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刈麦
- 格式:docx
- 大小:16.57 KB
- 文档页数:2
高考语文必背64篇汇编之《观刈麦》(原文+解析+译文+情景默写+作文素材运用积累)观刈(yì,割)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同“垄”,田埂)黄。
妇姑荷(hè,肩挑)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只)惜(盼望)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拿着)遗穗,左臂悬敝(破旧)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缴纳)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zēng,竟然)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yàn)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整天,终日)不能忘。
【译文1】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竟然不用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译文2】农民终年没有闲暇,到了五月加倍繁忙。
夜里吹来暖暖南风,地里小麦盖垄熟黄。
妇女用筐挑着食物,孩子提壶盛满水汤。
相伴到田里送饭食,男人劳作在南山冈。
脚被地面热气熏蒸,背烤着火辣的阳光。
精疲力竭不觉酷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农妇,抱着孩子跟在人旁。
右手拿着捡的麦穗,左臂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回头述说家境,听的人都为她悲伤。
为了缴税家田卖尽,靠捡麦穗填充饥肠。
如今我有什么功德,从来没有种田采桑。
一年俸禄有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暗自惭愧,整日整夜念念不忘。
《观刈麦》原文和翻译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水,相互跟随着到田间送饭,收割小
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他们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上烤晒着炎热的阳光。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观刈麦》白居易(原文+翻译)观刈麦朝代:唐代作者:白居易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担着用竹篮盛的饭,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饭食,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长一些。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站在割麦者身旁,右手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卖尽家田,只好拾些麦穗填饱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一直不从事农业生产。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非常惭愧,整日也不能忘却。
注释:(1)刈(yì):割。
(本诗为古体诗)(2)陇: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5)荷(hè)箪(dān)食(sì):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箪食固定读dān sì[如箪食壶浆,箪食瓢饮],指装在竹篮里的饭食,食不单独作名词讲)(6)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7)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8)丁壮:青壮年男子。
(9)南冈:地名。
(10)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11)但:只。
古诗观刈麦·田家少闲月翻译赏析《观刈麦·田家少闲月》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白居易。
其古诗全文如下: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前言】《观刈麦》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早期作品。
此诗描写了麦收时节的农忙景象,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写作手法上,诗人将全景式刻画与特定人物描写相结合,夹叙夹议,使全诗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注释】1、刈(yì):割。
题下注“时任盩厔县尉”。
2、覆(fù)陇(ǒng)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
覆:盖。
陇:同“垄”,这里指农田中种植作物的土埂,这里泛指麦地。
3、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h í):用竹篮盛的饭。
荷:背负,肩担。
箪食:装在竹篮里的饭食。
4、童稚(zhì)携壶浆(iāng):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汤与水。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品,有时也可以指米酒或汤。
5、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6、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gāng):地名。
7、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8、但:只。
惜:盼望。
9、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
傍:同“旁”。
10、秉(bǐng)遗穗:拿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拿着。
遗,遗失11、悬:挎着。
敝(bì)筐:破篮子。
12、相顾言:互相看着诉说。
顾:视,看。
13、闻者:白居易自指。
为(èi)悲伤:为之悲伤(省略“之”)。
观刈麦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爲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元和三年白居易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时写的,是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
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
诗人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直抒其事,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字句浅释】妇姑:泛指妇女。
荷:担、扛。
箪食:用竹篮盛着的饭食。
童稚:小孩子、儿童。
壶浆:用瓦壶盛着的浓汁饮料。
饷:用食物款待。
丁壮:青壮年男子。
秉:执持、拿着。
吏禄:官吏的奉禄。
石:容量单位,等于十斗。
岁晏:年终。
【全诗串讲】种田人很少有闲遐日子,五月间更是要加倍繁忙。
夜晚间只一阵南风吹过,一行行小麦被吹得金黄。
妇女们扛起盛饭的竹篮,小娃娃提着一壶壶水浆。
一起到地里去送饭送水,青壮年辛苦在南面坡冈。
脚下的热土熏蒸着暑气,背上烘烤着烈日的阳光。
筋疲力尽了不觉得炎热,想多干活喜欢夏日天长。
又看见一个贫困的妇女,抱着孩子在割麦者身旁。
右手去拾起散落的麦穗,左臂挂一个破烂的竹筐。
听她对围观者诉说真相,耳闻目睹后都爲她悲伤。
家中田産爲纳官税卖光,来捡点落麦穗暂充饥肠。
眼下我有什麽功德可讲,从未耕田犁地养蚕种桑。
却拿着三百石官家奉禄,到年终还总是家有余粮。
想到此我心中自觉惭愧,这件事一辈子不会淡忘。
【言外之意】小麦黄了就要抢收,不然就可能散落到地里烂掉。
年青力壮的男人们都到南坡上的麦地里使大力气去了,就连妇女和小孩子都一起投入,送水送饭,作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地面暑气上蒸,天上烈日烘烤,男人们虽然已经筋疲力尽了,也没觉得天气的炎热,因爲他心中只想着趁夏日白昼天长多干点活、早点把麦子抢收起来。
观刈麦-古诗-赏析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
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5)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6)惜:珍惜.舍不得浪费。
(7)秉(bǐng)遗穗:握着从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
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
石: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古时候念dàn,现在念shí)(12)岁晏(yàn):岁末。
晏,尽。
【译文一】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担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酒浆,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冈。
双脚受地面的热气熏蒸,脊梁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气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儿在割麦者旁边,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因为缴租纳税,家里的田地都已卖光,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农耕蚕桑! 一年领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译文二】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
《观刈麦》学案一、【诗词原文】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二、【识记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继杜甫之后的又一位现实主义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选自《白氏长庆集》三、【重点词语】1、刈:割。
2、倍:更加。
3、覆:遮盖,覆盖。
4、陇:通“垄”,田埂。
5、荷:挑,抗。
6、灼:烧,烤。
7、但:只。
8、惜:珍惜。
9、秉:执,持。
10、敝:破。
11、输税:缴纳租税。
12、念:想到,考虑。
13、曾不:从来没有过。
14、岁晏:年终,年底。
晏,晚,迟。
四、【诗词译文】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风,成熟的小麦覆盖田埂已成熟发黄。
妇女们挑着竹篮盛的饭食,儿童手提壶装的汤水,相互跟随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去,青壮年男子都在南冈收割小麦。
双脚被地面的热气熏蒸,脊背被炎热的阳光烘烤。
累得已经精疲力竭甚至感觉不到天气的炎热,只是珍惜夏日天长。
又见一位贫苦妇女,抱着孩子站在割麦者旁边,右手拿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
听她望着别人说话,听到的人都为她感到悲伤。
家里种田的收成都缴纳租税用尽了,只好拾些麦穗充填饥肠。
现在我有什么功劳德行,却不用从事耕织劳动!一年领取俸禄三百石,到了年底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内心感到惭愧,整天也不能淡忘。
五、【诗文赏析】1、简要分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的表达作用。
交待时间及环境渲染了麦收的紧张气氛,为下文描写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做铺垫。
2、简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一句中“蒸”“灼”的表达效果。
白居易《观刈麦》一、背景介绍白居易(772年-846年),唐朝时期的文学家、政治家、诗人,被称为“诗仙”。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他的写作风格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
他的代表作之一就是《观刈麦》。
《观刈麦》是白居易创作的一首田园诗,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本文将对《观刈麦》进行详细解读,欣赏其中的美妙意境和寓意。
二、作品赏析1. 题目《观刈麦》这个题目直接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作者通过观察农民刈麦的场景,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的追求和对农民劳动的称赞之情。
2. 诗歌结构《观刈麦》共有四句,每句七字,形式简练,节奏明快,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
3. 描写手法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民忙碌刈麦的场景。
他通过对麦浪的描绘,展示了农民劳作的辛勤和自然的美感。
4. 感情表达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农民劳动的敬佩之情。
他赞美农民的勤劳和对土地的依赖,同时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也融入其中。
三、诗句分析下面是《观刈麦》的完整内容:麦苗苗已高,麦穗穗将生。
可怜人力娇,还得笠骠骀。
男儿膝下有黄粱,黄粱忽作磨盘糟。
白发日鬓乱,此意欲何如?1. 第一句“麦苗苗已高,麦穗穗将生。
”这句描绘了麦苗已经长高,即将抽穗的景象。
通过这句诗,作者展示了农田的生机和农民的劳作成果。
2. 第二句“可怜人力娇,还得笠骠骀。
”这句表达了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同情和敬佩之情。
这里的“人力娇”指的是农民的体力劳动,而“笠骠骀”则是指农民背着挑担辛劳的场景。
3. 第三句“男儿膝下有黄粱,黄粱忽作磨盘糟。
”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黄粱梦破灭的惋惜之情。
男儿膝下本来期望有黄粱梦一样美好的生活,却忽然间变得艰难困苦。
4. 第四句“白发日鬓乱,此意欲何如?”这句用描写老人白发和鬓毛乱蓬的形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思考。
作者通过这句诗探讨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四、意义与价值《观刈麦》以简短的诗句和清新的形象描写展示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白居易《观刈麦》朗读[原文]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背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译文]庄稼人很少空闲日子,五月里家家加倍繁忙。
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妇女们担着竹筩粟饭,孩童们提着瓦罐浆汤。
前行后撵去送晌到田里,小伙子们正操劳在南冈。
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力气耗尽了也不觉得热,只是贪图这夏日好天长。
更有那些穷苦的婆娘,抱着婴儿在他们一旁。
右手去捡那丢掉的麦穗,左臂悬挎着破烂的扁筐。
听她们相互间三言两语,禁不住引起我无限悲伤:“俺家的收成全缴了税,拾这点漏儿压压饥荒。
”如今我有什么功劳德行,从来也不从事农耕蚕桑。
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赏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白居易(公元772年-846年),字乐天,是个同情人民,敢于反映民间疾苦,敢于揭露官场贵族黑暗面的官吏和诗人。
他的诗歌以通俗浅显著称,今留有作品三千多首,收集为《白氏长庆集》。
《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对造成人民贫困之源的繁重租税提出指责.对于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一个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义精神。
县尉在县里主管缉捕盗贼、征收捐税等事。
白居易《观刈麦》赏析《观刈麦》白居易(时任盩厔县尉)“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诗名《观刈麦》,“刈yi4”:割的意思。
观看割麦子。
诗名下有个注“时任盩厔县尉”,“盩zhōu厔zhì”:【县名,今西安“周至县”。
字面意思:山水盘曲貌。
】白居易当时任“盩厔”县尉。
白居易,字“乐天”,生于772年,【806年,白居易罢“校书郎”。
同年四月试“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及第,授“盩庢县”(今西安周至县)尉。
】从资料看,这似乎是白居易的第二个官职。
白居易的祖父,父亲都做过县令(后来做到徐州别驾)。
这里应该是他在农忙的五月,来到田间地头调查民情,观看农民割麦子。
好,来看原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赏析白居易说,种田人家很少有可以闲下来的月份,这五月的种田人更是加倍的忙。
昨天夜来,南风刮起,田里的小麦就覆盖在田陇上发黄了。
有很多解释都没有注意到白居易这里所写的情况。
这可能是昨天夜里,南方吹过来的大风,导致麦田里的小麦倒伏了,如此将导致减产。
既然倒了,恐怕也就得匆匆收割了。
所以白居易作为父母官特地到田间地头去观看情况。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字词典故“妇姑”:婆媳。
“荷he3”:担着,抬着。
“箪dan1食si4”:指装在箪笥si4里的饭食。
“箪”:古代用竹子等编成的盛饭用的器具。
“童稚”:儿童,小孩。
“壶浆”:(茶水,酒浆。
以壶盛之,故称。
)“饷xiang3田”:送饭食到田头。
“丁壮”:指到达兵役年龄的少壮男子,青壮年。
“冈”:山脊,山岭。
赏析白居易说,我去田间察看,一路上不少田家的婆媳,担着抬着装食物的箪笥,儿童们携带着装茶水的壶,跟随着去田间送饭。
《观刈麦》中考赏析题
默写这首诗
1请从练字角度赏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中“惜”字的妙处。
2请从练字的角度赏析“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两句。
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除了写观刈麦,还写了一个拾麦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5本诗描绘了哪三幅画面?
6“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反映了农民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7复有贫富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这几句诗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其用意是什么?
8有人认为观刈麦的感情基调“悲怜自责”,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结合本诗诗句加以说明。
9对比手法是这首诗的重要艺术特色,这首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其作用是什么?
10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中“此”指代什么?从本句诗中,请你总结出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11 为什么说夏日“丁壮”已“力尽”,却“不知热”,反而“但惜夏日长”?
答案
1“惜字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劳动人民此时此刻的矛盾心理。
2“蒸”和“灼”形象的将劳动人民忍受酷热的炙烤,辛苦劳作的情景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
3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4割麦者和拾麦者,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
今日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的拾麦者。
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
5(1)妇童送饭图(2)农夫劳作图(3)贪妇拾麦图
6反映了农民天热人累,想休息却又不愿休息,只想珍惜长长的夏日时间,以尽快收获麦子的矛盾心理。
7刻画了一位因赋税繁重而失去土地。
被迫拾麦充饥的贫苦农妇形象。
通过这个形象,诗人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人民生活的困苦不堪。
同时又暗示刈麦者未来的命运,从而揭露了黑暗的现实,猛烈的抨击了当时的朝政。
8同意。
“悲怜”表明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以同情,如“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自责”表明作者看到农民的悲惨生活,想到自己“无功”而拿俸禄,深感惭愧,这些都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9在这首诗中,作者不仅把劳动人民的贫困、善良与地主阶级的奢侈、暴虐做了对比,而且还把自己的舒适与劳动人民的穷苦作了对比。
深刻地揭示了在繁重的赋税压迫下的农民生活的艰难,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0 “此”指代前面描绘农民辛苦悲惨生活的诗句和自己“无功”而获得俸禄的事。
刻画出一个忧国忧民但无力改变现实的低微官员形象。
11 这是一种矛盾心理,为了粮食早日入仓,劳动人民不顾自己筋疲力尽,不顾烈日炎炎,只是珍惜夏日昼长,争分夺秒拼命干活。
“但惜夏日长”写出了劳动人民的矛盾心理,耐人寻味,令人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