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3 人民版选修1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5
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高中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王安石变法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 探讨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
◇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以角色扮演形式,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运用史料分析,达到使学生全面了解王安石变法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史论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
◇通过王安石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的探讨,使学生了解改革如果离开了人民的福祉,就失去了应有的社会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
【难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复习王安石变法的背景A积弱积贫局面出现;B社会危机显现:统治危机、边患危机、财政危机C庆历新政失败。
【讲授新课】一、王安石王安石,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从小就勤奋好学,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作文纵笔如飞。
从小就跟随父亲游历大江南北,对当时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有所了解,从小就立下了“矫世变俗”的雄心壮志。
考中进士后,担任地方官多年,在地方上推行一系列改革,对朝廷得失和民间疾苦都有了所了解,积累了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为他以后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调到中央任职后,他把自己的一系列改革意见写成长达万言的《言事书》,进献给仁宗皇帝,要求变法改革,但未被仁宗采纳。
直到1068年,年轻的宋神宗即位,才起用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为人刚正,意志坚强,以“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冲破重重阻力,人称“拗相公”。
在变法过程中,王安石遭到反对派的强烈抨击,曾先后两次被罢相,但却从未动摇过变法的决心。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石家庄市二十七中学邱丽静【课标解读】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960年,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
因此,他对将领手中的兵权十分恐慌,于是“释去兵权”,并通过其他方式满足这部分人的需要。
首先是对土地的“不抑兼并”,对大地主、大官僚采取多种优厚措施,放任他们大肆兼并农民土地;同时,允许土地买卖,使土地进入商品流通领域,土地的商品化程度不断加强,地主们通过这种手段更是攫取了大量的土地。
而广大农民却因失去土地而破产,从而沦为地主的佃户,生活日益贫困,他们和土地占有者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到了宋仁宗统治时期,这样的普遍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此外,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取得地主的支持,建立了庞大的统治机构,而这种措施到了宋朝中叶则发展成为冗官、冗兵、冗费的“三冗”现象,且呈现出恶性膨胀的趋势,使得朝廷的财政负担日益加重,入不敷出。
兵败、财困、民反的现象始终围绕着北宋朝廷。
宋仁宗年间,范仲淹等有远见卓识的官员发起了“庆历新政”,却遭到特权阶层的强烈反对,最终以失败而告终。
北宋朝廷进一步陷入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克服危机,一场由王安石倡导的更大规模的改革开始了积极的酝酿。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1067年,宋神宗即位,决心变法。
1070 年底,王安石被任命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全面推行变法。
变法主要分为理财、强兵、科举和学校三个方面。
(1)理财方面:①均输法。
设立转运使,掌握东南六路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费和购价,又可以避免囤积居奇。
②青苗法。
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
这一措施稳定了社会生产,限制了大地主和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也为国家带来了利息收入。
③农田水利法。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第2课《王安石变法》教案一、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3.教学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4.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本课教材内容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法、强兵之法、取士之法,实际上可以看成是变法的前提(开始)和具体措施。
本课引言是以文字叙述的,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揭露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从而为学习王安石变法打下铺垫。
教学建议: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内容。
问题: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结合上一节所学内容进一步体会王安石变法的原因背景,回答后导入新课。
或者回忆上节课内容,直接提出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问题,导入新课。
教学过程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在这种情况下,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1068年,宋神宗即位。
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
王安石向他谈了变法的设想。
宋神宗很赞赏他的主张,坚定了变法的决心。
1069年,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
从中我们可以得出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有:社会矛盾仍然尖锐;王安石提出变法主张和设想;宋神宗赞赏他的设想,又有变法愿望。
庆历新政夭折后,社会矛盾依然严重。
虽然“新政”的改革措施被废止,但北宋统治阶级内部要求改革的呼声并未停止,相反,随着危机的加深,改变现状的要求越来越强烈。
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富国之法”的主要内容是:青苗法。
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
《王安石变法》教学设计【学习目标】【教法】基础知识学生自学,重点知识通过分组讨论,探究,交流,展示,迁移运用。
通过了解历史——理解历史——见解历史的过程,层层递进,解读历史。
【学法】学生自学、探究、设置角色体验【重点】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导入新课】通过王安石的个人简介导入【教学过程】首先让学生自己看书填空,大致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填完之后用展台展示,大家一起来纠错。
【了解历史】一、背景1、宋神宗为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任用王安石为宰相,让他实施变法。
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富国之路,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内容及措施具体措施三、成就及结局5、成效:王安石变法,使财政收入增加,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的势力,大力兴修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的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变法中的强兵措施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的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6、不足:变法的思想偏重于谋求开辟财源,获取尽可能多的国家财政税收,而且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7、结局:宋神宗去世后。
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理解历史】1、通过时空穿越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变法对各个阶层的影响,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王安石变法推行过程中,处在社会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各有何不同反响呢?请你选择一个角色,设想当时的情境进行体验。
1.假如你是个大地主或富商,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假如你是个农民,变法的哪些内容与你有直接利益关系?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保马法3.假如你正在部队服役,变法给你的军旅生涯带来的变化主要有哪些?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置军器监等。
4.假如你当时参加科举考试,怎样才能被“高校”录取?联系实际,学习经义策论2、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诏曰:“天下商赝旅物货至京,多为兼并之家所困,往往折阅(减价出售)失业。
选修一第4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变法的必要性、变法的可能性、变法的目的)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3、王安石变法的结局(变法结局、失败原因)知识梳理: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1.改革的必要性: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三冗:冗官、冗兵、冗费;两积:积贫、积弱(财政危机、边患危机、统治危机)“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等措施。
2.挽救危机的尝试——庆历新政(1043年)直接原因:宋夏战争的失败激化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目的:革除弊政、维护封建统治人物:范仲淹、宋仁宗措施: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结果:失败失败原因:改革触犯保守派官僚利益,遭到他们反对;宋仁宗动摇影响:揭开了北宋变法改革的序幕3.改革的可能性: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①挽救社会危机的社会责任感②了解民间疾苦,富有经验③上书皇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④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和阻力4.变法目的: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的危机。
变法的核心: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小结: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1、积贫积弱导致北宋中期的三大社会危机——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必要性)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可能性)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可能性)4、宋神宗继位,任用王安石为宰相,推行变法。
(可能性)二、变法的过程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为相2、王安石变法(1)根本目的: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
(2)核心内容:富国强兵(3)主要措施:富国、强兵、育才措施内容作用均输法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市易法政府低息贷款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青苗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的收入募役法以钱代役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农田水利法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方田均税法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措施内容作用精兵淘汰老弱减少军费开支将兵法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
4.2 王安石变法教案(人民版选修一)三维目标重点难点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王安石变法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及作用,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分析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探究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强国之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和内容;认识变法措施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难点: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艰巨性。
情景引入精彩导言【激情文字式】“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府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收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诗,它描写了农民的苦难,更表达了改变现状的希望。
王安石是怎样进行改革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结合如何?【复习回顾式】北宋初年的加强中央集权,导致了北宋中起严重的社会危机的出现,在这种背景下,范仲淹进行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由于触犯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反对而失败,但是,它揭开了北宋革新除弊的序幕,在此基础上,王安石为了彻底扭转北宋极品积弱的局面,开展了变法运动。
那么,王安石变法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成效?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运动呢?合作交流互动探究⊙探究点一富国【探究目标】了解王安石的理财措施及其作用。
【情景与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思考问题(王)安石曰:“……且国用不足,非当世急务,所以不足者,以未得善理财故也。
”光曰:“善理财者,不过头会箕敛尔。
”安石曰:“不然,善理财者,不加赋而国用足。
”光曰:“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夺民,其害乃甚于加赋!”——《宋史·司马光传》请回答:(1)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什么?(2)王安石与司马光的论战各自阐述了什么主要观点?为此,王安石采取什么理财措施?(3)如何评价司马光的观点?【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可知王安石变法的目地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王安石的理财措施触及了大官僚地主的利益,以司马光为代表的顽固派竭力反对变法。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教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四王安石变法》内容标准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
学习要求1.历史背景:⑴了解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社会危机的表现:“三冗”、“两积”。
⑵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其失败。
2.主要内容:归纳王安石在“富国”、“强兵”、“育才”等方面采取的主要变法措施。
3.历史作用:⑴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⑵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教学流程】投影: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愁啊愁,愁到白了头。
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问:北宋皇帝愁什么?答:……投影:官多兵多,带来的直接问题就是财政入不敷出。
投影:问:国库入不敷出,北宋政府又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答:……投影:北宋时期农民负担的加重项目宋真宗景德年间(1004—1007)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4)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守信等曰:“何故?”上曰:“是不难知,居此位者,谁不欲为之?”守信等皆惶恐顿首曰:“陛下何为出此言?”上曰:“不然,汝曹虽无心,其如麾下之人欲富贵何?一旦以黄袍加汝身,虽欲不为,不可得也。
”守信等乃皆顿首泣曰:“臣等愚不及此,唯陛下哀怜,指示可生之路。
”上曰:“人生如白驹过隙,所欲富贵者,不过多得金钱,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耳……”明日,皆称疾,请解兵权。
这是什么典故?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何权?目的为何?除此以外北宋初期还集中了哪些权力?答:杯酒释兵权。
这个典故反映了宋太祖集中了军权,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政府还把地方行政权和财权收归中央。
宋太祖为什么要这么做?投影:五代十国形势图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
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第二节王安石变法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2. 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3. 养育以天下为己任,为社会作贡献的担当意识。
彳.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 '2. 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3.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提问法、阅读法、讨论法等。
教法与学法【课前预习】 1 . _________________ 任命王安石为宰相,让他放手实施变法。
2 .王安石认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而不是 ______________ 3 .王安石推行的富国措施有、 、 4.王安石推行的强兵措施有 。
___ 禾 n ___________ 。
的局面,以巩固和加 5 .王安石育才方面的措施有 _6.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是要改变北宋 强 ______________ 。
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法的推行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增加,抑制了 __________ 力。
其中 _______________ 取代了上等户的高利贷; 官僚和豪绅大地主的隐田漏税行为。
而且,新法的 _ 扭转了西北边防长期以来屡战屡败的被动局面。
&王安石变法偏重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有些违背了 而且新法实行也显得过于 9 .等到宋神宗去世,_ 的兼并势 _限制了 措施教学: O .上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一、 时间:1069年。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 二、指导思想:理财富国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 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二、主要措施: 1、富国:富国就是要解决北宋的财政危机。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 “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先”。
依据这样的方针,王安石 制定了一系列整顿财政,增加政府收入的经济措施。
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课程标准素养解读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从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角度了解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并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必然性。
从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角度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变法的命运1.守旧派的指责:利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比较严重的水旱灾害指责变法。
2.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动摇。
4.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最终废除新法。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55“学思之窗”,思考:从上述意见,你能看出他们对变法的不同态度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宋神宗的态度怎样?提示文彦博反对变法;王安石主张变法;宋神宗支持变法。
因为他们代表不同集团的利益,因而对变法有不同的看法。
支持变法。
[深度点拨] 从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来看,改革是艰辛的、充满种种阻力。
改革者要坚定信念且毫不动摇,改革才有成功的可能性,同时还要善于用人。
评价王安石变法注意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评价,从史实概括到理性分析都不要脱离改革变法的特定历史环境。
二、王安石变法的影响1.积贫局面的改变(1)原因①农田水利法:有利于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使农业生产得到发展。
②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一些民户得到实惠。
③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④青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
(3)局限①青苗法: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②免役法:免役钱对穷人来说是沉重负担,有些人为此而家破人亡。
[名师点拨] 富国之法的实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改变,但变法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
2.积弱局面的改善(1)原因①保甲法:加强了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
《王安石变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及原因。
2.了解北宋中期的阶级矛盾与边疆危机。
3.了解庆历新政的内容及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北宋中期的“三冗”问题。
2.探究北宋的土地兼容并问题及其影响。
3.探究庆历新政的特点和失败的原因。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教学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的关系。
【教学教法】启发式教学、情景教学【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先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导入新课。
老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诗吗?它的作者又是谁?学生:范仲淹的作品。
老师:同学们说对了,这篇《岳阳楼记》是宋代诗人范仲淹所做,今天我们学习的新课与范仲淹文中提到的“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那么同学们知道范仲淹到底在“忧”什么呢?然后可以请几位同学来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以此引出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二、新课讲授(一)王安石变法背景1.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赋税徭役繁重,自然灾害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辽、西夏威胁,民族矛盾激化。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123通过几则材料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北宋面临的问题,再通过温故知新的方法加深北宋改革的必要性。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呈现庆历新政的内容,通过问题探讨师生共同完成的方法说明北宋改革的可能性。
)(二)王安石变法三个方面先提出问题:王安石究竟进行了哪些变法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落实基础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重点掌握各自的作用。
再进行情景创设和角色扮演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印象,接着通过问题探讨巩固基础,突破难点,最后进行作业练习,及时巩固。
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人民版选修1 【课程标准】了解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王安石提出变法的社会背景和宋神宗能起用他的原因,理解各项措施的具体内容和作用,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发展、改革与积极作用;(2)对隋唐科举制与北宋改革科举制的内容进行比较,看发生的变化。
2、过程与方法:(1)探究王安石的个人经历对他变法的影响,通过《清明上河图》进一步理解王安石变法的作用;(2)通过多媒体资料,再现王安石变法的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王安石博学多才,关心社会,洞察民情,富有革新精神;(2)王安石十分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给他们发挥才干的机会,对今天干部的任用有一定的借鉴作用;(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充满了阻力,过程是艰难的,要有坚定的信念和态度,改革才能成功。
【教学重难点】重点:王安石变法在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措施。
难点: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及王安石变法每一项措施所解决的问题;如何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利用教材的引言导入:师:“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这是王安石的一首小诗,你从王安石的这首诗中得到哪些启发?生1:农民命运悲惨。
生2:宋朝“积弱”局面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师:对,面对社会危机,王安石在宋神宗的支持下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
由此进入新课的学习。
★新课探究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一、起用王安石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1)统治集团危机四伏: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宋仁宗拒纳《言事书》:面对统治集团的危机,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教案人民版选修1【考点阐讲】1、北宋时期先后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1)初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一是国家分裂,十国割据;二是武将夺取,中央集权不巩固。
(2)中期:主要有三大社会问题,其一,财政困难,入不敷出;其二,土地集中现象严重,农民负责沉重,社会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其三,辽和西夏威胁着北宋安全。
(3)后期:一是政治腐败;二是面临金的进攻。
2.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及评价:(1)变法对封建的地主所有制和封建的剥削制度,没有进行任何调整,反面从根本上保护和认可了地主占有的土地。
因为变法前诸多危机中,政治危机是根本性的。
这一危机是由地主兼并土地,阶级矛盾的尖锐造成的。
既然如此,变法认可了地主对土地的兼并,那么,也就无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当然也就无法缓和社会的主要矛盾。
(2)变法不是发生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或王朝的初期,而是中期,此时地主阶级已经失去了封建社会初期的那种改革精神,大地主大官僚的守旧势力比较强大,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不可能作出损害自身利益的彻底改革,故在其反对下,新法被废除。
(3)从其变法的本身来看,存在着用人不当等原因。
评价:总观王安石变法,是站在地主阶级的立场上,从维护巩固封建国家的经济这一前提出发,限制了富商、官僚及大地主的利益,开辟了财源,增强了收入,解决了宋朝的财政困难,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缓和社会危机的目的。
【经典例题】【例题1】漫画王安石变法图1 图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和图2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2)王安石为人正直,心系天下,但其变法却不甚得民心,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你认为哪些因素导致了这一结果?【题解】(1)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失当的问题;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2)重视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但是忽视了减轻人民负担;变法触动了大地主大官僚大商人的利益,阻力很大,变法过程中用人失察,出现了危害老百姓利益的事情。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3 人民版选修1
一、措施
(一)、富民(理财措施):
1、均输法。
(1)原因:为了供应皇族和中央的消费物资,在各地设置了发运使,总管购买物资,运往首都。
但发运使的工作不得力,大商人乘机囤积居奇,控制市场。
(2)内容:
(3)影响:
2、市易法。
(1)内容: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2)作用: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国家收入也有增加。
3、青苗法。
(1)内容:每年青黄不接时,政府贷款或借谷物给农民,收获以后偿还,加收 20%的利息。
(2)作用:既能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又能增加政府的收入。
4、募役(免役)法。
(1)内容: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服役的人户,收取免役钱,雇人服役。
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2)作用: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也增加了政府的收入。
4、农田水利法。
政府鼓励兴修水利,开垦荒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5、方田均税法。
政府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
增加了封建国家的田赋收入。
二)、强兵(军事措施):
1、将兵法。
把禁军固定在一定辖区,将禁军进行精简裁并,由固定的将官加以训练。
加强了军队训练和战斗力,充实了边防力量。
2、保甲法。
政府把农村住户组织起来,十家编为一保。
保丁在农闲时练兵,平时种田,维持社会秩序,战时编入军队作战。
既可以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又可以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同时减少了军费开支。
3、保马法
(1)原因:
(2)内容:
(3)作用:
4、军器监
(1)原因;军器生产和管理非常混乱,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2)内容
(3)作用;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三)、育才(教育措施)
1、科举改革
内容(改革科举制度。
废除死记硬背的明经诸科,进士科不再考诗赋,专考经义和时务策。
设明法科,专考律令、断案等。
有利于培养大量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
2、改革学校制度
改革太学,重新编篡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主要有
(考试成绩优秀者,可直接授官,以资鼓励。
使学校变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最后,要求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内容上的主要不同点。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指出:庆历新政为解决内忧外患,不得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政治方面;王安石变法为解决财政困难,不得不把改革的重点放在经济方面。
)
四)、变法最终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
根本原因: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反而从根本上认可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
二、变法的评价、
㈠变法的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
然沉重。
⑶积极影响: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
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三.变法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改革会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王安石变法》教案4 人民版选修1
开课内容:选修课《王安石变法》
课标要求:
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原则、策略。
熟悉其变法举措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2、认识变法的积极影响及失败原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知道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封建社会一次重要的改革,王安石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⑵通过对王安石具体变法策略的认识和理解,培养综合、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认识,进一步锻炼分析总结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⑴对变法内容予以具体细致的分析,加深对变法意义的理解。
⑵对照教材以及熟悉的其他中国古代变法实例,比较其时代背景、内容和结果,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王安石变法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王安石变法的过程和成果的了解,体会改革的曲折和艰辛,充分认识革新图强是一国强盛的根本,逐渐形成创新意识和勇于为国家奉献的精神。
教学课时:1课时
重点与难点:
1、重点:
⑴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及内容。
⑵认识变法各项举措对社会发展所起的积极作用。
2、难点:
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体会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社会矛盾更加激化,地主士大夫要求改革的呼声更加高涨,一场更大规模的、更加深刻的改革正在酝酿之中。
(紧接着播放一段介绍王安石及变法的视频),在观看完视频介绍后,教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王安石变法。
(新课教学):
二王安石变法
一、变法的背景
(设问)根据上节课的学习,请同学们思考:王安石变法的出现是必然还是偶然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
1、积贫积弱的局面导致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变法的必要性
除此之外,王安石变法的推行在当时也已经具备一系列的可能条件:
2、“庆历新政”揭开了王安石变法的序幕
3、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
4、宋神宗的支持
二、变法的过程
1、时间:1069年。
2、人物:王安石、宋神宗
3、目的: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实现富国强兵,挽救封建统治危机。
4、指导思想:依靠天下所有劳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是积极开源而不是消极节流。
(“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5、变法措施及作用:
6、变法的结果和认识(短暂的变法)
⑴、变法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
①改变积贫局面:政府财政收入大幅增长,社会经济很大发展,国库积蓄够20年之用.
②抑制兼并,人民负担减轻:如:
③改变积弱局面:扭转长期以来西北边防屡战屡败局面,1072年王韶拓地千里,是北宋军事空前大捷.
⑴最终失败
①失败标志: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相继废除。
②失败原因:
(链接投影有关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漫画让学生们观看,再由学生展开关于变法失败原因问题的探究):根据上述漫画,结合课本内容,你能归纳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吗?(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总结)
①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强烈反对。
②宋神宗在变法的后期决心动摇及其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③在变法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④指导思想上偏重于理财,违背经济发展规律。
⑤新法实行显得过于急进。
(合作探究):王安石变法失败了,时人抨击王安石变法“祸国殃民”,其各项新法是聚敛之术,是苛政,最终导致北宋亡国。
那么你们是怎么看待王安石变法的?
三、变法的评价、变法启示
㈠变法的评价
⑴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为挽救统治危机而实行的富国强兵的改革。
⑵变法不足:①它是地主阶级挽救统治危机的改革运动,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可能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
依然沉重。
⑶积极影响:①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加强了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
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经济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㈡变法启示: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
改革是促进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看:
改革会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充满艰险,因此,要求改革者要有超乎常人的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还要注意用人。
课堂小结:
庆历新政失败后,北宋王朝的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进行变法,王安石在变法期间采取了富国、强兵、育才等一系列革新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减轻了对农民的剥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成效显著。
但由于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且积重难返,改革终归失败。
布置作业:
1、见多媒体上的课堂练习。
2、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
课后探究:
1、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2、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
3、。