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4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生产部分导言饲料作为动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动物的健康和产品的质量。
因此,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生产部分,包括原料采购、仓储管理、生产工艺等内容。
原料采购原料采购是饲料生产的第一步,合理的原料采购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安全至关重要。
供应商选择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供应商的信誉度和资质•供应商提供的原料的质量•供应商的交货周期和交货稳定性原料验收对于每一批收到的原料,都应进行严格的验收。
验收包括外观、气味、颜色等方面的检查,以及对原料中有害物质的检测。
只有合格的原料才能进入生产环节。
仓储管理仓储管理是保证饲料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仓储管理能够防止饲料受潮、霉变以及害虫侵扰等问题发生。
仓库选择选择适当的仓库是仓储管理的首要任务。
仓库应干燥、通风良好,防止阳光直射和雨水渗透。
储存条件在仓库内,应对饲料进行分类、标记和储存。
不同种类的饲料应分开存放,使用专用的容器进行储存。
同时,要定期检查饲料的储存条件,及时清理和维修。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核心环节。
采用正确的生产工艺能够保证饲料的均匀性、稳定性和营养价值。
配料过程配料是饲料生产的第一步,需要精确称量原料,并按照配方进行混合。
在配料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用准确的称量设备,确保原料按照配方比例加入。
•配料过程中要注意原料的清洁和杂质的排除。
成型过程根据配方,将配料过程中混合好的饲料进行成型。
成型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适当的成型设备,确保饲料的形状和粒度符合要求。
•控制加热和冷却的温度和时间,确保饲料的品质。
包装过程对于成型好的饲料,应进行适当的包装,以保持其新鲜和干燥。
包装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使用适当的包装材料,防止饲料受潮和破损。
•包装后及时封口,确保饲料的密封性。
总结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生产部分涉及原料采购、仓储管理、生产工艺等多个环节。
饲料质量要求
饲料质量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营养成分:饲料应含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以满足动物生长和生产的需要。
卫生安全:饲料应符合卫生标准,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确保动物食用安全。
适口性:饲料应具有良好的适口性,易于动物消化吸收。
稳定性:饲料应具有稳定的品质,不因储存和使用而变质。
为了确保饲料质量,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选择优质原料:选用新鲜、无毒、无霉变、质地良好的原料。
严格生产过程:按照科学配方进行生产,确保饲料营养成分均衡。
加强质量检测:对饲料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确保饲料符合质量标准。
规范储存和使用:饲料应按照规范进行储存和使用,避免因储存和使用不当而影响饲料质量。
总之,饲料质量要求是保障动物健康生长和生产的重要因素,必须严格控制饲料的质量。
饲料安全防范措施
饲料安全是保障家畜禽类健康和农产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防范饲料中的有害物质,减少食品污染,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 严格控制饲料原料的选择:选择有资质的供应商,对饲料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筛查,保证原料的质量和安全。
2. 建立完善的饲料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饲料生产过程的监管和管理,确保饲料生产符合法律法规和质量标准,防止生产过程中的污染和混杂。
3. 细致的饲料生产过程控制:在饲料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生产环节,保持清洁卫生,防止污染和混杂,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4. 加强饲料存储及运输管理:饲料存储和运输环节要控制温度、湿度、防潮、防虫等,保证饲料的质量和安全。
5. 定期对饲料进行质量检验:饲料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要对饲料进行定期的质量检验,确保饲料符合质量标准和安全规定。
通过以上饲料安全防范措施的实施,能够有效地减少食品污染和家畜禽类疾病发生,确保饲料的质量和安全,最终保障人们的健康和安全。
- 1 -。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相关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背景为了保障企业产品的质量安全,在生产过程中,对饲料质量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规章制度适用于饲料生产管控全过程的各级管理人员和相关员工,包含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仓储和销售环节。
第三条生产管理原则生产过程中,本企业将坚持以下原则: 1. 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确保饲料合法、安全、符合质量标准; 2. 强化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确保饲料质量掌控在合理范围内; 3. 加强内部沟通,形成全员质量管理的共识,保障质量安全; 4. 连续改进,不绝提高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水平。
第二章原材料采购管理第四条原材料子供应商资质审核1.企业应对全部原材料子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及国家标准的要求;2.审核内容包含原材料子供应商的生产设施、技术本领、质量管理体系等;3.审核结果需要进行记录并建立供应商评价体系,供应商质量评估结果作为合同签订的紧要参考。
第五条原材料采购合同管理1.原材料采购应订立严格的采购合同,合同中应包含双方商定的质量标准、交付日期、价格、数量、检测要求等内容;2.企业采购部门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之前,应对样品进行指定的质量检测,以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3.采购部门应建立原材料采购记录,包含供应商信息、原材料批次、采购数量、检测结果等,以备查验。
第六条原材料收货检验1.原材料进厂后应依照质量安全规范的要求,组织专人进行收货检验;2.检验包含外观、气味、湿度等指标的检测;3.严禁使用未经检验合格的原材料进行饲料生产。
第三章加工生产管理第七条生产设备管理1.生产设备应依照相关标准选购,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检修,确保正常运行;2.设备操作人员应定期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确保操作规范。
第八条饲料生产工艺管理1.企业应建立科学合理的饲料生产工艺标准,明确各工艺环节的操作规程;2.生产人员应依照工艺标准进行操作,严禁随便更改或调整;3.工艺参数和质量指标应在各个环节进行记录,以备查验。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是指在饲料生产、存储、运输、销售和使用过程中,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的实施,能够保障动物饲料的质量、安全和合规性,保证动物健康和食品安全。
下面是具体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总共约1000字。
一、饲料生产管理规范1.建立完善的饲料生产管理制度,包括原料采购、质量控制、生产工艺、设备管理、生产环境、人员培训等方面。
2.建立饲料生产车间的质量控制制度,确保原料、辅料、添加剂等符合要求,杜绝使用变质、污染、超过保质期的材料。
3.制定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流程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污染和操作失误。
4.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确保设备运行平稳,生产工艺可控。
5.控制生产环境,保持车间干净整洁,防止有害物质、病原微生物进入饲料。
6.对从业人员进行饲料生产管理方面的培训,提高其质量控制和安全意识。
二、饲料存储管理规范1.建立饲料存储管理制度,包括存储场所选择、存储设备、存储条件、饲料分类存放、入库出库管理等。
2.选择适宜的存储场所,确保通风、干燥、清洁,防止饲料受潮、发霉、变质。
3.维护存储设备的正常运行,定期清洗、消毒存储容器、输送设备,以防止交叉污染。
4.严格控制饲料入库出库管理,对入库饲料进行检验,合格才能入库,并设立合理的存货周转制度。
三、饲料运输管理规范1.建立饲料运输管理制度,包括运输车辆的选择、清洁消毒、运输记录、运输过程中的温度控制等。
2.选择运输车辆时要求选择符合卫生标准的车辆,保证饲料不会受到外界污染。
3.严格要求运输车辆的清洁消毒,减少病原微生物传播。
4.运输过程中要控制运输温度,避免因高温或低温导致饲料质量下降。
四、饲料销售管理规范1.建立饲料销售管理制度,包括销售许可证、销售合同、销售记录、产品追溯等。
2.获得合法的销售许可证,保证销售合法合规。
3.建立完善的销售记录,包括销售日期、销售数量、销售对象等,以备查证。
饲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点有哪些引言概述:饲料生产过程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质量控制是确保饲料产品安全、营养均衡的关键。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一些饲料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点,本文将继续探讨这一话题,详细阐述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正文内容:一、原料采购和储存1.原料选择:选择符合饲料生产标准的原料,包括谷物、油料、蛋白质原料和添加剂等。
2.原料质量检验:进行原料的理化指标检测、微生物检测等。
3.原料储存管理:采取适当的储存方式,控制原料的湿度、温度和酸碱度等因素。
二、配料和混合1.配料精确性:确保配料的精确度,避免过量或不足的情况发生。
2.配料均匀性:确保混合器混合均匀,避免存在不均匀现象。
3.配料时间:控制配料时间,确保每个原料的投料时间适当。
三、破碎、扩容和膨化1.破碎:控制破碎设备的运行状态,确保破碎粒度符合要求。
2.扩容:控制扩容设备的扩容率,确保饲料在扩容过程中良好的吸水性。
3.膨化:控制膨化设备运行参数,确保膨化程度达到要求。
四、干燥和冷却1.干燥:控制干燥设备的温度和湿度,确保饲料的水分达到合适的标准。
2.冷却:控制冷却设备的风量和温度,确保饲料的温度达到合适的标准。
五、包装和储存1.包装:选择适当的包装材料,并进行合理的包装,确保饲料的密封性和保质期。
2.储存:控制饲料的储存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等,确保饲料的品质不受损害。
总结:饲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点是确保饲料产品质量的关键所在。
原料采购和储存、配料和混合、破碎、扩容和膨化、干燥和冷却,以及包装和储存等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饲料产品的安全性和营养均衡性。
质量控制点的执行需要科学的设备配置和操作规范,同时需要严格的质量检测和管理制度。
只有充分把握这些质量控制点,才能保持饲料的优质性和稳定性,确保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饲料产品质量保障的措施饲料产品质量保障的措施一、引言随着农业的发展,饲料行业在农业生产中日益重要。
饲料作为动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动物的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起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确保饲料产品的质量,保障动物生产的健康发展,饲料行业不断加强产品质量控制和监管。
本文将从饲料生产的全过程来探讨饲料产品质量保障的措施,包括原料选择、生产工艺、质量监控、质量管理和法规合规等方面。
二、饲料产品质量保障的措施1. 原料选择饲料产品的质量直接取决于原料的质量。
因此,选择合格的原料是保障饲料产品质量的第一步。
原料的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合规:选择符合国家食品安全要求和饲料法规的原料。
(2)品种齐全:选择合适的原料种类,以满足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
(3)优质可靠:优选优质原料,确保其营养成分符合标准,减少污染物含量。
(4)稳定供应:选择稳定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和供应量。
2. 生产工艺生产工艺是影响饲料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
饲料生产工艺应具备以下特点:(1)先进科学:采用先进的饲料加工设备和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适度加工:根据不同的原料特性和动物需求,选择适当的加工方法,保留营养成分的同时提高物料的利用率。
(3)控制环境:严格控制生产环境和加工工艺参数,如温度、湿度、时间等,确保生产过程的合理性和稳定性。
(4)防交叉污染:严格执行生产工艺流程,防止原料交叉污染,避免混入有害物质。
3. 质量监控质量监控是饲料产品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检验:对每批进厂的原料进行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
(2)生产过程监控: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如温度、湿度、机械参数等,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3)成品检验:对每批成品进行检验,确保其营养成分和微生物指标等符合标准。
(4)质量评价:建立质量评价体系,对饲料产品进行定期评估,了解产品的市场反馈和用户满意度,及时调整生产工艺和配方。
4. 质量管理饲料产品质量管理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关键。
一、总则为保障饲料产品质量安全,预防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饲料生产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监督饲料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2. 设立质量安全部,负责具体实施饲料生产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3. 各部门、车间应设立质量安全员,负责本部门、车间饲料生产质量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
三、饲料原料采购及验收1. 采购饲料原料时,必须选择符合国家饲料原料目录规定的品种,并具备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和产品批准文号。
2. 采购的饲料原料应经过严格的质量验收,包括外观、水分、杂质、重金属等指标,确保符合国家标准。
3. 验收不合格的饲料原料不得入库、使用。
四、生产过程管理1. 生产工艺流程应科学、合理,确保饲料产品质量安全。
2. 生产设备、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定期进行维护、保养。
3. 生产过程中,严格按工艺规程操作,防止污染。
4. 定期对生产环境、设备进行清洁、消毒,确保生产环境符合要求。
五、产品质量检验1. 建立健全产品质量检验制度,对生产过程中的饲料产品进行抽样检验。
2. 检验项目包括:外观、水分、杂质、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
3. 检验不合格的产品不得出厂、销售。
六、销售与售后服务1. 销售的饲料产品应具备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产品标签等。
2. 建立销售档案,详细记录销售产品的品种、数量、销售时间、销售对象等信息。
3. 做好售后服务工作,对用户反映的质量问题及时调查处理。
七、培训与考核1. 定期对员工进行饲料生产质量安全知识培训,提高员工质量安全意识。
2. 建立员工考核制度,将饲料生产质量安全纳入考核内容。
3. 对违反饲料生产质量安全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饲料生产质量安全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制度如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为准。
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规范饲料质量安全管理是畜禽养殖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关系到畜禽的生长发育和产品质量安全。
为了确保饲料质量安全,我们需要严格遵守以下管理规范:1. 原料采购管理。
在选购饲料原料时,应选择正规、有资质的供应商,严格把关原料的质量和来源。
对于进口原料,更应该加强检验,确保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储存管理。
饲料原料的储存应该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下进行,避免受潮发霉。
同时,要定期清理仓库,确保饲料原料的存储环境干净整洁。
3. 生产加工管理。
在饲料的生产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配方进行,确保原料的比例和加工工艺符合要求。
加工设备要定期清洁、保养,避免杂质的混入。
4. 质量检验管理。
对于生产出的饲料产品,要进行全面的质量检验,包括外观、气味、营养成分等多个方面。
只有通过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够进入市场销售。
5. 包装运输管理。
饲料产品的包装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包装材料要具备防潮、防虫、防霉的功能。
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暴晒、雨淋等情况,确保产品的质量不受影响。
6. 库存管理。
饲料产品在存放过程中,要注意先进先出的原则,确保产品的新鲜度和有效期。
对于过期产品要及时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7. 应急处理。
一旦发现产品质量问题,要立即进行应急处理,暂停销售并进行调查处理,确保问题不会对市场造成影响。
以上就是饲料质量安全管理的规范要求,只有严格按照这些规范进行管理,才能够确保饲料产品的质量安全,为畜禽的生长提供有力保障。
希望广大饲料生产企业能够重视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不断提升自身管理水平,为行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引言概述:饲料生产的品质控制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关系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和动物的健康成长。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饲料生产的品质控制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继续探讨饲料生产的品质控制的具体内容。
具体而言,本文将从原料选择、加工工艺、质量检测、储存和流通环节等方面展开讨论,以便更好地指导饲料生产企业提高饲料的品质。
正文内容:1.原料选择1.1.原料产地选择:选择适合生产高质量饲料的原料产地,确保原料的新鲜度。
1.2.原料品种选择:根据不同动物的营养需求选择适合的饲料原料品种。
1.3.原料质量检测:对原料进行质量检测,保证原料的体内营养成分的稳定和符合标准要求。
2.加工工艺2.1.预处理工艺:采用适当的预处理工艺,如清洗、破碎、脱水等,以提高原料的可加工性和饲料的品质。
2.2.混合工艺:确保不同原料的均匀混合,以提高饲料的均质性和营养均衡性。
2.3.粉碎工艺:选择合适的粉碎设备和粉碎工艺,以保证饲料的粒度和颗粒大小的一致性。
2.4.烘干工艺:采用适当的烘干工艺,以保证饲料的干燥程度和质量稳定性。
2.5.成型工艺:选择合适的成型设备和成型工艺,以确保饲料的形状和密度符合要求。
3.质量检测3.1.理化指标检测:对饲料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包括湿度、粒度、颜色、气味、含水量等,以确保饲料符合标准要求。
3.2.营养成分检测:对饲料的营养成分进行检测,包括蛋白质、脂肪、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以确保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浓度稳定。
3.3.微生物检测:对饲料进行微生物检测,包括霉菌、细菌、酵母等,以保证饲料的卫生安全性。
3.4.毒素检测:对饲料进行毒素检测,包括黄曲霉毒素、沥青烷醇等,以确保饲料的安全性。
3.5.重金属检测:对饲料进行重金属检测,包括铅、汞、镉等,以确保饲料的无污染性。
4.储存和流通环节4.1.储存条件:选择适当的储存环境和储存设备,确保饲料的储存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符合要求。
饲料生产质量控制的7个关键点饲料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产出合格产品的关键。
主要从配方、原料、人员、工艺设备、环境等方面来分析,公司的管理水平以及行业要求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监督检验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长久以来一直是企业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通过数据检测,可以从数据与标准要求的符合性反映产品是否可接受。
产品配方若想产出好的产品,必须要有好的配方。
配方的设计要根据养殖动物的阶段需求来制定,一般要先定出标准(也可以直接采用国标或行标等),根据标准选择原料,配制出合适的蛋白、能量、维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等各种营养成分的饲料;也要考虑不同阶段动物的消化能力,选择适宜消化吸收的原料,可选择添加益生菌、酶制剂、诱食剂,以及为更好地储存,添加抗氧化剂等成分;原料要根据原料特性,合理搭配,既要满足动物生长的需要,又要考虑成本,还要考虑食品安全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考虑就会搭配出最适合的配方。
由此可以看出,最适合的配方并不是最好的配方,因要权衡价格成本,现在原料价格居高不下,饲料厂都寻求高价格原料的替代品,用杂粕替代豆粕,用小麦或其他原料替代玉米,在使指标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使原料及生产成本可接受。
原料原料是产品质量最关键的环节,采用符合生产需要的原料至关重要,为保证原料符合需要就要严把原料入场关和使用关。
2.1根据公司需要确定原料品种要根据公司需要确定原料品种,选择供应商,一般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评价,对供应商公司的资质、产能、工艺、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各项进行综合评价,将评分高的企业纳入合格供应商名录,这是第一步。
2.2对采购的原料进行进厂查验进厂原料先查验包装标签等是否符合要求,再进行取样,取样要分散均匀选取取样点,取样过程对感官进行判定,要充分利用眼、鼻、手等感官,进行判别,对于颜色、色泽、细度、均匀度、气味、杂质、霉变、结块、虫蛀等各项指标可以立即做出判定,每种原料都有其特定的外观,所以外观判定将是原料的一项重要指标,老化验员仅凭感官一项就能控制住很多不合格产品,取样完毕,填写原料查验记录。
饲料原料控制与生产过程质量控制1·引言1·1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确保饲料生产过程中对原料的控制以及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以达到生产高质量安全的饲料的目标。
1·2 范围本文档适用于饲料生产企业,涵盖了饲料原料的控制和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2·饲料原料控制2·1 原料类别将饲料原料分为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两大类别,并进行详细的和介绍。
2·2 原料采购管理2·2·1 供应商评估对原料供应商进行评估,包括资质审核、供应能力评估等。
2·2·2 采购合同明确原料采购的各项规定,包括交货期、数量、质量要求等。
2·2·3 原料验收对采购的原料进行验收,并按照质量要求进行检验和检测。
2·3 原料存储管理2·3·1 原料仓储条件明确原料的存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等。
2·3·2 原料标识管理对原料进行标识,包括标识内容和方式等。
2·3·3 原料库存管理进行原料的库存管理,包括库存监控、库存盘点等。
2·4 原料使用管理对原料使用进行管理,包括按照生产计划调配原料、控制使用量等。
3·生产过程质量控制3·1 生产设备管理对生产设备进行管理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3·2 生产操作规程制定生产操作规程,明确操作步骤和要求。
3·3 生产记录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记录和管理,包括原料使用记录、生产参数记录等。
3·4 生产现场卫生管理对生产现场进行卫生管理,保持生产环境的清洁和安全。
3·5 质量检验与检测对生产过程中的饲料进行质量检验和检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4·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包括但不限于:●原料供应商评估表●原料验收记录表●原料存储记录表●生产设备维护记录表●生产操作规程范本●生产记录表5·法律名词及注释5·1 法律名词在本文档中涉及的法律名词包括但不限于品质标准、产品安全规范、生产许可证等。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 引言饲料是动物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免疫能力、繁殖能力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饲料的质量则直接关系到动物的健康和生产性能。
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和评价,对于保障动物生产的安全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饲料原料的常见质量问题和控制措施2.1. 饲料原料污染饲料原料常常受到化学物质、微生物和其他污染物的污染。
化学物质污染包括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超标等;微生物污染包括霉菌、酵母菌等;其他污染物包括杂质、异物等。
为了控制饲料原料的污染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选择可靠的供应商,确保原料的质量;严格执行农药使用标准,避免农药残留;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问题;做好饲料原料的接收、存储和使用过程的卫生管理。
2.2. 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不均衡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不均衡会直接影响到动物的生产性能。
常见的问题包括粗蛋白质过多或不足、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选择适合动物需要的饲料原料;根据动物的生长发育阶段和生产性能需求,合理配制饲料;采用现代化的饲料配方技术,确保饲料的营养均衡。
2.3. 饲料原料质量的变异性不同批次的饲料原料可能存在质量上的差异,这对饲料的生产和使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对每批次的饲料原料进行检测和评估;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稳定;调整饲料配方,以适应不同批次饲料原料的质量变异性。
3. 饲料原料的评价指标和方法3.1. 饲料原料的理化指标包括: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水分等;3.2. 饲料原料的矿物质含量,包括钙、磷、铁、锌等;3.3. 饲料原料的维生素含量,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等;3.4. 饲料原料的抗营养因子含量,包括抗营养因子、抗生物活性物质等。
评价饲料原料的方法包括:化学分析、生物测定、饲料试验等。
4.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措施4.1. 选用优质饲料原料,确保饲料的质量;4.2. 建立健全的供应商管理体系,确保原料的质量;4.3. 加强饲料原料的全程追溯,确保饲料的安全;4.4. 建立完善的检测和评估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问题;4.5. 定期开展质量管理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质量意识。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
一、质量控制
1. 定量分析和检测方法
使用标准化的分析方法,如质量标准、化学检验等进行定量分析和检测。
确保分析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对饲料原料的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生产过程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3. 质量问题的处理和追溯
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追溯,找出问题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
饲料原料的质量问题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以便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类似问题的发生。
二、质量评价
1. 外观评价
对饲料原料的外观进行评价,包括颜色、形状、气味等。
外观评价可以初步判断原料的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2. 理化指标评价
根据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对饲料原料的理化指标进行评价。
理化指标包括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分等。
3. 营养评价
根据饲料原料的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营养评价。
营养评价可以确定原料的适用性和营养水平。
4. 微生物评价
对饲料原料进行微生物评价,包括常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等。
微生物评价可以判断原料的卫生质量和安全性。
结论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对于保证饲料质量和动物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确保饲料原料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通过质量评价,可以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进行客观评价,为饲
料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饲料企业应建立健全的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饲料原料质量的监控和管理,提高饲料生产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1. 引言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养殖业中的重要环节。
良好的饲料原料质量可以保证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健康生长和生产。
正确评价和控制饲料原料的质量对于提高养殖业的效益至关重要。
2. 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指标饲料原料的质量评价可从多个方面进行考量。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评价指标:2.1 营养成分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动物的需求和生长阶段,饲料原料需要具备一定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
对饲料原料中这些营养成分的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可以了解其适用性和营养价值。
2.2 放射性物质一些饲料原料受到环境的影响,可能含有一定程度的放射性物质。
放射性物质对动物的健康有潜在的危害。
饲料原料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需要进行测试和评估,确保其不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安全隐患。
2.3 外观和气味饲料原料的外观和气味可以直观地反映其质量。
健康的饲料原料应该具有良好的颜色、形状和气味。
任何异常的外观或气味都可能意味着存在质量问题,需要进一步进行检测和评估。
3. 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确保饲料原料的质量,养殖业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质量控制方法。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供应商评估养殖业可以通过对饲料原料供应商的评估来确保质量。
评估供应商的背景和信誉可以有效地筛选出质量可靠的供应商,并与之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3.2 严格把关养殖业需要建立严格的把关机制,对进货的饲料原料进行严格的检验。
通过对营养成分、放射性物质、外观和气味等指标进行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除质量问题。
3.3 质量追溯对于每一批进货的饲料原料,养殖业都应建立相应的质量追溯体系。
通过追溯,可以追踪到每一批原料的来源和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问题。
4.饲料原料的质量控制与评价是养殖业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通过科学地评价饲料原料的营养成分、放射性物质和外观气味等指标,可以确保动物获得充足的营养,并减少潜在的质量问题。
0引言随着工业饲料每年超越GDP增速的高速增长,国内饲料原料相对比较紧张,价格也在不断攀升。
与此同时,自2012年5月1日起,新《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国家进一步提高了饲料原料的使用要求和规范,并对添加剂和药物做出了许多限制。
要保证饲料的安全性,首先要保证饲料原料的质量安全控制。
1通过采购程序控制目前市场上原料掺假事例屡见不鲜,掺假造假的手段、方法越来越高明,参假的物质也越来越复杂,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对此防不胜防,给饲料质量和畜禽及水产品安全带来了很大的隐患。
一些大型的饲料企业购置气相、液相等仪器进行检验,技术要求高、费用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普及运用。
探讨源头的控制程序,把好原料质量关,对于有效控制饲料质量尤为重要和必要。
1.1原料采购计划和质量控制指标的制订企业首先根据生产计划议定原料采购计划和备选供货商,制订原料质量企业控制标准和检验项目。
玉米应重点控制水分、容重、霉粒比例和杂质比例;小麦控制水分、容重;糠麸控制新鲜度和蛋白质成分;豆粕重点是粗蛋白质、蛋白溶解度、尿酶活性和掺假成分;棉、菜粕重点是粗蛋白质和掺假成分;鱼粉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真蛋白质、盐分和掺杂成分;其他动物性饲料重点是感观、粗蛋白质和微生物。
1.2供货商资质审定备选供货企业应具备相应的生产经营资质,具备有效的营业执照,其生产、经营范围应包括饲料、添加剂等项目。
非动物源性单一饲料应取得省级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饲料审查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添加剂预混合饲料应取得农业部颁发的生产许可证;动物源性原料产品应取得省饲料管理部门颁发的动物源性产品卫生合格证。
质量体系认证情况:包括ISO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HACCP认证情况等,并提供相应证书。
现场考察:对于新供货企业,采购人员应深入现场考核生产、经营条件;必要时现场取样检测。
信誉度调查:向当地饲料、工商管理部门咨询,了解企业生产、质量管理情况,索取质量抽检报告,调查客户对产品质量的反映,评估企业及产品的市场信誉度。
综合拟供货企业各方面情况,进行审定,确定是否列入供货企业。
对无证、无照、管理部门挂牌督查的企业坚决排除。
对新供货企业首次必须认真审定,老供货企业一般每年进行1-2次评审。
1.3原料质量评估对大宗原料应索取产品检测报告和合格证;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料产品应索要产品批准文号的批件、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检验合格证和产品标签;首次采购非常规原料的应索取产品说明及相关资料,对产品安全、营养水平进行评估,必要时进行试用;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进行送检。
1.4采购评议和协议采购、品管、财务等部门对供货商资质、市场信誉、原料质量、同行价格进行综合分析,拟定采购方案,报送企业负责人批准。
重要原料和大批量原料应每批进行;辅料应定期进行。
签订购销协议,协议应明确质量标准、数量、价格、供货时间、供货方式、付款方式、违约责任、不含国家规定禁用物品的承诺等,一批一协议。
1.5供货商档案为提高原料质量的可追溯性及稳定的供货渠道,应建立供货商的档案。
主要包括:营业执照复印件;生产许可证(审查合格证)复印件;市场信誉调查记录;产品批准文号批件复印件;产品执行标准复印件;产品检验合格证;产品标签;产品检验报告复印件;报价单;协议;发货单;供货商地址、联系人、电话、传真、网址等;留存样品;现场考核记录等。
一个供货商建立一本案卷。
2通过产品鉴别技术控制2.1饼、粕类饲料原料掺假的鉴别感官鉴别。
优质大豆粕(饼)色泽新鲜一致,粕呈浅黄褐色或淡黄色,饼呈黄褐色;呈不规则的碎片状,饼呈饼状或小片状,无发酵、霉变、虫蛀及杂物;具有烤黄豆香味,无酸败、霉坏焦化等味道,无生豆味。
而劣质大豆粕(饼)颜色深浅不一,加热过度颜色太深,加热不足颜色太浅;大小不均,有结块(粕),有霉变、虫蛀并有掺杂物;有霉味、焦化味或生豆臭味。
显微镜鉴别。
取被检大豆粕(饼)于30-50倍显微镜下观察,如掺有棉籽饼,可见样品中散布有细短绒棉纤维,卷曲、半透明、有光泽、白色;混有少量深褐色或黑色的棉籽外壳碎片,壳厚且有韧性,在碎片断面有浅色和深褐色相交叠的色层。
化学鉴别。
取被检大豆粕5-10g于烧杯中,加入100mL四氯化碳,搅拌后放置10-20min,大豆粕漂浮在四氯化碳表面,而砂土沉于底部。
将沉淀物灰化,以稀盐酸煮沸,如有不溶物即为砂土。
取被检大豆粕(饼)3g于烧杯中,加10%盐酸20mL,如有大量气泡产生,则样品中掺有石粉、贝壳粉。
纯豆粕粗灰分含量应≤8%,掺入大量沸石粉类物质后,粗灰分含量就会大大提高。
粗灰分是饲料高温灼烧后剩余的残渣。
根据灼烧后残渣的多少,可初步判定该豆粕有无掺假。
容重鉴别。
饲料原料中假如含有掺杂物,体积质量就会改变(变大或变小)。
因此,测定体积质量也可判定豆粕有无掺假。
一般纯豆粕体积质量为594.1-610.2g/L。
假如超出此范围较多,说明该豆粕掺假。
2.2蛋氨酸的掺假鉴别外观鉴别。
蛋氨酸是经水解或化学合成的单一氨基酸。
一般呈白银或淡黄色的结晶性粉末或片状,在正常光线下有反射光发出。
市场假蛋氨酸多呈粉末状,颜色多为纯白色或浅白色,正常光线下没有反射光或只有零星反射光发出。
手感鉴别。
蛋氨酸手感油腻,无粗糙感觉;而掺假蛋氨酸一般手感粗糙,不油腻。
气味、口味鉴别。
蛋氨酸具有较浓的腥臭味,近闻刺鼻,口尝有少许甜味;而掺假蛋氨酸味较淡或有其他气味。
PH试纸法。
蛋氨酸灼烧产生的烟为碱性气体,有特殊臭味,可使湿的广泛试纸变蓝色;假的灼烧往往无烟(如用石粉、石膏粉冒充时),或者产生的烟使湿的广泛试纸变红(如用淀粉冒充时)。
溶解法。
蛋氨酸易溶于稀盐酸和稀氢氧化钠,略难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
取约5g样品用100mL蒸馏水溶解,摇动数次,约2-3min后,溶液清亮无沉淀,则样品是蛋氨酸;如溶液混浊或有沉淀则样品不是蛋氨酸或是掺假蛋氨酸。
掺入植物成分的检查。
蛋氨酸的纯度达98.5%以上且不含植物成分;而许多掺假蛋氨酸含有大量面粉或其他植物成分。
检验方法如下:取样品约5g加100mL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加碘-碘化钾溶液,边滴边晃动,此时溶液仍为无色,则该样品中没有面粉中其他植物成分,是真正蛋氨酸;如果溶液变为蓝色,说明该样品中含有面粉或其他植物成分,是掺假蛋氨酸。
颜色反应鉴别。
取约0.5g样品加入20mL硫酸铜硫酸饱和溶液,如果溶液呈黄色,则样品是真蛋氨酸;如果溶液无色或呈其他颜色,样品是假蛋氨酸。
2.3赖氨酸的掺假检查赖氨酸属高价原料,掺假情况较为严重,掺假的材料基本同蛋氨酸掺假的材料一样。
外观鉴别。
赖氨酸为灰白色或淡褐色的小颗粒或粉末,较均匀,无味或稍有酸味。
假冒赖氨酸色泽异常,气味不正,个别有氨水刺激味或芳香气味,手感较粗糙,口味不正,具有杂样涩感。
溶解度检验。
取少量样品加入100mL水中,搅拌5min后静置,能完全溶解无沉淀物为真品,若有沉淀或漂浮物,即为掺假和假冒产品。
PH试纸法。
赖氨酸燃烧产生的烟为碱性气体,并散发出一种难闻的气味,可使湿的广泛试纸变蓝色;掺假的赖氨酸燃烧往往无烟(如用石粉、石膏粉冒充时),或者产生的烟使湿的广泛试纸变红(如用淀粉假代时)。
颜色反应鉴别。
取样品0.1-0.5g,溶于100mL水中,取上液5mL加入1mL0.1%茚三酮溶液,加热3-5min,再加水20mL,静置15min,溶液呈红紫色即为真品,否则为假品。
掺入植物成分的检查。
取样品5g,加100mL蒸馏水溶解,然后滴加1%碘-碘化钾溶液1mL,边滴边晃动,此时溶液仍为无色,则该样品中没有植物性淀粉存在,即为真赖氨酸;如溶液变为蓝色,则说明该样品中含有淀粉,为搀假的赖氨酸。
掺入碳酸盐的检查。
称取约1g样品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1∶2盐酸溶液20mL,如样品有大量气泡冒出,说明其掺有大量碳酸盐,如无则为真赖氨酸。
3通过仓储管理控制3.1验货入库原料入库时应认真核对原料品名、规格、数量、重量;生产日期、供货单位、生产单位、包装、标签等,应与供货协议一致,原料包装完好无损,无受潮、虫蛀,并作详细登记。
分区、分类、分期码放,留足物流通道。
未检验的标示待检原料;检验合格后改标可使用原料(绿牌)和暂不发原料(黄牌),不合格原料标示禁用(红牌),并及时出库。
入库原料水分含量应在安全线以下。
如散装堆贮,堆厚不应超过3m,且每隔2m设一通气孔;袋装堆贮时,垛高可达3m,垛与垛之间留一行人小道,以便检查温度和防止自燃。
在拿取原料时,要从一端取用;动物性饲料及化工合成的原料,应开启一袋用完一袋,如一时用不完,应将袋口扎严,不使透气。
对流散性强而干燥的大宗原料,一般采用圆桶仓贮藏。
在原料水分高于14%,相对湿度大于80%,气温高于30℃的持续高温天气下,应每天测定圆桶仓的料温。
对于原料水分含量在14%以下的原料,在天气干燥晴朗时,应每周鼓风1-2次;原料水分在14%以上时,应天天鼓风;在相对湿度高于80%的阴雨天气,应禁止鼓风。
原料水分过高、仓贮时间较长、气温渐高的季节,应及时倒仓处理,以降低原料水分含量。
露天存放处的箱装、袋装原料,存放位置应平坦而高于地平面,以便于排水、运输和消防。
其地面应为具防潮层的水泥地板,必要时应加托盘或垫以帆布,堆放原料后应加盖防雨帆布或架设顶棚,以防止雨淋、风蚀等。
对于部分结块、发热、有轻微异味的原料可立即进行散热处理,有条件的应进行挤压膨化处理;对于已经有轻度霉变的饲料原料,在使用时可添加专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或添加一定量沸石粉、粘土等进行毒素的吸附。
必要时可根据水分与季节,添加一定量的在“允许使用添加剂目录”中的防霉剂,防止霉变和滋生虫害。
如果霉变严重则应坚决不用。
3.2检验、留样对原料进行抽检,检验项目根据企业制订的原料质量控制要求进行。
每批原料样品留存,妥善保管,并作详细登记,以备溯源。
3.3仓库管理设置货位卡,包括:品种、供货单位、进货日期、进货数量、出库时间、数量、生产单位和检验结果等信息,标识明显。
遵循先进先出、后进后出的原则发货。
发货时核对发货单:品种、数量。
定期检查:防潮、防鼠、防鸟、防污染,发现异常及时上报评估;超出保质期的原料须检验评估后再使用;有毒性的原料须要双人管理。
建立原料库存明细台帐。
3.4原料的贮藏管理原料库地面和墙壁应作防潮处理,夏季库温在30℃以下,相对湿度不超过75%,并应通风干燥、隔热、无鼠洞,避免光照,不漏雨。
玉米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加工成粉状后,容易腐败变质,不能长久贮存,若想长期保存,应尽量以原粮的形式贮藏。
米糠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容易腐败变质,应新鲜使用。
花生饼、蚕蛹、肉粉、肉骨粉、鱼粉等蛋白质原料,因含有较多的脂肪,夏秋季节易腐败变质,也不耐贮藏,必须新鲜使用。
尤其是花生饼最容易寄生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既能危害动物,又会通过畜产品等影响人的健康,还有诱发癌症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