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受力分析中常见模型
- 格式:doc
- 大小:233.5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摘要:一、前言- 引入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的话题二、模型列表- 列举24个经典的高中物理模型三、模型详解- 对每个模型进行详细解释,包括模型原理、应用场景等四、模型应用- 介绍如何运用这些模型解决实际物理问题五、总结- 总结24个经典模型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对学习高中物理的帮助正文:一、前言在高中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掌握一些经典的物理模型对于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24个经典的高中物理模型,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物理。
二、模型列表以下是24个经典的高中物理模型:1.超重和失重2.斜面3.连接体4.轻绳、轻杆5.上抛和平抛6.水流星7.万有引力8.汽车启动9.碰撞10.子弹打木块11.滑块12.人船模型13.传送带14.简谐运动15.振动和波16.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17.电磁场中的单杠运动18.磁流体发电机模型19.输电20.限流分压法测电阻21.半偏法测电阻22.光学模型23.玻尔模型24.放射现象和核反应三、模型详解1.超重和失重: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大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称为超重;当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小于物体的真实重力时,称为失重。
2.斜面:研究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可以分析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
3.连接体:连接体问题通常涉及多个物体的运动,需要分析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4.轻绳、轻杆:轻绳和轻杆模型是研究物体受力的一种理想化模型,可以简化问题分析。
5.上抛和平抛:上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向上抛出,在重力作用下上升和下落的过程;平抛运动是指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水平抛出,在重力作用下进行抛体运动。
6.水流星:研究水滴在流体中的运动,可以了解流体的粘性和阻力的影响。
7.万有引力:万有引力模型是描述物体间引力作用的经典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天体运动等现象。
8.汽车启动:分析汽车启动过程中各部件的运动和受力情况,了解汽车的加速原理。
9.碰撞:研究物体间碰撞过程,分析物体的速度、加速度、位移等变化。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斜面体模型2各们小伙伴儿们,大家好!经过一个充实的周末之后,我们的物理模型分析又开始啦!经过上篇文章之后,我们的斜面体模型又将迎来新的篇章!我们先来看一道例题:例题1:如图所示,一斜面A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在其斜面上放着一滑块B,若给滑块B一平行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_{0},则B正好保持匀速下滑,斜面体A保持静止。
则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A的摩擦力为多少?解析:因为滑块B做匀速直线运动,斜面体A静止,所以滑块B和斜面体A的合力均为0,可以对A和B用整体法。
现在对A和B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分析结果如下:从受力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此时水平面对斜面体A没有摩擦力。
因为整体隔离法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讲过了,所以今天我们只是拿来运用。
今天我们的核心内容更加精彩,请看下面这道题。
例题2:一斜面体A静止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在其斜面上放着一滑块B,若给滑块B一平行斜面向下的初速度v_{0},则B正好保持匀速下滑。
如图所示,现在B下滑过程中再加一个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B上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_{1},则B将保持匀速运动,A对地无摩擦力的作用B.在B上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力F_{2},则B将加速运动,A对地有水平向左的静摩擦力的作用C.在B上加一水平向右的力F_{3},则B将减速运动,在B停止前A对地有向右的摩擦力的作用D.无论在B上加什么方向的力,在B停止前A对地都无静摩擦力的作用这个题我们根据题干的理解可以知道:B正好能保持匀速下滑,所以在B匀速下滑的过程中,水平面对A是没有摩擦力的。
但是如果再加上外力又该怎么样呢?可能有小伙伴儿想着这个题也用整体隔离法,但是一旦加上外力之后,物体B就会有加速度,此时用整体隔离法是分析不出地面对A的摩擦力的。
所以这个题不能用整体法,只能用隔离法。
我编写的《高中物理知识模型探究与实践》一书里面专门针对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传送带和滑块木板、平抛运动、圆周运动、天体运动、动能定理功能关系和动量的基本知识点和基本模型进行了全面细致地讲解,采用的是讲解式的叙述手法。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模型高中物理是学生需要掌握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受力分析模型则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知识点。
在物理学中,受力分析模型是为了帮助我们理解物体在受到多个力的作用下会发生什么样的运动。
通过受力分析模型,我们可以准确地计算物体所受的各个力的大小、方向以及作用效果,从而预测物体的运动轨迹和速度等相关信息。
###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牛顿第二定律)在受力分析模型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一个基础而核心的概念。
该定律表明,当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其加速度与所受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具体来讲,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表示:\[ F = ma \]其中,\( F \) 代表合外力的大小,\( m \) 代表物体的质量,\( a \)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通过已知的力和质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从而推断出其未来的运动状态。
### 受力分析的步骤在进行受力分析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1. **明确物体所受的力**:首先需要明确物体所受的所有外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
2. **绘制力的叠加图**:将各个外力按照大小和方向在坐标系上绘制出来,以便于后续计算。
3. **计算合外力**:根据叠加图,计算出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和方向。
4. **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物体的质量和合外力的大小,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
5. **分析运动状态**:通过得到的加速度信息,可以进一步分析物体的运动状态,例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或减速等。
### 实例分析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受力分析模型的应用:假设一个质量为 \( m = 2 \, \text{kg} \) 的物体受到一个力 \( F = 10 \, \text{N} \) 的水平推力,同时受到一个重力加速度 \( g = 9.8 \,\text{m/s}^2 \) 的作用。
问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少?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我们可以得到:\[ F_{\text{合}} = F - mg \]\[ a = \frac{F_{\text{合}}}{m} \]带入数据,可得:\[ F_{\text{合}} = 10 - 2 \times 9.8 = -9.6 \, \text{N} \]\[ a = \frac{-9.6}{2} = -4.8 \, \text{m/s}^2 \]因此,物体的加速度为 \( -4.8 \, \text{m/s}^2 \),表明物体将朝着相反方向加速运动。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高中物理24个经典模型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13、"质心"模型:质心(多种体育运动).集中典型运动规律.力能角度.14、"绳件.弹簧.杆件"三件模型:三件的异同点,直线与圆周运动中的动力学问题和功能问题.15、"挂件"模型:平衡问题.死结与活结问题,采用正交分解法,图解法,三角形法则和极值法.16、"追碰"模型:运动规律.碰撞规律.临界问题.数学法(函数极值法.图像法等)和物理方法(参照物变换法.守恒法)等.17."能级"模型:能级图.跃迁规律.光电效应等光的本质综合问题.18.远距离输电升压降压的变压器模型.19、"限流与分压器"模型:电路设计.串并联电路规律及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能.电功率.实际应用.20、"电路的动态变化"模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判断方法和变压器的三个制约问题.21、"磁流发电机"模型:平衡与偏转.力和能问题.22、"回旋加速器"模型:加速模型(力能规律).回旋模型(圆周运动).数理问题.23、"对称"模型:简谐运动(波动).电场.磁场.光学问题中的对称性.多解性.对称性.24、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棒与电阻.棒与电容.棒与电感.棒与弹簧组合.平面导轨.竖直导轨等,处理角度为力电角度.电学角度.力能角度.高中物理11种基本模型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
Fm 高考常用24个物理模型物理复习和做题时需要注意思考、善于归纳整理,对于例题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把老师的知识和解题能力变成自己的知识和解题能力,下面是物理解题中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从力学、运动、电磁学、振动和波、光学到原子物理,基本涵盖高中物理知识的各个方面。
主要模型归纳整理如下:模型一:超重和失重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 =m (g +a );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m (g -a )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铁木球的运动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模型二:斜面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tg 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 tg 物体静止于斜面 < tg 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一cos )μθμθμθθμθaθ模型三:连接体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记住:N=(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讨论:①F 1≠0;F 2=0N=② F 1≠0;F 2≠0 N=(是上面的情况) F=F=F=F 1>F 2 m 1>m 2 N 1<N 2例如:N 5对6=(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N 12对13=211212m F m F m m ++⇒F 212m m m N+=122F=(m +m )a N=m a212m F m m +211212m F m m m F ++20F =211221m m g)(m m g)(m m ++122112m (m )m (m gsin )m mg θ++A B B 12m (m )m Fm m g ++F Mm Fnm 12)m -(n m 2 m 1 Fm 1 m 2╰ α模型四:轻绳、轻杆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高中物理力学44个模型物理力学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力学,我们可以了解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力的作用。
在学习力学的过程中,模型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
下面将介绍高中物理力学中的44个模型,帮助大家深入了解力学知识。
1.质点模型:假设物体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只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位置。
2.运动学模型:研究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3.匀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4.变速直线运动模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速度不断改变的直线运动。
5.抛体模型:研究物体抛出后在重力作用下的轨迹运动。
6.牛顿第一定律模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定律。
7.牛顿第二定律模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定律。
8.牛顿第三定律模型:任何两个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
9.惯性系模型: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建立的参考系。
10.非惯性系模型:在非惯性系中描述物体的力学规律需要引入惯性力。
11.作图模型:通过绘制物体受力情况的示意图来帮助分析解题。
12.叠加原理模型:将多个力合成一个合力来简化分析。
13.平衡模型:研究物体所受力使合力为零的情况,包括静平衡和动平衡。
14.弹簧模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受力大小成正比的物理模型。
15.胡克定律模型:描述弹簧弹性力与伸长(压缩)长度成正比的定律。
16.重力模型:物体受重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包括自由落体和斜抛运动。
17.动力学模型:研究物体受到的力对其运动状态的影响。
18.动能模型: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19.势能模型: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20.机械能守恒模型:封闭系统机械能总量在没有非弹性碰撞的条件下保持不变。
21.动量模型: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22.动量守恒模型:封闭系统内动量总量在无外力作用下保持不变。
23.质心模型:多个物体的质心位置与各物体质量与位置的加权平均值。
高中典型物理模型及方法(精华)◆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或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连接体的圆周运动:两球有相同的角速度;两球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单个球机械能不守恒) 与运动方向和有无摩擦(μ相同)无关,及与两物体放置的方式都无关。
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只要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 记住:N= 211212m F m F m m ++ (N 为两物体间相互作用力),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的分子m 1F 2和m 2F 1两项的规律并能应用⇒F 212m m m N +=讨论:①F 1≠0;F 2=0 122F=(m +m )a N=m aN=212m F m m +② F 1≠0;F 2≠0 N=211212m F m m m F ++(20F =就是上面的情况)F=211221m m g)(m m g)(m m ++F=122112m (m )m (m gsin )m m g θ++ F=A B B 12m (m )m F m m g ++F 1>F 2 m 1>m 2 N 1〈N 2(为什么)N 5对6=F Mm (m 为第6个以后的质量) 第12对13的作用力 N 12对13=F nm12)m -(n◆2。
水流星模型(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典型的变速圆周运动)研究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并且经常出现临界状态。
(圆周运动实例) ①火车转弯②汽车过拱桥、凹桥3③飞机做俯冲运动时,飞行员对座位的压力。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高考物理解题模型目 录第一章 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 二、先加速后减速模型; 三、斜面模型; 四、挂件模型;五、弹簧模型(动力学); 第二章 圆周运动一、水平方向的圆盘模型; 二、行星模型; 第三章 功和能;一、水平方向的弹性碰撞; 二、水平方向的非弹性碰撞; 三、人船模型;四、爆炸反冲模型; 第四章 力学综合 一、解题模型; 二、滑轮模型; 三、渡河模型; 第五章 电路一、电路的动态变化; 二、交变电流; 第六章 电磁场一、电磁场中的单杆模型; 二、电磁流量计模型;三、回旋加速模型;四、磁偏转模型; ****第一章 运动和力一、追及、相遇模型模型讲解:1. 火车甲正以速度v 1向前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距甲d 处有火车乙正以较小速度v 2同向匀速行驶,于是他立即刹车,使火车做匀减速运动。
为了使两车不相撞,加速度a 应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设以火车乙为参照物,则甲相对乙做初速为)(21v v -、加速度为a 的匀减速运动。
若甲相对乙的速度为零时两车不相撞,则此后就不会相撞。
因此,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甲车减速到与乙车车速相同时,甲相对乙的位移为d 。
即:dv v a ad v v 2)(2)(0221221-=-=--,,故不相撞的条件为dv v a 2)(221-≥2. 甲、乙两物体相距s ,在同一直线上同方向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后就保持静止不动。
甲物体在前,初速度为v 1,加速度大小为a 1。
乙物体在后,初速度为v 2,加速度大小为a 2且知v 1<v 2,但两物体一直没有相遇,求甲、乙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相距的最小距离为多少? 解析:若是2211a v a v ≤,说明甲物体先停止运动或甲、乙同时停止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乙的速度一直大于甲的速度,只有两物体都停止运动时,才相距最近,可得最近距离为22212122av a v s s -+=∆ 若是2221a va v >,说明乙物体先停止运动那么两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总存在速度相等的时刻,此时两物体相距最近,根据t a v t a v v 2211-=-=共,求得1212a a vv t --=在t 时间内 甲的位移t v v s 211+=共乙的位移t v v s 222+=共 代入表达式21s s s s -+=∆求得)(2)(1212a a v v s s ---=∆3. 如图1.01所示,声源S 和观察者A 都沿x 轴正方向运动,相对于地面的速率分别为S v 和A v 。
高中物理经典解题模型归纳高中物理作为一门全人类必修的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到了广泛的领域,涵盖了牛顿力学、电磁学、光学等知识。
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学生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难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常见的解题模型。
本文将会介绍几种高中物理中常见的解题模型,这些模型在解决不同类型的物理问题中非常有帮助。
一、运动问题的解题模型1、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这类问题需要根据基本的运动公式来进行解答。
我们需要根据题目所给定的量去确定需要使用的公式,并将所需要的各种量代入计算从而求解出题目所需的答案。
2、含时间加速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对于这类问题,我们需要使用高中物理中比较常见的运动学方程组来求解。
如下所示:v = u + at (1)s = ut + 1/2at² (2)v² = u² + 2as (3)其中 u、v、a、s、t 分别表示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位移和时间。
3、抛体运动问题对于抛体运动问题,我们需要将其分成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两个方向的分量进行分析。
通常需要使用初速度分解和运动中速度的叠加原理两个基本的解题方法。
二、力学问题的解题模型1、平衡问题对于平衡问题,我们需要采用受力分析的方法来解答。
受力分析就是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将物体所受到的各种力进行分析,最终确定物体所处的平衡条件。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根据物体所受到的力和重力的大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物体所处的平衡点位置。
2、动力学问题对于动力学问题,我们需要采用牛顿第二定律来解答。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 F = ma,我们就可以根据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和其所处的速度来计算出物体所受到的加速度。
进一步地,我们也可以通过计算物体所处的加速度来得出物体所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
三、电学问题的解题模型1、电路分析问题在电路分析问题中,我们需要根据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电容定律等来进行分析。
对于简单的电路问题,我们可以使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进行求解。
四大经典力学模型完全解析一、斜面问题模型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与M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上图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下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停止前)M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
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下图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3)向下的加速度a<g sin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0平抛一小球(如下图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2v0tanθ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α=2tanθ,与初速度无关;6.如下图所示,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g tanθ时,m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
例1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存在着两个磁感应强度大小相同的匀强磁场,其方向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上,一个垂直于斜面向下(如下图所示),它们的宽度均为L.一个质量为m、边长也为L的正方形线框以速度v进入上部磁场时,恰好做匀速运动。
(1)当ab边刚越过边界ff′时,线框的加速度为多大,方向如何?(2)当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时,线框又恰好做匀速运动,则线框从开始进入上部磁场到ab边到达gg′与ff′的正中间位置的过程中,线框中产生的焦耳热为多少?(线框的ab边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磁场边界平行,不计摩擦阻力)【点评】导线在恒力作用下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是高中物理中一类常见题型,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情况下求平衡速度的方法。
受力分析知识点一:简单物理模型受力分析题型一:弹力例题1 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变式1画出物体A受到的弹力:(并指出弹力的施力物体)题型二:摩擦力例题2 画出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变式2 画出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变式3 画出物体A 受到的摩擦力,并写出施力物:(表面不光滑)题型三:整体分析受力例题3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变式4 对物体A 进行受力分析。
随堂练习对下列物理模型中的A 、B 进行受力分析。
知识点二:组合模型的受力分析题型一组合模型受力分析例题1A 、B 相对地面静止变式1 对水平面上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水平面粗糙)。
变式2 对下列各物块进行受力分析。
知识点二:力的合成与分解题型二:力的变化例题2 在粗糙水平地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 ,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 ,整个装置处于平衡状态.现对B 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F 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 的作用力为F 1,B 对A 的作用力为F 2,地面对A 的作用力为F 3.若F 缓慢增大而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图所示,在此过程中( ) A .F 1保持不变,F 3缓慢增大 B .F 1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 C .F 2缓慢增大,F 3缓慢增大 D .F 2缓慢增大,F 3保持不变变式3 水平地面上有一木箱,木箱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1)μμ<<。
现对木箱施加一拉力F ,使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
设F 的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如图,在θ从0逐渐增大到90°的过程中,木箱的速度保持不变,则( ) A .F 先减小后增大 B .F 一直增大 C .F 的功率减小D .F 的功率不变题型三:力的合成与分解例题3 两个大小分别为1F 、2F (12F F <)的力作用在同一质点上,它们的合力F 的大小满足( )A. 21F F F ≤≤B.121222F F F F F -+≤≤ ABFC. 1212F F F F F -≤≤+D. 222221212F F F F F -≤≤+变式4 若有两个共点力1F 、2F 的合力为F ,则有( ) A.合力F 一定大于其中任何一个分力。
高中物理常见的24个解题模型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物理解题模型有哪些,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高中物理常见解题模型有哪些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11、行星模型:向心力(各种力),相关物理量,功能问题,数理问题(圆心、半径、临界问题)。
12、全过程模型:匀变速运动的整体性,保守力与耗散力,动量守恒定律,动能定理,全过程整体法。
1专题:高中物理力学常见物理模型高考中常出现的物理模型:斜面模型、叠加体模型(包含滑块、子弹射入)、〔弹簧、轻绳、轻杆〕连接体模型、传送带模型、人船模型、碰撞模型等。
一、斜面模型每年各地高考卷中几乎都有关于斜面模型的试题。
以下结论有助于更好更快地理清解题思路和方法.1.自由释放的滑块能在斜面上(如右图)匀速下滑时,m 与M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g tan θ.2.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右图所示):(1)静止或匀速下滑时,斜面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 (2)加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右; (3)减速下滑时,斜面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水平向左.3.自由释放的滑块在斜面上(如右图所示)匀速下滑时,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为零,这一过程中再在m 上加上任何方向的作用力,(在m 停止前)M 对水平地面的静摩擦力依然为零..4.悬挂有物体的小车在斜面上滑行(如右图所示):(1)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垂直于斜面;(2)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稳定时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上; (3)向下的加速度a <g sin θ时,悬绳将偏离垂直方向向下.5.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以速度v 0平抛一小球(如右 图所示):(1)落到斜面上的时间t =2v 0tan θg;(2)落到斜面上时,速度的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恒定,且tan α=2tan θ,与初速度无关;(3)经过t c =v 0tan θg 小球距斜面最远,最大距离d =(v 0sin θ)22g cos θ.6.如下图,当整体有向右的加速度a =g tan θ时,m 能在斜面上保持相对静止.7.在如以下图所示的物理模型中,当回路的总电阻恒定、导轨光滑时,ab 棒所能到达的稳定速度v m =mgR sin θB 2L 2.8.如以下图所示,当各接触面均光滑时,在小球从斜面顶端滑下的过程中,斜面后退的位移s =mm +ML .2v v tt二、叠加体模型叠加体模型〔包括滑块、子弹打木块、滑环直杆、传送带等模型,传送带另详述〕在高考中频现,常需求解摩擦力、相对滑动路程、摩擦生热、多次作用后的速度等。
108个高中物理模型1. 力的作用点模型:描述力在物体上的作用位置和方向。
2. 弹簧振子模型:描述弹簧的伸缩和振动过程。
3. 摆锤模型:描述摆锤的摆动过程和周期。
4. 斜面滑动模型: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过程和摩擦力的影响。
5. 圆周运动模型:描述物体在圆形轨道上的运动过程和向心力的作用。
6. 万有引力模型:描述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和距离的关系。
7. 电磁感应模型:描述磁场变化时产生的电动势和电流。
8. 静电场模型:描述带电粒子在静电场中的受力和运动。
9. 电荷分布模型:描述电荷在物体表面的分布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10. 电路模型:描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和电阻、电容等元件的作用。
11. 磁通量模型:描述磁场通过闭合曲面的数量和磁通量密度的关系。
12. 热传导模型:描述热量在物体内部的传递和导热系数的关系。
13. 热辐射模型:描述物体表面辐射出的热量和温度的关系。
14. 气体分子运动模型:描述气体分子的运动状态和温度、压力的关系。
15. 液体静力学模型:描述液体中的压力分布和液体高度的关系。
16. 液体动力学模型:描述液体中的速度分布和黏度的关系。
17. 声波传播模型:描述声波在介质中的传播和速度的关系。
18. 光的传播模型:描述光在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反射等现象。
19. 光的干涉模型:描述两束或多束光的叠加和干涉现象。
20. 光的衍射模型:描述光通过狭缝或小孔时的衍射现象。
21. 光的偏振模型:描述光的振动方向和偏振现象。
22. 光的吸收和散射模型:描述光在物质中的吸收和散射现象。
23. 光电效应模型:描述光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产生的电子和能量转移。
24. 原子结构模型:描述原子中电子的能级结构和原子光谱。
25. 核反应模型:描述核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核反应过程。
26. 量子力学模型:描述微观粒子的行为和量子态的变化。
27. 相对论模型:描述高速运动物体的时间、长度等物理量的相对性变化。
28. 黑洞模型:描述黑洞的形成和引力场的极端情况。
高中物理常见经典模型(必修一)
斜面斜面模型是贯穿整个运动学的基础模型,电场磁场受力及其运动的计算中也经常出现。
只有重力场,常考斜面上物块所受摩擦力的问题,判断滑块运动状态
复合场爱考察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传送带水平传送带相对简单,注意运动到最边上时的状态就好,一共三种情况(看表格)。
运动关系和能量关系分别考虑有利于答题。
倾斜的传送带相当于传送带和斜面的组合。
注意摩擦力和mgsinθ大小比较的临界情况。
斜面传送带转动方向对摩擦力方向的影响变化。
连接体多个物体叠放或通过轻绳、细杆连接的问题。
主要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和隔离法很少单独只用一种方法就可以解决问题。
一般先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再隔离法分别讨论各自受力情况。
超重和失重基础定义比较简单,两个物体或一个系统内只有一个物体运动造成的结果相对较难。
这种问题将整个系统看作一个整体,运用整体法相对好分析。
用单个物体的运动隔离分析较复杂。
汽车启动汽车启动主要是恒定功率启动和恒定加速度启动。
分别的特点见图。
只要不混淆,难度不大。
高中物理常见的物理模型物理模型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
下面列举了一些高中物理中常见的物理模型。
1. 质点模型质点模型是物理学中最简单的模型之一,假设物体可以看作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点。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物体的运动,特别是在分析宏观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时,可以将它们视为单个质点。
2. 线性模型线性模型用于描述与物体运动相关的力和加速度的关系。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
这种模型适用于直线运动、平衡力和简单机械的分析。
3. 摩擦模型摩擦模型用于研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
在实际情况中,摩擦力通常会对物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根据摩擦力的不同性质,摩擦可以分为静摩擦和动摩擦,其中静摩擦力的大小会根据物体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摩擦系数来决定。
4. 弹簧模型弹簧模型可以用于研究弹簧受力、弹簧振动和弹簧势能等问题。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或压缩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
这种模型适用于弹性力学的研究。
5. 牛顿环模型牛顿环模型用于研究薄膜的干涉现象。
当平行光线垂直照射在两个透明介质之间的薄膜上时,会产生干涉条纹。
利用牛顿环模型可以解释干涉现象并计算薄膜的厚度。
6. 光的几何模型光的几何模型用于描述光线在直线传播和折射时的行为。
根据光的几何模型可以解释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并分析光的传播路径和成像问题。
7. 热传导模型热传导模型用于研究物体之间的热传导过程。
根据热传导模型可以解释热量的传递和热导率等问题。
这种模型适用于研究物质的热学性质和热平衡问题。
8. 电路模型电路模型用于描述电流在电路中的流动和电势差的变化。
根据电路模型可以解释欧姆定律和基尔霍夫定律,并计算电路中电流和电压的大小。
以上是高中物理常见的一些物理模型。
这些模型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解释各种物理现象,为理论的研究和实验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了解和掌握这些模型对于学好物理学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能够在学习中认真应用这些模型,提高自己的物理素养。
高一上学期常遇的几种物理模型在高一上学期我们常是遇的物理模型有六种:轻弹簧、橡皮绳、轻绳、轻杆、刚体、滑轮、滑环。
其特点如下表:类型模型特点力学特性实体模型轻弹簧橡皮绳(1) 轻:质量和重力忽略不计;(2) 受力形变明显。
同一弹簧各处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力的大小不能突变;弹簧断裂时,弹力立即消失;既能受拉,也能受压。
说明:高中物理中涉及的弹簧问题,除有说明或有明显暗示需考虑重力外,一般视为轻弹簧模型。
轻绳(1) 轻:质量和重力均可忽略;(2) 只能受拉,不能受压;(3) 不可伸长。
同一根绳中处处张力相等;沿绳的方向力的大小可突变。
说明:高中物理中涉及有关绳索的问题,除有说明或有明显暗示外,一般可视为轻绳模型。
轻杆(1) 轻,质量、重力可忽略;(2) 不可伸长、压缩和扭曲。
(3) 判断杆受拉、受压的方法:1、能用绳替代的杆,受拉;不能用绳替代的杆受压。
2、截断法,设想将杆截断:断口分离受拉;断口合拢,受压。
轻杆各处受力相等,但受力方向不一定沿杆(若杆只在两端点受力,则每端所受力的合力必沿相的方向,或使杆受拉,或使杆受压,且拉力或压力必沿杆的的轴线方向)说明同上。
刚体物体受外力作用,必发生形变,若形变微小,可忽略不计,物体就可看成刚体。
在分析刚体受力情况时,可用易形变的物体替代不易形变的物体,物体与周围物体接触处,有明显形变处,就有弹力滑轮通常与轻绳组合,不计质量和重力,大多数情况下,也不计摩擦同一根轻绳无论它绕过多少个滑轮,处处张力相等。
滑环光滑,不计摩擦可施加拉力,也可施加压力,力的方向沿环的径向1、 轻弹簧模型例一:如图一所示:木块A与B用一弹簧相连,竖直放在木块C上,三者静止于地面,它们的质量之比为1:2:3,设所有接触面是光滑的,当沿水平方向迅速抽出C的瞬间,A和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A、0,0B、0,gC、0,D、思维导图:解题关键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分析A、B受力情况轻弹簧中的弹力不能突变解析:设木块A的质量为m ,B、C的质量分别为2m和3m,在木块C 抽出之前弹簧中的弹力,木块C抽出瞬间,弹簧的长度不变,,弹力不变,木块所受的合外力不变,仍然为零;木块B所受的重力和弹簧对它的弹力作用,由牛顿第二定律:解得:,所以正确选项为C。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 力学模型及方法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 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 物体沿斜而加速下滑a 二g (sin 。
一“cos &)3.轻绳.杆模型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7777777777777T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
二arctg (t )时才沿杆方向£Um 济丄〃阴2//=tg<9物体沿斜而匀速下滑或静止 堤&物体静止2斜面模型 (瞬物他对斜血蜃力为誓的临懸件J斜面固左: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左qE' E 于斜而QET7員商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 若小球帯电呢?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F 、阪艮农勿刑Y库:i*gv ‘肛王轴gMHavQM 色r刊 <豎詁「人乙=% :爼咅卜、A<=V A^=a A 乙 ^ 乙乙FAlli — + 丫AUI — + —馳二庐咗渤丄助戏一I c,I N若v 0<7^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恻周下落机械能守恒。
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船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虽损失(即5突然消失),再-下摆机械能守恒例:摆球的质量为m,从偏离水平方向30。
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 低点A 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4.超重失重模型 图47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 (g+a ):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 二m (g-a )⑵ 剪断细绳瞬间,对A 球:岛=m A g sin 30° = m A a ( 2分)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1、3除外)超重状态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用同休枳的水去补充1.(15分)一光滑圆环固左在竖直平而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月和万(中央有孔),A. 〃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图中所示位宜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
╰
α
高中物理知识归纳
----------------------------力学模
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μ> tg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θ一μcos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g a)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R
2g⇐mgR=2
2
1
B
mv
E
m
L
·
m2
m1
F
B
A
F1 F2 B A F
整体下摆2mgR=mg
2R +'2
B '2A mv 2
1mv 21+ '
A '
B V 2V = ⇒ 'A V =
gR 53 ; '
A '
B V 2V ==gR 25
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F
m
若V0<gR,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
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机械能守恒。
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1突然消失),再v2下摆机械能守恒例:摆球的质量为m,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4.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 (1、3除外)超重状态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铁木球的运动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1.(15分)一光滑圆环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环上套着两个小球A和B(中央有孔),A、B间由细绳连接着,它们处于如图中所示位置时恰好都能保持静止状态。
此情况下,B球与环中心O处于同一水平面上,A B间的细绳呈伸直状态,与水平线成300夹角。
已知B球的质量为m,求:
(1)细绳对B球的拉力和A球的质量;
(2)若剪断细绳瞬间A球的加速度;
(3)剪断细绳后,B球第一次过圆环最低点时对圆环的作用力
( 15分)(1)对B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mg
T=
30
sin mg
T2
=①( 1分)
对A球,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在水平方向
030
sin
30
cos
A
N
T=② ( 1分)
在竖直方向:0
030
sin
30
cos T
g
m
N
A
A
+
=③ ( 2分)
由以上方程解得:m
m
A
2
=④( 1分)
(2)剪断细绳瞬间,对A球:a
m
g
m
F
A
A
合
=
=0
30
sin( 2分)
2/g
a=⑤ ( 2分)
a
图9
θ
(3) 设B球第一次过圆环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压力为N,圆环半径为r.
则: 2
2
1mv mgr =⑥ ( 2分) r v m mg N 2=-⑦ ( 2分)
⑥⑦联解得:N =3mg ( 1分)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B 球对圆环的压力 N /
=N =3mg 方向竖直向下 ⑨ ( 1分) 2.(20分)如图所示,光滑水平地面上停着一辆平板车,其质量为m 2,长为L ,车右端(A 点)有一块静止的质量为m 的小金属块.金属块与车间有摩擦,与中点C 为界, AC 段与CB 段动摩擦因数不同.现给车施加一个向右的水平恒力,使车向右运动,同时金属块在车上开始滑动,当金属块滑到中点C 时,即撤去这个力.已知撤去力的瞬间,金属块的速度为0v ,车的速度为02v ,最后金属块恰停在车的左端(B 点)。
如果金属块与车的AC 段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μ,与CB 段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2μ,求1μ与2μ的比值.
(20分)由于金属块和车的初速度均为零,且经过相等时间加速后车速是金属块速度的2倍,则在此过程中车的加速度是金
属块加速度的两倍。
金属块加速度g a 11μ= ① 则车的加速度g a 122μ= ② 在此过程中金属块位移g
v s 120
12μ=
③
车的位移g
v s 12
024)2(μ= ④
由位移关系212L
s s =- ⑤ 得 gL
v 201=μ ⑥
从小金属块滑至车中点C 开始到小金属块停在车的左端的过程中,系统外力为零,动量守恒,设向右为正方向,且最后共同速度为v v m m mv v m )2(2200+=+⨯ ⑦ 得03
5
v v = 由能量守恒有 202
0202)3
5(32121)2(2212v m mv v m L mg
⨯⨯-+⨯⨯=μ ⑧ 得gL
v 322
02=μ ⑨ 由⑥⑨得23
21=μμ ⑩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A C
B
L
A C
B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