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6秋冀教版语文一上《小乌鸦和妈妈》ppt课件3优质课精品
- 格式:dps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13
充分利用美丽的图画
在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有一篇课文,题目是《小乌鸦和妈妈》。
这篇课文主要是通过小乌鸦的故事告诉孩子们要关心、爱护妈妈。
课文中有两幅插图。
学习课文一、二自然段时,我让大家认真观察第一幅图并说出由这幅图想到了什么。
同学们想到了当时天气的寒冷,小乌鸦的勇敢等。
加深了对前两段的理解。
学习课文最后一段时,我把第二幅图用实物投影投到大屏幕上,一个同学朗读课文,其它同学欣赏图画。
然后大家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同学们总结出外面雪花飘飞,鸟巢边挂满积雪,舒适的鸟巢被一片火红的光映照着。
由此大家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乌鸦妈妈一家此时的温暖、幸福。
两幅同样美丽的图画,给人留下不同的感受,完全是因为一个“爱”字。
从而告诉孩子们爱妈妈、爱别人也是一种幸福。
1。
《小乌鸦和妈妈》学案
一、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二、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认读十二个生字。
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三、导学问题
1.朗读课文,合作交流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乌鸦一家住在什么地方?乌鸦妈妈怎么样了?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没有力气飞行”说明什么问题?“快要下雪了”说明什么呢?
(4)小乌鸦是怎样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你觉得他们做的对吗?为什么?
(5)小乌鸦为什么会感到温暖?如果你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会有什么感觉?
(6)你喜欢乌鸦一家吗?说一说为什么喜欢?
(7)再读一读你喜欢的句子。
说一说你这时的感受!
2.我能讲故事
在小组内讲故事。
四、参考资料
1.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2《小乌鸦和妈妈》课文。
2.老百晓在线。
3.百度图库。
《小乌鸦和妈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课文内容。
2.熟练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理解课文,明白要爱妈妈。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教学重点熟练认读十二个生字。
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品质。
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引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而感悟理解小乌鸦爱妈妈的孝心。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依据导学案,初步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复习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小乌鸦和妈妈》,下边我们来复习一下学过的生字词,课件出示:乌鸦力气下雪自己口渴寒冷问话学生齐读、指名读。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好。
2.指明学生讲故事。
出示一组图片: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个别差异,教师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要对表达有困难的学生特别关注,搞清楚困难的原因,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特别指导这部分学生。
今天我们接着深入学习这个故事。
板书课题:12《小乌鸦和妈妈》二、学习新课1.初读课文,理解感悟出示课文:森林里有个乌鸦妈妈,她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力气飞行了。
天快要下雪了,乌鸦妈妈身上盖着几片落叶,静静地卧在自己的巢里。
小乌鸦们带来了食物和遮蔽寒冷的枝叶。
“妈妈,您饿了吧?”老大问。
“妈妈,您渴了吧?”老二问。
“妈妈,您冷了吧?”老三问。
他们把树枝铺得又松软又厚实,然后围着妈妈,嘴对嘴地把食物喂到妈妈口中。
下雪了,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小乌鸦们依偎在妈妈身旁,他们觉得温暖极了。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1)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情?(2)让学生交流记住了什么,顺势出示三段话。
(学习第三、四、五段。
)“妈妈,您饿了吧?”老大问。
“妈妈,您渴了吧?”老二问。
“妈妈,您冷了吧?”老三问。
(3)指名回答:小乌鸦为什么要这样问妈妈呢?难道乌鸦妈妈自己不能去找食物吗?乌鸦一家住在什么地方?乌鸦妈妈怎么样了?当时的天气怎么样?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小乌鸦和妈妈》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懂得妈妈爱我,我爱妈妈的道理。
2.用平稳的速度,叙述略带深情的语气演唱。
3.用律动歌表演、创编歌词等形式表现歌曲。
教学重点、难点:有表情地演唱、表现歌曲教学用具:电子琴、三角铁、响板教学设计一、创设情景(一)创设情境,情感铺垫课前展示学生照片(与妈妈合影、或全家合影)师: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带照片儿,大家都带来了吗?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上台给大家展示一下。
师:照片上是谁?给大家介绍一下吧!师:喜欢这张照片吗?为什么?师:看,一家人多幸福,笑得多开心(二)师生互动,探求新知师:刚才小朋友展示了照片,看得出,小朋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你们生活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非常幸福。
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首爱妈妈的歌曲,好吗?(课件播放《我的好妈妈》)师:会唱的小朋友一起唱起来、加上表演动作。
师:唱得真好,大家都是爱妈妈的好孩子,老师真喜欢你们。
展示小乌鸦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一位爱妈妈的孩子,你们认识它吗?(课件出示飞来的乌鸦)师:对,它是一只可爱的小乌鸦。
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小乌鸦爱妈妈的故事。
你们喜欢听吗?(师带领学生进入故事情节)[设计意图:这样导课,贴进生活,贴近实际。
从自己温暖的家入手,联想到小乌鸦温暖的家;从自己爱妈妈,联想到小乌鸦爱妈妈。
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产生对小乌鸦的喜爱之情。
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为新课学习做了良好的情感铺垫。
]二、寓教于乐(一)感受歌曲意境(1)模仿乌鸦妈妈喂食。
师:在茂密的树林里,一个风和日丽的早晨,小乌鸦诞生了,妈妈喜悦地抚摸着它的羽毛,每天给它喂食。
你能模仿一下,乌鸦妈妈是怎样喂食的吗?(找一名学生模仿)师:想一想,我们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喂我们的?(找两名学生表演。
小乌鸦、妈妈)师:谁来说一说他们俩表演得怎么样?(2)集体体验妈妈喂食。
(学生自由组合。
)师:小朋友可自由组合,一人扮演小乌鸦,一人扮演乌鸦妈妈喂食,也可站起来表演。
《小乌鸦和妈妈》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正确认识12个生字。
3.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4.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
过程与方法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关爱他人的品质。
教学方法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引导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感悟理解“孝敬”的情景,从而理解小乌鸦爱妈妈的孝心。
课前准备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2.学生:依据导学案,初步预习课文。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播放歌曲《小乌鸦和妈妈》,学生随音乐一起唱。
2.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小乌鸦的一篇课文。
出示一组图片: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以歌曲导入,创设与课文相符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呈现出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学习新课1.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1)教师范读。
(2)学生在听读的基础上自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流利。
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多读几遍,读准字音。
把生词读给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好。
出示生字:乌力自鸦寒口冷问雪己气渴来指名读,其他同学跟读,开火车读,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
①师:现在,有一些生字宝宝从文中跑出来,你如果认识它,就站起来和它打个招呼,并且把你识字的好办法说出来我们一起分享好吗?学生抢着回答,老师有意识地指名回答,提到的学生都分散到各小组,以便于小组之间的评比。
读得好的被评为“识字大王”,把他的名字写在黑板上。
②师:谁来扮演生字宝宝,做自我介绍?(侧重于笔画、结构、笔顺、组词)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交流,其余的小朋友可以做补充,与身边的生活结合加深对生字的理解。
③谁来送生字宝宝回家,找到他们的小伙伴呢?师:生字宝宝玩得可开心啦,现在它们要回家,你们能把它们送回去,它们一定会感激你的。
黄鹂鹦鹉
孔雀乌鸦
要求: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做到读通顺,读流利。
2、用你喜欢的方式勾画出小乌鸦说的话。
妈妈,您饿了吧?老大问。
妈妈,您渴了吧?老二问。
妈妈,您冷了吧?老三问。
“”””““
森林里有个乌鸦妈妈,她年纪大了,已经没有力气飞行了。
天快要下雪了,乌鸦妈妈身上盖着几片落叶,静静地卧在自己的巢里。
这时,她的儿女们叫着,朝家里飞来。
小乌鸦们带来了食物和遮蔽寒冷的枝叶。
他们把树枝铺得又松软又厚实,然后围着妈妈,嘴对嘴地把食物喂到妈妈口中。
下雪了,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落下来,小乌鸦们依偎在妈妈身旁,他们觉得温暖极了。
小资料:
乌鸦反哺
在传说中,乌鸦反哺的故事是最让人感动的一个故事,乌鸦——是一种通体漆黑、面貌丑陋的小鸟。
据说这种鸟在母亲的哺育下长大后,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觅食或者双目失明飞不动的时候,它的子女就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到母亲的口中,回报母亲
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
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
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乌鸦反哺”。
自己寒冷
下雪
力气
口渴
问好
夺红旗
乌鸦
鸦渴口己寒
自
雪力
气乌冷问放气球
摘星星
1、爸爸的力气真大。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3、寒冷的冬天来了,要下雪了。
4、我问妈妈:“您口渴吗?”
5、小乌鸦爱妈妈。
同学之间交流一下你曾经做过哪些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商量一下用哪些实际行动向爸爸妈妈献上一份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