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事故管理制度.doc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12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内容包括一、总则为了规范管理企业内的工伤事故,保障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提高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置能力,特制定本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二、工伤事故管理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发生的所有工伤事故,包括但不限于生产环境导致的事故、劳动工伤事故等。
三、工伤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发生的意外事故、职业病或其他健康损害。
其特点是突发性、意外性、工作原因性。
四、工伤事故的分类1. 意外事故:如机械设备故障、物体打击、坠落、触电等事故。
2. 职业病:如因职业环境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3. 健康损害:如长期超负荷工作导致的身体疲劳、精神压力过大等。
五、工伤事故管理责任机构1. 企业领导班子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3. 人力资源部门4. 医疗保健部门六、工伤事故管理责任1. 企业领导班子:负责制定并落实工伤事故预防计划、组织工伤事故应急演练、在事故发生后负责统筹应对。
2.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企业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整改、提供相关安全生产培训。
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保障职工的职业安全与健康、办理工伤事故认定手续、提供相关帮助与补偿。
4. 医疗保健部门:负责对发生工伤事故的职工及时进行医疗救治,并提供相关的康复服务。
七、工伤事故的预防措施1. 安全教育培训:对全体职工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企业内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对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隐患进行清晰的阐述和规范。
3. 安全生产设备维护:保持工作场所设备的良好状态,定期进行设备维护和检查。
4. 安全生产检查: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
5. 应急演练:对突发事故进行应急演练,提高职工应急处理能力。
八、工伤事故处理流程1. 发生事故后,第一时间进行现场救援,并马上向企业领导以及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 确认伤者并尽快送至医院进行救治。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范本1目的为使公司员工在工作中遭受事故伤害后获得及时医疗救治,并对事故及时准确的进行调查处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公司全体员工。
3职责____人力资源部为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把工伤事故上报劳动局工伤科及员工工伤报销、伤残等级认定、工伤劳动纠纷处理等工作。
3.2管理部负责重特大安全事故及时上报安全监察部门及协助安全监察部门调查、分析、处理等工作。
____公司的其他部门为本程序的相关部门,负责发生工伤后立即上报给相关领导、人力资源部及管理部,并协助工伤事故的处理。
4工作程序4.1发生伤亡事故后,按下列程序处理4.1.1抢救受伤人员,保护事故现场;4.1.2立即报告本部门领导和安全员。
部门领导或安全员应立即报人力资源部、管理部。
4.1.3轻伤事故部门应在____小时内完成调查、分析、处理工作,并由事故部门于____小时内填写《工伤/险肇事故报告表》报主管领导审核;人力资源部凭此与劳动部门确定是否是工伤事故。
4.1.4发生重伤事故,人力资源部及时报送劳动局工伤科,并做好工伤报销、伤残认定等工作。
管理部接到事故部门报告后要立即上报区安全监察部门、总经理室、总公司管理部。
事故部门于____小时内填报《工伤/险肇事故报告表》报人力资源部;管理部和发生事故部门协助安全监察部门完成事故的调查、分析、处理并于____日内上交《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人力资源部凭《工伤/险肇事故报告表》与劳动部门确定是否是工伤事故。
4.1.5发生死亡事故,管理部接到事故部门报告后要立即上报市区安全监察部门,市区工会、区检察院、区公安局、总经理室、总公司管理部。
管理部与发生事故部门应积极配合与上级单位共同完成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分析、处理工作,并于____日内上交《职工死亡、重伤事故调查报告书》,事故部门于8[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小时内填报《工伤/险肇事故报告表》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凭此与劳动部门确定是否是工伤事故。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模版一、引言工伤事故是在职工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的意外伤害事件,不仅给职工带来了身体和心理上的损失,也给企业和社会造成了一定的负担。
为了加强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工作,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本企业制定了《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工伤事故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所有从事工作的职工,包括临时工、劳务派遣人员等。
三、管理机构及职责3.1 工伤事故管理委员会本企业成立工伤事故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领导担任主任,职工代表、安全生产部门和医疗保险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负责制定和修订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监督和指导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工作。
3.2 安全生产部门负责开展工作场所风险评估,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和紧急疏散预案。
负责组织工伤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宣传工作。
3.3 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职工的工伤保险登记和申报工作;协助医疗保险部门对工伤职工进行医疗费用报销。
3.4 直接上级领导负责监督并组织实施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对职工的安全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存在的安全隐患。
四、工伤事故预防措施4.1 岗位安全设施对各岗位安全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适用于各个岗位的职工。
4.2 安全操作规程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各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针对常见的工伤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安全操作规定,规范职工的操作行为。
4.3 安全培训和宣传组织开展工伤事故防范培训和宣传活动,提升职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
五、工伤事故处理程序5.1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调查职工在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向直接上级报告,并进行相关调查,查明事故的原因和责任。
5.2 职工伤残鉴定和治疗伤残职工经医疗鉴定后,由企业协助其按照相关政策办理伤残职工的相关待遇和救济事宜。
同时,企业要积极组织和协助伤残职工进行康复治疗。
5.3 工伤保险理赔伤残职工符合工伤保险理赔条件的,由企业协助其办理工伤保险理赔手续,并向社会保险机构提供相关材料。
工伤事故报告管理制度企业如发生工伤事故,必须立即登记和报告,由负伤人或最先发现人报告企业领导。
1、凡发生工伤事故,必须填定《工人职员伤危事故登记书》以备查证。
2、发生死亡事故时,领导必须立即奖事故概况《包括作伤亡人数、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分析报告企事业主管部门与当地劳动部门逐级转到上级有关部门。
3、发生重伤事故也应尽快用《工职工伤亡事故登记书》。
4、凡发生多人死亡事故时,必须填写《因工死亡事故快报》企业领导应用电报、电话或其他快速方法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并逐级转报到中央劳动人事部门。
5、组织处理善后工作,接报三不过原则对全体员工进行教育。
工伤事故报告管理制度(2)是企业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建立和完善的一套管理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流程的规定。
该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工伤事故发生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什么情况算作工伤事故,包括工作场所的范围、工作时间等。
2. 工伤事故报告的程序和要求:明确了工伤事故应如何报告、报告的时间和方式等要求,以确保事故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上报。
3. 工伤事故报告的流程和责任:规定了工伤事故报告的流程和责任分工,明确了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义务,以确保工伤事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和妥善解决。
4. 工伤事故报告的内容和要求:明确了报告中所需包含的信息和资料,以提供给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5. 工伤事故报告的保存和归档:规定了工伤事故报告的保存和归档要求,包括保存的期限和方式,以便后续的查询、审查和分析。
6. 工伤事故报告的统计和分析:制定了对工伤事故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的方法和指标,以及相应的报表和报告要求,用于企业对工伤事故的风险评估和预防控制。
通过建立和完善工伤事故报告管理制度,企业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工伤事故的发生情况,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和损失,并提高员工的劳动安全和健康保护意识。
工伤事故报告管理制度(3)一、目的和依据1.1 目的工伤事故报告管理制度是为了规范和加强对工伤事故的报告管理工作,及时准确地报告工伤事故,提供参考数据,分析事故原因,采取措施,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
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为了加强对企业工伤事故的统计管理,及时掌握工伤事故的发生情况,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和职工的劳动保障水平,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发生的所有工伤事故的统计管理。
第三条主管部门企业的工伤事故统计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负责。
第四条工伤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是指在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工负伤或者患职业病的事件,其责任应由雇主或者劳务派遣单位承担。
第五条统计范围本制度所述的工伤事故统计范围包括企业内发生的致死工伤事故、造成重伤或者重大损失的工伤事故,以及轻伤工伤事故。
第六条统计内容工伤事故统计内容包括工伤事故的基本情况、伤害程度、责任追究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第二章统计程序第七条工伤事故的报告1. 企业发生工伤事故后,工作人员应立即向人力资源部门汇报。
2. 人力资源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专人前往事故现场进行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报告。
3. 人力资源部门应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工伤事故的基本情况。
第八条工伤事故的统计1. 人力资源部门应建立完善的工伤事故统计制度,对每起工伤事故进行详细统计,并记录在统计表中。
2. 工伤事故统计表包括工伤事故的基本情况、伤害程度、责任追究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3. 工伤事故的统计表应每月更新一次,并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九条工伤事故统计信息的分析1. 人力资源部门应定期对工伤事故的统计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工伤事故的规律和原因。
2. 根据分析结果,人力资源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提出改进安全管理的建议。
第十条统计报表的发布1. 人力资源部门应按时发布工伤事故统计报表,向企业全体员工公示。
2. 统计报表应包括工伤事故的基本情况、伤害程度、责任追究情况以及采取的处理措施等。
第三章管理措施第十一条安全培训为了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企业应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员工,包括正式员工、合同制员工、临时工等。
第三条公司工伤事故管理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安全第一”的原则,确保员工在生产、工作中的人身安全。
第二章工伤事故的认定第四条工伤事故的认定依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符合以下情形之一的,应认定为工伤:1.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 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外伤害的;4. 患职业病的;5. 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 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7.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工伤事故报告和处理第五条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同时拨打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就近医院救治。
第六条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协助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第七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立即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并按照相关规定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八条对工伤事故的处理包括:1. 对受伤员工进行救治,确保其生命安全;2. 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3. 对事故责任者进行追责,依据相关规定进行处理;4. 对受伤员工进行工伤认定,按规定办理工伤待遇。
第四章预防和整改措施第九条公司应加强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
第十条公司应完善安全生产设施,确保生产设备和劳动条件符合国家标准。
第十一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各项安全措施得到有效执行。
第十二条公司应定期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一、总则为加强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人员等。
三、工伤事故的定义工伤事故是指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造成的员工身体受到伤害、残疾或者死亡的事件。
四、工伤事故的分类1. 一般工伤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造成员工身体受到伤害、残疾或者死亡的事件。
2. 职业病: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放射性物质或者生物因素等引起的疾病。
五、工伤事故报告程序1. 事故发生后,受伤者或事故发生者所在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抢救,并报告给安全管理部门。
2.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在第一时间组织人员进行现场调查,了解事故情况。
3. 受伤者所在部门负责人应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填写《工伤事故报告》并报送安全管理部门。
4. 安全管理部门接到《工伤事故报告》后,应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事故调查,并形成事故调查报告。
六、工伤事故处理流程1. 事故调查: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和损失情况。
2. 事故处理: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事故责任者进行相应处理,包括经济赔偿、行政处罚等。
3. 事故预防: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七、工伤事故赔偿1. 赔偿范围: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
2. 赔偿标准: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执行。
八、责任追究1. 对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及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规章制度追究责任。
2. 对因工作原因造成员工死亡的,依法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九、附则1. 本制度由安全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通过本制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我公司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确保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公司持续稳定发展。
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一、引言工伤事故统计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及时掌握工伤事故发生情况、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工作,提高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在于明确工伤事故统计的责任、流程和要求,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制定本制度的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三、工伤事故统计的范围和责任工伤事故统计的范围包括企业内发生的所有工伤事故,责任由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负责。
四、工伤事故统计的流程1. 工伤事故的申报任何发生工伤事故的单位或个人,应立即向企业安全生产部门进行申报。
安全生产部门收到申报后,应及时进行初步掌握事故情况,核实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人员伤情等相关信息。
2. 工伤事故的调查和登记安全生产部门应派遣专业人员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了解事故发生的具体原因,并将调查结果登记入统计表中。
3. 工伤事故的统计分析每个季度末,企业安全生产部门应对上季度内发生的工伤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包括事故发生的频次、程度、原因等,为工伤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提供依据。
4. 工伤事故的报告和通报每个季度末,安全生产部门应向企业的领导层提交一份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包括季度内工伤事故的总数、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信息。
并将报告通报到各部门和班组,提醒大家加强工作安全意识。
五、工伤事故统计的要求1. 及时准确工伤事故的统计应当及时准确,确保统计数据的真实性和科学性。
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进行统计和录入,确保数据的及时性。
2. 全面细致工伤事故的统计应全面细致,包括统计事故的类型、程度、原因等。
对于每起工伤事故,应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过程和原因,以便进行深入分析和预防。
3. 分类管理统计数据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分类管理,区分事故的类型、职工的伤情等,为进一步分析和处理提供基础。
4. 科学利用工伤事故统计数据应被科学利用,及时分析事故的原因,查找存在的隐患和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工贸企业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工贸企业工伤事故管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工伤事故的报告、调查、处理、认定、赔偿和预防等工作。
第三条本企业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强化工伤事故预防意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本企业工伤事故管理遵循及时报告、科学调查、严肃处理、合理赔偿的原则,确保工伤事故得到妥善处理。
第二章工伤事故报告第五条工伤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
第六条事故发生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并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七条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等内容。
第三章工伤事故调查第八条工伤事故发生后,企业应当组织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
调查组由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工会代表和职工代表组成。
第九条调查组应当认真查明事故原因,分析事故性质,认定事故责任,提出对责任人和责任单位的处理建议,并向企业负责人报告。
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调查组的报告,对事故责任人和责任单位进行处理。
处理结果应当公布。
第四章工伤事故认定第十一条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十二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15日内,对工伤事故进行认定,并书面通知企业。
第十三条工伤事故认定应当依据工伤事故的性质、伤害程度和因果关系等因素进行。
第五章工伤事故赔偿第十四条企业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对工伤职工进行赔偿。
第十五条企业应当按时足额支付工伤职工的赔偿金,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关心工伤职工的生活和康复,为工伤职工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第六章工伤事故预防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职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工伤事故考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加强工伤事故的防备和管理,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订立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发生的工伤事故的考核管理。
第三条定义1.工伤事故:指在工作过程中,因工作原因导致员工受伤的事件,包含因工死亡、工伤、职业病等。
2.考核:指对工伤事故的发生和处理情况进行评估和评定。
3.管理责任人:指本企业的重要负责人及其委派的管理人员。
第二章考核内容第四条考核指标1.工伤事故发生率:用来衡量单位时间内工伤事故的发生数量,计算公式为:工伤事故发生率 = (工伤事故数÷ 平均在岗人数)× 100002.工伤事故处理及时率:衡量工伤事故处理工作的效率和及时性,计算公式为:工伤事故处理及时率 = (定时处理工伤事故数÷ 工伤事故总数)× 100%第五条考核程序1.考核周期:每月进行一次考核。
2.考核方法: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定。
3.考核内容:–工伤事故发生率。
–工伤事故处理及时率。
4.考核结果:依据考核得分进行排名,并以此作为评判管理责任人绩效的依据。
第三章考核责任第六条考核责任人1.管理责任人是本企业的工伤事故考核责任人。
2.管理责任人应当全面负责工伤事故的防备和管理工作,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并指定专人负责工伤事故考核。
第七条考核要求1.管理责任人应当及时了解本企业内发生的工伤事故情况,并采取必需的措施进行处理。
2.管理责任人应当订立切实可行的工伤事故防备措施,并确保员工对工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进行了解和掌握。
3.管理责任人应当指派专人负责工伤事故的记录和统计工作,并及时上报相关部门。
4.管理责任人应当对工伤事故的处理情况进行跟踪和检查,并定时完成相关报表的上报工作。
5.管理责任人应当对工伤事故发生率和处理及时率进行定期分析和评估,提出改进看法和措施。
企业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工伤事故的管理,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员工,包括各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生产和服务工作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要求全体员工严格遵守,请勿破坏和违反,违反者要受到相应纪律处分。
第四条企业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的修订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并经公司领导批准后执行。
第二章企业工伤事故的责任第五条企业应当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对工伤事故的发生负有责任。
第六条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应当对本人职责范围内的安全生产工作负责,并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安全生产条件。
第七条企业应当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八条企业应当定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改,确保安全生产条件。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工伤事故调查和处理机制,对工伤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并及时给予受害员工及其家属必要的帮助和安抚。
第三章企业工伤事故的预防第十条企业应当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一条企业应当配备足够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具,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
第十二条企业应当建立员工安全生产档案,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和教育,并定期进行安全知识考核。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检查制度,定期对生产设备和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及时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安全培训,让员工充分了解工作环境和岗位操作规程。
第四章企业工伤事故的应急处理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工伤事故应急预案,对发生工伤事故时的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进行详细规定。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工伤事故的登记和报告制度,对工伤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报告。
第十七条企业应当建立与医院的联络渠道,对受伤员工进行及时的救治和医疗救助。
第十八条企业应当与保险公司签订劳动保险合同,为员工购买劳动保险,确保受伤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五章企业工伤事故的救济与赔偿第十九条企业应当主动协助工伤员工进行工伤认定、伤残鉴定和善后处理。
【管理制度)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对工伤事故的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企业内发生的所有工伤事故。
第三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工伤事故预防、报告、调查、处理和赔偿制度,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明确责任人,明确工作职责,加强对工伤事故的预防和管理。
第五条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的任何事故都应及时向公司上报,并配合公司开展调查。
第六条公司应当及时组织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查明事故原因,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第七条公司应当向受伤员工提供必要的救治和抚慰,确保其受伤程度能够得到及时的治疗。
第八条受伤员工应当积极配合医疗调查,提供真实的伤情信息,以利于公司对事故进行处理。
第九条公司应当为受伤员工提供有效的赔偿措施,保障其合法权益。
第十条公司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
第十一条公司可以根据员工的违规行为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严厉打击各类违章行为。
第十二条公司应当配备足够的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员工在发生事故时能够得到及时救助。
第十三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事故预警机制,提前发现和排除潜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安全生产。
第十四条公司应当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作,共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公司的生产安全。
第十五条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工伤事故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准确记录事故情况,为日后的处理提供依据。
第十六条公司应当定期对本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修改和完善制度,保证其有效实施。
第十七条公司负责对本管理制度的宣传和培训,确保员工了解和遵守相应规定。
第十八条公司应当建立工伤事故的应急预案,灵活应对各类突发事件,保障员工的安全生产。
第十九条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违反,公司将依据相应规定对责任人进行处理。
第二十条公司将本管理制度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文件,认真执行,做到上下一致,共同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和公司的利益。
一、目的与依据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工伤事故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包括但不限于正式员工、临时工、实习生等。
三、组织机构与职责1. 安全生产委员会:负责全面领导、协调和监督公司工伤事故管理工作,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工伤事故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2. 安全生产部:负责工伤事故的预防、调查、处理和统计分析等工作,具体职责如下:(1)制定和修订工伤事故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组织开展工伤事故预防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员工安全意识。
(3)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4)对工伤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
(5)建立健全工伤事故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向上级部门报告工伤事故情况。
(6)配合保险公司进行工伤事故理赔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工伤事故管理工作,确保本部门安全生产无事故。
四、工伤事故预防与控制1. 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对新员工进行岗前安全教育培训,对在岗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各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确保生产安全。
3. 定期检查与整改:安全生产部定期对各生产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整改。
4. 严格设备管理: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5. 优化工作环境:改善工作环境,消除事故隐患。
五、工伤事故报告与处理1. 发生工伤事故时,当事人或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安全生产部。
2. 安全生产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调查,查明事故原因,提出处理意见。
3. 对事故责任人和相关人员进行责任追究,根据事故性质和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处罚。
4. 对工伤事故进行统计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六、工伤事故理赔1. 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应及时向保险公司报案,按照工伤保险规定进行理赔。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为贯彻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要求,进一步强化生产安全事故问责管理,倒逼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增强安全生产意识,自觉履行安全生产“一岗双责”。
结合公司实际,制定本制度。
对生产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包括经济处罚、组织处理(视情节轻重给予警示谈话、批评教育、通报批评、岗位调整、免职等)和行政(党纪)处分,可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使用。
一、事故报告(一)发生一般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的,事故发现第一人立即报告项目负责人,事故现场负责人应立即向所在单位主要领导或安全分管领导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事故现场负责人应当于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事故发生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
(二)项目部应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程序进行处置,采取有效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项目部在规定时间内填写生产安全事故快报,报公司安监部。
(四)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 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况;2.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事故现场情况;3. 事故的简要经过及范围;4. 事故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5. 已经采取的相应措施;6. 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报告的内容必须及时、准确、完整。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借口迟报、漏报、虚报或者瞒报。
(五)自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六)事故发生后,项目部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相关证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事故现场、毁灭相关证据。
如因抢救人员、防止事故扩大以及疏通交通等原因,需要移动事故现场物件的,应当做出标志,绘制现场简图并做出书面记录,并留下摄像或照片,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防止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工伤事故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员工和雇主。
三、职责分工1. 雇主职责:(1)建立和完善工伤事故预防措施,提供安全培训,加强员工安全意识教育。
(2)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保证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符合安全要求。
(3)建立健全工伤事故报告制度,及时报告和处理工伤事故。
(4)提供必要的工伤事故保险保障。
2. 员工职责:(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和保管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
(2)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及时报告和处理存在的安全隐患,不私自改变或停止安全措施。
四、事故预防措施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程、安全警示标识、安全技术措施等。
2.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工作环境和设备的安全性。
3. 组织员工参加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五、事故报告和处理1. 发生工伤事故的员工及时向上级报告,并及时送医治疗,保证其生命安全。
2. 雇主收到有关工伤事故报告后,立即组织调查,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3. 对于因工伤事故导致的伤残、死亡,雇主应按照法定要求及时支付相应的工伤待遇和赔偿。
六、事故调查和分析1. 发生工伤事故后,雇主应成立事故调查小组进行调查和分析。
2. 调查小组应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收集有关资料和证据,了解事故原因。
3. 调查小组应编写详细的事故调查报告,提出改善安全管理的建议和措施。
七、安全保障1. 雇主应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确保员工在工伤事故发生时享受相应的保险赔偿。
2. 雇主应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用品,确保员工的安全工作环境。
3. 雇主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体检,了解员工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疾病和职业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八、工伤事故应急预案1. 建立健全工伤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工伤事故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
工伤事故考核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伤事故发生,提升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护职工的生命健康权益,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员工。
第三条公司安全生产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与监督工作。
第四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工伤事故考核原则、考核指标、考核程序和责任追究等。
第五条所有员工应严格遵守本制度,若有违反,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第二章工伤事故考核原则第六条工伤事故考核的原则是“责任主体明确、程序公正、结果公示”。
第七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工伤事故,必须进行责任认定,并追究责任。
第八条职工个人应对自身安全负有主要责任,但企业也应承担管理职责,并提供安全保障,共同维护安全生产。
第九条工伤事故考核应根据工伤占比、工伤频发度、工伤原因等指标来综合评定。
第三章工伤事故考核指标第十条工伤占比指标是指工伤人数在总员工人数中所占比例,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一条工伤频发度指标是指单位时间内发生工伤事故的次数,该指标反映了企业的事故防控能力。
第十二条工伤原因指标是指工伤事故发生的原因分类情况,如机械设备故障、人员操作不当、管理不严格等。
第十三条上述指标将被纳入考核体系,作为工伤事故考核的主要依据。
第四章工伤事故考核程序第十四条工伤事故考核程序包括事故报告、责任认定、评定结果公示和奖惩措施等。
第十五条发生工伤事故后,应立即向安全生产部门进行报告,并进行紧急救治和调查。
第十六条安全生产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对事故进行调查,包括现场勘察、证据收集、询问相关人员等,以确定事故的责任主体。
第十七条责任主体包括直接责任人员和管理责任人员,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进行认定。
第十八条安全生产部门根据考核指标对工伤事故进行评定,将评定结果进行公示,并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告。
第十九条根据评定结果,企业将对责任主体进行奖惩措施,如给予表彰奖励、追究责任、降低岗位职务等。
第五章责任追究第二十条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工伤事故,将对责任主体进行严肃的追责。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1 目的为了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安全事故的调查处理得到有序实施,防止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对公司范围内的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及采取纠正、预防措施的控制。
3职责3.1事故发生部门负责工伤事故的上报,对工伤事故报告的原因调查、分析和事故整改预防措施的制定。
3.2管理部负责组织受伤员工的救治,工伤事故发生原因的核实和整改措施的跟踪验证。
4 事故分类4.1险肇事故指已发生威胁人身安全的危险事件,未造成人身伤害的未遂事故。
4.2轻微(伤)事故4.2.1造成人身伤害,但损失工作日10日以下(含),且尚不构成轻伤的事故;4.2.2造成财产或医疗损失在0.3万元以下的事故。
4.3轻伤事故4.3.1受伤害者进入卫生医疗单位进行诊治,对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损失工作日计算表,损失工作日超过10天但低于105日的事故;4.3.2造成财产或医疗损失在0.3—10万的事故。
4.4重伤事故4.4.1受伤害者进入卫生医疗单位进行诊治,对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损失工作日计算表,损失工作日等于或超过105日的人身伤害事故;4.4.2造成财产或医疗损失在10—100万元的事故;4.4.3一次造成人员3人(含)以上轻伤的事故。
4.5一般事故:指一次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6较大事故:指一次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7重大事故:指一次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8特别重大事故是指一次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重伤,或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5事故报告流程及时限5.1报告流程5.1.1险肇事故发生后,车间或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报告生产部、管理部。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工伤事故的确定、分类、报告、调查及处理。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属各单位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的管理。
二、引用文件(91)____第____号令《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的规定》(60)中保护久字第____号《____重伤事故范围____》三、工伤事故的确定1、凡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受存在的危险因素影响,突然使人体组织受到损伤或使某些器官失去正常机构,以及负伤人员立即中断工作的事故。
2、职工虽然不在生产岗位上,但由于生产区的设备和劳动条件不良而引起的职工伤亡。
3、急性中毒。
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毒物质在短期内大量进入人体,使职工中断工作并进行急救的中毒事故。
4、凡职工在参加公司组织的非生产性活动中受伤,只能参照工伤负伤处理,不按工伤统计。
5、凡不在上述范围的,对确定为伤亡又有异议的事故,应把详细情况上报,经主管部门(院科研生产部)批复或报地方劳动局确定。
涉及两个单位的伤亡事故,由伤亡职工所属单位上报统计。
四、工伤事故分类1、轻伤事故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职工受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够不上重伤的。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轻伤的事故。
2、重伤及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
3、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员工____人的事故。
4、重大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____人以上(含____人)的事故。
五、事故报告1、职工发生伤亡事故,负伤人员或者最先发现事故的人员,应立即报告事故所在的单位(以下简称事故单位)的领导,事故单位领导必须立即报告总公司主管领导,经营部和工会部门。
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1. 引言工伤事故是指在从事工作过程中,发生的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职业病或者死亡的事件。
为了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保障其合法权益,制定并实施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流程,以便对工伤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统计和管理。
2. 目标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的目标是: - 统计并掌握工伤事故的信息,包括发生的原因、类型、严重程度等; - 分析工伤事故的特点和趋势,为预防类似事故提供科学依据; - 合理制定工伤事故预防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 提升员工对工伤事故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责任与职权3.1 工伤事故统计管理部门设立专门的工伤事故统计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组织和实施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
该部门的主要职责包括: - 规划、设计和完善工伤事故统计管理制度; - 统一管理、监督工伤事故统计工作; - 整理、分析工伤事故数据,并及时向相关部门报送; - 进行工伤事故调查分析,提出改进建议。
3.2 各部门和岗位责任各部门和岗位的责任包括但不限于: - 每个部门设立工伤事故统计负责人,负责本部门的工伤事故统计工作; - 每个岗位要积极配合工伤事故统计工作,提供准确、完整的信息。
4. 工伤事故统计流程4.1 工伤事故报告当发生工伤事故时,相关人员需立即向所在部门的工伤事故统计负责人报告。
工伤事故统计负责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向工伤事故统计管理部门报告。
4.2 工伤事故登记工伤事故统计管理部门收到工伤事故报告后,对工伤事故进行登记。
登记信息包括但不限于: - 工伤事故发生的日期、时间和地点; - 工伤事故的受伤员工姓名、工号和岗位; - 工伤事故的具体原因和过程; - 工伤事故的伤害程度和后果。
4.3 工伤事故调查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事故统计管理部门将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调查,包括现场勘查、询问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件资料等。
调查结果将作为工伤事故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依据。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1)1工伤事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保障因工受伤员工得到及时的治疗和妥善处理,明确工伤事故上报与处理流程,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及公司利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与XXX直接签订劳动合同或用工协议,且符合工伤认定条件的员工。
第三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摘录):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4、患职业病的;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摘录):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2、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3、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第五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摘录):1、故意犯罪的;2、醉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
第六条: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
人身伤害事故是指造成了人体受伤的事故,包括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等。
第七条:员工如发生人身伤害事故必须按照本制度中的有关规定,办理各项手续或上报,否则将被视为自动放弃享受工伤权利及待遇,一切后果由受伤者个人负责。
第八条:全体员工及各车间应根据本制度严格执行。
第二章上报第一条:员工发生的工伤事故,必须立即上报。
由指定机构进行处理和备案。
如因伤者不上报造成的一切后果将由伤者自行承担,并且将被视为自动放弃各项工伤待遇。
第二条:各车间、单位对于员工在岗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不得隐瞒或怂恿员工隐瞒不报,如因隐瞒不报而发生后果的,由各车间或单位负责人及发生工伤事故的个人承担一切后果。
第三条:指定单位对上报发生的工伤事故员工,要及时予以处理和救护,必要时可向上级主管部门上报。
第三章治疗第一条:指定单位对上报的人身伤害的员工有积极提供治疗的义务和责任,需要送往医院治疗的,必须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和配合。
第二条:员工工伤期间必须保证配合各项治疗工作,对于不配合治疗或拒绝治疗的,后果由员工自行承担,并且将视为自动放弃享受各项工伤待遇。
备注:有下列情况的将被视为不配合治疗:1、不到指定医疗机构治疗的;2、未按时接受治疗的;3、不听从医嘱治疗的;4、治疗过程中联系不到人的;5、自行放弃治疗的;6、接受治疗过程中提出不合理要求的;7、因员工自身原因造成伤(病)情恶化的;8、未定期汇报治疗情况的。
第三条:员工自行对工伤情况予以治疗的,必须保证治疗的可靠性,并将正规医院医生开具的病例、治疗方案等材料,上报厂部进行审批,递交自行治理申请,由于治疗方法不正确或处理不当所造成的后果由员工自行承担。
第四章事故处理第一条:员工发生工伤事故后,除要对工伤员工进行积极治疗外,所在车间、单位负责人必须在24小时内将事故报告上报指定单位;第二条:对没有按时上报事故报告的车间,指定单位将根据厂相关规定予以考核。
第三条:车间、单位上报事故报告后,由指定单位负责对事故报告进行整理和认定,对事故责任人进行考核,找出事故的原因,避免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
第四条:经事故分析后,如工伤员工对事故承担责任,厂有权对其进行相应的考核;属于“自我伤害”事故的厂有权要求其自行承担全部或部分医疗费用。
第五条:员工因打架斗殴、寻衅滋事或其它非正当行为造成的人身伤害,医疗费用由员工自行承担。
第五章费用及报销第一条:原则上员工的工伤医疗费用由员工现行垫付,后经厂部财务予以报销(特殊情况除外);第二条:员工工伤期间的各项治疗费用票据必须保证清晰完整,除指定正规医院出具的票务收据予以承认报销外,其它票据一律不予承认;员工工伤期间指定医疗机构为:人民医院、职工医院、第二人民医院、第四人民医院、公安医院(经厂部同意出具证明除外)。
第三条:员工严禁将非治疗费用票据夹带报销,一经查实将对所有治疗费用予以停止报销。
第六章请假与销假第一条:员工工伤期间享受各项工伤待遇,但必须按要求办理请销假,自己不能办理的必须委托他人代为办理;第二条:员工在工伤假期满后,如需续假继续治疗的必须由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厂部审批通过后方可办理请假手续。
第三条:未按规定办理工伤假手续的,或工伤假期满未按期上班的将根据厂的相关规定按旷工予以处理。
第四条:为加强安全管理,员工工伤假期无论多长时间必须由本车间主任、指定单位负责人、厂长、及经理签字确认后方可,否则视为无效手续。
第五条:员工工伤假期满后必须办理销假手续,手续不全将按照厂相关制度予以考核。
第七章附则第一条:本制度未尽事宜按厂其它制度执行。
第二条:本制度中摘录了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等相关法律条款,相关法律条款如有更改,本制度中所摘录部分将另行调整、修改。
第三条:本制度至下发之日起执行。
工伤事故管理制度1工伤事故管理一、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工伤亡事故的管理职能,管理内容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二级单位、项目经理部职工伤亡事故的管理。
二、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三、管理内容及要求1、工伤事故概念: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
1.1工伤事故分类1.1.1轻伤事故轻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伤残或某些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轻度损伤,表现为劳动能力轻度或暂时丧失的伤害。
一般职工受伤后,歇工在一个工作日以上(含一个工作日),但够不上重伤的。
轻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轻伤的事故。
1.1.2重伤及重伤事故重伤是指造成职工肢体残缺或视觉、听觉等器官受到严重损伤,一般能引起人体长期存在功能障碍,或劳动能力有重大损失的伤害。
重伤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发生重伤(包括伴有轻伤),但无死亡的事故。
1.1.3死亡事故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员工1~2人的事故。
1.1.4重大死亡事故重大死亡事故是指一次事故中死亡3人以上(含3人)的事故。
1.2事故类别:物体打击、提升、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其他伤害。
2、事故报告调查程序。
2.1事故快报:伤亡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最先发现的人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直接或者逐级上报,公司负责人接到重伤、死亡、重大死亡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劳动部门,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报告内容包括发生事故的单位、时间、地点、伤亡情况和初步分析事故原因等,企业按规定每月填写“职工伤亡事故综合月报表”,并做到准确、及时,可比(如千人重伤率=(重伤人数÷平均职工人数)×100)。
2.2保护好现场,并迅速采取措施,抢救人员和财产,防止事故扩大,因抢救需要移动现场物体时,必须做出标记、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伤亡事故现场的清理,如无特殊原因,应经事故调查机关同意。
2.3轻伤事故发生后三天内,由部门负责填报《职工伤亡事故登记表》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发生重伤事故后十天内,重大伤亡事故十五天内,特别重大伤亡事故三十天内,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查明原因。
明确性质(责任事故、自然事故、政治事故),分清责任,提出对责任者的处理意见和拟定防范措施,撰写事故调查报告书,分别上报。
2.4事故调查组的组成按事故的严重程度分级负责:2.4.1轻伤事故和一般未遂事故,由部门负责组织。
2.4.2重伤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由公司负责组织。
2.4.3重大伤亡事故,由集团公司组织,会同当地劳动、检察、工会共同调查。
2.4.4伤亡十人以上(含十人)的特别重大伤亡事故,由集团公司和当地政府以及有关部门共同组织调查。
2.4.5全面开展事故的经济损失统计工作。
在调查事故时,应对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按实际情况如实计算,不得遗漏。
3、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3.1在查清伤亡事故情况后,必须对事故进行责任分析。
通过事故调查所确定的事实,根据事故发生的物质原因、人为原因和管理原因,按有关人员的职责、分工和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追究其所负的责任,并按事故所造成的影响和经济损失大小,提出恰当的处理意见。
3.2确定事故责任者的原则3.2.1因设计上的错误和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设计者负责。
3.2.2因施工、制造、安装和检修上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施工、制造、安装、检修、检验者负责。
3.2.3因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确定上的错误或缺陷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者,由工艺条件或技术操作的确定者负责。
3.2.4因官僚主义、瞎指挥所造成的事故,由指挥者负责。
3.2.5已发生事故未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致使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的,由有关领导负责。
3.2.6因缺少安全规章制度而发生的事故,由生产组织者负责;因违反规定或操作错误的而造成事故的,由操作者负责;但未经学习,不懂安全操作知识而发生的事故,由指派者负责。
3.2.7因缺少安全防护装置而发生的事故或造成严重后果的,由生产组织者负责;因随便拆除安全防护装置而造成的事故由拆除者或决定拆除者负责。
3.2.8对于已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车间能解决但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由车间主管领导负责;车间无力解决且已呈报有关部门,未及时解决而造成事故,由贻误部门领导负责。
3.3凡发生下述伤亡事故的,首先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3.3.1由于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或操作规程不健全,职工无章可循的。
3.3.2发布的指令、命令、决定、规章制度违反国家安全生产法规或违背本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违章指挥、强令职工或亲自冒险作业造成伤亡事故的。
3.3.3对职工不按规定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未经考核合格就分配上岗操作造成伤亡事故的。
3.3.4安全设施不齐全、人机匹配不良、设备失修或超负荷运行造成事故的。
3.3.5劳动组织不合理,擅自加班加点作业,职工因过度疲劳而造成伤亡事故的。
3.3.6发生事故后,不积极抢救或事后不认真采取防范措施,致使事故扩大、伤亡程度加剧或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
3.4事故发生后,当有关部门已将事故调查清楚,对事故责任者进行了处理,拟定并落实了改进措施,该起事故应予结案,事故结案的审批权限如下:3.4.1轻伤事故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审批。
3.4.2重伤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由公司行政领导审批,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