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 格式:docx
- 大小:62.12 KB
- 文档页数:35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
•相关推荐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精选39篇)
春节,即中国农历新年,俗称新春、新岁、岁旦等,口头上又称过年、过大年。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乡的春节习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
我们家乡每逢到春节都是热闹非凡,你看街上的行人都在逛商场,各种各样的年货,各种各样的玩具,让我可是非常心动的。
“百节年为首”,山东人与全国全省多数地方一样,视过年为一年中最为隆重和欢乐的节日。
人们很早就开始准备过年,“腊月二十三”一到,家家户户要蒸大枣饽饽、炸面鱼、杀猪、做豆腐、宰鸡,打冻等,欢欢喜喜迎接新年到来。
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入“年界”,加紧准备过年,外出的人都要赶回家过年。
入年界限后,要教育小孩不能相骂,不能讲不吉利的话。
在入年界前后,要择定吉日在屋内扫尘,打扫卫生。
要清洗厨桌板凳,洗晒被褥蚊帐,干干净净过年。
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
各家厅堂还要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敬奉祖先。
除夕晚上,吃团圆饭,菜肴丰盛。
桌上要多放几副碗筷,以示请祖先回来一起过年。
饭前,要先给祖先筛酒,将酒洒地,然后开始吃饭。
席间,老人小孩吃鸡腿,以示尊老敬幼。
正月初一凌晨挑选吉利时辰开大门,顿时鞭炮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
这时拜年开始了,先放一个开门的鞭炮,打开吉祥的大门,迎接拜年的人们,大人们开始忙活起来,爸爸放鞭炮,满地的红地毯似的纸屑,预示着来年的吉祥如意;妈妈做可口的饭菜。
再就是给爷爷奶奶磕头拜年。
家里忙完了,就给家族里的人拜年了,家家户户串门拜年,空气里弥漫着鞭炮的火药味,回荡着人们的祝福声。
正月初一早上吃有钱的饺子,饭后人们相互拜年以吉利话相颂。
除夕过大
年也就结束了,真是“ 爆竹声声辞旧岁,合家欢乐迎新春”。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2
在寒假里,那五花八门的节日习俗,总是让人耳目一新。
过年的气氛是从何时浓起来的呢?或许从“腊八”那天就已经开始了。
腊月初八,家家户户都找齐那八样食材,在锅里煮。
我们家腊八粥虽然模样不怎么出众,可那粥的味道绝不亚于宫廷御膳之味。
腊月里的事呀,可多着呢!腊月初,那年味儿才刚刚有些“味儿”,腊月中旬的年味儿,才够“味”。
今年,我家是在腊月二十磨了豆腐,二十一才“动油锅”——炸年货。
到了腊月二十三,家里又热闹了一阵——蒸包子。
到了腊月二十八,奶奶又将腌过的年货放进锅煮,留着二十九中午吃。
到了“年三十”,从早上起便能听见炮仗声。
奶奶说,这就是“过年”。
我们家是中午过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
在吃饭之前,我们家还有个习俗——祭祖。
祭祖宗的菜在祭祖之前是不能吃的,而且家里人还得在堂屋门前烧纸钱、磕头,希望老祖宗能够保佑全家在来年平平安安,也可寄自己的心愿于此。
到了三十晚上,我们这一带还有个别样的风俗——装“红包”,此“红包”非彼红包,这是在一个红袋子里装上些吃的,如“苹果”“大糕”,寓意平平安安,步步高,然后再在里头装上压岁钱,这就是咱这儿的红包。
到了晚上,初一的凌晨零点,家家户户都得放烟花、鞭炮,来迎新年。
三十这天还有件事可不能忘了——贴春联。
过完年后,家家的春联也都“上门”了。
初一早上,晚辈得在家里先给家里的长辈拜了年,再出门去拜年。
拜年倒也有个忌讳的事——下午拜年,所以一般拜年都是在上午。
初三早上还得放炮仗,干什么呢?迎灶王爷。
初五早上还得迎财神爷。
有些人家还会买灶王爷的图像贴在家里,希望来年家里能够财运兴旺。
若再论远点儿,那就是正月十五度元宵了。
元宵节,我们家最重要的一个习俗不是吃元宵,也不是看花灯,而是到祖宗的坟上去送灯。
送的这灯,都是用四根细竹棍,一个塑料袋和一支蜡烛做成的,每到一个坟上,都得放一个炮仗,然后烧点纸钱,放上一盏灯。
到了晚上,
那林子里、山上也都是灯火通明。
时代在变化,而这些习俗却一直在延续……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3
今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春节。
早晨我还没醒,就听到了鞭炮的声音。
平静的社区,今日显得热闹非凡。
这热闹的喧嚣,把我的睡意一股脑的全都打撒开来。
于是,起床穿上了新衣服连早饭都来不及吃就冲到门外,看着各家各户的炮竹,烟花。
接着就是跟爸爸妈妈一起去走街串巷——拜年!
“李伯伯,新年快乐”“王阿姨,工作顺了”“刘奶奶,身体健康”……跟所有的长辈们拜过年之后,妈妈提议说:一会,去街上看看,感受下新年的气氛。
一上街,街上可就更热闹了。
人们手里有提着大袋大袋的菜,身边的孩子手上握着一大把小花炮,蹦蹦跳跳地跑着。
看!我左边的一位四、五岁左右的小女孩,跑到前面去。
一下子又转过头对一位满手是鼓鼓的袋子的大人喊着:“爸爸,快点!我要回去放炮玩呢!”。
有拿着那边超市发的小气球的,红的,黄的,绿的,还有蓝的。
也有三五成群,手挽着手说说笑笑的姑娘们,小伙子们,忙绿了一年,辛苦了一年,我想这个时候应该是大家最放松,最高兴的时候。
你看,路灯上还挂着两个小红灯,喜气洋洋的。
就像在说,“我们也要过新年,我们也要过新年”。
一进菜市场,那才更热闹呢!人流窜动,一眼望去,什么也看不见,全是人。
还有那翠绿的黄瓜,可真新鲜哪,你看,那金黄色的小花在太阳的照射下显得多么的生机勃勃啊。
那鲫鱼,鲢鱼,青鱼,草鱼等等在水里游来游去,真是印证了我们中国的老话:年年有鱼(余)!黄的韭菜,红的番茄,黑的木耳,白的萝卜……真是要什么有什么呀。
“哎哟!可真够挤的。
”我嘀咕了一句。
跟着妈妈买了几个我爱吃的菜,结完帐就走出了菜场。
超市里的收银台前也早已排起了长龙。
傍晚时分,街上,又渐渐安静下来。
店主们把店子关了,超市也比往常早了些许关门。
大家都提着东西回家过年去了。
到了晚上6点左右,社区渐渐安静,孩子们都回家吃团圆饭去了。
吃完团圆饭7、8点的样子社区又重新热闹起来。
孩子们全都出来放花
炮了。
这个放个“降落伞,”那个又放个“天女撒花”……各式各样的花炮全有。
每放完一个都会聚集好几个孩子,他们在讨论谁的花炮最美丽,谁的花炮颜色最多,之后又是阵阵欢笑。
大人们或几个坐在一起打牌,打麻将;或几个坐在一起嗑瓜子,剥花生;或看着自己的孩子放花炮,偶尔还要帮他们一下。
大多数的孩子,都是自己独立操作完成。
夜,更深了。
人们陆陆续续的回家了,有些不肯回家的孩子也在父母的劝说下,不情愿的回了家,一天的热闹景象渐渐被夜幕包围。
我不禁感叹又是一年到,时间过得可真快呀!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4
“当、当、当”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家家户户的门上早已贴上了或火红或金黄的对联,每一家的老老少少都乐得合不拢嘴。
兴奋的孩子们有的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视,品尝着一年一度的晚会大餐――春节晚会;有的急着给自己的长辈拜年,发短信,打电话,所有新年的祝福话语仿佛怎么也说不完;调皮的孩子正在向自己的父辈们“讨要”压岁钱;屋外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炸开了锅,五彩的烟花更是把这个特殊的夜晚点缀得绚丽多姿。
正月初一,农历新年的第一天迎着人们的喜悦祥和而来。
我这个平时最赖床的懒汉,今天却起了个大早,因为我极想穿上我那美丽的新衣,出去好好炫耀一翻。
我要去走亲访友拜新年了,这无疑也是一件高兴的事。
我们小孩子走在拜年队伍的前面,见到长辈们拜个年,说几句吉利话,就可以收获一大把的压岁钱,然后拿到街上去买自己喜爱的东西――玩具、零食、鞭炮……,家长好像变了个人似的,对我们的放纵是那么的宽容,一切都有了!这就是过年的感觉。
“放鞭炮喽!”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小孩子们很快都聚在了一起。
一串串鞭炮在人们手中点燃,响声震天,四处飞溅,仿佛要把一个个美好的愿望送到千家万户。
一阵阵炮竹声接连不断,热闹非凡。
到了吃饭的时候,望着满桌子平时最爱吃的菜肴,我们小孩子却一点儿也不觉得饿。
大人们在推杯换盏之间,谈论最多是:今非昔比啊!今天的幸福生活从餐桌上最能说明问题,现在人们生活好了,天
天就像在过年!
奔波在走亲访友的路途上,我见到了春意盎然的田间大地,一条条新修的高速公路缩短了我们的行程,通往乡村的泥巴路也被“村村通”的水泥路所覆盖,城市高楼大厦像雨后春笋,一年一个变化……
春节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一切都是新的!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5
过年了,街上到处挂着红灯笼,喜气洋洋。
说到过年,可有很多的风俗礼仪。
快随我看看吧!
大年三十,我回到了老家铜川市耀州区。
刚走进家门就看到爷爷奶奶忙忙碌碌地在打扫卫生,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掸浮沉扫蜘蛛网。
我非常不理解,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来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还有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用意。
打扫完卫生,爷爷开始贴春联了。
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把春联贴于门上。
我帮着爷爷贴春联,看到贴好的红红火火的春联,感到非常开心。
贴完春联后,爷爷在门上贴了个倒着的“福”字。
我不明白了,为什么“福”字要倒着贴?原来“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与美好未来的愿望。
“福”倒着贴,就意味着“幸福已经到来”或“福气已经到来”。
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真渊博啊!
晚上吃团圆饭时,全家人坐在一起包饺子。
因为和面的“和”字就是“合”的意思;饺子的“饺”和“交”谐音。
“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圆合欢。
此外,饺子因为形似元宝,过年吃饺子,有“招财进宝”之意。
所以大家在过年时要一起吃饺子。
过年的时候还有守岁、燃放爆竹、拜年、给压岁钱等各种习俗。
中国年是红红火火的,既有文化礼仪活动,也有各种各样的美食。
在这里祝大家鼠年吉祥、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身体健康!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6
“过年了,过年了!”我们大喊着,这可是一个最重要,最热闹,最红红火火的节日!我们过除夕总有一些习俗,下面我来说说我们过除夕的习俗。
首先,过年怎么能少了贴春联。
这次,可是我自己亲手写春联。
我拿来几张红色底的纸,再拿起毛笔蘸墨,便在这红红火火的纸上挥起毛笔,开始了我的书法作品之旅。
因为是第一次,所以未免有些失误。
把撇写长了,蚯蚓变成了长蛇,或是手一晃,直直的线条成了上下起伏的波浪……最后写成的作品,简直是“千疮百孔”,“破烂不堪”,所以,只好再写一张。
这一张,我下定决心,一定要认认真真,专专注注地写,一定要写好!终于,一副美观的春联展现在大家眼前,妈妈还把它贴在了我家门口,别提有多高兴了!
下面介绍一下,我们老家东阳的特别习俗——灌糯米肠。
顾名思义,就是用糯米灌的肠子。
灌糯米肠是个细活,工艺特别讲究,稍一马虎就坏了。
如果糯米太多了,就会像炸弹一样,煮的时候会炸掉,但是如果太少了,吃起来就会不香。
做好的糯米肠,十分滑,像一条泥鳅一样,仿佛要从我手中逃脱。
灌糯米肠给工我们让除夕“年味十足”生活“多姿多彩”。
最后,就是一个最重大的习俗——吃年夜饭。
一碗一碗香喷喷的饭菜从厨房中端了出来,有绿油油的青菜,犹如一块块绿翡翠,还有金亮亮的大黄鱼,在灯光的照耀下,像一块金子似的,闪闪发光,还有白胖胖的在年糕,它可是寓义着年年“糕”(高)的含义……这顿年夜饭,我们吃的干干净净,心满意足,似乎还想再吃一次,令人难以忘怀。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7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一个节日;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团聚在一起,一起过这个节日。
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习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最具代表性的说法是春节有虞舜时期兴起。
公元前2000多年的一天,舜既天子之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
后来叫春节。
在我的家乡,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传说在远古时期,有一种野兽叫“年”,它长得十分狰狞,生性凶残,每到过年的这一天晚上,它都会下山祸害百姓,于是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躲到山上去。
一年上山途中遇到一个老人,这个老人是神仙变的,老人问他们原因,人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老人,老人说年它怕红色和巨大的响声。
于是人们就在门口贴红色的纸,然后敲锣打鼓,放炮竹,年兽看到了这场景就逃回山上了。
虽然年兽从此不再下山祸害百姓了,但人们还是把这一习俗留了下来。
在年二十四的那一天,人们就贴对联。
在小年过后人们就开始了过年的准备,大扫除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买年货。
最热闹的还属过年的除夕了,吃完年夜饭以后,大人们就围在火炉边聊天,小孩们则在门外开心地放着烟花。
人们熬夜守岁,十二点整还要放炮竹。
初一之后,龙灯花鼓就敲了起来了,耍龙的那是家家蹿啊!耍龙的在每一家门前都会耍出不一样的花样,收红包时,有的主家把红包挂在高高的屋梁上,那耍龙的人叠罗汉一样,叠得十分高,最上面那一个人顺手一拿就到手了。
到了元宵节,春节就慢慢地结束了,耍龙的也是飞快地从每一家飞奔而过。
我喜欢春节,这个热闹又愉快的日子。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8
春节又到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在响亮的炮竹声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每年春节是我最开心的日子,家家户户挂上红红的灯笼,贴上对联,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大家坐在一起吃团圆饭,最开心的事就是放烟花。
吃过团年饭,我和弟弟便搬出许多宝贝烟花,出门找乐子。
我拿出一支礼花,小心翼翼地点燃了,礼花“扑哧、扑哧”地响,我们伸头缩颈地望着。
忽然,这枚大大的礼花冲上了天空,如晶亮的清泉,洒向人间,如彩色的珍珠贯穿天地,如盛开的秋菊缀满夜空。
这时,弟弟拿出一个小灯塔放了起来,片刻,小灯塔放射出五颜六色的火花,红的、黄的、绿的……—圈—圈,接连不断地往外冒。
临完了,小灯塔里又滚出好几种颜色的烟火,把小灯塔打扮得更漂亮。
弟弟拍着小手,高兴地叫着笑着……
我的胆子渐渐大了起来。
我点燃了一个“二踢脚”,跟着便跑出五六米外观看。
只听“咚”的一声,“二踢脚”便升上了天,又是“咚”的一声巨响,一片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绽放,绚烂至极。
弟弟可没闲着,他又点燃了一支“钻天猴”,“钻天猴”拖着长长的尾巴,呼啸着窜入夜空。
我也不甘落后,点燃了“闪光雷”随之响起,“噼里啪啦”了好一阵子,这才落到地上。
再瞧左邻右舍的伙伴们,也赶到各自的场院里放起了烟花,响亮的、清脆的声音,接二连三地响起。
夜空中闪闪的火花,惹来一阵阵尖叫和一阵阵欢笑,我和弟弟连手心都拍疼了。
还没到午夜,鞭炮声便赶来凑热闹。
所有的声音搅和在一起,汇成了一支支欢快的迎春交响曲,回荡在夜空中……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此诗就是描写春节的,春节是我国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中最重要的一个节日。
在千百年的历史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诗的第一句讲的就是“爆竹”,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在新年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啦,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来辞旧迎新。
爆竹是中国的特产,其起源很早,至今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
放爆竹可以制造出喜庆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乐。
但现在因为环境问题有很多地区都是限制放爆竹的,我们在娱乐的同时还是要遵守政府的规定哦。
爆竹声一停,家家户户就开始拜年了。
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互相拜年。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几个人邀请到一起去给别家拜年、也有的是聚在一起互相祝拜,
这种拜年的方式称之为“团拜”。
当然,我相信在看春节联欢晚会之前,你们最期待的肯定就是收压岁钱啦。
“恭喜发财、红包拿来”舅舅一个,外公一个、外婆一个。
你们一个个肯定都满载而归,手中拿着好几个大红包。
春节拜年时,晚辈必须要先给长辈拜年。
祝长辈“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们。
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在古代有两种,第一是常见的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另一种以彩绳穿线编织为龙形,致于床脚。
我们现在最常见的就是用红包直接装的,简单方便美观。
我的春节每年放假后都要回老家山东,与爷爷奶奶一起共享团圆,这是我一年中最放松开心的日子,也是全家难得团圆的时刻。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0
春节,福州的习俗称为“做年”。
闽俗诸年最重做年,节庆时间从正月初一开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续到初九玉皇诞,甚至会延续到元宵节,一般是自从初四起,就开始复工了。
春节的前一天夜为“除夕”。
福州有透夜点灯(称长明灯)的习俗,意思是“长生”、“吉祥”。
家家在天未明前点烛鸣炮,以迎新岁。
厅堂中陈列酒果和贵(桧)花饭甑,焚楮帛,拜天地,谓之“供岁饭”这天早餐不煮新饭,而吃除夕的“余饭”,取来年"有余"之意。
先吃年糕汤,“年年高升”再吃太平面,象征一年太平。
之后重振衣冠,首拜祖先与家中长辈,然后出门往亲友家中庆贺,互相来往,谓之“拜年”至初四为止,小孩向长者祝福,长者则分糖、饼桔子或“压岁钱”给小孩。
王式念《梦竹斋诗草》云:“儿童连日拜新年,红线穿来压岁钱,最妙袖中怀桔满,垒垒堕落画堂前。
”路遇熟人时互道庆贺,台江的群众多叫“发财”城内的人则云“恭喜”与“拜年”。
清人吴继钱《半野轩诗存》云:簇新衣服耀眼前,礼数依然未变迁,路上相逢共长揖,发财恭喜贺新年!”
但在水上居住的船民则有所不同,他们年正月初二至初四,三五结伴手携篮子,登岸沿街挨家“贺年”,口唱“十二月花”等民间小调,受贺人家则以年糕等相送,俗称“讨(米齐)”。
取一年吉祥之
兆。
这个贺年之举,盛行于清末民国初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船民渐渐上岸定居而消失。
福州民间初一晚上天未黑就要赶着睡觉,谓之“斗夜灯”,也称“斗早登”。
据民国蔡人奇《藤山志》释:“除夕人家守岁,商家结账彻夜不眠,因而元旦之夜,宜斗(比)早登床也。
”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1
春节是我们的传统节日,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每个城市和每个家庭也有不一样过春节的习俗。
我家的风俗习惯是这样的。
大年三十晚上,也就是大家所说的除夕,除夕大家围坐在一起吃团圆饭寓意着大家团团圆圆。
吃完饭后要在院子里给逝去的亲人烧纸钱,寓意是他们在天堂也过春节,给纸钱过年买新衣服过得快乐。
之后我们开始包饺子,妈妈和面,爸爸剁馅料,我来擀面皮,全家一起出动,包饺子还要放进一枚硬币,包好后放入冰箱内。
忙完后,大家坐在沙发上,8点准时打开电视看春晚,春晚结束了,我们也该睡了。
第二天醒来,大年初一了,新年的第一天,这天我们不能出门,待在家里一整天,早上妈妈煮水饺,看谁能吃到硬币,便可以领两百元红包,可我并没有吃到,算了,明年可以的我告诉自己。
大年初二,妈妈每年这个时候都要带我去鸡鸣寺烧香,到鸡鸣寺买了票的同时他们会给你三根香,然后我们开始爬楼梯,刚爬一层,便感到有人在我后面推我,便一回头,哇这么多人,再抬头往前看已水泄不通,只好这样挤着挤着上楼了,一楼到了我和妈走到小荷花灯旁,灯上有火,把香点燃,然后对着东南西北拜一拜。
二楼是各种庙,里有许多尊佛和神,大家需跨过门槛,不可以踩不然是对土地公公的不尊,跪在垫子上叩拜三下,投一块钱在箱子里才可以起来,这样你才能得到祝福,就这样一层一层的拜。
到了最后一层就得去寺里的饭堂吃饭,我最喜欢吃行是素鸡面,素鸡甜甜咸咸,面条特别有嚼劲,回味无穷,下楼时我还想去拜拜,我便问了妈妈,但妈妈告诉我香烧只能一层层拜和烧不能下楼时再拜,这是寺庙的规矩。
我们过年的习俗就是这样你们的呢?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2
时间过得好快啊,眨眼间春节就要来了。
要知道春节是我们中国农历的新年,所以过年对我们中国人而言非常重要的!因此,春节前的准备也是必不可少的。
过年了!过年了!每家每户都在忙着贴春联,剃头发,做年夜饭……这是过年的习俗!有些习俗还很怪,无奈之下,我就去问正在贴春联的妈妈。
我看见妈妈将“福”字倒着贴,我固然知道为什么要倒着贴,将‘福’字倒着贴是一种习俗,‘福’倒贴说明‘福’倒(到)了!但我仍然问道:“过年有什么习俗和规矩啊?”妈妈停下手中的活,耐心地给我谈起来。
原来,以前过年还有一种放鞭炮的习俗,来源于“年兽”的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只“年兽”,长期居住深海底,到了除夕就跃出海面到处作恶。
有一年一个老人用放炮,穿红衣,贴红春联的方法驱赶走“年兽”,这才得以平静,此后这个方法就流传开来。
但是现在广州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所以我们就不再进行这个活动了。
除夕这一天对我国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这天晚上,我们全家准备除旧迎新,吃团年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中每家每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
大年夜。
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全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
人们既是享受满桌的佳肴,也是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桌上有鸡、鹅、烧肉等等,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热气腾腾,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喻意“年年有余”。
最后一道甜食,祝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今天我的收获太大了,知道了很多过年习俗的知识,不过我觉得有点迷信,但这又仿佛是一种乐趣,只要快乐就好,何必迷信不迷信?更何况这是传统的习俗,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家乡的春节习俗作文篇13
岁月匆匆,时间过得非常的快,在炮竹声中,我们迎来了最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