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第二稿确定版本
- 格式:pdf
- 大小:331.63 KB
- 文档页数:5
四川农业大学开题报告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题目选题类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1.立题依据巴州区被誉为镶嵌在大巴山南麓的绿宝石,盛产水稻、小麦、玉米等10多种粮食作物和蚕丝、柑桔、烟叶、生姜等500种经济作物以及桔梗、沙参等200多种名贵中药材。
农村经济狠抓以“池园经济”为特色、以农户“五改三建”为内容的文明新村建设。
全市粮食产量1998年突破60吨大关,年均为国家提供商品粮15万吨,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和粮食生产交售大县。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肥力又是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是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反映,是土壤生产力的基础。
土壤肥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土壤养分是施肥的重要参考依据。
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工作查明了当时土壤养分的含量、数量和分布等情况,但是,近30年来,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经过长期的农耕活动,耕地土壤养分已发生了很大变化。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四川省主要城市的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性作了大量研究。
随着3S技术的发展,土壤特性空间变异特征研究已成为土壤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
然而巴州区的土壤分布具有较好的连续性,不同土壤类型、地形地貌和成土母质集中差异明显。
因此,有必要进行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探讨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具有实践性,科学性和经验性。
同时为土壤施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土壤养分的研究概况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的研究进展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是指土壤中所含养分在不同空间位置所表现出的差异。
了解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对于田间施肥,提高养分利用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测土推荐施肥技术未真正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土壤养分状况及空间变异情况缺乏全面系统的了解。
对土壤速效养分空间变异特征展开的研究,揭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规律,将为实现土壤养分的精确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注:1. 选题类型:基础型、应用基础型、应用型、调研型;
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附件:毕业论文的写作提纲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安排
2. 改进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所采取对策的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内部控制理论
3.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3.1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2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例证及分析
4.1 ×××村实行“村账街代管”以前的财务管理情况
4.2 ×××村目前财务管理状况
4.3对×××村实行“村账街代管”和民主理财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11。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图 1研究技术路线图4.2 试验方案4.2.1 试验材料供试的种养废弃物由都江堰德宏农业公司提供经过干湿分离的腐熟猪肥,其余无机肥料分别为市售尿素(46.4%N),过磷酸钙(12% P2O5),氯化钾(60% K2O)。
水稻品种为冈优系列。
4.2.2 试验设计水稻试验于2013年5月至9月开展,小区面积20.0m2,小区间田埂用塑料薄膜覆盖,以防肥、水相互渗透,四周设保护行,每个小区均单设进、排水口。
水稻株、行距为13、28.5cm,每穴定植2株,施肥后,并进行常规田间管理。
每个处理重复3次,采样随机区组实验设计具体的施肥处理如下:表格 1实验处理表1实验处理实验处理具体施用量处理1 CK不施肥做对照处理2 常规化肥(NPK)处理3 化肥75%和猪粪25%(NKM1以常规化肥施氮为标准,施用猪粪全氮含量占施氮量的25%)处理4 化肥和猪粪50%(NKM2)[5] 谭周进, 冯跃华, 刘芳, 等. 稻作制与有机肥对红壤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2): 121-123.[6] 颜慧, 钟文辉, 李忠佩, 等. 长期施肥对红壤水稻土磷脂脂肪酸特性和酶活性的影响[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 19(1): 71-75.[7] Qiao M, Zheng Y M, Zhu Y G. Material flow analysis of phosphorus through foodconsumption in two megacities in northern China[J]. Chemosphere, 2011, 84(6): 773-778.[8] Li S, Li H, Liang X, et al. Rural wastewater irrigation and nitrogen removalby the paddy wetland system in the Tai Lake region of China[J].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2009, 9(5): 433-442.[9] 曾祥平, 郭曦, 邓佳, 等. 猪粪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研究[J]. 四川农机, 2010(001): 30-31.[10] 李书田, 刘荣乐, 陕红. 我国主要畜禽粪便养分含量及变化分析[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8(1): 179-184.[11] 冯达, 郑云玉, 温亚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019): 10357-10359.[12] 王灿, 王德建, 孙瑞娟, 等. 长期不同施肥方式下土壤酶活性与肥力因素的相关性[J]. 生态环境, 2008, 17(2): 688-692.[13] 王俊华, 尹睿, 张华勇, 等. 长期定位施肥对农田土壤酶活性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J]. 生态环境, 2007, 16(1): 191-196.[14] 陈恩凤.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研究[D]. 1979.[15] 李东坡, 陈利军, 武志杰, 等. 不同施肥黑土微生物量氮变化特征及相关因素[J].应用生态学报, 2004, 15(10): 1891-1896.[16] 唐艳, 杨林林. 银杏园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关系研究[J]. 广西植物, 1999,19(003): 277-281.[17] 王平. 长期施肥对小麦/玉米间作体系土壤酶活性与养分的影响[D]. 甘肃农业大学,2009.[18] 沈光华, 沈革志. 普通小麦多子房基因单体分析的染色体定位及双端[J]. 遗传学报,1992, 19(6): 513-516.[19] 耿玉清, 白翠霞, 赵广亮, 等.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与有机磷组分的相关性[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08, 30(2): 139-143.[20] Martens D A, Johanson J B, Frankenberger Jr W T. Production and persistenceof soil enzymes with repeated addition of organic residues[J]. Soil Science, 1992, 153(1): 53-61.[21] 关松荫. 土壤酶活性影响因子的研究-Ⅰ. 有机肥料对土壤中酶活性及氮磷转化的影响[J]. 土壤学报, 1989, 26(1): 72-78.[22] 孙瑞莲, 赵秉强, 朱鲁生, 等. 长期定位施肥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及其调控土壤肥力的作用[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3, 9(4): 406-410.[23] 张咏梅, 周国逸, 吴宁. 土壤酶学的研究进展[J].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04,12(1): 83-90.[24] 李娟, 赵秉强, 李秀英,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 144-152.[25] 李巧燕, 林瑞庆, 朱兴全. SRAP 分子标记及其应用概述[J]. 热带医学杂志, 2006,6(4): 467-469.[26] Zantua M I, Bremner J M. Production and persistence of urease activity insoils[J]. 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1976, 8(5): 369-374.[27] 李华, 陈英旭, 梁新强, 等. 土壤脲酶活性对稻田田面水氮素转化的影响[J]. 水土保持学报, 2006, 20(1): 55-58.[28] 王冬梅, 王春枝, 韩晓日, 等. 长期施肥对棕壤主要酶活性的影响[J]. 土壤通报,2006, 37(2): 263-267.[29] 李娟, 赵秉强, 李秀英, 等. 长期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 中国农业科学, 2008, 41(1): 144-152.[30] 吴金水.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测定方法及其应用[M]. 气象出版社, 2006.[31] 邵丽, 谷洁, 张社奇, 等. 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 31(6): 1153-1159.[32] 陈恩凤. 土壤酶与土壤肥力研究[M]. 1979.[33] Von Mersi W, Schinner F. An improved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dehydrogenase activity of soils with iodonitrotetrazolium chloride[J]. Biology注:1. 选题类型:基础型、应用基础型、应用型、调研型;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 .。
四川农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注:1. 选题类型:基础型、应用基础型、应用型、调研型;
2. 课题来源:国家级项目、省部级项目、横向合作项目、校级项目、自选项目;
附件:毕业论文的写作提纲
1.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及论文结构安排
2. 改进村级财务管理问题所采取对策的理论基础
2.1 委托代理理论
2.2 内部控制理论
3.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的现状
3.1 我国村级财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3.2 村级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规范村级财务管理的例证及分析
4.1 ×××村实行“村账街代管”以前的财务管理情况
4.2 ×××村目前财务管理状况
4.3对×××村实行“村账街代管”和民主理财制度的分析和评价
11。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论文题目: 饲粮中添加鼠李糖乳酸杆菌对轮状病毒攻毒仔猪生长性能和腹泻率的影响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四川雅安2 0 1 4 年4 月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答辩记录表学生姓名学号答辩时间论文题目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人签字:四川农业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5.4撰写论文:2014年10月-12月;5.5论文答辩:2015年4月。
6.主要参考文献[1] 任文华,崔志洪.猪轮状病毒概述[J]. 畜牧兽医杂志,2005,24(5):21-25.[2] 初秀,许宝琴.仔猪轮状病毒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J].中兽医医药杂志,1998(5):29-30.[3] 任月,袁杰利.乳酸杆菌及其免疫治疗作用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05,17(5):392-392.[4]赵长安.轮状病毒感染的研究现状[J].国外医学: 流行病学. 传染病学分册,1998,25(4):145-148.[5] 陈强,曾丽莉,俞伏松,等.规模化猪场仔猪腹泻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调查[J].福建农业学报,2010,25(1):8-13.[6] 周晗.达猪轮状病毒VP7与NSP4--VP7基因重组干酪乳杆菌的构建及免疫学评价[D].东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7] 从彦龙.猪A组轮状病毒VP6基因的克隆与表达[D].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8] 何海洋.轮状病毒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2.[9] 曾艳.猪轮状病毒NSP4基因原核与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表达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崔志文.鼠李糖乳酸杆菌影响仔猪肠道屏障功能的研究[D].浙江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11]黄怡,黄琴,李卫芬,等. 鼠李糖乳杆菌对Caco-2细胞抗氧化功能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J].畜牧兽医学报,2012,43(2):250-254.[12]王玉华,高晶,张静,等.鼠李糖乳杆菌B10通过抗氧化途径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12,33(23):270-273.[13]魏升云,张淑珍,方鹤松.轮状病毒肠炎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4,22(6):409-411.[14]李泳,高铁铮.轮状病毒腹泻的免疫学研究概况[J].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1992,19(3):135-137.[15]于晓龙.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和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混合感染的调查[J].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4):156—157.[16]于晓龙.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和猪轮状病毒混合感染的PCR检测[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8):33—35.[17]李国平,伊顺仁,李发晟,等.仔猪轮状病毒的感染情况调查[J].福建畜牧兽医,1999(2):44—45.[18]Ventola H, Lehtoranta L, Madetoja M, et al. Effects of the viability of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on rotavirus infection in neonatal rats[J].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WJG,2012,18(41):5925-5931.。
四川农业大学源自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1927年、1935年两次并入四川大学,1956年由四川大学农学院迁往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成立四川农学院,1985年批准为四川农业大学,1998年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大学。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欢迎阅读。
篇1: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选题类型学院指导教师姓名应用型信息与工学院张黎骅雷超基于遗传算法的曲轴优化设计研究课题及其自动化专业教授学号开题报告立题依据、研究的主要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方案、论文进度安排、主要参考文献一、选题背景和意义发动机是机动车辆的心脏,而曲轴是发动机的脊梁,曲轴的强度,刚度能直接决定发动机性能,有一个强度足够,重量适中的曲轴无疑是保障发动机正常运行,不发生疲劳破坏的前提。
随着优化理论、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能力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利用现代优化理论对曲轴的优化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近年来,许多学者将遗传算法应用于曲轴的优化设计,为曲轴优化设计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手段,它具有一些传统优化理论所没有的优点,良好的全局寻优能力。
因此,遗传算法在曲轴优化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二、研究方案一、主要工作内容:本人的主要工作内容为研究遗传算法、有限元方法在曲轴优化中的应用。
通过有限元方法对曲轴受力分析研究,建立以曲轴三维模型的质量最轻为目标函数的优化模型。
在建立整个曲轴优化的模型过程中,1设计变量的边界条件约束。
2切应力强度条件约束。
曲轴的危险截面出现在曲轴颈的中央截面和支承颈端部的截面。
支承颈端部的截面受到弯扭联合作用,但扭矩比弯矩大得多,故可以建立其扭矩作用的约束。
3弯曲应力强度条件约束。
主曲轴颈的中央截面截面受到弯扭联合作用,但弯矩比扭矩大得多,因此对于一般设计,只考虑其弯矩作用,故可以建立其弯矩作用的约束。
二、本文的拟创新点:1、现有的曲轴还主要以经验设计为主,设计者通常沿用传统的经验类比法进行设计。
如果达不到设计要求,则对方案进行调整,再一次分析校核,如此反复工作以获得满意的设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