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论_与当今世界金融危机_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的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71.57 KB
- 文档页数:2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摘要:马克思最早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理论。
当代经济的金融化趋势明显加强,不仅虚拟资本的数量不断扩大、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日益增强;而且从全球范围看,虚拟经济已成为一种现实。
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容构成进行研究,充分认识虚拟资本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掌握虚拟资本的本质及其特征,有助于我们充分利用虚拟资本对经济的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而有效避免虚拟资本的消极影响,对我国建设和发展实体经济、建立健康有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指导价值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在论述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基础上,对虚拟资本的成因、性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作了深入分析。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的分析视角和科学的分析工具,是其他金融理论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重温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并加以现代经济学的阐释,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以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虚拟资本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演化路径,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虚拟资本的具体运行形态有详细的研究,分析并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有益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指出:“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作资本化。
人们把每一个有规则的会反复取得的收入按平均利息率来计算,把它算作是按这个利息率贷出的资本会提供的收入,这样就把这个收入资本化了。
”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虚拟资本是依据一定的收入比例虚构出来的资本,这种虚构出来的资本,一方面不对应现实的资本甚至也不代表现实的资本,只代表了一定的收益权或是对于货币的要求权,另一方面,却有着与实际资本的运动无关的市场价值,并因此能给它的持有者带来一定的收入。
资本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与经济危机抗争的历史,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其根源与必然性的探究,西方资本主义此时重读《资本论》也定会倍感亲切。
一、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资本论》这样一部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中,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理论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在《资本论》中,马克思首先分析了爆发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在货币产生之前,一次商品交换行为既是买进又是卖出,买卖行为在时间与空间上同步进行,鲜少出现生产过剩,总供给与总需求大体平衡。
但在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买卖成为了两个阶段,商品所有者要将自己的商品卖出去换成货币,再用货币买进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商品买卖脱节、生产过剩的情况,这其中也就酝酿着经济危机。
(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首先,一方面,每一个企业为了达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想方设法地改进技术、扩大生产规模,这使得企业生产存在无限扩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家长期的剥削使得无产阶级越加贫困。
因此,市场的发展必定落后于生产的发展。
其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配置资源有其自发性、盲目性与滞后性,因此,生产过剩的危机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与资本主义资本积累相对应的是无产阶级贫困的积累,这意味着工人同资本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由生产力的解放者变成了阻碍者,这必然会导致资产阶级的“被革命”。
(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危机期间,发生一种在过去一切时代看来都好像是荒唐现象的社会瘟疫,即生产过剩的瘟疫。
”这种生产过剩是相对的生产过剩。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其对资本的无限追求导致了资本积累以及生产能力的无限扩张,继而导致了生产与消费矛盾的升级,生产过剩的危机也就出现了,主要表现为: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灵;失业率和利率上升。
(四)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性的现象,一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引言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经济发展迅猛,金融市场也日益复杂。
虚拟资本作为一种新型的经济形态,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则在当代经济中找到了新的应用和解释。
本文旨在探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在当代经济中的价值。
一、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1. 虚拟资本的概念马克思将虚拟资本定义为资本的一种特殊形式,是货币资本和实物资本的结合体。
它是通过货币资本投资于金融市场,获得利息、股息和利润等虚拟收益而形成的。
虚拟资本的价值来源于实际生产资本,但又与实际生产资本相独立存在。
2. 虚拟资本的运作机制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是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实现的。
金融市场作为虚拟资本的中介,通过证券交易、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等形式,使资本持有者获得虚拟收益。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和风险,例如股市波动、金融危机等。
3. 虚拟资本与实际经济的关系对于虚拟资本与实际经济的关系,马克思的理论给出了较为深刻的分析。
他认为,虚拟资本的产生与扩张是实际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现象。
虚拟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既有助于资本积累和扩大生产规模,又容易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不稳定。
二、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的当代价值1. 对金融化的解释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为当代金融化现象提供了深入的解释。
金融化是指金融资本在经济中的作用愈发重要,金融市场对实际经济的影响力逐渐加大。
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的存在和扩张正是金融化的体现。
通过对资本的虚拟化,金融机构不断扩大自身利润,并对实际经济产生影响。
2. 对金融危机的预测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也对金融危机的发生提供了一种解释和预测。
他指出,虚拟资本的运作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风险,一旦金融市场出现动荡,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这正是20世纪末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原因之一。
3. 对资本主义的批判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制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关于马克思《资本论》视野下国际金融危机的思考的论文本文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对本次金融危机进行若干思考。
认为这次财政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具体原因是信用过度扩张和虚拟资本背离实体经济摆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提高我国的国际金融竞争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是我们防范和应对金融危机的根本保证。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人们较多的是从感性和直觉的角度来危机发生的原因。
诸如:“透支消费”、“监管缺位”、“政策失误”、“低估风险”和国际金融体系存在弊端等因素,这些都是从技术操作层面和政策性弊端层面对危机做出的解释,没有揭示金融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分析金融危机还是要回到马克思。
研究中外学者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马克思主义解读,对于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时代西方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和冲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视野下金融危机的原因分析(一)根本原因:危机根源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这个界限一旦被突破,就会出现普遍的“生产过剩”问题。
这是因为“社会消费力既不是取决于绝对的生产力,也不是取决于绝对的消费力,而是取决于以对抗性的分配关系为基础的消费力;这种分配关系,使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消费缩小到只能在相当狭小的界限以内变动的最低限度。
” 随之而来的就是商品市场价格和利润的下降,当它们都降低到某个临界点时,商品与货币的对立便会绝对化、公开化。
这时,货币就会突然直接地从计算货币的纯粹观念形态变成坚硬的货币,“只要信用突然停止,只有现金支付才有效,危机显然就会发生”。
在一个接一个的社会支付链条断裂之后,和资本一同发展起来的信用制度便由此崩溃,并最终导致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同时爆发。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对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当代价值研究》2023-11-01contents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当代价值研究•结论与展望目录01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虚拟资本的概念与起源虚拟资本的概念虚拟资本是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
虚拟资本的起源虚拟资本起源于实体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在实体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体经济部门中的一部分货币资金转化为虚拟资本,以获取更多的收益。
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紧密相连,虚拟资本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又对实体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联系虚拟资本在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但同时,虚拟资本也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和泡沫经济等问题。
虚拟资本对实体经济的作用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关系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基本框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是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分析中形成的,其基本框架包括商品、货币、资本、剩余价值等多个环节的分析。
要点一要点二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核心观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认为,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反映。
虚拟资本的发展既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金融风险和泡沫经济等问题。
因此,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需要从制度、监管、市场等多个方面入手,加强管理和引导,使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核心内容02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定义金融风险是指由于金融变量的波动而导致的未来收益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包括可能损失本金、可能获得额外收益以及没有任何收益的可能性。
金融风险的特点金融风险具有潜在性、隐蔽性、累积性、不对称性等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金融风险往往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
金融风险的定义与特点金融市场机制的不完善是金融风险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例如,信息不对称、市场波动性、流动性风险等都可能导致金融风险的产生。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作者:暂无来源:《决策探索·下旬刊》 2015年第8期文/郭林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马克思深入研究了利息、货币资本、生息资本等内容,是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深刻总结。
马克思的主要思想在《资本论》一书中有深刻的阐述,它所具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正在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系统阐述了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其中的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我们认识当前的经济金融危机、改善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金融环境、促进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以资本主义条件下的虚拟资本为研究对象,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的演化路径,它以科学的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区别于传统的西方经济学货币金融理论。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对虚拟资本的具体运行形态有详细的研究,分析并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有益于指导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人们把虚拟资本的形成叫作资本化”,虚拟资本作为资本的一种存在形式,并不是突然出现的,而是经历了货币资本、生息资本,最后到虚拟资本的演化过程。
虚拟资本的形成首先需要货币转化为资本,货币在转化为资本的过程中,从单单只是具有特定价值的货币,转化为可以自行增值的资本。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劳动力成为一种商品而能够给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人们对剩余价值的追求转化为对货币的追求,虚拟资本就是资本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在经济行为中创造出的不具有价值的“资本”。
这个过程使得资本脱离生产过程也可以创造利润。
货币资本主要为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代理支付结算、货币兑换、货币贮藏等业务。
随着货币支付业务的不断扩大,资本家不再满足于承担简单的业务服务,他们将暂时存放的货币资金与信用制度相结合,把货币资金贷放给资金短缺的资本家,从中获得利润,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息资本便产生了。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当代金融危机引言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投资银行申请破产保护,宣告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加剧,美联储失去了对金融危机的控制。
虽然美联储多次出台救市措施,这期间,美国还迎来了自己的首位黑人总统,但是这些都没有帮助世界解决金融危机而引发的全球经济衰退。
美国自己仍然深陷经济危机的泥潭,国内失业率水平仍然居高不下,全球经济虽然看似已经从经济危机的泥潭中逐渐恢复,但是却隐患重重,无论是雅典的债务危机,还是目前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危险,世界经济距离全面复苏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金融危机以及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始终是金融学与经济学领域探讨的重要话题,此次经济危机爆发之后更是如此,各国学者纷纷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引发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策略。
总的来说,学者们不外乎阐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泛滥、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管失效引发了以次级贷款危机为先兆的信用危机,进而引发了流动性危机,最终引发信用危机,造成了影响广泛的金融海啸,而由于金融行业近年来的迅速发展,金融危机迅速传到至其他经济部门,进而引发了全面的经济衰退,并且,由于全球化程度加深,使得各经济体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一国的经济危机可以很快影响到其他国家,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危机。
然而大部分基于西方经济学的观点对于经济危机的考量都没有能够跳出此次金融危机的特定情境,无外乎美联储政策的政策失灵,没有站在更高的层面上对经济危机的产生进行解释,这种只看表象的分析并不能为今后预防金融危机,以及彻底摆脱经济危机对经济产生的阴影,如何消解刺激金融危机前的金融泡沫对经济全局的影响都是不利的。
2010年已经过去了,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认为自己已经走出了经济危机的困境,迎来了经济复苏的好时光,可以说,这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然而却也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恢复最快的一次经济危机。
但是世界经济是否已经为复苏做好了准备?复苏是否具有持久性?是否能够带来世界经济新一轮的蓬勃发展都还有待时间的考验。
《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一、引言《资本论》是德国经济学家卡尔·马克思创作的经济学著作,被公认为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系统性分析和批判。
其中,虚拟资本理论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被广泛讨论和研究。
本文将探讨《资本论》中的虚拟资本理论以及其在当代经济中的价值。
二、虚拟资本理论的概述虚拟资本理论强调“资本化的资本”,即将价值流转为可以交易的资本形式,进而造成资本虚拟化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的产生源于金融资本的崛起,使得资本在经济领域中的运行价值向资本自身的增殖价值方向转变。
三、虚拟资本的运行机制虚拟资本的运行机制体现在金融市场中的复杂交易中。
通过股票、债券、期货等金融工具的交易,资本的虚拟形式在金融市场上膨胀。
这种资本的虚拟形式使得货币本身成为可以交易的商品,从而产生金融市场的波动和危机。
四、虚拟资本的当代价值1.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虚拟资本的理论认为,金融创新能够促进经济增长。
在当代经济中,金融创新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率提供了重要途径。
例如,创新的金融产品可以满足企业的融资需求,推动企业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就业和经济增长。
2.金融危机与系统性风险然而,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也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因为虚拟资本往往有较大的杠杆性质,一旦遭遇市场波动或金融危机,系统性风险会迅速传导。
过去几十年的金融危机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说明虚拟资本的泛化可能带来系统性风险,破坏实体经济的稳定。
五、虚拟资本理论的争议与发展尽管虚拟资本理论从理论上揭示了资本虚拟化的过程和金融市场的特性,但也存在一些争议。
首先,受金融市场监管的不足,虚拟资本的过度膨胀可能导致金融危机。
其次,虚拟资本理论难以解释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复杂关系。
在当代,虚拟资本理论也面临新的挑战和发展。
例如,数字货币的兴起,以比特币为代表的虚拟货币形式,对虚拟资本理论提出了新的思考。
此外,金融科技的发展也改变了金融市场的运行方式,对虚拟资本的概念和理论提出新的境界。
基于马克思理论视角的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解读及启示内容摘要:本文借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理论,以及西方经济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相关理论,分析了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及其与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联系与区别。
并全面阐释了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认识,揭示其本质,阐述其发展演变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以期对丰富和完善政治经济学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有所助益。
关键词: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解读启示引言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阐释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内容,是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趋势的核心和关键。
当前,相关书籍中有关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表述仍然遵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传统框架,主要着眼于实体经济,以劳动价值论为出发点,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结果,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以及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这两组矛盾所导致的。
而自20世纪后半叶以来,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日益明显地以金融危机的形式出现,与传统的、源自实体经济的危机相比,呈现出鲜明的新特点和新趋势,与传统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既有密切联系,又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在政治经济学研究,特别是高校两课教学和研究中对此应当予以积极的关注和充分的解释,对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相关的内容给予必要的补充和完善,以提高相关内容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从而清楚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时代性及其本质,以及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启示。
如果对这一问题采取回避或含糊的态度和方式,则容易引发理论和实践脱节的问题,降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现实的解释力和说服力。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新趋势和新特点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鲜明趋势是以金融危机的形式爆发,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20世纪80年代的拉美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和21世纪初源自美国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现实意义——对当前金融危机的
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
石琳
【期刊名称】《中国商界》
【年(卷),期】2009(000)003
【摘要】@@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存<资本论>第三卷所阐述的重要理论,在虚拟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愈加显示出重要的现实意义.70年代后,世界经济呈现出明显的"虚拟化"趋势,各国虚拟资本的迅速膨胀.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石琳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政治经济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30
【相关文献】
1.从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中寻找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的成因及根源 [J], 连莉
2.《马克思主义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课题成果介绍 [J], 朱炳元
3.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对新常态下金融改革的现实意义 [J], 杨静;朱炳元
4.对当前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探析——基于马克思主义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关系的认识 [J], 吴友群;管德华
5.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下金融危机分析 [J], 李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虚拟资本的存在与作用日益凸显。
马克思作为经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对虚拟资本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本文将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出发,探讨其当代的价值与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虚拟资本。
虚拟资本是指那些并不直接用于生产和交换的金融资产,主要表现为股票、债券、衍生品等。
与实体资本相比,虚拟资本更为流动、虚拟和短期化,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背景下,虚拟资本正在成为推动市场经济运行和资本积累的重要力量。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主要体现在其著作《资本论》的第三卷中,尤其是关于利润和利息的章节。
他认为,现代资本主义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发展,推动了虚拟资本的形成和交换。
虚拟资本通过购买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以积累利息、股息等形式获取剩余价值。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的产生与融资活动紧密相关,通过借贷实现资本的扩张,形成了资本的“自我增殖”。
然而,虚拟资本并非是一种纯粹的虚幻之物,而是贯穿于现实经济中的一种存在形式。
虚拟资本的产生和运作,既受到实体经济的制约,又对实体经济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例如,金融市场的繁荣与崩溃,虚拟资本的投机与泡沫化,都会牵动实体经济的脉络,影响实际生产和就业状况。
虚拟资本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使得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对于金融危机和经济周期的解读与预测。
虚拟资本的膨胀和泡沫化往往是金融危机的先兆,例如2008年的次贷危机。
通过理解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我们能够更好地把握金融市场中的风险和不稳定性,及时预测并应对潜在的经济危机。
其次,对于金融化和金融市场的监管与改革具有启示。
马克思指出,虚拟资本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成为一种权力和利益的集中场所,资本的“自我增殖”也存在着自身的矛盾和危机。
因此,我们需要对金融市场进行严格监管,避免金融资本的过度集中和风险传导。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国际金融危机[摘要]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基础上。
深入论述了资本虚拟化的成因、本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这对揭示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和实质,仍有很强的解释力。
当代金融资本的贪婪性所驱动的虚拟资本过度扩张和经济泡沫的膨胀,是国际金融危机的最深刻根源。
从中我们得到一些重要启示:正确认识和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金融创新要适度;对金融资本的贪婪行为要予以节制和限制。
[关键词]马克思;虚拟资本;经济泡沫;金融危机;金融创新;资本的贪婪性[中图分类号]F014.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2674(2009)01―0001―(06)自2007年8月以来,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世界各地。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已从发达国家传导到新兴市场国家,从金融领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
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其波及范围、影响程度和冲击强度,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
对此,国内外经济学者及各界人士,已陆续作出了一些阐释。
笔者认为,为了从深层次上弄清这场危机的根源和实质,有必要运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来予以解析。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早在19世纪中期,马克思在其著作《资本论》中,在考察生息资本和信用的基础上,对资本虚拟化的成因、本质及其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作了深刻的揭示和透彻的论述,其主要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资本虚拟化现象及其成因马克思在考察生息资本时,论述了有价证券(主要为国债、股票、不动产的抵押单等)所具有的虚拟资本的属性。
国债是国家筹集资金的一种方式,是建立在国家信用基础上的。
国债一经发行,对其购买者来说,只是以债券形式存在的所有权证书,而资本本身已由国家花掉了。
但是,由于凭借这些所有权证书可以从国家那里取得一定量的利息,同时,国债持有者也可以随时将债券卖给别人,换回本金加利息。
于是,“这种资本即把国家付款看成是自己的幼仔(利息)的资本,是幻想的虚拟的资本”。
一、资本金融化的产生条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细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货币的支付职能逐渐被无实际价值的纸质票据所取代,并成为资本主义社会主要流通工具。
资本开始以一种脱离实体资本和货币的变化趋势出现在资本主义生产活动中。
虚拟资本由此诞生,虚拟资本是在生息资本(借贷资本)和银行信用制度的基础上发展的一种以有价证券为主要载体,以货币符号为主要表现的资本形态。
资本脱离实体化向虚拟化的转变过程,是以资本更加高效迅速地占有更多剩余价值为内生动力,以资本财富积累为价值追求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趋势。
这一趋势伴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分工细化、信用交易完善、法律制度健全不断强化。
这一趋势也表明以自行增殖为深层动因驱使的货币资本,逐渐以脱离实体货币的载体为路径,以更加彻底的虚拟化和符号化来实现资本的急剧积累和扩张。
由于资本主义社会财富规模增长日益呈现为虚拟财富规模的增长,加之虚拟资本自发运动所形成的特有交易规则和交易市场的出现,为以经营票据等虚拟资本的货币资本家代表的金融资本提供了增殖条件。
同时为日后金融资本逐渐支配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并将其转化成为自己的依附而导致的金融资本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金融化趋势提供了现实基础。
二、资本金融化的特征表现资本金融化过程及其结果虽然改变了原有社会资本和社会形态的存在方式,但在资本内在逻辑的驱使下资本金融化后的资本和整个社会价值追求仍然是以资本增殖为追求目标。
只是相较于资本金融化之前的资本形式倾向于产业资本来看,金融化后的资本和资本主义社会越发呈现出追求虚拟经济利润和脱离实体经济的特征。
这一系列特征,也是当下金融化后资本主义社会最主要的特征和运行逻辑。
(一)追逐虚拟利润的特征表现金融化资本由于表现为只对于货币自身价值增殖的实现,因此金融资本需要不断重复货币在质上的归复和在量上的增长。
“在英国,正在发生追加财富的不断积累,其趋势是最终采取货币形式。
但是,在获得货币的愿望之后,下一个迫切的愿望是,按照某种会带来利息或利润的投资方法,再把货币投放出去,因为,作为货币的货币是什么也生不出来的。
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金融危机的若干思考(一)内容摘要:当前,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处于低谷当中。
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深刻剖析并预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层本质及其周期性必然的历史存在。
本文是基于马克思主义视域对本次金融危机进行探讨。
关键词:国际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视域应对信心信念信仰当前,肇始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国际金融危机,已由“严冬期”转向“冰河期”,是自20世纪“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1929—1939年)以来的最严重危机。
而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已深刻剖析并预见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层本质及其周期性必然的历史存在。
资本论与当前国际金融危机“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资本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最具代表性的光辉文献,在世界经济学说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前,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资本论》之所以重新被人重视,不仅因为它直面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问题,还在于它创建了联系生产过程和生产关系,研究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理论框架,提供了在追求人的解放和富裕的过程中,如何认识经济危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思路。
《资本论》中指出:“一切真正的危机的最根本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消费,资本主义生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消费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
马克思曾明确断言:“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粹是虚拟的”。
可见,他对虚拟资本与生俱来的价值不确定性和所有权归属不确定性是深切担忧的。
金融危机的爆发,正是华尔街银行家们不计后果大玩“绕过生产过程来赚钱”的变戏法所致。
对此,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早已透彻指出: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的无差别劳动。
因此,虚拟经济本身并不创造价值,其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生产性经济。
脱离了实体经济,虚拟经济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
“买空卖空”必然最终催生泡沫经济,造成经济的虚假繁荣。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融危机论述2019-09-10摘要:2008年美国爆发的⾦融危机,被认为是继⼤萧条后的最严重的⼀次经济动荡。
本⽂以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对此次危机爆发的本质进⾏剖析,认为危机爆发的本质性原因是在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下加剧的资本主义⽣产⽅式的基本⽭盾。
关键词:虚拟资本理论;资本主义⽣产⽅式;基本⽭盾;信⽤制度从2001年到2006年,美国房价飙升了近64%,刺激了包括银⾏在内的抵押贷款机构降低贷款标准,吸引⼤量“次贷购房者”。
2001年,当“9•11”造成的恐慌可能会加剧已经不断在加深的衰退时,次级抵押贷款发放变本加厉。
同时通过以资产证券化为代表的⾦融创新,出现⼤量次贷⽀持证券。
为防⽌市场消费过热,2005年到2006年,美联储先后加息17次,从1%提⾼到5.25%,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
以美国第⼆⼤次贷供应商新世纪⾦融公司宣告破产为开端,美国次贷⾏业陷⼊崩溃状态,次贷危机愈演愈烈。
此次⾦融危机被形容为20世纪30年代⼤萧条以来的最为严重的⼀次危机,其产⽣的根源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平均利润率的下降使资本主义基本⽭盾加剧是引发⾦融危机的实质性原因马克思认为,资本家在追求利润最⼤化的过程中,资本主义⽣产的产能不断扩⼤和发展。
但与其相对,⽣产资料归资本家私⼈占有的所有制形式决定了劳动产品在分配过程中的两级分化,资本家占有更⼤⽐例的劳动产品,⽽劳动者可⽤于个⼈消费的部分相对地变少,美国的收⼊分配的两极分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因此,形成了“有效需求”的严重不⾜,产能扩⼤,形成了以⽣产相对过剩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有效需求”的减少不仅仅来源于个⼈消费的减少,更糟糕的是,企业在再⽣产的过程中,没有以以往的规模将⾃⼰全部的利润⽤于投资,导致储蓄的规模⼤于投资,这种“多余的储蓄”造成了⼀种需求,同时,当资本所获得的收⼊在总收⼊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时,⽤马克思的话说,剥削率增加。
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下金融危机分析作者:李冬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21年第28期摘要:从马克思《资本论》中关于虚拟资本的论述入手,揭示虚拟资本的内涵与特征,并论证其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双重效应。
基于虚拟资本理论分析金融危机的成因与形成机制,金融危机的实质就是虚拟资本泡沫的破灭,其形成的根本原因依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信用制度加速了虚拟资本的扩张,随着货币支付矛盾的积累、经济的泡沫化,金融危机的爆发也就不可避免。
关键词:虚拟资本;金融危机;虚拟经济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21)28-0073-03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基于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去分析与研究金融危机,首先需要对虚拟资本理论的基本内容、特征以及虚拟资本的作用有清晰的认识。
马克思对于虚拟资本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资本论》的第三卷中,本文主要据其著作《资本论》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内容,从其理论视角去探析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以及对我国今后市场经济发展的启示。
(一)虚拟资本的内涵与特征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他对虚拟资本的分析与研究主要是从狭义的角度。
资本“只是代表已积累的对于未来生产的索取权或权利证书”,也就是说,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可以被看作是信用凭证,它不依赖于实体资本。
根据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阐述,虚拟资本是指虚构出来的资本。
马克思认为资本自身是有价值的。
而虚拟资本就不同于以往意义上的资本,它自身是没有价值的,但是有着同资本一样的属性——带来剩余价值。
也正是由于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根本区别在于它自身不具有价值的特性,所以它是“幻想的资本”。
马克思对虚拟资本的定义,使得虚拟资本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虚拟性。
虚拟性也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指虚拟资本是不依赖于实体资本而独立存在的,也就是虚拟资本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特征。
大多数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实体资本自身是有价值的,而虚拟资本自身没有价值,但其在资本运动过程中能实现资本增殖,这便是其“虚拟化”的独特性。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概念探析及当代启示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浪潮的不断发展,虚拟资本的概念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虚拟资本是指那些在金融市场中交易的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如期货、差价合约、期权等。
虚拟资本虽然看似虚幻,却影响着现实经济的动态。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的概念,但并未对其进行深入的探讨。
因此,深入探析马克思的虚拟资本概念以及当代虚拟资本的现状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对马克思的虚拟资本概念进行深入的理论探析,并结合当代虚拟资本的实际情况,探讨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对当代经济发展的启示。
三、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逻辑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对马克思关于虚拟资本的相关著作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其次,通过对当代虚拟资本的发展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案例分析和归纳总结;最后,基于对文献和案例的综合分析,提出对当代经济发展的一些启示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四、研究内容与结构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马克思虚拟资本概念的起源与发展过程;
2. 马克思虚拟资本概念的内涵及作用;
3. 当代虚拟资本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4. 当代虚拟资本发展的启示及未来发展趋势。
五、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帮助人们深入理解虚拟资本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为当代经济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提高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