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7
中外建筑史教案教案第1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授课时间:第1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发展概况,理解文化、社会意识形态、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等对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2.掌握并能简要分析中国古代建筑体系从原始社会至明清各历史时期在结构体系、材料、技术和建筑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成就。
重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特点难点:各历史时期的建筑发展成就内容:1.1 原始社会建筑发展概况: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1.2 奴隶社会建筑发展概况:夏、商、西周、春秋时期1.3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战国、秦、两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1.4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隋唐、五代、___时期1.5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元、明、清时期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观察周围建筑特点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营造法式》课后自我总结分析第2次课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授课时间:第2讲教学目的: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
2.能简要分析中国古建筑的木结构形式、单群体组合和装饰艺术特征。
重点:木构架的组成、形式和特点难点:叠梁式、穿斗式的基本结构、构造内容:2.1 木构特征2.1.1 木构架的优点:“墙倒屋不塌”2.1.2 木构架结构体系教学进程:教学内容:讲解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教学方法:讲授法辅助手段:选取典型图文多媒体演示师生互动:学生可以提问,教师会回答时间分配:2学时板书设计:无作业布置:复参考资料:《中外名建筑赏析》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授课时间:2学时授课形式:课堂讲授课目、课题: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特征重点:了解中国古代建筑木构架结构体系的优点;掌握木构架的组成及主要结构构件的功能;掌握木构架的主要结构形式及各自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单体设计和群体组合上的典型特征;掌握古建在门窗、屋顶、天花和藻井、彩画等方面的装饰特征。
《中外建筑简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一)教学基本要求1、目的中外建筑简史是环境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群的必修课,它以培养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全面了解中外建筑艺术的发展历史,不同时期建筑的特点与风格,拓宽对建筑艺术的直观感受,开阔学生们的眼界为目的。
2、要求学生学完课程后应达到如下要求:①掌握建筑的发展演变历程;②理解各种不同建筑风格的差异及其产生的历史原因;③了解建筑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及建筑内外结构。
④通过古今中外的建筑纵横对比加深对建筑流派的体系特点和建筑构成形态认知。
3、课程重点及难点课程重点:不同历史时期的代表建筑和建筑师。
课程难点: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形式。
②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结构。
(二)教学基本内容概况(共32学时)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史(共16学时)第一节大兴土木,缘何无石——中国建筑的材料(2学时)第二节中国建筑的艺术语言(2学时)第三节百层之台,起于垒土——中国建筑的结构(4学时)第四节雕梁画栋,美不胜收——中国建筑的装饰(2学时)第五节庭院深深,秩序井然——中国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2学时)第六节佛门之花,怒放神州——中国的宗教建筑(1学时)第七节帝王建筑——宫殿、坛庙、陵墓(2学时)第八节店肆与民居(1学时)第二章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共16学时)第一节史前建筑(0.5学时)第二节神秘的古埃及建筑(1学时)第三节古代西亚建筑——塔庙与宫殿的兴起(1学时)第四节古希腊建筑——永恒的魅力(1学时)第五节古罗马建筑——帝国风貌的展示(2学时)第六节早期基督教建筑(1学时)第七节拜占庭建筑(1学时)第八节罗曼式建筑(1学时)第九节哥特式建筑(1学时)第十节中古伊斯兰建筑(0.5学时)第十一节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2学时)第十二节意大利巴洛克建筑(1学时)第十三节法国古典主义建筑(1学时)第十四节欧洲其他国家文艺复兴建筑(1学时)第十五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复古思潮建筑(古典复兴建筑、浪漫主义建筑、折中主义建筑)(1学时)三、教学安排及方式(一)学时安排本课程总学时 32 学时,理论授课 32 学时(含多媒体32学时)。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1341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学分: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1.1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重点和难点: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征的深入理解。
第2章城市建设(2学时)2.1古代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2.2地方城市建设知识点:介绍古代中国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以及地方城市布局特征。
重点和难点: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体制及应用第3章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8学时)3.1宫殿、坛庙、陵墓知识点:宫殿规划制度及图解;坛庙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陵墓建筑的起源、组成及演变。
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外国建筑史教学大纲引言:外国建筑史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可以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和历史意识。
本文将探讨外国建筑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及其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的作用。
一、古代建筑的演变1. 古埃及建筑古埃及建筑以金字塔为代表,探讨其建造技术和宗教信仰对建筑的影响。
2. 古希腊建筑介绍古希腊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帕台农神庙和雅典卫城,探讨其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3. 古罗马建筑探讨古罗马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私人住宅,如斗兽场和巴西利卡,以及罗马建筑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
二、中世纪建筑的发展1. 拜占庭建筑介绍拜占庭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圣索菲亚大教堂,探讨其对东欧和俄罗斯建筑的影响。
2. 罗曼式建筑探讨罗曼式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诺曼底大教堂,以及其在欧洲的传播和影响。
3. 哥特式建筑介绍哥特式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巴黎圣母院,探讨其对后世建筑的影响。
三、现代建筑的发展1. 文艺复兴建筑探讨文艺复兴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圣彼得大教堂,以及其对欧洲建筑的影响。
2. 巴洛克建筑介绍巴洛克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凡尔赛宫,探讨其对欧洲和美洲建筑的影响。
3. 现代主义建筑探讨现代主义建筑的特点和风格,如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以及其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向学生介绍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各个时期的建筑作品,感受建筑的空间和氛围,加深对建筑历史的理解。
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分享对建筑作品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外国建筑史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结论:外国建筑史是一门重要的建筑学课程,通过学习外国建筑史,可以了解世界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和演变过程,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和历史意识。
建筑历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建筑历史学作为建筑学专业中重要的一门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各个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
二、教学目标1. 掌握建筑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各个时期建筑风格的特点;2. 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审美感知能力,提升其对建筑文化的理解和欣赏水平;3. 培养学生对建筑的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从多维度全面认识建筑的价值和地位。
三、教学内容1. 古代建筑1.1 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1.2 古代不同文明下的建筑特点及代表性建筑作品2. 中世纪建筑2.1 中世纪建筑的特点和发展变化2.2 各种宗教建筑的不同风格及建造技艺3. 文艺复兴建筑3.1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特点和创新3.2 重要建筑师及其作品的分析与评价4.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4.1 工业革命对建筑发展的影响4.2 工业革命时期建筑风格的演变及建筑技术的进步5. 当代建筑5.1 当代建筑的多样性和变革5.2 各种当代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建筑历史知识,并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进行辅助教学。
2. 专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献搜集、研究论文撰写,深入了解某一时期或某一建筑风格的相关内容。
3. 参观实践:组织学生参观各种历史建筑和当代建筑,现场感受建筑的魅力和历史底蕴。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平时表现(40%):包括课堂参与、作业完成情况等。
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建筑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
3. 期末论文(30%):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建筑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论文,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文献综述能力。
六、教学资料1. 主要教材:《建筑的故事》、《世界建筑史》等2. 辅助资料:建筑历史图片集、建筑历史视频资料等七、教学建议建议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专题研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对建筑历史的深度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
以上就是建筑历史学教学大纲的内容,希望能够为学生对建筑历史学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划。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基本情况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学时:60授课对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全日制)专科学生二、教学目的中外建筑史是艺术设计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全面地了解中西方建筑历史发展情况,了解各不同时期建筑环境的典型特点,细部构造与演变,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设计手法,为今后的设计创作打下基础。
三、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中西方建筑的有关基本概念,并对重要建筑艺术流派、建筑艺术现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分析艺术现象。
四、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中外建筑史》的教学内容绪言主要内容: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建筑特点及其发展环境,掌握中西方传统建筑设计的基本语汇及其细部构造。
1、中国古代宫殿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宫殿建筑的特点,了解宫殿建筑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重要意义; 2、中国古代城市建筑主要内容:结合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等,学习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
3、中国古代陵墓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代陵墓建筑的特点,了解陵墓建筑在古代国家建筑中的重要性。
4、中国古代园林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历史,了解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不同的内涵。
5、西方古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历史,了解重要的建筑遗迹的内容、特点。
6、西方近现代建筑主要内容:学习从文艺复兴之后的西方近现代建筑,了解重要的建筑设计师及其代表作品。
五、教材与参考书教材:郑朝灿张献梅. 中外建筑简史.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六、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1、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主,辅助实训教学、课后作业2、考核方式通过闭卷考试方式考核1。
中外建筑史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90602Z10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The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课程类别:专业教育课程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建筑设计原理,室内设计原理适用专业:环境设计教材、教学参考书:1、《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陈志华,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图说》,侯幼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4、《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5、《建筑历史》,沈福煦,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6、《外国建筑历史图说》,刘松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该课程是环境设计专业核心课,培养学生认识建筑的本质和它的系统结构,它将为今后环境艺术设计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本课程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建筑与外国建筑的发展历史,讲授不同时期国内外建筑的特点与风格及建筑的基本词汇与设计手法。
对中外建筑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对中国古建筑发展、古建筑特征、各建筑类型和国外各历史阶段最具代表性的建筑风格、建筑流派、代表人物与代表作品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析。
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为后续课程建立起比较全面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认识论,为今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道路树立正确的理论基础三、课程的基本要求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建筑艺术欣赏能力,建立和巩固专业思想,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建筑和建筑设计,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实践要求: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使学生认识到“建筑与艺术”是历史的产物,它与所处的社会的政治、地域、经济、文化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建筑特点。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Chinese and Foreign Architecture History课程代码:8022第一部分课程的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与特点本课程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主要是着力于知识面的拓宽。
这门课程主要是通过大量的建筑历史理论知识与相关资料的教学,结合图片,让学生了解建筑发展历史和建筑风格流派,为今后的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知识,提高建筑理论、建筑艺术和建筑历史的修养;培养学生正确的建筑史观。
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认识建筑体系的独特传统、自然地理和人文背景;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脉络;认识历史上重要建筑的组群布局、平面构成、结构体系、外观形式、构件做法和细部装饰的基本形态和具体形制,掌握建筑的主要术语;了解中外建筑师的活动概况和创作思想。
了解和掌握各种自然条件、文化类型、社会和经济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了解建筑发展的历史规律和发展趋势。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专业学科基础课,是其他艺术理论课程的基础。
其中分为《中国建筑史》部分与《外国建筑史》部分,两者为并行关系,属于同一课程的两大组成部分。
先学《外国建筑史》部分,后学《中国建筑史》部分,有利于对中国历史建筑的讲解,有利于进行中外建筑史的比较。
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可修建筑设计基础。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篇《外国建筑史》19世纪叶以前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从第一章到第六章主要阐述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一般情况,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
学习这一部分要着重理解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了解以欧美国家为主线的外国建筑历史发展的过程和基本史实,建筑风格形成的历史背景,理解各时期建筑理论和建筑美学的主要观点。
二是了解和掌握历史上建筑空间、环境与场所等概念的发展及其与意识形态、结构技术、社会生活等的关系。
掌握代表性建筑的风格特征、技术特点以及社会文化内涵。
《中外建筑史》授课计划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中外建筑的发展历程、特点、代表作品以及重要建筑师和设计思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建筑的基本知识,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建筑风格,为今后的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工作打下基础。
一、授课内容第一周:中国建筑史1.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商周至明清)2. 重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宫殿、坛庙、寺院等)3. 古代建筑技术、材料和施工方法4. 古代建筑的影响和意义第二周:外国建筑史1. 西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2. 重要建筑风格和代表作品(如古希腊神庙、罗马斗兽场、哥特式教堂等)3. 西方近现代建筑的发展和代表人物(如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等)4. 外国建筑对中国的启示和影响第三周:现代建筑与城市规划1. 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和代表人物(如弗兰姆普西、库哈斯等)2.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 世界著名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案例分析4. 当代中国城市规划的问题和对策第四周:课程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时期或地区,进行中外建筑对比分析,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论文,以加深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评估1. 学生完成作业情况评估:根据学生论文的质量和完成情况,给予相应的成绩。
2.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给予相应的反馈。
3.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中外建筑史的整体掌握情况,形式可包括问答、论述等。
三、教学资源1. PPT课件:包含授课内容、图片、案例等。
2. 教材:《中外建筑史》(xx出版社)3. 网络资源:包含建筑史相关视频、图片、文章等,方便学生查阅和学习。
4. 参考书籍:根据课堂需要,推荐相关参考书籍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四、教学辅助1.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想法。
中外建造史教案中外建造史教案是一份旨在匡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外建造史的教学计划。
本教案将通过详细介绍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匡助学生深入了解建造的起源、演变和影响。
本教案将涵盖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外建造史的重要内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
2. 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3. 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
三、教学步骤第一课: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激发学生对建造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的起源和演变,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特点和历史背景。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特点。
第二课: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引起学生对建造风格的兴趣。
2. 讲解:介绍不同历史时期和地区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包括古代建造、中世纪建造、现代建造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建造案例,分析其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的特点。
4.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并记录当地的建造风格、材料和技术。
第三课:中外建造史的影响和意义1. 导入:通过图片或者视频展示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引起学生对建造的思量。
2. 讲解:介绍中外建造史对当代建造的影响和意义,包括建造的功能、美学和文化价值等。
3. 案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当代建造案例,分析其受到中外建造史的影响。
4. 创作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设计一个符合中外建造史特点的建造作品。
《中外建筑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121341课程名称:中外建筑史/ History of World Architecture课程总学时/学分: 48/2(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0学时)适用专业: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一、本课程目的和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建筑的形式、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认识到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建筑的主要社会功能。
从建筑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寻找中、外各民族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髓,通过吸收前辈的建筑艺术成就,进一步指导我们今后的建筑设计与创作,为设计思维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领域和时间领域。
二、教学基本要求1、了解中国建筑体系的发展以及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基本结构、特征和做法;2、重点掌握宫殿、坛庙、宗教等建筑的结构形式以及清式做法中的“大木作、小木作、油漆、彩画作”等具体做法,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初步具备仿古建筑的设计能力。
3、了解其建筑的类型、建筑技术及建筑艺术思潮;4、掌握现代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等;5、了解外国建筑的发展概况;6、掌握古典建筑柱式、拱券技术、各个时期的代表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建筑成就以及有关的建筑理论等。
三、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中国建筑史部分(26学时)第1章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及发展概况(4学时)1.1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征知识点:介绍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为主,一脉相承;宫式建筑为典型,等级森严;建筑布局讲究群体环境观念;建筑形式综合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和全民审美素质”等风格特征。
1.2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知识点:介绍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建筑发展概况重点和难点:封建社会建筑。
重点和难点:对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特征的深入理解。
第2章城市建设(2学时)2.1 古代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2.2 地方城市建设知识点:介绍古代中国城市体制的形成、发展与应用以及地方城市布局特征。
重点和难点:古代中国城市建设体制及应用第3章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8学时)3.1 宫殿、坛庙、陵墓知识点:宫殿规划制度及图解;坛庙建筑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陵墓建筑的起源、组成及演变。
3.2 宗教建筑知识点:主要介绍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和伊斯兰教建筑的基本特征。
3.3 民居知识点:介绍中国民居的民居类型、特征及发展概况3.4 园林建筑知识点:主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形式、特征及发展概况。
3.5 祠堂、会馆建筑知识点:介绍祠堂的起源与发展及其基本形式与特点。
重点和难点:宫殿、坛庙、宗教建筑等,各建筑类型的外观形式和结构特征。
第4章古建做法(8学时)4.1 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点:材料、结构、艺术造型4.2 工官管理制度4.3 中国木构建筑的具体做法知识点:了解中国木构建筑的基本特点:材料、结构、艺术造型以及工官管理制度掌握中国木构建筑(柱、梁、枋、斗拱、檩、椽、屋顶)的具体做法。
重点:木构建筑的三种常见结构(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及木构建筑的具体做法。
难点:中国木构建筑的结构和艺术造型。
第5章近代中国建筑(2学时)5.1 近代中国建筑发展概况5.2 城市建设5.3 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知识点:要求掌握近代建筑的发展概况、城市建设以及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
重点和难点:掌握近代建筑材料和建筑技术及艺术思潮,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怎样提高建筑技术来适应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形式发展的重要性。
第6章中国现代建筑(2学时)6.1 现代中国建筑发展概述建筑类型和建筑技术6.3 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6.4 建筑作品和建筑思潮知识点:要求掌握现代中国建筑的发展概况、城市建设、建筑作品与思潮以及建筑教育与学术发展等内容。
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现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理论。
特别是开放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设;难点是通过学习中国现代建筑史,认识到“把握现代建筑思潮新动向,弘扬民族传统,融会贯通,创作出即有民族特色、又有时代气息且与现代建筑技术相吻合的建筑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外国建筑史部分(22学时)19世纪末叶以前的建筑(4学时)第1章上古时期至欧洲中世纪的建筑(2学时)1.1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概况知识点:主要介绍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的几种赏常见柱式和三罗马的拱券技术。
重点和难点:掌握三大柱式(多立克式、爱奥尼克式和科林斯式)的基本特征,并能画出其结构示意图,柱式结构及罗马拱券技术。
1.2 欧洲中世纪建筑知识点:主要介绍拜占庭式、早期基督教式、罗马式和哥特式建筑的风格特征。
重点:拜占庭式、罗马式和哥特式的建筑。
难点:三种建筑风格的外观特征及结构的区别。
第2章文艺复兴建筑2.1 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2.2 文艺复兴各分期(早期、盛期、晚期)的主要建筑理论、重要建筑师和作品。
重点和难点:文艺复兴盛期和晚期的建筑代表作及建筑师,主要建筑理论。
第3章巴洛克建筑、法国古典主义建筑和洛可可式建筑(1学时)3.1 巴洛克式建筑3.2法国古典主义的建筑3.3洛可可式的建筑知识点:介绍各种风格类型的代表建筑及其基本特征。
重点和难点:巴洛克式建筑外国近现代建筑(18学时)第4章二战前的建筑(8学时)4.1 工业革命后的欧美建筑知识点:主要介绍复古主义思潮、新建筑的雏形及其新材料、新结构。
4.2 新建筑运动早期知识点:介绍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产生背景、主要理论及代表作,同时介绍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芝加哥学派以及德意志制造联盟的理论观点和代表作。
4.3 新建筑运动高潮知识点:介绍现代建筑早期的建筑艺术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和构成派)以及现代建筑运动成熟期的现代派先驱人物(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莱特、阿尔瓦.阿尔托)重点和难点:现代派先驱人物,对"包豪斯"学派的广义理解;现代派的基本特点,各大师的突出贡献和异同点。
第5章二战后的城市建设和建筑活动(6学时)5.1 战后的建筑概况知识点:主要介绍西欧、北欧、美国、巴西、日本等国的建筑概况.重点和难点:欧美国家,深入理解建筑活动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5.2 战后的城市规划与实践知识点:分阶段介绍20世纪40、50、60年代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并对以后的城市规划设想作进一步的探讨。
重点和难点:介绍英国、法国、前苏联、波兰与日本等国的城市规划,区别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城市规划的异同点。
5.3 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知识点:介绍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与战后建筑工业化的发展状况。
重点和难点:主要是60年代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等建筑类型在钢结构方面的新体系,深入了解高层建筑在结构以外的其它装饰风格与特征。
第6章二战后的主要建筑思潮(2学时)6.1 对理性主义充实提高的倾向6.2 讲求技术精美的思潮(倾向)6.3 “粗野主义”倾向6.4 “高技派”倾向6.5 典雅主义6.6 讲求人性化和地方性倾向6.7 讲求个性和象征的倾向知识点:介绍各建筑思潮的理论观点及建筑代表作。
重点和难点:理性主义的概念、技术精美思潮、高技派,各思潮的主要理论观点及其区别。
第7章现代主义之后的建筑思潮(2学时)7.1 从现代到后现代7.2 后现代主义7.3 新理性主义7.4 新地域主义7.5 解构主义7.6 新现代7.7 高技派的新发展7.8 简约的设计倾向知识点:介绍现代主义之后各种建筑思潮的理论观点。
重点和难点:后现代主义,新理性主义、高技派新发展及简约主义,如何区分众多建筑思潮的风格特征并加以应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在理论教学上采用多媒体PPT.形式教学,做到图文并茂和浅显易懂。
讲述各章节的知识点,强调重点,耐心细致解释难点。
以多媒体幻灯片演示为主,结合黑板上的补充讲解。
学习中国建筑史时,还应在黑板上对古典建筑结构进行图解,并结合建筑模型演示传授,以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理解。
学习外国建筑史时,主要是抓住各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或流派、建筑思潮、著名建筑师及其建筑作品进行有线索性的讲授和传达。
注重建筑历史和文脉。
灵活选择教学场所,可适当组织学生外出考察、观模中国古典建筑实例和欧式建筑实例,配合多媒体幻灯片讲解、课堂练习、课外作业、推荐相关参考资料和学习网页等方法进行多种方式和途径的教学。
五、实验或上机内容无相关教学要求。
六、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先修课程: 《中美术史》、《艺术概论》后续课程: 《园林与规划设计》、《专业摄影》七、考核方式考试以出试卷为考核的主要方式(通常采用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以布置课外作业来考核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考勤和平时作业两项占30%,其中考勤占10%,作业占20%,但无故旷课4次以上、累计超过16个学时的学生,取消其评定成绩资格,并建议其重修。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教材[1] 潘谷西.中国建筑史(第五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三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3] 罗小味.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第二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参考资料:[1] 刘先觉等.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文集(第一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2] 刘敦桢.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3]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建筑艺术史>编写组[M].中国建筑艺术史(上、下册).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4]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第一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5] [宋]李诫.营造法式(1103年著) [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6] 孙大章,喻维国.中国艺术全集·宗教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7] 汪之力,张祖刚.中国传统民居建筑[M].北京: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执笔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