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利他行为
- 格式:docx
- 大小:21.74 KB
- 文档页数:5
第七章
利他行为(Altruistic behavior):(一).定义
不期回报的,提供时间、资源或者能量以帮助他人的行为。和亲社会行为的联系和区
别?
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事情
二)两种取向的利他行为
根据动机的不同,利他行为的性质有所区别。
自我利他主义(ego-altruism):减少自己痛苦
纯利他主义(pure-altruism):因为移情,减少他人痛苦
二我们为什么会帮助别人?
..
社会生物学理论:进化心理学:互惠,亲缘选择
..
社会学习理论
..
社会规范:
互惠规范:以德报德,以恩报恩
社会责任规范:应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社会公平规范:帮助值得帮助的人
..
社会交换:
三个理论的比较
理论观点助人动机助人发生的原因
社会生物学
本能,帮助和自己相似的人是为了增加该种族延续的可能性社会交换论
社会规范论
助人的代价与收益作比较,收益更大
回报、社会责任与公正
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基因中就有帮助他人的因子
提供帮助是因为有收益
我们都需要帮助,我们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人以维护社会公正..
进化心理学:
..
亲属选择
..
个体帮助亲属就是帮助自己基因的生存
..
增加同类生存和繁衍的机会
..
群体选择
..
有选择性帮助与自己有亲密关系的群体
..
班级,学校,国家
第一阶段:行动者首先注意到发生什么事
第二阶段:对线索的解释,衡量线索的意义
第三阶段:估计干预和受益的代价
第四阶段:决定采取哪一种方式
第五阶段:
把既定的决
策付诸实施
.
亲社会行为的社会交换论(福阿,1975):
人们在做出亲社会行为之前,要对自己、别人和社会背景做出评估,考虑助人行为是否给自己带来快乐或者减少痛苦。
助人行为的决策模型
三、影响利他行为的因素
1、其他人的因素
1968年,Latane和Darley 的实验
实验1:测量他们是否去帮助一个受难的妇女
被试单独或与其他人一起在房间内填写调查问卷;填表时,听到隔壁的一个房间内一个女人活动的声响,妇女的尖叫和痛苦的呻吟声。
单独一个人70%;与朋友一起时:70%;
与一个陌生人在一起40%;
与试验者的一个消极的同伙在一起7%
结论:他人的在场减少了助人行为的可能性。
实验:被试在一个小房间内,与其它人一起参加一场讨论(通过电话进行),一名
被试在讨论中,谈到自己曾经得过癫痫,在轮到这名被试发言时,大家听到癫痫发
作的声音。
结果:他与另一个人一起参加讨论85%
他与另外两个人参与讨论,62%
他与另外五个人参与讨论,31%
结论:加强一个人的责任感会增强他的助人行为。
冷漠行为:指在紧急、危险的情况下,个人明知他人受到生命和财产的威胁而需要得到自己
的帮助时,却持袖手旁观,坐视不救的态度。“围观现象”
原因:A、他人起观众作用
B 、他人起榜样作用--社会比较
其他人的表现行为成为我们判断行为适当与否的依
据,个人越是拿不稳的决策,他人行动的影响越大
C、责任感的分散(diffusion of responsibility)
当有也能提供帮助的他人在场时,人们倾向认为他
们自己的责任小了。
注意到事件?
不帮助
是否解释为紧急事件?
不帮助
是否是我一个人的责任
不帮助
帮助
图2 拉塔内和达利的决策树
2、环境条件对助人行为的影响
实验1:天气对助人行为效果的影响
Cunningham, 1979的实验
A、在阳光温暖和气温适中的,令人舒服的日子里
行人更愿意帮助实验者填写问卷
B、在阳光普照的天气里,顾客临走时愿意付更多的
小费。
其它研究:白天比黑夜,好天气比坏天气——更多的助人行为。
实验2:城市的大小对助人行为的影响(Amato,1983)
对澳洲55个社区的助人行为进行研究,从小城镇到大城市,对被试设计了5种任务:
A、学生要求路人写下他们所喜欢的颜色作为他们学校作业的一部分;
B、一人将一封信落在人行道上;
C、请行人为癌症病人募捐;
D、无意间听到店员给予某人明确的错误的指示方向;
E、绷带的男士倒地并痛苦的呻吟
结果:5种行为中,除B以外,小城镇的助人行为均高于大城市。
城市过度繁劳的工作
匿名性
..
城市过载假设(urban overload hypothesis):住在城里的人经常被过多的信息所包围,使得他们经常独善其身以避免被信息所淹没。
3、时间压力
Latane和Batson 的实验
被试:选择普林斯顿神学院的学生作被
试
情景:告诉被试他们要到附近的楼房里对人们讲一次话,一些学生讲工作,
另一些讲圣经中的故事。在演讲的路中,有一个人倒在家门口,需要被救助
一组被试有充分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