于汉语言文学的发展具有消极的作用,尤其对于正处于学习、贮备知识的青少年而言,会对其使用正确汉语言的习惯产生一定的误导,在一定程度上更不利于传统文化的弘扬与发展。
[2]2、受众地位和作用的变化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与以往相比较而言,使得受众地位和作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实践中,人们在交流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依赖于电子传媒载体,随着网络流行语的形成,人们使用汉语言的方式与习惯体现出更加随意的特点。
在多媒体的影响下,部分人往往出现了提笔忘字的现象,传统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与汉字魅力逐渐被人们忽视。
新媒体教学汉语言文学范文随着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动下,互联网已经深入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但是,汉语文文学是我国民族文化发展和传承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教育的重要结晶,在我国民族语言文化的发扬光大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因此,在新媒体环境的冲击下,汉语言文学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阻碍和限制,教师必须认清当前的教学形式,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不断接触外界的新事物,时刻与时俱进,坚持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才能确保自己的课被学生接受和喜爱,学生的课堂兴趣和爱好才能被调动起来,最终让学生充分喜欢上汉语言文学课堂,从而达到十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一、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一)教学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新媒体环境下,文化交流形式多种多样,学生接触的信息内容也非常丰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和课堂来获取专业的知识,教学内容在很大程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求,很多学生的思想以及观念,已经与课堂内容大相径庭。
学生并不认可课堂上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多以理论为主,教师在课堂上又缺乏最新的资讯和信息,学生会逐渐感受到课堂的无趣、乏味,久而久之,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学科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时常表现出不感兴趣、无精打采。
且现代大学生接触到新媒体的机会很多,能通过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获取大量的外界信息,大学生的思维和思想观念都逐渐受到网络的冲击,发生了一些改变。
学生阅读习惯发生了变化,原有的图书馆学习方式、书本学习方式,逐渐变得碎片化。
这些都表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社会不断变化发展的需求,汉语言教学模式出现明显的脱轨,无法形成全面的知识习惯,学生也无法形成专业认知思维系统。
(二)网络词汇、新潮用语对汉语言教学的冲击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交流和信息传递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重要途径和方式,学生基本也都能接触到网络用语,在大集体的交互环境中,语言形式不断地变更和刷新,使用对象非常庞大的网络群体,为了进一步提高交流效率,在交际的过程中,能更加准确和快速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从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与转变、利用新媒体提升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
通过对各种教学策略的讨论,探讨了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开展汉语言文学教学。
结合实际案例和研究成果,总结了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展望了未来在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方向。
这对于提高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影响,传统教学模式,转变,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总结,展望。
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
在这样的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也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创新和改进,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助力他们获得知识的方法。
在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导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获取信息的能力,他们习惯于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新知识。
教师需要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更多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利用新媒体,教师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
在课堂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背景和内涵。
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和研究,提高他们的文学理解能力和创造力。
新媒体环境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教师和学生需要共同努力,不断探索适合新媒体时代的教学策略,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正文2.1 新媒体环境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新媒体的普及和发展为汉语言文学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多样的资源。
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研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全球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已经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汉语言文学教学也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背景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
一、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在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文学教学往往侧重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鉴赏,忽视了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的培养。
应当通过引入更多实际案例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作品创作比赛,或者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学生的作品,让学生们的文学作品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认可。
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也需要随之更新。
应当引入更多与当代社会和文化相关的文学作品,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和文化变革。
还可以注重对一些热门话题和社会现象进行剖析和讨论,使学生在学习汉语文学的过程中更好地接触和理解当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在新媒体时代,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更加注重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的文学教学通常采用讲述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困难和兴趣缺失。
应当通过引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学习资源。
可以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书籍、数字影像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和介绍不同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
这样一来,学生将能更加直观地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与风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和审美情感。
在新媒体时代,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数字化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教学资源。
学校和教师可以通过建设在线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多样的学习资源。
学生可以在校内或校外,通过网络学习平台进行文学作品的学习和交流,也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分享学习心得和体验,促进学生之间的文学交流。
尊敬的XX大学教育研究基金会:您好!我是来自XX大学教育学院的一名教师,主要从事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在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我发现教师语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它却常常被忽视。
因此,我希望能够得到您的支持,开展一项关于“教师语言研究”的课题,以期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研究背景教师语言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使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它不仅承载着传授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的重要功能,还具有激励、鼓舞、调控等作用。
然而,当前教师语言的研究却相对滞后,大部分教师对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教育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教师语言的特点、功能、影响因素等方面的探讨,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具体目标如下:1. 分析教师语言的特点,为教师提供更具针对性的语言表达指导。
2. 探讨教师语言的功能,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运用语言实现教育教学目标。
3. 研究教师语言的影响因素,为教师提供有效的语言表达提升策略。
4. 结合实证研究,探索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全面探讨教师语言的各个方面。
具体包括:1. 收集国内外关于教师语言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 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法,收集一线教师的语言表达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
3.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教师语言案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优秀教师的语言表达技巧。
4. 结合实证研究,探索提高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取得以下成果:1. 形成一套系统全面的教师语言特点、功能和影响因素的分析框架。
2.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教师语言表达提升策略,为教师提供实践指导。
3. 发表相关论文,推动教师语言研究的发展。
4. 为我国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做出贡献。
五、申请经费为确保研究的顺利进行,特申请以下经费:1. 购买相关书籍和资料,费用约5000元。
新媒体时代高校语言学研究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语言学研究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和应用提出了新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时代高校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并提出解决新媒体时代语言学研究面临的挑战的方法。
首先,新媒体时代高校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得人类的语言活动更加多样化和复杂化。
社交媒体、博客、微博等数字平台成为人们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人们不仅能以文字形式进行交流,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情感。
由于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高校语言学研究应该扩展研究的范围,重点关注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现象。
例如,研究社交媒体上的网络用语和网络文化,可以了解人们在网络交流中的语言习惯和特点;研究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语言表达方式,可以揭示新媒体对传统语言规范的冲击和影响。
这些研究对于开展语言规划和语言教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次,新媒体时代高校语言学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新媒体时代的语言形式更加多样,有些形式甚至无法被传统的语言学理论所解释。
例如,网络用语、表情符号、网络流行语等都是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现象,需要研究者开展相关研究,以揭示其语言规律和社会意义。
其次,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研究需要使用大规模的数据和科技手段进行分析,而这种分析方法与传统的语言学研究方法有所不同。
高校语言学研究者需要学习并掌握数据分析、机器学习等相关技术,以应对新媒体时代语言数据的分析和处理。
针对上述挑战,高校语言学研究者可以采取一些解决方法。
首先,紧跟新媒体时代的发展动态,关注和研究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现象和特点。
通过大规模的语料库收集和整理网络语言数据,构建新媒体语言学数据库,为学术界和社会提供可靠的研究基础。
其次,加强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利用跨学科的优势,开展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研究。
例如,与计算机科学、数据科学等学科合作,探索新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以更好地解读和理解新媒体时代的语言现象。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摘要】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从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教学内容设计、新媒体工具应用、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进行总结和展望,提出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结合传统教学方法和新媒体技术,更加灵活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汉语文学作品。
建立更新的评价体系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汉语言文学的深入理解和热爱,为汉语言文学教学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影响、内容设计、工具应用、评价体系、教学方法、总结、发展方向、展望1. 引言1.1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策略分析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汉语言文学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
对于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进行策略性的分析和调整。
新媒体的出现给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和机遇。
学生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获取信息和知识,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教师需要积极借助新媒体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内容设计也需要与时俱进。
教师可以结合网络资源、多媒体资料等教学材料,设计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在新媒体工具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应用方面,教师可以借助视频、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和交流,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新媒体环境下的汉语言文学教学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和方法,结合新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新意识。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真正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教学需求,推动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发展。
2. 正文2.1 新媒体对汉语言文学教学的影响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汉语言文学教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语文教育领域的跨媒体课题申报《语文教育领域的跨媒体课题申报》一、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教育内容,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然而,当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普遍存在厌学、被动学习、学习效果不佳等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跨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表达和接受方式,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语文教育中。
本课题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将跨媒体教学应用于语文教育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研究目标本课题的研究目标是:1. 综合分析当前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学生在跨媒体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明确跨媒体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优势与局限。
2. 设计并实施一套有效的跨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合理运用多种媒体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 通过实验研究,比较实施跨媒体教学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语文学习效果,验证跨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
4. 提出针对跨媒体教学在语文教育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为其他语文教育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1)跨媒体教学在语文教育中的理论基础:综述跨媒体教学的相关理论和研究现状,明确其在语文教育中的应用前景和困境。
(2)跨媒体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设计一套完整的跨媒体教学模式,包括教学内容的选取、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教学策略的制定等,并进行实际教学活动的实施。
(3)跨媒体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实验研究,比较实施跨媒体教学的班级与传统教学班级的语文学习效果,分析跨媒体教学在提高学生语文能力方面的实际效果。
(4)教学策略和方法总结: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总结和归纳语文教育中跨媒体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为其他语文教育者提供借鉴和参考。
2. 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搜集相关的文献资料,对跨媒体教学的理论基础进行综述,明确语文教育领域中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系统分析法:通过对多媒体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的分析,明确其优点和不足之处,寻求改进和创新。
基于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教学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育领域也不例外。
尤其是在高校教育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普通话训练》课程作为高校语言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帮助学生提高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和语音语调准确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存在着教学资源有限、互动性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采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普通话训练课程教学探究,旨在借助新媒体技术的优势,提升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提升。
结合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和普通话训练课程的教学目标,探索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为普通话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旨在探究基于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教学应用效果,深入分析新媒体技术对普通话训练课程的促进作用和影响,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如何有效整合新媒体技术,提升普通话训练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质量;二是研究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具体运用方式,探究其优势和不足之处;三是分析学生对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和反馈情况,探讨教学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可以全面了解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推动普通话训练课程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有益参考,促进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和教学效果的根本改善。
1.3 研究意义普通话训练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基于新媒体技术的教学模式在普通话训练中的应用,对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语音准确性和语感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深入探讨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总结和展示新媒体技术对普通话训练课程的促进作用,为高校普通话训练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基于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教学探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新媒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高校教育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和课程中,其中包括《普通话训练》课程。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技术在高校《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教学应用,以及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应用新媒体技术包括互联网、移动通信、数字媒体等多种形式,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多媒体教学资料的应用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制作语音、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料,包括语音录音、视频剪辑、音频编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标准的普通话发音和语调,并能够模仿和练习。
2. 网络资源的利用教师可以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利用互联网资源,寻找相关的听力练习、口语表达等学习资料,为学生提供更加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普通话的语音、语调和语音语调。
3. 移动学习工具的应用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教师还可以借助移动学习工具,设计普通话训练的移动学习软件或APP,使学生能够在课余时间随时随地进行普通话训练,增加学习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二、新媒体技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影响新媒体技术在《普通话训练》课程中的应用,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影响: 1. 提高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料和网络资源,教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和丰富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普通话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2. 促进语音语调的准确模仿借助多媒体教学资料和移动学习工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准确地感受到标准的普通话语音语调,为他们的语音模仿和表达提供更加有效的帮助。
3. 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趣味性大的学习内容,例如语音评测游戏、口语对话练习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新媒体下的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摘要:随着“一带一路”的提出和2015年“互联网+”成为国家战略,汉语国际教育面临着新的变化和机遇。
依托于数字化网络互动传播的新媒体,己全面进入对外汉语课程教学之中。
新媒体主要以电脑、移动通讯设备等为终端,通过搭建网络平台、运用即时通讯软件、分享互联资源等方式向用户提供最新资讯与互动空间,线上对外汉语教学用此突破在教学空间、时间上的约束。
借此开拓汉语教学全球化传播新途径,对其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线上教育;对外汉语教学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是新形势下对外汉语未来发展方向,而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和新媒体为汉语教学现代化提供了技术支持。
生源影响对外汉语教学模式,线上学习网站继创建以来不断发展与使用,线上汉语教学平台便成了为不同需求的汉语学习者最便捷的选择学习渠道,其教学方式帮助了许多身在海外身边却苦于没有学习资源和环境的学员们拥有了本土汉语环境的沉浸式体验。
中文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与新媒体的新技术、新产品相结合,更好地适应未来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新媒体下的线上汉语教学类型近几年学习汉语的人群日益扩大,除了留学生之外,相当大数量的外国人以商业、旅游目的或者随行者身份来到中国,因此,目前国内外汉语教学除了主要集中在接收留学生的国内高等院校、孔子学院、国家汉办、中学国际部之外,更多不同年龄、国家、学习目的的学习者无法有正规学校教学课程相适应,他们集中在国内社会办学、语言机构、商业性培训机构等。
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以乐趣、商业需要、家族传承等原因,在各自的国土上学习汉语。
利用新媒体进行线上对外汉语教学,正好顺应了这一时代趋势。
最常见的线上汉语教学类型包括网络一对一教学、公开课直播教学、录播教学等。
1.网络一对一教学网络一对一教学采用WebEx、Skype等新媒体平台建立新型线上教学。
通过即时通讯软件将线上教师和学生联系到同一网络教室空间,这种方式打破了传统线下课程对时间地点的限制,弥补了录播视频的教学单向性和非互动性,学生与教师可以及时沟通交流,保证了用户体验。
新媒体语言研究与汉语教学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一种全新的带有强烈冲击力的新媒体语言随之而来,而且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大量的新媒体语言已广泛应用并深入人心,它为汉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言语材料,也且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反映时代气息。
新媒体语言对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对汉语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二)课题界定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指的是诸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
新媒体语言是由新媒体传播中呈现的混合类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字母、等书写符号和表情包、动态图、图标、图片等。
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与其相关的生活用语大量产生,学者开始了对媒体语言研究;2000年,博客兴起,微博广泛使用,开启了“全民造语”的时代,大量媒体语言从线上走到线下,并被固化在我们的语言表达中;2011年,手机媒体发展,微信诞生,这一阶段的新媒体语言不仅占领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交高地,而且广为主流媒体所应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新媒体语言研究状况在其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媒体语言都引起了语言学家们广泛关注,研究蜂起。
新媒体语言研究肇始于1990年,到目前为止,有于根元、郭熙、范开泰、周洪波、詹伯慧等学者开展了基于“第四媒体”的网络语言研究,由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发展到网络语言词汇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体、认知、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研究;有孙源、刘玲妙、韩绪茂等一批年轻学者则试着从社会、文化,甚至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阐释;有姚喜双、唐海龙、赵雪等学者梳理了新媒体语言发展历程,其中唐海龙认为新媒体语言的发展正处于井喷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赵雪汇总了新媒体语言研究成果,从手机语言和网络语言两方面归纳了新媒体语言特征;徐莉教授前瞻地提出了随着新媒体语言的发展,一门新的独立的语言学理论——媒体语言学正逐步形成。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
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
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
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
新媒体新技术支持教与学创新研究课题名称:新媒体新技术支持教与学创新研究关键词:新媒体新技术教与学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课题类别:专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课题设计论证一、选题背景:当今是人类步入信息、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以前落后的教学方法急需引入信息技术已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要求。
因为现如今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讲书写”难以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教育现代化不能离开现代先进的教学技术手段,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新技术、新媒体,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新技术、新媒体因其具有图片、声音、影像结合的特点,能使课堂教学显得更加生动、形象、直观。
所以它可作为较佳的教学辅助工具。
巧用新技术、新媒体能使课堂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各具魅力。
新媒体技术教学手段的运用,极大地拓展了教学的空间,丰富了课堂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
但是,无论计算机技术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知识和基本功,还必须熟悉和掌握新媒体教学,将新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法有机的结合,在课堂上找准使用新媒体的最佳时机,把握好“度”和“量”,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功能,从而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二、理论依据:在大力推进课改的背景下,开展多种教学媒体协调教学中自主探索发展学习的实验研究,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有待研究的任务。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
我是一名热衷于教育事业的中学教师,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教师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希望申请开展一项关于“中学教师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的研究,以期提高我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首先,教师的语言是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教师的语言不仅传递知识,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大的原因就是教师的语言缺乏吸引力。
因此,我希望通过研究教师的语言,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其次,教师的语言还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有研究表明,教师的语言清晰、简洁、富有逻辑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此外,教师的语言还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通过这项研究,我希望能够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为了开展这项研究,我将采用问卷调查、课堂观察、访谈等方法,收集教师语言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的相关数据。
在数据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我将探索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效果的影响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
如果能够获得批准,我将全身心投入到这项研究中,以确保研究成果能够为提高我国中学教学质量做出贡献。
同时,我也将积极参与相关学术交流活动,将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广泛的领域。
最后,我真诚希望校领导能够支持我的申请,给予我这个机会,让我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多的贡献。
此致
敬礼!
申请人:[您的姓名]
申请时间:[申请日期]。
尊敬的评审专家:您好!我是一名汉硕研究生,非常荣幸有机会向您提交我的科研立项申请书。
在我国汉硕研究领域,我注意到当前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中的教学方法、教材开发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然而对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因此,我希望通过本次科研立项,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国际间的交流日益密切,学习汉语的人数逐年增加。
然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具有一定难度,学习者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才能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然而,目前针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研究却相对较少,这使得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指导。
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二、研究目标本研究旨在探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分析这些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为汉语国际教育提供有益的教学建议。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首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进行梳理和分类;其次,设计问卷调查,收集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和学习效果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学习者进行个案研究,深入探讨学习策略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将得出以下成果:(1)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策略分类及特点;(2)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机制;(3)针对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建议。
五、研究进度安排第一阶段:文献研究(1个月),对现有文献进行梳理,确定研究框架。
第二阶段:问卷调查与实证研究(2个月),设计问卷,收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第三阶段:案例研究(1个月),挑选个案,深入分析学习策略对其学习效果的影响。
第四阶段:撰写论文(1个月),整理研究结果,撰写科研立项申请书。
六、经费预算本研究预计需要经费1万元,主要用于购买问卷调查系统、数据统计分析软件以及相关书籍和资料。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汉语言习用研究新媒体发展背景下汉语言习用研究一、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习用面临的机遇(一)新媒体技术给汉语言习用带来便利。
新媒体网络在给人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便利与智能化的同时,也使得人们对之越来越依赖。
对于汉语言习用而言,网络已经成为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体系。
在汉语言习用中,学生与教师通过网络平台查找与浏览学习中所需的各种资料,通过光盘、录像、下载等媒介载体进行汉语言的学习,大幅减少查找资料和保存资料的时间。
同时,查找到的资料还可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分享与交流,从而丰富学生的知识,给学生学习汉语言带来便利,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二)新媒体网络资源丰富了汉语言习用的知识库。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并渗透到教育的方方面面,互联网资源成为当前高校汉语言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校教师可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资源,与教学大纲相结合,进行严格、合理的编排,形成汉语言知识库,并利用新媒体将丰富的、多样化的汉语言教学资源展现给学生。
例如,在强化汉语言口语知识练习的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提供诸多名家口语集锦,展开相关的练习解读,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将汉语言知识库中的资源融合内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
(三)新媒体技术有助于增强汉语言教学的互动性。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交流的形式和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继而给汉语言教学和习用带来潜移默化的作用。
由于学生与网络的接触非常频繁,因此,教师在运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汉语言教学时,可以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相关的探讨,从而在教学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性。
二、新媒体背景下汉语言习用面临的挑战(一)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给汉语言带来的影响。
在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网络流行语对汉语言产生感染性的影响。
新媒体发展背景下的网络流行语,它所流露的是现时青年人对个性的探索,他们力求在语言方面標新立异。
相对于汉语言来说,网络流行语更能表达青年人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也更能引起使用群体的体会与共鸣。
网络流行语的大量涌现,一方面,一定程度上能够增加现代汉语的词汇量,丰富人们在网络交流平台上的沟通与交流;但另一方面,个性十足、花样百出的网络流行语也会对传统汉语言文字产生极大的冲击,导致现代汉语的使用和传播出现不规范的现象。
新媒体语言研究与汉语教学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一)问题的提出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极大地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社会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一种全新的带有强烈冲击力的新媒体语言随之而来,而且发展速度非常之快,让人应接不暇。
大量的新媒体语言已广泛应用并深入人心,它为汉语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了鲜活的言语材料,也且有助于在教学实践中充分反映时代气息。
新媒体语言对汉语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对汉语语言学理论发展的影响应该引起重视,值得深入研究。
(二)课题界定新媒体又称“第五媒体”,指的是诸如网络、手机短信、移动电视、桌面视窗、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等。
新媒体语言是由新媒体传播中呈现的混合类符号系统,包括文字、字母、等书写符号和表情包、动态图、图标、图片等。
1994年,我国接入互联网,与其相关的生活用语大量产生,学者开始了对媒体语言研究;2000年,博客兴起,微博广泛使用,开启了“全民造语”的时代,大量媒体语言从线上走到线下,并被固化在我们的语言表达中;2011年,手机媒体发展,微信诞生,这一阶段的新媒体语言不仅占领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社交高地,而且广为主流媒体所应用。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新媒体语言研究状况在其发展历程中,每一个阶段的媒体语言都引起了语言学家们广泛关注,研究蜂起。
新媒体语言研究肇始于1990年,到目前为止,有于根元、郭熙、范开泰、周洪波、詹伯慧等学者开展了基于“第四媒体”的网络语言研究,由收集整理网络语言发展到网络语言词汇研究,从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语体、认知、社会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研究;有孙源、刘玲妙、韩绪茂等一批年轻学者则试着从社会、文化,甚至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阐释;有姚喜双、唐海龙、赵雪等学者梳理了新媒体语言发展历程,其中唐海龙认为新媒体语言的发展正处于井喷阶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赵雪汇总了新媒体语言研究成果,从手机语言和网络语言两方面归纳了新媒体语言特征;徐莉教授前瞻地提出了随着新媒体语言的发展,一门新的独立的语言学理论——媒体语言学正逐步形成。
有代表性的观点,诸如王进安认为新媒体语言既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也对汉语的规范形成了极大的挑战,破坏语言规则和交际规则,必须对其进行必要的引导和规范,对于新媒体语言存在的问题,可以通过行政手段和社会手段两方面加以规范。
普遍的看法是,新媒体语言整合并运用了以往与互联网有关的所有语言资源,不但发展迅速,而且影响越来越大,新媒体语言的存在不仅没有动摇汉语的根基,反而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
更为可贵的是,语言界和非语言界都在关注新媒体语言,从语言规范、语言文明,到网络舆情控制,及新媒体语言行为的恰当性分析等等,百家争鸣、一片繁荣。
我们应该继续密切关注新媒体语言在2017年后的发展态势,分析其特征,揭示发展规律。
(2)新媒体语言研究在汉语教学应用中的研究状况新媒体语言虽然有它不成熟、不规范的一面,但是它却是鲜活的、重要的、普遍的语言形式,它表现社会最及时,反映社会最灵敏,既是人们的交际媒介,又记录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社会、文化发展历程。
新媒体语言以其多样性、模糊性、应用性、新闻性、及时性、文学性和广泛性丰富了汉语的表现力,它也正在以其“高度创新”的态势改变着整个社会语言环境。
聂桂兰、刘洪、宁方民等学者在2007年就提出:语文教育遭遇网络语言不可避免,语文教师应该勇敢地接受挑战, 本着积极主动的教学态度, 直面新生事物, 采取立足现实、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 帮助学生学会甄别“活的语言”, 提高学生语言鉴赏的能力, 培养学生使用网络语言的规范意识。
越来越多的高校汉语教师明显感觉到新媒体语言以其便利的平台、丰富的语料、操作性强等特征对提高高校现代汉语教学及实践效果有强大的影响,及时科学地开展新媒体语言研究,更好地使之为高校汉语教学和实践服务之意义重大。
据统计,目前,已有教师尝试着用新媒体语言去嫁接语言教学,比如:徐莉在《媒体语言与外语教学》中阐述了媒体语言研究对外语教学及外语语言理论研究的影响,据统计显示,新媒体语言研究与汉语教学这一研究尚属空白,因此,了解、研究、规范和引导新媒体语言,提高汉语教学实践效果,是高校汉语教学工作者一项迫在眉睫的使命。
(四)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选题对促进语言教学研究、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和意义如下:充实教学内容,优化知识结构。
语言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语言技能,而教材总存在时代滞后性的不足。
课堂教材教授的语言理论要同语言实践相结合,生活中语言,包括新媒体的语言是最真实的语言材料。
语言理论要用之于语言实践,同时语言实践也推动语言理论的发展与完善。
运用社会语言学和语用学理论分析、探索汉语事实,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下鲜活的语言,也是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应有之义。
探索新媒体语言理论,用于社会生活实践。
语言教学,不仅教给学生系统的语言理论,还要训练他们用语言材料验证、探索语言理论,并用之于丰富汉语表达形式,成功在进行社会交往实践。
言语交际不仅要吐字清晰、合乎语法,更要恰当、得体,注重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媒体语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语言材料和规则,不断发展的语言理论,应该是来自生活,指导生活,学活用活,揭示言语交际规律,提高交际效果,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积极参与,扣住新媒体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推动教学改革。
充分吸收西方现代语言理论成果,充分继承中国传统的言语交际理论,针对新媒体语言的新现象、新特点、新趋势,积极探索,不断推动汉语学科的发展,将研究成果写入讲义,引入课堂,师生共同调查研究,培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研究创造力。
教师研究教学,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编写讲义,争取在教学研究方面取得丰厚的成果。
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一)课题理论依据1、社会语言学理论。
新媒体语言属社会方言,我们将以社会语言学理论为依据,从两个方面领域进行探索:一是社会生活的变化引起语言(诸因素)的变化,其中包括社会语境的变化对语言要素的影响;二是从语言(诸因素)的变化探究社会(诸因素)的变化。
2、符号学理论。
新媒体语言是由新媒体生成的混合类的符号系统。
是交际使用的符号之一,是携带意义的感知,本课题拟对新媒体语言表达意义的。
3、传播学理论。
语言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个里程碑,网络的出现将人类社会推向数字化信息时代,新媒体语言是当下人际间交际与传播最为得力的工具,在交际(传播)中运用广泛并且十分重要。
(二)研究目标1、发现其新媒体语言材料的形成、结构、发展趋势等规律;2、揭示其社会、心理、文化的深层基础;3、厘清新媒体语言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即新媒体语言如何推动社会的法制化、民主化等现代化进程。
4、探索学校教师与领导、教师之间、师生之间新媒体语言交际的规律。
(三)研究内容1、新媒体语言的特点,如短信语言、QQ语言、微信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特点。
2、新媒体语言的规范性研究,如新媒体语言的不规范现象及其解决办法。
3、新媒体语言的社会性分析,如亲友、同事、同学、师生、上下级、陌生人等沟通问题。
4、新媒体言语行为分析,如评价、道歉、批评、鼓励等,新媒体语言对汉语应用实践的影响。
(四)研究假设本课题旨在从高校汉语教学角度出发,对新媒体语言进行研究,揭示新媒体语言对汉语教学及汉语语言理论研究的影响,关注新词新句,优化教材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探索新媒体语言理论,拓宽语言学研究范围。
(五)创新之处1、在总结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新媒体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特点,优化汉语教材,提高教学效果。
2、对新媒体语言行为进行分析,并对规范新媒体语言提供建设性意见。
3、开展对新媒体语言学的理论研究。
三、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一)研究思路:本课题的研究思路:搜集新词新句——分析新媒体汉语言特征——调查研究新媒体语言行为——揭示新媒体语言发展规律——为引导新媒体语言研究成果推动汉语教学改革、提高交际效果。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
对国外经典的交际学、语用学论著学习、研究,了解语用学研究的已有成就和发展趋向。
对我国关涉言语交际的历史文献进行搜集、筛选、研究,了解我国历史上传统的、零散的语言交际理论。
2、定性法。
一是对历史文献进行研读,从中总结出语用思想或语用原则,根据现实收集的预料作修正或补充。
二是搜集的现实生活语料进行定性分析,并得出其规律性特征,使之与汉语语用原则相互验证。
3、调查法。
在语言行为研究中,针对具体的、个别的言语交际方式和话语,涉及问卷,选取人群,进行一定范围问卷调查,得出数据,并以此验证语用思想的正误、得失。
4、跨学科研究法。
交叉语言学是语言学研究的焦点,目前已经取得很大成就。
语用学研究,也要从社会历史文化,从心理认知等多角度对言语交际行为进行分析,力求得出较科学、客观的分析和结论。
(三)技术路线:提出问题——语料分析——教学实践——形成理论——教学应用。
(四)实施步骤:1、2017年6月—— 2018年7月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
2、2017年9月——2018年8月新媒体语言材料搜集,分析其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
3、2018年9月—— 2019年1月新媒体语言的规范性分析、研究。
4、2019年 01月—— 2019年8月新媒体语言的言语行为分析、研究,编写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