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试卷下册
- 格式:docx
- 大小:49.06 KB
- 文档页数:7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24分)
1.描述催化剂特征不正确的是( )
?? A、催化剂不能实现热力学上不可能进行的反应;
??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皆不变;
?? C、催化剂不能改变平衡常数;
D、催化剂只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而不能改变平衡状态。
2
3
4
5.
6) A
7
A、>10-7m;
B、<10-9m;
C、10-7m ~10-9m;
D、任意大小
8.对电动电势(ζ)描述错误的是()
A、它是指胶粒的滑动面与溶液本体间的电位差;
B、其值随外加电解质而变化;
C、其值一般小于热力学电势;
D、电动电势等于零的状态称为零电态。
9.溶胶电动现象主要决定于()
??? A、热力学电势;????????? B、电动电势;
C、扩散层电势;???????????
D、紧密层电势。10.配分函数q的定义式为()
A、q=
exp(
∑-
kT
i
i g
ε
;B、n
e
r
v
t
q
q
q
q
q
q⋅
⋅
⋅
⋅
=;
C、q=
exp(
kT
i
i g
ε
-
;D、exp(/)
i i
q Ng kT
e
=-。
11.对下列表面活性剂的归类,正确的是()
A、R-COONa属阳离子型;
B、R-NH2HCl属两性型;
C
D
12
13-),若14
15A B C中,如果需要的是中间产物
的浓度; B、增大反应速率;
、控制适当的反应温度; D、控制适当的反应时间。
16.能量零点的选择不同,对下列哪个热力学量的值会有影响()。
A、S;
B、H;
C、P;
D、玻尔兹曼分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扩散双电层理论中,电动电势是指
;等电点(态)的电动电势= 。
2.化学吸附与物理吸附的本质差别:前者是,后者
是。
3.光化学反应第二定律是。
4.请举出二种亚稳状态:
、。
5.链反应的三个基本步骤为、
、。
6.产生丁达尔效应的实质是胶粒对光的作用,体系中胶粒数目越多,则丁达尔效应。
7.可逆电池的条件为和。
16. 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铺展系数S= (写出定义式);液体在固
体表面上铺展的必要条件是S 0。
17. 在KCl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形成AgCl溶胶的胶团结构为
。
三、简答题(6分)
1.试用胶体化学原理解释一种生活中的自然现象。
2. 在电解过程中,阴,阳离子分别在阴阳极析出的先后次序有何规律。
四、计算推证题(40分)
1. 某药物的分解为一级反应,速率常数与温度的关系为:
(1)、求该反应的活化能和30℃时的速率常数;
(2)、基于此药物分解30%即无效,问在30℃保存,有效期为多少?
(3)、欲使有效期延长到2年以上,保存温度不能超过多少?
(1年按365天计算)
2. 电池Pb| PbSO 4(s) | Na 2SO 4·H 2O 饱和溶液 | Hg 2SO 4(s) | Hg, 25℃时电动势E =0.9647V ,该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为1.74×10-4 V/K , -12 NO + NO k 23+N O k −−→NO + NO 2NO k −−
→4 的水, 水的表面张力为0.072 N·m - 1
二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5分,共24分)
1.B
2.B
3.A
4.C
5.D
6.C
7.C
8.D
9.B 10.A
11.D 12.D 13.A 14.B 15.D
16.B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滑动面与溶液本体之间的电势差 0
2. 化学键力 分子间作用力
3.光化初级过程,吸收一个光子,活化一个分子
4. 过热液体 过冷液体
5.链引发 链传递 链终止
6.散射 越明显
7.电极反应可逆 电路中电流无限小
8. 0
9.101112.131415 1. 解: (1) 8938ln 20.400k T =-+
与ln /()k Ea RT a =-+对比
893874.31Ea R =?KJ/mol
=-8938/303 + 20.400
k =1.119×10-4 h -1
(2) 为一级反应
ln(1-x) =-kt
ln(1-0.3) = -1.119×10-4×t t=3187 h =132天
(3) ln(1-0.3) = -k ×365×2×24 k=0.2036×10-4 h -1
T = 286K=13.3℃
2.
2Pb + SO PbSO (s) +2e -→3. 3232523
3-1123NO NO N O NO NO NO NO C + +=0NO
k C k C k C C dt
k C C =-- (1)
323NO
32NO NO NO NO dC k C C k C C dt -=-=0 (2) 解方程(1)、(2) 25321N O NO 12NO =(2)k C C k k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