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9.50 KB
- 文档页数:6
菩萨蛮温庭筠的主旨及情感1. 爱情的苦与乐1.1 这首词里的情感可以说是非常复杂。
温庭筠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他对爱人的思念与牵挂。
你看,词中提到的“月下独酌”,这不就是把那种孤独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吗?仿佛我们都能感受到那种“明月照我影”的寂寞,心里一阵阵空落落的。
1.2 而且,词中还提到了许多关于春天的意象,比如花开、鸟鸣,这些都是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让人忍不住想要去追求。
就像咱们日常生活中,看到花开了心情也会跟着变好,对吧?温庭筠在这些描写中,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爱是苦涩的,但同时也可以是甜美的。
2. 怀旧的情感2.1 说到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里可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当年和爱人一起度过的时光,那种青涩的回忆就像是电影中的慢动作镜头,慢慢流淌在心头。
读到这儿,总让人有种想起初恋的冲动,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2.2 而且,咱们常说“时光荏苒”,可惜的是,时光总是悄悄溜走,让人无可奈何。
温庭筠用词中那种淡淡的忧伤,让我们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仿佛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的人和事,别等到失去后才后悔。
3. 人生的哲理3.1 除了爱情和怀旧,温庭筠在这首词中还隐含着一些人生哲理。
比如,爱是人生的一部分,但它不是全部。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挫折和遗憾,这些都成了我们成长的经历。
就像我们常说“吃一堑长一智”,每一次的经历都会让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3.2 他在表达思念的同时,也在暗示我们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接受生活中的一切。
不管是甜蜜的瞬间还是苦涩的回忆,都是人生的组成部分。
这样一来,温庭筠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情感的真挚,也让我们对生活有了更深的思考。
所以,读《菩萨蛮》就像在享受一场心灵的盛宴,既有爱情的甜蜜,也有生活的哲理,真的是让人回味无穷啊!总之,这首词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表达了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我们在品味文字的同时,也能有所感悟,生活中有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珍惜和铭记的。
希望大家在阅读时,能像我一样,感受到那份温暖和力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鉴赏一、【作者及背景】1、作者温庭筠,唐书作廷筠,本名岐,字飞卿,太原人,晚唐诗人,约比白居易晚50年。
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温李”,词与韦庄并称“温韦”。
每依新兴曲调作歌词,开五代宋词之盛。
文学史上,温庭筠(约812-866)可称第一位专业词人。
他流传下来的词近70首,主要保存在赵崇祚编的《花间集》中。
其诗词工于体物,有声调色彩之美。
诗辞藻华丽,多写个人遭际,于时政亦有所反映,据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载:唐宣宗李忱爱唱《菩萨蛮》词,丞相令狐綯央温庭筠代作若干首。
词成后,令狐綯冒称是自己的作品,暗地里献给宣宗,并叮嘱温庭筠不要声扬出去。
温庭筠却很快地说出去了,因此得罪了令狐綯,致终生不被重用。
温庭筠,古籍上记载的有两位:一位是唐代著名文学家,另一位是五代十国晋丞相桓文之门客2、背景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组词,共有十四首。
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它写一个闺中女子从起床、梳洗、画眉、簪花、照镜及穿衣的一系列动作,从中展现出她的处境和心境。
这首词,为了适应宫廷歌妓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唐五代词的创作手法,以温庭筠的词为代表。
二、【知识链接】花间词:诞生于晚唐五代。
它辞藻艳丽、色彩华美,脂粉气浓腻,笔调深细婉曲,多写绮思艳情。
大多数为所谓男词人写女性生活的“闺情”代言体。
以“绮罗香泽”为特色。
花间词派:花间词的“花间”两字出自花间词人张泌“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一句。
五代赵崇祚撰《花间词》,收集了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韦庄等十八位词人500首词。
这些词人就被称为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是词的第一流派。
温庭筠和韦庄是《花间集》中的主要作家。
三、【诗词鉴赏】鉴赏一: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是唐代著名女词人温庭筠的代表作品之一,流传极广,名 气极大!下面小编带来的是菩萨蛮温庭筠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 晚唐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字词解释: 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 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 “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 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 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 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 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 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 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 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 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翻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 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 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作品赏析: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 以及妆成后的情态, 暗示了人物孤独寂 寞的心境。
全词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 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中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 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 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者资料阅读: 温庭筠(约 812—866)唐代诗人、词人。
《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菩萨蛮》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注释小山: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另外一种理解为:小山是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
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罗襦:丝绸短袄。
鹧鸪: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这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
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
”正指小山眉而言。
菩萨蛮温庭筠译及赏析文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后用为词牌,也用作曲牌。
菩萨蛮温庭筠译及赏析文,我们来看看。
欢迎大家参考。
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评析这首词写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
“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
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
菩萨蛮温庭筠原文注释评析晚唐名家温庭筠《菩萨蛮》意境很美,但必须细读才能深入了解。
下面是菩萨蛮温庭筠原文注释评析,欢迎参考阅读!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rú):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图案。
<韵译>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照一照新插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金鹧鸪<评析>本词写一个独处闺中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动态,从中体现出她处境及心情。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情态。
这二句以特写手法,突出主人公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
“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颜色。
“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
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
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
“鬓云”为鬓边下垂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
“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
“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脸颊之腻白。
整句凸出一副娇慵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时间过程。
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画屏围绕着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活动。
“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关键。
“懒起”即懒懒地起来。
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
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温庭筠(812-约870),唐末诗人和词人。
本名岐,字飞卿,唐宰相温彦博后代,属于没落贵族家庭出身。
才思敏捷,屡举进士不第,一生抑郁不得志。
温庭筠,与李商隐并称“温李”,与韦庄并称“温韦”。
花间词的开山鼻祖,奠定了文人词“绮丽香艳、婉约柔媚”的风格。
其词意象绵密,富艳精工。
以下是小编带来温庭筠的菩萨蛮赏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词牌说明菩萨蛮: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花间意”、“重叠金”等。
《宋史·乐志》《尊前集》《金奁集》并入“中吕宫”,《张子野词》作“中吕调”。
唐苏鹗《杜阳杂编》:“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璎珞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据此可知其调原出外来舞曲,输入在公元847年以后。
但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时人崔令钦所著《教坊记》中已有此曲名,可能这种舞队前后不止一次输入中国。
菩萨蛮为词调中之最古者,属小令,共四十四字,以五七言组成;句句押韵,前后片各两仄韵,两平韵,平仄递转,情调由紧促转低沉。
定格: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梯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 ◆ ◆小山重叠金明灭小山:眉毛。
小山眉为唐明皇定的十种眉样之一。
《天宝遗事》载:“明皇幸蜀,命画工作十眉图。
”据《海录碎事》:“十眉图:一鸳鸯、二小山……”。
金:额黄,六朝以来妇女习尚。
杨慎(明)《丹铅续录·十眉图》:“ 唐明皇令画工画十眉图。
一曰鸳鸯眉,又名八字眉;二曰小山眉,又名远山眉;三曰五岳眉;四曰三峯眉;五曰垂珠眉;六曰月稜眉,又名却月眉;七曰分梢眉;八曰逐烟眉;九曰拂云眉,又名横烟眉;十曰倒晕眉。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温庭筠是唐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清新、婉约、细腻著称。
其中《菩萨蛮》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描写了一段关于爱情的故事,充满了浓厚的禅意和哲理意蕴。
现在,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诗,并进行翻译及赏析。
《菩萨蛮》原文如下: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夜作风尘客,不堪闻。
都、城南、野桑葉。
东家、黄鸟栖。
杨柳、陌上、徘徊风雨绿时。
空投、五车、弄堂边砧声。
酒旗风露好,月照霜枝暗。
倚脸向黄昏,宿昔梦书堂。
相约黄昏后,世事两茫茫。
倚栏静听风,斜日草红郎。
温庭筠以精妙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幽静细腻的画面。
诗中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表现了少年时代清新纯洁的爱情场景;“壮年听雨客舟中,江楼挂望廊”则展现了中年时代沉静深沉的爱情体验;而“夜作风尘客,不堪闻”的描述,则传达了晚年时期的孤独悲凉之感。
通过不同时期的场景刻画,温庭筠传达了岁月更迭、生命变迁的主题。
接下来,我们用现代汉语对这首诗进行翻译:在年少时听着雨声,独自在歌楼上,红烛昏昏罗帐。
在中年时听着雨声,乘坐客船,江楼上挂着望廊。
往昔的王谢堂前的燕子,如今已飞入普通人家。
夜间作为风尘之客,实在无法忍受。
遍地都是野桑叶,城南黄鸟栖。
杨柳在田间的大路旁,在阵风和雨中摇曳。
孤寂地飘落着落日,旁边弄堂边传来梆子声。
酒帆在风中摇曳,风露清爽,月光照耀着霜枝。
靠在黄昏时分,回味旧日梦书之堂。
在约定的黄昏之后,世事如此茫茫。
倚在栏杆上静听风声,斜阳下草色泛红。
通过翻译,我们更好地领略了温庭筠诗歌中的优美意境。
这首《菩萨蛮》以细腻的描写和幽远的意境,展现了作者独特的诗意风采。
对于读者来说,透过这首诗,不仅能够感受到唐代文人的浪漫情怀,还能够体味到生命变迁的无尽哲理。
温庭筠的诗歌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仍然给人们带来启迪和感悟。
总的来说,温庭筠的《菩萨蛮》是一首传世佳作,他以独特的情感和思考,将岁月沉淀的情怀融入其中,表现出诗人对生命苦短、时光易逝的深切思考。
温庭筠《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菩萨蛮-蕊黄无限当山额》蕊黄无限当山额,宿妆隐笑纱窗隔。
①相见牡丹时,暂来还别离。
②翠钗金作股,钗上蝶双舞。
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
【注释】①蕊黄:即“额黄”,也叫“额山”,施于额上的黄色涂饰,六朝至唐时妇女常点额黄作为装饰。
山额:额间高处。
宿妆:头天留下的残妆。
②“相见”二句:形容相见很晚,却又很快分手了。
牡丹时:指牡丹花开的阴历三月下旬。
【译文】额头高处,是风流的浓妆;隔着纱窗,传来低低的笑语。
相会在牡丹花开的时候,她像花一样美,又如梦般离去。
金钗上,还有双蝶在舞,有情人却不在一处。
这话又对谁讲呢,我只见月亮又圆了,花又开满了枝头! (章亚昕译)【集评】清·张惠言:“提起。
以下三章,本入梦之情。
”(《词选》卷一)清·李渔:“有以淡语收浓词者,别是一法。
如‘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之类是也。
此等结法最难,非负雄才具大力者不能。
”(《窥词管见》)近代·李冰若:“以一句或二句描写一简单之妆饰,而其下突接别意,使词意不贯。
浪费丽字,转成赘疣,为温词之通病,如此词‘翠钗’二句是也。
”(《栩庄漫记》)【赏析】从本词来看,温庭筠描写闺怨离愁,确实是语言秾丽,颇有韵味。
上阙写牡丹花开时间短暂的相会,下阙为离别后女方相思不置,空对鲜花、明月,满腹心事无人可诉的寂寞惆怅情怀。
上阙写欢会时的热烈,下阙为独处的无聊赖,对比强烈,更突出如今之愁闷。
《菩萨蛮》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
下面整理了《菩萨蛮》赏析,欢迎欣赏!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唐代: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晚唐词人温庭绮作为花间词派的鼻祖,词风浓绮艳丽。
多写闺阁之艳词,故而词中女性形象较多,犹以思妇形象为主。
飞卿词擅长发掘出潜藏于女性美丽外表下难以言说的内涵。
从而最终创造出一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沛、内蕴丰富的思妇形象。
菩萨蛮温庭筠赏析菩萨蛮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代: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眉妆漫染,额上的额黄半明半暗的闪耀着,鬓边发丝散漫将掩未掩那雪白的面颊。
懒懒地无心去描弯弯的眉,迟了好久才起身梳理晨妆。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
刚刚穿上的崭新绫罗短衣,上边绣贴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这首《菩萨蛮》词以精致的构思,精美的语言,写闺中思妇独处的情怀,刻画出一位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女性形象。
词作首句“小山重叠金明灭”颇晦涩难解,有认为是写室内屏风的,有认为是写女子眉妆的,还有解为是写女子发髻的,歧义纷纷。
因此学者往往给予特别关注,解读评鉴,发掘之深,体会之细,分析之精,可谓字无剩义,甚至远远超出作者写作歌词时主观上所欲表现的内容意蕴。
次句写闺中思妇初醒而尚未起床,散乱如云的鬓发,在如雪的面庞上飘动。
三、四句写主人公起床后的行动:懒懒地打扮,慢慢地梳洗。
其中的“懒”字和“迟”字,生动地体现了女主人公的惆怅倦怠之情态。
过片两句承接上片写妆扮的具体情形:簪花时,置放前后双镜,非常细致、讲究,花容和人面交相辉映,更觉人面如花,娇俏艳丽。
此处写女主人公的“细致”“认真”,与前面的“懒”“迟”,真实地反映了她内心的矛盾:因情人不在,无人欣赏,而懒起迟妆,但少妇的爱美天性又使她本能地进行细致妆扮。
最后两句写她更换衣服时,忽然看见上面绣有的双双鹧鸪,不禁更添了一段新愁。
全篇内容是写一个女子早晨自娇卧未醒,宿妆已残而懒起梳妆,而妆毕簪花照镜,而穿上新罗襦之过程。
结构亦循此次序作直线型之描叙,极清晰明了。
《菩萨蛮》原文及赏析导语:宋代盛行的一种中国文学体裁,宋词是一种相对于古体诗的新体诗歌之一,标志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下面店铺给大家分享《菩萨蛮》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宝函钿雀金鸂鶒,沉香阁上吴山碧。
杨柳又如丝,驿桥春雨时。
画楼音信断,芳草江南岸。
鸾镜与花枝,此情谁得知?赏析《花间集》收温庭筠的《菩萨蛮》词十四首,都是写女子相思离别之情,这是其中的第十首。
这首词起句写人妆饰之美。
“宝函钿雀金鸂鶒”,可以想象一幅美人晨妆图:一位女子春晨妆梳,打开妆盒,手拈金钗。
映入眼帘的是一对镂金的紫鸳鸯。
次句写人登临所见春山之美。
“沉香阁上吴山碧”,亦“泰日凝妆上翠楼”之起法。
登上自家的香阁,伊凭栏远望。
江南的绿水青山,十分可爱。
“杨柳”两句承上,写春水之美,仿佛画境。
晓来登高骋望,触目春山春水,视线难收,于是再放眼一望——“杨柳又如丝”,一个“又”字,透露了女子内心的跃动,能传惊叹之神,且见相别之久,相忆之深。
这个“又”字,还使得下一句“驿桥春雨时”,这个本非眼前之景,也能勾粘得紧密无间。
这两句写柳丝拨动女子心弦,使她想起那个春雨潇潇的日子,曾经和情人在驿外桥边折柳送别,依依惜别的情景如在眼前,而此时离人不知在何处。
这就利用时空的交替,创造出耐人寻味的意境,这是温词凝炼、深密的典型笔法。
上片的'结句回忆驿桥送别,下片接写别后。
“画楼音信断”,说明人去信断。
“芳草江南岸”,抒发了春归人不归的隐痛。
末两句,自伤苦忆之情,无人得知。
“鸾镜与花枝”,以花枝喻人。
美艳如花之人,而独处凄寂,可见其幽怨之深。
“此情谁得知”,千回百转,哀思洋溢。
这个结句是全词感情分量最重的一句,也是全词的高潮。
这首词由物到景,由景到情,自今忆昔,又由昔至今,看似散乱不连,实则脉络暗通,婉转绵密,情韵悠然,这些正是温词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显著特色。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分类标签: 闺怨诗婉约诗作品赏析【注释】①小山:指屏风上雕画的小山。
金明灭:金光闪耀的样子。
②鬓云:象云朵似的鬓发。
度:覆盖。
香腮雪:雪白的面颊。
③弄妆:梳妆打扮。
④罗襦:丝绸短袄。
⑤鹧鸪:这里指装饰的图案。
【评解】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
仿佛描绘了一帽唐代仕女图。
词的上片,写床前屏风的景色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下片写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全词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并成功地运用反衬手法。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表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点评】张惠言《词选》卷一:此感士不遇之作也。
篇法仿佛《长门赋》,而用节节逆叙。
此章从梦晓后领起“懒起”二字,含后文情事。
“照花”四句,《离骚》初服之意。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飞卿词如“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无限伤心,溢于言表。
张燕瑾《唐宋词选析》:这首《菩萨蛮》不仅称物芳美,也具有“其文约,其词微”的特点,富有暗示性,容易使人产生种种联想。
《中国历代诗歌各篇赏析》:在这首词里,作者将许多可以调和的颜色和物件放在一起,使它们自己组织配合,形成一个意境,一个画面,让读者去领略其中的情意,这正是作者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他的独特的手法。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写闺怨,章法极密,层次极清。
首句,写绣屏掩映,可见环境之富丽;次句,写鬓丝撩乱,可见人未起之容仪。
三、四两句叙事,画眉梳洗,皆事也。
然“懒”字、“迟”字,又兼写人之情态。
“照花”两句承上,言梳洗停当,簪花为饰,愈增艳丽。
末句,言更换新绣之罗衣,忽税衣上有鹧鸪双双,遂兴孤独之哀与膏沐谁容之感。
有此收束,振起全篇。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温庭筠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
此词写女子起床梳洗时的娇慵姿态,以及妆成后的情态,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
词人把女子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全词成功地运用了反衬手法,委婉含蓄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鹧鸪双双,反衬人物的孤独;容貌服饰的描写,反衬人物内心的寂寞空虚。
作品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词风和艺术成就。
作品原文:菩萨蛮[唐] 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作品注释:⑴菩萨蛮:本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名,也用作曲牌名。
亦作“菩萨鬘”,又名“子夜歌”“重叠金”等。
双调,四十四字,属小令,以五七言组成。
上下片均两仄韵转两平韵。
⑵小山:指屏风上的图案,由于屏风是折叠的,所以说小山重叠。
一说小山是眉妆的名目,指小山眉,弯弯的眉毛。
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
金明灭:形容阳光照在屏风上金光闪闪的样子。
一说描写女子头上插戴的饰金小梳子重叠闪烁的情形,或指女子额上涂成梅花图案的额黄有所脱落而或明或暗。
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
明灭,隐现明灭的样子。
⑶鬓云:像云朵似的鬓发,形容发髻蓬松如云。
欲度:将掩未掩的样子。
度,覆盖,过掩,形容鬓角延伸向脸颊,逐渐轻淡,像云影轻度。
香腮雪:香雪腮,雪白的面颊。
⑷蛾眉:女子的眉毛细长弯曲像蚕蛾的触须,故称蛾眉。
一说指元和以后叫浓阔的时新眉式“蛾翅眉”。
⑸弄妆:梳妆打扮,修饰仪容。
⑹贴绣:苏绣中的一种工艺。
罗襦(rú):丝绸短袄。
襦,短上衣。
⑺金鹧(zhè)鸪(gū):贴绣上去的鹧鸪图,说的是当时的衣饰,就是用金线绣好花样,再绣贴在衣服上,谓之“贴金”。
作品译文:画屏上重叠的小山风景,闪露出时明时暗的晨光;仿佛雪地上飘过一缕青云,乌黑的鬓发掠过她的脸庞。
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赏析菩萨蛮⼩⼭重叠⾦明灭温庭筠赏析 《菩萨蛮》描写的是⼀个独处闺中的妇⼥,从起床⽽梳妆以⾄穿⾐⼀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情。
下⾯整理了《菩萨蛮》赏析,欢迎欣赏! 菩萨蛮·⼩⼭重叠⾦明灭 唐代:温庭筠 ⼩⼭重叠⾦明灭,鬓云欲度⾹腮雪。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交相映。
新帖绣罗襦,双双⾦鹧鸪。
译⽂译⽂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
洁⽩的⾹腮似雪,懒得起来,画⼀画蛾眉,整⼀整⾐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双双的⾦鹧鸪。
赏析 赏析 晚唐词⼈温庭绮作为花间词派的⿐祖,词风浓绮艳丽。
多写闺阁之艳词,故⽽词中⼥性形象较多,犹以思妇形象为主。
飞卿词擅长发掘出潜藏于⼥性美丽外表下难以⾔说的内涵。
从⽽最终创造出⼀个个形象饱满、情感丰沛、内蕴丰富的思妇形象。
关于飞卿词中塑造的⼈物形象所蕴含的原型猜想,学术界形成了两派观点,⼀种是以国学⼤师王国维、民国词学专家李冰若,以及加拿⼤籍学者叶嘉莹⽼师为代表的,认为飞卿词多纯美客观之作,其中的⼥性形象没有内涵很深的原型,只是简单地勾画⼀些个普通⼥性形象,没有什么隐喻在其中。
还有有⼀派观点是以著名的常州词派代表⼈物张惠⾔,他认为温词继承了《楚辞》、《诗经》所⼴泛运⽤的“⽐兴寄托”的⾼超艺术⼿法,其塑造的⼥性形象有暗喻的功能,是群有着深刻内涵原型的艺术形象。
这两派观点长期以来针锋相对,所以我才敢在争议上谈⾃⼰的想法,正所谓“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在这⾥因本⼈知识能⼒所限,没有能⼒对温词整体⼥性形象做原型分析,仅以⼀⾸最为家喻户晓的《菩萨蛮》(⼩⼭重叠⾦明灭)⼊⼿,试着对其中的⼥性形象做个⼤胆的原型猜想。
我们先来看⼀下这⾸词:“⼩⼭重叠⾦明灭, 鬓云欲度⾹腮雪。
懒起画蛾眉, 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 花⾯交相映。
温庭筠《菩萨蛮》诗词翻译及赏析本文是关于温庭筠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译文] 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出自] 唐温庭筠《菩萨蛮》水精帘里玻璃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注释:水精:即水晶。
玻璃:也有文本作“颇黎”,天然水晶。
惹梦:催人做梦。
锦:指锦被。
藕丝:青白色,此指衣服。
人胜:古代女子雀形首饰。
参差:高低错落。
香红:指花。
头上风:指首饰因行走而微颤,有如风吹。
译文:精致的水晶帘里,她枕在玻璃枕头上,鸳鸯锦被里温暖的香气,惹得她进入了梦乡。
梦见心上人没有回来,只有江岸迷蒙如烟的柳树和孤独的大雁飞在悬挂残月的天空。
你看她,穿着浅淡的藕荷色的丝裙,头上插着别致的金釵和耀眼的鲜花,玉钗正在迎风摇颤着。
只可惜如此华丽的衣饰仍然排解不掉她心中的孤独和惆怅。
赏析:这首美丽的《菩萨蛮》,其实写的是一份相思怀念的感情。
可是这样的字通篇却没有一个,只通过一些意象,隐隐地暗示着,透露着一种如梦境一般的情意。
柳树,让人联想的是别离,古人有灞桥杨柳,折柳送别,“柳”,谐音“留”。
“江上柳如烟”,那飘垂的细长的柳丝,那江畔迷朦的烟霭,传达出的,是一种绵长凄迷的离别与怀念之情。
汉代的苏武沦落在匈奴牧羊时,曾经将帛书绑在南飞的鸿雁脚上,向故国传递书信——雁,是可以传书的;而月,是代表相思的:“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李清照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飞残月天”,是这几句意境的浓缩,暗示的仍然是相思怀念。
中国传统文化中,“秋”,代表着凋零、悲哀。
屈原在《离骚》中说:“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宋玉在《九辩》中说:“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杜甫在诗中说:“摇落深知宋玉悲”……“藕丝秋色浅”,隐隐地透露出一种等待离人归来、恐惧生命摇落变衰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